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7 17:29:53
序論:在您撰寫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案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6-0215-02
隨著科技的日益發(fā)展,文化的傳播大致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日新月異的現(xiàn)代科技使得文化傳播的手段越來越豐富,人們通過不同的途徑接受新鮮的資訊,人們觀察社會的視角不同,感受不同,往往得出的結論就不同,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價值觀也不同。特別是對于在校學生來說,在校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而且他們正處于重要的價值觀形成階段,這時候,如何讓高校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就顯得尤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學生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同于一般的傳授解惑的教育教學,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研究中,案例教育逐漸被思想政治研究者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案例教育以其形象、生動、影響深遠和受教者樂于接受,深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案例教育有利于把學校、學生、社會三者有效的聯(lián)系在一起。更加密切了三者的聯(lián)系。
一、案例教育分析的含義
案例教學是由哈佛法學院前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朗代爾于1870年首創(chuàng),后經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長鄭漢姆推廣,并從美國迅速傳播到世界許多地方,被認為是代表未來教育方向的一種成功教育方法。于20世紀80年代案例教學引入我國。
傳統(tǒng)上的案例教學是一種通過場景重現(xiàn)或者模擬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讓學生自己納入案例場景來進行學習的一種教育模式。
案例分析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中逐漸煥發(fā)出新的面貌,學界對它的定義主要有兩大類別:第一種觀點認為案例是小概率事件,案例就是案例,從案例中不能得出帶一般規(guī)律性普遍性的結論;第二種觀點認為對案例的研究可以得出新的假說以及分析性的普遍結論。
本文認為思想教育中案例分析是教育工作者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方法,與學生共同分析、觀察,總結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并遵循一定的原則把這些現(xiàn)象通過整理、概括、提煉得出普遍性的結論,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恩格斯曾經說:“最好的道路就是從本身的錯誤中,從痛苦的經驗中學習?!币虼水斘覀兣龅絾栴}的時候,進行總結,并從中學習。正是我們行事的關鍵。思想政治教育也如此,不斷地從案例分析中吸取有利的思想,摒除錯誤的思想,灌輸高校學生以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正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案例分析需要具備以下特點。
1.案例分析須具備客觀性
客觀性即客觀實在性,指事物客觀存在。案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是主觀見于客觀的事物,在案例的選取上必須尊重客觀事實。才能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2.案例分析須具備目的性
思想政治教育為達到某一階段的成績和目標,需要不同的案例進行輔助教育,這正體現(xiàn)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要針對不同的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也方便受教者接受。
3.案例分析須具備典型性
每個歷史時期都有其典型的代表,每個時期的典型人物也反映出那個時代的時代特色。岳飛精忠報國反映出在封建王朝中的忠君愛國思想。張麗莉老師的舍己救人反映出社會主義旗幟下大愛無疆的奉獻精神。案例選取的典型性直接關乎受教者的受教程度。
二、案例教育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對于理論知識,如理論的理解過于死板和片面化。理論課的學習淪為應付考試的死記硬背。隨著國外資本主義思潮的入侵,大學生的價值觀發(fā)生了改變。例如,近年來大學生中存在行為失范現(xiàn)象和道德滑坡現(xiàn)象,已成為社會的共識。這正說明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緩。大批的思想政治研究者致力于思想政治的研究工作,并且逐漸意識到案例分析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案例分析有利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對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原則的概括表述,是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其基本精神是達到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在《整頓黨的作風》中談到:“真正的理論在世界上只有一種,就是從客觀實際抽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了證明的理論。”目前高校中的理論教學過于刻板,在校學生往往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可有可無的,純粹的理論考試在塑造在校學生的價值觀方面意義不大。馬哲、思政成績好的學生并不代表其價值觀沒有問題。如,云南大學的馬加爵事件,吉林農業(yè)大學的郭力維事件。僅僅是因為同學關系的處理上出了問題就拿起屠刀,這些不得不讓人擔憂大學生的道德問題。
案例分析有利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的出現(xiàn)喚醒了無數(shù)人心中最純粹的美好。她舍己為人的精神感動了全中國的人。她愛生如子的精神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是一堂最生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師范類院校掀起了一股愛崗敬業(yè),愛生如子,舍己為人,大愛無疆的熱潮。這個典型的案例把奉獻精神,集體主義的理論融入進了實際。更生動形象地為全體師生上了一課,有利于促進其正確價值觀的樹立。
關鍵詞: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犯罪;預防;案例分析
作者簡介:段惠方(1981-),男,安徽宿州人,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講師。(江蘇 南京 210042)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高校輔導員開展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12SJBFDY040)、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課題“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大學生犯罪的預防”(項目編號:20111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0-0122-02
近年來,馬加爵案、李啟銘案、藥家鑫案等大學生違法犯罪案件在社會上產生了較為惡劣的影響。2013年4月,又相繼爆發(fā)了復旦大學研究生宿舍投毒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學生宿舍殺人案,大學生違法犯罪問題再次成為社會輿論的關注焦點。大學生的違法犯罪問題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容回避的問題,如何有效預防大學生違法犯罪,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實踐的重要內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預防大學生犯罪可以分為群體教育和個體教育兩個層面,群體教育層面的預防措施是針對全體或群體大學生開展的,主要包括法律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校園安全管理等內容;個體教育層面的預防措施主要是針對部分大學生個體開展的個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措施預防大學生違法犯罪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是群體教育措施的必要補充,高校預防大學生的違法犯罪必須將群體教育措施與個體教育措施結合起來。本文主要通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體案例分析,探索實施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預防大學生違法犯罪的路徑。
一、案例分析
1.案例經過
小夏,男,來自西部某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在江蘇南京某高校就讀。小夏入學報到較晚,到宿舍后其他同學已經互相熟悉,小夏平時沉默寡言,不喜與同學相處,在宿舍生活中也與其他五位同學格格不入,班級活動不積極參加,在上課時經常獨自坐在最后一排,聽課不夠認真,成績較差。小夏課余時間一般選擇在宿舍看電視,宿舍的公用電視機幾乎成了其個人財產,不給其他同學使用。宿舍熄燈后,小夏還經常使用蠟燭或應急燈看書、做事。小夏的這些行為影響了宿舍其他同學的生活,當宿舍小王等同學向他提出意見時,小夏則采取了不予理睬或砸東西的行為來表示反抗,小王等同學在勸說無用的情況下,開始孤立小夏,宿舍關系開始緊張。大一下學期的一天,當小王因為小夏看電視聲音太大而向他表示不滿時,矛盾升級,雙方打起架來,小夏從自己抽屜里拿出了一把匕首,其他同學見狀立即將雙方拉開,并和小王一起找輔導員說明情況。
2.個性化分析
如果僅從該案例的表面情況分析,小夏對打架事件負有主要責任,小夏作為一個各方面表現(xiàn)不好的“差等生”,做出影響他人的行為,甚至采取蠻橫無理的方法拒絕他人的意見和規(guī)勸,持管制刀具與同學打架,雖然未刺傷同學,但也已經接近違法犯罪的邊緣。然而其輔導員并沒有因此而直接得出結論并做出處罰措施,而是通過與小夏及其家長、同學的溝通,從更多方面了解事件的特殊情況,并進行個性化分析:
(1)家庭貧困和學習基礎差導致心理自卑。小夏來自西部農村,父母都以務農為生,且身體不好,家里還有弟弟和妹妹,家庭非常貧困,與來自發(fā)達地區(qū)的學生相比,生活水平低下。同時由于高中學習基礎和內地的學生有一定差距,學習比較吃力,特別是英語、計算機等基礎科目成績較差。這些情況導致小夏心理上的自卑感,讓他認為同學們都看不起他、疏遠他,因此把同學的意見當做對他的指責,他選擇坐在最后一排聽課、獨自在宿舍看電視等離群行為來封閉自己。
(2)生活習慣差異導致行為差異。地域和家庭所賦予的生活習慣差異在宿舍生活中體現(xiàn)出來,在缺乏有效溝通的情況下,小夏為維護其尊嚴采取了一些無視他人的行為方式,導致其始終無法融入新的宿舍生活。例如,小夏所在的地區(qū)與內地存在一定的時差,小夏剛來到南京沒有及時調整好自身的作息規(guī)律,因此到了宿舍晚熄燈后,他卻無法迅速進入睡眠,當同學因此提出意見時,他以為是別人不尊重他的生活,拒絕改變自己的行為。
(3)成長背景差異導致法律觀念淡薄。小夏入學之前一直生活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其個人對法律的認知較少,在思維上比較接受用“拳頭”來解決爭端的方式,即使是帶刀的行為也被認為是正常行為。
3.個性化措施
(1)違紀事件的冷處理。一般違紀事件處理方式可以分為冷處理和熱處理。熱處理是指借助一個違紀事件,給予處分,并且通報全體學生引以為戒。冷處理即給予犯錯者一定的嚴厲批評和警告,但是不宣揚。冷處理一般是針對一些輕微的、初犯的或有特殊原因的違紀情況。小夏雖然犯了錯,但是考慮到其自身情況的特殊性,如果給予嚴厲的處分并作為反面典型,則很可能導致適得其反的結果,因此在做好宿舍同學工作的前提下,對此事件進行冷處理。
(2)環(huán)境適應再教育。高校一般會為大學新生安排統(tǒng)一的環(huán)境適應教育,但是仍然會有部分學生不能適應大學生活,需要進行環(huán)境適應的再教育。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小夏的問題癥結在于地域差異、生活習慣差異、家庭困難以及學習能力弱所導致的環(huán)境適應問題,需要對其進行環(huán)境適應的深度輔導。主要措施包括專業(yè)教師心理健康輔導、輔導員定期深入談心、同學結對幫扶、提供合適的實踐平臺、培養(yǎng)健康的興趣特長、創(chuàng)造人際交往機會等。
(3)開展有針對性的法紀教育。小夏的犯錯行為體現(xiàn)出其法律、紀律意識的淡薄和在觀念上采用武力解決問題的錯誤傾向,如不及時進行矯正,很有可能會走向更嚴重的錯誤甚至犯罪。必須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法紀教育,主要是增強法律意識、改變錯誤觀念。打架事件發(fā)生后,小夏被任命為安全檢查員,負責每天晚上到男生宿舍檢查同學回寢情況以及宿舍用電等安全情況,這是一個勤工助學和學生干部合一的崗位。目的是在解決小夏生活困難的同時,為小夏提供一個鍛煉自己的平臺,激發(fā)他的使命感和自信心,增強其安全意識和紀律意識。
4.成效
經過努力,小夏終于在心理上從自卑走向自信,在人際關系上從孤立走向融合,在學習上從落后走向優(yōu)秀。有感于自己和家鄉(xiāng)人們法律意識的淡薄,小夏定下了跨專業(yè)報考法律碩士研究生的目標,在輔導員的幫助下小夏申請了國家“少數(shù)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終于考取了一所國內著名的“211”工程大學的法律碩士研究生。
二、案例啟示
1.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大學生犯罪在大學生群體中畢竟屬于少數(shù)的個體行為,而對于大學生犯罪的預防則要針對每一個個體做工作,這就要求必須采取個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多元化發(fā)展的形勢下,傳統(tǒng)的整齊劃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轉變,個性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趨勢。[1]在個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堅持以人為本,要求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平等地對待學生,發(fā)揮學生的教育主體性作用。對于小夏之前的種種“差”表現(xiàn),容易被貼上“差等生”的標簽來進行“挽救”,但是這個案例之所以取得成效的前提在于對小夏的尊重,正是這種允許和尊重差異的觀念,取得了小夏的信任,激發(fā)了他的主體性。
2.堅持對癥下藥,分析學生的個性特征
預防大學生犯罪的主要途徑是糾正學生的各種思想和行為偏差。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偏差的癥狀表現(xiàn)也許相似,但是其原因和特征卻是千差萬別的,沒有一種萬能的良藥可以包治百病,也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教育好每個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做好“望聞問切”的基礎工作,調查和分析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和學生的個性特征,根據(jù)分析結果來制定教育方案。案例中,輔導員通過家庭、教師、同學、沖突雙方等相關者和旁觀者調查了小夏的行為表現(xiàn)與個性特征,并請專業(yè)的心理學教師分析了小夏的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從而充分了解了小夏存在問題的癥結所在,這為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
3.堅持因材施教,選擇適合的個性方法
因材施教是我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教育理念,同時也是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分析學生的個性特征是為了選擇適合學生的個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因材施教。面對每個鮮活的學生個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先入為主地從自我經驗出發(fā),而應從學生本身出發(fā)尋找適合的方法。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不拘一格、靈活多變、不斷創(chuàng)新、追求成效的,其主要的著眼點在于“適合”,只有適合學生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方法。[2]案例中對小夏采取的教育措施非常具有針對性,這些措施中雖然不乏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但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綜合運用到小夏身上,就體現(xiàn)出了個性化方法的特征。
4.堅持未雨綢繆,規(guī)范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我國著名的醫(y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預防大學生犯罪正是要在犯罪這個“病癥”形成之前,做到未雨綢繆,對學生進行預防性的治療。[3]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做到深入到學生的“生活世界”,了解學生的情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做到見微知著,規(guī)范和引導學生的個性健康發(fā)展。
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是無條件地放縱學生自由個性的發(fā)展,更不是推崇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和鼓勵每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這種個性發(fā)展必須以不損害別人的個性發(fā)展為前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共識,將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與全面發(fā)展相結合。案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著眼于對小夏錯誤行為的糾偏,更著眼于小夏的健康成長,不但成功地預防了小夏走向犯罪,更促成了小夏的成功轉變,實現(xiàn)了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標本兼治”功效。
參考文獻:
[1]楊琳,蔣錦洪.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個性化教育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意義[J].理論建設,2011,(3).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就業(yè)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b)-0231-02
1 案例概述
周同學,動漫專業(yè)學生。該同學自上大學以來,刻苦學習,在課余時間參加藝術設計系自律會勤工部,大二的時候成為勤工部部長。同時,他也參加了勤工儉學的工作,成為了輔導員助理。他為人比較老實憨厚,由于是貧困家庭出身,剛上大學的時候缺乏自信心,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不強。在成為輔導員助理和勤工部部長后,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他的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有所提高。大三上學期期末,部分同學已經開始去外面找工作。有一天,本人遇到了周同學,問他是否開始找工作。他說,目前他還不想去外面找工作,主要有以下理由:(1)專業(yè)能力不強,想先通過完成畢業(yè)設計,提高自己的技能后,再去找工作,況且畢業(yè)設計需要花時間做,找工作會耽誤畢業(yè)設計的事情;(2)網上工作招聘信息或者現(xiàn)場招聘信息往往要求有工作經驗,自身沒有工作經驗,不敢去投簡歷;(3)本專業(yè)招聘信息比較少,很難找到跟專業(yè)一樣的工作。通過與周同學談話,本人發(fā)現(xiàn)他存在信心不足,缺乏應屆畢業(yè)生求職的意識和技巧,對專業(yè)和職業(yè)之間關系的認識比較膚淺。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本人經常找周同學談心,結合他師兄師姐求職的案例,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鼓勵他積極地去外面找工作:(1)完成畢業(yè)設計不能從根本上大幅度地提高專業(yè)技能,專業(yè)技能的提高可以通過積累社會工作經驗,不斷地根據(jù)工作的實際情況去增強專業(yè)技能,同時,完成畢業(yè)設計不一定跟找工作有沖突,因為部分設計類專業(yè)的畢業(yè)設計只是通過電腦軟件完成的,同學可以白天去上班,晚上抽時間完成畢業(yè)設計;(2)網絡招聘信息和現(xiàn)場招聘信息往往都是顯示出理想化狀態(tài),有些工作雖然要求要工作經驗,但是實際上如果企業(yè)缺員工或者企業(yè)覺得應聘者比較優(yōu)秀,也會考慮沒有經驗的應屆畢業(yè)生,因此,求職必須要有信心;(3)大學所學專業(yè)跟求職崗位不一定完全匹配。按近年來高校畢業(yè)生求職情況,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從事非專業(yè)性的工作,因此,找工作的過程中,盡量找與專業(yè)相關的,但是,如果沒有機會,也應該根據(jù)實際情況到其他行業(yè)里面去發(fā)展;(4)對于高校畢業(yè)生,由于沒有任何工作經驗,求職過程中,應該要表現(xiàn)出勤奮謙虛的態(tài)度,不要太看重薪酬,要為了盡快找到一份工作來積累經驗。經過本人對周同學的多次教育,該同學鼓起勇氣去盡量找工作,最后,他找到了跟自己專業(yè)相關的工作-影視后期制作,并且在工作中表現(xiàn)良好,受到公司領導的好評。
2 案例分析
2.1 心理原因
由于不少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自于農村或者城市困難家庭,并且自認為學歷比較低,他們在求職過程中存在自卑、信心不足、膽怯等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不主動積極地去求職,在求職失敗后不敢繼續(xù)求職,或者恐懼地面對復雜的招聘信息而不知所措。同時,部分學生在應聘的過程中,不能自信地表現(xiàn)出自己有利的一面,往往吞吞吐吐地回答面試官的問題或者不敢正視地看著面試官,最后導致面試失敗。
2.2 認知原因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可能有一個認知上的偏差,覺得專業(yè)技能只是在學校里面培養(yǎng)的,求職一定要找與專業(yè)對口的工作。其實,在目前激烈的就業(yè)形勢下,很多大學生不能從事與專業(yè)完全一致的工作,要么與專業(yè)相近,要么完全轉到其他工作領域。大學的學習只是為大學生走向社會打下一定的知識基礎,專業(yè)技能也必須通過社會實踐才能不斷得到提高。因此,大學生應該有信心地走向社會,在工作過程中不斷豐富和探索更深層次的知識。
3 解決方案
3.1 樹立模范,強化信心
通過以往成功就業(yè)的學生案例,為缺乏信心的大學生詳細講述他們的經歷,有條件的話可以請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開設就業(yè)專題講座,鼓勵大學生走出校門,勇敢地尋求適合自身的職業(yè)。有些家庭貧困的大學生,在臨近畢業(yè)前會有一種更加強烈的自卑感和恐懼感,抱著一種“畢業(yè)等于失業(yè)”和“沒關系等于沒工作”的心態(tài)。因此,對于貧困大學生應該給予更多的心理輔導,激發(fā)他們對未來生活的激情和憧憬,強化信心。
3.2 助之以行,強化技能
即便很多高校都開設就業(yè)指導課程,但是部分大學生仍然缺乏求職的技巧。因此,班主任、輔導員或者輔助就業(yè)指導的老師有必要在畢業(yè)當年個別輔導一些學生如何寫簡歷、如何在網上查找求職網站投電子簡歷以及如何在現(xiàn)場面試當中脫穎而出贏得就業(yè)機會,強化求職技能,增加成功就業(yè)的機率。
4 經驗啟示
4.1 就業(yè)指導深入開展
針對大學生在就業(yè)過程中缺乏信心和求職技巧的問題,就業(yè)指導工作除了開設就業(yè)指導課程外,還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深入地進行:(1)對輔導員和班主任進行系統(tǒng)的就業(yè)指導培訓。輔導員和班主任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線的人員,學生遇到就業(yè)過程中的問題,最有可能就是咨詢班主任或者輔導員。班主任和輔導員比較熟悉學生,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因此,對班主任和輔導員進行系統(tǒng)的就業(yè)指導培訓有助于更好地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進行就業(yè)指導;(2)以班為單位,開展以就業(yè)指導為主題的座談會。在座談會上,首先要認真聆聽每位學生對求職的看法,然后老師進行點評和以案例的形式告訴學生如何積極主動地找工作、如何克服求職過程中的自卑消極心態(tài)、在工作中應該如何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如何處理好上下級之間的關系等方面;(3)邀請企業(yè)家、優(yōu)秀校友開展有關職業(yè)發(fā)展的講座。企業(yè)家或者優(yōu)秀校友通過自身成功的職業(yè)發(fā)展經歷,能啟發(fā)學生不斷探索職業(yè)發(fā)展之路,也能給學生提供很多寶貴的工作經驗。
4.2 心理指導點面結合
心理問題是大學生求職難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往往表現(xiàn)在定位不準確、缺乏信心、自卑、抗壓能力低等方面。針對應屆畢業(yè)生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或者在工作過程中常見的心理問題,需要點面結合地進行指導:(1)從“面”上,應該在教學課程里面全面開展有關職業(yè)心理學的課程。職業(yè)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們選擇、從事和改變職業(yè)上有關的個體差異和特點。它包括職業(yè)選擇、職業(yè)指導和職業(yè)教育等方面的內容,還包括現(xiàn)代社會中大量出現(xiàn)的職業(yè)咨詢問題。職業(yè)心理學的研究以人的能力概念為基礎,以各種心理測驗工具為方法和手段,幫助人們選擇并確定適合其個性和能力的職業(yè)。因此,通過開設職業(yè)心理學課程,有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的擇業(yè)和從業(yè)心理;(2)從“點”上,應該開設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比如,心理健康電影活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青春期教育講座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同時,應該排查有心理疾病的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針對貧困生容易產生自卑的情緒,班主任和輔導員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要時常跟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在做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多鼓勵他們參加群體活動,增強信心,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
案例是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論在實踐領域的應用和拓展,是具有一定穩(wěn)定性的理論體系和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實踐之間的聯(lián)系中介。一個典型的教學案例可以生動形象地解讀一段教育理論、詮釋一個教育理念,示范一個指導策略;同時也可以有效地彌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教學中過于偏重抽象的理論、原則的空泛。
(一)理論意義
凸顯以案論理的理論價值,有利于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的發(fā)展與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為基點,探索方法形成、變化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因此,它以形象、具體的方法為表征,實質由是高度的理論抽象和邏輯綜合。以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欄目歷年評選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的欄目策劃、設計、前期準備、運作到節(jié)目的播放等一系列幕后的機制的介紹,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論與欄目評選的實踐進行一次“對話”,用教育理論解析欄目教育的實例。(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的素材來自于社會生活、人民大眾的實踐之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典型性和真實情景的感染性;通過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閱讀分析、評判和討論,進而得出結論或解決問題的方案,深化對相關原理的認知和理論知識的系統(tǒng)掌握,從而促進學生能力、素質的發(fā)展。(2)案例分析可以加深案例分析者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的理解和把握,更好地指導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是為了認識和解決人們的思想、行為的實際問題,采用由諸種方法所構成的理論體系,著重探討方法的形成、變化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采用案例分析法不僅可以從栩栩如生的案例實景中,體悟、領會和總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論,而且還可以真實觀察和學習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原則在具體實踐中的靈活運用之道,凸現(xiàn)案例教學的自主性、啟發(fā)性優(yōu)勢。
(二)實踐意義
1. 有利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實踐的科學化和創(chuàng)新化。案例教學就是將有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實例作為課堂分析對象,通過親臨體驗、深度解讀和理性思考,用教育的方法理論解析案例及情節(jié)展開過程中采用的顯性或隱性的教育手段、方法,解讀教育情境,解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實際應用問題。它的實質就是通過對教學案例進行深度解讀,體驗案例實踐的理論意義,從而實現(xiàn)對教育理論的選擇、思考與實踐,并對教育實踐進行理性開掘和理論解釋,力保思想政治教育實際的科學化和創(chuàng)新性。
2. 有助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案例教學最大的裨益是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提高教學質量?!陡袆又袊窓谀渴且粋€家喻戶曉的大型綜藝性欄目,也是一個將政治性、教育性、感染性和藝術性融于一身的欄目,欄目本身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以此為案例,介紹節(jié)目幕后鮮為人知的策劃過程、運作過程、評選過程,通過組織過程展示,讓學生領會和體悟隱含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法和途徑,總結方法的理論、原則和規(guī)律,將抽象的理論通過生動的案例再現(xiàn)出來,提高學生的掌握理論、分析問題、方法創(chuàng)新的能力。
(三)學術意義
《感動中國》是一個持續(xù)時間長、政治影響廣泛、教育意義深刻、綜合性強的經典欄目。選擇其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案例,一是因為該欄目運作過程中任何一個不同節(jié)點,都昭示著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運用。我們可以隨著欄目幕后運作場面的還原、展開,將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經典方法進行逐個展開分析;二是因為該欄目是一個綜合型節(jié)目,案例描述過程本身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案例解讀過程中也可以將多種相關聯(lián)的方法有機組合,綜合地、靈活地運用解剖和組合方法,綜合形成一個層次分明的“方法之網”,以彰顯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藝術之美。因此,以此為案例,除了案例內容所透示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案例本身的開放性也是我們案例研究中的一個學術創(chuàng)新,它既可以將一個大案例分解成多個相關的具體案例,分門別類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具體方法的教學意義,也可以組合成一個完整地、綜合性案例,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機組合起來解讀、領會。
二、研究內容
(一)案例簡介
研究思路:通過對連續(xù)八年的《感動中國》欄目的總體介紹,欄目產生的意圖、評選的過程、欄目的運作方式、典型參選人物事跡等的介紹,完整地介紹《感動中國》欄目。從欄目介紹的過程中,總結和呈現(xiàn)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教育藝術的主要內容。
研究目標:案例教學法在國外已被實踐證明是一種對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提高學生素質有益的教學方法,是一種尋求理論與實踐恰當結合點的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通過《感動中國》欄目這樣一個鮮活生動的現(xiàn)實案例的介紹,實現(xiàn)全體同學的充分參與和教學的雙向互動。在學生的討論、闡釋與模擬在場的體驗中,幫助學生解讀、體悟抽象的理論觀點,把握系統(tǒng)的理論架構,理解生澀的教學內容,并最終使學生獲得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內容
《感動中國》欄目的產生:從2003年開始,一個以“感動”為主題、以評選過去一年具有崇高人格魅力的10位新聞人物為主要內容的年度節(jié)目走進了千家萬戶的電視熒屏,這就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品牌節(jié)目——“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中央電視臺希望“以自己獨特的視角、新聞人的職業(yè)敏感以及符合國家新聞規(guī)范的價值理念評選出自己心中的年度新聞人物”,傾力打造的一個精神品牌欄目?!陡袆又袊吠ㄟ^“央視主辦、媒體聯(lián)動、群眾參與”的運作模式,以評選出當年度最令人感動的人物為內容,每年從社會各行各業(yè)推選出十位人物,他們或推動時代進步,或愛崗敬業(yè),或以個人的行為,代表了社會發(fā)展方向。
(三)《感動中國》欄目簡介
1. 年度人物的評標準。《感動中國》對“年度人物”的定義:人物事件發(fā)生在本年度,或本年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評選以“感動公眾、感動中國”為主題,推選人物須具備以下一種點:為推動社會進步、時展做出杰出貢獻,獲得重大榮譽并引起社注;在各行各業(yè)具有杰出貢獻或重大表現(xiàn),國家級重大項目主要貢獻者業(yè),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以個人的力量,為社會公平類生存環(huán)境作出突出貢獻;個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現(xiàn)特別感人,體現(xiàn)美德和良好社會風尚。
2. 《感動中國》的人物遴選流程?!陡袆又袊返娜宋镥噙x有一套規(guī)范而嚴格的流程。
(1)前期人物資料是隨著前期策劃工作一同展開的,先由中央電視論部當年發(fā)生的重大事件進行梳理,列出一個大名單。
(2)《感動中國》正式對外評選啟動通稿,開始向社會各界征集候選人物,不斷補充進大名單。
(3)選出打動人心的二十幾名候選人,并以更詳細的篇幅對其事跡進行介紹,列出小名單,約22到25個之間。
(4)同時,《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官方網站展示大名單上所有的候選人。12月中旬,《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網上投放,網民推選他們心中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12月底,節(jié)目組將經過反復篩選的小名單寄發(fā)給由四十余名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推選委員會的每一名成員,推委會成員在收到的候選人物名單中選出他們認為最能人物,并填寫推委會成員的推選意見之后,再通過郵寄、電子郵件或者式反饋回節(jié)目組,形成推委會意見。
(5)第二年l月初,《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錄制工作開始籌備,推選出10名最終的獲獎人物以及一個特別獎,上部主管部門,經批準,最終確定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獲獎者。
3. 《感動中國》的評選活動以及節(jié)目制作流程。
(1)《感動中國》啟動、籌備階段。工作人員開始收集可供入選的人物資料。
(2)進一步完善人物資料的收集、核實工作。
(3)正式啟動,對外活動啟動通稿,同時開通欄目官方網站專題
(4)《東方時空》開始攝制呼聲較高的候選人物的紀錄片。
(5)確定獲獎人物,報送有關主管部門審批。節(jié)目錄制、播出。
4.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與藝術思考。本案例適用于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中具體方法理論模塊教學的應用,也可在具體方法逐章講解后,通過本案例進行方法綜合應用。
(1)通過對《感動中國》欄目的產生、設計目標、運作章程和評選流程的簡單介紹,對思想政治教育決策方法理論進行歸納總結。
(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的方式、“央視主辦、媒體聯(lián)動、群眾參與”的運作模式,人物遴選的一套規(guī)范而嚴格的流程等方面的分析,理解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方法論和網絡方法論。
(3)通過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事跡的介紹、獲獎感言(視頻展示)的宣讀等方式,提高榜樣示范方法論、感染教育方法論的理解。
三、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基本理論、內容體系、方法論發(fā)展趨勢及方法模式建構等。
(二)比較分析方法。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各種具體方法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各種具體方法運用的環(huán)境要求、特點和實踐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案例教學; 審視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3)01-0063-03
作為一種有效教學模式,案例教學具有“以案論理、活化教學內容,討論為主、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問題分析、提高學生掌握并應用所學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良好教學效果。[1]近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在運用案例教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極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但與此同時,由于缺乏對案例教學的深刻認識,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甚或形成了一些不良傾向。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分析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的方法特性與實踐要求。
一、案例教學的學科源流
案例教學有著特定的學科淵源。①案例一詞大約已有100年的歷史,作為判例法國家,美國將普通法視為法律原則和規(guī)則的淵源,把案例作為歸納法律原則的原始材料。1870年,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蘭德爾運用案例對學生進行職業(yè)訓練。他認為,改變忙于個案跟蹤學習的現(xiàn)狀,引導受教育者擺脫從案件到案件的經驗式思維,法學教學應通過研讀具體案例、推廣個別決策來歸納與總結法學的理論邏輯,通過對法律規(guī)則的一般化理解進一步把握美國法律和法律背后的精神實質。1910年,美國所有居于領銜地位的法學院都開始使用“案例教學”。
繼法學院之后,哈佛商業(yè)管理研究生院開始采用案例方法,一些工商管理行業(yè)人員走進課堂展示管理問題,并提供了案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諸多方法。最初,案例教學在法學與商業(yè)教學的應用上進展較為緩慢。1919年,受過正規(guī)案例方法訓練的德漢姆擔任哈佛大學商學院院長。他認為,商業(yè)課程應以真實生活情境中的問題為中心,案例教學在管理情境中有被加以運用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在德漢姆的努力推動下,案例教學在哈佛商業(yè)教育中不僅占據(jù)了重要地位,還建立了具有規(guī)模的案例教學管理系統(tǒng)。20世紀30年代,案例教學從最先運用于法學和醫(yī)學教育,逐步運用到管理學和其他學科領域。20世紀80年代,案例教學傳入我國,成為各門學科廣泛運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并形成了一股案例開發(fā)的熱潮。
二、案例教學的方法特性
現(xiàn)代教育學認為,案例教學是教育者根據(jù)一定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傳授教育對象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原理與方法,并由此加深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最根本的要求在于通過案例資源的開發(fā)應用,設定、模擬、重現(xiàn)、復制現(xiàn)存的生活場景,引導、激勵、幫助學生介入案例場景并積極參與討論或研究,在發(fā)現(xiàn)學習的過程中接受教育并實現(xiàn)教學目標。
案例組織的情境性。所謂案例就是為了一定的教學目的,圍繞選定的一個或幾個問題,以事實為素材而編寫成的對某一實際情境的客觀描述。在案例教學中,案例通常以敘事的形式呈現(xiàn),它基于真實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人們編制案例的明確目的是為了進行充分的討論,在案例描述中一般都不加入編寫者的評論和分析,編寫者僅僅原原本本地描述事實發(fā)生的情節(jié)和過程。在案例教學中,案例應能夠比較客觀而多維地承載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參與者和大量的細節(jié)等信息,力求情境的真實性,以引發(fā)持有不同觀點的學生對案例進行主動的分析和解讀。案例教學的實際效果直接取決于教育對象能否在教育者指導下介入案例教學,依托案例探究建構學習共同體,并達成獲得新知、自覺學習的美好愿景。
教學目標的內隱性。在案例教學中,教育者不能簡單而直接地向教育對象說明教學目標,而應在營造教學情境的基礎上塑造教育對象的案例角色,使之充分運用已有的知識與方法分析、思考案例,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互相轉化。案例教學既包括以教育者、教育對象互動為特征的外顯學習,更包括大量的以不知不覺接受為特征的內隱學習。在案例教學中,案例充當了教育主客體理解教育環(huán)境和分析教學內容的觸媒,案例在經過教育者精心選擇、設計并呈現(xiàn)之后,案例教學將可能由有意識的教學設計轉化為無目的的、自然發(fā)生的教學事件。教育者能否有效主導受教育者在無意識中分析案例,通過案例研討不斷豐富對知識與學習本身的理解,成為拓展與深化案例教學的行動指向。
教學效果的生成性。由于案例是作為教學媒介為學生提供借鑒和引申的范例,面對同一個案例,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觀察視角和分析方法,案例教學的效果不是預定的,而是生成的;案例教學的結論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在本質上,案例教學不只是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在動態(tài)中生成的有效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的單向講授不同,案例教學不在于刻意尋求唯一不變的答案,而在于以案例為教學載體創(chuàng)生一種豐富的教學情境,促進教育和學習過程的持續(xù)發(fā)展。案例教學體現(xiàn)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動態(tài)過程,其要旨在于通過啟發(fā)式、親驗式學習分享案例分析的信息和結果,分析和解決案例情境所包含的矛盾,在教與學的矛盾生成轉化中實現(xiàn)思想認識的同化與順應、躍遷和提升。
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的現(xiàn)狀
在學科的視域中,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通過呈現(xiàn)問題情境,分析討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具體實例,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某一基本原理或思想觀點?!?5方案”實施以來,各地高校廣泛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的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教學成效。[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如何編寫案例、開展案例教學、建設網絡案例平臺以及開發(fā)多媒體教學案例取得了豐碩成果。案例教學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成為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的授課方式。案例教學的開展培養(yǎng)了一支擅長案例教學的教學團隊,形成了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的基本原則、操作模式、教學評價的基本認識,積累了案例媒介的多樣化、案例效果評價的多元化、案例資源開發(fā)的課程化等基本經驗,為進一步推廣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的成果和經驗奠定了基礎。
然而,綜觀現(xiàn)狀,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在有力改善課程教學效果的同時,存在著被簡化為事例論證,泛化為生活碎片,固化為教育程式,異化為灌輸教育的突出問題。
正如列寧曾經指出的,“在社會現(xiàn)象領域,沒有哪種方法比胡亂抽出一些個別事實和玩弄實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腳的了。挑選任何例子是毫不費勁的,但這沒有任何意義,或者有純粹消極的意義,因為問題完全在于,每一個別情況都有其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如果從事實的整體上、從它們的聯(lián)系中去掌握事實,那么,事實不僅是‘頑強的東西’,而且是絕對確鑿的證據(jù)。如果不是從整體上、不是從聯(lián)系中去掌握事實,如果事實是零碎的和隨意挑出來的,那么它們就只能是一種兒戲,或者連兒戲也不如”[3]。由于在案例教學中缺乏方法論意識,一些教師將案例教學機械地理解為舉例說明,案例教學被簡化為事實和材料的堆砌。作為案例教學被簡化的表征,許多無豐厚思想理論內蘊的日常生活事件被泛化為教學案例。由于案例不具備現(xiàn)實性、典型性、思想性、教育性、針對性,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失去了學科個性,不能發(fā)揮主導課堂生活和引領課程文化的作用,案例教學甚或變身故事沙龍、小品欣賞,游離了服務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與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價值視域。
在案例教學的簡化和泛化中,思想政治教育固化出一套刻板的原理加事例的教育程式。一些教師缺乏敏銳的理論洞察力和全面的思維應變力,不能充分考慮和處理思想理論與案例的合宜性與復雜性,使得案例教學成為萬能的例證教學。長期的程式化案例教學排斥了思考、交流、碰撞,不僅帶來了教育者的審美疲勞,使他們無從獲得課程生活與專業(yè)成長的情感體驗,也因其忽視了案例教學的深度開發(fā)而產生了受教育者的接受疲勞。在傳統(tǒng)的思維慣性支配下,一些教師仍然將受教育者當作知識接受的“容器”,只關注教育的結果而忽視教育的過程,常常將結論作為教條和約定,用灌輸和辯駁取代溝通和對話?;蛳萑氇M隘經驗主義,就案例談案例,忽視案例與理論之間的內在邏輯;或隨意拔高與任意夸大案例的教育功能,將牽強附會當作理論注釋,使案例蛻變?yōu)槠G麗而淺薄的課堂花絮。
四、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的深化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沒有固定的教育程式,只有通過創(chuàng)建流動的課程生活,引導受教育者體驗和感悟教學案例中隱含的深層意蘊,才能不斷提升教育者的教育智慧,促進受教育者關于課程知識的內化。案例的精心選取、多維應用、立體呈現(xiàn)及其過程評價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案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評價反饋成為決定教學效果的關鍵。
努力把握案例折射理論邏輯并反映思想理論內涵的總體性?!鞍咐辈皇恰笆吕?,而是具有一定情節(jié)和理論邏輯的事實與知識,包含著具有真實性、問題性、目的性、典型性、陳述性等諸多要件。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案例教學的目的在于通過案例的表達、闡釋、追問,分析思想與行為中存在的各種困惑,幫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這些案例應當是“能夠說明、證明這門課程所涉及到的理論、原理、觀點以及制度、方針、政策科學性和理性,增進學生對這門課程內容的認可、接受和理解的例子”[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案例“作為矛盾聚焦點的事實”有著較為完整的理論內涵和理論邏輯,它可能是反映社會基本屬性和根本矛盾的“最簡單、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見、最平凡的事實”,也可能是反映社會矛盾尖銳化和對抗程度及其病根和問題所在的“最反常、最病態(tài)、最不盡情理和最不可理喻的事實”,還可能是預示著社會矛盾發(fā)展趨勢的“大量出現(xiàn)、且不斷增長并具有普遍化趨勢的事實”。[5]
充分實現(xiàn)案例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并貫穿思想教育過程的動態(tài)性。案例教學是師生圍繞某個特定的案例展開相互作用,共同對案例情境中包含的疑難問題進行研討與分析,以求解決疑難問題,做出相應決策的過程。因此,一個案例要成為有效的教學觸媒,必須能夠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并貫穿整個教學流程,“將讀者帶到一個充滿目的性、不確定性、偶然性、隨時要作出決定的熟悉環(huán)境中”[6]。在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過程中,為了使案例在充分利用中活化為豐富的教育生活并物化出嶄新的思想觀念,教育者必須培養(yǎng)案例選擇、案例呈現(xiàn)、案例分析方面的教育智慧,精心構筑以教學案例為基本元素的課堂生活。尤其是,在案例的表達上,不能平鋪直敘,枯燥乏味,要引人入勝、跌宕起伏;在案例的呈現(xiàn)上,要采用精品課件、教學故事、大眾傳媒、網絡媒介等多樣化的載體,使案例真正成為“教學心靈的故鄉(xiāng)”。
深度開發(fā)案例創(chuàng)造教育生命的生產性。案例教學的理論依據(jù)是建構主義和認知失衡理論。作為師生共同的課程體驗,案例教學不僅要激活概念與理論,還要在交流研討中增添新的理論內涵,使最初的理論得以深化、延伸。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的認知結構發(fā)生改造和重組,并各自從案例方法的運用中獲益。[7]案例的深度開發(fā)反映了案例教學的生產性特征,為了創(chuàng)建教學相長的學習共同體,教育者在案例教學中將面臨著理論爭鳴、思想交鋒、社會矯正等復雜的教育沖突。隨著案例教學的發(fā)生發(fā)展,教育者必然要總結和反思案例教學的組織、實施、評價情況。這些反思和總結促進了現(xiàn)存案例的分蘗再生,形成了以既有案例教學為支持的新的教學案例。一個作為“教學問題源泉”的案例經歷著案例設計—案例教學—教學案例的否定之否定過程,在深度開發(fā)中轉化為“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育實踐過程中的故事”[8]。同樣,正是這些被深度開發(fā)的案例,催生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專業(yè)意識,豐富著受教育者發(fā)現(xiàn)學習的情感體驗。而這一切,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的生命力和有效性所系。
注 釋
①一些學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可以溯源到古代的教育實踐。如,祖嘉合認為,“孟母三遷”、“孔融讓梨”、“車胤螢囊”;鄒文認為,莊子是案例教學的鼻祖(參見:祖嘉合.思想道德教育案例分析若干問題探討[J].教學與研究,2002(11);鄒文.簡析莊子的案例教學[J].當代教育科學,2005(9).)。而從學科和有效教學模式的視角進行溯源,教育學是案例教學的理論原點,現(xiàn)代法律和工商管理無疑是案例教學的學科淵源。
參考文獻
[1] 戴艷軍,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15.
[2] 戴艷軍,楊正德.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的經驗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3):49-52.
[3] 列寧全集(第二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64.
[4] 姚洪越.關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案例定義的爭論與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64-66,73.
[5] 侯惠勤.方法論的四大基本命題辨析[J].哲學研究,2010(10):3-5.
關鍵詞:精神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 中學生 全面發(fā)展
1 引 言
馬克思曾說過,“人的需要即本性”,這說明,人的需要是客觀的,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滿足某種需要,需要是人類行為與動機的基礎,是推動人的行為活動的基本動力。這一基本觀點告訴我們,人的一切行為包括人們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的發(fā)生都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沒有需要就沒有接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等,以調動學生奉獻社會的積極性。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學生主體出于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的需要,是一種內在的精神需要。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法滿足學生內在的精神需要,并經由各種教育渠道進入學生主體視野,才能促進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去接受和踐行。基此,本文旨在分析精神需要與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聯(lián)性,找到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為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學對策。
2 精神需要與思想政治教育
精神需要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極其重要的心理現(xiàn)象,精神需要是激發(fā)人的活動積極性,包括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動力源泉。事實上,我們從理論分析和實踐考察出發(fā),會發(fā)現(xiàn)人的精神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存在著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
目標的一致性。精神需要源于現(xiàn)實的人對全面發(fā)展的追求,人的全面發(fā)展是目的,精神需要是這種目的性追求的具體體現(xiàn);而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他的對象是人,其本質在于從遵從人性出發(fā),有計劃地去培養(yǎng)和提升人,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它是滿足人的精神需要、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兩者在目標上是完全一致的;方向的一致性。精神需要作為特定的思想觀念、價值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的綜合,精神需要受一定歷史階段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結構的影響,其內容具有意識形態(tài)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質和主要功能就體現(xiàn)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因此,二者之間存在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它們是內在統(tǒng)一的。
3 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
加強和改進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zhàn)略任務。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精神需要為著力點,不斷提升學生的主體性,加強人文關懷,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里去,從而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提高中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
第一、科學分析多樣化的精神需要。中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程度和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于他們內在的精神需要及其滿足程度。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對中學生的精神世界、精神需要關注不夠,致使他們缺乏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分析研究當前中學生的精神需要,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第二、全面滿足合理性的精神需要,積極調控不合理的精神需要。所謂合理需要,就是以社會滿足為前提,既符合社會的價值尺度,又有利于自身生存發(fā)展和身心健康,且通過正當手段去滿足的需要。對于中學生求知、尊重、平等、助人、發(fā)展體力、求美、友情、歸屬、成就、自我實現(xiàn)等豐富的合理性精神需要,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不斷豐富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和方法,構建個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全面滿足這些合理性的需要,使中學生產生與教育者期望相一致的行為。然而,對于一些不合理、不正當?shù)男枰煞?,極不利于學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和發(fā)展。當前,部分中學生身上存在的不合理的精神需要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缺曠現(xiàn)象嚴重;誠信意識缺乏,考試作弊成風;意志力薄弱,迷戀于網絡虛擬世界,甚至搜索瀏覽一些不健康信息資料。針對這些不合理的精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及時進行嚴肅批評、合理拒絕和耐心說服,運用懲罰機制進行積極調控。
第三、努力激發(fā)高層次的精神需要。人的需要層次越高,越具有強烈的持久的激勵作用,尤其是自我實現(xiàn)是一種最高層次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效地激發(fā)中學生全面發(fā)展、報效祖國的動機,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推動學生向自我實現(xiàn)目標邁進,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從分析研究中學生的精神需要的內容和特點入手,運用目標激勵、民主激勵、榜樣激勵、環(huán)境激勵、關懷激勵等多種激勵方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去激發(fā)培養(yǎng)他們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提升他們的精神境界。
4 案例分析
筆者從事初級中學教育教學工作多年,深刻認識到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此,綜合以上理論分析,結合本人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取其中3例作如下分析(見表一)。
5 總 結
本文通過分析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精神需要之間的關聯(lián)性,得出了關注中學生的精神需要是做好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著力點的重要結論,并結合本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進行有效說明。另外,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層不變的,應與時俱進,這就對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本文能夠為教育者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羅紅鐵,董婭.《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與方法基礎理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
[2]馮文光.《馬克思需要理論》。黑龍江人民出版,1986
[3]黎德化.《現(xiàn)代人精神需要與靈魂拯救》。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4]左云飛.《人文精神的培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中國優(yōu)秀碩士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5]劉建新.《需要?活動?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探討,2006(2)
[6]王向榮.《關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6(1)
一、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課程內容的思考
課程內容是課程改革的載體,課程內容的選擇直接影響著課程改革的質量。以往我國研究生教育的課程內容常常難以處理好研究生課程與本科生課程的差異,過于關注課程內容的知識完整性與學科基礎性,導致研究生課程成為本科生課程的簡單延續(xù),在注重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弱化了研究生課程的學科探索與科研訓練的功能;與此相反,有些學校則忽視研究生課程建設,以和科研立項代替課程學習,或以協(xié)助導師完成課題研究、翻譯外文資料等作為課程內容,忽視了研究生課程的學科理論深化的作用。針對當前研究生教育在課程內容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根據(jù)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研究生培養(yǎng)目標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課程特點,我們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課程內容的建構,一要充分反映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成果,特別是國內外最新的相關研究成果;二要堅持科學性、系統(tǒng)性的原則。圍繞這一指導思想,在確定具體課程內容時,要有針對性地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課程內容既要突出理論研究的重點問題,又要遵循學科知識結構的內在邏輯性;其次,課程內容的選擇要體現(xiàn)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突出學科特色;最后,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編寫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和精神。
二、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方式的思考
在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之中,課程教學方式的變革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保證,再好的課程教學內容,如果沒有科學的教學方式,也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以往我國研究生教育的課程教學方式存在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教學方式運用單一,“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方法充斥課堂;教師習慣于專業(yè)知識的傳遞,雖然也會考慮學科知識的科學性和先進性,但忽視對學生智慧的啟迪和思維的訓練,也漠視學生應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拒絕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不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導致學生難以建立起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專業(yè)價值觀。針對當前研究生教育在課程教學方式方面存在的問題,根據(jù)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研究生培養(yǎng)目標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課程特點,我們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應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單向傳遞學科知識”的教學方式,建立和形成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能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并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方式具體確定為:主要采用系統(tǒng)講授、研討、師生問答、案例分析、行為體驗等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進行,通過系統(tǒng)的知識講授,使學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為其將來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論準備。通過師生問答、研討、案例分析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的能力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徹“雙主體學導式”的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進行研究性學習。結合課程內容安排適當?shù)纳鐣嵺`活動,以增強研究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
作者:王麗榮單位: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