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英語教研論文范文

時間:2022-08-31 05:06:38

序論:在您撰寫英語教研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英語教研論文

第1篇

1.便捷性。

傳統(tǒng)的英語校本教研方式主要以教學沙龍、教師討論為主,受時間與空間等諸多因素制約,教研活動成本高、不方便。網絡環(huán)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動,能夠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把教研與教學空余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方式靈活多樣、資源實現共享、不受時空限制,具有實用性。例如:在評課活動中過去需要集中教師定時定地點交流,在網絡條件下教師可以通過英語組的主題帖進行網上評課,在網頁上建立《Unit1Makingadifference》等的課堂實錄主題帖,讓教師在后面跟帖進行評教,這樣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一些沒有到場聽課的老師也可以參加評課,教者自己可以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

2.交互性。

交流是校本教研的核心。網絡具有全面的互動功能,能夠實現個別與個別、個別與群體之間的充分互動,通過論壇、互評等形式,實現多角度對話;由于網絡的儲存功能與開放特點,教師可以對別人的觀點、教學資源等進行深度研究,加深對話的深度。例如:通過網絡博客群,可以建立英語組博客群的互評交流平臺。在集體教研活動中,還可以通過網絡把網上存在的很多資料與觀點展示出來,進行進一步的辯論等。同時,可以通過網絡上的學習軟件如:單詞發(fā)音、表達訓練等,讓教師在網上進行自我學習訓練,提高教學技能與知識技能。

3.開放性。

英語教學對教學資料的要求比較多,一些生動的課件與案例、影像材料對于提高教學效果非常重要,例如一些機構與學校建立的高中英語網站如“天津北辰高中英語教研網”等等,這些網站上的資料都是可以在活動中利用的。網絡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庫,教師不僅可以享用網絡資源,還可以把觀點與資源隨時添加到網絡空間上,實現資源的共享。同時,教師的觀點是公開的,評論是公開的,資源是公開的,而且校園網絡與互聯網是對接的,所以具有極強的開放性。高中英語的校本教研經常會涉及到聽、說、讀、寫等各種內容,有了網絡資源與多媒體技術的配合,教研活動更加生動活潑,更加能夠調動教師學習研究的積極性,有利于形成濃烈的校園教研活動氛圍。

二、高中英語網絡化校本教研模式與方法

校本教研的方式非常多,各有特點。在網絡技術條件下,高中英語學科的校本教研活動有哪些可以采用的方式呢?下面對校本教研方式進行歸類,對主要方式進行闡釋。

1.構建教研管理平臺

網絡可以成為校本教研的管理平臺。教學部門或英語教研組可以通過校園網站或網絡辦公平臺,開通“英語教研之窗”,開展教研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建立每個英語教師的個人教學主頁,讓教師在自己的主頁上自由撰寫教學內容與反思;另一方面可以按照備課組為單位實現分類管理,讓教師把自己的教學資源上傳到網絡上,實現資源共享。在各種教學活動中,網絡可以成為通知、進行發(fā)動、過程通報、結果展示的平臺。通過網絡可以對教師的課題、論壇、博客、資源、教案等進行集中管理,對好的觀點與資料進行推薦,對教案與反思進行檢查與通報等,這樣可以逐步建成教研組的網絡資源中心,成為教師教研資源與成果展示的平臺。另外,網絡還可以成為評價督查的平臺。在開展教學沙龍、公開課活動、外出學習參觀活動之后,在網絡上設立專題,讓教師把沙龍中的觀點進一步澄清,把對課堂的評價與建議寫出來,把外出學習反思心得寫出來,既有利于教研管理,也有利于研討活動打破時空的限制,使問題與思考得到延伸與深化。

2.促進資源交流

網絡可以成為教學的資源庫。學??梢酝ㄟ^各種方式搜集各種教學案例、各種試卷、教學背景素材、各種影像視頻資料、教學課件等等,這些資料可以讓所有教師從中下載,為備課工作打下基礎。更為主要的是:教師在次基礎上可以上傳一些資料,共享資源。通過“網上主題帖”引發(fā)問題討論。可以由英語教研組開展調查研究,教師共同收集本學科內所有教師在教學中的困惑和真實問題,篩選后確定為活動主題。例如:在網站上開辟“如何讓學生學會每天用零星時間記單詞?”、“如何提高學生英語課堂學習的主動性?”、“高中英語課堂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語銜接問題?”等,讓老師在帖子后面跟帖,進行討論與辯論,可以讓一些特級教師與教研員參與討論當中,邊討論邊學習。博客是教師校本教研的良好平臺,能夠培養(yǎng)教師系統(tǒng)思考、動筆反思的習慣。英語教研組可以構建自己的教師博客群,定期進行點擊率、評價率評比,促進教師形成寫反思的習慣,同時激發(fā)教師在博客群中互相留言、互相評價交流,讓網絡教研的交互性得到進一步發(fā)揮。

3.推進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是教師教研的重要方式,但傳統(tǒng)的集體備課要定時間、定地點、等人員,備課的成本高昂,反復修改的時候需要反復集中,效率低下。在網絡環(huán)境下,可以充分發(fā)揮網絡平臺的作用,讓集體備課在網絡中進行。

3.1把教案設計過程放到網絡上。

通過一次性的集中集體討論,由專人將集中了集體智慧的教學案整理出來,并上傳到網站專門的教案目錄中,同時提供一些教學課件、視頻、案例等資料供教師下載。教師可以打開這個教案并進行進一步修改,在教案的一側預留空格讓教師進行個性化備課,以便將集體教案與個人風格相結合。同時,在教案的下方留下教學反思欄,教師可以在網絡上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3.2把教學研討與評議過程放到網絡上。

可以把一些教師的課堂實錄上傳到網絡平臺上,老師們可以通過網絡觀看視頻,并進行評課活動。甚至可以將說課、評課、磨課等活動置于網絡論壇中,讓教師在網絡專題論壇中進行說課、評課,磨課,減少了面對權威的拘謹和水平差異過大的緊張,減少了面對面的窘迫。這樣的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更加自由開放,觀點更加清晰,教師的收獲更大。

第2篇

1.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目前獨立學院師資隊伍主要由專職教師構成,而專職教師隊伍偏年輕化,要經歷從學生到教師的轉變,教師仍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現代教育理念和語言學習特點以及高效的課堂教學方法等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認識,集中表現在對于教案設計、課件制作等均無法做到熟練掌握,形成無效課堂教學情況居多。教師往往不知道從何入手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更不用談科研水平的提升了。與此同時,學生也體會到英語學習過程中較強的挫敗感,無法找到英語聽、說、讀、寫、譯技能全面提升與應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關聯點,整體通過率偏低,這些都對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總體質量構成致命的威脅。隨著招生專業(yè)不斷增加,招生數不斷擴大,作為獨立學院,我院已經將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在“應用技能型人才”,這勢必要求大學英語的教學觀念要更新,教學及評價方法要創(chuàng)新,教學質量更要快速提升,這樣才能使人才培養(yǎng)質量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2.教師在大學英語改革中的作用。

合格的大學英語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師德,較高的英語素質,一定的教學理論水平,較熟練的教學技能技巧,熟知英語國家文化習俗,掌握并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組織語言教學,并能自覺參與本專業(yè)教科研項目的申報和學術論文的撰寫。大學英語教師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活動開展的直接承擔者,也是教學改革的直接實施者。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素質,也就成了實現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關鍵因素,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與科研水平的提升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首要任務。

二、課例研究促進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素質發(fā)展的途徑

1.課例研究的基本步驟。

劉波(2006)在對課例研究進行理論層面的探討時,認為課例研究(Lessonstudy)是由兩個以上的教師組成的一個小組,基于對有效教學理念的追求,以真實課堂教學為載體而進行的一種教學行動研究。其基本操作過程為:①定義教學內容。②備課目標放在如何使授課促進學生學習。③授課小組觀摩教學并錄像。④個人課前課后反思和集體評課。⑤修改教案。⑥用修改了的教案在另一個班授課,進一步評價和反思。

2.課例研究與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結合舉措。

我院自2010年起選用外研社出版發(fā)行的《新標準大學英語綜合教程》教材。2013年伊始,公共英語教研室在每周一次例會上,開展課例研究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相結合的研究措施。第一輪研究選定第一冊第五單元文化閱讀部分教學作為操作點(ReadingacrossCultures———LoveMakestheWorldGoRound),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研究:①課前反思與教案設計。公共英語教研室在開學初,第五單元授課前數周,布置任課教師完成課前反思寫作,要求每位任課教師就已閱課例研究理論及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結合即將講授的這一單元模塊,獨立完成一節(jié)課教案設計(全程授課50分鐘,其中40分鐘用于講授,10分鐘用于隨堂測試),教案務必涵蓋詞匯和國內外文化對比講授內容。②課件制作與課堂講授。選定3~4位教師作為研究與觀摩的主體,研討課件制作及其在課堂運用所占的比例并集體制定統(tǒng)一的隨堂測試題。這幾位教師逐一授課并將授課過程進行全程錄像,其余教師可隨堂觀摩也可課后通過觀看視頻錄像進行評課,重點評議是否完成了原定的授課計劃。③課后反思與視頻轉寫。教師在授課后一周內完成課后教學反思寫作及其視頻課程轉寫工作。課后教學反思要求其對原定教學計劃完成情況,重、難點把握以及學生實際掌握情況進行詳細描述;視頻轉寫要求教師務必真實、完整再現課堂上的話語,以便教師集體對每一授課環(huán)節(jié)處理得當與否、成效好壞等做相關分析研究。④隨堂測試成績分析與新一輪教案設計。授課班級隨堂測試題由教研室組織教師統(tǒng)一批閱,記錄學生成績,作為分析研究新一輪文化模塊的教案設計、課件制作以及力求達到高效課堂的依據。

3.在課例研究指導下,大學英語教師發(fā)現了諸多問題。

①課前反思與教案設計環(huán)節(jié)。教師在進行課前反思寫作時,發(fā)現自己雖然知曉以生為本的重要性(學生是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輔助學生學習的導師),但是究竟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何將教師的導學作用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相結合?如何在教案設計時既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又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即學習有困難以及學有余力的學生)呢?教師普遍發(fā)現,只有在以生為本的前提下,發(fā)揮師生合作的原則,才可以有互動良好的有效課堂。這一單元的文化模塊主題是關于愛情的,其中穿插有關于中外婚俗的文化對比,教師可以在教案設計時,先提出兩個導入這一主題的問題,例如:(1)Whenitcomesto“LOVE”,Whatcanyouthinkof?(2)Howdopeopleshowthattheyareinlovewithsomeone?隨后利用10分鐘左右疏通拓展詞匯,給學生5~8分鐘隨堂閱讀篇章,找尋6個閱讀理解問題的答案;緊接著利用10分鐘逐一提問學生,核對答案;再將各個自然段的含義與學生一起梳理,輔助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再次理解篇章,著重講解學生答案有誤的地方;再利用10分鐘,利用PPT音頻和視頻的功能,將中外婚俗進行對比,板書與此有關的拓展詞匯,在寓教于樂的情境中結束課程講授;剩余10分鐘,用于隨堂測試(篇章理解問答題和相關詞匯漢英互譯),測試結果可以讓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教師下一單元文化閱讀篇章教案設計提供更為合理、科學的依據。②課堂講授環(huán)節(jié)。無論是授課教師還是觀摩教學的教師都能發(fā)現,原本以生為本的教案設計,在實際運用時,往往受學生已有英語水平和學生參與課堂意識的制約,有的班級師生互動良好,教師能順利按部就班完成教學任務,形成了以生為本的主體多元化高效課堂;有的班級互動欠缺,課堂氣氛沉悶,教師難以按照既定計劃展開教學,在反復鼓勵未果的情況下,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能以自問自答的形式進行授課,最終只能形成以知識為本的低效課堂。究竟該如何針對不同班級學生的整體特點和個體差異,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授并且使得學生吸收最大量的知識,成了教師有待深入研究的課題。③課后反思、視頻轉寫及隨堂測試結果。在授課后一周內完成課后反思和視頻轉寫的過程中,教師發(fā)現了原本自己毫無意識、不斷重復的課堂用語,口誤也時有發(fā)生,還存在表揚學生用語過于單一,提問學生的面過窄,或者過多相信集體反饋的閱讀理解水平,忽視了個體差異的學生,尤其是閱讀能力較差且沉悶內向的學生。隨堂測試的結果分析顯示,有的教師對學生英語學習水平把握不夠準確,因此在教案設計時重、難點把握不夠合理,這也為今后教師提高教與學的契合度、改進教學方法提供了依據。

三、課例研究對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素質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課例研究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某個環(huán)節(jié)相結合,既有教師個人的課前課后反思,又有集體研討教案設計、課件制作,還有課堂觀摩教學以及課后隨堂測試的批閱和成績記錄分析,研究和教學的一體化可以在教師發(fā)展中起到如下三個作用。

1.幫助大學英語教師及時掌握教學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

從課例研究相關理論的研讀,到課前反思、教案設計,一直到課堂講授與觀摩教學、課后反思及隨堂測試結果分析評估,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教師個體和群體的參與,教師既是研究者又是被觀摩評價者,能深切感知自己教學經驗不斷增強,也能了解自己在教學方法和水平上的不足之處。

2.提供大學英語教師之間相互學習交流的有利平臺。

大學英語教研室全體教師的參與,促進了教師間有關教學經驗的交流,綜合知識以及諸如教案設計和課件制作技能的分享,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授課全程被錄像保存,有利于促進青年教師在觀摩學習中完成快速從教學生手到熟手的轉變。

3.促使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反思中發(fā)現研究的新視角。

第3篇

【關鍵詞】網絡 論文寫作 評估體系

1 引言

畢業(yè)論文寫作是檢驗畢業(yè)生綜合能力、評估學業(yè)成績的重要方式。畢業(yè)論文寫作指導是高職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發(fā)揮英語專業(yè)特點,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保障畢業(yè)生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是高職高專外語系課程改革與建設中一項重要的任務?;ヂ摼W在中國的普及和高校校園網寬帶的不斷升級,使基于網絡的英語專業(yè)畢業(yè)論文寫作教學成為可能。

畢業(yè)論文寫作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學生必須通過參與研究和寫作的整個過程才能建構自己的學術研究理念和實踐技能。結合網絡教學的特點,發(fā)揮建構主義理論對網絡論文寫作教學的指導作用,整合網絡教學理論與實踐,探索基于網絡技術、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2 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評價體系

基于網絡的論文寫作教學新模式是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的。建構主義強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指導和促進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終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他們認為學習者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通過“同化”與“順應”兩種方式,促進自身認知結構發(fā)展的。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的,而應是主動的、探索式的、協作式的學習。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習本身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像建構理論下的情境創(chuàng)設、知識的意義建構以及人與人的協作關系都是隨時空轉換而不斷變化的。而以往論文寫作教學中的終結性評價,關注的是整個階段的教學結果,不能對教學過程起到跟蹤、監(jiān)控、檢測和指導的作用。為了彌補終結性評價的缺陷和不足,在新的教學模式下,要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的發(fā)展,科學地、理性地、全面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從知識、能力、品質、態(tài)度等多項指標去衡量每一名學生。運用更具個性發(fā)展的評價策略,激發(fā)學習者潛意識中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眾多更具特色的學習個體融于網絡學習這個大環(huán)境中。

3 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的多維評價體系的評價方式

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的多維評價體系其評價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其評價資料可以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收集而完成。評價體系:

(1)以自我評價為主,結合教師評價、小組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建構主義主張自主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研究,發(fā)揮首創(chuàng)精神,實現自我反饋學習者每一次實現對原有認知結構的改造與重組,也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辯證評價過程。這種自我評價有利于學習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標的明確、個性化的培養(yǎng),使學生由評價客體成為評價主體,提高了學習的參與性,增強了學生的評價能力。同時,我們也不應忽略教師評價和小組評價的作用。教師評價為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提供了一種引導,科學、更合理、更客觀。

(2)通過對評價對象的多維度、多層次的評價,提高評價的說服力。建構主義重視個性發(fā)展,提倡多情境解決問題,主張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

畢業(yè)論文的寫作一般分五個步驟:

1)選題;

2)搜集材料;

3)論文提綱的撰寫;

4)撰寫初稿;

5)修改初稿、完成論文。

根據Willis的任務教學模式,我們可以把選題分為前期寫作任務,搜集材料,論文提綱的撰寫以及撰寫初稿分為寫作期,而修改初稿、完成論文分為任務后的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我們把論文質量監(jiān)控和管理分成3個方面:論文寫作的準備階段監(jiān)控;論文寫作過程質量監(jiān)控;論文寫作中期檢查和學生意見反饋。論文寫作的準備階段監(jiān)控主要任務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畢業(yè)論文寫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輔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寫作態(tài)度。同時在論文寫作各個階段進行論文寫作課堂教學,內容涉及畢業(yè)論文選題、寫作方法、規(guī)范格式、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相應的對策等。論文寫作過程質量監(jiān)控的主要任務是:教師就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質量監(jiān)控,如定期抽取某個小組,了解其組員畢業(yè)論文撰寫進展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論文寫作中期檢查和學生意見反饋表。在論文寫作進展到中期時,教師自己填寫其中檢查表,對自己的進度、組織安排、質量監(jiān)控等各個方面進行自查。學生意見反饋表主要涉及教師的態(tài)度、科研水平、教師對畢業(yè)論文指導、組織安排等方面的問題。

4 實施畢業(yè)設計管理系統(tǒng)

首先是通過網絡監(jiān)控畢業(yè)設計的選題。學生根據選題的基本原則填寫畢業(yè)設計選題表,并通過e-mail發(fā)給指導教師。高職高專學生的畢業(yè)設計要充分體現其職業(yè)性和崗位性,畢業(yè)設計選題應與所學專業(yè)及崗位需求緊密結合。高職高專英語專業(yè)畢業(yè)設計選題的基本原則是結合英語專業(yè)特點,符合本專業(yè)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不應該只是單一的語言技能,更應該是英語語言技能與文秘、商務、旅游等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此外,題目難度應適宜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可以完成,同時題目還要求有科學性、實踐性、針對性、創(chuàng)新性。指導教師通過網絡對選題進行審批。

其次是對設計過程的管理。畢業(yè)設計前期,管理部門落實管理選題工作并監(jiān)督進展情況,提供標準來確定各種表格填寫是否規(guī)范。根據畢業(yè)設計進度要求,學生網上提交選題報告。教師在網上進行評閱,通過后才能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畢業(yè)設計中期,學生網上提交設計稿并匯報設計情況。教師通過檢查工作進度,了解畢業(yè)設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網上指導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畢業(yè)設計的進度和質量,可考察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工作態(tài)度,對學生在畢業(yè)設計中出現的原則性錯誤能及時指出,并幫助其改正。對部分態(tài)度不認真或違反紀律的學生要及時幫助和教育。通過網絡,教師可全面審閱學生的書面材料,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表達思路,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對關鍵環(huán)節(jié)如設計方法、理論分析、數據處理和結論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指導時,指導教師通過存儲的學生的初稿進行評閱并做批注,最終論文定稿。畢業(yè)設計后期,指導教師可檢查各項工作的完成情況,對進度緩慢的學生要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改進意見,督促學生按進度完成畢業(yè)設計任務,同時決定畢業(yè)設計答辯的具體安排等。

5 建立評估體系,導向規(guī)范評價

建立質量評估體系應具有科學性與可行性。評估指標體系應具有一定的導向性,能充分調動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依據畢業(yè)設計的質量要素,依據科學性、可操作性、導向性和可比性的原則,我系建立的畢業(yè)設計質量評估體系包括6個評估要素,細分為18個評估項目(見表1)。

6 畢業(yè)設計教學管理、評估體系的實施效果

我系學生畢業(yè)設計始于2006年,幾年以來,我系實施畢業(yè)設計教學管理與評估體系,取得了如下成效:

(1)進一步完善了畢業(yè)設計工作的有關文件。我系制定了有關畢業(yè)設計工作的教學管理規(guī)章制度,為畢業(yè)設計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使畢業(yè)設計工作有章可循。

(2)充分發(fā)揮了系、教研室在畢業(yè)設計工作中的作用。畢業(yè)設計有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而系、教研室兩部門在過程管理中起重要的作用。系是宏觀監(jiān)控組織,教研室則針對高職英語專業(yè)特點,加強了對畢業(yè)設計的組織、管理和檢查,制訂了畢業(yè)設計工作的相關細則。

(3)加強了畢業(yè)設計工作的質量保障與評估。在貫徹實施畢業(yè)設計教學管理與評估體系過程中,學生畢業(yè)設計的質量不斷提高。1)提前選題時間,選題從第五學期開始,學生提前進入畢業(yè)設計準備階段,并充分利用寒假開展社會調研工作,增強能力培養(yǎng)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并結合專業(yè)課程學習和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社會實踐活動,在教師指導下及時選擇或更換題目。實踐結果表明,提前選題時間,更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才能;同時,學生有較充足的時間查閱、調研文獻資料,提前進入角色,為第六學期開展畢業(yè)設計工作奠定較扎實的基礎。2)加強了對畢業(yè)設計工作的中期檢查。教學督導組成員、主管教學系主任、教務處有關人員深入到各專業(yè)查閱有關畢業(yè)設計的教學文件,了解設計的選題、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3)編寫了畢業(yè)設計指導用書,規(guī)范了畢業(yè)設計的撰寫形式。4)在畢業(yè)設計工作結束后,教務處對當年的畢業(yè)設計進行抽查、審閱,了解當前畢業(yè)設計質量以及存在的不足,評出系、校級優(yōu)秀畢業(yè)設計。5)在畢業(yè)設計工作結束時,組織專家組按照畢業(yè)設計質量保障與評估體系對當年的畢業(yè)設計工作進行評分,明確現狀,找出差距,及時改進,不斷提高。

畢業(yè)設計教學、評估體系的建立促進了我系畢業(yè)設計質量的穩(wěn)步提高,畢業(yè)設計的成績分布合理,設計優(yōu)秀率保持在10%左右,良好率穩(wěn)定在60%以內,中等率在20%及格與不及格率控制在10%左右。理論性題目保持在40%以內,而實踐性題目穩(wěn)定在60%以上。

參考文獻

[1] Airasian Peter W. Classroom Assessment[M].New York: MeGraw---Hill,1991.

[2] Cohen Andrew D. Assessing Language Ability in Classroom[M].Boston: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1994.

[3] 丁光惠,唐正連,楊偉等.畢業(yè)設計管理系統(tǒng)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7(4).

[4] 丁光惠,唐正連,楊偉等.基于網絡的畢業(yè)設計質量監(jiān)控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J].科技促進發(fā)展,2007(29).

第4篇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二語與外語克拉申理論習得與學得

現階段英語教學涉及面很廣,反映在外語學習或教學上就存在著許多看法和觀點。由于語言的習得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語言習得的機制對于我們顯得既異常又熟悉,同時又是那么陌生。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學工作者,本人一直希望能探索一條適合國人學習英語的捷徑,但又始終有不盡人意之處。究其原因現階段的英語教學,就自然會出現不同的著重點。本文就英語教學現階段的語言“習得”和“學得”展開一些探討。

一、現階段英語教學是外語教學

現階段的英語教學究竟是二語還是外語,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二者的差異問題。目前大家對此的看法比較一致(Stern,1999:16)?!岸Z”常常指兩種情況:第一,任何一門晚于母語而被習得的語言;第二,從掌握語言水平的角度看,指的是一個人所講的‘弱式’語言和“次要”語言。所以“二語”指的是在本國內,人們學習并使用的某個非自己母語的語言;第二語言一般指在本國與母語有著同等地位的一種通用語。“外語”指本國語言以外的語言,自己國家以外的某個言語社區(qū)所講的、非自己母語的語言。因此,英語在我國不是第二語言,而是外語。在我國環(huán)境里進行的不是第二語言習得而是外語學習。或者說,中國的英語教學至少在目前仍屬外語教學。

二、語言“習得”和“學得”理論

“習得”和“學得”是外語教學理論研究中的兩個重要概念。20世紀80年代初Krashen提出的第二語言習得監(jiān)控模式,是目前大家引用最多且建樹最大的第二語言習得模式。大家引用“習得”和“學得”時,其內在含義大多是按照Krashen對兩術語的界定標準。但是由于Krashen的理論由五部分組成,人們對其理論或假說往往也有側重,對其理論有不同的叫法?!傲暤谩敝笇W習者在自然語言環(huán)境中,無意識地將隱性知識內化。他認為,在習得的過程中,學習者不注意話語的形式,只注意他們所要表達或理解的意義?!傲暤谩笔且粋€下意識的過程。“學得”是指(通常是在正式的教室環(huán)境中)有意識的學習語言規(guī)則的過程。這種學習是系統(tǒng)的、正規(guī)的。學習者通過教師的講解或自己對語法書的閱讀而了解到一些語法規(guī)則,并且能感悟和談論這些規(guī)則。有意識學得的知識只能起到“監(jiān)察”作用,即在說或寫的前后監(jiān)察言語輸出是否合乎語法。他認為,只有潛意識“習得”的知識(隱性知識)才能使言語的輸入和輸出達到自動化,即能自然地運用語言;在使用第二語言時,“習得”看上去要比“學得”更重要。而“學得”的顯性規(guī)則(語法知識)的作用不大。也就是說,一個已經習得語言的人在交際時,他可以對書本上的語法知識一無所知,但卻能毫無障礙地進行交際。

因為我們如果用Krashen的觀點,那么我們也應該知道其他相應的條件背景,做到前后一致,不歪曲別人,不能給別人的術語增添一些你自己強加的內容。但這并不是說,別人的理論和學說就不能進一步的發(fā)展。學術討論必須有一個前提,你所用的術語是你自己創(chuàng)造的?還是引用他人的?如果使用某個術語時,加入了新的內容,就應該有所說明,或改換一種稱呼。三、討論與啟發(fā)

根據以上的討論,我們就我國國情下大學生對英語學得和習得過程的理解談以下幾點。

1.Krashen的習得或學得理論是在美國的教育環(huán)境中產生的

應該吸收其中的合理且能適合中國特色的外語教育的那部分,不能照搬照抄。但也不能用中國的標準對其理論狂轟亂炸。比如,不少學者對Krashen的習得/學得區(qū)分學持批評態(tài)度,稱他的這一區(qū)分缺乏科學依據。但如果我們按照Krashen思路理解其思想的話,我們就會發(fā)現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如“語言習得過程和兒童習得L1和L2時的過程相似”(Krashen,1981:1);“正式的學習環(huán)境對書面測試最好……有的研究顯示非正式環(huán)境對促進真實語言的使用有優(yōu)勢,對習得有用。”這一點我相信有不少人都有體會。但Krashen還說,“正式環(huán)境既對習得又對學得有促進的潛勢”等(Krashen,1981:6)。那么我們的問題是,如何促進那種潛勢?如何解決外語習得中的“僵化現象”或“高原現象”?這些都是我國外語教學中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2.Krashen語言習得經驗遷移到外語教學活動中,改良大學英語教學的模式

(1)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形成以任務為基礎的教學模式。盡管母語已足以幫他們解決在一般社會活動中所謂遇到的種種困難。但隨著社會活動空間的擴大,異族文化的交流,學生有學習第二語言或外語的需要。由此,我們外語教學的目的應該是幫助學生掌握運用外語做事的能力。

(2)建立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在課堂上,教師在言語、表情。姿態(tài)等方面都應表現出關懷、欣賞、肯定、鼓勵學生,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減少學習壓力,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3)模擬真實的語言情景。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基礎階段的外語學習往往遠離現實生活,難以創(chuàng)造真實的生活情景。但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并不是沒有真實性情景可依。一切與教學活動有關的因素都是體現真實情景的語料庫??墒牵@個“語境庫”畢竟有極大的局限性。教師必須在“真實性”,與“無真實性”之間作出選擇,模擬真實程度不一的情況情景,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上述“語境庫”的局限性,形成多層次情景。

(4)運用綜合的信息源和媒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往往是單一媒體傳遞單源信息,結果學生難以提高各種語用能力,獲得真正的語言能力。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各種語言軟件的開發(fā),我們完全有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立一個多媒體,多信息源的教學體系,使學生在仿真的語言習得環(huán)境中學習外語。

(5)提高語言的接觸頻率。外語學習同母語習得一樣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它不但需要真實程度很高的活動空間,也需要一定量的活動時間。從某種角度來說,外語學習活動經歷三個階段:理解語言材料(信息輸入);豐富語言認知結構(知識積累);運用語言實踐(加工輸出)。外語教學的成功與否是以前兩階段為基礎,以學生語用能力的形成或提高為標準。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保證信息輸入的密度、語言操練的密度、實踐活動的密度。

本文從“學得”和“習得”兩個方面探討了外語教學的中心應放在學生如何學方面,教師的“教”也要以學生如何學為基礎,充分利用學生的自身優(yōu)勢,提高語言刺激質量,避免語言僵化。我國的英語教學不是Krashen式的二語習得,中國沒有二語習得的環(huán)境。所以,我國的外語教學不能完全照搬外國的第二語言習得/學得理論,而應該在借鑒的基礎上逐步摸索一條適合我國特點的大學英語教學路子和習得模式。

參考文獻:

[1]Hawkins,R.SecondLanguageSyntax:agenerativeintroduction[M].Blackwell.

[2]Skehan,P.ACognitiveApproachtoLanguageLearning[M].OUP,1998.

第5篇

在學校的英語教學中,英語演講是常常被用來作為輔助教學的方法,在英語教學中,更曾經將學生們參加學校英語演講比賽的結果,計入學生的學期成績。當然,這種成績多半帶有激勵的成分,讓學生們提高對學校英語演講比賽的興趣。但是這種輔助教學的方法,由于有參加人數的限制,而且多數的學生因為自認為英語程度不夠好,而多半采取旁觀的態(tài)度。這種現象對英語演講教學的功效就會產生很大的限制。為了突破這種限制,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方面來思考??梢詮碾娨暤木C藝節(jié)目中發(fā)現,很多節(jié)目中常常有演講的比賽。如果我們將這種比賽,移植到教室內的課堂上,用英語來呈現,并把它視做分組討論的一種類型,讓英語演講的比賽時尚化。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讓同學們發(fā)揮無限的想象空間,而且也更可以貼近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創(chuàng)造出同學們對身邊人事物的幽默感。對那些英語程度較差的同學來說,也可降低他們對學習英語在心理上的障礙?;诖?,我們從英語演講比賽及一般在教室里教學的兩個方面,來探討英語演講比賽在一般課堂教學的設計,以及兩者在英語教學上相互的利弊得失。

2英語演講比賽與英語教學的融合

2.1英語演講的疑惑解答當學生們遇到困難疑惑而提出問題的時候,這是最好的教育時機。根據我們的經驗,在比賽前排演的過程里,同學們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反復練習,這個階段也是同學們在這個活動中,學習成果最好的時候。因為參加比賽的同學,在這個階段里的學習熱忱,會比在教室里上課時,要好的很多。因為他們不但要背演講詞,還要注意在講臺上的抒情的動作。在許多次的排練里,我們從同學們的演講中發(fā)現,他們已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在講臺上所說的每一句話的意義了。這和我們在課堂上針對課本中的句子反復的解說及中文翻譯,相對于同學們一知半解的反應情形,這兩者之間的差距相當大。在此,我們不再另辟章節(jié),來論述比賽時的相關細節(jié),因為從學校多次舉辦英語演講比賽的結果來看,如果站在英語教學的角度來看比賽,我們會發(fā)現比賽成績對學生學習英語的影響是巨大的。當同學們獲得很好的比賽成績時,所得到的鼓勵會提高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及意愿。2.2教學研討由于學校所舉辦的英語演講比賽活動,受限于參加的人數,使得學校里大部分的同學,只能成為一位旁觀者。甚至有很多同學對學校舉辦的這種活動,因為沒有參與感而顯得漠不關心。如果我們能創(chuàng)造一個環(huán)境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機會而且必須參加這種活動,那么所有的同學,都有機會參與英語演講教學的活動,同學們可以借著參與這個活動,而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英語。當然英語演講教學的方式,不見得對每一位同學在學習英語上都會有很好的成效,所以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假設英語演講教學的方式,對學生學習英語是有幫助的,但是這個假設必須有一個基本前提,那就是同學們對參與這種活動是有興趣而且有意愿的。

2.3將英語演講導入課堂教學許多老師都有指導學生針對某些問題,教導學生用分組討論方式的教學經驗。分組討論的目的是要學生經由討論過程,對問題有更深入的認識。分組討論的另外一個優(yōu)點是班上的每一位同學都必須參加這個活動,借著同學們相互討論的機會,同學們不但可以對問題更深入了解,更有機會多接觸英語,并將它實用化。這種全體同學參加的活動,所帶來的學習效果,從教學的角度來說,會比單純的參加學校的比賽活動要好得多。如果我們將分組討論改變?yōu)橐园嗉売⒄Z演講比賽,同學們經由排練的過程,他們會對英語知識的運用,會有更深入的了解。對提升英語讀寫的能力,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由于在一個班級里,同學們的英語程度會有不同的差異,在分組的過程中,指導老師適度的介入,是必須的條件,這樣可避免一些小組的同學因為整組同學英語程度的不夠好而采取消極的學習行為。

3結語

第6篇

關鍵詞:任務;任務型語言教學;大學英語教學;運用

Abstract:ItisbasedonLanguageAcquisitionTheory,Construdivism,Psycholinguisticsandonthelearner-centeredideas,insteadofbeingbasedonteacher-centeredideas.IncollegeEnglishteaching,itrequireslearnerstoactivelyparticipateinrealcommunicationactivities,toactivelyaccomplishtasksbyusingtargetlanguage,todeveloplanguageknowledgeaswellascompetence.

Keywords:task;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collegeEnglishteaching;application

一、引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交際語言教學的基礎上逐漸發(fā)展和形成了一種為國際上廣泛接受和使用的新的語言教學模式——“任務型語言教學”。它是建立在外語教學法研究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基礎上的具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模式。該模式是“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啟示下提出的外語學習途徑”[1]。教育部2001年7月的《英語課程標準》對英語教學目的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和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音運用能力”[2]1。在英語教學策略方面,明確提出“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應該避免單純教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2]29。任務型語言教學是交際教學思想的一種發(fā)展形態(tài),它把語言運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任務的定義

不同的專家學者根據自己的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對任務進行了界定和解釋,Long是最早研究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學者之一,他給任務的界定是:任務是人們?yōu)樽约汉蜑樗怂龅?、作為義務性的或有報酬的一項工作。Prabhu給任務下的定義是:任務是需要人們經過一些思考從所給的信息中得出結論的一項活動,這一過程由教師控制和調節(jié)。Nunan從交際的角度出發(fā)認為:交際性任務是一項課堂活動,它要求學生用目的語進行理解、操練、使用或交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語言意義上而非語言形式上。Ellis的任務是指以意義為中心的語言運用活動[3]。

盡管對交際學習中任務的定義說法不一,但是任務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活動至少應具備以下的特點:①以意義為中心,而不是以操練某種意義不大甚至無意義的語言形式為目的;②焦點是解決某一交際問題,這一交際問題必須與現實世界有著某種聯系。這種聯系不應是籠統(tǒng)的或是現實世界中某種活動的翻版,而應是具體的,貼近學生生活、學習經歷和社會實際,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欲望的;③任務的設計和執(zhí)行應注意任務的完成,即交際問題的解決。任務完成的結果是評估任務是否成功的標志[4]。

三、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理論基礎

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任何一種語言教學途徑或教學法都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理論依據來自許多方面,諸如心理學、社會語言學、語言習得研究、課程理論、學習理論、社會語言學、心理發(fā)展以及教育理論等。但它最重要的理論基礎是心理語言學理論、語言習得理論和社會建構主義理論。

1.心理語言學理論

任務教學法基于前蘇聯心理語言學家Vygotsky及其追隨者Wertsch等人關于語言和學習的理論。Vygotsky強調學習的社會性以及教師和同伴對促進個人學習所起的重要作用。他把心理、社會、語音結合起來,構建了自己的理論體系,也為“任務型語言教學”提供了堅實理論基礎——學習者是在社會交往、相互作用中發(fā)現、學會并運用知識的?!爸R的發(fā)展經歷兩個過程:首先在社會層面,然后是個人層面;首先是人們之間相互作用(interpsychological),然后是個人的作用(intrapsychological)。高級思維起源于人們之間實際的相互作用”[5]。任務型語言教學正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和教師完成(transact)某些任務,使外語學習者自然地學習、習得語言,擴展中際語體系和促進外語學習進步。

2.語言習得理論

語言習得指的是一個人語言的學習和發(fā)展。該理論采用對語言學習者的縱貫研究及實驗方法,著重研究音位、語法、詞匯及交際能力的發(fā)展,主張在新的語言點介紹之后,盡可能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言活動,增加接觸語言的機會。根據語言習得的規(guī)律,語法知識的記憶不能保證語言使用的正確,必須有大量語言的輸入才能使得學生掌握所學習的語言。也就是說學習者能理解一項語法規(guī)則,但未必能內化并運用這項規(guī)則。學習者不僅需要在不同情景以及不同的語境中反復接觸含有這項語法規(guī)則的實踐機會,而且還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這些固定的表達方式,從而逐漸發(fā)展自己的語言系統(tǒng)。

語言學習的另外一個重要條件是有交流的機會,即Willis所說的use。語言習得的研究表明,學習者的參與與語言熟練程度的提高關系極大。因此,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倡導者認為,掌握語言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做事情,即完成各種任務。當學習者積極地參與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嘗試時,語言也被掌握了;當學習者所進行的任務使他們當前的語言能力發(fā)揮至極點時,習得也擴展到最佳狀態(tài)。在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中,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語言所表達的意義上,努力用自己所掌握的語言結構和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交換信息。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一個任務,并想方設法把這個任務完成好,此時他們的思維過程與集中在語言形式上的機械性練習是不同的[6]。

3.社會建構主義理論

社會建構主義理論是任務型語言教學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發(fā)展是社會合作活動,這種活動是無法被教會的,知識是由自己構建的,而不是由他人傳遞的。這種構建發(fā)生在與他人交往的環(huán)境中,是社會互動的結果。強調學習者個人從自身經驗背景出發(fā),建構對客觀事物的主觀理解和意義,重視學習過程而反對現成知識的簡單教授;強調人的學習與發(fā)展發(fā)生在與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動之中。教學應該置于有意義的情景中,而最理想的情景是所學的知識可以在其中得到運用。

學生個人的發(fā)展是教學的核心。因此,教師在組織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的個體作用,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料和語境,將學生校外的生活經歷與校內的學習活動聯系起來,讓學生自己進行意義的建構,而不是令其接受現成知識,直達結果。教師最重要的作用是激活學生的內在知識系統(tǒng),并提供給學生一個可同時進行探究的環(huán)境。課堂應該充滿對學生具有挑戰(zhàn)性的各種真實的機會。學生自由地按自己的節(jié)奏,結合自己的經歷,通過自我調控的發(fā)展過程去發(fā)展。教師要使外語教學富有教育性,就必須了解學習者的個人特征和個人需求,幫助學習者理解任務的意義和目標,同時,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適宜外語學習的心理環(huán)境,促進學生形成控制自己行為的意識、信心和能力。

社會建構主義理論支持下的任務型語言教學主張學習過程應充滿真實的個人意義,要求外語教師學會促進學習者的全面發(fā)展、學習能力的發(fā)展、積極的情感因素和健康人格的發(fā)展。

四、應用實例

“任務型語言教學”是當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為本”、“以學習為本”,注重培養(yǎng)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種新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任務型語言教學”,對當前和今后的高等教育人才的英語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具有時代意義[7]。本文以NewHorizonCollegeEnglishBook1Unit1“LearningaForeignLanguage”一課為例,來說明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任務”的設計及其運用。本文是學生進入大學以后的第一次英語課,是他們由中學的學習模式向大學學習模式的轉折點,對于他們的英語學習來說也起到了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學生對大學英語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也同樣懷著新鮮感和好奇心,因此,這篇課文課堂內容設計的好壞、學生的認可度對于他們今后外語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作者學習外語的親身經歷——外語學習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這些內容對于學生來講是非常熟悉的,并且他們自己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也有類似的體驗,而作者通過網絡學習外語這一做法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因此,如何通過設計一些趣味任務,引起學生的共鳴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完成一系列“任務”的過程中轉變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者”變?yōu)椤爸鲃訁⑴c者”至關重要。

圍繞課文,筆者設計了以下項task-oriented的活動:

Task1:Todaywearegoingtodealwiththetopic“LearningaForeignLanguage”.Allofyouhavelearned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forabout10years.AreyousatisfiedwithyourpresentEnglishlevel?Doyouthinkyouareasuccessfullearnerornot?WhatareimportantfactorsinyourEnglishlearningexperience?

任務1分析:這是一個導入步驟,目的是想激發(fā)學生對主題或任務的關注和興趣,使學生一開始就處于一種主動、積極的任務情景氛圍中。在這一階段,老師要使所設計的問題盡量貼近本課所涉及的主要內容,即強調導入與任務的相關性。

Task2:Lookatthetopicinourtext“LearningaForeignLanguage”andtrytopredictthecontentofthetext.

任務2分析: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起來之后,就可以直接進入今天的主題或任務,即通過標題對課文內容的預測。在這一活動中,通過討論這種形式,對學生進行預測這一閱讀技巧的訓練,并且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和興趣。

Task3:Discussingroups:DuringyourEnglishlearning,haveyoueverbeenhappywithyoursuccessesandcriedaboutyourfailures?Whatareyoursuccessesandwhatareyourfailures?Whatarethecausesofyoursuccessesandfailures?Compareyourswiththeauthor’s.(Thewholeclassmaybedividedinto4~5groups.)Aftergroupdiscussion,eachgrouptriestoreportthesuccessesandthefailuresandthereasonsofthemintheirlearningexperience.

任務3分析:選擇這樣的任務作為接觸課文前的“熱身練習”(Warm-upexercises),是因為它從學生自身的經驗背景出發(fā),將他們個人學習外語的親身經歷與課堂教學活動相結合,可以提供給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與課堂學習是一體的感覺,能夠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以前學習成功與失敗的總結和分析,可以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促進他們今后的學習。同時通過與作者外語學習中的得與失的比較,有助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是對課文的一種深入挖掘。

Task4:Discussingroups:Trytomakealistof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inlearningEnglishthroughcomputercourses.Andthenreporttothewholeclass.(Themoreitemsthegroupmentions,thehighermarksthegroupwillget.)Comparetheitemseachgroupprovides.Thenmakeacomparisonbetweentheitemsyoumentionandthosementionedbytheauthor.

任務4分析:通過討論比較,學生擴大了知識面,對于通過網絡學習外語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使教學置于有意義的情景中,能夠激活學生的內在知識系統(tǒng),提供給他們一個可以進行探究的環(huán)境進行有意義的構建。同時與作者的親身經歷進行比較,能夠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組活動中,學生之間加強互動,語言輸入與輸出量大量增加,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他們提供了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語言的機會,口頭表達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另外分組競賽的組織方式使課堂氣氛緊張、熱烈、活躍。

Task5:Nowadays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isgettingmoreandmorepopularinChina.Itisbelievedthatcomputerswillsomedayplayaveryimportantroleineducation,andperhapswillgraduallytaketheplaceoftheteacher.Whatdoyouthinkofit?Doyoubelievethatcomputerscanandwilltaketheplaceoftheteachersinthefuture?Why?Whynot?/Compare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betweencomputer-assistededucationandteacher-conductededucation.

任務5分析:教師有必要給學生提高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機會,這部分可以作為學生創(chuàng)新的內容。整個班級可以分為兩大組,以“計算機將來是否可以代替老師”作為正反方的觀點,互相展開辯論。在這一階段,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和形成的語言交際技能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大家所關心的熱點問題上,轉化成在真實生活中運用英語的能力,這是學語言的最終目的,也是任務型語言教學的主要宗旨。另外,正反雙方大辯論的形式使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都得到了較好發(fā)揮。

五、結語

“任務型語言教學”旨在把語言教學中的交際真實化和課堂社會化,語言學習的“任務”是指有目標的交際活動或學生為達到某一具體目標而進行交際活動的過程,而以任務為本的學習是“在干當中學習”和“以應用為主的語言實踐”,因此有利于發(fā)展技能?!叭蝿招驼Z言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根本的區(qū)別是把面向書本轉為應對四面八方的人和事,使學生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發(fā)展自身潛力,表現自己的價值[7]。但是,任務型語言教學的任務設計很難把握,任務的系統(tǒng)性和延續(xù)性也難以得到控制,這些都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何安平.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英語課程改革[M].吉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0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ELLISR.Task-basedlanguageandteach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3:1-5.

[4]龐繼賢.交際課堂的任務設計:導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F5.

[5]VYGOTSKYLS.Mindinsociety:thedevelopmentofhigherpsychologicalprocess[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7:57.

第7篇

關鍵詞:新課改;中學英語教師;成長

一、引言

英語課程標準從英語教學的任務理念、目標、實施策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對英語課程進行了重大的改革,是“以學生為主體”、“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這一現代英語教學理念的集中體現?!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指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1]

英語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實現都離不開一支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一線教師作為教學的實施者,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的提升,都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英語教師要學習新的教學理念,采用新的教學方法,適應新課程的教學,成為新課改下高素質的中學英語教師職稱論文。

二、高素質中學英語教師是時代的需求

英語課程標準是現代英語教學理念的集中體現,反映了英語課程設計的基本原則與英語課程的基本要求。新課改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2]新課改的基礎是教師,落實新課改精神的關鍵在于教師。

把學生培養(yǎng)成“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需要的德才兼?zhèn)涞男滦腿瞬拧币蠼處熍c時俱進,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迎接挑戰(zhàn),克服困難,提高自身素質。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使素質教育得以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深入學習、理解英語課程標準,掌握現代英語教學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和目的要求,能促使教師意識到自己面臨的挑戰(zhàn),能促使其喚起提高教學技能、更新教學方法的緊迫感,幫助其產生提高新課改所需的教學技能的動力。

三、高素質中學英語教師的基本要求

教師個人綜合素質對實現課程資源的優(yōu)化整合、課程的實施有重大影響。面對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師應與新課改同行,與新課程一起成長,成為具有高素質的中學英語教師。

1.認清形勢,積極轉變思想,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教學理念指導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方式。思想是行動的指南,觀念主裁命運,有了新的觀念才能接受新事物。新課程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目的的新的教學思想,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新課程發(fā)展的核心是新課程理念的落實,教師走進新課程最重要的是樹立新的教育理念。

課程改革首先是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師是教育之本,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觀念的轉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出發(fā)點。只有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才能轉變教法和指導學生掌握好的學法,并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及培養(yǎng)。同時,英語教師更應該抓住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新的階段這一契機,適應時展的要求,樹立新的教育理念,順應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的特點,跟上世界教育發(fā)展的趨勢,不斷學習各種先進事物,才能使用好新課程。

2.行為上與時俱進,樹立全新的教學觀,主動實施新型教學理念。中學英語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關注學生各種能力的發(fā)展,促進其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fā)展,建立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課堂模式,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民主的課堂環(huán)境,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教師與學生人格平等、學術平等是實施新課程的前提,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就顯得更為必要和迫切。英語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應學會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語學習于生活體驗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課堂班級層面,變理想的課程為現實的課程,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方式,釋放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在教學中要著力滲透新課標教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為培養(yǎng)新世紀合格人才而盡到教育者的職責。

3.外塑形象,內修氣質,提高自身素質。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社會當中,知識以人們無法想象的速度增加和更新,若不想被淘汰,人們就必須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識、思想、對社會、對人生的態(tài)度,以及得體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和穿著打扮是教師讓學生尊敬的資本。[3]教師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拓展對新教材理解的視野,研討各種不同的教學理論,而在不自覺中改變已有的內在認知,完成對自身知識結構的重建。

(1)終身學習,知識更新,提高教學技能?!傲魉桓?。教師要以發(fā)展的眼光對待自己,提升人格魅力,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只有教師以身作則,堅持終身學習,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才能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終身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學習意識,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為了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教師應及時更新知識,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量。標準流利的口語、活潑大方的儀態(tài)、橫貫東西的知識面、多才多藝的專業(yè)技能,是現代英語教師應該具備的。除了英語教學的理論專著之外,還應關注教育心理學等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新課程的理念,教育科研理論,教育科研成果,以及互聯網的基本操作,課件制作,等等,都是當今教師要學習的內容。面對新課程,教師要憑借扎實的知識、過硬的專業(yè)基本功,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錘煉一套聽、說、讀、寫的技能,準確掌握新課程標準的基本教學原則,并能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從容面對教學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習能讓教師的知識結構與時俱進,與學生俱進。

(2)反思教學,學會合作與借鑒經驗。教育是實踐性智慧,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持續(xù)的反思,并把反思導向深入,最終實踐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提升育人的質量。澳大利亞未來學家伊利亞德說:“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來,那么你的明天將生活在過去?!?/p>

因此,持續(xù)反思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每一位教師都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反思教學實踐,既能于教學實踐中思考發(fā)現問題,又能想辦法加以解決,在總結經驗中提升自己。教師要學會在教學反思中不斷進步。教師應該每天對自己的課進行反思、分析并做好記錄,要善于發(fā)現自己教學中的閃光之處,更要分析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實踐中的問題為反思的起點,正視自己英語教學的習慣和經驗,利用教學過程中教材的使用,師生的互動,同事之間的相互聽課、說課和研討,評價自己和同事長期積累所形成的教育教學經驗,以便更好地、經常性地檢測課堂教學情況。教師通過這樣的反思,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利于今后教學的提高,有助于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才能在相互合作、相互學習的教學實踐中超越教與學的局限,逐步走向專業(yè)成熟。

四、高素質中學英語教師成長的途徑

1.加強對中學英語教師的培訓工作,使其結合教學實踐并落到實處。培訓的內容和方式應該是系統(tǒng)的,崗前與崗位培訓相結合。時間上除寒暑假之外,也可以是周末或平時的短訓班,內容包括新課改,中學英語課程、教材,教育學、心理學、計算機、現代教育技術等。形式可以是研修、校際區(qū)際交流、賽課、學歷層次提高等。

要讓真正有水平的人幫助中學英語教師提高業(yè)務素質。培訓者要投身于中學英語教學,通過擔任部分的中學英語課程或深入基層課堂調研,結合教學實際,親身體驗和經歷中學英語教師的教學過程,發(fā)現和理解英語教師的真實問題和需要。培訓應重實踐、少理論,注重向教師傳授實際教學中常用的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如英語口語訓練;要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中學的英語教材,幫助教師掌握必要的英語學習策略和必要的英語方面的文體常識;使現有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和在職培訓更好地與教師課程實施相銜接。把新課改的理論知識用于指導實踐,提高教師的業(yè)務素質、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真正發(fā)揮出促進中學英語教師自身及整體發(fā)展的作用。

2.建立教學科研隊伍,教研合作,以研促教。教研活動是學校、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討、提高教師業(yè)務素質、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形式。英語教學研究作為英語教學發(fā)展的基礎,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師進行教學科研活動時,應具備相應的理論進行教育研究,教學課改,解決實際教學難題,提高科研能力,促使教學質量提高。

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5]但是,反思常常需要教師合作,在合作中相互學習,發(fā)揮集體智慧,共謀解決問題的策略,共享教研成果,從而推動教研教改高效、勝利進行。針對中學英語教學實際問題而有所選擇地進行研究,形成以教導處牽頭、以英語學科組長和備課小組長為基礎的教學科研隊伍,在教研中相互學習,提升教學經驗,提高教師個人的專業(yè)發(fā)展,將研究中所領悟到的教學策略應用于教學實踐,推進英語新課改。

3.發(fā)揮骨干教師“老帶新”的作用,促進新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學校政策上要讓教學能力高、責任心強、教學經驗豐富的業(yè)務骨干教師與新教師在教學上一對一地交流和總結,結成“以老帶新,手拉手幫扶對子”,發(fā)揮骨干教師傳、幫、帶作用,指導老師制訂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新教師跟蹤學習輔導教師的課,輔導老師跟蹤聽評、指導新教師的課;新教師盡快熟悉教材教法,學會先進的教育教學技能技巧,構建新老教師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橋梁。

“老帶新”活動并不全是師父帶徒弟,更多的是一種相互合作的關系。新老教師互相啟發(fā)、補充,實現思維的碰撞,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教師專業(yè)技能的獲得與提高。大多數年輕教師在骨干教師的言傳身教之下,能較快地成長為業(yè)務骨干,并能獨立承擔教學任務。這樣的梯隊結構既能讓年輕教師盡快成長,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師資隊伍的整體質量。

4.多方扶持中學英語教學,經濟、政策上留住人才,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環(huán)境。教育主管部門要抓住當前國家實施基礎教育績效改革的契機,嚴把進人關,精選英語基本功扎實,綜合素質高、能力強,能吃苦耐勞的優(yōu)秀人才補充教師隊伍;發(fā)動和鼓勵優(yōu)秀大學生到基層,尤其是村鎮(zhèn)任教,給予一定經濟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激勵。這需要國家各級財政增加對學校的投入,改變其落后現狀,改善中學英語教學環(huán)境,為師生創(chuàng)造一定的教與學的環(huán)境,使學生接受良好的、現代化的英語教育。

5.改變對教師的評價機制。改變過去把學生考試成績和升學率作為評價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唯一標準,并且將其與教師的獎懲掛鉤的做法。傳統(tǒng)的評價體系是單純地以分數高低來評判學生素質和能力,相應地以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來評判教師的教學效果。需要切實改變這種傳統(tǒng)的終結性評價體系,實施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模式,鼓勵、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以教師的工作業(yè)績?yōu)橐罁脑u價指標,為教師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和條件。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yōu)槲ㄒ辉u價標準,注重對教師教學行為的過程進行評價,重視教師的個體差異,關注師生的共同發(fā)展,提高教師的教學興趣和教學熱情,謀求教師的發(fā)展,促使教師專業(yè)素質的提升。

6.實施“走教”制,促進區(qū)內交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鼓勵城里的一些名師到基層尤其是村鎮(zhèn)農村中學傳經送寶,給基層學校英語教師上一些與新課改相關的實用的示范課。學區(qū)內建設“一對一兼職交流制”,將骨干教師納入平臺管理,安排到結對學校兼職交流,每學期至少上公開課一次、評課一次、集體備課一次等,結對學?;ヅ蓛?yōu)秀老師到對方學校任教一定時間?!白呓讨啤辈粌H僅讓教師在流動中實現了教學資源的相對均衡,更是通過聽課、評議、交流等形式,在講課、講學、研討等“走動”交流中提升了教師的素質?!白呓讨啤睒O大地促進了區(qū)內校際間的交流,有助于在更大范圍內發(fā)揮優(yōu)秀骨干教師的輻射、示范作用,從而指導、帶動更多中學英語教師成長,是實現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徑,讓每一位學生充分享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要給予走教、送教的教師在考核、評優(yōu)、職稱等方面優(yōu)先考慮。

7.調整師范教育的課程設置,培養(yǎng)師范生綜合語言技能。英語新課程基礎教育階段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師范院校英語教育專業(yè)要更好地全面了解新課改的動向和要求,相應地對專業(yè)課程與公共課程的設置進行調整,增加教學實踐課時,促使師范生綜合語言技能的形成和發(fā)展,掌握師范技能技巧。如果教師缺乏這些技能,就不可能將知識成功地整合起來,進行教學設計。這就要求師范教育的課程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使未來的教師對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都具有充分的理論理解和實踐體會。

五、結語

著名的教育家葉瀾說:“沒有教師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較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fā)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fā)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chuàng)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盵6]新課改為促進教師隊伍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契機,同時也是一種挑戰(zhàn)。各個學校及教育部門要完善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健全教師管理制度,改善教師地位待遇,提高教師素質,貫徹“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努力為廣大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教師教學管理的藝術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的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以確保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順利進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目標如期實現。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趙生飛,耿峰.新課程背景下師范畢業(yè)生如何從事教學與科研[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2.

[4]轉引自王振賓.新課改系更加凸顯一切為了學生的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