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3 08:40:21
序論:在您撰寫中職學校建筑構造的課程教學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建筑構造》是建筑學中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重點對于中職學校建筑構造課程的相關教學方法進行簡要探討,以期為提高中職院校學生的教學質量提供參考意見。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很多中職院校迅速發(fā)展。在職業(yè)教育推行的這幾十年間,不管是辦學形式、學校規(guī)模、教學質量等方面都取得了矚目的成績。
近年來,為了更好地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的人才需求,國家對于中職教育體系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各地區(qū)中職院校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其中不乏有國家級別或者省級重點中等職業(yè)院校,建筑專業(yè)是中職院校中的熱門專業(yè)之一,而《建筑構造》是其重要的基礎專業(yè)課程,其課程主要涉及造做法、學習民用建筑構建原理為主要內容。通過《建筑構造》課程學習,讓學生掌握和了解建筑的構造特點、基本組成及建筑原理。但是就目前建筑類中職院校的畢業(yè)生實習情況來看,學校對于建筑工程技術的相關內容掌握還不夠全面,學習效果欠佳,綜合運用能力極低。
一、建筑構造設計以理論教學體系為基礎
學生根據自己的建筑設計課方案做構造設計。在建筑構造課程教學中大多數建筑系二年級的學生會自己制作一個小規(guī)模的公共建筑設計方案。建筑構造課程的教學可以將學生的建筑成果和方案進行進一步的優(yōu)化和改進,嘗試對建筑方案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這種方案可以有效的降低學生方案制作中出現(xiàn)抄襲的情況,還可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另外,教學中,每位同學都應當根據自己建筑設計課程的內容貫穿整個理論教學過程做一套施工圖紙設計,以整個學習階段的理論基礎為依據進行綜合設計。
二、建筑工地實踐教學
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絡的不斷普及,在建筑構造課的教學中通過使用錄像、照片、動畫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到施工過程及建筑構造層次。雖然多媒體教學給建筑構造課程開展帶來了一定的便利,但是多媒體教學受圖像清晰度、拍攝范圍等多種因素影響,難以讓學生全面的對建筑構造進行了解。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學習,可以采取讓學生去建筑工地實踐的形式,讓學生不僅能夠直觀的了解構造位置及組成、從中領悟其設計原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深入建筑工地學習的過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項,需要引起老師的注意。首先,工地工程的施工開展計劃應當與理論教學的內容相一致,以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課堂內容。其次,老師應當重視對建筑現(xiàn)場的構件進行講解,鼓勵學生提出疑問。最后,每一次工地現(xiàn)場實踐教學完成之后,應針對性的對學生布置作業(yè),如對相關建筑構件的構造原理、方法做文字說明,并根據實踐經驗,讓學生提出創(chuàng)新意見。
三、創(chuàng)建建筑構件模型
建筑構造課程其主要是運用人的形象思維的一門應用型課程,在建筑構造課程教學中,如果只是單純依靠老師口頭講解和圖示結合的方式很難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特別是對于沒有任何實踐經驗的中職學生來說,更是不知所云,但是通過相關教學實踐表明創(chuàng)設構造模型的改變這一教學難點。首先,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構建建筑模型,學生在課程設計完成之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模型可以加深對建筑空間結構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學校應該加大投入,修建建筑結構模型實驗室,將墻體、樓地面、裝修、屋蓋、等常用的構造制作成實體模型,讓學生能夠自主參觀。
四、改革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往往具有單向性,在我們日常中職建筑構造課程的教學中,往往過于重視“教”的知識輸入,而忽略學生“學”的效率,所以產生了“教”大于“學”的現(xiàn)狀。新時代的教學模式中,我們要注意將單向式的教學模式向多向式的教學模式轉變,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使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育教學中來。在中職教育中創(chuàng)新性的使用互動教學,有利于維持“教”與“學”的平等關系。通過互動式教學,讓老師和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改正問題,通過互動,增加學生與老師和其他同學的溝通能力。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時代的車輪在不斷地前進,我們中職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及時實現(xiàn)教學模式的多元化發(fā)展,我們在對職中學生進行教學時,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積極響應國家人才培養(yǎng)號召,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建筑類人才。
參考文獻:
[1]楊金花,付果.少學時《彈性力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社會科學前沿,2016,(5):784.
[2]李中偉,申克杰,羅陽,崔雅靜,任武.《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與實驗的改革與探索[J].創(chuàng)新教育研究,2017,(2):82.
[3]王莉,楊崢,王詩云,孫菊賀,樸鳳賢.《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與探索[J].教育進展,2018,(3):237.
作者:楊樂濱 單位: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