時間:2023-10-27 11:07:27
序論:在您撰寫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素養(yǎng)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新媒體 媒介素養(yǎng) 目標 轉向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6-0109-02
一、迅速變化著的新媒體已經對媒介素養(yǎng)的研究提出了新挑戰(zhàn)
(一)新媒體的特征
特別是以互聯(lián)網為載體的新媒體,它能夠傳播海量的信息,去權威化,具有虛擬性的特征,并且給人以偏感性的體驗。因此,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消解媒介認知,弱化媒介判斷能力。
1.由于新媒體以互聯(lián)網為載體的特征,所以它具有傳播海量內容的功能,進行超鏈接的功能。當還處于傳統(tǒng)媒體時代的時候,在具備了明確的把關人制度的情況下,各種媒介信息在投放給廣大受眾之前是需要經過重重把關的,當受眾接觸到信息的時候,實際上它已經被凈化。所以,在面對媒介產品的時候,信息受眾的選擇難度系數(shù)就相對較小,然而當面臨新媒體生態(tài)環(huán)境,把關人已經隨著把關人制度的消失而退居幕后,權威的聲音不見了,各種各樣的信息一下子呈現(xiàn)在廣大受眾面前。因此,這帶來的是信息的大爆炸,對于適應了傳統(tǒng)媒介的廣大受眾來說,這樣的巨大變化將使他們暈頭轉向,因為信息畢竟太多,而且多種多樣。這就對廣大使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進一步加強媒介認知,要求他們提高對信息的判斷能力。對于今天的媒體受眾,當面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真真假假的海量信息,對于如何辨認真假,并從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這一問題,許多受眾都顯得異常迷失,無所適從。
2.新媒體所傳播的信息很多但顯得非常凌亂,許多沒有一定的規(guī)制而且來源不明。因此,它的權威性已經嚴重弱化,圍繞一定中心的特征已經完全喪失。當然,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會消解受眾已經形成或者正在形成的認知信息和判斷信息的能力,在沒有權威引導和說教的情況下,當面對爆炸性的媒介信息,無助的受眾更像一個孤兒,他們顯得很無所適從。
3.在新媒體世界中,一切都高度虛擬化,它構筑了另一個世界,是對現(xiàn)實世界的高度仿真,例如,你可以在網絡中找到一切你想要參與的活動,甚至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感情創(chuàng)傷,或者對某事物的失落和不滿,你也可以在網絡空間中得到彌補。這種高度逼真又極端虛幻的網絡媒介空間不宜于媒介受眾長時間停留,長時間過度地沉溺于這樣的環(huán)境,很容易使媒介受眾喪失對自我的正確認知和判斷能力,更不用提對信息正確的認識和判斷。
4.新媒體所提供的更多是平面化、快餐化的消費信息,這一特征決定了使用者會更多地以情感體驗來對信息作出判斷,而不是通過理性思考進行。新媒體的時代就是讀圖的時代,圖片已經成為新媒體傳遞信息的主流方式,以圖片來描述和反映內容,可以使信息更加形象化、平面化,新媒體如此直觀性和感官刺激性的表達形式使得廣大受眾的思維過程在無形中變得更加感性,這種感性體驗已經深深挑戰(zhàn)了人們在長久以來所形成的理性思維,因此,它也必將會對廣大受眾的媒介認知和判斷能力產生進一步的消解。
(二)新媒體的閱讀特性
在新媒體中,碎片化的信息導致淺閱讀,消解了媒介受眾的批判能力。作為一種深度的閱讀體驗,紙媒時代的閱讀更加崇尚人們反復的閱讀、思考、揣摩、思考和探尋經典中的深意,從而培養(yǎng)人類的理性思維,積極的向善心。一種支撐人類持續(xù)向前發(fā)展的永恒的力量是它試圖探尋的。新媒體則與之完全相反,從本質上說,新媒體中的閱讀屬于一種快餐閱讀,在某種程度上,它的表達方式決定了它就是典型的淺閱讀。淺閱讀這種閱讀方式成就了兩個時代寵兒,即文化商品和文化消費者,這種更為淺顯的非線性的閱讀方式陳述觀點片面并且嚴重欠缺理性,閱讀目的更加商業(yè)化和消費化,這就造就了追求海量、快速和視覺感官刺激的傳播效果,并且閱讀目的不在引導探尋人生價值、人類進步發(fā)展等宏大的問題,從而也就不再需要認知心理的深度介入,只要能夠體驗現(xiàn)代閱讀的快餐味兒和娛樂性就行了,它甚至是對傳統(tǒng)深閱讀在內容和情感之間進行的解構。
(三)消解群體的質疑能力
在新媒體中,群體化盛行作為一種交往方式,它能夠消解媒介受眾的質疑能力。在群體化的新媒體上,每一個群體都需要有一定的依托,為了一定的目的而聚集在同一個媒體空間中,作為受眾,只要參與到某一媒體空間并做一定的交流,他就會對這一空間喪失防備能力,消解質疑能力。其實,作為媒體空間和媒體空間的預先打造者,他的最原始出發(fā)點就是盈利,所以,無論出現(xiàn)何種信息,它都是必然經過加工的。因而,一旦進入這樣的群體空間,受眾的質疑能力總會受到消解。
二、媒介素養(yǎng)研究在新媒體時代的轉向
(一)必須考慮重新修正媒介素養(yǎng)的定義
媒介素養(yǎng)的定義是指媒介素養(yǎng)能夠為一般群眾所接受的概念。目前,公認的權威的媒介素養(yǎng)定義雖然還沒有出現(xiàn), 但是就目前我國一些學者所默認并運用的定義及描述來看, 我國所認可的基本上是1992年美國定義的延伸版。然而,美國定義畢竟已經是傳統(tǒng)媒體時代的產物,它并沒有充分考慮到新媒體時代的影響。
(二)教育中,必須重新確立媒介素養(yǎng)的目標
但就教育中媒體素養(yǎng)的目標而言,其實,它是有多重意義的:首先,作為一個技術目標,它是區(qū)分媒體從業(yè)人員與非從業(yè)人員的重要標準,同時也是媒體從業(yè)人員具備從業(yè)資格,體現(xiàn)其從業(yè)水平的重要指標。其次,作為一個政治性目標,它是一個重要的現(xiàn)代公民意識,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中,為了能夠維持正常的生活并取得進一步的發(fā)展,每一個公民必須具備一定的媒體素養(yǎng)。最后,作為一個人生目標,它應該使一個人最終指向具有普世意義并不斷積極向上的人生。其實,就像在傳統(tǒng)媒體語境下一樣,在新媒體語境下,對于媒介素養(yǎng)目標,一個確定的衡量尺度也是沒有的,即使一些學者這樣講,有統(tǒng)一的標準是所有目標的共同點。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傳媒從業(yè)人員和普通受眾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采用不同的目標標準。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的傳播者和信息受眾已經不能再十分清楚地區(qū)分開,各自的角色作用復雜,所以,根據(jù)不同的身份,應該確定不同的媒體素養(yǎng)教育目標,具體怎樣執(zhí)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三)加強新媒體特征的研究
對新媒體背景下的媒介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進行研究,一定不能離開整個后現(xiàn)代宏大的文化語境,在這樣的文化語境下,審視和辨析如關于群體交往的特征,在傳統(tǒng)媒介素養(yǎng)研究中,群體交往鮮有提及,但是,在新媒體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它卻已經成為重要的甚至是最主要的媒介參與方式。正如很多學者所提的那樣,在新媒體時代,普通大眾的民主參與意識增加了,參與渠道也增加了,參與熱情空前高漲。
三、小結
由以上論述可知,當我們進入新媒體時代,廣大受眾在傳統(tǒng)媒體條件下所形成的媒介素養(yǎng)已經受到了嚴重挑戰(zhàn),這就迫使廣大媒體受眾的媒介素養(yǎng)不得不發(fā)生轉變,以維持正常的生產生活。因為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差異實在太大,海量的傳播內容,沒有一定的權威性,更加虛擬化、感性化,更加平面化、快餐化。這都使得媒體受眾對信息正確判讀意識的消解。所以,在對該方面進行研究的時候,方向不得不發(fā)生轉變,即媒介素養(yǎng)的概念需要重新界定,教育中媒介素養(yǎng)的目標需要重新確立,新媒體的特征需要重點研究。
【參考文獻】
[1]黃旦,郭麗華.媒介教育教什么?——20世紀西方媒介素養(yǎng)理念的變遷[J].現(xiàn)代傳播,2008(3):2-3.
新媒介時代的信息大爆炸要求新聞工作者擁有更為突出的新聞意識。新聞意識是一個新聞工作者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所謂新聞意識,是指新聞傳播主體對新聞實踐的性質、地位、結構、作用、未來等的體驗和認識,涵蓋了以新聞傳播主體為出發(fā)點的新聞實踐各個關系項,包括對傳播主體自身、控制主體、接受主體、傳播客體、傳播媒介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認識,它是新聞傳播主體所特有的對新聞傳播實踐的自覺的整體的把握,是對新聞實踐模式中各關系項的正確認識和正向的態(tài)度。
新媒介時代信息量激增。傳播方式更加多元,這使得我們一方面能夠輕松獲取海量信息,了解世界每一個角落正在發(fā)生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我們又有可能被這些信息擾亂視聽,因其中大量的無用信息甚至垃圾信息迷失方向。從幾倍甚至幾十倍于過去的原始信息中獲取具有新聞價值的材料,并使之最終變成具有影響力的新聞報道,需要新聞工作者具有更為突出的新聞意識。因此新媒介時代,新聞工作者新聞意識的培養(yǎng)并不能因為信息獲取的方便快捷而被忽視,相反,更需要引起廣大新聞工作者的重視。
對于新聞意識的培養(yǎng),廣大研究者從提高政治素養(yǎng)、培養(yǎng)全局觀念、加強社會實踐和注意學習和積累等方面進行過深入論述,筆者對此深表贊同。但對于新聞工作者的學習,筆者認為應該結合新媒介時代的特點有所創(chuàng)新。首先,新媒介時代要求新聞工作者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無論是國際形勢,還是國家政策,抑或是各個學科的專業(yè)知識,都應該納入學習范圍,只有不斷延長知識圈半徑,才能網羅更多的新聞事件,也才能練就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新聞的慧眼。其次,新媒介時代要求新聞工作者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一切皆傳媒”的時代特點極大地拓寬了我們的學習空間,豐富了學習形式,新聞工作者的學習也不能僅僅依賴于書本和培訓。要善于利用各種傳播媒介,可以說,所有我們能接觸到的信息傳播途徑都應該成為我們的學習方式。再次,需要強調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提高信息甄別能力。因為新媒介時代的大量信息難免魚龍混雜,為了保證學習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我們就必須對所接觸的信息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甄別??梢?,新媒介時代新聞工作者的學習更為重要,學習任務也更加繁重和艱巨。
新媒介時代的信息傳播方式要求新聞工作者具備跨媒介工作能力。新媒介時代,隨著傳播手段的不斷翻新,信息傳播的方式也已經擺脫了傳統(tǒng)的文字、圖片、聲音、圖像等單一形式的傳播模式,聲、光、電等手段的綜合運用,對受眾視覺、聽覺、觸覺甚至嗅覺的全面沖擊,成為新媒介時代信息傳播的顯著特點。特別是“融合新聞”傳播模式的廣泛應用,引領了當今傳媒的發(fā)展趨勢。
“融合新聞”又稱“多樣化新聞”,意指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的新聞傳播活動?!叭诤闲侣劇钡漠a生基于媒介問的合作與互動?!叭诤闲侣劇蹦J皆谖覈m屬于新生事物,但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實踐經驗。比如在2007年成立60周年之際,在2008年汶川地震和北京奧運會期間,國內各大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聯(lián)動,從不同層面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報道,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化的傳播態(tài)勢。除了重大事件的報道外,“融合新聞”同樣適用于一些地方性新聞事件的報道過程,如2005年的“感動溫州十大人物評選活動”就是地方媒體聯(lián)動打造“融合新聞”的成功案例。
可以說,“融合新聞”已經來到我們身邊,并迅速得到廣大媒體的認可和采用,這一發(fā)展趨勢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成為全能型的人才,具備跨媒介工作能力。這種跨媒介工作能力表現(xiàn)為新聞工作者要以多媒體整合的思維去選擇新聞題材、設置議程和規(guī)劃報道方案:要打破“術業(yè)專攻”的思想藩籬,打破記者、編輯等崗位的界限,熟練掌握各種媒體工作知識并白如駕馭計算機軟件和網絡,在各種新聞工作崗位上都能很快適應:通曉各種媒介的不同特點,能夠為不同媒介提供風格各異的新聞素材:還應該具備良好的合作意識,能夠與不同媒介的同行完成協(xié)同報道。一句話,新媒介時代的傳播,需要“多媒體新聞工作者”。
新媒介時代的信息傳播特點要求新聞工作者形成更開放的工作方式。新媒介時代信息傳播的及時性、即地性、互動性、個性化特點,不僅突破了傳統(tǒng)媒體在時空、容量、速度等方面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傳統(tǒng)的二元單向的、高度集中的傳播模式,并逐步消解著媒體傳播者的中心話語權。在這種情況下,新聞工作者基于單純的信息者和把關人的社會角色而形成的傳統(tǒng)的工作方式受到沖擊,面對更為開放性的信息傳播形式,需要形成更開放的工作方式。
這種更開放的工作方式首先體現(xiàn)在“把關”方式的轉變上。新媒介時代,信息傳受雙方合二為一,人人都是信源。人人都是記者,這樣信息傳播網絡越來越密集,數(shù)量越來越龐大,對此進行嚴格把關,困難重重。第一,媒介手段的多元化,使得很多新聞屬于“公民共享新聞”(指來自公民的非專業(yè)新聞報道),并不經過“把關人”的篩選而直接進入公共視野。對這種分散傳播的海量信息進行“把關”幾乎是不可想象的。第二,民眾在新聞的獲取與反饋方面具有很大的自,導致主流媒體的影響力下降,即便是主流媒體所的新聞,也可能被輕易地質疑和,反而可能會影響其公信力和陷入被動。新聞工作者也被賦予了更多更新的社會角色,他們不僅僅是記者、編輯、編導,也可能是論壇的版主或成員,因而也是“公民共享新聞”的直接接受者甚至傳播者。因此,我們雖然不能期望廣大受眾完全接受主流媒體的信息,但也不是說我們對大量的“公民共享新聞”無計可施。關鍵是“把關”方式的轉變,即淡化把關,加強引導,讓客觀評價和科學分析的聲音重新占領信息傳播的主導地位,引導公眾作出自己的價值判斷。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媒介素養(yǎng)
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導致新聞編輯的工作形式和工作成果變化情況明顯,當前新聞編輯對新聞傳播流程、傳播速度等方面無法控制,致使對編輯的專業(yè)能力提出要求下降,一定情況下導致編輯無需考慮社會責任。極大程度上改變了新聞編輯的傳統(tǒng)工作模式。新媒體時代下,面對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yǎng),本文從新聞價值判斷力、專業(yè)素養(yǎng)、社會責任入手,提出了有效的媒介素養(yǎng)培養(yǎng)建議。
一、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yǎng)
分析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yǎng)內容,主要如下:(1)新聞價值判斷能力。作為新聞編寫中的最基本判斷內容,要求新聞編輯只有客觀判斷新聞內容價值,才能夠從新聞中提出有效信息。隨后通過對信息的合理編排,實現(xiàn)新聞內容的再生產。(2)專業(yè)素養(yǎng)。專業(yè)素養(yǎng)的具備與否會從根本上決定新聞編輯的工作情況是否符合相關要求,目前發(fā)現(xiàn)新聞編輯的實際工作體系存在缺漏,要求新時期要做好素養(yǎng)提高工作,真正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調整工作模式,提升專業(yè)技能水平,強化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從而為工作質量與效率的提升提供參考依據(jù)。(3)社會責任感。新聞編輯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正確引導新聞輿論,以往新聞編輯的輿論引導工作是單向的。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應結合社會需求,采取雙向性新聞傳播形式,突出新聞傳播的互動性特點,走進群眾中,拉近自己與群眾的距離。不僅如此,新聞編輯還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做好輿論的引導工作[1]。
二、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媒介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措施
(一)新聞價值判斷能力的培養(yǎng)措施
新聞價值判斷能力培養(yǎng)措施,以下建議可供參考:(1)作為新聞消息的收集者,新聞編輯需要以新聞的真實性為基礎進行采集工作。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這種信息采集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實時性消息的高需求,建議新聞編輯準備做好迎接新媒體帶來的沖擊和挑戰(zhàn),新聞編輯要分析新時期其自身的價值定位,要摒棄傳統(tǒng)和大眾脫離的工作形式,要深入到群眾中,為媒介素養(yǎng)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2)新聞編輯應提升職業(yè)技能,將自己從信息收集者與接收者的身份轉為信息的掌控者。新媒體時代下網絡平臺中充斥大量信息,這些信息實時更新,新聞編輯需要從海量信息內加以篩選,選取有價值的內容。為了保證信息的高質量展現(xiàn)與傳播,新聞編輯要廣泛收集客觀受眾提出的中肯建議,深入探究受眾需求,在此基礎上制定新的稿件撰寫體系,實現(xiàn)新聞產品的升級。(3)新媒體時代下,信息的超載問題要求新聞編輯能夠進一步提升信息辨別能力。建議新聞編輯努力構建自身知識管理體系,做好信息的真實性判斷,利用自己的工作職能加強對司法部門的聯(lián)系。打擊“網絡水軍”和低俗網絡文化平臺,為新聞消息的真實性辨識營造出良好的環(huán)境。作為新聞編輯的重要陣地,網絡平臺應以法制為基礎,建議新聞編輯與教育機構相合作,共同為新聞傳播創(chuàng)造和諧氛圍[2]。
(二)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措施
新聞編輯應根據(jù)自身工作需求,結合專業(yè)知識與生活經驗,從大眾角度科學提取新聞信息,深入分析后挖掘其中有用內容,并尋找相關事件的發(fā)生原因,要求新聞編輯依靠其專業(yè)素養(yǎng),借助已經掌握的外派記者資源、其余傳媒渠道資源等,最終打造多位一體的工作模式,提高信息的可靠度,并提高的個人的領導能力、分析能力等需要具備的素養(yǎng)。此外,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的角色定位發(fā)生變化,要求新聞編輯提升對海量消息的高效整合能力,強化網絡溝通能力,了解新媒體數(shù)據(jù)的發(fā)展特色,將零散化的內容重新整合。以單個話題作為突破口,創(chuàng)造出新的價值,新聞編輯應積極參與網絡討論,提示與受眾的融合效果,通過有意識的輿論走向引導,科學轉化受眾的思想。
(三)社會責任的培養(yǎng)措施
當前新聞事件的來源渠道不斷拓展,信息內容繁雜且豐富,但是信息的可靠性卻在降低。面對這一情況,新聞編輯工作也會有報道失實的問題出現(xiàn)。對此,要求新聞編輯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了解自身在對輿論走向的引導作用,并明確輿環(huán)境對社會發(fā)展方面形成的影響,以此為基礎合理確定責任的落實方法。在當前階段中,新聞編輯應重視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與社會責任,結合生活體驗,堅持新聞編輯工作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原則,做好新聞消息的深度解析與內容整合。新聞編輯應幫助社會受眾提升媒介素養(yǎng),加強與受眾的互動交流,從宣傳工作開始,通過了解受眾的思維體系可變更情況,通過合理引導的方法,幫助受眾轉變當前存在的思想糟粕,讓受眾更好遵守網絡文明公約。提升受眾的主體地位,做好對受眾的心理疏導,正確認識網絡新聞消息的現(xiàn)實價值,為新媒體時代下社會正能量的構建奠定基礎。
新媒體時代新聞的新特點為傳統(tǒng)媒體新聞編輯工作增添了困難,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現(xiàn)代技術和新媒體也為新聞編輯工作提供了便利,新聞工作者只有適應時代需求,充分利用新媒體,發(fā)揮傳統(tǒng)媒體的優(yōu)勢,才能在新媒體時代立于不敗之地。因此,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yǎng)問題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1.新聞編輯對新聞傳播控制權和新聞編輯工作方式的影響。在傳統(tǒng)的媒體環(huán)境中,新聞編輯掌握著對信息的控制權,什么是新聞、哪些信息可進入媒體版面、哪些信息應該刪除、哪些信息是重要的信息、哪些信息可以從輕處置等,都必須由新聞編輯來決定。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人都是信息的主體,新聞專業(yè)者不再擁有信息的占有權,新聞編輯也逐漸沖擊了新聞傳播控制權,使信息的控制能力大大降低。此外,報紙、廣播、電視作為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的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也逐漸的受到了沖擊,QQ、微信、微博等新型交流軟件以及手機、電腦等的出現(xiàn),不僅開創(chuàng)了信息傳播的新天地,更使新聞信息的傳播渠道更加寬廣,傳播方式更加靈活。
2.對新聞編輯精神和社會責任的影響。新聞編輯作為新聞傳播效果的主要負責人,必須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僅要讓受眾獲得知曉權,以便做出應對,更要對社會的發(fā)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新媒體雖然使社會大眾獲得了更加豐富的信息,但信息的模糊性卻大大增加。各種犯罪、災難、事故等不斷充斥在新聞媒體上,影響著社會大眾的心理,使新聞對社會的推動作用逐漸的減小。此外,新編輯精神也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而受到了一定的沖擊。新聞媒體本是以服務社會大眾為宗旨的工作,真實、全面、客觀、公正是其應該僅售的原則,但新聞業(yè)逐漸的商業(yè)化,使得新聞從業(yè)者受到商業(yè)利潤的誘惑,為了獲取更大的市場而逐漸走上了娛樂化的道路,偏離了新聞專業(yè)的主義精神。
1.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信息把控。在傳統(tǒng)的媒體環(huán)境中,社會大眾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新聞編輯會對信息進行嚴格的控制,傳與不傳,什么該傳,什么不該傳,都必須經過新聞編輯的嚴格把控,而新聞信息的傳播大多不必考慮到受眾的感受。但在新媒體時代的環(huán)境下,隨著新聞主體的大眾化,信息傳播渠道的多樣化,新聞編輯已經不能對信息起到很好的控制權。新聞信息在傳播的同時,還需要考慮到受眾的感受。因此,要求新媒體下的新聞編輯必須十分注重受眾者的感受,傾聽受眾者的意見和建議,注重新聞信息的質量。要求新聞編輯對信息的傳播進行嚴格的把控,不能將新聞信息變成趨于迎合大眾的隨意工作,對新聞信息不僅要求敏銳的洞察力,更要有良好的把控力。
2.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技能素養(yǎng)。由于傳統(tǒng)的新聞編輯技能更多的注重的是新聞的“幕后制作”,對新聞的加工和提煉更為關注,而在新媒體時代下,QQ、微信、微博等新型交流軟件以及手機、電腦等的出現(xiàn),不僅開創(chuàng)了信息傳播的新天地,更使新聞信息的傳播渠道更加寬廣,傳播方式更加靈活。由此,新聞編輯工作者不得不從幕后轉向了臺前,成為具有采、編、播、控等多種業(yè)務能力于一身的公共論壇的主持人。作為論壇的主持人,必須具備對新聞信息的全面整合技能、良好的網絡溝通能力以及幫助受眾提高媒介素養(yǎng)的能力。論壇主持人需要從海量的信息中,提取出對受眾有用的新聞素材和資料,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創(chuàng)新,找出新聞信息的最大價值所在,然后將新聞信息的內容通過網絡溝通來進行傳播。從而實現(xiàn)與社會大眾之間的互動,促進社會的健康發(fā)展。
三、新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能力培養(yǎng)方法
在信息化的社會,新聞信息的傳播,對于社會發(fā)展和人們的生活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方便人們獲取更多的信息,同時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多樣化等。新聞傳播的重要性已是顯而易見,但是,當前新聞采編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是有目共睹。因此,為了提高新聞采編質量,滿足受眾的收視需求,切實提高新聞工作者的新聞采編能力是媒體工作的重中之重。
1.增強新聞編寫能力,重視新聞的真實性和對新聞的深度挖掘。新聞工作者新聞編寫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一則新聞稿的質量。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與進步,當前新聞傳播速度的加快和傳播方式的多樣化,使得人們的生活呈現(xiàn)了“足不出戶也知天下事”的局面,與此同時,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聽見“辟謠”的聲音越來越普遍。因此,新聞工作者要采取措施增強自身的新聞編寫能力,面對一則新聞,要注重深度挖掘其背后深藏的內容,努力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判斷其深層的價值,寫出獨具特色的新聞稿,并且對于紛繁復雜的新聞要認真鑒別,格外注重新聞的真實性。
一、新媒體對新聞編輯工作的影響
1. 新聞編輯對新聞傳播控制權和新聞編輯工作方式的的影響
在傳統(tǒng)的媒體環(huán)境中,新聞編輯掌握著對信息的控制權,什么是新聞、哪些信息可進入媒體版面、哪些信息應該刪除、哪些信息是重要的信息、哪些信息可以從輕處置等,都必須由新聞編輯來決定[1]。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人都都是信息的主體,新聞專業(yè)者不再擁有信息的占有權,新聞編輯也逐漸沖擊了新聞傳播控制權,使信息的控制能力大大降低。此外,報紙、廣播、電視作為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的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也逐漸的受到了沖擊,QQ、微信、微博等新型交流軟件以及手機、電腦等的的出現(xiàn),不僅開創(chuàng)了信息傳播的新天地,更使新聞信息的傳播渠道更加寬廣,傳播方式更加靈活。由此,新聞編輯工作者不得不從幕后轉向了臺前,成為具有采、編、播、控等多種業(yè)務能力于一身的公共論壇的主持人。然而,也并非是所有的新聞編輯工作者都可以適應這樣的變化,有些編輯不是刪除微博和評論,就是直接將其關閉。這在一定程度上都不利于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媒介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2.對新聞編輯精神和社會責任的影響
新聞編輯作為新聞傳播效果的主要負責人,必須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僅要讓受眾獲得知曉權,以便做出應對,更要對社會的發(fā)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2]。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新媒體雖然使社會大眾獲得了更加豐富的信息,但信息的模糊性卻大大增加。各種犯罪、災難、事故等不斷充斥在新聞媒體上,影響著社會大眾的心理,使新聞對社會的推動作用逐漸的減小[3]。此外,新聞編輯精神也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而受到了一定的沖擊。新聞媒體本是以服務社會大眾為宗旨的工作,真實、全面、客觀、公正是其應該僅售的原則,但新聞業(yè)逐漸的商業(yè)化,使得新聞從業(yè)者受到商業(yè)利潤的誘惑,為了獲取更大的市場而逐漸走上了娛樂化的道路,偏離了新聞專業(yè)的主義精神。
二、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yǎng)
1.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信息把控
在傳統(tǒng)的媒體環(huán)境中,社會大眾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新聞編輯會對信息進行嚴格的控制,傳與不傳,什么該傳,什么不該傳,都必須經過新聞編輯的嚴格把控,而新聞信息的傳播大多不必考慮到受眾的感受。但在新媒體時代的環(huán)境下,隨著新聞主體的大眾化,信息傳播渠道的多樣化,新聞編輯已經不能對信息起到很好的控制權[4]。新聞信息在傳播的同時,還需要考慮到受眾的感受。因此,要求新媒體下的新聞編輯必須十分注重受眾者的感受,傾聽受眾者的意見和建議,注重新聞信息的質量。要求新聞編輯對信息的傳播進行嚴格的把控,不能將新聞信息變成趨于迎合大眾的隨意工作,對新聞信息不僅要求敏銳的洞察力,更要有良好的的把控力。
2. 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技能素養(yǎng)
由于傳統(tǒng)的新聞編輯技能更多的注重的是新聞的“幕后制作”,對新聞的加工和提煉更為關注,而在新媒體時代下,QQ、微信、微博等新型交流軟件以及手機、電腦等的的出現(xiàn),不僅開創(chuàng)了信息傳播的新天地,更使新聞信息的傳播渠道更加寬廣,傳播方式更加靈活。由此,新聞編輯工作者不得不從幕后轉向了臺前,成為具有采、編、播、控等多種業(yè)務能力于一身的公共論壇的主持人。作為論壇的主持人,必須具備對新聞信息的全面整合技能、良好的網絡溝通能力以及幫助受眾提高媒介素養(yǎng)的能力。論壇主持人需要從海量的信息中,提取出對受眾有用的新聞素材和資料,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創(chuàng)新,找出新聞信息的最大價值所在,然后將新聞信息的內容通過網絡溝通來進行傳播。從而實現(xiàn)與社會大眾之間的互動,促進社會的健康發(fā)展,
3.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知識結構和職業(yè)素養(yǎng)
由于傳統(tǒng)的新聞編輯隨著新聞業(yè)的發(fā)展,已經逐漸形成了一條專業(yè)的新聞的確認、標題的制作、報道的配置與合成已成為編輯思維里的流水線,并且新聞編輯工作者長期處于幕后工作,與真實的世界聯(lián)系較少,幾乎活在新聞記者構建的“城堡”里,其自身缺少對世界的信息的感知。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tǒng)的新聞編輯的知識結構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需要。在新媒體時代,由于商業(yè)利潤的驅使,也為了獲取更多的關注量和點擊量,新聞報道失真的情況經常發(fā)生,甚至有些新聞編輯為了迎合受眾而隨意捏造虛假新聞[5]。究其根本,發(fā)生這些情況跟新聞編輯的知識結構和職業(yè)素養(yǎng)有很大的關系。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編輯媒介的素養(yǎng)要求新聞編輯不僅要有專業(yè)的職業(yè)技能,更要有較高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加強新聞業(yè)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使新聞編輯工作者的視野更加廣闊,新聞編輯更加貼近生活。同時,加強新聞編輯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培養(yǎng)具有較高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的人才,促進新聞業(yè)的發(fā)展。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媒介素養(yǎng)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fā)展,數(shù)字信息技術得到飛速發(fā)展,被廣泛地應用到各行各業(yè)當中。在新聞傳播領域,數(shù)字信息技術改變了以往的新聞傳播方式,推動了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新媒體豐富了信息傳播形式,尤其是通過互聯(lián)網進行大眾傳播,對信息的傳播方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新媒體的出現(xiàn)對廣大新聞工作者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面對這種情況,新聞工作人員有必要強化自身的新聞編輯媒介素養(yǎng)。
(一)新聞編輯的職業(yè)能力與價值觀發(fā)生了變化
新媒體時代,新聞媒體受到了數(shù)字信息技術的影響。以往的新聞信息主要是通過圖片、聲音、文字傳播,但當下,傳統(tǒng)的傳播方式漸漸被綜合應用多樣化的影像技術替代。同時,其逐漸成為新聞媒體傳播信息的主要方式。面對這種趨勢,相關新聞工作者的價值觀發(fā)生了變化。另外,以往的新聞工作者在進行新聞傳播工作時,必須遵循客觀、公開、全面的原則,還要保證新聞的真實性。但在新媒體時代,保證新聞的客觀真實性變得極難。新聞編輯在搜集、整理新聞的過程中,經常會受到無關信息的干擾,導致編輯新聞時容易對相關信息產生錯誤的判斷。當下,不少媒體為了吸引公眾的眼球,提高自身的關注度,在新聞中大量播報娛樂新聞,忽視與國計民生相關的新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發(fā)展理念是對新聞編輯的新聞價值觀的誤導。
(二)新聞的搜集與整理方式發(fā)生了變化
在新媒體蓬勃興起的時代大背景下,信息量與信息的傳播方式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在這樣的趨勢下,就要求相關新聞工作者強化專業(yè)技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高效地搜集、整理信息,并正確判斷信息的新聞價值。經過對信息的認真處理與加工,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信息的新聞價值。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在處理新聞信息的過程中,要對新聞信息保持高度的敏感與警覺,具備從眾多紛雜的干擾信息中找到有新聞價值的信息的能力。
(三)新聞工作者對新聞的控制力遭到了弱化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的傳播形式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這就要求相關新聞工作者要時刻保持新聞敏銳性,同時要有強大的新聞捕捉能力。新聞具有時效性、客觀性與較大的影響力,這就要求相關新聞工作者要在紛繁復雜的新聞信息中排除干擾,保持新聞敏感,進而捕捉到集時效、客觀與影響力于一身的有價值的新聞信息。但是,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大量的信息通過網絡完成了信息共享,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聞編輯對新聞的控制力度。
三、新媒體時代,對新聞工作者媒介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順應時展,完成對信息的整理歸納與傳播
在傳統(tǒng)的信息傳播過程中,新聞編輯的主要職責是對新聞信息進行審核與把關。所以,傳統(tǒng)的新聞編輯在達成工作目標的同時,也是在履行工作義務。換句話說,就是對新聞信息進行審核并處理。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聞傳播主體的變化,新聞傳播媒介變得更加豐富,這給新聞編輯對信息的審核與定位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因此,新聞編輯應該順應時代的發(fā)展,高質量地完成信息的處理與傳播工作,引導輿論的方向,進而對新聞傳播產生影響。在新媒體時代,信息被賦予了商品的標簽與價值,商品是受到市場影響的,信息也不例外。受眾通過閱讀新聞可以了解到新聞中的重點關注內容,同時可以給予新聞工作者相關的新聞反饋,這樣的新聞就會變得既有意義又有價值。
(二)強化新聞編輯專業(yè)能力,高質量地完成信息的傳遞工作
在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工作中,新聞編輯主要是在幕后工作,其主要工作內容為:對搜集來的新聞進行適當?shù)臍w納與加工。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迫切要求新聞編輯不斷強化專業(yè)能力與業(yè)務水平,尤其是要重點強化新聞歸納能力。當下,人們對專業(yè)的新聞媒體存在依賴心理。其原因在于,專業(yè)的新聞媒體可以將零亂、復雜的新聞信息進行歸納整理,體現(xiàn)新聞價值,進而滿足大眾獲取新聞信息的需求。另外,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要培養(yǎng)、鍛煉自己進行網絡溝通與交流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與新聞接收者展開互動。例如,可以搭建網絡平臺,通過搜集新聞素材與信息,在微信平臺上與網友進行討論與互動。通過類似的形式,完成對話題討論能力的訓練,進而強化新聞編輯的職業(yè)技能。
(三)強化新聞工作者對信息的掌控力
在以往的新聞傳播時代,新聞工作者對信息做到了絕對的掌握,同時也制定了大量的信息管理措施。但新媒體橫空出世,新聞信息呈井噴式增長,這給新聞編輯對新聞信息的絕對控制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但挑戰(zhàn)永遠與機遇并存,新媒體為新聞編輯帶來了新的工作形式以及新的工作理念。新聞編輯要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中保持新聞敏銳性,排除干擾信息,做到對信息的利用與掌握,使得新聞編輯人員從幕后走到臺前,完成對信息的傳播,強化新聞工作者對信息的控制力。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傳統(tǒng)的新聞工作者既帶來了機遇又帶來了挑戰(zhàn)。作為一名新聞編輯,要順應時展的需求,完成身份的轉換,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信息掌控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及時處理信息接收者對新聞的反饋,引導輿論向正確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在新媒體時代的大背景下,新聞編輯要順應時展趨勢,在新聞工作中積極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肖娜.談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yǎng)[J].編輯之友,2014(9):56-59.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新聞信息的傳播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通過綜合運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數(shù)字技術,新聞信息的容量迅速增長,同時互動式的平臺使得這些信息暢通無阻,增強了交流的便利性,而新聞編輯則需要對這一變化進行適應和對自身做出調整。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新聞質量,從新聞信息的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進行,搜尋直指人心、人性的高質量信息素材,抓取實事要點的內容,從大眾實際需求入手,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提升新聞編輯對新聞信息價值的判斷能力,給大眾展現(xiàn)積極正面的信息,做好正面的社會輿論引導。在面對新媒體的強大競爭時,堅持自身對新聞價值的正面性判斷,提高自身對信息創(chuàng) 造、再生產能力的培養(yǎng),避免功利性,堅決抵制胡編亂造的新聞編輯行為。在新聞數(shù)量維持不變的基礎上,提升新聞內容的質量,使新聞的內容更加具有吸引力。
二、提高自身專業(yè)能力,做好新聞信息引導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和發(fā)展,新聞編輯工作者需要端正自身的思想,堅定不移地從自身專業(yè)能力中尋求突破,不斷提高專業(yè)能力和業(yè)務水平;緊跟時展步伐,實現(xiàn)自身素質的全面提升。相關單位和部門應該積極開展相應的培訓工作,給予新聞編輯工作者一定的支持,使新聞編輯工作者將高素質和高技能運用到實際的新聞信息編輯工作中,從而掌握信息的發(fā)展脈絡,贏得先機。利用專業(yè)知識對新聞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從龐大紛亂的信息容量中篩選出單個或多個新聞信息素材并重新進行整理,使凌亂的信息匯聚成一個信息整體,不僅能滿足大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還能提升新聞信息內容的價值。在新媒體時代中,新聞編輯專業(yè)能力的提高還需要從溝通能力的提高方面著手。互聯(lián)網的互通式賢ㄆ教ù蚱屏舜統(tǒng)新聞編輯中依靠實地采訪的模式,新聞編輯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通信技術隨時隨地與采訪對象進行溝通,不僅能獲取有效的圖片、文字素材,還能獲得音頻、視頻等材料,還可以利用社交平臺對某個問題發(fā)起討論,從而更加確切、詳細地對大眾進行采訪,而這一過程需要新聞編輯具有掌控溝通方向、內容和進度的能力。自身專業(yè)能力過硬可提高新聞信息的編輯質量,從而使新聞信息受眾群體的新聞媒介素養(yǎng)得到提高。可通過新聞信息的標題、內容對新聞受眾產生吸引力,能正確引導受眾者的輿論價值方向,使受眾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體現(xiàn)新聞信息的引導性作用。
三、端正新聞信息責任,培養(yǎng)知行并重能力
新聞的編輯和傳播具有較強的互動性,為了提高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yǎng),可以從縮短新聞編輯與受眾的距離開始,新聞編輯需要不斷深入大眾的工作和生活中,承擔身為新聞編輯的責任,發(fā)揮編輯功能,傳播正能量,構建平等、健康、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平臺,從而提高大眾的關注度與信任度。新聞編輯工作者通過不斷培養(yǎng)知行并重的能力,實現(xiàn)新聞編輯工作的有效性。對新聞報道中的新聞信息素材進行深刻剖析,不斷深入挖掘信息素材表面看不到的本質信息,提高新聞信息的真實性與可讀性。
新媒體時代為新聞信息的編輯和傳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同時也對新聞編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編輯工作者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從海量信息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培養(yǎng)自身知行并重的能力,端正自身的新聞信息責任感,從而滿足大眾對信息的實際需求,培養(yǎng)新聞信息受眾群體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新聞編輯工作者應該堅守正確的新聞職業(yè)道德,以正面、積極的心態(tài)從事新聞編輯行業(yè)工作, 通過提高自身編輯能力和媒介素養(yǎng),使新聞編輯工作更加穩(wěn)定、積極和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