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政治哲學相關論文范文

時間:2023-09-01 16:37:25

序論:在您撰寫政治哲學相關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政治哲學相關論文

第1篇

關鍵詞:蘇珊·朗格;藝術哲學;卡西爾;文化整體觀;美學思想;理論淵源

中圖分類號:J01 文獻標識碼:A

德國哲學家鮑姆加通將美學和邏輯學相區(qū)分,康德的《判斷力批判》已標志著美學自身的合法性,克羅齊最終完成了美學合法性的確立。在克羅齊之后,卡西爾對語言、神話(宗教)、藝術、科學等各種文化形式的本體論研究,提出美和藝術是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性符號形式的觀點,完成了藝術符號自律性的闡釋,最終確定了各種文化形式的合法性基礎。卡西爾將人類文化視為多樣統(tǒng)一的哲學理念,直接影響著蘇珊·朗格整體觀下符號論美學理論的構建。

一、符號整體觀

蘇珊·朗格整體論美學思想資源極其豐富,但對其產生深刻廣泛影響的莫過于卡西爾的文化哲學整體觀。朗格曾誠懇而謙卑地說過:“是卡西爾——雖然他本人從不認為自己是美學家——在其廣博的沒有偏見的對符號形式的研究中,開鑿出這座建筑的拱心石;至于我,則將要把這塊拱心石放在適當?shù)奈恢蒙希赃B接并支撐我們迄今所曾建造的工程?!盵1](P.477)這里的“拱心石”是人們所熟知的,即卡西爾的符號論。但一直被人們所忽略的問題是,這“適當?shù)奈恢谩痹诶矢袼囆g哲學理論構建中到底是處于一個什么樣的位置?其實這“適當?shù)奈恢谩本褪抢矢駨乃睦蠋熆ㄎ鳡柲莾罕羞^來的文化哲學理念——現(xiàn)代科學整體觀。朗格如同卡西爾一樣,將現(xiàn)代科學整體觀作為自己理論構建的哲學基石,而卡西爾的符號論只是朗格美學理論展開的關鍵詞。作為新康德主義者,卡西爾遵循康德的“批判哲學”路徑,繼承并發(fā)展了康德的圖式論思想,構建了在20世紀產生重大影響的符號文化哲學體系?!皥D式”是康德哲學體系中的重要概念,它是起溝通聯(lián)結作用的一種認知的形式結構。它是一種“把知性概念在其運用中限制于其上的感性的這種形式的和純粹的條件”[2](P.140),正因“圖式”這一感性條件,純粹知性概念才得以運用。但在現(xiàn)代科學整體觀的影響下,卡西爾已經不滿足康德的“圖式”思想,認為康德的“圖式”缺乏一種伸展性,只是囿于自然科學的狹義范圍。卡西爾試圖將康德的“圖式”擴展為能說明人類諸種文化的“符號形式”。卡西爾認為,人類文化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符號形式,無論是神話(宗教)的、藝術的還是歷史的,都和自然科學所描述的世界圖景同樣是真實的,并非實證的才是科學的??ㄎ鳡栆苑柕莫毺匾暯菫槠瘘c,切入人類文化的各個扇面,通過對各類人類文化基本特征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人是符號的動物”的著名論斷。那么,“符號”在卡西爾的理論中又作何解釋呢?卡西爾告訴我們:“所有在某種形式上或在其他方面能為知覺所揭示出意義的一切現(xiàn)象都是符號,尤其是當知覺作為對某些事物的描繪或作為意義的體現(xiàn)、并對意義作出揭示之時,更是如此?!盵3](P.109)這樣,符號不僅能像康德的圖式那樣在科學認知中起中介作用,構想自然界的景觀,而且也能在人類文化諸形式中顯現(xiàn)出人應有的世界。神話(宗教)、藝術、歷史與科學等都是人類文化打開的不同扇面,各自體現(xiàn)了文化本原性的賦形力量。由此我們可知,人的本質力量是通過符號活動得以對象化的,文化的符號形式展示了人自身不斷發(fā)展與完善的歷史過程??ㄎ鳡枌Ψ栒摰难芯糠椒ūM管是分析的,但他的人類文化觀則是以整體論統(tǒng)攝的??ㄎ鳡栒J為,雖然人類文化形式的符號極其豐富而且多變,但只要我們堅守整體觀就能對諸文化形式進行整體的把握。因為“一種‘人的哲學’一定是這樣一種哲學:它能使我們洞見這些人類活動各自的基本結構,同時又能使我們把這些活動理解為一個有機整體。”[4](P.107)在此,卡西爾運用現(xiàn)代科學整體觀,把具有抽象化的圖式與功能在于象征某種意義的符號統(tǒng)一了起來,把康德哲學中只有在科學范圍內才具有的“真實性”擴大到了人類全部文化領域,以獨特的符號形式作為文化哲學的邏輯起點,闡釋了人類文化的豐富性和獨特性??ㄎ鳡栐噲D用符號整體統(tǒng)一諸文化形式的構想,為朗格研究藝術哲學夯實了整體觀的哲學基礎??墒牵矢癫]有沿著卡西爾的邏輯路線將藝術哲學理論建構于符號的理性方面,而是從符號的原始功能入手進入到符號的感性方面??ㄎ鳡栍梅治龅姆椒▽λ季S邏輯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將諸文化符號形式分為邏輯符號和非邏輯符號兩大類。朗格通過細致的考察,認為卡西爾關于符號兩分法中的非邏輯符號可以置換為表現(xiàn)性符號。即所有的符號都存在傳達形式的問題,作為藝術的傳達形式不宜使用“非邏輯符號”這一概念,因為它過于寬泛,沒有揭示出藝術獨特的本質特征。符號應分為推理性符號和表現(xiàn)性符號,唯有如此,我們方能在整體論語境下給藝術一個自足的空間。推理性符號將我們導向“外部的客觀現(xiàn)實”的描述,幫助人類探索外部世界發(fā)展的模式;而作為表現(xiàn)性符號則將我們導向“內部的主觀現(xiàn)實”,使我們內在的主觀情感顯現(xiàn)為感性的世界,體驗情感發(fā)生的全過程,本真地把握生命的生成運動。朗格在其藝術哲學的研究過程中,自覺地將科學與人文兩大文化形式進行整體性觀照。朗格的看法是,藝術雖然不像自然科學那樣以抽象思維方式為主,但它在根本性上與自然科學達成一致。兩者因文化的歷史發(fā)展曾作暫時的揖別,但最終它們將會在人類文化發(fā)展的某一個契合點上再次攜手共進。藝術家相對的原則是藝術這個有機的整體,如同科學理論構建中整體性訴求一樣。在藝術作品中,人的生命力彰顯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藝術的形式是作為一個整體性符號顯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其中每一個符號都不能脫離整體而存在:二是藝術的各符號之間保持自足的契合,不能假借“創(chuàng)造”之名,隨意地割裂。否則,生命形式只能是一種碎片化的人為拼湊。因為藝術遵循的是符號構形,借助直覺思維“言說”著推理性符號不能言說的東西。藝術的符號形式之所以能夠傳達出我們的情感世界,正是這一符號形式與我們的情感世界有著邏輯類似性的緣故?!八囆g形式與我們的感覺、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動態(tài)形式是同構的形式。……以至于在人們看來,符號與符號表現(xiàn)的意義似乎就是同一種東西?!盵5](P.24)藝術就是通過感性賦形將我們情感世界顯現(xiàn)出來的一種文化形式,這種形式不僅是一種邏輯的形式,更是一種生命的形式。朗格進一步指出,不管是推理性符號還是表現(xiàn)性符號,都存在著非理性的直覺。直覺是新的思想產生和釋放的過程,是一種比思想更深刻的思想。直覺思維在人類思維活動中占據著本源性地位,直覺思維滲透在人類的一切符號活動和文化形式之中,是一種不須經過推理過程而達到對現(xiàn)實把握的特殊認識,凡是文理相通的人無不具有高度的直覺能力。表現(xiàn)性符號中的直覺不是可供理性思維的概念,而是具體的感性表現(xiàn)形式。在藝術具體的感性表現(xiàn)形式中,藝術所創(chuàng)造的符號無疑是一種虛幻意象。這就意味著藝術的虛幻意象是一種具體的抽象,是思維外在傳達的一種特殊的形式。它如同科學中的直覺一樣,引導藝術家越過邏輯思維的理性制約,而直達創(chuàng)造之物的內在本真。藝術直覺形式不是對各種形式要素的機械組合,而是依照藝術家的最終目的荷載意義。像舞蹈,它的符號形式絕不是實體的人的物理運動與組合,而是虛構出來的表現(xiàn)生命力的一種自由的創(chuàng)造,是人的一種純粹的直覺表現(xiàn)形式,它連接著我們整個的生命運動,讓我們從不可分割的文化整體意象中感知生命的意義。

二、形式整體觀

卡西爾將符號視作其文化哲學的支撐概念,但符號何以認知?在卡西爾看來,我們認知符號的途徑便是形式。如果沒有符號形式的有效傳達,就連自然科學中的物理學定律和關系都是不可思議的??ㄎ鳡栐谡務撍囆g時指出,藝術是感性的符號形式創(chuàng)造,這種形式不是別的形式乃是一種生命的形式?!吧问健边@個概念是卡西爾在他的三卷本《符號形式哲學》中首次提出來的,雖然卡西爾在這部著作中對藝術沒有進行具體地闡述,但是有關藝術本質的問題,卡西爾顯然已經有了根本性的哲學把握。當卡西爾文化哲學理論形成體系并發(fā)展成熟時,這一問題便在他晚期的《人論》中得到了具體集中的探討。卡西爾通過康德的《論德國建筑》以佐證自己關于藝術是生命形式創(chuàng)造的觀點:“藝術早在其成為美之前,就已經是構形的了,……人有一種構形的本性,一旦他的生存變得安定之后,這種本性立刻就活躍起來?!盵4](P.21-222)卡西爾主張,包括科學在內的各種文化形式都是人類精神自由創(chuàng)造活動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這些形式體現(xiàn)了人類精神創(chuàng)造的不同力量、結構和組織原則,共同構造了人的經驗世界。因此,只有通過對各種文化形式的特殊結構和規(guī)則的深入研究,才能揭示人的完整的精神結構。藝術形式并不是牛頓式的機械排列,倒是諸矛盾張力經由作家的整體觀照而獲得的內在和諧。即便我們否定藝術創(chuàng)作的整體和諧預設,但我們在接受藝術文本時仍然會運用整體觀念。把藝術僅僅視作一種自足的語詞存在,顯然是狹隘的、不合適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尋找各獨立存在的外在聯(lián)系與內在關聯(lián),從整體的語境中指稱存在的角色并賦予其語義。當一部作品離開了其存在的整體語境時,它什么也不能被指稱,只是一堆無法顯現(xiàn)意義的孤立符號??ㄎ鳡柕乃囆g形式整體觀直接影響著朗格對現(xiàn)代美學思潮的反思。朗格認為,符號不僅是世界的表征,也是人類能動把握世界的有效方法。人類的經驗材料通過直覺賦予形式,直覺將內容與形式統(tǒng)一起來。雖然貝爾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對藝術本質一次嘗試性的解釋,但其解釋的意義顯得缺乏邏輯的清晰度,且?guī)в猩衩刂髁x的玄惑。朗格在借鑒傳統(tǒng)美學理論時,以綜合發(fā)展的眼光從符號整體論角度對藝術作了新的界定。朗格在其1953年出版的《情感與形式》中明確地指出:“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chuàng)造?!?[1](P.51)因為“藝術品本質上是一種表現(xiàn)情感的形式,它們所表現(xiàn)的正是人類情感的本質?!盵5](P.7)朗格借用現(xiàn)代物理科學中“場”的理論構想,在藝術研究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藝術場”的概念。物理學中的“場”是指一個限定的域,是一種整體的存在。場中的每個部分的性質都由場的整體性質決定,但場的整體性質并非其各個部分性質簡單相加或算術總和。從藝術哲學角度理解,“藝術場”是指文本與一切文化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朗格認為,近代科學有礙于這種個性的平衡發(fā)展,因為它過于偏重知識的分析和追求公式化的材料。雖然科學的抽象化是必然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科學的抽象總有自身的限度,科學理論是看不見的,它需要形象化的外在傳達。即便是所謂的抽象的符號,也需要一種形象化的陳述。藝術如同其它文化形式都是符號的表征,只是各種文化形式的構成方式不同而已。我們要想更好地認識藝術的本質,就不能只是在藝術這個圈子里轉悠。我們不但要走進去,還要能走出來,看看藝術生存的環(huán)境是什么樣。藝術哲學應具備現(xiàn)代科學整體觀,像克羅齊的表現(xiàn)直覺說只是一種單純的心理學表現(xiàn),其實藝術符號的表現(xiàn)除此之外,同時還存在著邏輯的表現(xiàn)。因為藝術并不是情感本身,只有當情感與形式形成一個有機的生命整體,藝術才是我們可以觀賞的特殊符號形式。而這種特殊符號形式的獲得,無疑離不開藝術的抽象原則。當美學不能給藝術存在形式一個合法性的描述,就意味著它喪失了描述和被描述之間的內在邏輯與外在邏輯的一致性。為了讓美學研究具有辨證的有效性,必須將藝術這一文化存在從復雜的文化背景中抽繹出純粹的自足的形式,同時還得將其放回生成的文化語境之中。而以往各種流行的美學理論并不符合描述合法性條件的要求,且他們的研究范圍是狹隘的,研究的方式方法是封閉的。朗格如同她的老師卡西爾一樣有著很好的自然科學基礎,對格式塔心理學是相當諳熟的。朗格從該理論完形概念入手,在其《情感與形式》中為我們進行了極為細致的邏輯梳理。朗格指出,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起初往往是捕捉到一個由整體文化長期蘊育而成的“意念”。藝術家在“意念”指導下逐步對物理世界進行處理和心靈世界的轉化,隨著藝術家的想象力的不斷展開而得以造型,從而將藝術中的符號表現(xiàn)為整體性的藝術符號。藝術家“面對著造成其各種不同功能的影響,它似乎堅持著自己最初的目的,并從自己真正的主干中創(chuàng)造出變型,而不是用別的什么東西簡單地取代它”[1](P.141)。這就像音樂基質具有結構有機統(tǒng)一性似的,無論是音調和諧、節(jié)奏重復,還是旋律進行,樂句起止,作為整體藝術的符號無疑要遵從音樂基質的有機形式。這種藝術符號形式恰似生命原動力的血脈,讓各藝術中的符號彼此關聯(lián)著,共同形成一個承載著生命力推動的合力,使藝術品的表現(xiàn)性形式臻于完形。一個真正具備創(chuàng)造能力的音樂家從不機械地單一地處理音樂符號,而是將每一符號的選擇始終把握在整體音樂的形式構成之中,讓獨立的音樂符號與其它每一音樂符號達成一種畢達哥拉斯式的內在和諧。對于藝術自足來說,藝術是自洽的、封閉的。但對于人類整體文化構成來說,它又是開放著的。因為“具有有機聯(lián)系和生命節(jié)奏的抽象形式只不過是整個情感表現(xiàn)的小小組成部分,而且自始至終都是以潛在的形式存在于這個大的整體之中”[5](P.171)。在這個裂變的時代,藝術企圖以破碎的意象昭示被遮蔽的世界。但它已無力揭去面紗,獲得神諭。它只能放棄終極意義追求,讓意義無限推遲出場。而朗格在卡西爾藝術整體論影響下所建構的符號論美學,讓差異之物走向歷史的前臺,從生活的碎片之中發(fā)現(xiàn)其意義總體性的可能,完成了藝術范式的重大轉換,在有關后現(xiàn)代藝術的一片喧嘩聲中,為我們作出了藝術重構的超越性回答。

三、文化整體觀20世紀后半葉的后現(xiàn)代文化似乎君臨天下,在其碎片化的熱炒聲中忽略了德國哲學卡西爾文化哲學對當下文化運動的特殊貢獻。卡西爾和德國古典哲學家一樣,都將目光聚焦于人類精神的自我認識。但與德國古典哲學家不同的是,卡西爾并沒有將理性歸結為人類精神唯一的決定因素??ㄎ鳡栒J為,人類精神是一個兼容情感、直覺和思維在內的有機整體,理性與非理性都是人性整體構成的必要部分,不能簡單地將它們中的一項化約為另一項的支配物,語言、藝術、宗教、科學等都是人類整體文化演化過程中的不同存在形式。各種文化形式都開啟了一個簇新的地平線,展示了人性發(fā)展歷史的新視面。雖然各種文化形式都有其特殊品性與結構,但從功能方面看,各文化形式是具有內在聯(lián)系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任何理論都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預設與構想,同樣,“一個文化哲學是從這樣的假設出發(fā)的:人類文化的世界并不是雜亂紛離的事實之單純集結。它試圖把這些事實理解為一種體系,理解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盵4](P.348)哲學是萬科之母,盡管科學實證主義極力懸置哲學在科學中應有的話語權,但科學發(fā)展史告訴我們,所有偉大的科學家都有深厚的哲學基礎。哲學并不是對單純的事實搜集,從中歸納出邏輯的結果,而是試圖把這些雜亂的事實理解為有著內在邏輯聯(lián)系的整體,于這整體之中對世界進行根本性的追問??ㄎ鳡柕奈幕軐W給自己提出的任務是,“它的出發(fā)點和它的工作前提體現(xiàn)在這種信念上:各種各樣表面上四散開的射線都可以被聚攏來并且引向一個共同的焦點。在這里事實被化為各種形式,而這些形式本身則被假定為具有一種內在的統(tǒng)一性?!盵4](P.348)在卡西爾看來,人類文化是有機體的整體,它處于永恒的創(chuàng)造過程之中。構成我們生活的不只是原初的物質或客觀實體,而是由性質與關系構成的符號“有機體”。世界的實在性在于它的符號構建,符號就是世界,世界就是符號。有機體的根本特征是符號的構建活動,而這一構建過程是有機體各元素之間內在聯(lián)系的整體創(chuàng)生過程??ㄎ鳡栐凇斗栃问秸軐W》中明確地指出,我們既不能形而上學地描述人的突出特征,也不能靠物理科學揭示人的本性。要想真實地界定人的本性,只能從人的“勞作”入手?!皠谧鳌奔仁侨说钠瘘c,同時又是人的終點。正是人類的生產活動所生成的體系,劃定了“人性”的圓周。歷史不是既成不變的“事實”,它是具有生成性的“事件”,而歷史的生成性全在于人的創(chuàng)造性。盡管不同時期或同一時期不同群體各自的創(chuàng)造對象不同,但是作為一個整體的人類,它總是離不開形而上學總體性的預設,因文化功能的統(tǒng)一性必然地趨向于一個共同的目標。人類的一切文化形式都是這個圓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們所見到的是已經打開的扇面,還存在著被遮蔽或正在逐漸打開的扇面,它們共同構成了人類文化的一個有機整體。正如笛卡爾在《第一哲學沉思集》所說的那樣,當人們審視上帝的作品是否完美時,不應該只將一個造物孤立起來看,而應該把上帝所有的造物都合起來看。只有當我們以有機整體的文化哲學視野瞭望這個世界時,我們才能真正展示人性的廣度和深度,從而最終展現(xiàn)出一部人類精神文化生成的整個發(fā)展史??ㄎ鳡柋凶怨畔ED已來的世界和諧統(tǒng)一的科學哲學思想,堅持整體論,反對機械論和破碎觀,尋找各種文化最大的內在統(tǒng)一性。他用發(fā)展開放的眼光告訴我們,在開放的世界中,我們必須把一般實在的性質和特殊意識的性質作為一個結合的整體來理解,且這個整體是處于運動和展開的無限過程之中的。雖然卡西爾的文化整體論為朗格符號論美學提供了哲學基石,但這并不意味著朗格的符號學美學只是對卡西爾文化整體觀的具體闡釋。卡西爾的符號論只是對神話、宗教、藝術、歷史和科學的性質進行了哲學界定,但并沒有進入到諸文化的深層結構。而朗格則將符號論作為自己美學理論展開的關鍵詞嵌入藝術的各個層面,為我們研究藝術哲學開辟出廣闊的視界。朗格告訴我們,符號絕不是意義的本身,它只是象征著意義。符號與其意義的關系在原始先民的神話思維方式中是融為一體的。在他們的眼中,符號并不代表對象,符號本身即是對象。當人類進入文明時代,已經將符號與其所象征的對象進行有意識地區(qū)分。我們應避免邏輯實證主義者的做法,將符號的內在意義抽空純化為一種物理的記號,使符號與其所傳達的意義完全成為一種外化的關系。其實,科學家的心理意象也是創(chuàng)造性科學思維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不同的是,藝術家頭腦中形成的意象,必須以主觀情感去感受物象,而科學家的心理意象,既可用實際觀察到的對象來構造,也可以從科學理論的傳達物之中獲得。朗格的美學理論雖然像其老師卡西爾重視藝術的抽象特性和理性認識作用,但其理論所堅守的核心是,藝術是人類情感生命形式的表現(xiàn)。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符號的構成形式有自己極強的特殊性,它在感性直觀的形式中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活生生”的審美王國。藝術符號具有文化遺傳屬性,在一定的社會語境里,不但可融通共享,還可傳達出普遍的文化意義。藝術創(chuàng)作一方面是藝術符號自在性的組織和構成過程,另一方面又是人的“勞作”世界的符號化過程。譬如,一首詩既是一個獨立自足的文本世界,同時又是人類整體文化打開的一個扇面。因為“詩化語言保持了一種奇異的萌發(fā)力和創(chuàng)造力,與人類精神的不息的創(chuàng)造力相呼應。它激活那沉睡的活力,煥發(fā)出蟄伏在無意識深處的結構性的力。它給予孤立于即成文化中柔弱的個體以創(chuàng)造者的位置。詩化語言在于利用這自然之力即無意識的語言形式把意識的語碼或文化的單元重新結構。”[6]這就是說,藝術形式以其有機整體性開辟著生命的新境界,構建人最高的真實存在方式。藝術創(chuàng)造的目的就是呈現(xiàn)一個完整的感性文化世界,這個世界因其內在組織的功能統(tǒng)一性而成為有“意味的形式”。藝術世界具有不可窮盡的特殊意義,在向人類展示著新的文化天地的同時,擴大和提升了我們的生存空間。朗格以其文化整體觀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藝術哲學景觀,雖然朗格本人并沒有用“后現(xiàn)代”這個詞,但她卻是以科學與人文想融合的當代思想談論現(xiàn)代藝術的。朗格是贊譽現(xiàn)代世界的,但她也清楚地認識到現(xiàn)代社會的局限性,并指出要修正與超越它。朗格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代社會開始之時,在藝術哲學中反理性主義就已經初現(xiàn)端倪,理性的作用更多地受到限制。但朗格在堅守傳統(tǒng)的過程中同時守望未來,不僅要求重建個性原則,而且還要求重新形成作為整體的知識有機體概念。朗格把自己所處的時代看作是一個辯證發(fā)展的文化大綜合時代的開端,并把自己看作是其中的一員參與有關藝術本質的對話。

參考文獻:

[1][美]蘇珊·朗格著,劉大基等譯.情感與形式[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2][德]康德著,鄧曉芒.純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德]恩斯特·卡西爾著,甘陽譯.符號形式的哲學(第1卷)[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23.

[4][德]恩斯特·卡西爾著,甘陽譯.人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

[5][美]蘇珊·朗格著,滕守堯譯.藝術問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6]耿占春.隱喻[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3.206.

Theoretical Relation between Susan Langer's Aesthetic Thought and

Integration Overview of Cassirer's Cultural Philosophy

WANG Zhi-de

(School of Liberal Arts, Huaihai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5)

第2篇

確定高等教育學與其相關學科親疏關系的實質是“學科間性分析”,而引文分析法是“學科間性分析”的基本方法。該方法對科學期刊、論文、論著等各種文獻的引用或被引用現(xiàn)象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揭示其數(shù)量特征和內在規(guī)律。本文的引文分析是對高等教育學權威期刊論文的引文按照學科分類進行統(tǒng)計,根據引用頻度(比例)確定相關學科與高等教育學的親疏程度。本文的學科分類是以現(xiàn)有的學科門類為基礎,結合高等教育學的實際情況確定的,分為4類13個學科。即教育科學類3個:普通教育學、高等教育學、心理學;人文科學類3個:文學、歷史學、哲學;社會科學類5個: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法學;自然科學類1個,理工農醫(yī)等所有自然科學歸為1個學科;其他學科1個,未納入上述學科類別的其他文獻。本文的主要數(shù)據源為華中科大主辦的《高等教育研究》雜志。該刊是國內第一批高等教育研究專業(yè)刊物,是中國高等教育研究權威刊物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學專業(yè)委員會會刊,其論文能代表30年來中國高等教育學科發(fā)展的狀態(tài)與水平。為了解相關學科引用高等教育學文獻的情況,我們還選擇了6個相關學科的權威刊物,對其2010-2012年的論文引文進行了統(tǒng)計。6個學科及其刊物分別是:經濟學———《經濟研究》,社會學———《社會學研究》,政治學———《政治學研究》,文學———《文學評論》,歷史學———《歷史研究》,哲學———《哲學研究》。前三個屬于社會學科,后三個屬于人文學科。此外,為探討高等教育學對整個教育科學的貢獻,我們還對《教育研究》2010-2012年論文的引文進行了統(tǒng)計。

二、主要數(shù)據及初步分析

(一)《高等教育研究》論文引文量

從1980年至2012年,《高等教育研究》共刊載論文4517篇(不包括短訊、動態(tài)、通知等),引文35302條,篇平均引文量7.82。從表1可以看到,無論是引文數(shù)量還是篇均引文量,30年來總體都呈顯著增長趨勢,這表明高等教育學吸收已有知識的能力在逐步提高。

(二)《高等教育研究》論文引文的學科分布

從表2看,高等教育學自引率達到45.61%,普通教育學排名第二,為23.56%。作為教育學的兩個“同門兄弟”,普通教育學在高等教育學的建立和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擔當高等教育學第一相關學科,理所當然。社會學和哲學的比例相對較大,分別達到7.36%和6.74%。社會學是一門對人和社會進行綜合性、總體性研究的社會科學,在研究對象上與多門人文社會學科有交叉性。從宏觀社會學角度來講,高等教育系統(tǒng)屬于整個社會體系的一個分支,現(xiàn)代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很多問題都是社會問題,已經趨于成熟的社會學理論和方法往往能為解釋和解決這些問題提供重要幫助。而哲學是關于自然、社會、人生和思維的最普遍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學科,為各門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和方法論,高等教育學也不例外。經濟學、歷史學、政治學、管理學比例在2%到3%之間,與高等教育學的關系也較為密切。歷史學對高等教育學有特殊的意義,因為“高教理論一般說來是從高教歷史中總結出來的”,兩者關系可表述為“論從史出”[5]。文學、心理學、自然科學和法學低于2%,與高等教育學的關系相對疏遠。文學不被重視與高等教育學長期以來對“科學化”的執(zhí)著追求密切相關,自然科學比例低的原因是兩類學科鴻溝巨大,法學比例墊底是高等教育法制建設和研究長期滯后的必然反映。最令人遺憾的是心理學比例竟排在倒數(shù)第三,我們認為,這絕非合理現(xiàn)象。眾所周知,普通教育學從創(chuàng)建開始,就把研究重心放在人才培養(yǎng)上,自覺地利用了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使得心理學一直成為與普通教育學關系最密切的學科之一,而高等教育學從一開始就把研究視野拓展到社會這個更宏觀的層面,關注更多的是體制、結構、制度等宏觀問題,對人才培養(yǎng)的研究相對忽視,造成高等教育學不怎么研究“教育”的情形。于是,心理學備受冷落就不足為奇了。高等教育學與心理學關系的疏離,直接導致了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研究的難以深入。

(三)《高等教育研究》論文引文的學科結構變化

一般而言,一個新學科在創(chuàng)建初期,由于學科知識和理論尚在形成中,學科自引率是比較低的,但隨著學科的發(fā)展和成熟,自引率往往會呈現(xiàn)上升趨勢。從表3看,30年來高等教育學的發(fā)展軌跡可以印證這種現(xiàn)象。高等教育學與普通教育學關系的變化耐人尋味。高等教育學創(chuàng)立初期主要借鑒了普通教育學框架、理論及概念,因此20世紀80年代普通教育學對高等教育學影響巨大,《高等教育研究》引文中有近1/3(32.75%)來自普通教育學。20世紀90年代以來,高等教育學科建設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構建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而其背后的潛臺詞就是擺脫普通教育學的影響,高等教育學引文中普通教育學的比例隨之逐步下降。高等教育學與普通教育學之外其他相關學科(簡稱“其他學科”)的關系也有令人費解之處。從我們的經驗判斷,30年來,其他學科對高等教育學的影響日益擴大。特別是21世紀后,多學科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社會學、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管理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受到了不少高等教育學者的青睞,但我們的統(tǒng)計顯示,其他學科引文的比例相比90年代并沒有明顯增長。

(四)部分相關學科引用高等教育學文獻的情況

2010-2012年,文學、歷史學、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等6學科引用高等教育學文獻的數(shù)量為102條,僅占6學科全部參考文獻數(shù)(70700條)的0.14%,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同一時間,高等教育學論文引用6學科文獻2229條,達到高等教育學參考文獻數(shù)(10323條)的21.6%。“衡量一門學科地位的標尺是看它在多大程度上吸引了其他學科。”[6]0.14%的數(shù)據反映了高等教育學的薄弱現(xiàn)狀,更是它在學科之林中卑微地位的真實寫照。有學者最近提出:“高等教育學在引進知識的同時也對外輸出知識”,如“通過實踐哲學命題進而反哺哲學”,“向社會學提供了特殊社會關系的內容養(yǎng)分”[7]??上?,我們的研究還不能證明這一觀點。

(五)教育學論文引用高等教育學文獻的情況

由于難以選擇最能代表目前普通教育學研究狀況和水平的刊物,所以本文沒有統(tǒng)計普通教育學引用高等教育學文獻的情況。我們對綜合性權威教育刊物《教育研究》2010-2012年的825篇論文8445個引文進行了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教育學論文引用高等教育學文獻的比例為17.25%。這表明,年輕的高等教育學已經成為教育學(教育科學)重要的知識來源。

三、主要結論

第3篇

哲學學科的研究領域較為廣泛,有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以及科學技術哲學、道德哲學等具體門類和分支;哲學學科所研究的問題也較為復雜,有的是一般的哲學問題,有的是各哲學門類或分支的特有問題,還有的是哲學不同分支之間以及哲學與其他學科門類因交叉而出現(xiàn)的問題。因此,通過cssci收錄論文所標引的關鍵詞,通過分類處理、具體分析來考察學科研究的熱點,是一個較為客觀的方法。本文通過分析2005-2006年度cssci哲學論文關鍵詞標引數(shù)據,對2005-2006年的哲學熱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分析:哲學門類;哲學基本問題;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科學技術哲學;道德哲學。希望通過這樣的分類處理,既把握哲學學科的基本熱點和研究趨勢,也能夠說明各哲學門類和分支的具體熱點與趨勢。

2005-2006年cssci共收錄哲學論文8278篇,這些論文所標引的關鍵詞有16000多個,其中被標引15次以上的有160個左右。下面分類對這些標引頻次較高的關鍵詞加以分析,了解2005-2006年哲學研究的熱點和趨勢。

一、哲學門類關鍵詞分析

根據我們對哲學研究成果的觀察和了解,哲學論文中如果直接標引哲學或哲學各門類的名稱為關鍵詞,則所研究和分析的內容大多與學科或各門類的自我描述、反思或建設有關,即便是具體人物、流派或問題的研究,也與上述內容有密切的聯(lián)系。如表1中被標引的哲學(60次)、哲學研究(22次)、哲學觀(18次),顯然都是學科相關問題的標示。

分析表1中的關鍵詞可以看到,在2005-2006年間的哲學研究中。哲學、中國哲學、科學技術哲學和西方哲學是哲學研究的重心。

如果合并哲學(324次)、(133次)、馬克思(132次)、馬克思哲學(87次)、西方(33次)等高度相關的關鍵詞的標引數(shù)量,可以看到,在2005-2006年間哲學研究中,與哲學有關的關鍵詞標引數(shù)達到577次。因此,哲學的自我描述、反思和建設是哲學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

如果合并中國哲學(112次)、中國哲學史(33次)和中國古代哲學(15次),與中國哲學相關的關鍵詞的標引數(shù)達到了160次,排名第二,但與哲學有較大差距,這種差距主要是由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的規(guī)模決定的。但就中國哲學自身來說,學科的自我反思和建設顯然也有較高的熱度。如果將科學哲學(83次)、技術哲學(54次)和工程哲學(20)這些通常視為科學技術哲學的關鍵詞相加,其標引數(shù)為157次。與西方哲學相關的關鍵詞標引數(shù),如西方哲學(61次)和西方哲學史(15次),共76次。這表明科學技術哲學和西方哲學的學科反思和建設也有一定的熱度。

分析表1還可以看到,一些具體分支和方向是2005-2006年的研究熱點,如政治哲學、實踐哲學、道德哲學、語言哲學、分析哲學等。特別是政治哲學、語言哲學和分析哲學,通過關鍵詞的標引數(shù)來看,2006年比2005年有大幅度提升,增熱趨勢明顯。

二、哲學基本問題關鍵詞分析

哲學作為一個形態(tài)較為成熟的人文學科,學科研究所圍繞的核心問題通常包括一些歷久彌新的“老問題”。同時,哲學在發(fā)展過程中,也會不斷致思于一些“新問題”,這些“新問題”往往是在新的理論和實踐境遇中出現(xiàn)的,需要展開新的探索。

表2給出了2005-2006年哲學論文中有關“哲學基本問題”的標引關鍵詞。

通過分析表2可以看到。一些哲學學科中的基本問題,如形而上學、本體論、認識論、實踐、辯證法、方法論、自由、存在論等,仍是哲學研究所關注的熱點問題,雖然這些問題的探討不一定是專門進行的,往往更多地是在具體研究中加以涉及。另外一方面,一些現(xiàn)當代哲學研究中所凸現(xiàn)的“新問題”也受到廣泛關注,如現(xiàn)代性、后現(xiàn)代主義、生活世界、人類中心主義、真理、主體間性等,作為關鍵詞的標引數(shù)排列較前,且基本上呈上升趨勢,成為哲學研究所關注的對象。特別是現(xiàn)代性、后現(xiàn)代問題的討論,顯然成為熱點。

三、哲學關鍵詞分析

表3給出了2005-2006年cssci哲學論文所標引的哲學關鍵詞的統(tǒng)計情況。

根據表3,有關哲學的自我描述、反思和建設是該領域研究的一個重要話題。我們注意到,一些關于科學社會主義實踐的具體理論問題也成為研究的熱點,如和諧社會、科學發(fā)展觀、以人為本、可持續(xù)發(fā)展、榮辱觀也成為重點的關鍵詞或標引數(shù)上升幅度較快的關鍵詞。在經典作家的研究中,除馬克思之外,關于恩格斯的研究也有增強。在哲學問題的研究中,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也是重點。此外,西方、后也獲得了持續(xù)關注。

四、中國哲學關鍵詞分析

表4給出了2005-2006年cssci哲學論文所標引的中國哲學關鍵詞的統(tǒng)計情況。

根據表4,有關中國哲學學科的自我描述、反思和建設是該領域研究的一個重要話題。從哲學學派的研究看,先秦儒道哲學、周易哲學、宋明理學、現(xiàn)代新儒學等仍是研究的重點。從研究的重點人物看。先秦的孔子、老子、孟子、荀子,漢代的董仲舒,宋明理學家中的朱熹,明清之際的黃宗羲,以及現(xiàn)代新儒家中的馮友蘭、牟宗三等,是研究所關注的對象。就哲學問題而言,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人生境界等中國哲學所蘊含的獨特問題,仍有廣泛的理論效應。此外,關于中國文化、民族精神的思考,也成為中國哲學研究者所關注的重要內容。

五、西方哲學關鍵詞分析

表5給出了2005-2006年cssci哲學論文所標引的西方哲學關鍵詞的統(tǒng)計情況。

根據表5,在西方哲學的研究中,古希臘哲學、德國古典哲學、現(xiàn)象學是研究的重點。此外,西方哲學中的語言哲學、分析哲學等研究熱度有較大上升。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德國古典哲學中的康德、黑格爾,現(xiàn)代哲學家海德格爾、哈貝馬斯、胡塞爾、德里達等是研究的重要對象。

本文由收集整理

六、科學技術哲學關鍵詞分析

表6給出了2005-2006年cssci哲學論文所標引的科學技術哲學關鍵詞的統(tǒng)計情況。

根據表6,有關科學哲學和技術哲學的描述與思考,是科學技術哲學研究領域的重點,雖然相關描述

與思考更多地通過具體問題的研究而展開。就問題而言,對科學的反思以及技術哲學領域中的技術創(chuàng)新、技術理性等,是研究領域所關注的重要對象,與這些問題相關的關鍵詞的標引數(shù)也呈現(xiàn)出較大幅度的上升。

七、道德哲學關鍵詞分析

cssci在哲學特別是道德哲學的考察中,將倫理學的內容也納入其中,因此設計了表7,對2005-2006年哲學論文中道德哲學方向(包括倫理學)標引關鍵詞加以統(tǒng)計并作分析。

根據表7可以看到,與道德哲學自我描述相關的關鍵詞道德(60次)、道德哲學(38次)有較高的標引頻次,說明相關問題是討論的熱點。在道德哲學的理論方面,如價值觀、道德規(guī)范、道德價值、人性、人性論、德性等,這些問題是道德哲學研究所關注的基本問題。此外,在有關道德的具體實踐領域,也有相應的理論思考,如道德建設、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等,成為研究的熱點。值得注意的是,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關鍵詞標引出現(xiàn)于2006年,并達到27次。顯然這與由國家所主導的道德建設活動密切相關。

根據表7,“倫理學”作為關鍵詞標引頻次達到71次,說明倫理學領域的自我描述是一個重點。倫理學領域的熱點還體現(xiàn)在具體的倫理學方向和分支的研究。在中國學者這里,除了傳統(tǒng)的儒家倫理受到重視之外,當代的生態(tài)倫理、環(huán)境倫理、經濟倫理、政治倫理等,獲得了廣泛的關注,應用倫理學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也受到重視并成為熱點。

八、結語

本文就哲學研究的自我描述、哲學基本問題和哲學各分支學科研究熱點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對哲學研究的熱點和趨勢有了客觀的了解和把握。下面通過關鍵詞標引頻次的升降趨勢對相關問題加以總結和說明。

筆者注意到,有些關鍵詞的標引頻次有顯著增長,說明相關的研究處于上升態(tài)勢,學者較為關注,研究正在加強。如哲學的自我反思和描述。是目前哲學研究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這可以從哲學的標引頻次的顯著上升得到印證。語言哲學和分析哲學作為關鍵詞的標引頻次也有迅速上升。語言哲學在2005年被標引8次,2006年則被標引30次;分析哲學在2005年被標引5次,2006年則被標引21次。這說明。在2005-2006年間,以分析哲學和語言哲學為中心的研究顯著增強。

在哲學問題的研究領域中,除了形而上學、本體論、認識論、實踐等傳統(tǒng)問題受到關注外,一些與當論發(fā)展和社會實踐密切相關的新問題也成為研究的重點對象,其增長的趨勢明顯。如現(xiàn)代性與后現(xiàn)代問題,科學發(fā)展觀、和諧社會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問題。

就哲學各學科門類自身來看,哲學領域中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西方研究,中國哲學領域中的天人關系研究以及孟子研究,西方哲學中與語言哲學和分析哲學相關的學派和問題研究,科學技術哲學領域中的技術哲學(如技術創(chuàng)新和技術理性)研究,道德哲學領域中的生態(tài)倫理和經濟倫理研究等,增長趨勢明顯。

第4篇

關鍵詞:選擇題,解題思路,解題方法

 

任何一門考試都有規(guī)律可循,政治也不例外,政治在整個文綜考試中占100分,其難度相對于那兩門來說,難度較小,政治取得一個高分并不難,也會為整個文綜考試取得一個好的成績打下好的基礎。文綜政治分的選擇題,也就是客觀題,共12個題48分,占整個文綜選擇題的34.29%,下面我們就重點常用的九種破題分析一下政治選擇題的解題方法技巧。

一 添枝加葉

“添枝加葉”原來是形容敘述事情或轉述別人的話時,為了夸張渲染,添上原來沒有的內容。在政治高考選擇題中,是指命題者在題干或題肢中增加一些修飾,限制成分,使觀點趨向絕對化。

例一.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對“公有制為主

體”的正確理解是( )

A. 公有制在各個經濟領域中必須占支配地位

B. 在所有制經濟中,公有制成分必須保持在50%以上

C. 公有制在各個地方都必須保持量和質的優(yōu)勢

D.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yōu)勢,國有經濟要控制國民經濟命脈v

破題:該題A、C項題制肢設置,命題者通過增加修飾、限制的詞----“各個”,使觀點趨向絕對化,就運用了“添枝加葉”的干擾方式。正確答案:D

啟示:解答這類題目,考生首先要抓住題干或題肢中的關鍵詞,一定要仔細推銷、慎重選擇。

二 似是而非

“似是而非”原意是好像對,實際上并不對。在政治高考選擇中,命題者一般以相關、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識組成陷阱題肢。

例二.節(jié)約是傳統(tǒng)美德。經濟學家凱恩斯側提出了借鑒悖論,認為節(jié)約對個人、家庭來說是美德,而對社會來說則意味著支出減少,導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礙經濟發(fā)展,造成失業(yè)增加,收入減少。這啟示我們()

A. 個人應該堅持節(jié)約,社會應該擴大消費

B.消費決定生產,政府應適當刺激消費

C. 金融危機要求我們大力擴大內需,增加消費

D. 應重視消費對生產的影響,積極引導消費

破題:部分考生肯能會選A或B,犯了“似是而非”的毛病。A項是對“借鑒悖論”認同,不符合題意的主旨。B錯誤,生產決定了消費,消費對生產起到反作用,但不能決定生產。故排除A、B。C項與題干無關。只能選擇D 。

啟示:解答這類題目,一定要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的主旨,對相關題肢逐一辨析,謹防被似是而非的題肢所干擾。

三 答非所問

“答非所問”原意是回答的不是所問的問題。在政治選擇題中,命題者常常有意設置一些說法正確、但和題干無關的題肢作干擾,考生如果不對照題干仔細辨析,就會誤選。

例三歌德的一首小詩:“少年,我愛你的美貌;壯年,我愛你的言談;老年,我愛你的德行。”這首詩蘊含的哲理是( )

A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 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各有特點

C 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事統(tǒng)一的

D 同一事物在發(fā)展不同階段有不同特點

破題:根據題意,考生對C不選應該沒有異議。但對于其他三項,則要費些思量。矛盾特殊性的三種情形,其側重點不同。由于歌德小詩說明的是人生在不同階段有其不同的特點,故正確選擇D。A、B說法雖然正確,但和題干無關,純屬答非所問,故不選。

啟示:解答這類題目,只能選擇那些與題干之間存在聯(lián)系,且意思一致的題肢。對那些和題干無關,或沒有直接聯(lián)系的題肢,即使其本身的說法再正確也不能選。

四 張冠李戴

“張冠李戴”原來是比喻弄錯了對象或事實。在政治選擇題中,往往以相關或相近、易混的知識做干擾,考生如果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好,或審題不仔細,很難發(fā)現(xiàn)其錯誤之處而誤選。

例四 “幾十年的經驗是我深刻體會到,學點哲學的確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錯誤,做研究少走彎路。”下列觀點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振聲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A 哲學是各門具體科學的基礎

B 哲學是人類對某一具體領域規(guī)律的概括

C 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D 哲學具有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破題:題干的主旨強調的是哲學的價值。A錯誤,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B錯誤,哲學研究對象不是某一具體領域。C錯誤,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哲學也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只能選D。

啟示:在平時的復習中,考生必須對一些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和整理,要盡肯能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防止混亂不清。

五正逆顛倒

逆向選擇,也是高考政治常見的一種題型。論文寫作,解題思路。論文寫作,解題思路。命題者在試卷的中間部分,一改正向思維的模式,插入一道逆向思維的試題,常常導致一些考生失誤。論文寫作,解題思路。論文寫作,解題思路。

例五下列關于商業(yè)保險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 商業(yè)保險一般可以分為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兩大類

B 商業(yè)保險是用以補償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損失的一項措施

C 商業(yè)保險是參與保險者個人及單位意志體現(xiàn)

D 商業(yè)保險是一種針對風險本身的投資方式

破題:本體考查對商業(yè)保險的認識。論文寫作,解題思路。由于商業(yè)保險是參保個人意愿的體現(xiàn),故C項錯誤。其余正確。由于本題為逆向選擇,故正確選擇C。

啟示:解答這類選擇題,關鍵在于注意題干的選擇方向,在確認題目是逆向選擇題的前提下,只要將原來正確的題肢舍去即可。

六舍本求末

“舍本求末”原意是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jié)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huán)節(jié),而只在直接問題上下功夫。在政治選擇題中。這類試題以現(xiàn)象或假象否定本質和規(guī)律,以細枝末節(jié)、無關緊要的東西來代替根本的、主要的東西。

例六 在現(xiàn)代市場經濟中,政府越來越多地運用稅收、利率等經濟杠桿調節(jié)經濟運行。經濟杠桿能夠起到調節(jié)作用的恩本原因在于,它們( )

A 是以政府強制力為后盾的

B 直接關系著市場主體的利益

C 能夠彌補市場經濟的缺陷

D 能夠熨平經濟發(fā)展中的波動

破題:政府利用經濟杠桿調節(jié),屬于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是通過影響市場主體經濟利益來實現(xiàn)對經濟活動的調節(jié)。故正確選擇B。A錯誤,經濟手段不具有強制力。C、D屬于作用,非根本原因

啟示:解答這類試題,考生必須把“現(xiàn)象只看作是入門的向導,一進門就要抓住它的實質”,自覺地透過現(xiàn)象認識本質,才能排除干擾,否則就會舍求末,導致失誤

七主次顛倒

這類題目常常將相關知識的主次關系顛倒,設問方式通常為“主要目的”、“主要作用”等。如果不明確相關知識的地位,盲目選擇就會出現(xiàn)錯誤。

例七新一輪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貿易談判沒能按原計劃達成協(xié)議,主要原因在于歐美成員國希望發(fā)展中成員國在非農產品出口實行巨額補貼的政策。歐美成員國不對等的談判方案引起了發(fā)展中成員國的強烈不滿,談判由此陷入僵局。論文寫作,解題思路。世界貿易組織的重要作用是( )

A 取消成員國進口關稅

B 維持國際經濟的穩(wěn)定

C 促進國際貿易的發(fā)展

D 平衡成員國國際貿易逆差

破題:A錯誤,削減關稅不等于取消關稅。B、C、D三項從不同程度體現(xiàn)了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但其主要作用是促進國際貿易的發(fā)展。故正確選C。

啟示:解答這類題目,要注意對應知識間的主次關系,諸如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等,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是前者決定后者。

八因果倒置

在這類題目中,命題者將原因和結果倒置,以混淆視線,主要考查考生是否準備和透徹的理解所學知識,把握各種現(xiàn)象之間、現(xiàn)象與本質間固有的因果關系。

例八城市居民自來水的價格一般為3.5—4.0元/噸,而市場上銷售的瓶裝礦泉水價格約為1元/瓶(約200毫升),折合約2000元/噸。礦泉水比自來水價格調質原因是( )

A. 礦泉水比自來水更有營養(yǎng)價值

B. 人們對礦泉水的需求比對自來水的需求更少

C. 礦泉水比自來水更稀有

D.加工礦泉水比加工自來水需要耗費更多的勞動

破題:加工礦泉水比加工自來水需要耗費更多的勞動是導致礦泉水比較貴的原因,答案D,許多考生在答該題時誤選A項。

啟示:解答這類題目,一要看是因果型試題還是果因型試題;二是看題干和題肢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如果是因果型試題,要注意題干和題肢之間的因果關系是否成立;如果是因果型試題,尤其要注意檢查題肢所述原因與題干是不是同義反復,有沒有因果倒置。

九 偷梁換柱

這類題目通常是在題肢中偷換概念或轉換論題,考生稍不注意就會誤選。

例九某市政府規(guī)定,“凡是市政府或經市政府同意以部門名義印發(fā)的涉及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文件,均需進行解讀”。強調解讀文件“要使用人民群眾讀得懂、聽得明的語言”。這一措施()

A 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的管理權和監(jiān)督權

B 體現(xiàn)了政府審慎用權、民主及、民主決策的工作態(tài)度

C 能使人民群眾直接參與政府決策

D 有利于人民群眾了解和監(jiān)督政府工作

破題:強調解讀文件“要使人民群眾讀得懂、聽得明的語言”,是為了便于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正確選擇D。A錯誤,公民的權利和自由是由法律規(guī)定的。B不體現(xiàn)。C錯誤,人民群眾通過各種方式參與民主決策,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而不能直接參與政府決策。

啟示:解答這類題目,一定要將題干所涉及的概念和題肢的概念作對照,看其內涵和外延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則不可選。

解題方法只是一種技巧,其前提是基礎知識很扎實,教材內容非常熟悉。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要想答好選擇題,首先要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準確把握概念和原理,以扎實充足的知識為基礎。一方面,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力求全面而有序,使相關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另一方面,對重點知識不能僅僅停留在簡單記憶之上,一定要在廣度和深度上加深理解,尤其要弄清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弄清相關知識的異同,力求融會貫通,既能在理解中加深記憶,又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第二,培養(yǎng)良好的邏輯思維的習慣和好的做題習慣。好的思維是鍛煉出來的,凡事要多思考勤動腦,同時,有必要建立錯題集,對反復出錯的題進行重點分析,不斷總結選擇題的解答方法。

選擇題的具體形式還有很多,高考試卷中的能力要求也較高,命題者常在一道試題中同時采用幾種“迷惑”方式,同學們除了遵循上述方法外,在平時的練習中還要細心觀察,反復體會,熟練掌握各類題目的解題技巧,努力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總之一句話“表述有錯者不選,肢干不符者不選,肢干雙重者不選,因果相悖者不選,正誤相混者不選,間接聯(lián)系者不選,范圍不符者不選,反向選擇者不正選,第一選擇不輕動。”

第5篇

環(huán)球網記者李宗澤報道 此前英國媒體曾經報道,英國駐美國華盛頓大使斯恩瓦德曾幫助卡扎菲之子賽義夫撰寫博士畢業(yè)論文。斯恩瓦德方面于4月2日對此正式予以否認。

據法新社4月2日消息,英國外交部確認斯恩瓦德確實在賽義夫留學倫敦經濟學院(LSE)期間與其見過面,但堅稱他并沒有參與撰寫賽義夫的博士論文。

英國《每日郵報》此前援引LSE消息人士的話稱,斯恩瓦德對賽義夫的研究顯示出“濃厚的興趣”,并對賽義夫的作品提供過“積極的協(xié)助”。不過,該消息人士也表示,這種協(xié)助是非正式的,而且是合法的。

賽義夫在2003年獲得LSE的哲學、政治和社會價值的碩士學位,2008年又獲該校的哲學博士學位。

據報道,受到此次“論文風波”的影響,LSE正展開相關調查,該校已成立獨立調查部門,調查該校與卡扎菲政府之間的關系。而就在上月,校長霍華德戴維斯因與卡扎菲的特殊關系而被迫辭職,他承認接受了賽義夫提供的30萬英鎊資金。

第6篇

論文關鍵詞:趙貞吉詩文,整理,版本,論文

 

一、趙貞吉詩文的整理

(一)、子弟與門人對趙貞吉詩文的整理

最早對趙貞吉詩文進行系統(tǒng)整理的是趙貞吉之子鼎柱、景柱與門人龔懋賢、鄧林材等。他們在趙貞吉逝世八年以后,終于綴遺稿為詩抄、文抄、講章凡二十三卷,名《趙文肅公全集》,于萬歷十二年刻,有高啟愚序、陳文燭序、姜寶序、許孚遠序、王藩臣跋、詹爾選跋、肖如松跋、陳謹策序。出版了《趙文肅公全集》。先有蜀刻本,閔刻本《趙文肅公文集》,后有南京、內江翻刻本《趙文肅公全集》。

(二)、內江市政協(xié)趙貞吉研究小組的整理

20世紀八十年代初,四川省古籍整理領導小組將《趙文肅公全集》列入重點整理書目。內江市政協(xié)趙貞吉研究小組先后編印了《趙貞吉研究初集》和《趙貞吉研究資料集》。

(三)、官長馳編撰《趙貞吉詩文集注》

內江師范學院官長馳先生,積十余年辛勞對趙貞吉詩文進行整理,1999年由巴蜀書社出版了《趙貞吉詩文集注》,列入建國五十周年《四川出版界推薦重點書目》。這對于研究趙貞吉其人及明代政治史、思想史、文學史均有重要學術價值。

《趙貞吉詩文集》原名《趙文肅公全集》,凡二十三卷。《趙貞吉詩文集注》是趙貞吉詩文結集問世四百對年來,對趙貞吉的第個注釋本。填補了我國古籍整理的空白。

這為后世學者研究趙貞吉與明代社會、政治、歷史、哲學、文學等文獻資料方面提供了極大便利。做了開創(chuàng)性努力。為深入整理、研究和利用趙貞吉詩文中的寶貴文化遺產奠定了基礎。

官長馳1998年撰寫《趙貞吉詩文集注》后記說明[1]:

本書主要面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故箋注力求簡明扼要人文歷史論文,習見的熟語典故或略而不注,或僅簡單提示。箋注者對某些不了解的人名、地名、典故、出處,為免詞費,大多為予注明。

(四)、《內江風物詠叢》輯錄箋注趙貞吉吟詠內江風物詩賦四十七篇

(五)、箋注研究論文

1、羅寧、武麗霞的論文《趙貞吉詩文集注》勘補《趙貞吉詩文集注》初閱前六卷之詩詞及7卷九至卷十四講章部分,獲益良多,贊嘆之余,偶見其失漏之處。

2、陳世英論文《趙貞吉詩文集注》點校商議 從《趙文肅公文集》的版本和流傳情況,對官長馳先生的《趙貞吉詩文集注》的訛誤脫漏之處一一進行正誤補脫。本部分還對較完整的二十三卷本《趙文肅公文集》未收錄的和官長馳的《趙貞吉詩文集注》漏輯的趙貞吉的作品進行輯佚。

3、鄧國軍博士論文《(趙貞吉詩文集注>點校注釋商兌》對《趙貞吉詩文集注》中的部分點校、注釋、系年之誤漏作出舉正。

二、趙貞吉生平研究

主要是針對《明史?趙貞吉傳》作了校正和補充,并將其為官情況制成《仕途履歷表》。

《年譜》;《內江縣志》卷十一收錄(鄧林材撰《趙文肅公先生年譜序》)按趙大洲自著《趙文肅年譜》,鄧石陽萬歷六年戊寅(公元1578年)為該譜作序。在此基礎上,曾孔恕、黃世杰編《趙貞吉年譜》,是趙貞吉生平研究重要資料。

三、趙貞吉的政治思想品格和軍事思想研究

陳世英論趙貞吉的政治品格

趙貞吉的政治思想豐富,無論是在用人,還是在守業(yè)方面;無論是在處理君臣關系,還是在治民方面,他都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趙貞吉的政治品格是兩方面的,既有正直敢言的優(yōu)點,也有“好剛使氣”、“動與物迕”的缺陷,這也是其政治主張難以實現(xiàn)的重要原因。

以趙貞吉在“庚戌之變”時的主戰(zhàn)和“隆慶和議”時的主和來說明其軍事思想的靈活性。同時介紹了趙貞吉重視防務、主張恢復明初分府分兵的舊制和重視賞罰分明在軍事中的作用等軍事思想。

四、趙貞吉的學術思想研究。

韓國學者李慶龍《趙大洲二教參究和經世思想》,論文認為:趙大洲等泰州學派的學者們,起初學習王陽明良知教,最后轉出于儒教;趙大洲之子趙臺鼎承繼家學參究佛道二教修煉,對“本體即工夫”有獨到的解釋;趙大洲對陽明學作出自己的解釋,特別是對“良知”在儒家學術上所起的作用作出極高的評價,他有出世經世、體用一源的與從前儒家不同的特點。

陳若愚教授的論文,全面深入地分析了趙貞吉的思想與貢獻

指出:本文以《趙貞吉詩文集注》本所收266篇文章為評述對象,對明代中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學者、文學家趙貞吉的學術思想、政治建樹、道德境界、文章成就進行了系統(tǒng)的評述。

陳世英論趙貞吉的學術思想

論述趙貞吉的學術思想存在一個淵源辨別的問題,黃宗羲將之歸入泰州學派,本文主張不在其學派歸屬問題上爭執(zhí)不休人文歷史論文,而從整體上對其學術思想作一梳理。本部分主要介紹了趙貞吉的“出世入世說”、對“心學”的發(fā)揮、禪學觀、儒佛道一家等學術思想,并介紹了其學術思想的變遷與博采眾長的特色。

梁明玉的論文《論趙貞吉的人才觀》探討了趙貞吉的管理、教育思想。

五、趙貞吉的文學、禪學成就研究。

明清人對趙貞吉的詩文的評語,并對趙貞吉的詩文選材和詩文特色予以分析。其選材有反映為國為民的詩文,有反映自身經歷的詩文,有送別贈別詩,有應和之詩,有游歷詩,有祝壽詩等。其詩文特色主要是多宗教用語、善用典故、文辭氣勢雄偉和以古論今,闡發(fā)道理。

釋智常、鐵波羅論文《趙貞吉的資中情結和他的寓教于禪》、

孟光全《趙貞吉筆下的明代內江佛寺》從地方文化建設的角度對趙貞吉的作品進行了研究。、

曾明教授交了論文《略談趙貞吉詩的用典》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趙貞吉詩歌的藝術特色。

曾良教授論文:《佛學對趙貞吉詩歌的影》闡述了趙貞吉信禪的主觀愿望是溝通儒佛之辨,使出世為入世服務,但客觀上佛學對其人生態(tài)度和生活情趣等產生了復雜影響,使詩歌增強了表現(xiàn)力,形成了迷茫幽境的意境,增添了藝術情趣。

張文進、段庸生提交的論文《論趙貞吉的詩風》從比較的角度對趙貞吉的詩歌藝術特色進行了探索。

王發(fā)國教授論文《趙貞吉(雜詠六首>官注漫議》對官長馳先生的《趙貞吉詩文集注》中的部分詩歌的注釋提出商榷。

六、內江師范學院召開紀念趙貞吉誕辰5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鄧國軍博士撰寫紀念趙貞吉誕辰5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除以上例出相關文章外,研究員錢明提交了論文《王學在新安地區(qū)的遭遇與挫折——以王守仁與汪循關系為例》,為趙貞吉哲學思想研究提供了可資利用的哲學文化背景資源。

吳震教授提供了荒木見悟著、廖肇亨譯《趙大洲的思想》,把日本學者研究趙貞吉的特殊視角展現(xiàn)在與會者面前。

本次研討會除了論文豐富多彩外,熱烈的討論也是一大亮點。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黃卓越認為:李贄是弘揚趙貞吉思想的功臣,趙貞吉有三大貢獻:政治功績、哲學思想、詩文成就。鄒作圣先生認為趙貞吉的疏奏價值極高,并對趙氏“性命為根、經世為用、文章為枝葉、人世為根本”進行了闡釋。

內江市佛教協(xié)會會長釋智海認為趙貞吉的最大成就是“王學”,并聯(lián)系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實際對趙貞吉的人格魅力進行了分析。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吳震教授、西南交通大學羅寧博士、四川大學周斌教授、內江師范學院鄧國軍博士等人對部分文獻展開了非常激烈的論爭。

此次研討會對促進明代哲學思想的研究、宣傳四川文化名人、推進四川文化建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七、趙貞吉詩文整理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

在趙貞吉留下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明代社會、政治、經濟的深刻剖析和革故鼎新的主張;他是一位哲學家,“左派王學”的代表人物,對人生、物我、性命之學沒每有沉思妙悟;他還是與楊升庵、任少海、熊南沙,并稱“蜀中四大詩文家”之一。

趙貞吉是位著名的愛國主義者、銳意改革的政治家,教育家;王陽明、王艮學派傳人。趙貞吉最能代表內江文化人的精神與氣骨。

通過對趙貞吉詩文進行系統(tǒng)整理研究,對發(fā)掘地方歷史文化資源,批判地吸取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古為今用,增強地方歷史文化底蘊;發(fā)揚其崇高的愛國精神,宣揚其對敵斗爭非凡的膽識,配合歷史知識及愛國主義教育,對當前的社會的改革開放人文歷史論文,建設文化內江,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趙貞吉詩文博大精深,而且不少是文言文,官長馳撰寫《趙貞吉詩文集注》是趙貞吉詩文結集問世四百對年來,對趙貞吉的第一個注釋本。填補了古籍整理的空白。這為后世學者研究趙貞吉與明代社會、政治、歷史、哲學、文學等文獻資料方面提供了極大便利。

但“該書主要面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故箋注力求簡明扼要,習見的熟語典故或略而不注,或僅簡單提示。箋注者對某些不了解的人名、地名、典故、出處,為免詞費,大多未予注明。[1]”一般的讀者讀起來還有障礙,要使其通俗易懂,還需要做大量的箋注。

所以對趙貞吉詩文進行系統(tǒng)整理研究方興未艾,需要同仁和有志者,繼續(xù)努力。

參考文獻:

[1]官長馳趙貞吉詩文集注[M] 成都: 巴蜀書社 1999

[2]趙貞吉趙文肅公文集[M] 四庫全書存目從書影印本 濟南:奇魯書社 1997

[3]內江政協(xié)文史委內江文史資料選輯第21輯[M] 內新出內(2005)002號

[4]洪若內江風物詠叢[M] 內新出內(2006)008號

第7篇

環(huán)球網記者李宗澤報道 此前英國媒體曾經報道,英國駐美國華盛頓大使斯恩瓦德曾幫助卡扎菲之子賽義夫撰寫博士畢業(yè)論文。斯恩瓦德方面于4月2日對此正式予以否認。

據法新社4月2日消息,英國外交部確認斯恩瓦德確實在賽義夫留學倫敦經濟學院(LSE)期間與其見過面,但堅稱他并沒有參與撰寫賽義夫的博士論文。

英國《每日郵報》此前援引LSE消息人士的話稱,斯恩瓦德對賽義夫的研究顯示出“濃厚的興趣”,并對賽義夫的作品提供過“積極的協(xié)助”。不過,該消息人士也表示,這種協(xié)助是非正式的,而且是合法的。

賽義夫在2003年獲得LSE的哲學、政治和社會價值的碩士學位,2008年又獲該校的哲學博士學位。

據報道,受到此次“論文風波”的影響,LSE正展開相關調查,該校已成立獨立調查部門,調查該校與卡扎菲政府之間的關系。而就在上月,校長霍華德戴維斯因與卡扎菲的特殊關系而被迫辭職,他承認接受了賽義夫提供的30萬英鎊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