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地理常用的教學方法范文

時間:2023-08-16 17:05:54

序論:在您撰寫地理常用的教學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地理常用的教學方法

第1篇

關鍵詞:地理;豐富多彩;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8-364-02

地理學科在初中教學活動中,是常被忽視的一門學科,但地理知識的掌握,對學生的將來成長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掌握對學生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呢?這個問題是擺在中學地理教師面前嚴峻的任務,我在多年地理教學中,成功擺脫困境的方法是――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達到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成績,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在地理教學中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逐步學會學習,最終有效地學習。

一、列表比較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列表比較教學方法是地理教學常用的方法,有助于學生更有條理地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比較分析,區(qū)別各地理要素的差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列表分析內容簡練,條理清晰,記憶更深。例如人教版七年級《地球和地球儀》在講授經緯度知識時,學生觀察地球儀,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列表比較經線和緯線的區(qū)別。

學生通過列表比較分析,對經緯線和經緯度的特點有了初步的認識,師生相互配合,列表比較,抓住地理知識特點,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理解深刻,便于記憶,為今后地理讀圖分析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討論式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地理教學要擺脫教師照本宣科、獨占講臺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既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又收效甚微。如何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呢?首先,要善于觀察學生,注重中學生好表現的特點。其次,教師要把握教材,靈活運用討論式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再次,教師要注意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要有研究性,要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使學生產生好奇心,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否則,或枯燥乏味,學生不知所云,或漫無邊際的談天說地,達不到教學目的,又浪費教學時間。更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例如:學習人教版七年級《海陸變遷》內容時,趣味性不大,理論性又強,教師一味講解,學生如墜入云里霧里,無精打采。教師可采用討論式教學方法進行,先提出二種觀點:“海陸輪廓是不斷變化的”和“海陸輪廓是不變的”。然后,根據贊同哪種觀點,把學生分成二組,學生根據收集的資料,讀七大洲、四大洋輪廓圖,各大洲特色動、植物圖片,各抒己見,進行討論、辯論,證明自己的觀點。教師適當引導,水到渠成進行歸納小結,提出“板塊構造學說”理論,詳細分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的觀點。

三、角色扮演體驗式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學生學習地理積極性的培養(yǎng),要不露聲色,要使學生主動投入課堂。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潛心研究,創(chuàng)設情景,多運用角色扮演體驗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體驗生活,體驗不同立場的觀點,身臨其境,主動參與,從濃烈的課堂氣氛,愉快的表演活動中,體會學習地理帶來的樂趣,真正從扮演的角色去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例如:學習人教七年級《人口與人種》一節(jié)時,我先讓幾位學生穿著不同的服裝,扮演中國人、日本人、埃塞俄比亞人、英國人、巴西人,站在講臺上,并展示各人種圖片,學生猜一猜,他們各屬于什么人種?從皮膚、毛發(fā)和眼睛方面各有什么特征?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然后,請幾位學生各表演一個人種與自然環(huán)境相適宜的節(jié)目,學生從形象、滑稽的表演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對課本的知識點有更深入理解,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四、多媒體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運用地圖和資料分析地理問題,是地理學科的特點。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科技的進步,對地理教學的思路、方法產生很大影響,多媒體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多媒體可快速傳遞地圖和資料,運用多媒體進行地理教學,可節(jié)約地理圖表繪制時間,課堂容量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豐富了地理課堂,拓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空間,也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興趣。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世界氣候》一節(jié),重點掌握世界氣候的分布和主要氣候的特點,圖表多,內容繁雜,用多媒體展示《世界氣候》圖,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根據多媒體地圖,快速說出世界氣候類型的主要分布。用多媒體展示世界氣候類型的降水量柱狀圖和溫度曲線圖,引導學生從降水、氣溫兩方面特點,區(qū)別不同氣候類型,歸納為“以溫定帶、以水定型”。然后結合中國實際,回答幾種常見的氣候類型的特點。

五、課內外實踐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地理教學活動要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使學生深感地理課豐富多彩,對終身發(fā)展有用,從而熱愛地理課。人教版七年級《氣溫和氣溫的分布》一節(jié),氣溫的測量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技能,也是學生很感興趣的活動。課前布置任務:首先把學生分成四組,確定一名小組長負責。材料準備:溫度計。實驗步驟:1、測量一個星期的氣溫,每天六次――早上(6:00、8:00),中午(12:00、14:00),下午(18:00、20:00)。2、繪制表格,記錄測量數據。3、標出一天中最高的氣溫和最低的氣溫出現的時間,觀察一天的氣溫變化有何規(guī)律?4、學習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時,學生展示實踐活動的研究成果,并回答氣溫的日變化規(guī)律。

第2篇

關鍵詞: 地理教學過渡方法高效課堂

近幾年,觀摩了不少地理課堂教學,一堂好課其教學過程往往給人“行云流水,天衣無縫”的感覺,執(zhí)教者往往具有高超的“架橋搭梯”的本領,即善于運用課堂過渡。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上學生的腦力勞動效率?!苯處熐擅畹倪^渡語言,對于實現地理高效課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F在,絕大部分教師都意識到了“過渡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在講課的時候能夠很好地注意這個問題。下面我就地理課堂教學中常用的過渡方法談幾點體會。

1.設置懸疑進行過渡

設置懸疑進行過渡是指教師圍繞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事先釀成一個懸而待解、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從而牢牢抓住學生的期待心理增強課堂學習的目的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教學任務完成之后再把這個問題拿出來讓學生解決,既學以致用又有前后照應之效。例如,在講解《大規(guī)模海水運動》一節(jié)時,預先設置懸疑:“日本大地震引發(fā)核泄漏之后,美國公民非常擔心受到影響,他們的擔心是否多余?”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卻又懸而不決轉入課堂教學,等“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學習之后再回過頭來分析這個問題,最后又可通過這個問題的解決自然而然地過渡到“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部分的教學。

2.利用知識本身的邏輯關系實現自然過渡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許多教學內容之間本身就有很密切的聯系,只要充分利用知識本身的邏輯關系完全可以達到過渡目的。這種方法將知識本身的邏輯關系呈現在學生面前,講解和過渡渾然一體,可以保持知識結構的完整性。這種過渡方法對于條理性較強的知識內容較為適用,特別是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的教學。例如,在講解《河流地貌的發(fā)育》一節(jié)時,完成“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的教學后,我提出:“河流地貌對人類活動有什么影響呢?”然后直接過渡到“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內容的教學。

3.通過對比進行過渡

當兩個教學內容之間相似時,可以通過對比進行過渡。例如,在講解《地球的運動》一節(jié)時,學習“地球自轉特征及其地理意義”后,教師可提出“地球在自轉同時還在繞日公轉,下面我們來分析地球公轉特征及其地理意義”,然后出示表格通過對比完成“地球公轉特征及其地理意義”的教學。

4.轉折過渡

當兩部分教學內容有較大差別時,可以采用“但是……”“然而……”“卻……”等詞語達到過渡的目的。例如,進行《氣壓帶和風帶》教學時,完成“理想狀況下赤道與極地間的熱力環(huán)流”活動后,我提出:“這是一種理想狀況,而實際情況是地球在運動、地表性質并不均勻。”從而過渡到“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及其季節(jié)移動”和“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的教學。

5.對上一環(huán)節(jié)進行小結實現過渡

這種過渡方法一般用于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或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之末。教師在上環(huán)節(jié)教學內容結束后,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對教學的重點作一小結,然后過渡到下一環(huán)節(jié)。例如,進行《常見天氣系統(tǒng)》一節(jié)教學時,講完“鋒與天氣”后我小結道:“冷鋒、暖鋒、準靜止鋒等鋒面活動形成不同的天氣現象,這是冷暖氣團的相互運動造成的。其實,一個地區(qū)大氣的水平渦旋也可以形成天氣系統(tǒng),影響天氣現象,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氣旋、反氣旋與天氣?!边@種過渡方法的特點是,能把教學的重點再現出來,給學生加深印象,增強教學效果。

6.通過拓展延伸來完成過渡

這種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內容基本完成后,通過引導學生向課外擴展,將具有某種內在聯系的知識進行關聯,在新舊知識之間搭建橋梁,實現內容或環(huán)節(jié)的過渡。例如,在進行《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教學時,講完“地域分析規(guī)律”之后我引導學生“讀世界自然帶分布圖”并思考:“我們分析的地域分析規(guī)律,有沒有不吻合的情況?如果有請在圖上找出,并思考原因是什么?”以此引導學生考慮“非地帶性規(guī)律”并展開教學。

7.結合對上一環(huán)節(jié)或內容的評論來實現過渡

這種過渡方法是教師對上一環(huán)節(jié)或以前所學知識的優(yōu)劣、利弊進行精要的簡評,從而提出新授知識的一種過渡方式。其特點主要包括:一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上環(huán)節(jié)知識的特點和作用,二是暗示學生學習下環(huán)節(jié)內容的方法,以便把上環(huán)節(jié)知識與下環(huán)節(jié)施教知識進行比較教學。例如,在進行《以畜牧業(yè)為主的農業(yè)地域類型》的教學時,完成“大牧場放牧業(yè)”的教學后,我這樣評價:“剛才我們通過表格分析歸納了大牧場放牧業(yè)的分布、特點并結合案例‘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場放牧業(yè)’很好地理解了形成這種農業(yè)類型的區(qū)位條件?!?/p>

以上是我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幾種過渡方法,具體運用什么方法實現過渡,還要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課堂教學目標,以及所教班級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和設計。

總之,課堂教學的過渡環(huán)節(jié)對于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實現高效課堂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此,我只是簡要地談談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更為精妙的方法和運用技巧還需要我們在地理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趙建林.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整合芻議[J].地理教學,2010-10.

第3篇

一、溫故導入

即教師采用復習舊知識,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系再導出新的知識的方法。這是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種導入方式。如學習“全球性大氣環(huán)流”時,先向學生提問什么叫熱力環(huán)流?然后在黑板上畫一張簡圖,引導學生一起復習。在此基礎上轉到新課內容“三圈環(huán)流”。

這樣導入,如同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設浮橋,使學生既鞏固了舊知識,又激起了對新知識的探索欲望;既調整了學生的思維走向,又為講述新課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情境。

二、直觀導入

即教師通過演示直觀教具,喚起學生表象,并以引人入勝的分析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思考,從而進入新課學習的導入方法。例如,我在講“中國的疆域”時,展示同在冬季,哈爾濱的人們在冰天雪地中冒著嚴寒欣賞冰燈、冰雕;廣州正舉行百花爭艷、美不勝收的花展的景象。又展示同一時刻烏蘇里江地區(qū)旭日東升和青藏高原西部還是星斗滿天的深夜的景象,進而提出這是為什么?學生交頭接耳尋找答案,教師順勢提出教學課題。

巧妙地利用直觀教具導入新課,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以最佳的狀態(tài)參與學習。整個導入過程輕松自然,學生思維十分活躍,為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前提。

三、激情導入

即教師運用富有情感的手段和方法,包括語言描述、歌曲、錄像等,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渲染課堂氣氛,感染、激勵學生進入新知識的導入方法。例如,在講“地球的運動”一節(jié)時,朗誦《七律?送瘟神》中的“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為導言,為講述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點明課題,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利用激情導入法,可以激起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探索的求知欲,引起學生強烈的共鳴,滿懷激情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四、目標導入

課堂教學內容的介紹,即是教學目標的展示過程,通過教學內容的介紹使學生迅速了解本節(jié)課要學習和探究的內容,以便更好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積極思考、積極參與、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學目標的展示,涉及到本節(jié)課的知識結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大綱要求、教學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等。例如,“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學習“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一節(jié),本節(jié)課要著重領會三個問題:一是掌握冷、暖鋒的形成特征,以及它們過境時及過境前后的天氣狀況,學會分析現實生活中與鋒面活動有關的天氣變化;二是掌握高、低氣壓系統(tǒng)的特點、運動規(guī)律及對天氣的影響,弄清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三是初步識讀電視天氣預報節(jié)目中常出現的簡易天氣圖,聽懂天氣形勢預報。這樣將教學重點和盤托出,既利于學生心中有數,又便于老師進行講述,起到了統(tǒng)領全課的作用。

五、謎語導入

采取與地理課堂教學內容實際相符合的謎語導入,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堂導入形式。通過競猜謎語,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發(fā)思維,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愉快的心態(tài)中輕松進入新課的學習,從而老師的匠心得以圓滿實現。

例如,由“說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辰全容納,無人知它始與終,也沒左右和上下”;“有個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日不見它,不是下雨就刮風”,導入“人類認識的宇宙”的學習,經過學生的討論,謎底是――宇宙和太陽。

又如,在教“地圖”時,可由“容納萬水千山,胸懷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山,渾身絢麗多彩”;“高山不見一寸土,平地不見半畝田,五湖四海沒有水,世界各國在眼前”;“不坐車船跑全國,不乘飛機觀四海,分文不花萬里游,請問奧妙何處來”導入。通過競猜,可使學生腦海中形成地圖的概念,又加深了對地圖的特征和作用的理解。

六、時事導入

利用近期發(fā)生在身邊的事或國內外大事來導入課文。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發(fā)生的事件都是無法預知的,因此這一方法完全要看教師是否能靈活聯系生活,如能應用恰當,應該是很有時代氣息和生活氣息的導入方式。在學習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方式時,各新聞媒體都在報道我國的青藏鐵路,由此導入,學生的興趣就比較濃厚,容易進入學習狀態(tài)。

當然,引入新課的方法還很多,但不論以哪種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課,都必須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根據不同情況,精心策劃新課的引入,力爭體現“趣”、“懸”、“疑”、“妙”、“新”,使學生在有意、有疑、有趣、有情的前提下學習新知識,從而提高地理課堂實效性。

第4篇

關鍵詞:瑤族長鼓舞;地方高校;舞蹈教學;保護;開發(fā)利用

中圖分類號:J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14-0155-02

瑤族長鼓舞是瑤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資源?,幾彘L鼓舞在其誕生、發(fā)展和演變的整個過程均與瑤族社會的信仰、生產、節(jié)日民俗等有著互相依存、互相促動的密切關系,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民間舞蹈,是瑤族人民在長期生活實踐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娛神、娛人的舞蹈形式,它融歌、舞于一體,是瑤族人古老原生態(tài)的藝術表演形式。其舞蹈動作與瑤族人民的生活環(huán)境、生產勞動息息相關,與瑤族人民的、民族精神緊密相聯,反映了瑤族獨特的文化內容與特征,是瑤族民族歷史、情感、精神與價值觀的再現與記憶,反映出瑤族人民的民族心理、審美情趣、風俗習慣和理想追求。各個地區(qū)的舞蹈在傳統(tǒng)的長鼓舞的基本特點的基礎之上又有著自己獨特的特征,表現出在這一特定地區(qū)舞蹈所具有的地域性、交融性、社會性等特殊的文化特征,一直流傳到今,并經久不衰,隨著歷史的演變,還逐步得以豐實和發(fā)展。長鼓舞文化作為歷經千百年之久積淀而成的這種歷史記憶,是瑤族人民生產、生活實踐活動在歷史長河中的投射、凝結與表現,是瑤族獨特文化身份與文化個性的標識。

一、地方高校開發(fā)利用瑤族長鼓舞的必要性

瑤族長鼓舞是少數民族地區(qū)土生土長的藝術,其當地人民生產生活的縮影與寫照,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域文化色彩,映射出瑤族人民的歷史傳統(tǒng)和文化積淀。因此,在瑤族地區(qū)開展地域性民間舞蹈課程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yōu)勢,同時對瑤族少數民族音樂舞蹈起著保護、傳承、開發(fā)與利用的作用。在瑤族少數民族分布地區(qū)高校開發(fā)和利用當地民間舞蹈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一)有利于瑤族長鼓舞文化資源的傳承與開發(fā)

瑤族長鼓舞作為一種珍貴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其傳承的方式也和其他少數民族文化資源一樣,一般可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靠民間的自然傳承;另一種是靠學校的音樂教育。民間自然傳承的特點是師徒傳授、自生自滅,這種傳承方式往往缺乏組織性和計劃性,在商品化、現代化、工業(yè)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實踐證明,如果僅僅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和難以有效傳承的。那么,有效傳承的重擔就只能落在學校的音樂教育身上了。

然而,我國的學校舞蹈教育體系大都沿襲西方的音樂教育體系,崇尚“以西學為正學”,滿大街都是芭蕾舞、爵士舞、街舞等,而對民間舞蹈文化的研究重視不夠,對民間舞蹈文化的開發(fā)利用也不夠。在這種大的背景下,人們產生諸如“少數民族的舞蹈是原始的、落后的”之類的偏見就司空見慣了。因此,地域高等教育應該承擔起本土知識的保存、傳遞和發(fā)展之重任。同時,教育的目的、內容、方法及至教師的素質也都應該從本土知識的視角加以重新認識或闡述?!雹僭诂幾宸植嫉貐^(qū)的高校開發(fā)和利用瑤族長鼓舞課程不但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它對瑤族文化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通過教育教學可以傳播、選擇和創(chuàng)新民間舞蹈文化。

(二)有利于豐富補充地方高校音樂課程資源

國家統(tǒng)一的課程是難以解決所有高校教育的課程問題,而地域舞蹈文化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其不足,能更好地促進地域民族舞蹈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因為它具有鮮明的本土性。把本土的瑤族長鼓舞融進教材中,還能使教學內容得到更多的補充,同時還可培養(yǎng)一些地方發(fā)展的特殊人才來為當地的文化資源開發(fā)服務。

(三)有利于大學生通過瑤族長鼓舞藝術形式了解瑤族文化,增進民族感情

在少數民族分布地區(qū)的高校要充分開發(fā)和利用少數民族的舞蹈文化,以培養(yǎng)少數民族學生對自己民族的認同感,增強少數民族學生的自我接納與自我欣賞意識,讓其他少數民族同學有機會來了解別的少數民族的舞蹈,理解多元文化,進而有助于在普通高校創(chuàng)造民族平等和和睦共處的民主氛圍,實現民族團結和民族和諧?,幾暹@種文化藝術形式的豐富多彩使與瑤族居住區(qū)域相鄰的高校許多非瑤族的學生在獲得瑤族長鼓舞藝術審美的同時,也了解了瑤族民族的歷史、文化,這有利于增進民族的自豪感。

二、地方高?,幾彘L鼓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同志曾經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燦爛歷史文化傳統(tǒng)和巨大生命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偉大民族,如果不深深地扎根于自己的土地,從自己的人民需要出發(fā),堅持繼承和發(fā)展自己的民族藝術,在文化藝術領域里喪失獨立性,最終就會成為外國特別是西方文化的附庸,這是非常危險的?!雹谝虼?,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應該一方面要順應時展潮流,正視當今世界的全球化、現代化、商品化的事實,另一方面又要保護我們的民族藝術文化,以實際行動做好保護和傳承工作。但是,我國對民族藝術文化的保護卻不十分理想。

另外,為傳承文化的高等院校,如永州湖南科技學院,面對“瑤族舞蹈”這一珍貴少數民族舞蹈文化資源的確關注不夠,關于它的課程建構甚至被忽視和冷落。迄今為止,還沒有將“瑤族舞蹈”納入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內容,充其量也是在講解其它相關內容時插入一點作為點綴,其地位是很邊緣化的??梢姟艾幾逦璧浮痹诂幾宸植嫉貐^(qū)的高校是處于一種未開發(fā)的且十分薄弱的境地。它既沒有建立具有獨立學科特色的、相對成熟和科學的基本理論體系,也沒有建立系統(tǒng)的、具有操作性的教學體系和管理評價體系。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有許多的文化特別是傳統(tǒng)文化在受到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一些傳統(tǒng)文化在逐漸喪失。筆者在瑤族地區(qū)考察時看到,很多年輕人對自己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了解甚少,有的不再滿足于世代相傳的傳統(tǒng)文化,有的甚至放棄和遠離了自己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一現象在散居的瑤族同胞和40歲以下年齡的瑤族人民當中就表現尤為突出和相當普遍。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除了社會轉型、改革開放給瑤族人民的環(huán)境帶來了巨大變化,使瑤族人民的經濟生活水平得以提高,文化生活方式被改變以外,還與瑤族分布地區(qū)高校的舞蹈教育是否關注和重視本土少數民族舞蹈的傳承和教育有關。另外,筆者又在自己所在的單位湖南科技學院了解到,有的瑤族藉學生在平時不愿意別的同學知道自己是一個少數民族學生,似乎“少數民族”就意味著“貧窮落后”,這種尷尬的局面出現,使人們不得不有理由質疑高校教育在傳承文化和提高人的素質方面的作用了,面對高等教育課程設計改革多樣化的浪潮,出現這種窘境,也是一個值得我們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認真反思的問題。

三、地方高校要有效開發(fā)利用瑤族長鼓舞舞蹈文化,深化舞蹈教學改革

(一)實施瑤族長鼓舞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瑤族文化氛圍

首先,創(chuàng)設瑤族舞蹈文化的典型心態(tài)和樣式情境。各個民族和各種不同的風格的舞蹈形式都有各自的舞蹈語匯系統(tǒng)。因此教師應有意識的根據所教內容,創(chuàng)設既不脫離現實又具有一定特色的瑤族舞蹈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而不是局限在單一的空洞的肢體模仿上,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所學內容的風格,跟著老師的示范動作和語言提示,進入到瑤族長鼓舞課堂特有的情境之中。

其次,創(chuàng)設瑤族長鼓舞風土人情及其發(fā)展歷程的情境。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有效地豐富學生對瑤族長鼓舞的感性認識,并促進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和升華。良好的教學情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使學生能夠超越時間、空間的限制在學習有限的動作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民間舞蹈教學不但是一種形體動態(tài)的傳授過程,更是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授過程。我們在教授瑤族長鼓舞的過程中首先要講述瑤族舞蹈素材的形成和由來,講述民間的風土人情及民族心態(tài),讓學生了解該民族的文化,更好地用身體語言去表現它們。

第三、創(chuàng)設瑤族文化服飾情境。

中國的民族民間舞蹈的服飾反映了中國地域文化的特色,體現出一個民族的風尚習俗和節(jié)令性風俗,在漫長歲月的沿襲中形成與地域舞蹈相一致的文化品位。我們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感受瑤族長鼓舞的韻律、美感,感受瑤族舞蹈豐厚的文化,可以讓學生穿上極具特色的瑤族服裝,加深幫助他們對民族風格和民族文化的深入理解。

(二)開展瑤族舞蹈采風,結合原生環(huán)境

要想真正上好瑤族長鼓舞課,一定要開展舞蹈采風活動,結合原生的舞蹈環(huán)境來體驗瑤族舞蹈文化。有些教師編排的民族民間舞蹈走進該地區(qū)之后,發(fā)現人們根本不對其認可,有些甚至背離了民族文化。因此,進行舞蹈采風,實地考察民風民情,是提高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為此要實施生活體現法。在教授瑤族長鼓舞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帶著學生深入到瑤族去觀察了解瑤族長鼓舞的歷史,體驗當地的民族生活,使學生對民族民間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

(三)加強瑤族長鼓舞的教材建設,研究和傳承瑤族舞蹈文化

瑤族長鼓舞在長期的創(chuàng)造、傳承和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一個族群的、審美情趣,包括道德、倫理、價值觀、生死觀等深層的民族心理,都會通過其舞蹈中的姿態(tài)、動律特點、風格特征等得以體現,甚至延伸到音樂調式結構、服飾制作及器樂的使用中。要加強瑤族長鼓舞的教材建設,使教材具有“傳承性”的特點,我們必須透過文化人類學和民俗學的視角,在研究瑤族民間舞蹈文化的基礎上來剖析舞蹈動作,在把握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本體根源的前提下加以提煉。那些能夠反映該民族典型心態(tài)和樣式的動態(tài)語匯,以便使我們更為準確地感受該族群特有的風格韻律,從而達到在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中傳承文化的目的。③

本論文是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中國南方瑤族長鼓的傳承與發(fā)展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1C0593

注釋:

①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第347一348頁.

第5篇

一、“地理課堂教學動力及其影響因素”調查分析框架

1.調查內容

由于教學動力既來自于師生雙方的主體性因素,也來自雙方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關系,因此,本問卷將從地理課堂教學動力的主體性因素和主體適應因素兩部分展開調查分析(見圖1)。主體性因素是指學生的學習動力因素和教師的教學動力因素,前者主要包括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及其影響因素;后者包括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與動力策略。主體適應因素是指教師教與學生學之間相互適應與相互關聯的關系,通過這種關系的建立,化教學矛盾為教學動力,以激勵學生主動有效的學習和發(fā)展。主體適應因素大致可分為“教學目標—學習需要、教學內容—認知水平、教學方法—認知方式、教導行為—學習行為、教學評價—學習期待”五個維度。問卷共計28題,其中主體性因素部分共8題,主體適應因素部分共20題。為保證問卷本身設計的科學性,筆者對問卷進行了小范圍預測,同時對問卷主體部分進行了探索性因素的分析和信效度檢驗,在此基礎上又對問卷設計進行了二次修訂,以保證問卷具有較高的結構效度與信度。

2.調查對象與范圍

為確保研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本文采用城鄉(xiāng)結合方法,選取湖北省與河南省各兩所省城中學(Pm)和兩所縣城中學(Cm)(均為省級示范性高中)作為調查對象,采用分層隨機取樣,抽取8所學校的高一、高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 200份,收回1 178份,有效問卷共計1 130份。

3.調查方法

首先,對影響地理課堂教學動力主體性因素的總體情況(O-S)、省城中學情況(Pm-S)和縣城中學情況(Cm-S)展開調查與分析;然后,對影響地理課堂教學動力主體適應因素的總體情況(O-S)、省城中學情況(Pm-S)和縣城中學情況(Cm-S)展開調查與分析;最后,得出結論與啟示。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1.主體性因素調查分析

(1)地理學習興趣。地理學習動機是推動地理學習的直接動力,地理學習興趣則是產生地理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表1),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不盡人意。當問到“你對地理的學習興趣”時,回答“非常有意思,盼望上地理課”僅占22.48%,“比較喜歡,感覺有點意思”占43.89%,“感覺一般或沒感覺”占24.42%,“不喜歡,感覺煩”占9.20%,反映出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并不高。比較而言,省城中學的學生地理學習興趣更低一些。

(2)激趣因素。在問到“你認為下面哪個因素能夠增加你的地理學習興趣”時,兩類學校均表現出對“測驗考試”方式的反感,占6.90%,縣城中學尤其嚴重,僅2.76%(表2)??h城中學學生更傾向于“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激趣作用,達 45.17%,反映了縣城中學學生渴望教師通過教學技能的提高而非僅憑外在考試獎懲來激發(fā)其學習動力的迫切要求。

(3)地理教師教學態(tài)度。在問及“地理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態(tài)度”時(表3),兩類學校學生對本校地理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均給予很高評價。認為“認真負責,精神飽滿,教學親和力強”達78.76%,縣城中學更高,達83.45%,省城中學為73.82%。在問及“地理老師上課前是否做了充分的計劃和準備”時,認為“非常充分”和“較充分”的比例達90.44%,縣城中學更高,達94.48%,省城中學為86.18%??傮w來看,地理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普遍表現良好,主觀教學動機均很強。

2.主體適應因素調查分析

(1)樣本總體情況分析。由表4可知,地理課堂教學主體適應的總體狀況呈現正態(tài)分布,即中間水平的“能夠適應”所占比例最大,為60.85%;而“非常適應”和“不適應”的均只占一小部分,分別為28.00%和7.93%;三者中,“不適應”所占比例最小。由此可知,地理課堂教學主體適應狀況總體較好。省城中學(P-M)與縣城中學(C-M)的主體適應狀況也均呈正態(tài)分布,比較而言,縣城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主體適應狀況比省城中學要好一些。

將各維度“非常適應”與“能夠適應”狀況的百分比綜合,再參考各維度的“不適應”狀況,可以看出地理課堂教學五個維度的總體適應狀況:“教學方法—認知方式”維度最好,“教導行為—學習行為”維度較好,“教學目標—學習需要”維度居中,“教學評價—學習期待”維度較差,“教學內容—認知水平”維度最差;省城中學五個維度的適應狀況:“教學方法—認知方式”維度最好,“教學目標—學習需要”維度較好,“教導行為—學習行為”維度居中,“教學評價—學習期待”維度較差,“教學內容—認知水平”維度最差;縣城中學五個維度的適應狀況:“教學方法—認知方式”維度最好,“教學目標—學習需要”維度較好,“教學評價—學習期待”維度居中,“教導行為—學習行為”維度較差,“教學內容—認知水平”維度最差。

(2)各維度適應情況具體分析。

*教學方法—認知方式適應狀況最好(表5)

教學方法與認知方式的適應狀況是影響學生地理學習投入率的重要因素。由表4可知,本維度的適應狀況總體來說最好,相關調查細目分析也得到相符合的結果。通過“地理老師經常采用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和“你更希望老師采用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兩個子問題的調查可知,“教師常用”方法與手段與“學生希望”方法與手段的比例較為平衡。不過,“教學方法”條目中,講解法和多媒體演示為主的教與學適應性較差,講解法在“教師常用”方法中比例偏高,占49.03%,而在“學生希望”方法中,僅占31.33%;多媒體演示為主的方法在“教師常用”方法中比例偏低,僅11.50%,而在“學生希望”方法中比例卻最高,達34.34%。“教學手段”條目中,黑板板書在“教師常用”手段中比例最高,達73.10%,而“學生希望運用”手段只占到11.50%;多媒體教學在“教師常用”教學手段中比例最低,僅6.37%,而在“學生希望運用”手段中,比例達到23.89%。另外,多媒體與板書結合的方法在“學生希望運用”手段中比例最高,達到53.63%。

相比而言,省城中學地理教師非常注重“黑板板書”(79.80%),卻相對忽視現代多媒體運用(3.03%),縣城中學則仍局限于單一的口頭講解法(59.31%),既不經常使用“黑板板書”(7.24%),也很少使用“多媒體演示”(1.38%)。作為地理學科,缺失這兩項基本手段的輔助作用,就不可能保障課堂教學的直觀生動性,也必然會嚴重削弱學生的學習動力。另外,“聽講、討論和練習法”應該是能夠將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很好結合起來的方法,但省城中學的調查結果卻出人意料,惟一的解釋就是方法雖好,但可能由于操作能力的問題,致使其并未發(fā)揮應有的教學效能,也就不易得到學生的認同。

*教導行為——學習行為適應狀況較好(表6)

教導行為與學習行為的適應狀況涉及師生主體地位的平衡、教學互動的類型等問題,是制約課堂教學動力的關鍵問題。由表4已知,本維度的適應狀況較好,“師生溝通方式”的細目分析也得到相符合的結果。但在“走近學生,與學生交流”和“站在講臺上,使用語言溝通”兩個選項上,“教師常用”與“學生希望”仍存在較大的不適應?!罢驹谥v臺上,使用語言溝通”選項,“教師常用”達到29.03%,“學生希望”卻僅占12.04%;“走近學生,與學生交流”選項,“教師常用”占32.92%,而“學生希望”卻高達51.68%。這反映出一部分地理教師仍受傳統(tǒng)師生觀的羈絆,尚未將平等互動師生觀落實到教學實踐中;而學生則渴望教師更具親和力和人情味,能夠從“神圣”的講臺上走下來,和學生一起在融洽和諧的氛圍中交流互動,教學相長。

相比而言,省城中學在“師生溝通方式”問題方面的矛盾較小,縣城中學矛盾則較大,在“學生希望”方式中,縣城中學選擇“走近學生,與學生交流”達67.93%,選擇“站在講臺上,使用語言溝通”僅10.00%,這再次印證了由于縣城中學地理教師單純采用口述講解法所帶來的教與學的尖銳矛盾。

*教學目標—學習需要適應狀況一般(表7)

教學目標與學習需要的適應狀況涉及學生地理學習的接受性問題。由表4已知,本維度的總體適應狀況一般,縣城中學適應狀況似乎要好一些。但在問及“地理老師是否了解你的地理學習興趣和需要”時,“不了解”比例還是比較大的,占到17.17%。在問到“地理教師對你們的地理學習需要和知識基礎都做了哪些調查或了解”時,縣城中學主要集中于“考試了解”,高達53.45%,而省城中學的了解方式則相對多樣化。綜合分析可知,縣城中學反映出來的其實是學生為應試而學和教師為應試而教的“畸形適應”。

*教學評價—學習期待適應狀況較差(表8)

教學評價與學習期待的適應狀況是學生地理學習意愿和能力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由表4已知,本維度的適應狀況較差,相關細目分析也得到相符合的結果。教師經常布置與考試有關的知識重難點和綜合考查地理知識和能力的問題,分別占到40.35%和40.18%,而聯系生活實際的地理問題偏少,僅占15.22%,這反映出仍有相當數量地理教師的教學評價理念還是應試主義取向和唯科學主義取向。從“學生希望”布置的作業(yè)類型上看,三個選項的比例相對均衡,反映出學生希望作業(yè)類型能夠多元化和綜合化的合理意愿,能夠兼顧升學考試、生活需要和地理基本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地理課堂教學評價—學習期待之間適應性較差的現狀,顯示教學評價依然是制約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的瓶頸。

* 教學內容—認知水平適應狀況最差(表9)

教學內容與認知水平的適應狀況涉及地理教學的可接受性問題。由表9已知,本維度的適應狀況在五個維度中是最差的。通過“地理老師上課所講內容難度”細化條目分析可知,選擇“難度適中,能夠激發(fā)思考”的比例,省城中學與縣城中學均不高,分別為65.86%和40%。相比而言,省城中學選擇“講解膚淺,過于容易”的比例較大,達 41.09%;而縣城中學選擇“過難,理解困難”的比例較大,達28.62%。這充分說明不同學生群體的地理認知水平是有差異性的,也意味著地理教學必須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實施差異性教學。

三、結論

首先,當前中學生地理學習興趣不高、動力不足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

其次,學生地理學習興趣不高、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地理教師的人格特征因素。地理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和工作熱情普遍良好,關鍵還在于地理教師的課堂教學動力意識與動力策略能力問題,這一點尤其表現在縣城中學的地理教師。

第6篇

【關鍵詞】地理教學方法

作為教師,除了必須有比較寬廣深厚的文化科學知識之外,還需要學習教育理論,懂得教育規(guī)律,掌握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條件。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就要落空。同志論教育工作時曾指出:“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還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者沒有船就不能通過,不解決橋或者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是瞎說一頓?!边@是對工作方法,也是對教學方法最重要、最生動的說明。

教學工作不僅是一種科學事業(yè),而且也是一種藝術事業(yè),方法好壞至關重要。方法好的教學能夠產生一種藝術魅力,可以給學生一種藝術感受。

中學地理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地理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各種教學方法的特點、地位、職能、作用、運用范圍和實施方法合理地選擇,以便充分發(fā)揮各種教學方法的不同效能,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學任務。

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的要求,中學地理課堂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講授法

地理教學的一切形式和方法都是伴隨著教師的語言,運用語言傳授地理知識、培養(yǎng)地理能力和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講授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講授法在地理課堂中如果運用得當,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獲得地理知識,也能發(fā)展學生智能。這種方法又可分為講述法、講解法和朗讀法。

講述法適用于描述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特征。課堂教學時教師運用具體、清晰和結構嚴謹或者形象生動的語言進行講述,能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講解法是運用論證性語言講解各種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規(guī)律和地理成因的方法。講解法在運用時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只有這樣才能既注重使學生獲得理性知識,又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朗讀法是在課堂教學中某些地理事物和現象用教師的語言難以表述時,教師事先從課本、參考書、雜志、報刊、網絡上搜集材料以朗讀的方式進行教學的方法。適當運用朗讀法,便于證實和說明教學內容,有助于增加知識講授的生動性和可信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和擴展學生對所學問題的認識。

2.引導法

“引導法”也叫“啟發(fā)法”,就是教師講授某一地理課題時,首先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并把問題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思考,進而獨立探究獲得新知的教學方法。

引導法是在教師引導和控制下進行的。這種方法既可以使學生獲得地理知識,還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智能和科學思維方法。地理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引導法可分為:“問題引導法”、“研究式引導法”、“輔導式引導法”、“讀講練式引導法”、“例證式引導法”等。教師可以根據地理教學課題的不同和教學實踐的體會,合理運用,充分發(fā)揮其多功能的教學價值。

3.直觀教學法

由于地理教學內容的復雜性和綜合性,直觀教學法是地理教學中重要的輔助教學方法。它是運用各種地理直觀教具(如地圖、地球儀、地理模型、地理標本、地理教學版畫、地理圖片、音視頻等)和直觀手段進行地理教學的方法體系。在地理教學中運用直觀教學可以變枯燥為生動,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直觀感知,準確、深刻地理解知識,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盡可能加強直觀教學的運用。

4.邏輯方法

在地理直觀教學方法基礎上,通過各種邏輯思維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地理抽象思維的方法。這種方法對學生掌握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規(guī)律和地理成因等知識,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都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講“黃河上、中、下游各段水文特征”時,啟發(fā)學生從河流與地形、氣候、植被等的聯系進行邏輯思維,進而得出“上游特點是多峽谷、河水落差大、含沙量?。恢杏翁卣魇撬亮魇乐?、含沙量大;下游為地上河”等結論。這種思維方法的運用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新知識,同時也鍛煉了思維。

5.練習法

這種方法是通過“問答練習”、“作業(yè)練習”、“實踐操作練習”等來輔助教學的一種方法。地理課堂教學中恰當運用練習法,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地理技能和智能。

練習法是一種重要的地理教學方法,是地理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生在課本上獲得的地理基礎知識與能力,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一系列的練習才能鞏固。練習能加深理解地理教材內容,擴大知識領域,也可以培養(yǎng)地理技能和技巧,還能使新舊地理知識結合起來,聯成系統(tǒng),并為以后學習新知識與技能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6.復習法

這種方法是實現階段性鞏固地理知識和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分階段采?。骸疤釂柗ā?、“總結法”、“串講法”等復習法是十分必要的。

復習不僅是為了避免遺忘,而且在復習過程中能夠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并使過去學習的知識系統(tǒng)化。例如:復習“中國氣候”時,可以把前面學習的“中國位置”、“疆域”、“地形”等特征的知識聯系起來,這樣學生對我國氣候特征、形成原因和分布規(guī)律等知識就獲得了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同時對我國的位置、疆域、地形等一系列地理基礎知識也得到一個深化認知的機會。

7.檢測考核法

利用口頭考核或者書面考核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的基本目的是檢查學生對地理知識和能力的理解、記憶和實踐情況。

教學過程中適時進行考核還可以達到以下目的:

(1)檢查教師的教學效果,使教師更好地分析自己在教學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以便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2)了解學生對地理教材掌握的程度,以便今后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貫徹教改精神。

(3)指出學生學習和掌握地理知識存在的長處和不足,以便進一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

第7篇

關鍵詞:高中地理;直觀教學;教學手段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高中地理直觀教學是指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借助逼真的事物或者親身實踐,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表象認識,進而推動知識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相比于傳統(tǒng)的照本宣科,這一方法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技術及學生的親身體驗,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然而,由于高中教師缺少系統(tǒng)的理論指導,直觀教學在實際的高中課堂上出現了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本研究正是基于此來探討高中地理課堂上怎樣應用直觀教學以及如何最大限度發(fā)揮其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際意義。

一、高中地理直觀教學的必要性

在高中課堂教學中,學生主要是借助感官來完成聽、說、讀、寫等活動,進而獲取感性的對象,為思維準備了加工材料,從一定方面來說,直觀教學和學生的感官、思維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直觀教學法不僅是學生感官認知特點的需要,同時也是認知心理特點的需要。此外,地理科學是一門關于地理環(huán)境分布、結構及發(fā)展規(guī)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空間性與綜合性特點,因此,“空間”理念需要始終滲透于教學過程中,而觀察通常情況下會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借助多媒體及掛圖等直觀手段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學生頭腦中所形成的地理表象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記憶效果,同時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與興趣。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較為常用的教學手段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蓖瑯?,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適宜教學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必不可缺少的因素。一般來說,高中地理教學直觀手段涵蓋感官直觀與思維直觀兩個既有區(qū)別,又緊密聯系的層次,因為思維直觀比感性直觀更為復雜,同時感性直觀又是思維直觀的基礎,離開了感性直觀,思維直觀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1. 感官直觀層面上的直觀手段

通常情況下,在高中地理直觀教學中,采用的感官層面上的直觀手段包括野外觀察及教學掛圖,其中,野外觀察是帶著教學目標,組織學生對野外的地理現象及事物進行具體的觀察,進而獲得直接經驗的教學方法。這一方法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與興趣,有利于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鞏固課堂上的地理知識。當然在應用這一方法時,需要明確野外觀察的目標,需要引導學生觀察重點,便于其對事物的本質特征的掌握。教學掛圖是掛在教室墻壁上的教學地圖,常見的有交通圖、地形圖及氣候類型分布圖等。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掛圖能夠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及想象思維能力,此外,還能夠利用掛圖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激發(fā)愛國情懷。

2. 思維層面上的直觀教學手段

一般來說,思維層面上的直觀教學手段包括語言直觀、板書直觀及多媒體教學,其中語言直觀能夠借助教師邏輯思路來發(fā)展學生的地理思維,教學語言直觀能夠采用直觀比較與形象描述的方法,直觀比較法是對地理事物的位置及高低的比較。比如,溫度是以赤道為分界點,南北兩極逐漸降低,形象描述是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述地理事物,比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板書直觀通過扼要簡明的板書來突出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從某種方面來說,板書在地理教學中能夠通過邊講解邊畫圖的方式,使學生達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多媒體是利用多媒體計算機且通過事先制作好的教學軟件來開展的一種教學手段,其動靜結合,具有優(yōu)化教學結構和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作用。

3. 常用的地理直觀教學在高中課堂的具體應用

由于地理中的知識很難記憶,一般采用一些口訣記憶法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比如,記憶我國水資源分布規(guī)律,可以采用“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口訣。在學習洋流這一節(jié)中,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學掛圖的作用,如果學生對掛圖理解有問題,可以通過板書進一步細化。在教授地層結構這一節(jié)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動靜結合的優(yōu)點來達到形象教學的目的。此外,在學習植物的種類及分布這一節(jié)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帶學生到野外去觀察。

三、高中地理直觀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策略

目前,在高中地理直觀教學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教學中濫用多媒體,一些教師認為多媒體教學會取代傳統(tǒng)教學,更有教師認為,假如一堂課不使用多媒體就不能算是一堂成功課。所以,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從教師認識上著手,讓教師將多媒體與傳統(tǒng)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此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學手段缺少實效性與針對性,比如,在進行地球自轉與公轉規(guī)律教學時,一些教師采用掛圖的手段,而不能夠充分結合多媒體和教學掛圖進行有效教學,因此,教師在使用具體的教學手段時,要避免思維定式,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