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5 17:08:18
序論:在您撰寫語文教學教案設計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 教案設計 閱讀教學 初中語文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9-0081-02
教案,也稱課時計劃,是教師在備課期間對于一節(jié)課的書面設計,是一種具體教學方案,它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理念,規(guī)劃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是實施教學的設計藍圖,也是教師上好一堂課的前提。①然而,目前中小學的教案設計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許多教師為了減輕工作量,把教案設計成萬能型,無論上哪一課都套用固定的模式,甚至有的教案只是教學參考書或教案模板的翻版。
現(xiàn)今的許多教案缺乏閱讀教案設計的教育心理學思想,教學安排隨意化,甚至有的教師認為教案設計束縛了師生靈性思維的觸發(fā),桎梏了課堂的開放性??茖W和合理的教案計劃、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只有事先有了周密的計劃和設想,才能在把握課堂教學總方向的基礎上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有效實施開放性教學,而沒有計劃的開放教學只能是脫了韁繩的野馬,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教學。②
以下從新課改閱讀教學理念、閱讀的整合、組織、精加工、監(jiān)控五個方面對于漪特級教師閱讀課教案《春》進行分析,她的教案以及《教學后記》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一 新課改閱讀教學理念在教案《春》中的體現(xiàn)
新課程改革對于閱讀教學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認為閱讀教學應是整體感知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同時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這一思想的提出有科學的語文教育心理學為依據(jù)。
1.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從整體教學目標出發(fā)安排教學程序,讓學生直接接觸整篇課文。這一理念體現(xiàn)了古德曼“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認為閱讀是猜測的游戲,學生通過感知全文,對課文形成整體了解,形成對文章主旨的認識。
教案《春》在教學第二個步驟中向同學們提出問題“作者是怎樣描繪春天的?”同時設置了情境:學生正處于陽春三月。讓學生體會自己感受的春天與作家筆下的春天有什么不同,然后讓學生通讀全文,認識文章從哪些方面描繪春天和歌頌春天。這樣的教案設計體現(xiàn)了“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首先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而不是拘泥于字句、段落?!洞骸愤@一教案整體感知設計的巧妙之處在于讓學生在閱讀之前就創(chuàng)設了春暖花開的情境,讓學生思考現(xiàn)實的春天與作者筆下的春天的不同,這樣就讓學生在之后的閱讀中進行“自上而下”的猜測,進行比較,從而形成對春天的感知。因此,此時學生的整體感知以及對文章的猜測,在閱讀全文之前就已形成雛形,這樣能幫助學生形成對課文主旨的感悟。
目前許多教案也會把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設計進來,但只局限于讓學生自行閱讀課文,閱讀能力強的學生能夠整體感知課文,而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對于整體感知的能力和效率都存在不足,可能對課文只形成了相當模糊的印象,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案設計中對于整體感知這一步進行鋪墊和引導,可以通過情境設置,如吟誦一段類似主題的詩歌或者放一段相同意境的音樂,引導學生在接下來的閱讀中形成整體感知,同樣也可以讓學生比較自身經(jīng)歷與課文描寫,啟發(fā)學生閱讀。
2.重點擊破
對課文的重點突破,教師帶領學生對文章的重點難點進行“局部分析”,使學生從微觀上加深理解。這一理念體現(xiàn)了高夫的“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這一部分就是在學生形成整體感知之后對于課文中細節(jié)上的問題進行把握。即《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說的“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以及“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重點突破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詞、句子、段落的理解。
《春》這一教案中,設置了“講讀體會”這一環(huán)節(jié),把課文分成三段,通過教師設問各個擊破每個段落中的細節(jié)問題。如第一段“盼望著,盼望著”為什么要連用兩個,讓學生體會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上一步的整體感知中,學生對于全文只是形成了大致的概念,并沒有深切體會詞語使用的精妙,因此教師在教案設計中要明確課文中哪些修辭、表達方式、詞語的運用值得學生借鑒學習,在教學中進行提問,引起學生重視。
3.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新課改認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在重視學生獨特感受和理解的同時要加強閱讀課對于學生的指導和點撥,也可通過學生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這一理念體現(xiàn)了交易閱讀模式,教師應尊重學生多樣化的理解和體驗,啟發(fā)、引導學生形成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
于漪在對這篇教案的改進中提出,應該加強對于學生思維和語言的訓練,即在教案中示范課文如何描寫景物,舉一兩處典型的地方,帶領學生分析之后,再幫助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以及小組互助合作式閱讀,這樣可以讓學生逐步把握文章重點詞語和修辭的運用,形成自己多樣化的理解和認識。同時她加強了單元之間的聯(lián)系,把《春》《海濱仲夏夜》《香山紅葉》和《濟南的冬天》結合起來,除抓住特點,比較異同外,還對導入課文也重新作了教案設計。這樣做就使學生把新舊知識聯(lián)系到一起。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了解到,新課程改革的閱讀教學理念暗含著語文閱讀心理學的知識,這也就需要教師在教案設計中體現(xiàn)。也就是在教案設計中,需要安排“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也不能忽視“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對于重點語句和段落的重點擊破。并且,教師在教案設計中,設置問題答案并不是為了向學生灌輸教師的思想,而是為了通過引導、激發(fā)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形成新舊知識的關聯(lián)。
關于閱讀,王小明老師認為可分成整合、組織、精加工、監(jiān)控四個部分,在閱讀教案設計中也應該體現(xiàn)這四部分包含的心理學知識。
二 閱讀整合在教案《春》中的體現(xiàn)
首先,整合過程包括兩部分“激活個體頭腦中所具有的與所閱讀內(nèi)容有關的原有知識以及將這一原有知識與課文中的新信息整合起來而理解新信息的意義?!雹垡簿褪钦f閱讀需要提取原有的相關知識,如果學生提取不出來就很容易對課文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
在《春》這一教案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提取原有的知識,形成舊知識與新知識的聯(lián)系,于漪在導入部分用學生學過的描繪春天的古詩引入,展開對春天的想象。這樣在大方向上對學生的理解進行引導,不會出現(xiàn)大的偏差。在講“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句時,為讓學生理解“逼”字的含義,她讓學生用學過的詩句來表達。學生回想起了“兩山排闥送青來”的詩句,促進了對“逼”字的理解。④于漪老師教案中通過觸發(fā)學生原有知識中對于“逼”的描寫,對課文中的新知識加以整合。
因此,在教案設計中,導入部分非常重要,這一部分不能隨意地設置和安排,而是要調(diào)動激活學生頭腦中與課文相關的原有知識,從而幫助他們形成新舊知識的整合。
三 閱讀組織在教案《春》中的體現(xiàn)
組織過程就是“把握課文的要點及要點之間的關系。”⑤要建立文章的結構,不僅要明確每句話的含義還要了解要點形成的結構。閱讀教案的設計基于這一點,應該明確列出文章的結構層次。
《春》這篇教案中,安排了讓學生分層,并在教案中列出“第1節(jié)迎接春天。(第一段);第2~7節(jié)描繪春天。(第二段);第8~10節(jié)歌頌春天。(第三段)”這樣明確層次可以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同時為接下來的教學帶來清晰的思維。
許多教師在教學中會讓學生對課文劃分層次,但是落實到教案上,有時會忽略,其實文章的結構層次是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劃分層次不僅是一種有效的閱讀方式,同時也能使教案形成清晰的結構,促使教學有條理、有邏輯地進行。
四 閱讀精加工在教案《春》中的體現(xiàn)
在精加工這部分中,外國學者認為學生在閱讀中會進行推斷,有些研究指出給學生設置推理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這是對于“自上而下”閱讀猜測模式的訓練。
《春》這一教案中讓學生推斷花下是什么情形,哪個字表現(xiàn)出了這樣的情形。學生通過“鬧”字推斷出繁花似錦、昆蟲喧鬧、春意盎然的美景。當然推斷題更多地運用在敘事題材作品上,特別是對于小說、喜劇情節(jié)的推斷分析。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可以通過若干推理題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
五 閱讀監(jiān)控在教案《春》中的體現(xiàn)
閱讀監(jiān)控實際上是元認知對于閱讀的影響。許多閱讀能力差的學生不能有效閱讀的原因在于他們?nèi)狈﹂喿x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案設計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預設目標,明確閱讀任務,帶著具體問題閱讀。
《春》把課文分解為三大層次,每個層次包含若干問題,這些問題就是教師為學生在本層或者本段中預設的學習目標,當學生把每個問題分析理解透徹后,就能對整篇文章很好地把握。
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考慮學生閱讀的自我監(jiān)控,不妨規(guī)劃一份課文預讀“自我監(jiān)控問題單”,⑥這樣可以讓學生更明確閱讀的目的。
六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對于閱讀教學理念提出了閱讀教學應該是整體感知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同時體現(xiàn)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的要求。教案的設計應該遵循這一理念。整體感知是對全文大體的感悟,學生進行“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案設計中對于整體感知這一步進行鋪墊和引導,可以通過情境設置。重點擊破是對于課文細節(jié)的把握,學生形成“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案中重點突破,這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詞、句子、段落理解的細節(jié)內(nèi)容。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體現(xiàn)的是教學并不是向學生進行灌輸,而是引導、激發(fā)學生形成交易閱讀,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形成新舊知識的關聯(lián)。關于閱讀整合、組織、精加工、監(jiān)控四個部分,在閱讀教案設計中也應該體現(xiàn)這四部分中包含的心理學知識,形成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段落層次的劃分,內(nèi)容的推斷,自我的監(jiān)控。這樣的教案蘊含著語文教育心理學的理念,可以幫助教師更有效地進行教學。
注 釋
①雷家祥.關于語文教案的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1(19)
②鄒小平.芻議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案[J].科學咨詢,2012(2)
③⑤王小明.閱讀與閱讀教學:心理學視角[J].課程?教材?教法,2008(9)
④瞿葆奎等.語文教學經(jīng)驗與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8
⑥張向奎等.課堂教學監(jiān)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一、小學語文教案的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應體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
2.教學目標應明確具體、符合課標和學生實際。
3.目標要由淺入深,由前到后,體現(xiàn)層次性。目標制定要難易適度,不能因為目標過低而造成課堂學習的低效,又不能因為目標過高而使大多數(shù)學生經(jīng)過努力也很難達到。
4.要遵循具體行為目標明朗化和隱性目標暗示化相結合的表述策略。知識、技能等顯性目標寫在教案上,部分過程目標、情感目標等隱性目標隱含在顯性目標中,可以不在教案上體現(xiàn)。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的把握要準確。重點是對教材而言的,難點是對學習主體的學生而言的。一般來說,重點是本節(jié)課的基礎知識和思想方法,難點是學生難理解、難辨析、難解答、不易接受的學習內(nèi)容,由學生現(xiàn)有能力與教學要求之間的差距引起的,通常教材中比較抽象、學生理解有困難,或者比較隱蔽、需要用新方法去認識的內(nèi)容,構成了教學中的難點。
(三)教學過程
1.教學環(huán)節(jié)、步驟:教學環(huán)節(jié)組合要靈活、恰當,符合教材內(nèi)容。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步驟自然、流暢,不僵化。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步驟時間安排要合理。
2.教學任務:教學任務的制定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要將目標具體化,為目標的達成服務。教學任務難易要適中,內(nèi)容要明確具體,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可操作性。各教學任務在內(nèi)容上要相互銜接,由易到難,由先到后,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學任務之下的任務設計與學案問題要協(xié)調(diào)一致。
3.教師活動:教師活動的設計要體現(xiàn)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教師活動的設計要依據(jù)不同的教學任務且有明確具體的要求,體現(xiàn)較強的針對性。教師能根據(jù)課堂教學實際情況選擇精講內(nèi)容,精講時間安排適時、適當。
4.學生活動:學生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及步驟中應做些什么,如何做,教師要有具體的設計,要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學生活動的設計要依據(jù)不同教學任務且有明確具體的要求,體現(xiàn)較強的針對性。
5.預見性問題及對策:對學生各個環(huán)節(jié)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要有預測。對學生各個環(huán)節(jié)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要有相應的解決策略。
(四)教學反思
對教學理念、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教學的成功與失敗等進行理性的分析,有利于進一步調(diào)整、修改、完善教案,調(diào)整教學策略。
二、小學語文教案的應用
1.靈活使用教案。教案以書面形式對課程進行認真梳理,把一條有效路徑預設出來,以一種直觀的形式為教學提供了科學有效的依據(jù)。人是個性化的,共性永遠代替不了個性,共性只有通過個性才能真正地發(fā)揮作用。因此,我們在使用教案的過程中,無論是自己編寫的還是別人編寫的,都應當結合實際進行再認識,用自己的個性化解讀化有形為無形,使課堂教學具有一條個性化的明晰的線路,真正做到教師導學生學。
2.給學生自主的空間。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尋找感覺的過程。學生需要在實踐中去感覺,在感覺中去提升和完善。知識只有在納入人的認知系統(tǒng)時才真正屬于個人,并能積極參與個人知識體系的構建。教案的應用,實際上就是要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通過引領學生自己去體驗、去品味,從而完成知識的認知和能力的內(nèi)化。所以教師在落實教案時,一定要了解學生、調(diào)動學生,給學生一個自我成長的空間,充分激l學生的潛能,自主完成知識的構建和能力的形成。
3.注重引領和點撥。使用教案,在客觀上減少了教師的話語,突出學生的學和成果展示。用教師的引領和點撥來激發(fā)學生的靈性,從而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和能力的形成。在對教案的使用上,需要教師在認真鉆研,對課標、教材做內(nèi)化處理,完成自己個性化的解讀與設計。因此,教案使用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方法上的引領和思想上的點撥,要通過精講點撥,啟迪學生的潛在認知,引領學生打開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
4.注重教案的修訂與傳遞。在教案的設計過程中,要針對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和內(nèi)容,廣泛積累素材,針對課程和學生實際認真思考預設問題,在教案設計中要體現(xiàn)出課前備課、課中備課、課后備課等環(huán)節(jié)。
李清照在它的詞作《一剪梅》中說過:“此情無計可消除,才可眉頭,卻上心頭”,寫出了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領略到她的萬千愁情,給予人們無止境的遐想。蔣維翰在《春女怨》一詩中寫道:“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shù)花開;兒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進得來?”詩中用了花樹、庭院等冷景,通過寫景狀物來含蓄地抒發(fā)自己的怨意。這些都是表示閨怨的作品,而當代臺灣詩人鄭愁予的詩《錯誤》,則描寫了一個女子等候歸人的心情。它是當代的閨怨詩,此詩美麗凄哀,人們評價它堪與宋詞小令相提并論。
二、簡介作者。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原籍河北,生于山東濟南。童年時就跟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箲?zhàn)期間,隨母親轉徙于內(nèi)地各處,在避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5歲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1949年他隨家人去臺灣后,一面學習,一面繼續(xù)從事寫作。1955年中興大學畢業(yè)后,在臺灣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夢土上》。他的早期詩作多為關懷社會的詩。1963年成為現(xiàn)代詩社中的主要成員。1968年,鄭愁予35歲那年應邀赴美國愛荷華參加“國際寫作計劃”,1972年在愛荷華大學獲創(chuàng)作藝術碩士學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轉往耶魯大學,在東亞語文學系當高級講師,現(xiàn)任耶魯駐校詩人及資深中文導師。
三、放課文朗讀錄音,指名讓一名學生朗讀,教師評點。
四、整體把握詩意。
本詩寫了兩個人,“我”和“你”,“你”在閨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我”是一個過客,打江南經(jīng)過,“我”的馬蹄聲讓“你”產(chǎn)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馬王子”的錯覺,但可惜的是一瞬間的“驚喜”換來了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失望”。
五、分析詩的“前奏”。
1、學生齊讀前奏部分,討論前奏中比喻運用之妙。
2、教師分析:一個柔弱的女子,在閨中,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春去秋來,獨守空房?!盎o百日紅”,加上“相思催人老”,無盡的相思折磨著她,使得她的容顏憔悴了。詩的前奏短句和長句交錯,短句暗示過客之匆匆,長句暗示思婦等待之悠悠,詩人用“蓮花的開落”來喻指女子紅顏的消退。
板書:蓮花開落——相思無盡,紅顏消退。
六、分析詩的第一部分:
1、學生齊讀本部分。
2、問:從本部分看來,描寫的應是春季的江南,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陽光明媚,百花盛開,草長鶯飛,但這獨處深閨中的女子卻不能感覺到那溫柔的春風,那婀娜的柳絮。作者描寫它的心態(tài)時,連用了四個比喻,請找出來,并說說它反映了這個女子什么樣的心緒?
明確:它的心如江南的這座小城一樣,封閉、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樣落寞、孤單;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閉;更像緊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閉了起來。雖然作者未言一“愁”字,但我們完全可以感覺到劉方平《春怨》中“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句的內(nèi)涵。從語言運用上來講,第二、第四個比喻的原句應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緊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緊掩”倒裝,化板為活,去俗生新,加強了語言的變化,婉曲的表現(xiàn)了思婦的懷人心理,描摹出思婦幽閉的內(nèi)心世界,形象地刻畫出一個子哀怨的形象:怨婦的心封閉、沉悶、沒有生氣,在這個“城中”東風不來,柳絮不飛、街上寂無人跡,她將失望的心扉緊掩。
板書: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封閉、沉悶
春帷不揭落寞、孤單
窗扉緊掩
3、問:這個女子的心情是封閉、沉悶、落寞的。春帷不揭說明什么?
明確:說明她的院子里沒有人來,沒有一點動靜。
4、問:她甚至封閉到了連窗簾也不拉開的地步,那么,她在干什么?
明確:在等待。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出現(xiàn)。
板書:等待
七、分析詩的第二部分
1、過渡:閨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現(xiàn),那么,她等到了嗎?她的心情又是如何變化的?
2、學生齊讀本部分。
3、在百無聊賴中,街道上分明地傳來了越來越近的“達達”的馬蹄聲,一絲希望在她心中升騰。大家設想一下,這個女子會做出什么動作來?她在那瞬間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明確:她會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開窗簾向外張望,滿心希望馬兒送來的是“她”的“白馬王子”,心中充滿了驚喜。
板書:(蹄聲)
驚喜
4、問:事實又是如何?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變化的?
明確:殘酷的事實,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過”的一名“過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馬王子”。“她”只好千萬個不愿意地放下了窗簾,悄然轉過頭去,雙眼已經(jīng)模糊;馬上過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滯的無情的簾子。這時,女子的心里充滿了失望。
板書:(過客)
失望
5、問:請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產(chǎn)生了這次錯誤之后,這女子的心理又會如何變化?
明確:她會在心里嗟嘆“應念我,終日凝眸。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后,她又會在“期待”到“驚喜”再到“失望”之間不斷地反復。為什么呢?
明確:我們想象一下,這位過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響起馬蹄聲,她會怎樣?顯然,她還是會重復剛才的動作,即使“過盡千帆皆不是”,但當?shù)谝磺Я阋黄^來之時,她還是會舉目遠眺,隨帆移動自己的目光,無怨無悔。情至深處,“腸斷白頻洲”啊。
八、總結
1、問:本詩題為“錯誤”,這為什么是一個錯誤?(學生討論,教師分析訂正)
明確:(1)女子誤以為“我”是她的心上人歸來了;(2)“我”的出現(xiàn)打攪了深院中的女子。
2、問:為何又說這個錯誤是美麗的呢?
明確:達達的馬蹄聲給了女子希望,雖然最后以失望告終,但這過程是美麗的,因為女子的生活起了褳漪,有了情節(jié),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板書:(美麗)(錯誤)
九、解決課后練習。
十、擴展
1、關于這首抒情短詩的內(nèi)容有兩種理解,一是錯誤因女子而起,一是錯誤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據(jù)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誦本詩。
提示:答案不求統(tǒng)一,但朗誦時可指導學生:理解不同,朗讀的重音處理也就不同。
2、閱讀鄭愁予的《天窗》,體會其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天窗
鄭愁予
每夜,星子們都來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臥著,好深的井啊。
自從有了天窗
就象親手揭開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們都美麗,分占了循環(huán)著的七個夜,
而那南方的藍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間蕩著
那叮叮有聲的陶瓶還未垂下來。
啊,星子們都美麗
而在夢中也響著的,只有一個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
這首詩的動人,是因為他用了鮮活的現(xiàn)代生活語言,表現(xiàn)了甚具古典意味的純?nèi)恢?。它是那么滿溢著熱切的情緒一—因為懷想著一個人,詩人自喻為天窗——并由這一情緒帶動著意義的推展,使詩意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在這過程中,讀者的心被深深吸引,他們被一種美的情愫感動著,直到詩的末尾,當詩人的彩筆照出:“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心中雖意猶未盡,但卻得到欣賞上的滿足,并且領悟到,這“天窗”,是詩人的化身,而詩人之所以化身為天窗,乃是借此懷想一個人——“那南方的藍色的小星”,于是,我們也會進一步發(fā)現(xiàn),《天窗》一詩,原來是一首美麗的情詩。
附:整體板書設計
蓮花開落——相思無盡,紅顏消退
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封閉、沉悶
春帷不揭落寞、孤單
窗扉緊掩
(蹄聲)(過客)
教學設計包括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教學策略(教法和學法的設計)、教學媒體等因素,那么在素質教育觀念下的這些設計應該是什么樣子?
1.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中對于目標闡述,能夠體現(xiàn)教師對課程目標和教學任務的理解,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歸宿。
新的教學理念從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fā),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中師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師所操縱的。因此,目標的主體顯然應該是教師與學生。
教學目標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它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是截然不同的。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目標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學目標的描述中,要把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都考慮到。
2.教學重點和難點、關鍵點的確定及突破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舉足輕重、關鍵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內(nèi)容,是課堂結構的主要線索,掌握了這部分內(nèi)容,對于鞏固舊知識和學習新知識都起著決定性作用。教學難點,是學生難于理解或領會的內(nèi)容,或較抽象,或較復雜,或較深奧。
因此,教師要善于從知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確定難點,進行教學。也有的老師在教學中設立關鍵點,所謂關鍵就是開啟知識之門的鑰匙,把一個單元、一節(jié)課起決定作用的東西與知識學好,就可順利掌握、運用教材,這就是知識的關鍵.
3.教學策略(教法和學法)的設計
教學策略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方式。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它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jù),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據(jù)特定的教學條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學生提供教學信息、引導其活動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驟。
根據(jù)素質教育的特征,教師在設計教學策略時應著重思考下列問題:
一是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轉變觀念,變“指揮者”為“引導者”。要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進行自主的學習活動。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在班級授課制下,如何使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有所提高發(fā)展,最基本的一條準則,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
4.板書的設計
板書作為傳統(tǒng)的、常規(guī)的媒體在我們的教學中還應該有一席之地,而且還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所以在設計媒體時千萬別忽視了對板書的設計。板書是教學思路的體現(xiàn),也是學生在課后如何復習的指導法略。我們在設計板書時,一定要注意板書要條理清晰、思維邏輯推理合理、簡明扼要。
5.教學過程
眾所周知,現(xiàn)代教學系統(tǒng)由教師、學生、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媒體等四個要素組成,教學系統(tǒng)的運動變化表現(xiàn)為教學活動進程(簡稱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媒體的選擇,課堂教學結構類型的選擇與組合等,都將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體現(xiàn)。
教學媒體是教學設計中要涉及到的物質條件。隨著學校教學條件的改善,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涉及的教學媒體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先進。除了傳統(tǒng)的掛圖、模型、標本及實驗設備外,錄像、投影、錄音等設備也已廣泛地進入了課堂,多媒體運用也已不再是新鮮的事。但從實施素質教育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要求來看,還需要在教學媒體設計上作進一步的拓展。
一要為學生的學習和實踐創(chuàng)造更豐富的物質條件。二是要重視研究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計算機在信息時代具有其他工具不可替代的作用。盡管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各種公開教學活動中,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已不鮮見,這些多媒體的課件在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大多數(shù)課件在交互性方面有著明顯的不足,直接帶領學生網(wǎng)上沖浪的更少。因此在研究多媒體計算機在教學中的運用時,要在提高學生的參與性上花功夫、特別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網(wǎng)上的教與學。帶領學生到網(wǎng)上去收集信息資料,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設計是無形的但是它比教案要重要的多,正因為如此我們就是要通過這種比賽來引起大家的重視,畢竟這是我們提高個人教學能力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6.教學評價的設計
教學評價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在課前如何激勵學生預習與復習、在課堂中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反饋、課后作業(yè)的精心設計和批改等.
——以《春雨的色彩》為例談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剛剛抖落掉冷酷的冰雪,剛剛穿越過逼人的寒風,春天的微笑還很矜持。孩子們卻早已盼望春天的到來。聽,“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萬紫千紅……”一聲聲,一聲聲呼喚。今年的春,的確有些姍姍來遲。春雨連續(xù)下了兩周,可依舊沒有喚來和熙的春風,溫暖的陽光。一眼望去,大地依然一片枯黃。
枯黃?難道這就是“春雨的色彩”?不,絕對不是!春雨是鮮黃的,是嫩綠的,是粉紅的……這些繽紛色彩正蠢蠢欲動,蓄勢待發(fā),春雨終將帶給大地一片生機。但孩子們對這一切是難以理解的,我將執(zhí)教的《春雨的色彩》,由于春天的“遲到”,如何讓他們在語文課堂上尋到“和風細雨”,悟到“萬紫千紅”,成了一大難點。課前,我精心制作了教學課件,利用綿綿的細雨,含苞欲放的桃花,嬌艷欲滴的杜鵑,雨后嫩綠的草芽等圖片、音響素材,希望借助課件來創(chuàng)設春天的情境,引領學生感受直觀地感受春色。然而,就在我寫完課題,切換電腦屏幕的時候,意外發(fā)生了。偌大的屏幕,一半呈黑色,反復調(diào)試也沒見好轉。我有些慌了神,孩子們也坐不住了,安靜的教室開始浮躁起來……我定了定神,眼下,一本書,一支粉筆,我得用最樸素的方式,帶領孩子們從書本中找尋春雨的色彩,用“心”來感悟春天的美好。
窗外,春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沙沙沙……沙沙沙……”。窗內(nèi),孩子們認真地朗讀:“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輕輕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雨聲仿佛成了這段朗誦的背景,清幽而綿長。我計從心生,春雨,不正是大自然給我們最好的教學資源嗎?孩子們讀罷,我手指窗外:“你們瞧,春雨姐姐正在跟我們打招呼呢?”孩子們出神地望著窗外,靜靜聆聽春雨的聲音。我問孩子們:“誰想跟春雨姐姐說說話?”孩子們打開了話匣子,云說:“春雨姐姐,你的聲音真好聽,沙沙沙,沙沙沙……”陽說:“春雨姐姐,你好像是一個音樂家,正在給我們唱動聽的歌曲?!薄罢f的真好,春雨啊正唱著大自然的歌呢!”我贊許地看著他。一青也發(fā)表意見:“春雨姐姐的聲音很輕,因為他是輕輕地落到上的。不像夏天的雨這么大?!薄澳阏媛斆鳎奶斓挠暌槐容^,春雨的聲音顯得是那樣輕,我們看書上是怎么說的?”“輕輕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告訴我。我滿意地點點頭,學到這里,顯然,孩子們都關注到了春雨聲音的“輕”,但鮮少有人去關注他的形。我微笑著看向窗外:“你們看,春雨像什么?”孩子們因為讀過課文,很多孩子脫口而出說:“像春姑娘紡出的線?!薄盀槭裁聪翊汗媚锛彸龅木€呢?”我追問。孩子們先是一陣沉默,靜靜地看著。漸漸地,一只只小手還始舉起來。昕說:“因為春雨細細的,長長的,就好像春姑娘紡出的線?!薄笆堑?,是的”其他孩子附和著。孩子們通過觀察,主動發(fā)現(xiàn)了春雨“細”的特點。我順勢引導:“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那樣細,怪不得落到地上那樣輕。那我們應該怎么讀好它呢?”孩子們紛紛表示應該輕輕地讀。我讓孩子們自己先試著讀一讀,孩子們帶著方才的所觀所感,輕輕地練習著……“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輕輕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朗讀聲再起,伴著窗外“沙沙”的雨聲,只是,這一次,朗讀聲里多了一絲輕柔,多了一份優(yōu)美。
借助春雨這個直觀材料,孩子們對他的形和聲音有了充分的了解,但感悟春雨的多彩仍然比較困難。手指板書,我問孩子們:“春雨的聲音細細的,春雨的樣子細細的,那么你所看到的春雨又是什么顏色的呢?”孩子們經(jīng)過觀察,也讀過課文,有的說是透明的,有的說是紅色的,有的說是綠色的……各抒己見。我趁熱打鐵,告訴他們:“像你們這樣爭著討論一個問題,我們就叫爭論。”“爭論”一詞的理解,在文中是一難點,抓住這個契機進行解釋孩子得到了很好地理解。“春雨本來是無色的,為什么又說他是綠色的,紅色的呢?我們來細細讀一讀小燕子、麻雀和小黃鶯的話,想一想在他們眼中的春雨是什么顏色?為什么?”課文中飽含童趣的文字,深入淺出地道出了春雨的色彩,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孩子們在一遍遍朗讀中,很容易地在字里行間感受到春雨帶來的變化。然而對于“美”的感受還是遠遠不夠。這時,教材中的插圖卻化解了這一難題。我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插圖:“你們瞧,春雨就好像一位魔術師,下著下著,大地就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仔細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孩子說:“我看到小草綠了?!蔽已普T:“是呀,春雨落到草地上,小草喝足了水,鉆出了地面,那么一大片,像什么呀?”有的孩子說:“我覺得草地好像穿了一件綠色的衣服?!庇械暮⒆诱f:“草地好像鋪上了綠色的地毯?!蔽曳浅8吲d,孩子們通過想象,把畫面描繪得更加美麗,一幅幅優(yōu)美的圖畫鋪陳開來:“春雨落在油菜地里,這么一大片,金黃金黃的,像是金色的海洋?!薄按河隇⒃谔一ㄉ?,桃花紅艷艷的,可漂亮啦!”借助課文插圖,想象說話,優(yōu)美的文字結合優(yōu)美的圖畫,孩子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麗。
《19.七顆鉆石》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竟、匆”等幾個生字,會寫“渴、罐”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鉆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nèi)容,在水罐一次一次變化中體會到互相關愛、樂于奉獻的美好情感。
課前準備
1.能夠表現(xiàn)課文第一段內(nèi)容的課件。
2.課文插圖和生詞卡片。
3.隨文閱讀材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設置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
1.(播放課件)教師敘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發(fā)生過一次大旱災。接連幾個月沒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叢林、莊稼也都干枯了,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誰來說一說,此時的水意味著什么?(使學生認識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萬物才能繼續(xù)生存下去,沒有水,等待人和萬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會怎樣用掉這罐水呢?(啟發(fā)學生盡可能地展開各種想象,并說明理由。如,她會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潤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嚨,然后再給自己的親人喝;她會跑回家去,趕緊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弟弟妹妹……)
同學們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七顆鉆石》(板書課題)就是圍繞這一罐水講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讓我們來讀一讀這篇課文吧!
自讀課文
提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1.小組設計方式,保證每個組員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個人默讀,畫出你認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為什么。
3.小組討論故事中的神奇之處及原因。
全班交流
1.請各小組自選方式,匯報你們學習的第一題,即是否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詞卡片當小老師教讀全班同學,或組員接讀課文,或請老師和其他同學指定一生讀某個自然段)
2.小組匯報課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補充或更正。
學生認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幾點,關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導學生盡可能展開想象,體會到愛的力量,如:
a.“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p>
從第1自然段中我們知道這是一場特大干旱,到處都沒有水,而現(xiàn)在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多神奇??!我想小姑娘一個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來為母親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邊、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兒都沒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動了,給了她一罐水。
(教師板書:孝心感天)
b.“她以為,水一定都灑了,但是沒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著,罐子里的水還是滿滿的?!?/p>
水罐掉在地上應該是灑水或摔壞罐子,可現(xiàn)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這罐水時,她自己渴極了也累極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潤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嚨呀??伤恍南胫鴭寢專谕嘏軙r被小狗絆倒。還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給了她一個奇跡。
c.“當小姑娘再拿水罐時,木頭做的水罐竟變成了銀的?!?/p>
水罐由木頭變成銀的,實在是神奇!在那樣干渴的情況下,母親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給了小狗一點兒,救了小狗一條命。小姑娘真的把動物當作了朋友,她的愛心又一次感動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發(fā)生。
(教師板書:愛心如銀)
d.“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變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變成銀的,又變成金做的,神奇極了。母親又渴又生著病,她多么需要這罐生命之水,可為了孩子,她放棄了水,也就放棄了生命,這種偉大的犧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創(chuàng)造了奇跡。
(教師板書:母愛似金)
e.“這時突然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那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p>
水罐里能跳出鉆石,能涌出救活萬物的生命之水,七顆鉆石能變成星星,真是神奇極了!小姑娘已經(jīng)干渴到了極點,當她也忍不住要喝母親讓給自己的水時,卻又強忍住渴,把水讓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過路人。這種對陌生人的同情與愛,使天地為之動容,他們獲得了水,還擁有了七顆星星。
(教師板書:愛心感動天地)
有感情朗讀
1.自己選讀認為這個故事最為神奇的段落。
2.我們來進行神奇故事接龍:老師讀第1自然段,然后同學們自愿接讀后面的段落。
第二課時
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全文
讀讀寫寫
焦渴而死清澈新鮮勞累竟然哀傷舔水反正
涌出喜出望外匆匆忙忙遞給忍住湊上去咽唾沫
續(xù)編故事
1.(出示插圖)同學們,《七顆鉆石》這個故事太神奇了,僅一夜之間,這個木頭水罐就在孝心、愛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動下,變成了銀的、金的,又跳出七顆鉆石,變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讓我們認真觀察圖畫,來把這個故事續(xù)編下去,讓它更美好,好嗎?
2.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也可以共同合作編故事。
3.指名學生說自己編的故事,教師注意在學生說的過程中點撥。
(如,七顆星星在空中閃閃發(fā)光,大地披上了一層銀輝。小姑娘把水罐輕輕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鮮的水源源不斷地流出來,很快成了一條小溪。溪水流進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潤,裂開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莊稼又站了起來,樹木重新長出綠葉,各種動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躍起來了。世界重新變得生機勃勃。人們走出家門,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們望著小女孩、母親、過路人和那條在他們身邊蹦來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隨文閱讀
比較一下這篇文章和課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星星銀元
從前有個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她無依無靠,四處流浪。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好心人送的面包外,一無所有,但她非常虔誠和善良。
一次,她在野外遇到一個乞討的窮人,就把手中的面包全部給了他。窮人感激地說:“你是個好心人,一定會有好報的!”往前走了沒多久,又遇到一個小男孩光著頭在哭。風呼呼地刮著,小女孩取下自己的帽子給了他。小男孩戴上帽子后,立刻不哭了。小女孩又往前走了一會兒,她看見一個小孩子沒穿外套,在風中凍得直發(fā)抖,她又脫下自己的外套給他穿上。小孩子說:“姐姐,你真是一個好人?!痹僮咭粫海∨⒂挚吹揭粋€沒穿上衣的窮苦人蜷縮在一塊石頭后面,凍得發(fā)紫的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女孩心想:這人太可憐了,反正我還有一條裙子,就把襯衫給他吧。于是毫不猶豫地把襯衫給了他。
天漸漸地黑了,她來到一片森林。這時又有一個小孩子請求小女孩把裙子給他。小女孩為難了,但她又一想:反正天已經(jīng)黑了,誰也看不到我沒穿衣服。于是,她又把裙子給了小孩。
《20.媽媽的賬單》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讀懂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認識到母愛的無私。
3.結合課文內(nèi)容,繼續(xù)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
2.文中的兩份賬單。
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
說一說你為爸爸、媽媽做了什么事,或準備做什么事。
明確閱讀要求
1.指名讀課文前面的導語,邊聽邊想: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
2.要求為:a.讀讀課文,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b.想想媽媽為什么寫的都是“0芬尼”;c.小彼得看到媽媽的賬單是怎么想的。
自讀課文,同桌交流
認真讀課文,把兩份賬單多讀幾遍,對比著思考三個閱讀要求,把自己的體會和不懂的問題寫下來,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1.先提出你在讀書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如,詞句方面:“報酬”“款項”“如愿以償”“躡手躡腳”“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媽媽在看到小彼得的賬單時為什么什么話也沒說?內(nèi)容方面:課文為什么用《媽媽的賬單》做題目,而不用《賬單》或《兒子的賬單》?媽媽的賬單算賬單嗎)
2.出示兩份賬單。
兒子的賬單
媽媽的賬單
母親欠她兒子彼得如下款項:
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
把掛號件送往郵局10芬尼
在花園幫助大人干活20芬尼
彼得一直是個聽話的好孩子10芬尼
共計:60芬尼
彼得欠他的母親如下款項:
為在她家里過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
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
為在他生病時的護理0芬尼
為他一直有一個慈愛的母親0芬尼
共計:0芬尼
a.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兩份賬單,看你能否解決自己的疑問或別人提出的問題。(如,“報酬”就是付出勞動后得到的酬勞,比如小彼得幫媽媽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項”就是每一個項目多少錢;“如愿以償”就是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國貨幣單位1馬克=100芬尼;“躡手躡腳”就是輕手輕腳,不弄出一點兒聲音;“小心翼翼”是特別小心、認真)
b.根據(jù)兩份賬單來匯報你讀懂的內(nèi)容。
課文主要寫了小彼得開出賬單向媽媽索要報酬。媽媽讓他如愿以償并開列一份特殊的賬單,使小彼得將錢還回的事情。
對比兩份賬單,可以看出媽媽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兒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媽媽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寫上0芬尼,表明了母愛的無私與崇高,同時也告訴小彼得:親情是無價的。
3.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情感。
現(xiàn)在,讓我們同桌之間把自己分別想象成小彼得和母親,在看到對方的賬單時,你的心里會想些什么?
(媽媽:真沒想到,我的小彼得會給我開出一張賬單來。他懂得了要勞有所獲,但是他還不明白什么叫愛的奉獻,世間有些情感是金錢所無法衡量的。批評他嗎?教育他嗎?不,我要想一個更好的辦法,讓他自己明白這個道理)
(彼得:啊,我得到錢了,真是太高興了!怎么,媽媽也給我開了賬單?“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這該是一筆多么龐大的數(shù)字呀;還有媽媽在生病時無微不至的照顧,一直那樣的慈愛,她付出了多少辛勞,這是我一生都無法回報的,可媽媽只寫了“0芬尼”。媽媽,我明白了,親情是無價的,是再多的金錢也買不來的。我真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媽媽,我錯了,我要把錢還給您,您還會像原來一樣愛自己的兒子嗎)
討論深化
1.課文為什么以《媽媽的賬單》做題目?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明白,這不是一份普通的賬單,而是包含著教育技巧和愛的表達的賬單,有著媽媽的良苦用心。
2.若給課文換個題目,你想換什么?(如《愛的賬單》《無價的賬單》《可貴的賬單》《無法償還的賬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