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3 17:06:42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摘要: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涉及的方面很多,要主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需要共同作用才能正確的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本研究從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特征、 教育理念和方法論三個層面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基本要求。
關鍵詞:思想政治素質;價值觀;能力
大學時期是大學生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此時期也是素質教育最為重要的一個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復雜的教育過程,涉及到很多個主、客觀方面因素。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是有幾個特點:整體性教育、主體性教育、實踐性教育,三者缺一不可成為一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堅持的原則要確立整體教育觀,核心要素不能丟,主體性與主導性結合起來。在方法上,知識、能力與價值觀培育三者相結合,對全體學生既要公平統(tǒng)一,又要做到因材施教,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于一體,使學生協(xié)調發(fā)展。
一、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整體性教育的基本特征
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因為是一種整體性教育,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結構上來看是具有整體性。第二,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應該是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結合在一起,與價值觀培育相結全,只有這樣,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yǎng)才具備一定的功能。第三,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整體性教育是當前和以后對大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生活思想水平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2、主體性教育的基本特征
思想政治素質是人的主體性的重要體現(xiàn)。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主體地位、主體能力,教育要以學生的主體發(fā)展為重點。第一,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是與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性密切相關的,從學生的本質出發(fā)。第二,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所以教育也是以學生為本,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起來,教育要滿足大學生的個體需要。
3、實踐性教育的基本特征
只所以說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典型的實踐性,是因為:第一,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是對人教育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這種教育是對大學生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在不斷的實踐中,讓他們形成符合社會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基于此,這種實踐活動是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的。第二,在內容上民具有一定的實踐性。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在內容上是一個龐雜的體系,不僅有理論的,更有實踐操作方在的。第三,思想政治素質教育過程的本身就是一種實踐活動。
二、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理念思考
1、確立整體教育觀
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成效性離不開整體教育。整體教育觀,就是既包含著整體性的又有廣泛意義的教育思想。學校教育不僅向大學生傳授文化知識,也是培養(yǎng)人的重要手段。所以,培養(yǎng)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教育的最終任務。無論缺少任何一級的教育,缺少哪一部分的教育都是不是完整的教育。實現(xiàn)中國偉大復興實現(xiàn)中國夢,離不開具有高素質的人才與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堅持知識、能力培育和價值觀培育相結合這是整體教育觀的基本要求,深刻內涵是要求知識、能力教育與價值觀教育三者合理搭配,應該處理好,偏向哪一個也不完整。
2、注重核心要素的培養(yǎng)
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指價值觀教育。我國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目的根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價值觀作為核心要素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就要以價值觀為核心。第二,上面所述的知識是能力和價值觀的基礎,反言之,價值觀又是知識與能力的方向所在。第三,我們知道價值體系是規(guī)范的調解體系,一切規(guī)范 都能在價值中找到基礎。判斷規(guī)范是不是有效,應該以相關的價值判斷為基礎。所以講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不僅要重視知識方面的傳授以提高能力,更要重視核心要素――價值觀。
3、堅持主體性與主導性相結合的原則
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對大學生的教育目的就是主體性形成與完善。不同的學生在同一環(huán)境和教育條件下會出現(xiàn)不同的個性特征,這是人具有不同的主體要素。教育是一種實踐活動,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在教育人的主體性時,具有主導性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主要求把學生的主體性教育與主導性教育想結合,所謂的主體性教育是指把大學生的個體特征和個體思想政治水平相結合,而主導性則主要是要求大學生所達到的社會主導 的思想政治目標。從中可以看出,前者是注重現(xiàn)實,而后者看的是理想性與可實現(xiàn)性。
三、思想政治素質教育途徑
從上述可基本看出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要注重知識、能力與價值觀的統(tǒng)一培養(yǎng),還要有一個思想政治統(tǒng)一的標準與注重大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家庭、社會、學校一起努力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1、知識、能力培育與價值觀培育相結合
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一定的知識作為基礎,而且也必須以知識講解為基本形式,如果大學生沒有思想政治素質方面的能力,那么,他們就不會判斷立場,不能形成自己的觀點,不會辨別是非,不能解決問題。而價值觀的培育則是指讓學生形成一定的領悟能力,能與其他人進行正常的溝通與相互表達理解。知識是材料,形成一定的能力能源,沒有知識不會有能力,思想也不會存在。知識更是價值觀的基礎,價值觀具有一定的實踐性,不是相當我的想象,只有一定的經驗與事實才能形成價值觀,知識越多,價值觀才會更正確、更先進,更合理。所以教育中不能興有理論沒有實踐,只有三者統(tǒng)一,才能使大學生形成較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質。
2、全體學生統(tǒng)一標準與發(fā)展個性相結合
思想政治素質有一個標準的統(tǒng)一規(guī)范,但也不失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在根據(jù)學生的特殊情況進行教育。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對全體學生的標準是統(tǒng)一的,這一點我們不難理解,因為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就是要符合人性的普遍性,雖然每個人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但是總是有人有著共同的普遍性。所以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標準時,總是要照顧到學生的共性特征,它必須為什么又要符合學生的個性化呢,這一點我們不大好理解。因為無論規(guī)定做得多么詳細,總不能滿足個別人的發(fā)展需要。雖然存在著這樣的缺陷,但也不能阻礙我們在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目標中要重視個性的發(fā)展教育。堅持統(tǒng)一標準,這是對大學生的共同教育目標,所有的大學生必須要達到這樣的標準,但是,這并不是否認對學生個性差異的教育。反過來說,對學生的個性方面的教育有共性的一面,沒有個性哪來的共性呢?在這一點上,所說的標準統(tǒng)一其實質上就是對不同層次個性的基本要求,我們要反向審視這些標準,做到統(tǒng)一與個性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相結合,才能真正滿足所有學生的思想水平提高。
3、學校、社會、家庭教育相協(xié)調
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的形成有一個復雜的環(huán)境,一般講這個環(huán)境包括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三個方面共同作用才能形成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但是,三個方面對學生的影響有著不同的作用,既有優(yōu)勢,也有缺陷,需要各自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素質。當前,社會、學校與家庭三方面之間的聯(lián)系還不夠緊密,特別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還沒有建立一個完善的有機系統(tǒng)。但是,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形成和提高需要大環(huán)境的共同作用,這個過得是復雜的,在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都有很多的限制與條件。我們要把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相系起來,協(xié)調一致,共同作用于大學生,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
參考文獻:
[1]何瀟.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4(03)
[2]金菊.新世紀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4(08)
[3]張漢志.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控手段探析[J].漢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2004(04)
[4]李偉東.自由和必然的關系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嘉應學院學報. 2004(04)
關鍵詞:藝術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實證調查
藝術類大學生由于其思維活躍、思想豐富、易于納新、擅于創(chuàng)新等特點,與普通專業(yè)的大學生有著很大的區(qū)別。了解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狀況,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找出形成的原因,對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yǎng)合格的藝術人才都具有重要意義。據(jù)此,筆者編制了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調查問卷,采用隨機抽樣辦法,對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蘇州市職業(yè)大學兩所高校藝術類在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狀況進行了調查。
一、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狀況存在的問題
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40份,回收率為90%。調查問卷共設計45個題目,涉及基本政治態(tài)度,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狀況,思想道德狀況,心理品質狀況,學習動機和專業(yè)興趣狀況,社會公德狀況六個方面。調查發(fā)現(xiàn)藝術生中普遍存在某些思想政治問題。
1.基本政治態(tài)度狀況――生活追求現(xiàn)實、理想信念淡薄
調查顯示,大部分藝術生有入黨打算,但近半數(shù)學生的入黨是為了找工作。藝術生生活追求過于現(xiàn)實,缺乏理想信念。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藝術生通過專業(yè)實踐或演出表演等機會與社會接觸較多,他們更能感受到社會競爭的激烈,也更容易被社會上金錢至上、生活奢靡、注重享受等負面效應感染。另外,藝術生由于長期接受藝術專業(yè)教育,普遍不重視文化課的學習,特別是“兩課”的學習,造成藝術生大多缺乏理論素養(yǎng),看問題較主觀,對政治缺乏敏銳性,對社會的認識和鑒別力不夠,常把復雜的政治問題簡單化。所以,必須加強藝術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2.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狀況――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合作意識
調查顯示,過1/3的藝術生認為“最能體現(xiàn)個人價值”的是名望、權力財富和自由度。這部分學生的價值取向趨于以自我為中心,以實現(xiàn)個人目標為人生價值取向。調查發(fā)現(xiàn),超過半數(shù)的藝術生不喜歡與他人合作,喜歡單干。這部分學生個性張揚,個人主義傾向明顯,缺乏合作意識。有個性、有主見對藝術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有意義的,但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成功絕不可能基于個人的努力,所以要培養(yǎng)藝術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
3.思想道德狀況――思想過于開放,社會責任弱化
超過1/3的藝術生對“校園里情侶們過分親昵的行為”和“婚前”持無所謂態(tài)度。這反映出部分藝術生思想過于開放,在戀愛和婚姻中極易放縱自我。這不僅會危害學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應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戀愛觀、婚姻觀。
調查對“購買、使用盜版軟件、書籍”的態(tài)度時,近半數(shù)的學生表示贊成或無所謂。這反映了他們社會責任感的缺失和對知識產權的不尊重。所以,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政策和法制教育,提升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4.心理品質狀況――個性發(fā)展自主,自我認知片面
對問題“當你做某事時,是否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有1/3的學生回答偶爾在意或根本不在意。在回答“你如何回應別人眼中的‘藝術生都很另類’”問題時,僅四成的學生認為不覺得藝術生另類,這說明部分藝術生個性發(fā)展自主化的傾向比較明顯。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并非壞事,但必須符合社會的需要。調查還發(fā)現(xiàn),部分藝術生存在自我認知過低或過高的心理。這會影響藝術生的學習,生活和就業(yè)。所以,要注重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
5.學習動機和專業(yè)興趣狀況――專業(yè)興趣濃厚、文化基礎薄弱
當問及“你認為藝術生要不要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時,有62.96%的人認為“沒有必要”,只有22.22%的人認為“很有必要”。在問到“你最想在大學幾年里得到什么時”,有85.19%的學生回答是“過硬的專業(yè)知識”。可見,藝術生對專業(yè)學習的興趣非常濃厚,但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很不重視。這種重專業(yè)輕文化的傾向,應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視。
6.社會公德狀況――易受不良影響,追求生活刺激
在回答“你怎樣看待大學生‘傍大款’現(xiàn)象時”,有47.22%的人認為“很正?!?,有23.15%的人認為“無所謂”。藝術生對這一社會不良習氣的認同,說明他們易受社會不良道德觀、價值觀影響。當回答“你是否能接受當今社會上一些比較前衛(wèi)的思想和行為時”,有75.93%的人表示“能接受”,只有6.48%的人表示“不能接受”??梢娮非蟠碳?,貪圖享受等不良風氣對藝術生影響很大,很易沾染打牌、抽煙、性混亂等不良惡習。所以必須強化社會公德教育。
二、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狀況的原因分析
1.社會因素影響
(1)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人生態(tài)度等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受西方文化思潮和多元價值觀念的沖擊和利己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影響,一些學生經受不住社會的誘惑,容易產生錯誤的價值取向,造成理想信念淡薄。
(2)網絡信息的負面影響。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網絡信息良莠不齊,部分藝術生尚未形成成熟的思想政治觀念,不具備正確的鑒別能力,片面追隨和被動接受網絡信息,容易形成錯誤的思想政治觀念。
2.學校因素影響
(1)高等教育改革的負面影響
高等教育的改革,特別是“招生并軌,收費上學”和“雙向選擇,自主擇業(yè)”等改革給學生的家庭帶來更大的經濟壓力,使學生的學習更注重功利性和實效性,造成重專業(yè)輕文化的學習取向。
(2)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中的影響
主要表現(xiàn)在:①高校藝術類專業(yè)普遍存在思政隊伍缺少培養(yǎng),思政教育不夠重視,重專業(yè)輕文化的現(xiàn)象。②學校、家庭、社會缺乏有效溝通,不能構成系統(tǒng)的育人體系。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陳舊、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教學模式僵化,教學效果差。
3.家庭因素影響
藝術生的家長普遍給學生較多自由的時間和空間。家長過度的放縱,造成部分學生個性過分張揚。同時,由于藝術生從小有藝術特長,家長的期望值高、進入大學后,面對優(yōu)勢不在的現(xiàn)狀,學生容易產生自卑感,在自我認知和評價方面出現(xiàn)陰影。另外,部分藝術生因高考成績不理想,進入一所不理想的大學后也容易產生自卑感,影響其正確的自我認知和評價。
4.專業(yè)因素影響
藝術專業(yè)教學很注重個性化發(fā)展,強調創(chuàng)作的靈感。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藝術生往往表現(xiàn)為強調自我,我行我素。再加上學習方式的單獨化,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及學習效果更追求個性化,因而容易養(yǎng)成一切從個人實際出發(fā),從個人才能的發(fā)揮、個人利益的獲得、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等方面考慮問題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而且藝術專業(yè)教學較少組織團隊活動,致使學生缺乏團隊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容易滋生個人主義思想。
【參考文獻】
[1]周園,田玲.《試論新時期藝術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與對策》[J].科技資訊(學術論壇).2006,(34).
[2]楊蘭英,夏少君,甘霖.《藝術類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及教育對策》[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8,(6).
[3]何甜.《藝術類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大眾文藝(理論).2009,(14).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4-0073-02
2005年1月17日至18日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在會議上發(fā)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我國培養(yǎng)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yǎng)、掌握現(xiàn)代化建設所需的豐富知識優(yōu)秀人才,使大學生們能夠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斗,這對于確保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
一、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
大學生的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創(chuàng)新素質、心理素質等。大學教學不僅要傳授學生各種科學文化素質,還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其他素質,作為大學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有關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必須得到重視。目前我國的大學生素質教育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政治意識不強,自我管理能力較弱,社會責任感不強
由于長期以來,我國處于和平發(fā)展時期,大學生普遍缺乏政治常識,不能客觀合理看待一些發(fā)生的事情,容易偏激,感情用事,發(fā)表一些不合適的言論。平時自我管理能力較弱,貪圖享樂,他們一方面看不慣社會上不道德現(xiàn)象,一方面則做著一些考試作弊等不道德的事情。另外,由于缺乏對我國的社會的認識,對自己應承擔的社會責任認識不高。
(二)知識結構不完善,創(chuàng)興能力不足
我國的教育長期以來是課本教授為主,輕社會實踐,學生普遍缺少動手能力,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在平時學生的評價中重分數(shù),輕人文,導致部分學生只注重本專業(yè)的知識,不注重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從客觀上削弱了大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的物質基礎。
(三)心理素質不高
現(xiàn)在的大學生相當一部人是獨生子女,在家嬌生慣養(yǎng),平時沒有受過什么挫折,稍一有些困難,就退縮下來,逐漸變得自卑,壓抑,缺乏自信,嚴重者甚至變得自閉,嚴重影響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據(jù)統(tǒng)計,在我大學生中“抑郁”這個詞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可見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已經相當嚴重。
大學生出現(xiàn)以上情況不禁讓人擔憂,在校大學生能否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關系著我國的經濟建設是否后繼有人,我國的偉大復興能否順利實現(xiàn)。所以我們應該給予重視。面對以上問題我們應嘎怎樣解決呢?實踐表明,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大學生素質的主要的有效手段。
二、大學思想政治工作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解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根本方法,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事關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是否后繼有人,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我們對此緊抓不懈。大學必須始終把正確的政治方向最為放在第一位,而大學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證大學生思想政治方向正確的重要途徑。大學思想政治主要以下內容和作用。
(一)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內容
1、開設“哲學理論”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
要培養(yǎng)大學生的素質,必須讓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而學習哲學理論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就是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只有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之后才能有足夠的克制力來保證自己不受一些有害思想的侵蝕。樹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2、發(fā)揮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的作用,積極宣傳和實踐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
學生會和學生社團是學校領導和學生交流的一個平臺,理應成為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學生會和學生社團在思想政治具有強大的優(yōu)勢:首先,他又完善的組織結構和規(guī)章制度;其次,活動的開展都是學生自動自發(fā)組織和完成。
(二)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重要性
1、幫助大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
2、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能力。
3、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三、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學生素質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大學生素質教育主要內容包括科學文化素質、職業(yè)素質、創(chuàng)新素質、思想政治素質等。但思想政治素質是其中的核心內容,思想政治素質教育要堅持以人文本,貼近生活,貼近實踐,必須用科學的理論來武裝大學生的大腦。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遠大的理想、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以及正確的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二)思想政治教育決定素質教育的方向,是學生思想政治方向正確的保證
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思想政治教(下轉第75頁)(上接第73頁)育保證學生正確的政治方向上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對學生的其他素質也有著促進作用。只有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使學生進入社會以后,才能有效地抵制社會中各種不良思想的侵害,成為經濟建設的有用人才;才能不斷地打破思想和方法局限,創(chuàng)新發(fā)展。
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正在努力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但建立一個創(chuàng)新型國家關鍵是要有大量的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經濟建設的接班人,是否具有強大創(chuàng)新能力和素質關系著我國創(chuàng)新性國家建設的成敗。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素質不僅包括學生的專業(yè)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心理素質,還包括其思想觀念、道德規(guī)范、政治觀點等。因此高校不僅要培養(yǎng)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專業(yè)素質,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觀念。創(chuàng)新素質是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中又起著什么作用呢?據(jù)筆者分析,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動機
創(chuàng)新動機是個人或組織根據(jù)社會需要引發(fā)的一種創(chuàng)新動力,并由此引發(fā)的一些創(chuàng)新意愿和愿望稱之為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動機是創(chuàng)興意識產生的源泉,沒有創(chuàng)新動機就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價值觀念在創(chuàng)新動機的產生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只有大學生樹立起創(chuàng)造價值,為人體提供服務的觀念,才會有創(chuàng)新動機,高效的思想素質教育就有著引起這種引起人們創(chuàng)新動機的作用。讓學生了解當前社會形式及發(fā)展需要,以及知識創(chuàng)新在我國目前經濟社會中的巨大作用。
(二)樹立創(chuàng)新的思維模式
科學的創(chuàng)新思維模式是指采用現(xiàn)代化的思想方法和思維工具,去解決實際中存在的問題。要做到實事求是,開拓創(chuàng)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著培養(yǎng)學生科學創(chuàng)新思維模式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模式,只要學生擁有了創(chuàng)新思維模式就能在原有的材料之上,采用新的方法和工具創(chuàng)造出滿足人們及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東西來。這可能是新技術、新產品、性方法、新工藝、新思想。馬克思本身就使用自身發(fā)明的科學的方法論,認識論,寫出了資本論不是嗎?現(xiàn)代社會的方法論,認識論對我們今天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模式仍然有著巨大的作用。只有學生們能夠拿起馬克思的認識論、方法論這一重要武器才能不斷突破自己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模式限制,重新認識自我、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只要我們能夠打破就有的思想觀念,就不怕沒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模式。
(三)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創(chuàng)新追求
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主要內容是愛國主義教育和人生理想教育等,在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動機和樹立科學的創(chuàng)新思維模式的同時,它還起著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方向上的追求的作用,高速學生創(chuàng)新不是90后們在網絡及生活中的標新立異,那不是創(chuàng)新,大學生應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才能成為中國未來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才能創(chuàng)造出有價值的創(chuàng)新成果。為國家和世界服務。
五、總結
實現(xiàn)我國的偉大復興,離不開大量的具有高素質人才,近年來,我國教育工作者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我們應不斷解放思想,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為我國經濟的發(fā)展提供大量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程剛,金一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途徑的探索\[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9,(01):41-42.
\[2\].在北京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Z\].2008-05-04.
\[3\].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Z\].2005-01-17
\[4\]姜大偉,李慧娜.論高校學生社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2)
【關鍵詞】思想政治素質;價值觀教育;大學生
我國的高校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地和搖籃,作為推動先進文化和先進生產力的首要陣地,肩負著歷史的使命。面對著現(xiàn)代社會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國際形勢的風云變幻。教育者更應當教育學生樹立起正確地教育觀念,讓其掌握豐富的知識,培養(yǎng)其獨立面對社會的能力,并樹立起正確地人生方向和人生觀。因此說,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任重而道遠。
一、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各種特征
1、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是一種主體性教育
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整體性結構,而它的主要核心要素是人生價值觀,人的主體性也體現(xiàn)在思想政治素質上。人的主體意識、主體地位和主體能力都可以在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中培養(yǎng)起來。
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中離不開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性;其次,思想政治素質教育著重強調從人的本質出發(fā),由于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主體面對的是學生,那么就應該把學生作為出發(fā)點,堅持以學生為本,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以來最大程度的滿足學生的需要。思想政治素質教育要重視大學生的個人意愿、個人處境和個人需要。最后,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旨在培養(yǎng)大學生各方面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是讓大學生了解自己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懂得自己的歷史地位和自己的人生價值所在,懂得自己的歷史責任感和對自己價值的追求。自身應具有相應的實踐能力,努力成為歷史活動中的主體,努力促進學生品質的形成是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主要任務。
2、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是一種整體性教育
我們總是強調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是整體性教育,有這樣的考慮主要是因為三點原因。
其一,由于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整體性特性,整體結構的形成與存在決定了它屬性與功能。第二個方面,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也應該和思想政治素質結構相結合,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充分發(fā)揮培養(yǎng)大學生主體思想政治素質的功能。第三,提高大學生整體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是現(xiàn)在和今后切實提高大學生整體政治素質教育實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關鍵課題。與此同時,提高大學生整體思想素質教育必須堅持著“知識、能力、價值觀相結合”的原則。
但在過去,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特別是學校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學習,一直偏離著整體教育的軌道。而這主要表現(xiàn)在重視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能力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教育者也更傾向于傳授知識,偏重于對知識的考核。而相對應的,學生對于課本上的知識只是一味的背誦和應答,而有關思想素質教育的問題好像成了課堂之外的事情。對于學校來說,對能力和價值觀忽略培養(yǎng),或者說沒有將知識、價值觀和能力作為一個整體培養(yǎng),尤其缺乏了能力和價值觀在整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中的重要性,是非常片面的,屬于一種有缺陷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模式。
3、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是一種實踐性教育
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其實是作為一種培養(yǎng)人的社會實踐活動而存在,相關的政黨和階級用一定的思想觀念,道德規(guī)范,對其成員實施一系列計的有劃的影響,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種實踐。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實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非常多和復雜,既包含著理論的內容,又包含著實踐方面的內容。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性。學習理論知識的目的是在于把理論知識用于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去,并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政治能力。
不管從什么方面來說,僅僅局限于教科書和理論知識的說教絕對不能作為思想政治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素質培養(yǎng)的唯一途徑。這種能力和素養(yǎng)或獲得只能依靠在實際的實踐活動中。
知識雖然是價值觀和能力培養(yǎng)的前提和基礎,但能力的培養(yǎng)和素養(yǎng)的形成卻遠遠不是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這么簡單。在大學里的思想政治教育歸根結底是讓大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用于素養(yǎng)的形成和能力的培養(yǎng)上,然后去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
二、對于思想政治素養(yǎng)中教育理念的思考
1、堅持主體性和主導性相結合
大學生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程是一個統(tǒng)一的過程,大學生主體性的形成和完善也是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在同一環(huán)境和教育條件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主體特性,這主要因為他們具有不同的主體結構要素。當今的教育在本質上就是培養(yǎng)大學生主體性的措施。
教育是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在活動中,必然具有主導性的作用和地位。發(fā)揮教育者的主導性并引導大學生發(fā)揮自我教育的主題性是其中重要也是最關鍵的部分。
2、注重“核心要素”的培養(yǎng)
人的思想素質的核心是價值觀,大學生對人生價值觀的確立是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也就應該圍繞這個核心展開,來去實現(xiàn)這個目的。在實踐層面上,知識和能力雖然是價值觀的基礎,但是如果沒有了價值觀,擁有再豐富的知識,再大的能力也都沒有前進的方向和動力,那也是徒勞的,最后,價值觀里包含著規(guī)范中所有的基礎,相關的價值判斷和規(guī)范能夠行之有效的基礎。
規(guī)范是實現(xiàn)價值的規(guī)則體系,所有的價值體系都要在轉化為引導人們活動的規(guī)范時才能發(fā)揮作用。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不僅僅要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重視價值觀的培育。
3、要注重整體教育觀的確立
遵循和倡導整體教育觀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和成功實施的前提,整體教育觀是把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作為一個整體然后進行廣泛教育的觀念。學校的教育,育人為本,也可以說培養(yǎng)合格人才是學校教育的根本職責和任務。在這個過程中,缺少哪一級,哪一部分的教育都是萬萬不行的。
“堅持知識,能力和價值觀的相統(tǒng)一”,就是要處理好知識,能力教育和價值觀培育的關系,全面的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水平。
三、結語
總結全文,我們可以看出,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價值觀的確立是缺一不可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重視的對大學生整體性的培養(yǎng)。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勇于突破,勇于探索,善于打破陳舊思想,引導學生更全面,更持久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袁貴仁.價值觀的理論與實踐[J].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3)
關鍵詞:社會轉型;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8-006-01
我國正處在全面發(fā)展的階段,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大學生是主要的人才來源。要想提高學生的素質,需要對學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充分認識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對學生加強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只有這樣,學生的素質發(fā)展才會得到保證,這不僅關系到學生的自身問題,還影響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一、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大學生的素質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思想政治素質;第二,科學文化素質;第三,創(chuàng)新素質;第四,心理素質。在大學教學中,對學生不僅要進行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還要注重學生其他素質的培養(yǎng)。現(xiàn)階段,我國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問題
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只需要服從老師就行。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學生只是純粹受教育的對象,教師進行簡單的教書、育人工作,不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權益很少受到重視,忽視學生的潛能,教學不能觸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
2、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弱
我國處在迅速發(fā)展的時期,國內的環(huán)境比較平穩(wěn)。在這種背景下,學生對于政治不大關注,不能站在客觀的角度看待問題,情緒很容易受到波動。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對社會的責任感不強。
3、存在拜金主義
我國處在市場經濟的轉型期,相應的體制和法規(guī)不健全,各種不良的思潮對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很容易受到影響。一些學生重視物質享受,不注重精神層面的培養(yǎng);部分學生把金錢權利看的很重,不注重理想的追求;有些學生自私自利,只愿意索取不愿意付出。同時,大學生對社會的期望值比較高,注重實現(xiàn)自我價值。
4、誠信意識缺乏
受市場經濟、利益分配和不良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缺乏誠信意識。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學習考試中,作弊;第二,在進行助學貸款時,逃避還款;第三,在進行擇業(yè)時,缺乏誠信意識;第四,在繳納學費時,拖欠學費。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打架、偷竊的現(xiàn)象常會發(fā)生。
5、大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是以知識教育為主,忽視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創(chuàng)新意識欠缺。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往往重視學生的成績,這樣,學生會把大量的精力用于專業(yè)知識,對于課外的知識很少涉及,導致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欠缺。
二、分析大學思想政治對學生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性
上述內容已經提及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包括四個方面,其中,思想政治素質是核心部分。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堅持人本的思想,教學的內容要貼近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使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政治方向。這樣,學生在走向社會后,可以抵制社會上不良思想的影響,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實現(xiàn)自我的發(fā)展。
三、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用黨的指導思想教育學生,使學生堅持正確的道路方向。從新生開始,高校要對學生進行就業(yè)觀念的教育,通過開設相關的課程,學生能夠對就業(yè)有大致的認識,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2、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學業(yè)的競爭、就業(yè)的壓力、經濟的貧困,這些因素使學生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學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的影響。高校通過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機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給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識。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生能夠加強和老師、同學的溝通交流,注意培養(yǎng)人際關系,以客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樹立自信心,并且承受住挫折的考驗。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
在大學期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涉及愛國主義教育以及人生理想的教育。通過大學期間的教育,學生能夠樹立自信心,具有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對于以后的生活大有幫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對創(chuàng)新的概念提出疑問,教師要告訴學生,創(chuàng)新不是在穿著或者言行上標新立異,而是具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學生樹立了正確的觀念,就相當于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增強自身的實力,用科學的精神武裝頭腦,使自己成為創(chuàng)新性的人才。
要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提升學生的綜合實力,需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相對復雜,持續(xù)的時間比較長。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根據(jù)黨的指導思想,結合現(xiàn)階段我國建設的實際情況,加強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把學生的思想政治培養(yǎng)作為工作的基礎,不斷豐富教學方法,列舉生活實例,對學生進行科學文化素質、心理素質等的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劉 蓉.試論大學思想政治對學生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性[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7.
【關鍵詞】網絡;素質教育;影響;探析
作為互聯(lián)網的最大受眾群體之一,大學生投身虛擬網絡世界的熱情最高,受其影響也最大。深入研究和分析網絡對大學生素質教育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充分發(fā)揮網絡技術的優(yōu)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是當前不斷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
1 網絡的基本特性
我們要分析網絡對大學生素質教育所造成的影響,首先就必須對網絡的特性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目前,學術界已從不同視角對網絡傳播的特性作了大量分析,盡管不同學者在理解上尚有差異,但就總體而言,幾乎都承認開放性、交互性和虛擬性是網絡最基本的三項特性。
1.1 開放性
網絡的迅速普及,使計算機真正成為連接在網絡上的“終端”,成為人們互相訪問和交流的工具。迄今為止,沒有什么能像網絡那樣神通廣大,兼容并包,搭建了一個人人可以“各盡所好”的自由平臺。在網絡網中,人們可以隨心所欲的生活、學習、工作,其自由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fā)揮。網絡信息資源浩如煙海,通過網絡人們能輕易的搜尋到自己所需的各種知識,快速地了解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經濟、社會、人文、歷史、科技等各種信息。
1.2 交互性
信息網絡傳輸速度的提高,使實時交流反饋成為可能;多媒體傳播技術的完善,也使人們在網絡上交流變得像面對面交流一樣自然,這極大激發(fā)了人們交流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參與性。正因為網絡的交互性,信息資源才在真正意義上被人們所共享。節(jié)約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然而,信息的爆炸性增長,也對每一個使用它的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捕捉有價值的信息并且進行恰當?shù)奶幚?,將是網絡時代學習者所需具備的基本能力。
1.3 虛擬性
網絡以虛擬技術為基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通過符號化的形式得以展現(xiàn)。這為人們創(chuàng)造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交往的異化。人與人之間可以在網上暢所欲言,互相信任,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越來越封閉,不愿與人交往。這種異化現(xiàn)象,反映出網絡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正在缺失,冷漠正在增長。更有甚者,一些人逃避現(xiàn)實,寄情于網絡之中,沉迷于虛擬世界而難以自拔,以致于情感自私冷漠,社會責任感降低,各種病態(tài)現(xiàn)象滋長。
2 網絡的發(fā)展為大學素質教育帶來難得機遇
大學生思想開放,思維靈敏,容易接受新事物,獲取信息的方式、渠道便捷,是網絡世界最主要的參與者之一。實踐證明,互聯(lián)網在給社會帶來諸多便捷的同時,也為高校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提供了新的技術和手段,創(chuàng)造了難得機遇。
2.1 有利于擴大大學生的知識空間
網絡為大學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資源。2004年,據(jù)美國新澤西州NEC研究所的勞倫斯和吉爾斯統(tǒng)計測算,因特網上可見所得網頁就已達約8億,共包含了約15萬億比特數(shù)據(jù)信息和1.8億幅圖象。通過網絡,大學生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及時快捷的獲取信息,學習知識,從而擺脫過去對課堂教學這一單一渠道的依賴,增強學習的自主性。在學習的內容上,學生可以在浩瀚的網絡世界中,隨時瀏覽與下載自己想學的知識,突破傳統(tǒng)教材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限制; 在學習的進程上, 利用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遠程教育體系,學生可以自己挑選教師,選擇課程內容、安排課程進度。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既是學習的組織者,又是參與者。在學習的時空上,網絡的交互性與信息共享,使得課堂不再局限在一間教室內,甚至是一座城市、一個國家內,真正實現(xiàn)了在全球范圍內獲取學習資源。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和交流活動徹底打破時間和地域限制,網絡給大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廣闊知識空間。
2.2 有利于轉變大學生的學習方式
傳統(tǒng)的高校素質教育模式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與大學生的互動為主。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與普及,以大學生為中心,以大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為主要方式的分享式、自主性學習模式已經成為可能。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 從網絡上尋找適合自己個性、才能發(fā)展的信息、知識并進行模擬實踐, 可以在寬松、平等的環(huán)境中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自己的學習成果。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網絡學習中的教師角色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他們將不再是課堂上的灌輸者、權威者和壟斷者, 而深化為學生學習的咨詢者、引導者和監(jiān)督者。在新的學習模式下,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更為平等自由,學生的任何疑問,都可以隨時在網上進行交流并獲得解答。他們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學習,這就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其自身學習進步的創(chuàng)造者和評價者, 變“由別人教育”為“個人自我教育”。這種自主的學習方式將有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自我潛能的發(fā)掘和自我約束力的增強, 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從而有助于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當代社會所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2.3 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思維能力
從20 世紀90 年代開始,互聯(lián)網技術在全世界范圍內的迅猛發(fā)展使人類思維方式發(fā)生巨大的改變,人們紛紛提出“網絡思維”的概念。作為現(xiàn)代思維方式的最新形式,網絡思維方式除具備一般科學思維的優(yōu)勢之外,在橫向、縱向、空間結構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發(fā)散性”[1]。從某種意義上說,互聯(lián)網好似一個巨大的、即時的、便捷的、提供新知的圖書館,但是對于個體而言,在特定情況下,其所需的信息往往都是具體而確定的,這就需要人們具有對海量信息進行篩選、識別和提煉的能力,以滿足自身需求。在網絡上,人們可以隨時在不同任務之間切換,同時閱讀、寫作、收看視頻、聊天交友;同時被稱為搜索引擎的網上檢索工具允許操作者自由確定,從不同角度檢索所需信息, 審視同一問題。
3 網絡發(fā)展使大學素質教育面臨巨大挑戰(zhàn)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推動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進一步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同時,也將不可避免的帶來諸多挑戰(zhàn)。
3.1 思想意識遭遇沖擊
當今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競爭,或者說是文化競爭,用西方國際關系學者約瑟夫·奈的話說就是“軟權力”之爭。網絡作為一種技術,本身不具有任何階級性、政治傾向性和意識形態(tài)性。但是,當它作為一種信息傳播方式時,網絡使國家間的地域屏障被打破,政治文化的滲透和傳播更為直接和廣泛,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的防御能力大為減弱。西方發(fā)達國家憑借其在互聯(lián)網領域的領先技術,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宣揚西方的價值觀念、政治模式和生活方式,妄圖通過沒有“國界”的網絡,以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來取而代之。他們往往打著“自由”、“人權”、“民主”、“平等”的幌子,具有極強的誘惑力和迷惑性。大學生好奇心強、接受新鮮事物快,容易被其欺騙,而淪為他們的信徒。此外,網絡上廣泛存在著的極端文化、消極文化、墮落文化等腐朽思潮,也會像一樣無孔不入傷害意志薄弱的大學生,使他們喪失理想信念,身陷其中難以自拔。
3.2 道德倫理面臨挑戰(zhàn)
相對于現(xiàn)實世界而言,網絡是一個純粹的“虛擬空間”,也是一個真正“自由”的地方,網絡的隱匿性,使網民的真實身份得以影藏,網絡的開放性又使人能夠擺脫現(xiàn)實的道德約束,行為的隨意性增加,行為主體的道德規(guī)范被嚴重弱化[2]。大學生正處在人生價值觀逐步形成的階段,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自控能力弱,倫理道德約束力不強,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網絡上的諸多不道德行為極易誘使大學生的道德價值取向發(fā)生偏差,從而使自身處于矛盾沖突的道德選擇中,引發(fā)道德困惑和混亂。加之外界對大學生的網絡行為缺乏有效的控制,使得部分大學生產生了在網上可以為所欲為的錯覺,道德意識大為削弱,更為可怕的是這種錯覺一旦被反映到現(xiàn)實生活中,就會造成極其嚴重的社會后果。另外,網上內容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對涉世未深的大學生而言,具有極強的吸引力,部分大學生因此流連忘返,毫無節(jié)制地浪費時間和精力,沉溺于虛擬網絡中,對現(xiàn)實世界漸漸遠離而變得陌生,對社會責任的感悟與理解也產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嚴重影響大學生道德素質的健康發(fā)展。
3.3 個性心理受到影響
網絡是精彩的,但網絡畢竟是虛擬的,大學生在其中很難獲得真正的人際關系。網絡的新鮮、刺激使得上網行為本身產生的,具備“上癮”的可能。網絡的自由性尤其是網絡游戲角色的英雄化設置,容易讓大學生產生為人處事的“成就感”,甚至是誤認為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會使其喪失時間感,失去自制力,最終逃避現(xiàn)實。迷戀網絡還容易導致大學生產生人格障礙。由于網絡的隱匿性,一些大學生在網上交際時常常扮演與自己實際身份和性格特點相差十分懸殊甚至截然相反的虛擬角色,以尋求刺激,獲得滿足。然而一旦回到現(xiàn)實之中,網上、網下的巨大落差,又使其經常處于多重角色差異和沖突之中,產生焦慮和失落感,誘發(fā)心理危機,導致雙重人格或多重人格障礙[3]。長期沉溺于網絡不利于個體的健康發(fā)展,尤其是青少年,因為在虛擬的網絡環(huán)境下,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缺乏真實人際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缺乏倫理道德的制約,缺乏情感的體驗和責任的擔當,不可能形成健康的個性心理特征。
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關系到祖國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yǎng)和塑造。我們應當準確認識和深刻把握網絡在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中的正反兩方面影響,充分利用它的積極功能、規(guī)避它的消極功能,深入研究并采取切實措施,不斷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推向深入,使網絡在育人樹人中發(fā)揮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潔.淺談網絡對人們生活與思維的影響[J].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11(5).
[2]夏名首.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素質教育探析[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3).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人格塑造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3-0186-02
一、健康人格的含義
人格有健康與異常之分,通常情況下人們習慣從性格、心理、道德方面評價一個人的人格,健康人格包括的因素不止這些,它還包括生理、才能、審美、興趣、氣質、價值觀等,并且這些方面得到充分協(xié)調的發(fā)展。能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專長,以自己的才能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為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健康人格是人們心中的理想形象,也是人們一直努力追究的人格境界。具體包括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正確的自我意識、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良好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
二、當前大學生人格發(fā)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人的繁衍生息與外界環(huán)境發(fā)生著密切的聯(lián)系,其思想行為的形成和發(fā)展也與環(huán)境密切相關。大學生正處于人格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易受環(huán)境的影響。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網絡的普及,加之經濟發(fā)展全球化,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不出門也可以盡知天下事。大學生每天通過網絡得到大量的信息,國內外新聞、娛樂、體育……國外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諸多方面都通過網絡被大學生接受,并產生影響,過洋節(jié)就是例子。綜觀全局,當代大學生的人格發(fā)展現(xiàn)狀良好,是積極向上的,但是,大學生的人格發(fā)展也存在一些消極方面,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方面。
1.以自我為中心,交往能力欠缺
個人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對自身的發(fā)展影響深遠,父母的語言行為,處事方式以及對學生的教育方式對學生來說意義非凡?,F(xiàn)在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家里人都寵愛有加。很多情況下家長對學生的關愛演變成了溺愛、放任,不言而喻,這必然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消極影響。學生從小受到這種追捧,會很自然地認為應該以自己為中心,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往往很冷漠,有強烈的占有感、明顯的功利傾向和嫉妒心理,不顧及他人感受,不能容忍價值觀和信念的差別。
2.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理想、信念缺失
大學生的理性思維迅速發(fā)展,但尚不能客觀認識自己,常常出現(xiàn)感性與理性的矛盾。當他們面對新鮮事物時有很強的好奇心,容易以自己感官得到的信息作為評價事物的標準,有時也會融入明顯的感彩;當他們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挫折失敗時不能進行正確的分析,看不到問題的本質,也不能從自身尋找原因,主觀上怨天尤人,很容易將失敗歸于他人或客觀條件;當他們需要做抉擇時總是搖擺不定,心存僥幸,眼高手低。當代大學生處于特定歷史時期,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價值取向在大學生群體中開始出現(xiàn),在各種價值取向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大學生原有的思想觀念、生活態(tài)度、思維方式等發(fā)生了變化,經常出現(xiàn)情緒低落,浮躁,受到挫折和打擊后怨天尤人,一蹶不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沒有自己遠大的理想和明確的生活目標,不關心社會,不關心國家大事,不體諒父母,不愛讀書,很多學生還沉迷于網絡……一味地追求享樂,盲目攀比。
3.心理承受能力較差
相對于社會而言,家庭與學校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環(huán)境。大學生長期處于這種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當中,一直受到家人與老師的保護,也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社會經驗,對獨立過程中的種種困難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缺乏經驗,不能合理地調控情緒應對挫折。此外,大多數(shù)大學生自身有很強的優(yōu)越感,特別是城市獨生子女,從小生活優(yōu)越,沒有經歷過艱苦生活的鍛煉,一旦離開家開始與以前截然相反的生活時就表現(xiàn)出很強的挫敗感、對自己不能適應的生活感到失望,導致抑郁、孤僻。他們不能接受現(xiàn)實,尤其是在面對生活中的逆境時。大學里的犯罪事件、自殺事件讓人膽戰(zhàn)心驚,可以看出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當大學生在生活、學習或情感方面受到打擊,心理上產生嚴重的挫敗感時便無法承受,處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心理障礙,甚至是精神疾病。
4.缺乏社會責任感,誠信道德缺失
任何國家的發(fā)展與民族振興都離不開社會成員的社會責任感,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人應當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關心社會,為社會服務,盡自己的微薄之力為社會做貢獻。當前大部分大學生能在學校的教育下,在老師與同學的感染中形成社會責任感,有高尚的愛國情操與強烈的社會正義感。然而部分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令人擔憂,他們只關注與自己利益有關的事情,不關心國家大事,對各種社會事件不聞不問,不參加公益活動,不愿幫助弱勢群體,更不會見義勇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在全世界都呼吁誠信的氛圍中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能夠講信用守誠實,把誠信看作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是自己的道德基礎,是自己立足于社會的保證,更是自己無價的財富。然而大學中也不乏考試舞弊、論文抄襲、拖欠學費或貸款、虛假求職、隱瞞事實等一系列誠信道德缺失問題。
5.人生觀模糊,價值觀混亂
大學生正值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大學生接受到的文化日益多元化,部分大學生集體主義價值觀念淡泊、缺乏奉獻自己服務社會的優(yōu)秀品質,沒有樹立為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奮斗的理想、也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難以抵抗社會各種思潮和不良價值觀,出現(xiàn)精神空虛、厭學厭世的情緒,從而影響學業(yè),各方面潛能不能充分發(fā)揮。已沒有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缺乏明確的奮斗目標。
三、健全人格的塑造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
在網絡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社會呈現(xiàn)出虛擬性、交互性、多元化等諸多特征,其所帶來的信息對人類日常生活和文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塑造大學生的健全人格,培育符合社會主義事業(yè)所需要的人才。
1.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課和教師的示范作用
首先,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課中大力開展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學生學習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從而引導大學生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樹立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奮斗的理想,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信念,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導大學生以“互相體諒,互相謙讓,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的心態(tài)正確處理交往中的問題。
其次,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示范作用?!耙蝗諡閹熃K身為父”,教師猶如父母一般不僅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人。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對學生產生很深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德育,這與其他學科不同,不能簡單地灌輸。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過程中不僅要有說服教育,更需要通過教育者自身的模范形象去教育人?!罢憾罂梢哉?,自治而后可以治人”,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先有一桶水,教師應該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文化知識素質和工作能力素質。要熱愛和尊重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踐行自己所倡導的道德規(guī)范,發(fā)揮模范作用,讓學生在與老師的交流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建立心理咨詢機構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飛速發(fā)展,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身心壓力越來越重,各種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心理咨詢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大學生面對這樣一個復雜多變的社會,難免不產生心理困擾與心理疾病。大學生需要心理咨詢機構的幫助來解決心理障礙。高校應聘用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一方面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針對全體學生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建立心理咨詢輔導中心,為學生提供說心里話的場所,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健康輔導。此外,高校應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教育技能的培訓,建立一支專業(yè)素質較強的心理教育教師隊伍,從而能及時發(fā)現(xiàn)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與個別學生的心理不適,適時地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心理調整,克服心理障礙,促進學生良好個性和心理的形成。
3.開展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以致用一直是我們提倡和追求的,任何知識都要運用到實踐中才能體現(xiàn)其價值。大學生需要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發(fā)展自己,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部分大學生都參加了校園里的各種社團活動,還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外干兼職,定期參加一些公益活動,使自己的交流能力、表達能力、適應能力、應變能力有所提高,同時還能在實踐中見賢思齊,使自己的人格得到發(fā)展和提升。也有部分大學生把自己封閉在學校中,也不愿參加社團活動,交流范圍很狹小,久而久之便變得內向孤僻,導致實踐能力差、心理承受力、調適能力差。針對這種情況,多組織學生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藝術、體育活動,動員學生利用假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中樹立信心,在活動中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不斷塑造健康的人格。
參考文獻:
[1]高玉樣.健全人格及其塑造[H].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教育部.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1,(4).
[3]吳桂韓.論高校人格教育與學生健康人格培養(yǎng)[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