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校教學與科研范文

時間:2023-08-31 16:23:13

序論:在您撰寫高校教學與科研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高校教學與科研

第1篇

>> 高校教學科研關系辨析 談高校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高校教學與科研之間關系淺析 高??蒲信c教學的關系 淺談民辦高校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淺談高校實驗與教學及科研的關系 對高校教學與科研關系的再認識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關系的探討 民辦本科高校教科研與教學關系的思考 高校教學與科研關系的理論探索 探析高校教師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論民辦高校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普通高校大學體育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高校教學和科研關系初探 論我國高校教學與科研關系的演變與協(xié)調發(fā)展 如何正確處理高校中科研與教學的協(xié)調關系 高校圖書館教學科研與實踐創(chuàng)新的互動關系 大學校長談高??蒲信c教學的關系 探析高校圖書館科技查新與教學科研關系 高校圖書館與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協(xié)同關系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5]張繭,劉愛民.教學名師優(yōu)先晉升教授 湖大率先出臺激勵措施[EB/OL].湖南:紅網(wǎng),2006-10-8. http:///c/2006/10/08/997398.htm.

[6]程蓉,王春,羅倩.SCI,是舞臺還是羈絆[EB/OL].山東:山東大學(威海)高等教育研究所網(wǎng)站, http:///show.jsp?aId=220&classID=050320091800675976.

第2篇

關鍵詞:教學;科研;和諧關系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高等學校的教學活動與科學研究活動,本來就是一種相互依托、相輔相成的和諧關系。但是,近一個時期以來,由于大眾教育的興起與快速發(fā)展,在高等教育中,產生了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的分工與碰撞,自然產生了教學與科研關系說的新認知。同時,又由于學校類型定位說的影響,把高等學校分為研究型、研究教學型、教學研究型和教學型,加深了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認知的碰撞,又產生了一些關于教學與科研關系說的誤認知。認知中的混淆與誤區(qū)必然影響高校教學活動與科研活動的布局、計劃、安排,產生了許多負效應。正確理解與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成了當前高等學校管理者面前一個現(xiàn)實的重要課題。

一、高等學校教學與科研關系的幾種誤認知

持精英教育說認為,現(xiàn)代大學從它產生的時候起,就把大學定位為學術機構,大學的主題活動,是一批在相關學科領域有較高學術修養(yǎng)和學術成就的人(教師)帶領一大批熱衷于鉆研學科領域專業(yè)知識和學科前沿理論的人(學生)進行學習和研究活動,教學活動與研究活動是不可分的,它們都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學科專業(yè)知識和鉆研學科前沿理論的載體,而培養(yǎng)具有學科專業(yè)知識、解決學術問題的能力、善于探索學科前沿理論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本來之義和終極目標。因此,大學的教育活動應以研究性教育和具體學術活動、科學研究活動為主體。

不可否認,這種認知有它正確、積極的一面,在育人成果和科研成果兩個平臺上產生了巨大的效應。但是,這種認知的缺陷在于沒有區(qū)分教學活動和科研活動的界限,沒有把握住教學活動與科研活動的功能,沒有分離出教學活動與科研活動交匯區(qū)與聯(lián)絡點的邏輯架構,因此,在實際操作和演化過程中,會出現(xiàn)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會出現(xiàn)以研究代教學的弊端。雖然在教育的終端效應上會培養(yǎng)出少數(shù)學術精英、科研能手,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往往會出現(xiàn)學科專業(yè)知識理論基礎打得不牢,綜合學科知識面不寬的狀況,最終在人才培養(yǎng)上會出現(xiàn)大傾斜、不平衡、失和諧的結局。

持大眾教育說認為,為適應現(xiàn)代急速變革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大學應該著重培養(yǎng)適銷對路的應用型人才,學校應該把重心放在打牢學生的學科專業(yè)知識的基礎,擴大綜合知識面,培養(yǎng)較強的應知應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因此,學校的主體活動只能是教學活動,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活動中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至于學??蒲谢顒?,與教學有直接關系的,可以搞一點,與教學沒有直接關聯(lián)的,應該緩行,以免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這種觀點,在新二本高校和獨立學院中尤其占上風。這些學校在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和學生知識基礎、綜合素質兩個方面,與一本高校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在學校的管理者和教師中,不少人認為,能把“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學搞好,讓學生把基礎打牢,具有一定的、適合社會就業(yè)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已屬不易,哪有什么精力和時間引導學生開展學術科研活動。至于教師本身,有能力、有時間的,搞搞教學研究也就不錯了。

這種觀點不能說它沒有道理。大眾教育帶來的問題很多,由于多年擴招,我國目前在校學生規(guī)模已超過2000萬。大批新校如雨后春筍,大批高校逐層升格。可是教師隊伍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跟不上高校的發(fā)展,既有教師數(shù)量不足的問題,更有大批新教師的加入,教學水平需要提高的問題,另外,擴招后的學生素質層次分明、差距較大,給施教帶來難度。兩者碰撞在一起,使教學質量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下滑。更何況中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提速,各領域變化迅猛,學生在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和訓練技能是不是能滿足就業(yè)時的社會需要都成了問題。所以,學校只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上,搞不搞科研活動無關緊要。

我們說,這種認知是一種短視,或者說它是目前大眾教育中高校焦慮狀況的一種反應。這種短視的要害,是把教學活動與學術科研活動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殊不知,即或是大眾教育中的高校教學活動,依然與學術科研相關聯(lián),也就是說,高等教育的教學活動中,必有學術問題存在,必有科研課題存在。事實上,如何推演大眾教育,本身就是一個覆蓋廣闊,科研項目眾多的大學術問題、大科研課題,更需要人們去探索,更需要所謂教學型高校的有識之士去研究。至于教師數(shù)量的不足,只能在發(fā)展與培養(yǎng)中解決,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更要倚仗教研活動與科研活動去解決。

二、高等學校三大基本職能的定位與關聯(lián)

眾所周知,現(xiàn)代大學的三大基本職能是: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服務社會。

所謂人才培養(yǎng),就是運用教學手段、學術研究手段和科研課題手段,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符合國家關于大學各層次人才培養(yǎng)目標要求的社會專門人才。顯而易見,人才培養(yǎng)是各類高校的中心任務。人才培養(yǎng)在高校的主體地位是不允許沖擊的。忽視或輕視人才培養(yǎng)的主體地位,過分強調其它兩項基本職能,高校就會變味,就會變成研究院所,或者變成社會服務工具。但是,人才培養(yǎng)的途徑,并不只有教學活動,還必須兼容學術活動、科研活動。尤其是從事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教師,更應該重視學術探討與課題研究,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自己的科學研究水平,帶領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訓練中,做出創(chuàng)新性的學術成就。此外,不論是精英人才的培養(yǎng),還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都必須立足于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都要努力探索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理念和模式。這里,就自然而然地引進學術研究與課題研究的元素。我們主張教學活動融入科研元素,科研活動支撐教學活動的改革與探索,這是由教學與科研共同支撐人才培養(yǎng)的同一性原理所決定的。

所謂科學研究,就高校而言,主要是指教育教學研究,學科專業(yè)前沿領域研究,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中的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科學研究等研究活動??梢?,高校的科學研究活動,首先要服務于教育教學活動。要成為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式,演繹教育教學新內容,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原動力。從這個角度來說,高質量的教學活動,有追求的教學主導者是離不開科研活動的,相反,只會把科研活動當作教育教學的內驅力,不斷把教育教學活動推向前進。因此,科研活動對于一所大學來說,不論它的類別如何,層次如何,都是一項重要的職能,千萬輕視不得。

科學研究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服務社會的社會科學研究和自然科學研究,這正應了現(xiàn)代大學本質屬性之一,即學術機構的命題。這個屬性的定位,把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培訓教育嚴格區(qū)分開來,也就是說,高等教育必須進行科學研究活動,必然要不斷解決學科專業(yè)發(fā)展前沿的問題,必須提供為國家乃至全人類服務的科技成果,提高社會物質生產力與精神生產力的水平,提高有高科技含量的新物質產品和新精神產品的供給,不斷把社會推向前進。

由此可見,高校教育教學自身對于科學研究的依賴性和社會發(fā)展對于科學研究的期待性,決定了科學研究在高等學校的重要地位。

不過,由于不同類別學校受不同層級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制約,科學研究在高校的地位會不同,研究的范圍和內容也有明顯的差異,但是科學研究在高校的重要地位不可動搖。

高等學校的第三個基本職能是服務社會。高等學??梢蚤_辦培訓學院,在較短時間里為社會培訓急需的技術人才,或者和社會單位合作辦教育,合作搞科研,合作建產、學、研一體化基地,甚至合作建科技公司或科技園。這項重要職能也和科學研究一樣,不得沖擊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主體職能,不能影響學校日常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只能作為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的服務區(qū)和支撐點??梢哉f,其功能發(fā)揮在高校內部只能處于附屬地位。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人才培養(yǎng)是高等學校的主體職能,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方式是教育教學活動與學術科研活動,教育教學活動應把科學研究、特別是教育教學研究、學科發(fā)展前沿問題和專業(yè)建設的創(chuàng)新問題研究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發(fā)展動力和支撐元素,而科學研究則應該樹立為教育教學服務的指導思想,把教育教學活動作為科學研究的主攻方向和直接工作面,在教育教學活動的舞臺上演出富有創(chuàng)新價值的話劇來。人才培養(yǎng)這條主線,可以把教學和科研統(tǒng)一在一個共同體中,至于如何處理具體的教學活動與具體科研活動的依存關系和相輔相成關系,我們說,只要始終堅持從人才培養(yǎng)共同體原則出發(fā),就不難找到正確的處理辦法。服務社會的功能,則應服從于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活動與科研活動,即或是承接國家科研專項任務和經濟建設與社會發(fā)展的課題研究,也要體現(xiàn)出高校梯隊人才培養(yǎng)的合理性與功利性,為增強學校教學和科研實力服務,為培養(yǎng)更多更好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服務。

三、新興本科院校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本文所說的新興本科院校特指由公立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新二本的院校、獨立學院和新建的民辦本科院校。這三類學校無疑在學校類別定位上是教學型學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為培養(yǎng)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新興本科院校雖然在硬件建設上并不遜色于公辦一本院校和老二本院校,但在軟件建設上卻存在明顯的幾個軟肋:一是師資實力明顯不如上述公立院校。這里有三種情況,其一,對于剛升格為新二本的院校,雖然擁有原來高等??茖W校的師資,但是師資既不強又不穩(wěn)定,教授、副教授在教師中的比例較小,而且年輕有為的教授和副教授又容易被一本大學挖走。其二,獨立學院作為新創(chuàng)建的三本院校,師資力量普遍薄弱,除了少數(shù)象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有自己的規(guī)模性的全職教師隊伍的院校外,絕大多數(shù)院校都是母體大學派出教師或以母體退休老師為骨干,以近幾年剛從學校畢業(yè)的碩士為主拼湊起來的隊伍。其三,新成立的民辦本科大學師資尤其缺乏,除了聘請少量的大學退休老教師外,大量的都是從社會引進的技術人員和學校畢業(yè)的學生,而且本科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師資的弱化狀態(tài)自然迫使這些高等學校只能把教學作為學校工作出發(fā)點和歸宿,難以開展或不能開展科學研究,甚至連直面教學活動的教學研究也不易開展。二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基礎知識素質明顯不如一本院校和老二本院校,按照教育部本科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規(guī)程施教,十分吃力。這就迫使新興本科院校的主政者和管理部門傾其全部資源和精力,組織好教育教學活動,務使教育質量達到教育部的統(tǒng)一標準,其壓力之大,是可以想見的。三是管理力量薄弱,經驗缺乏,辦學底氣不足。對于如何辦合格的本科大學,這些學校的管理者盡管理論上懂,但終究缺乏實踐經驗。就拿獨立學院來說,即使大多數(shù)學校的管理人員大部分都是從母體大學抽調過來的,但是他們只有辦一本大學或二本大學的經驗,辦三本大學并沒有經驗,對于三本大學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與管理,還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經過數(shù)年實踐后才能總結出道道來,增長理性認識。

面對軟件系統(tǒng)的三大軟肋,新興本科院校在短時期內,不可能發(fā)揮出高等學校的三大基本職能。只有順利解決了三大軟肋以后,尤其是解決合格的獨成體系的師資隊伍以后,才能從人才培養(yǎng)的中心職能出發(fā),有機地把科學研究的重要職能和服務社會的附屬職能組織進來,形成一個共同體。只有這樣,才能辦出像模像樣的高等學校,進而才能找到正確處理具體教學活動與科研活動關系的操作方法。當然,有遠見、有能力的新興本科院校的領導班子,如果能做到超前思維,善于組合資源、走跨越式發(fā)展之路,也可能在較短時期解決三大軟肋問題,尤其是師資問題和管理問題。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以校長趙作斌教授為首的領導班子,在不到10年的學校建設中做到了這一點,較好地解決了三大軟肋問題,實現(xiàn)了跨越式發(fā)展,可以說在中國新興本科院校里走在了前面,綜合實力也接近二本大學的水平。首先,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從建校起,就著力打造自己的全職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他們制定極優(yōu)惠的人才引進政策,成功地從眾多高校和社會上引進了一大批老年和中年教師、高水平的管理人員,同時從全國高校招聘素質高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雖然投入成本很大,但經過數(shù)年建設,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形成了700多人的全職教師隊伍。據(jù)2006年統(tǒng)計,其中教授、副教教授占35%,青年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的占90%(只有外國語學院、藝術學院少量青年教師只有本科學歷)。學校的全部院長、副院長和主要職能處室的負責人都具有教授、副教授(或其他高級技術職稱)職稱。其次,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從2005年起,提高招收本科生的分數(shù)線,2006年以高出三本分數(shù)線40分招收本科生,使學生進校時知識和素質基礎得到優(yōu)化。再次,富有創(chuàng)新觀念的趙作斌校長經過多年的研究,2003年在國內率先提出了大學成功素質教育理論和運行模式(載2003年《湖北省教育廳關于“十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的通知》的附件中)。用“成功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這根紅線,把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服務社會三大職能統(tǒng)一在一個共同體中,科學地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教學活動成為教研與科研的對象,科研活動成為教學活動的支撐,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實不失為新興本科院校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關系的模版。

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2002年成立了科研處,統(tǒng)一管理學院、高教研究所和業(yè)務處室的科研活動。學??蒲谢顒泳o緊扣住大學成功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的主題,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學科發(fā)展前沿和專業(yè)建設的課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教研成果主要有2004版、2005版、2006版專業(yè)設計方案,新編教材教參30余部,還出版了《成功素質教育》、《非專業(yè)素質教育研究》論文集、《中南論叢2006》論文集。學校為適應科研需要,創(chuàng)辦了學報《中南論壇》。2003年以來完成13項省級課題研究。僅2005―2006年,教職工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1470余篇,2006年有9篇論文分別為國際三大學術索引全文刊載。這些科研成果,有力地服務于教學中心工作的展開,支撐了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穩(wěn)步提高。

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的實踐證明,不論任何類別的高等學校,其教學和科研的關系都是可以處理好的。只要一旦找到處理教學與科研關系的創(chuàng)新理念與運作模式,教學與科研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的效能會得到最大的釋放。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教學型地方高校;教學;科研;互動

在教育市場不斷開放的背景下,教學型地方高校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要想在競爭中贏得生存和發(fā)展,搞好教學和科研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這兩項工作正像是高校的兩只翅膀,雖然各自涉及的領域不盡相同,但是只有兩者相互協(xié)作才能最終帶動高校的騰飛。因此,加強教學和科研工作的互動是勢在必行的。

一、教學型地方高??蒲信c教學互動中存在的問題

在教學型地方高校中,科研和教學活動難以實現(xiàn)良好互動的主要原因是兩項工作的發(fā)展不夠均衡。這種局面主要表現(xiàn)為,學校過度重視教學工作而對科研工作有所疏忽,甚至認為對科研工作的過分關注會影響到日常的教學工作。具體表現(xiàn)為,學校在對教師的學術水平進行評價時更多的是以教學水平為依據(jù),忽略了教師科研成績。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地方型高校缺少優(yōu)勢學科,教學課程質量偏低,教師難以圍繞教學課程開展有價值的科研工作,再加上地方高校的科研條件普遍較差,正常的科研工作難以有效開展,這就使得地方高校的教學成果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和挑戰(zhàn)。

二、如何實現(xiàn)教學型地方高??蒲信c教學的良好互動

1.加強高校內部管理改革,促進科研和教學的互動。為了實現(xiàn)科研與教學工作的良好互動,加強教學型地方高校的內部改革,就需要改變過去重視教學而忽視科研的局面,將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放置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加大對科研工作的各項投入,加強對科研項目的立項指導。另外,為了使科研與教學工作相互激勵,在科研項目的選擇上,如果研究方向不夠明確或者不夠穩(wěn)定,可將科研項目與教學內容相聯(lián)系,更多地選擇一些人才培養(yǎng)方式、教學新手段、多媒體教學等有助于改善教學工作的科研項目,加強科研和教學工作的相互配合與相互促進,實現(xiàn)兩項工作的齊頭并進。

2.用科研成果豐富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高校的教學內容來源于社會實踐,又能對社會實踐形成良好的指導作用,加強高校教學內容的改革就需要緊密聯(lián)系社會實踐活動,廣泛吸納學術科研成果。為此,將科研工作與教學活動有效結合起來是教學型地方高校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舉措。這就需要高校教師將科研項目引入到日常的教學課堂中,以科研成果變革和豐富教學內容,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參與實踐,積極動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領悟到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新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教學成果更能適應社會需求。

3.轉變教師觀念,完善教師評價體系。在教學型地方高校中,教學成果是評價教師學術能力的主要尺度,這種單一的評價模式直接導致教師過度重視教學工作的開展而忽略科研工作的進行,嚴重阻礙了科研與教學工作的有效結合。在實際的工作中,高校教師應該是教師和研究者的結合體,對教師能力和聲譽的評價應該綜合其科研成果與教學成績。因此,為了加強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的互動,有必要將科研成績納入到教師的綜合評價體系中。另外,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科研對教學工作的巨大推動作用,努力轉變過度追逐聲譽的心態(tài),以科研成果推動教學工作的進步。

4.實行科研學分制,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工作。在促進科研與教學工作實現(xiàn)互動的過程中,除了教師的個人努力外,地方高??梢詫嵭锌蒲袑W分制,通過學分鼓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科研項目中。為此,學校可以采取的具體措施有:開放實驗室以增加學生參與科研實踐的機會,通過學術講座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激發(fā)學生的科研興趣等。最后,學校需要對學生的科研實踐進行合理有效的評價,除指出不足和改進方法之外,需要對學生的科研活動進行充分評價,并要將學生的科研成績納入到綜合成績中,使科研成績成為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標準。

三、結語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國家的全面發(fā)展對于人才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高校有必要將科研實踐融入日常教學中,促進科研與教學的良性互動。盡管各地方高校在開展科研工作方面存在諸多限制,但是通過國家、學校、教師及學生的共同努力,相信科研工作的大力開展必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極大改善。

參考文獻:

第4篇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Teaching

ZHAI Yusheng, GENG Lijie, ZHANG Zhifeng, SU Yuling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teaching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promotion of university and training of student. Based on practical experiences, the pres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teaching is analyzed and a few points are presented. By means of teaching methods reforms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research potential can be improved.

Key words teaching; research;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伴隨我國高等學校教育模式探索的深入進行,圍繞著高校的教育與科研兩大主要功能,“重教學輕科研”與“重科研輕教學”一直是此消彼長,不絕于耳的兩種聲音。那么,教學與科研到底應該是怎樣的關系呢?作為高校教師,通過自身從事教學與科研項目的親身體會,筆者認為,以辯證和發(fā)展的角度來看,“重”與“輕”是相對的,不是對立的,兩者是可以轉化的,同樣,“教學”與“科研”兩者并不是對立的,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1 科研與教學的互動

現(xiàn)代社會的高等院校作為一個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場所來講,教學育人是重要的核心任務,高質量的教學是立校之本,這一點毋庸置疑,而如何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是問題的關鍵?!按髮W必須拆除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高墻,教學沒有科研作底蘊,就是一種沒有觀點的教育、沒有靈魂的教育?!敝袊茖W院錢偉長院士對于科研與教學關系的描述生動而深刻地闡明了科研對于教學的重要性??梢哉f,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高校,教學是根本,科研是靈魂。

教學活動包括兩個主體,分別是教師和學生,要想獲得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兩者之間具有良好互動。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實施者,是教學活動的主動方。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與效果,取決于教師是否具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和能力。很難想象一批思維僵化、能力匱乏的教師能夠培養(yǎng)出國家真正需要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一所高水平的大學依賴于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而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離不開高水平的科學研究,這已經被國內外大量經驗所證明。因此,可以說,教師的綜合業(yè)務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

科研經歷對于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培養(yǎng)加強教學能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在科研過程中,教師可以實現(xiàn)多方面綜合能力的完善與發(fā)展。例如,開展科研工作需要查閱大量的國內外文獻資料,及時追蹤學科研究前沿熱點的最新進展。這個過程可以促進教師專業(yè)知識的充實更新和知識體系的完善拓展,提升對學科專業(yè)知識的深入理解以及發(fā)展方向和趨勢的把握,使教師能融會貫通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也為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創(chuàng)新提供了素材、奠定了基礎。在教師從事一系列本專業(yè)領域的科研過程中,可以說是一個自我提升的再學習過程,獲得了學科前沿的新知識、新動態(tài),同時更新的知識也使學生直接受益,提高了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中知識傳授的受眾,教學關系上好像是被動一方,其實,學生的主動性才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和理念,仍然停留在填鴨式的知識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永遠勝過責任感”。很多專業(yè)知識的內容比較抽象,如果在教學中僅僅教條的講授,學生很難理解,進而容易產生膩煩的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中融入一些科研熱點問題或即時的信息,在講授傳統(tǒng)知識體系的同時介紹一些本學科專業(yè)的最新進展及發(fā)展趨勢,這樣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新穎的課堂延伸內容,可以營造出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會更容易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探索求知欲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習效果,而且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想。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行為的影響者?,F(xiàn)代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不僅僅是掌握本專業(yè)基本知識,還要求了解行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和需求,能夠學以致用,并且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為了保證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能夠適應社會需求,高校教師不僅需要掌握本專業(yè)知識,而且還應該通過積極參與科研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時掌握專業(yè)領域及相關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這樣,在教授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培養(yǎng)引導學生興趣、對學生進行研究方法、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等方面可以更加得心應手。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將科研成果轉化應用于教學,可以豐富和深化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思路。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成才起到很大作用,教師在科研活動中形成的鉆研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分工協(xié)作意識等,在對學生言傳身教的過程中起到表率作用。教師積極參與科學研究所養(yǎng)成的一種良好的學術風氣與氛圍,對于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置身在濃郁的學習、學術氛圍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長此以往,便可以形成一種勤奮好學、精益求精、勇于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學風。

從高校構成體系及功能的高度來看,教學是具體學科體系下的教學,而學科發(fā)展離不開科研水平的支撐。科研作為學科建設的基礎,是推動學科發(fā)展的必然手段,以科研項目為支撐點,可以有力推動學科建設,促進專業(yè)建設,支持了教學體系的發(fā)展;同時,在不斷優(yōu)化學科及專業(yè)體系,改革和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素質的同時,教師的知識結構也在不斷優(yōu)化,又可以反哺于科研。因此,可以說,科研可以提升教學的內涵底蘊,而高質量的教學又是科研后勁得以持續(xù)的有力支持和保障。

2 科研與教學相互融合

在認識到科研與教學的辯證關系的前提下,如何實現(xiàn)科研與教學的良好互動,什么樣的機制和模式更加有效呢?

在現(xiàn)代社會的高等學校中,教師應該既是科研的主體,也是教學的主體,而作為創(chuàng)新性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學生,除了作為教學的主體,也應該參與到科研活動中來,采取 “科研教學化”與“教學科研化”并行的模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諧融合。

針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目標,應該跳出“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學什么”的怪圈。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它不只是精英的培養(yǎng),不只是單純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知識技能、邏輯思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全方位培養(yǎng)。因此,在高校教學過程中,必須師生共享教學資源,共同把科研能力培養(yǎng)作為發(fā)展目標,注重在學知識的過程中提升科研能力和相關素養(yǎng),強化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在科研中所取得的成果屬于本專業(yè)最新的進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適時適當?shù)匾胍恍┯H身參與獲得的最新科研成果,將科研心得和成果以案例的形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定期請相關專業(yè)的老師專家以學術講座和學術報告的形式向學生介紹學科前沿熱點及動態(tài),傳播最新的科研理論,組織有興趣的學生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會,營造濃郁的學術氛圍。

在此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學生通過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接受教師的現(xiàn)場指導,實現(xiàn)了教師與學生在科研實踐中的教學互動,不但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與內容,也促進了科研后備團隊的建設,而對于參與科研項目的學生,可以極大地提高其專業(yè)知識應用和獨立科研能力,激發(fā)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風。

同時,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各級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等學生科研活動。在學生科研工作中,培養(yǎng)了他們創(chuàng)造的激情、個性的風格、團隊的意識和實踐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科研業(yè)務能力及素質,培養(yǎng)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也使學生盡早接觸社會、了解產業(yè)現(xiàn)狀,進而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目的性。這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通過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建立長效評價機制,調動學生科研積極性,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的學生科研模式。從而,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全過程的互動,實現(xiàn)“科研教學化”。

另一方面,教師在明確教學與科研的互動關系的前提下,聯(lián)系教學實際搞科研,通過科研來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有過科研實踐的教師對于課程理念、課程目標開始有新的認識,對課程資源的決策權、發(fā)現(xiàn)權、選用權也可能有新的思考,并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探索實踐,開始了對課程的主動開發(fā)、應用與改進,這種教學本身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過程,反過來也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

“教學科研化”需要教師要能夠運用自己所具有的學術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最新的科研成果豐富教學內涵,促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教師更要注重以科學思維方法武裝學生頭腦,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在知識傳授和科研活動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分析思考能力、歸納總結觀點和說服論證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的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摸索有效培養(yǎng)學生科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途徑,從而實現(xiàn)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目標。

第5篇

高校就是以教學、學術研究和社會服務為職能的綜合性高等教育機構。作為高校的一名教師也須同時擔任著教學和科研兩大重任,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有突出表現(xiàn)和在學術研究方面有較高科研能力的教師,才算是一個合格的大學教師。若按照年齡把高校教師劃分為三個階段,以35歲以前的教師為是青年教師,35~48歲之間的為中年教師,而48歲以上的為老年教師。以該研究學校為例,具體教學和科研情況可看圖1和圖2,從表中不難看出,青年教師的教學存在嚴重不足,而老年教師在教學上雖然遠遠勝于青年教師,但在科研方面卻落后于青年教師。具體原因是多方面的,該文敘述了產生此種情況的主要原因,而最關鍵的是如何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和老年教師的科研,在該文中也做了簡單的闡述。

1 青老年教師在教學和科研方面的優(yōu)勢和劣勢

1.1 青年教師在科研方面的優(yōu)勢

如今的高校都在擴招每年都要進一大批年輕教師加入高校教師的隊伍中來,青年教師已成為高校發(fā)展的主力軍。他們具有的共性就是:高學歷,更有甚者為海外歸來學者等;掌握著現(xiàn)代化的科技前沿知識和專業(yè)研究方向;具有敏捷的思維和大膽的創(chuàng)新性和突破性等優(yōu)勢;他們的合作意識強,也最易接受事物新觀念等。這些優(yōu)勢在他們剛進入大學時在科研方面有著極大的好處,他們會以飽滿的熱情和全身的精力積極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縱使在科研方面有所提高,有所突破。

1.2 青老年教師在教學上的欠缺

雖然青年高校教師在科研上有所突破,但比起老年教師在教學上缺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由于青年教師剛進入高校不久,只是從一個校門跨入另一個校門,從學生時代進入教師時代的轉變。在這個角色轉變的過程中,由于青年教師的教齡不夠長,他們往往存在著教學業(yè)務不熟,教學經驗的不足,教學實踐能力的欠缺,教學水平的偏低,教學方法的不得當?shù)葐栴}。對于老年教師,由于年齡的限制,體力的不足,精力有限、知識內容的陳舊和退化等問題,使得他們在現(xiàn)代化前沿科學知識和科學信息技術的掌握方面有所不足,導致他們在科研方面略遜于青年教師。

2 如何提升高校青年的教學和老年教師的科研

2.1 正確引導青年教師的教學過程

學校應建立相關體制,著力體制的規(guī)范和落實,進一步完善教師激勵機制,更好地促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學校應重視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細節(jié),要能夠體現(xiàn)出科學化、全面性、多層次、規(guī)范化的教學過程。加強對青年教師備課、上課及課后作業(yè)批改等力度的監(jiān)督,采取領導聽課評教、教師教學評學、觀摩教學等措施[1],并逐步完善青年教師教學監(jiān)督和教學反思,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情境中、學生反映等方面進行客觀的自我反思;同時也要積極開展教師培訓、教學改革、質量評估等事項,實現(xiàn)中青年教師培養(yǎng)培訓科學化、制度化、常態(tài)化、動態(tài)化為全面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 拓展老教師科研知識面

針對老年教師在現(xiàn)代化前沿科技知識和科學信息技術的掌握方面有所不足的現(xiàn)象,高校要重視對老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拓寬他們的科研知識面[3]。一般采取“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途徑來加強對老教師科研知識的拓展。如科研讓老教師去發(fā)達城市了解和領會科技前沿,擴寬他們的視野;也可以聘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本校座談講學,使老教師們對科研精神和科研動態(tài)有新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要加強老教師的繼續(xù)學習、繼續(xù)科研的繼續(xù)教育工作[4]。通過科學紀錄片、多媒體等教學工具,播放有關最新科技前沿方面的知識,培養(yǎng)老教師的科研興趣,激發(fā)他們的科研欲望,培養(yǎng)他們多動手腦的良好習慣。

2.3 發(fā)揚青老年教師的合作與協(xié)作精神

第6篇

[摘要]教學和科研是高等學校教師的基本任務。通過幾年的教學、科研工作實踐,作者對高校教師教學和科研之間的相互關系有了更深的認識,本文主要介紹了作者的學習心得和體會。

一、引言

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是高等學校發(fā)展過程中一個永恒的話題,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教學和科研的關系存在不同的特點。教學與科研是高等學校的最為重要的兩項職能,但較長時間以來這兩種職能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矛盾,重科研輕教學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如何協(xié)調二者的矛盾,既突出教學的主旋律地位,又要加強科學研究,是目前高校教師函待解決的問題。

二、對教學和科研關系的理論探索

2.1教學和科研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

關于教學和科研的關系,不同的學者持有不同的看法,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三個學派的觀點:

(1)教學與科研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認為教學與科研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的理論模型主要有三個,即稀缺模型、個性差異模型、不同激勵系統(tǒng)模型。

(2)教學與科研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認為教學與科研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的理論模型主要有兩個,即傳統(tǒng)智慧模型和G模型。

(3)教學與科研之間存在零相關關系。認為教學與科研之間存在零相關的模型主要有三個,即不同活動模型、無關個性模型和官僚資助模型。

以上的觀點從不同角度探討了教學科研的關系,但是,作者認為教學和科研關系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應當綜合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我們所說的教學科研關系相協(xié)調,并非只是簡單意義上的五五分成才算協(xié)調。而是根據(jù)自身條件,合理分配,因地制宜,有所側重地共同發(fā)展??蒲谐晒冉虒W成果多,不一定代表教學就不好。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與科研之間應該是相互統(tǒng)一、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教學是科研的基礎,科研是教學的發(fā)展和提高??茖W研究與人才培養(yǎng)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二者結合是優(yōu)化資源配置,發(fā)展科技和教育的最佳途徑。教學與科研是手段,培養(yǎng)人才和創(chuàng)新知識是目的,受過教育的人才能推動科學研究的進步,科學研究同時推動人才的培養(yǎng),其內在的聯(lián)系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2.2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1)科研是提高高校師資水平的重要途徑

高校教師通過科研,可以時刻把握本專業(yè)的發(fā)展方向與最新成果;通過科研,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從而可以不斷地完善教材,充實教學內容,并進行教學改革;有了科研之源,在教學上就會得心應手,所講授的課程內容也會更加生動、翔實,會更加注重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學生的學習效果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2)科研是培養(yǎng)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首先,高校教師通過科研活動,不斷探索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的途徑和方法。教師們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和教學改革,一邊學習和繼承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一邊摸索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和完善適應新時代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途徑。

其次,教師承擔的一定科研任務,為提高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學生通過參與教師承擔的科研項目,一方面提高了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為完成畢業(yè)論文提供了很好的選題;另一方面通過參加教師的課題研究,有意識地加強了學生團隊協(xié)作精神的培養(yǎng)。

(3)科研是推動學科建設與發(fā)展的重要手段

學科建設是高校發(fā)展的基礎,是高校建設的根本和核心,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xiàn)。教師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是高校學科建設發(fā)展與騰飛的強勁動力,是高校實現(xiàn)整體目標的重要保障。

(4)科研成就高的教師對學生更具感召力

教師從事科研會使學校具有較高的聲望,這意味著學校吸引資金和優(yōu)秀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而較多的資金和優(yōu)秀學生又是取得高質量教學的重要基礎。從事科研、取得成績的教師對學生更具感召力,他們的思想觀念、道德風范、科學態(tài)度、敬業(yè)精神對學生的道德提升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3教學是科研的推動力與催化劑

(1)教學是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條件

科研活動經過無數(shù)次實踐的檢驗,產生了定理、定律,即理論。這些理論編人了大學教科書,變成了教師的授課內容,這些知識是進行更深層次科學實踐活動的理論基礎。通過知識傳遞,教師本身理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甚至有新的認識。教師的理論水平、知識結構、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決定了科研隊伍的結構和水平。教學不僅為科研提出問題,也為解決問題提供思維方式和技術路線。

(2)教學有利于科研成果的進一步傳播

教師將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一方面充實和優(yōu)化了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教學可以使科研成果得到進一步傳播、延續(xù)和再生,充分發(fā)揮科研的價值;教學實踐能使教師對基礎知識更加融會貫通,促進自己對基礎知識的了解和反思,從而使自己的研究活動有了更堅實的基礎。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有利于活躍學生思維,而學生活躍的思維也有利于科研的發(fā)展。

三、協(xié)調教學與科研關系的思路

3.1學校層面上協(xié)調教學與科研關系的策略

從學校層面看,協(xié)調教學與科研的關系主要從觀念的更新、宏觀政策的制定與規(guī)劃,學院的優(yōu)化組合等方面人手,通過采取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來緩解學校面臨的雙重壓力,并最終將這些措施落實到院系及教師個體上。

(1)要更新觀念

教師正確的觀念,端正的態(tài)度與積極的工作熱情是教學與科研關系協(xié)調發(fā)展的有力保證。首先,要堅持大學人才培養(yǎng)之本的觀念。其次,教學作為學術的一種形式而重新定義。

(2)優(yōu)化政策與創(chuàng)新管理機制

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大學不但需要觀念的轉變,更重要的是制度的創(chuàng)新。學校需要不斷地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互動管理機制、激勵利益機制等方面。一方面,教學與科研都是學術水平的反映,在學術水平上建立互動機制。①在組織結構方面,教學與科研關系的平衡需要流動的編制,采取院的研究所與教學系單位相結合的流動辦法。②評價教師教學的質與量應采取一些針對性的措施:檢查教師的備課情況、教師報送的教學資料等,這樣教師教學的內容能更新更好地得到反映。③開發(fā)教學與科研資源的潛力需要健全競爭激勵機制、利益機制。另一方面,學校優(yōu)化院系結構、以學科建設為契機促進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3)促進教學與科研校際校內的分工與交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校要在學科、教師、院系不同層面,就協(xié)調教學與科研關系的制度和措施進行宣傳、交流與借鑒。另外,加強儀器設備等資源的共享,促進教學與科研的協(xié)調。

3.2院系層面上協(xié)調教學與科研關系的措施

(1)調節(jié)教學管理

學校應該將提高教學待遇與科研待遇并舉,教學得到的回報與教學付出的努力成正比,加大對教學的獎勵政策;搞好教風、學風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尤其加強對教學的監(jiān)管力度。

(2)運用二次分配杠桿協(xié)調教學與科研關系

院系對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為了平衡教學與科研,院系在計劃的制定、結構的調節(jié)與實踐的實施等方面加強聯(lián)系,創(chuàng)造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最佳環(huán)境。學院根據(jù)本學院的特點和教師個體差異,分析不同學科屬性的不同特點,有區(qū)別地設立教學崗與科研崗,并在相應的二次分配中得到體現(xiàn);院系制定合理的二次分配制度,對教學崗與科研崗進行合理量化和輪換。

(3)建立協(xié)調機制促進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統(tǒng)一

學院對教學與科研關系的處理應采取了一些具體的協(xié)調措施。加強學院在這方面的意識與任務;利用學科建設加強教學與科研的聯(lián)系;制定可行的政策。開設教學與科研緊密聯(lián)系的課程等。

3.3教師個體層面上處理教學與科研關系的途徑

(1)健全師資管理制度

學校需要一個公正、公開、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公平利用其資源,尤其是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發(fā)揮人力資源的潛力。領導對教師有更多的人文關懷,了解教師的實際能力,讓教師自由選擇應聘教學崗或科研崗。

(2)促進教師科研的公平競爭

學校應該提供更有利的競爭環(huán)境,加強對年輕教師的科研指導與鼓勵。當然,高等院校無論大小,完全可以把科研提到重要位置。解決教學與科研的矛盾不但從觀念的更新開始,更重要的是各種體制的創(chuàng)新,為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

(3)加強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

考核要求既注重教學的質量又注重科研成果,還需要考核師德修養(yǎng),因為促進教學與科研相互聯(lián)系同樣需要高尚的師德修養(yǎng)來保證,不單單為利益而工作,更要為國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而努力。不單有科研的熱情更要有教學的責任。

教師處理教學和科研關系中的各種矛盾,除了技術層面的問題之外,還有道德方面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有高尚道德情操,根據(jù)教學與科研的內在要求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四、結論

第7篇

關鍵詞:教學;科研;關系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2年3月8日

教學和科研是所有高校都存在的兩大職能,科研和教學的和諧發(fā)展是高水平大學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主要特征。近年來,教學和考研的關系往往被割裂開來,認為兩者是相互矛盾的。教學和科研作為高校重要的日常工作,其中科研是實現(xiàn)學校價值的主要方面,教學是實現(xiàn)學校目標的重要手段,兩者同等重要。因此,應該理順教學和科研的關系,實現(xiàn)教學與科研雙贏。

一、在教學和科研關系認識上存在的誤區(qū)

目前,部分高校和教師片面的認為教學和科研之間存在矛盾關系,割裂了教學與科研的內在聯(lián)系。

(一)科研第一,重科研輕教學。這種觀點認為,高校的發(fā)展在于科研,沒有科研的大學,就不能稱為大學。由于科研工作對高校的社會地位、榮譽和教師個人經濟利益有著更直接的影響,部分教師專注于自身的發(fā)展和提高,為了提高工作業(yè)績,過分地重視科研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只考慮爭取多少科研經費,輕視教學工作,忽視教學工作的價值,教學工作的質量難以得到保障,這對培養(yǎng)高質量的優(yōu)秀人才是非常不利的,同時也影響著學校和教師的自身發(fā)展。

(二)以教學為中心,重教學輕科研。這種觀點認為,科研是少數(shù)具有科研能力和需要晉升職稱的教師的個人行為。教學工作是高校的主體,高校的一切活動都應該以教學為中心,為教學服務,重教學輕科研。把教學單純的理解為教學行為,割裂了教學和科研內在聯(lián)系。這種以教學為主的教學型教師由于工作任務繁重,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教學工作上,教學時間嚴重占用科研時間,自身的科研水平得不到提高,這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對教師自身的發(fā)展有著嚴重的影響。

二、教學和科研關系認識上存在誤區(qū)的原因分析

教學是學校最基本的活動,科研是重要的工作,科研和教學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是高水平大學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主要特征。然而,在對教學和科研關系認識上存在著誤區(qū),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主觀原因

1、領導認識偏頗。高校領導對教學科研工作的認識和支持程度對教學和科研關系有著深刻的影響。一些高校領導只重視教學工作,認為學校就是教與學的陣地,一切活動都應為教學服務,科研更應該為教學服務。還有一些領導認識到科研工作對學校地位的重要影響,要求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忽略了教學工作。

2、教師個人自身原因。教師立足于實現(xiàn)效用最大化的目標,會決定自己在科研和教學上的精力投入。教學和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社會活動和行政工作,這就導致用于教學科研的時間較少。此外,由于科研工作對教師個人利益、聲譽有著更為明顯的影響,一些人認為高校的教學是軟任務,科研才是真水平,科研更能讓教師產生成就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科研上,從而忽視了教學工作。

(二)客觀原因

1、宏觀政策的導向。受國家宏觀政策導向的影響,科學研究得到了空前的重視,大幅度增加科研經費,鼓勵和引導高校開展科學研究??蒲兴教岣吡?,學校就會獲得充足的項目經費,社會影響也就隨之提高。因此,在宏觀政策的導向影響下,科研和教學的平衡發(fā)展受到影響,二者在高校中的地位也發(fā)生了變化。

2、缺乏完善的評價體系。在評價體系上,教學工作的評價較難操作。教學工作不僅需要教師付出努力,還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學的投入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才能看出成果。相反,對科研工作的評價容易量化??蒲械耐度朐诙虝r間內能看到效果,沒成果和有成果、一般成果和重要成果差異明顯。而教師職稱評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研水平,對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兩者相結合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學工作只作為參考。在這種評價體系下,產生了重科研、輕教學的不良傾向。

三、正確認識和處理高校中的教學和科研關系

實際的工作中,由于不能正確處理教學和科研的關系,嚴重影響了高校、教師的發(fā)展。因此,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教學和科研的關系,實現(xiàn)教學與科研雙贏。

(一)正確定位教學和科研的功能。高校是集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于一身的現(xiàn)代人才培養(yǎng)的場所。教學和科研既不相矛盾,也不能相互替代,沒有科研的教學不是高校中的教學,沒有教學的科研也不是完整的科研。教學是傳授知識,科研是發(fā)展知識,教學和科研都是學習的過程。構建教學和科研良性互動機制,讓教師通過自身的參與,樹立對教學和科研統(tǒng)一性的認識,改變二者相脫節(jié)的局面。

(二)教學與科研互動,實現(xiàn)教學和科研相長。教學與科研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首先,教學是科研的基礎和前提。教學讓教師對知識、理論更加融會貫通,為科研工作奠定基礎,科研離不開教學,教學是科研的基礎和前提。其次,科研反哺教學。高校的教學是融入了科研的教學。一所大學如果僅僅是教學的大學,并不能成為真正意義的大學??蒲胁粌H有助于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手段的改進,也有助于提高學校聲譽、生源質量和教師業(yè)務水平。構建教學和科研互動機制,充分發(fā)揮教學和科研的積極性,賦教學于科研當中,在科研中開展教學工作,科研成果支持教學改革,真正實現(xiàn)教學科研相長。這已經成為高校發(fā)展的主旋律。

正確認識和處理高校中的教學和科研關系,激發(fā)教學和科研的內在動力,用教學促科研,科研反哺教學,將“研”與“教”有機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教學與科研雙贏,才能給學校和教師自身的發(fā)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主要參考文獻:

[1]方黑虎,丁信毅等.論高校教師教學科研相結合的利與弊[J].教育與現(xiàn)代化,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