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5 02:03:40
序論:在您撰寫數學教育類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教育類學術期刊;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1-0284-02
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如今的學術載體、學術交流方式越來越多,國際上對于學術期刊的開放存取呼聲也越來越高,但是在中國,承擔學術交流的主要載體仍然是傳統(tǒng)紙質期刊。因此,本文所指的教育類學術期刊即紙質的教育類學術期刊,主要針對其面臨的問題和困境進行分析,并結合數字化發(fā)展趨勢,進一步思考其如何提升自身的優(yōu)勢和競爭力。
一、教育類學術期刊存在的問題
1.品位參差,定位模糊
目前,中國的教育類學術期刊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由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主管主辦的期刊,主要集中在各省市教育報刊社;二是由高校主辦的期刊;三是從屬于各出版社的期刊。通過對這些教育期刊進行觀察研究,不難發(fā)現,這其中魚龍混雜,當然有一些高端的期刊,但也有不少期刊品位低下,有些幾乎就是靠高額的版面費來維持經營。
由于教育類學術期刊涉及的領域廣泛,學科門類龐雜,如從學段上就有學前、小學、中學、高等、成人等,從學科上則有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政治、歷史、心理、技術等。這樣導致了不少教育期刊存在名稱相似、風格雷同、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等問題。即使是一些核心期刊,也存在欄目學科優(yōu)勢不明顯、學科讀者定位不準的現象。僅以中學歷史學科為例,就有《中學歷史教學》、《中學歷史教學研究》、《歷史教學》、《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等等期刊,從名稱上看,這些期刊極其相似,欄目設置上也大同小異。
2.影響力低,好稿匱乏
教育類學術期刊的功能本應在于傳播最新的教育信息動態(tài)和成功的教育經驗,研究熱點、焦點問題,為教師開展教學提供專業(yè)支持。但是由于急功近利的思想蔓延教育界和學術界,不少教育期刊的功能只剩下發(fā)表評職稱論文了。即使在已經發(fā)表的論文中,也存在著選題炒冷飯、內容不知所云的狀況。有人這么打趣,“學術期刊上的文章只有兩個人會看,一個人是編輯,一個是作者?!彪m然這樣的話有點言過其實,但是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些學術期刊的影響力偏低。
目前,有不少期刊設立了理事單位。應該說,理事單位對于支持期刊的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出現了一些期刊被理事單位“綁架”的狀況。比如,理事單位往往要求期刊為其發(fā)表一定數目的論文,這些“關系稿”良莠不齊(以差稿居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期刊的品質。
3.發(fā)行量少,渠道單一
教育類學術期刊由于受眾的特殊性,不像教輔期刊那樣市場需求大,因此發(fā)行的問題比較突出,具體表現為兩點:一是發(fā)行量少,往往一本期刊的期均發(fā)行量達到2萬就相當可觀了(因此,一號多刊的現象目前也成了行內公開的秘密,許多期刊頻頻推出新品種,以此增加總發(fā)行量);二是渠道單一,以郵局發(fā)行和自辦發(fā)行為主。為何出現這些問題,筆者認為,首先由于教育類學術期刊的受眾群體較小,主要由教育行政機構下屬的教研室研究人員、中小學教師、高等院校教育學院學者、研究生等構成,與教輔期刊面向廣大的學生群體自然不可同日而語。其次,由于數字化出版的潮流,廣大教師進行科研創(chuàng)作時習慣于利用知網、維普等網絡文獻數據庫檢索文獻,從而進一步加劇了期刊發(fā)行量的萎縮。再次,期刊本身對于市場開發(fā)的重視不夠,在發(fā)行上習慣于依賴于上級主管部門以及舊有的渠道,很少主動去開發(fā)新渠道。最后,編輯的營銷意識不夠,學術期刊的編輯一般文化程度較高,性格也比較清高,往往不太愿意主動地“走”出去和市場進行直接接觸。
二、教育類學術期刊發(fā)展的對策
既然存在這么多的問題,那么,許多教育類學術期刊為什么依然能夠生存,而且似乎還生存得不錯?筆者認為,由于教育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眾多,且在評定職稱、晉升等方面都需要有論文作為支撐,因此,業(yè)內人士亟需大量的教育期刊來滿足其成果發(fā)表和出版需求,而現實中學術期刊數量并不是很多,因此造成了資源的稀缺,不少教師愿意(雖然也許并不情愿)繳納版面費來達到的需求。一些期刊正是鉆了這個空子,懶于開拓進取,在選題和發(fā)行上不愿意動腦筋,僅僅滿足于收取版面費來維持生存。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教育類學術期刊的發(fā)展也是如此。目前,一個嚴峻的事實是,國際上對于學術論文開放存取的呼聲越來越高,雖然現在看來,對中國紙質類的學術期刊的沖擊還不夠明顯,但是正如數字出版是出版業(yè)的大勢所趨,開放存取也將是學術出版的大勢所趨。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植根于互聯(lián)網的開放存取運動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正在改變傳統(tǒng)的學術出版格局,甚至打破了行業(yè)限制。因此,不管是從近期還是從長遠來看,都必須加強教育類學術期刊的競爭力。具體有如下幾點建議:
1.以內容占據高地
目前的教育類學術期刊市場正處于群雄紛爭的時代,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內容是前提。眾所周知,“內容為王”,但目前走下坡路的教育類學術期刊無一不是內容出了問題。教育類學術期刊與經濟類、科技類等學術期刊的一個不同點是,時效性相對較弱。但是這并不能說明教育類學術期刊不講究時效性。要想抓住受眾的眼球,內容必須做深做透,做到期期有亮點。具體做法有:抓住教育界當下的熱點,策劃專題稿件;針對有爭議的學術觀點,組織發(fā)起學術討論;介紹教育領域的新成果、新動向和新問題,并預測未來發(fā)展方向等等。以筆者所在的《教育研究與評論》期刊為例,其開辟了“熱點透視”欄目,對教育界的熱點問題進行深度剖析。比如小學語文界曾有一位特級教師提出了“高文低教”的教學理念,認為對于一些課文的主旨不該拔到特定的高度,而是要“接地氣”,以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進行教學。該刊的主編敏感地意識到這個話題值得進行討論,于是分別約請中學、小學的一線教師圍繞“高文低教”的主題,從“到底該不該高文低教”、“高文如何低教”等多個角度展開了討論,在業(yè)內反響較為熱烈。
2.以活動拉升人氣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出版流程中的發(fā)行、反饋環(huán)節(jié)將越來越得到關注。教育類學術期刊的編輯部不僅要出版教育學專業(yè)的雜志,還要把雜志的品牌優(yōu)勢和良好聲譽滲透到各個相關領域,并從中獲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比如,通過不定期的主辦出版與學術講座、編輯出版與學術會議有關的專題刊物、召開作者和讀者等受眾群體的專題座談會等等。
仍以《教育研究與評論》為例,該刊成立于2009年,短短的五年內,積聚了大量的人氣,目前在江蘇省內的影響力頗高。除了堅持內容為王、保持品質外,舉辦活動也是該刊吸引人氣的一個重要法寶。比如,該雜志曾主辦了兩屆“蘇派語文教育論壇”,圍繞蘇派語文的特點,請名師開示范課,請名家做專題報告;論壇結束后,雜志特辟“本刊特稿”欄目,約請開示范課的教師撰文談談他們的教學設計和思路,同時也邀請聽課教師對于示范課進行解讀、點評。主辦這樣的活動,不僅使該編輯部獲得了社會效益,而且也贏得了經濟效益――每屆論壇都吸引了1 000多名的與會者,人員涵蓋了江蘇地區(qū)的優(yōu)秀中青年骨干教師;每次論壇舉辦過后,期刊的發(fā)行量和自由來稿量都有了一個明顯的上升。
除了舉辦論壇外,還可以通過開展論文寫作培訓課程來增加人氣,提高經濟效益。前文已經闡述過,目前有很多教師有的需求,但是不少人對于怎么撰寫論文并不了解,往往在沒有歸納目前研究現狀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閉門造車,東拼西湊,這樣的文章經不起推敲,對他們的教學也毫無幫助和啟發(fā)。編輯部可以通過開展論文寫作培訓課程,將學術規(guī)范、論文的寫作方式告知他們,以幫助其提高學術水平。
3.以新媒體推動發(fā)行
隨著微博、微信、社交網絡等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傳播方式不斷豐富,借助新媒體平臺的營銷開始嶄露頭角,不少期刊,特別是財經類和娛樂休閑類的期刊走在了前列,充分利用新媒體進行發(fā)行營銷。比如,《三聯(lián)生活周刊》的官方微博在2014年1月22日,了一條關于年貨特刊的信息:“年貨真就是慢慢、細細地注入的一份心情。它是記憶的載體,故鄉(xiāng)的召喚,是各家各戶‘外婆的味道’、‘媽媽的味道’、‘故鄉(xiāng)的味道’,記憶中的味蕾總是情感的閘門,時時牽動著我們最敏感的那根心弦?!痹摋l微博被轉發(fā)了1 599次,被評論332次(截至2014年2月1日)。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很少學術期刊擁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微信賬號,其實教育類學術期刊也可以通過新媒體進行發(fā)行營銷。在這過程中,編輯由于擁有作者資源(即微博“粉絲”)和熟悉刊物內容(即微博信息來源)的優(yōu)勢,理應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一本新刊即將推出之前,編輯可以在官方微博上發(fā)表新刊推薦、活動預告等信息,感興趣的“粉絲”看到后,就會做出轉發(fā)、回復、評論等各種反饋。由于微博的信息傳播是呈爆炸式的幾何級傳播,這樣就能夠以較低的營銷成本實現了較好的發(fā)行目的。
綜上所述,教育類學術期刊只要勇于迎接競爭,內容上求“新”求“深”,發(fā)行上搞“活”辦“廣”,就能辦出特色,創(chuàng)出品牌,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周善恒.論教育期刊如何求得生存與發(fā)展[J].編輯之友,2006,(4).
1.明確藝術類聽障大學生綜合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
第一,培養(yǎng)聽障學生思維活躍、創(chuàng)新能力。第二,培養(yǎng)聽障學生掌握合理的知識結構,要求培養(yǎng)聽障藝術學生具有橫向和縱向專業(yè)知識的統(tǒng)一、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統(tǒng)一。第三,培養(yǎng)學生具有團隊精神,有主動溝通、善于表達的素質。掌握藝術專業(yè)的知識和方法,要求學生視野開闊、思路敏捷,善于在群體的協(xié)同工作中解決問題。
2.教學改革措施
第一,打破理論和實踐教學的界限,使兩者在教學實施中融匯于項目案例中。第二,以藝術專業(yè)應用性強、實踐性強的特征為出發(fā)點,強調在課題型教學模式中教學成果的積累。第三,根據聽障學生的學習認知特點,充分應用特殊教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第四,通過課題的導入,建立聽障學生與行業(yè)的溝通和聯(lián)系,擴大學習發(fā)展的可能性。第五,綜合多種教學方法。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傳遞方式,如視覺、觸覺多途徑運用。教師要有層次地解讀專業(yè)知識要點,貫穿課題實踐的主線,在任務前提的帶動下,有步驟地對專業(yè)知識進行分解、講授、實施和總結,使學生多角度理解教師的教學意圖,彌補聽覺缺失。
二、實施過程及產生的結果
在研究開展中,研究者選擇了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兩個專業(yè)3屆共6個班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針對廣告張貼設計課程導入課題型教學模式,教學改革的實施重點有以下內容:
1.劃分課題類型
課題的正確選擇是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關鍵,針對聽障學生的學習特征,課題任務除了與課程內容息息相關,包含課程內容的基本理論和主要知識點外,更要求立足于行業(yè),工作量飽滿、階段工作劃分鮮明,師生的互動溝通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廣告招貼設計課在選擇課題時主要包括以下三類:
(1)校外競賽課題。競賽涵蓋國內外不同層次和級別。廣告招貼設計課程選擇的競賽,如全國大學生廣告大賽(國家)、懷柔杯廣告大賽(北京市)、北京聯(lián)合大學廣告大賽(校級)等。課題優(yōu)勢在于鼓勵學生通過競賽形式鞏固知識,將競賽機制引入到課程實踐階段,對培養(yǎng)聽障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獨立思維能力很見成效。如兩年舉辦一次的全國大學生廣告大賽,競賽定位準確,適合大學生參加,通過教師帶動學生參與,開展多種形式的討論、創(chuàng)意和設計,學生在獲得名次的同時,學習積極性大大提升,并有效增強了殘疾學生的專業(yè)信心。
(2)校內真實課題。此類項目主要包括校內舉辦的各項活動所產生的委托設計,如名師講座廣告、學生作品展覽廣告、社團活動宣傳設計、學院宣傳廣告主題競賽等。學生身處校園環(huán)境中,衍生的各類委托項目更易于學生參與其中。此類課題應用于課堂,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企業(yè)委托課題項目。此類型課題主要來源于校外合作企業(yè)或教師引進的真實設計項目。項目以委托設計的商業(yè)形式引入到課堂實踐教學中。此類項目的特征是保留了商業(yè)競爭的機制,要求學生按時按質完成,對學生熟悉設計工作流程、體驗真實工作環(huán)境有很大幫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大設計引導,在設計制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有效監(jiān)控,保證課題完成質量和教學效果。此外,此類課題的特色還包括學生在教師帶領下與企業(yè)在設計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互動,企業(yè)對設計的信息反饋是殘疾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的有效推動力。
2.組織教學
實施前的準備:基于本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課程大綱和就業(yè)特點,成立若干項目設計組(一般不超過4人,多為2~3人一組),班長協(xié)助教師按學習能力、交往能力、動手能力等綜合情況將學生進行分組,發(fā)揮每一個人在小組中的特長,并選出組長(一般安排有一定溝通能力的學生)。實施中的組織:教師明確各階段課題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和結合課題所要完成的實際內容及要求,組長負責組織實施、分階段研討,組員分工協(xié)作,既獨立完成各自的任務,又要共同協(xié)調相關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責任心、交流與合作能力。學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培養(yǎng)了殘疾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團隊精神,實現自我獲取經驗、自我構建應用知識的目的。教師在課程講授之初,下達課題任務書,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索知識。課題任務的內容與教學大綱的階段內容同步。設計工作過程由學生組長進行詳細的工作記錄。任務結題時教師匯總多方面反饋的設計效果(教師、設計委托方、學生小組評議),通過細節(jié)把握好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場所不僅是普通教室,還應包括計算機房、設計實訓室、實習基地和校外的企業(yè)現場等,將職業(yè)情境和生活情境結合起來??己诵问剑撼煽冊u定形式采取實時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結合的方式。課堂考核分數由平時階段考核和項目終期考核兩方面成績匯總。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分階段指導、檢查課題完成質量和進行評定。終期匯報時學生使用PowerPoint軟件,針對設計分析、調研、設計過程、設計效果、總結等方面制作匯報文件,集體總結答辯,根據項目情況請企業(yè)參與答辯并反饋意見。教師綜合各項成績作為評定學習成績的依據,改變期末一張設計方案決定成績的做法,更確切地評定學生的學習能力。此外,如果項目委托方確定使用設計方案,在評定時對該組予以加分,以資鼓勵。
3.課題型教學模式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課題型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本身必須具有較強的職業(yè)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教學模式實施中,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因此,特教教師的職業(yè)技能和師德風范等都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優(yōu)秀的教師職業(yè)道德和工作作風。
(2)扎實的教師職業(yè)能力,特別是要加強特殊教育職業(yè)能力,如熟練使用手語與學生溝通的能力等。
(3)較強的專業(yè)素質和行業(yè)實踐背景,以能力帶動學生。
4.結論
由于藝術類職業(yè)學校與普通中學培養(yǎng)目標的不同,課時的安排也不同。以我們學院為例,專業(yè)課程占大多數,文化課時間相對比較少。每周的語文課只有三到四個課時。在這么有限的課時內,要完成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是遠遠不夠的。這樣,我們藝術職業(yè)學校的教師教學就不能像中學一樣細致,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只能給每一課“立主腦”,以“一事之始終為一課”,根據教材和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所教文章內容的特點,教授每篇課文中最精要和最重要的知識點,讓學生在每節(jié)課上都學有所得。例如,在學習梁實秋先生《雅舍》這篇散文時,我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為目標,先引導學生認識“雅舍”不雅,再引導學生認識“雅舍”不俗,然后,比較“不雅”與“不俗”,最后說明創(chuàng)作背景,引導學生認識梁實秋先生是在戰(zhàn)亂之際,只能住陋室,但他偏偏稱之為“雅舍”,體會梁先生通過以清貧為樂,以簡樸為美,對自己生活環(huán)境幽默詼諧的調侃,表現了開朗樂觀的心態(tài)和曠達超脫的情趣以及處變不驚、溫文爾雅的名士風度,引導學生用美的心靈去審視世界,培養(yǎng)學生在逆境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關于這一課的其他目標,如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托物言志的藝術手法以及一些經典的語句,則略講,或引導學生課外去品味。本人以為,這樣抓住重點,一課只講透徹一個知識點,重點培養(yǎng)學生一方面的能力,比眉毛胡子一把抓,字、詞、句、篇“一個也不放過”,課堂教學效果更好。清代戲劇家李漁在談戲劇創(chuàng)作時,主張“立主腦”“減頭緒”,抓住“一人一事”,突出主要矛盾,從而表現劇作者“立言之本意”。本人以為這一理論可以借鑒到我們藝術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中來“,立主腦”即抓重點“,一人一事”即一課一事。這一理論,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在《生利主義之職業(yè)教育》一文中也曾提出“,職業(yè)學校之課程,應一事之始終為一課”?!懊空n有學理,有實習,二者聯(lián)絡無間,然后完一課即成一事。成一事再學一事,是謂升課。”通過課堂實際,本人深刻認識到“立主腦”,以“一事之始終為一課”的教學理念,能讓學生每篇課文都有所獲,并對所學知識有很深印象,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二、“投其所好”,聯(lián)系專業(yè)
根據在藝術職業(yè)學校3年的教學經驗,我認識到藝術類專業(yè)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yè)有很高的熱情,也希望別人認同他們所學的專業(yè),如果我們在上語文課時,提到他們的專業(yè),并表現自己對他們專業(yè)的認同、欣賞,會拉近自己與學生的距離。因此,我在課文導入,或中間舉例時,盡可能聯(lián)系學生專業(yè),如此,能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到課堂上來,提高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例如,我在給黃梅戲表演班學生上《雅舍》一文時,是如此導入的:“大家看過黃梅戲《家》嗎?對劇中的大少爺高覺新有印象吧?”很多同學回答“:知道,侯長榮演的。”“同學們一定看過傳統(tǒng)劇目《天仙配》,高覺新的家是成都高公館,可謂高門大戶,董永的家在哪呢?”我接著說?!昂G!”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坝枚雷约旱脑捳f‘:上無片瓦遮身體,下無寸土立足基’,同學們認為高家大少爺幸福,還是董永幸福呢?”(我故意說出《天仙配》中那兩句唱詞,表明自己對他們專業(yè)的興趣和認同)。有說高覺新幸福的,有說董永幸福的。此時,幾乎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上來了?!按蠖鄶低瑢W說董永幸福,可見家不在房子之大、之豪華,有愛的地方就有家。同學們,今天,我們去看看梁實秋先生的家,看看梁先生的《雅舍》?!蔽沂樟嗽掝},回到課文上來。從學生的反應看出,這一堂課的導入是很成功的。因此,我在平時上課時盡量聯(lián)系學生的專業(yè),如講蘇軾的詞《赤壁懷古》,我會與學生聊到黃梅戲《小喬初嫁》;學習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我會聯(lián)想到徽文化,提到韓再芬的《徽州往事》;學習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會讓學生聯(lián)想越劇《祝福》中的阿慶嫂等等。
三、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強項,使學生獲得自重感
現代教育技術使財經類實驗教學擺脫了時空限制,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學生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自主學習。通過網絡技術能夠構建交互式教學平臺,使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能夠進行跨時空的交流和互動,進行自由談論,提高了教學的開放性。在財經類實驗教學中課后復習時不可或缺的,學生能夠利用網絡資料完成實驗任務、閱讀大量教學案例和學習材料,豐富自己的知識。開放的教學工具、環(huán)境和資源,提高了財經類實驗教學的時效性。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財經類實驗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目前,我國大多數財經類實驗室以計算機作為教學硬件,以專業(yè)應用程序和操作軟件以及實驗數據庫作為教學軟件,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具體情況設計教學流程,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課堂中的應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型媒體技術的應用
財經類實驗教學中的基本操作實驗包括原理類、流程類和驗證類,通常教師利用動畫、視頻、PPT、教學軟件和計算機流媒體等進行演示和模擬,例如對企業(yè)的實際制造生產、運營管理過程或銀行業(yè)務進行再現,從而增強學生的感性認知。傳統(tǒng)多媒體,例如視頻和課件,具備實用性和直觀性,而現代教育技術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多樣化的媒體技術,例如模擬軟件、實驗軟件及其集成軟件,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流程的連貫性和整體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傳統(tǒng)多媒體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講解層面,而現代教育技術則集中與演示層面,兩種方式的有機結合,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財經類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
2、構建教學情境
現代教育技術中的虛擬技術對現實的仿真效果良好,教師在財經類實驗教學中利用虛擬技術能夠進行仿真實驗,創(chuàng)建形象的實驗情境,讓學生在虛擬現實中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會計實驗中,教學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模擬井下集團企業(yè)的會計業(yè)務,并模擬不同角色分工進行會計分析、決策及預測、審計等實訓教學,利用會計仿真軟件,構建問題情境,并對實際案例進行分析,能夠使學生認識實際會計業(yè)務,并調動他們的知識儲備進行思考和分析,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了教學目的。
3、互聯(lián)網資源的應用
網絡教學是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形成的新型教學模式。該模式將學生視為教學主體,利用開放的網絡環(huán)境進行開發(fā)、研究和綜合實驗,將教學和科研聯(lián)系起來,是培養(yǎng)學生能動性的有效措施。例如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以項目群為核心,讓學生自主選擇實驗項目,明確實驗目的,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實現文獻閱讀和專題檢索,完成選修課程并充分掌握該領域的技術手段和問題解決方法。此外,學生還可以選擇符合自己水平的實驗項目,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通過在線課堂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通過在線輔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三、總結
藝術類大學是以藝術知識傳播和創(chuàng)新為主的院校,高水平藝術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決定了英語教學在藝術類大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因此,以英語語言知識和應用技能為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使學生借助詞典閱讀和翻譯英語業(yè)務資料,在涉外交際和業(yè)務活動中能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就成為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由于專業(yè)的特殊性,藝術類大學的學生并不需要參加全國統(tǒng)一的英語四級考試,他們只需參加高職高專的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即可?!陡呗毟邔=逃⒄Z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確定的教學內容是:英語語言知識、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就目前來說,藝術類大學常用英語教學模式與方法有交際教學法、情景教學法、任務教學法。
二、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學生基礎薄弱,英語水平參次不齊。藝術院校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學生英語水平整體較低,如每年九月份新生入學時,許多藝術院校和高等院校都會對學生進行英語、數學等基礎課測試,所有學生使用的試卷相通,藝術專業(yè)學生英語分數通常會比其他院校學生低很多,只有極少數學生能達到80分,許多學生的英語分數大都在50分左右,有的學生甚至更低,部分學生甚至是英語零基礎,連基本的音標都不會讀。這就給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師教學出了一道難題,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有大學老師的英語水平,又要有小學英語教師的耐心和經驗,更要知道怎樣給學生補充初高中英語知識。
2.學生英語學習不足,英語學習投入低。藝術專業(yè)的學生普遍對專業(yè)知識感情濃厚,許多人在專業(yè)技能上起步較早,希望在專業(yè)領域有所建樹。因此,許多藝術類學生都非常重視專業(yè)技能訓練,熱衷于圍繞專業(yè)技能鍛煉進行“自我發(fā)展設計”,許多人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寫生、參加各類畫展、歌唱、舞蹈比賽,積極進行社會藝術實踐。加上藝術類院校的英語教學缺乏藝術專業(yè)特色,導致許多人在英語學習中普遍抱有“不掛科就成”的幻想,對英語學習缺乏積極性。與那些缺乏英語學習熱情的學生相比,還有一些學生并不缺乏學習熱情,但是由于英語基礎較差,他們既想學好英語,又恐懼英語,因此英語學習信心不足,往往在堅持一段時間后放棄,進而變成厭惡英語,更不愿在英語學習上花費時間和精力,導致英語水平越來越差。
3.教材內容和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藝術類大學英語教材短缺是導致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困境的又一主要原因。盡管教育部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優(yōu)秀的大學英語教材,但是這些教材大部分是面向普通高校學生尤其是本科生來編寫的。藝術類大學使用的英語教材有《新視野大學英語》系列和《21世紀大學英語》系列,盡管藝術類大學使用的這兩套教材都有基礎類教程做支撐,但是,其教材本質與普通高校并無明顯區(qū)別。這兩套教材在內容、選材都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對于藝術類學生來說,這兩套教材明顯是難度較高。教師無論是在課堂設計還是從教學任務安排來講,都難以利用教材開展教學。
4.教師隊伍教學水平有待提高。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藝術專業(yè)教師隊伍也不斷壯大,但是,與學生增長速度相比,教師隊伍建設顯然是相對滯后。受教學目標影響,許多藝術院校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藝術專業(yè)教學上,并不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和英語教學,導致藝術類院校英語教師數量短缺,教師隊伍缺乏穩(wěn)定性。許多藝術院校的英語教學工作都由年輕教師擔任,教師教學經驗和自身素質都存在一定缺陷。許多學校因為英語教學師資力量不足,只好外聘教師來維持教學,這給教師教學方法和科研能力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與此相反的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師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英語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學質量,已經成為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完善面臨的首要問題。
三、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策略
1.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語言觀。語言是交際的手段和工具,也是社會信息傳播媒介和文化的載體,在許多方面,語言和藝術有著相通之處。在藝術類學生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語言觀,使學生認識到無論在什么時候,藝術的交流和發(fā)展最終無法脫離語言而存在,使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使學生樹立具備英語知識儲備的意識和信心。具體來說,在英語已經成為時代重要信息載體的大背景下,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師在英語教育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將英語學習與自身價值提升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是英語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鼓勵學生通過自我激勵方法實現自己的獨特價值,提高學生英語技能。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是教學的參與者和承擔著,學生語言觀培養(yǎng)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和辛勤教育。這就要求藝術來院校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堅持“以為人本”的教育原則,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學習策略,使學生在掌握語言基礎知識的同實,不斷提高英語運用能力,建立英語語感,切實使學生成為具備主動學習意識、學習方法正確有效、能用英語進行交流的人。此外,教師還要樹立全新的英語人才觀,在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講解與傳授的同時,重視學生世紀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強調從學生學習興趣、生活體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合作、參與學習方式與教學方式,使學生語言學習的過程也成為學生情感養(yǎng)成、思維培養(yǎng)的過程,促進學生語言技能、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共同發(fā)展。
2.在藝術專業(yè)教學中滲透英語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專業(yè)教學與英語教學相結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藝術類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因此,在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要立足于英語教材、課堂教學內容、方法研究,分析各科教學模式和教學特點,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和特長,加強英語教學與專業(yè)學習的聯(lián)系,通過英語語言應用與專業(yè)知識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英語學習興趣。如在大學英語“BewareofAds”一章教學中,英語教師可結合廣告心理學、廣告設計、市場營銷等專業(yè)知識,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背景文化的認識和了解。此外,在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還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運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正確處理知識和技能的關系,對重點、難點、關鍵性知識進行精講,引導學生多練、多思,使學在新知識學習的同時復習舊知識。其次,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英語基礎和英語學習能力,按照英語教學原則,盡量使用英語教學,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利于其學習的語言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運用英語的機會,使學生充分接觸英語、運用英語。最后,要構建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的多種評價體系,喚醒學生學習興趣。教學評價是教學的有益補充,形成性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提高,促進學生人格發(fā)展。因此,在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中,學校和教師要重視英語教學評價體系建設,將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教師教學能力、教學態(tài)度、教學效果等都納入教學評價中去,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3.優(yōu)化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教材。教材是教學的前提條件,也是知識的載體。要想解決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中出現的教材建設滯后、教材與教學不符等問題,藝術類大學要立足于英語教材改革,編寫適合藝術類學生的大學英語教材,在教材中適當增加藝術文化背景知識,提高教材內容的實用性、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教學的角度來講,合格的藝術類大學英語教材應具有以下特點:首先,教材內容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所謂教材的針對性,即教材要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既有利于教師的“教”,也有利于學生的“學”,既能為教師創(chuàng)造性教學提供有效參考,也能考慮到藝術類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其次,教師要具有一定的專業(yè)實用性。藝術類大學的特殊性決定了藝術類大學英語教材要具有一定的專業(yè)實用性,即教材內容無論是課文、練習和課外活動,都要圍繞體、音、美等藝術專業(yè)知識來設置,增強教材的藝術內容,使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不會再有陌生感和距離感。再次,英語教材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即教材在內容編寫、習題體例、知識練習等方面要敢于打破傳統(tǒng)教材編寫的局限性,結合藝術類學生思維和個性特點來設置,確保英語教材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確保學生能通過其喜聞樂見的形式輕松學習、快樂學習。
4.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穩(wěn)定的教師隊伍,是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順利實施的基礎保障。教師隊伍水平的高低與教師教學能力是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可以說,在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中,學校首先要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良好條件。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高校管理階層要發(fā)揮組織建設和思想工作優(yōu)勢,努力打造一個團結、和諧、競爭、合作的教師隊伍,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內部環(huán)境,做好教師引進、培養(yǎng)和管理工作。具體來說,高校要加強教師管理制度建設,建立健全教師引進機制、培訓機制、管理與評價機制,就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責任、專業(yè)要求做出明確規(guī)定,使教師管理有章可循。其次,藝術類大學要加大師資引進力度,解決師資力量短缺這一發(fā)展難題,這就要求藝術類大學主動出擊,用優(yōu)厚的薪酬、福利、培訓和發(fā)展機會吸引人才、挽留人才,并在職稱評聘、校內津貼、專項經費、住房分配等方面,適當向一線英語教師傾斜。當然,藝術類大學還可以去重點大學聘請優(yōu)秀教師來校執(zhí)教,以緩解師資短缺等問題。再次,藝術類大學要加強教師管理,重視教師管理、培訓、監(jiān)督工作,確保教師在教學、自學和組織培訓中不斷提高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構建學習型教師團隊。
藝術類院校的英語教學一直處于舉步維艱的瓶頸狀態(tài),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長期以來我國高等院校藝術類專業(yè)招生是以專業(yè)課成績?yōu)橹?,文化課錄取分數明顯低于其他專業(yè)。這就造成了藝術類學生重視專業(yè)課,輕視文化課,尤其英語課的現象。從高中開始多數藝術類學生就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專業(yè)課的學習。進入大學階段,由于藝術類專業(yè)的特殊性,他們的課程安排主要以專業(yè)為主,而且占極大比例,課后作業(yè)負擔重,更是無暇顧及英語課。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在逐漸淡化,甚至對英語課產生了消極情緒。其次,大多數英語教師未能針對藝術類學生英語學習的區(qū)別性特征運用恰當的教學模式,而習慣采用傳統(tǒng)單一的以“課本+粉筆+黑板”為主的教學模式,老師往往講得筋疲力盡,學生聽得暈頭轉向。整個課堂缺乏師生的互動與交流,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英語學習現狀不盡如人意。另一方面有的教師簡單地、長時間地使用PPT演示,造成學生視覺、聽覺疲勞,課堂上昏昏欲睡,灌輸式的教學實質并沒有改變。最后,在藝術類英語課堂上各班學生總人數常常高達五六十人,從而造成師生互動時間縮短,學生的語言操練機會減少。英語基礎相對較好、學習積極性較高的學生會為自己爭取機會,鍛煉自己,他們能夠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互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而英語基礎較差、性格偏內向的學生則不肯主動發(fā)言,更不愿意與教師進行互動與交流,如何提高其積極性和課堂參與性是教師面臨的一個難題。
2英語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的優(yōu)越性
2.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只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孕育動力的源頭,是引發(fā)學習動機的最好老師。多模態(tài)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方便快捷地獲取豐富的信息資源,更有效地提高可理解性的信息知識輸入。Krashen認為充分的可理解性輸入是語言習得的前提。在多模態(tài)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現代技術提供美麗的圖片、幽默的簡筆畫、秀麗的環(huán)境介紹,同時采用背景音樂渲染氣氛,使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自覺、自主地學習,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2.2創(chuàng)設真實語境,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外語教學重在培養(yǎng)語言實踐能力,即學生在真實語境中的交際能力。由于技術和條件的限制,傳統(tǒng)教學雖然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等方式來模擬交際語境,但缺乏環(huán)境的支持,實際語境只能停留在想象層面,學生依然體驗不到真情實景。在多模態(tài)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境,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刺激,使學生親身感受真實的目標語交際環(huán)境,既能有效地提高交際能力,又有利于克服“文化休克”現象。
2.3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識讀能力
傳統(tǒng)的識讀能力是以語言文字為中心的識讀認知能力,學生僅能學會從文字這種單一符號里獲取知識,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滿足學生對信息攝入的需要。而多元識讀能力不僅包含有傳統(tǒng)意義上的讀寫識讀能力,還包含有對文字、圖像、聲音、繪畫等多模態(tài)符號系統(tǒng)的分析、吸收、批判的能力。(胡雯,2011)多模態(tài)教學有助于學生學習和體驗多模態(tài)交際模式,更有效、更廣泛地獲取各類信息,迎接經濟全球化、語言文化多元化和交際技術多樣化的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
3英語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設計
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是一種多元素、多角度的交互式教學模式,包括教師的多模態(tài)教學和學生的多模態(tài)學習。
3.1教師的多模態(tài)教學
多模態(tài)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某些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充分調用多模態(tài)獲取、傳遞和接收信息。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應充分利用包括由文字、圖片、音頻、視頻、PPT、網絡等工具整合而成的多模態(tài)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提供多模態(tài)認知和感知手段。(張莉,2012)以英語精讀課的教學為例,課前導入是成功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它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課前導入部分,教師可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讓學生了解課文的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在篇章講解部分,教師可有效利用手勢、動作、面部表情、語速語調的適當改變、空間移動、黑板書面語、PPT書面語等,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在課堂討論部分,教師可通過師生問答、模擬演講、辯論賽等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更全面地理解所學知識。此外,由于藝術類學生表現欲強,活波好動,比較感性,善于形象思維,記憶力好,模仿力強,具有很強的語言可塑性。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通過圖像、音頻、視頻等創(chuàng)設真實語境,開展諸如角色互換、情景表演、電影配音等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體驗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模態(tài)信息表達,鍛煉學生接收和處理多模態(tài)話語信息的能力。
3.2學生的多模態(tài)學習
多模態(tài)學習指的是學生運用多模態(tài)觀察、分析、表述各類信息的認知能力。學生的多模態(tài)學習主要是通過教師課堂傳授和學生自主學習兩種方式進行。(章瑋,2013)英語精讀課的學習對學生的英語基礎有一定的要求。在課前,學生應按照教師的要求認知語篇信息,通過視覺模態(tài)進行教材文字識讀,找出疑點、難點。在課堂上,學生應積極配合教師的多模態(tài)教學以獲取語篇信息和非語篇信息,聽教師講解,回答教師問題,主動提問,觀看視頻片段,積極參加課堂討論,勇于交流和主動展現自己,達到課堂的高度互動。在課后,學生應依據教學要求,根據自己的水平和學習方法,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與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資源來自主學習以加強鞏固當前所學知識。
(一)教師隊伍整體教學水平較低
隨著我國大學英語新一輪教學改革的開始及不斷發(fā)展,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但在各個藝術類院校的英語教師隊伍卻存在著師資嚴重不足,經常需請外聘教師來維持教學、教師學歷和職稱層次總體偏低、科研能力較為薄弱、教學方法比較傳統(tǒng)等問題,這些問題就造成了當前藝術類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總體水平較低諸多問題,師資隊伍建設任重而道遠。首先,大學英語屬公共基礎課,隨著近幾年學生規(guī)模的日益擴大,教學任務日益沉重,師資短缺問題突出。
(二)學生狀況
1.藝術類專業(yè)院校學生英語水平相對較低,英語基礎較差
我國高等院校藝術類專業(yè)招生以專業(yè)課成績?yōu)橹?文化課錄取分數明顯低于其他專業(yè),這就從某種程度上引導考生重視專業(yè)課,輕視文化課、英語課。大多數報考藝術類專業(yè)的學生從高中起就把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對專業(yè)課的研習上,無暇顧及英語。還有不少學生是從職高、中專、工藝美校等直接考入大學的,未經過高中英語系統(tǒng)性學習,英語學習嚴重脫節(jié),其結果是除了人文專業(yè)、建筑專業(yè)和史論專業(yè)等專業(yè)學生英語水平較好以外,絕大多數藝術類學生入學時的英語水平明顯低于入學要求,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很差。
2.藝術類專業(yè)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不足
據相關調查表明:對英語的學習,除外語專業(yè)外,理工科學生的積極性最高,而藝術類專業(yè)學生積極性最低。其中有多種原因:首先是他們大多數覺得學習英語對他們畢業(yè)后從事的工作沒有用。其次是藝術類學生本身英語基礎差,教材又沒有藝術專業(yè)特色,我校長期使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大學英語》系列教材,該套教材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公認的好教材,但是里面的內容與學生所學的專業(yè)脫節(jié),導致了學生對英語學習普遍缺乏積極性,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針對我院的具體情況如何加大英語教學改革力度勢在必行。三、改革措施探索及實踐
(一)教學模式:實行分類分級教學模式
通過對藝術類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情況認識的深入,結合這些年來的英語教學實踐經驗和教訓的總結,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以及專業(yè)設置的具體要求,在滿足學生各自不同專業(yè)的發(fā)展需要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制定一個適合藝術類專業(yè)學生的教學模式。具體實施如下:
1.大學英語教學類別分為A類(理論類),B類(非理論類、非舞蹈類),C類(舞蹈類)三個類別,以學生所在專業(yè)和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劃分依據。
2.A類英語實行分級教學。在大學一、二年級通過必修課完成,分快慢班進行教學,最終達到院級大學英語四級基本要求。
3.B類英語實行分級教學。在大學一、二年級通過必修課完成,分快慢班進行教學,最終達到院級大學英語三級基本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學習時間內提前達標的,可申請進入大學英語四級學習。
(二)教學內容的改革
由于實施了分類分級教學,為了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各類各級的教學內容上也需進行相應的改革,具體實施如下:
A類:理論類、史論類專業(yè)學生。由于此類專業(yè)學生入學英文基礎和水平是三類中最高的,他們已經具備了很好的詞匯量、語法知識、讀寫能力,課堂接受能力強,自學能力也強,課堂氣氛一般都很活躍。所以針對此類專業(yè)學生在日常教學內容中既要體現趣味性、實用性又要兼顧一定的難度,以便使此類專業(yè)更多的學生能通過國家四、六級以及參加并順利通過考研。
B類:非理論類、非表演類專業(yè)學生。此類專業(yè)學生在英語基礎和水平方面處于三類中的中間位置。此類專業(yè)學生水平可以說是三類中最參差不齊的,他們當中有基礎非常好的,也有極其差的(有的高考僅得了30多分)。所以在此類學生中分快慢班授課是相當明智和合理的。針對此類學生中的快班,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教學內容按照A類的教學安排和內容進行授課。而對于慢班的學生,可以在一年級的時候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和加強英語基礎知識上。
C類:舞蹈、表演類專業(yè)學生。該類專業(yè)學生由于專業(yè)的特殊性,他們的英語基礎一般都較低,總體上是三類之中乃至全國全部大學所有專業(yè)中最低的了。所以針對此類專業(yè)的學生,教學內容上如果和其他專業(yè)的學生一樣是不現實的。因此對他們更要“因材施教”,獨立設計教學內容。通過多年對此類專業(yè)學生的教學實踐,我們總結出了相關經驗,即:該類學生的優(yōu)點是,有非常突出的表演欲望,膽子大,對課堂活動積極響應。他們自身的問題有:英語基礎差,非常頻繁的日常排練和演出任務而影響學習。
(三)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藝術性
英語是一門語言的藝術,是感性的,是審美的。英語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出色的英語教師總是努力將教學藝術化,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yè)和教學水平,特別是藝術類專業(yè)院校的英語老師還必須注意提高自身的藝術專業(yè)修養(yǎng)和知識,努力使得課堂英語知識與學生所學專業(yè)最有效地結合起來。
(四)社會和學校各相關方面的重視和支持
英語課在藝術類專業(yè)院校里歷來都是一門不受歡迎和重視的文化課,甚至還被認為是影響學校和學生發(fā)展的“累贅”。因此,進行大學英語改革必須要求包括社會和學校各方面、各部門,特別是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這樣才可能使大學英語改革得以順利開展和進行。
綜上所述,藝術類專業(yè)院校的大學生是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征,我們必須對藝術類院校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到最適合藝術類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學模式。而“分類分級教學模式”是體現“因材施教”原則,尊重學生個性,促進所有學生發(fā)展
的有效模式。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藝術類院校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當前藝術類院校普遍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對如何進行有效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以便更好地推進全國大學英語改革進程。
【關鍵詞】藝術類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索
參考文獻:
[1]王靜.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淺談[J].高教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