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4 16:50:08
序論:在您撰寫微觀經濟學的中心問題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 定義 特點 區(qū)別 聯系
微觀與宏觀,顧名思義,宏觀就是指從大的方面去觀察,微觀就是指從小的方面去觀察。世界存在宏觀與微觀,當然,在經濟學中也會存在宏觀與微觀。從整體上研究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我們稱之為宏觀經濟學;而從局部的深層次上研究某種經濟現象的科學,我們則稱之為微觀經濟學。
具體的來說,微觀經濟學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的生產者、單個的消費者、單個市場的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的滿足。它闡述經濟社會中的經濟個體根據什么和什么樣做出經濟決策,例如:消費者怎樣做出購買產品或服務的決策;企業(yè)針對消費者需求、收益與成本的比較關系怎樣作出的決策;勞動力所有者怎樣決定勞動流向與勞動流量等等。
而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中各種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動,以解決失業(yè)、通貨膨脹、經濟變動、國際收支等問題,實現長期穩(wěn)定的發(fā)展。它研究的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研究社會總體經濟行為就是研究國民收入,即研究如何使國民收入穩(wěn)定地(沒有通脹和縮退)以較合適的速度增長。這表明,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問題有:經濟波動及與此相聯系的就業(yè)與失業(yè)問題;價格水平及與此相聯系的通脹問題;經濟增長問題等等。
當然,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都是研究市場經濟中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后果的,而市場經濟中所有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都是一定意義上的供給和需求行為,因此,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相同之處就在于都是通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決定價格和產量,并且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需求曲線一般來說都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價格下降,需求量會增加,而它們的供給曲線都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即價格上升,供給量會增加。這就是說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有著相同的供求曲線形狀,它們的交點決定著價格和產量。
但是,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個體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后果,而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這就決定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主要區(qū)別是,微觀經濟學中的供給和需求曲線都是個體經濟的供求曲線,因而由此決定的成交價格和成交量也是個體商品(包括產品和要素)的價格和成交量。不僅如此,而且微觀經濟學中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一般形態(tài),看起來和宏觀經濟學中的總需求曲線和短期供給曲線的形態(tài)都差不多地向下傾斜和向上傾斜。
其中,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相比較,它在理論面貌和研究方法上有如下一些主要特點:1.以個量分析為基本方法、2.以邊際分析為主要工具、3.以均衡狀態(tài)為分析依托、4.以實證分析為主要手段、5.以個體利益最大化為目標、6.以理論多元化為發(fā)展特色。而宏觀經濟學也有如下幾個特點:1.研究對象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2.其核心理論是收入決定理論或就業(yè)理論、3.其研究方法是總量分析方法和流量分析與存量分析方法、4.它是個體理性與總體非理性的矛盾、5.宏觀經濟學的內容層次包括國民收入的核算指標、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經濟穩(wěn)定增長的條件、開放經濟理論和宏觀經濟政策。
作為一門理論學科,微觀經濟學在其發(fā)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它對于微觀經濟現象的眾多說明和對于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闡述無疑是有價值的。在解釋微觀經濟現象或偷襲微觀經濟問題過程中,人們沒有必要實際上也不可能繞過人類已存的思想認識或研究成果。當然,它也只是提供了分析的邏輯和框架,并不能直接代替對問題的解決。如果說微觀經濟學提供的是理論基礎,那么,宏觀經濟學則是為了找出辦法,讓經濟社會運行得更加穩(wěn)定,發(fā)展得更快。
而兩者之間,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是互為補充的,其次,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簡單加總或重復,兩者共同構成了西方經濟學的整體。而對于區(qū)別,1.它們各自的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或規(guī)律,從總量上分析問題。2.其次,它們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3.當然,它們的研究方法與基本假設也不同,微觀經濟學用個例分析,研究經濟變量的單個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采用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運行情況的經濟變量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因此,宏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4.對于基本假設,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而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調節(jié)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5.最后,它們的中心理論和基本內容也是不同的。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市場理論、分配理論等等。而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還包括失業(yè)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等等。
參考文獻: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銜接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本科教學中的西方經濟學教學的重要地位是十分突出的。無論是經濟學專業(yè),還是與工商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yè)等就安排了西方經濟學的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的教學任務,而且大都在學科體系中都是專業(yè)主干課程。與一般院校的西方經濟學講授類似,在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是分學期先后講授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劃分往往簡單的根據關注的視角和范疇,既割裂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在思想體系上的聯系,也把方法論和學科地位上的紐帶不經意的阻斷了。以至于后續(xù)課程《世界經濟史》和《經濟思想史》課程中學生往往無所適從,不能準確的將已經學習的課程知識與經濟學演化過程進行系統的銜接。導致整個經濟學教學的碎片化傾向。以至于通過西方經濟學的學習后,學生仍然不能鳥瞰整個經濟思想體系,更不能駕馭較為復雜的經濟學問題研究,僅僅是達到了簡單模仿和基本理論應用的水平。并不能完全達到學科體系所要求的教學目標。為此,通過梳理和分析,試圖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和實踐活動,有目的的使學生建立起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之間的聯系,找到能夠打通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積極尋找兩者學科思想和研究方法論上面的統一,從而使學生融合貫通,全面理解和掌握西方經濟學的學科思想,并能夠靈活運用西方經濟學思想分析和解決現實中的綜合性和系統性問題。
一、導致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出現割裂的原因
西方經濟學中的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在教學過程中,往往相對獨立。學生對微觀和宏觀部分沒有形成統一的觀點和思想體系有學科體系的原因,有教材選擇和使用的原因,也有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首先是學科體系的問題。西方經濟學發(fā)展到今天總共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雖然在學科體系上形成了主流體系,但總體的學術流派林立,思想和研究觀點呈現百家爭鳴的態(tài)勢,這就導致在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的學習中,并不了解和掌握整個經濟學學科體系的全面,導致學習中不能建立起有機體系,而容易造成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形成割裂的局面。其次是本科教材的選擇問題。當前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的劃分和教材的編寫一般都是遵循西方主流經濟學的視角展開的,同時為了保證全面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將部分非主流經濟學的流派思想也納入了教材體系中。此外,主要的本科教材都是使用國內學者編著的教材,加入了國內學者的主觀思想,同時也避免不了國內學者思想體系的束縛,導致當前的教材使用中,學生很難通過閱讀教材看到歷史上經濟學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的演化歷程和不同觀點的分野。加上大量非主流經濟學思想的編入使當前教材在學科體系的傳播和影響上,作用大為下降。造成學生無法讀懂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密切聯系的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最后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認可教師往往會突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各自學科中的重點部分,而往往忽略兩門課程的銜接部分。在微觀經濟學部分,消費者理論、廠商理論、市場結構理論等部分是教學的重點內容,而其他部分往往安排的教學時間和講授深度有限。而在宏觀經濟學部分,無論是是先講短期模型后講長期模型,還是先講長期模型后講短期模型,都更多從宏觀經濟學產生之初,宏觀經濟學幾點問題入手。忽略了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講授過程中,也回避了眾多打通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之間紐帶的因素。最終導致學生形成一種錯誤的觀念,微觀經濟學介紹消費者、廠商、單一市場結構等微觀問題,而宏觀經濟學介紹政府和貨幣當局如何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學關注的統計指標等。
二、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關聯部分
首先,市場經濟的主體地位是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關聯的最為重要的思想紐帶。無論是微觀經濟學還是宏觀經濟學都是強調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主體作用的。而且,無論是微觀經濟學還是宏觀經濟學對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歷史傳統、文化法律等有十分明確的限制。這說明,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不僅強調市場經濟的主體地位,還強調維系市場經濟基礎的軟環(huán)境。其次,方法論是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共同的基礎。無論微觀經濟學還是宏觀經濟學都是眾多主流經濟學家通過不斷發(fā)展演化中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了數學中邊際、均衡等研究方法而形成的。雖然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現代西方經濟學存在眾多局限,但整體上來說,西方經濟學的主體地位在整個經濟學界上不可撼動。作為西方經濟學的兩大板塊,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式、研究思路是相通的和密切聯系的。最后,存在著許多可以打通和關聯的知識理論。造成現實上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有明顯割裂之感的重要原因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興起。由于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強調了政府的財政政策和貨幣當局的貨幣政策積極干預經濟,導致大家往往忽略微觀經濟學中的一般均衡、福利經濟學以及宏觀經濟學中的發(fā)展經濟學、經濟周期理論等。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包含著宏觀思想,宏觀經濟學理論有扎實的微觀基礎。
三、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在教學中的銜接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既然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那么在教學實踐中就應該消除兩種之間割裂的感覺。使兩者之間真正建立起緊密的聯系,并使學生對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這兩門西方經濟學不可分割的部分成為有機整體。一是在教學中為學生梳理不同經濟學理論發(fā)展的脈絡,在經濟學思想上的地位,以及不同理論的地位、作用和選入教材的原因等。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使學生很清楚的了解到所學的知識點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之間有著緊密聯系的。微觀理論的提出的基于既有宏觀經濟學思想的,而宏觀經濟學的演化中,微觀基礎也是其可以發(fā)展和延續(xù)的重要依據。二是通過課程培養(yǎng)目標、教學目的和考核方式的調整,避免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經濟學思想體系學習產生障礙。由于以往教學中經常會根據難易程度、結構組織、如何考核等問題安排教學的重點內容,這樣一來,往往會導致一些結構較為龐大、聯系緊密、難易適中,容易考試的部分成為所謂的重點部分。而一些學科體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就被教學過程人為的刪減了。這樣的后果之一就是造成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之間形成人為阻隔,成為孤立的知識小島。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通過調整整個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增加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比重;一方面在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教學大綱中也進行必要的修改和調整,增加對必要的思想體系、研究方法的教學時間。此外,對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后續(xù)課程世界經濟史和經濟思想史也進行了有益的調整,使其教學過程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的教學能夠密切聯系。
作者:柯希嘉 單位: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經濟管理系
參考文獻:
[1]張守一.對規(guī)范經濟學與實證經濟學的評論[J].經濟學動態(tài),2009(9).
一、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
從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看,該門課程特點表現為:第一,理論體系具有綜合性,理論比較抽象。
一方面,是因為經濟規(guī)律屬于社會科學,由于學生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和對社會現象的分析,對于理論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經濟理論是以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為背景的,與我們國家的國情背景、市場經濟發(fā)展現狀存在較大差距;同時,在理論介紹中包含各種假設條件,理論的應用是有前提條件的,使學生在理解和應用這些理論時有一定的難度。
第二,經濟學思想、經濟數學及經濟曲線三者的相互融合貫穿于教學始終。
該課程以其新穎性和有用性而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同時它又是一門邏輯性和系統性極強的課程。微觀經濟理論的研究內容主要以量化分析為主,其理論的得出與變化,可以通過圖表來形象直觀的再現,便于說明理論的存在與發(fā)展。同時,數學知識運用頻繁。許多經濟理論和方法的得出,都是通過數學推導得來的;通過數學證明其自變量的變化是如何導致因變量變化及變化的程度,對數學知識掌握應具備應用和分析的能力。
二、微觀經濟學教學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
(一)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
微觀經濟學課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學生掌握微觀經濟學基本理論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提高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運用經濟學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
在教師備課、資料準備、授課、學生做習題、專題討論、考試等主要環(huán)節(jié)上都努力體現這個目標性特征。做到每章節(jié)目標明確、重難點清楚,緊緊扣住《微觀經濟學》的課程目標,理論聯系實際,針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開展《微觀經濟學》課程實驗。
(二)確定合理的教學內容
1.把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體系
在講授微觀經濟學具體內容之前首先概述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了解該理論體系的研究中心、研究目的、研究的主要問題及特點是什么,理解和掌握微觀經濟學的一些實質性問題。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關心微觀經濟學的統一性,以便將知識點串連起來。微觀經濟理論是一個系統的學科體系,可以歸納出如下幾點:一是要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如稀缺性、均衡、機會成本、邊際、市場結構、市場失靈等。二是要掌握三大均衡:需求與供給的均衡,消費者均衡,生產者均衡。三是要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十大規(guī)律:如需求規(guī)律、供給規(guī)律、供求定理、科斯定理等。通過復習歸納使學生掌握了這門課的內容體系及重點。
2.增加前沿教學內容的介紹
教學中充分反映學科最新進展,同時結合教師科研,豐富教學內容?!段⒂^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現實,把經濟學的最新發(fā)展引進到課堂,形成了一種科研促進教學的良性機制。比如,結合每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介紹經濟學學科前沿的發(fā)展情況,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重視學科方法的學習,實施方案為刪減一些不必要重復的內容。使學生在掌握傳統的經濟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之上,對融合的新方法、新背景以及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都有所了解,為學生理解和應用理論研究拓展視野。
(三)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1.多媒體設計與教學設計相結合
強調改變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努力探索《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方法,強調教學方法從傳統的“講課”向“綜合性教學系統”轉變,形成一套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更新和不斷自我完善的教學系統。突出表現在多媒體教學的不斷創(chuàng)新,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多媒體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設計為:從經濟現象入手一提出問題一引出課程講授內容一提問式教學一穿插課堂思考、身邊的經濟學故事一多種方式闡釋經濟學原理(散文式語言、圖表、模型、案例等)一討論、課堂實驗一網絡、媒體資料一經濟學理論應用一復習小結一課后練習和閱讀參考資料加深理解。該過程充分體現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中。通過這樣的系統教學,有利于課程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滿意度。
2.組織微觀經濟學實驗
為學生營造了活躍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發(fā)掘自身對經濟事件的好奇心,并且主動思考問題的答案。在實驗前、實驗中和實驗后進行討論,對于激發(fā)學生利用經濟學原理來思考周圍的世界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對沒有修過經濟學基礎課程的學生和有一些經濟學基礎的學生都十分有用。每一個實驗應包含以下內容:實驗說明部分,對實驗進行指導說明;實驗討論部分,提出與實驗相關的經濟理論;實驗報告部分;課后作業(yè)。實驗和討論的交替使課堂變得富有節(jié)奏。實驗報告幫助學生在現實世界中應用經濟理論和分析結果。課后作業(yè)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3.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
微觀經濟學理論體系是對市場配置資源運行機制的規(guī)律總結,其理論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向性。因此,在教學方法上,要注意將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可以先講解理論要點,然后引入案例;也可以將案例融入到理論要點的講解當中,引導學生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理解和體會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精髓和分析方法。作為授課教師平時就應該保持敏銳的觀察、聯想力,為案例教學準備素材。比如,筆者在講授壟斷市場的價格歧視時,以電影票分為成人票和學生票,來分析壟斷市場進行實行歧視性價格的條件和利潤等。
三、結論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理論應用;會計學領域
Keywords:microeconomics;theoreticalapplication;accountingfield
中圖分類號:F0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8)01-0187-02
0引言
微觀經濟學最早發(fā)源于西方,二十世紀初才漸漸傳入我國。微觀經濟學理論的中心問題就是價格問題,并且主要研究個體或者個人的經濟行為。微觀經濟學對所有權狀況以及資源配置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并且在學術研究的深入下,微觀經濟學理論逐漸被廣泛應用于實際的經濟問題當中,例如:會計、金融、人力資源等。當前,著重討論微觀經濟學理論在會計學領域中的應用。
1微觀經濟學理論研究
微觀經濟學又稱小經濟學,即所謂的個體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的分支,主要是研究以個體或者個人為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還深入研究了現代經濟社會中的市場機制和資源配置,并且提出了微觀經濟學理論對市場失靈的看法和糾正,積極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個體的經濟過程??偟膩碚f,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中心思想就是使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其中,微觀經濟學的內容非常廣泛,主要包括了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成本理論、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等。
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其中包括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偟膩碚f,微觀經濟學的本質問題就是對于資源如何配置的問題,并且能夠解釋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科學的優(yōu)化配置,來盡可能的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消費的欲望,從而提高人們在生產方面的作用。在微觀經濟學中,不論是消費者理論還是生產者理論都是根據資源優(yōu)化配置聯系在一起的,而市場理論也充分的證明了政府無形的手的有效性,同時也討論了市場失靈與政府的關系。在微觀經濟學主體中,主要包括了消費者理論、生產者理論、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等模塊,這樣分析就可以大體得出微觀經濟學的脈絡。微觀經濟學從資源稀缺的方面考慮,認為所有個體和單位的經濟行為準則都應該在充分利用有限資源的基礎上,并且使有限資源能夠得到合理的優(yōu)化配置,從而獲得最大的效益。當然,要想獲得最大的效益也必須考慮個人和單位所需要的條件。在商品和勞務市場上,消費者及其家庭都要根據各種商品不同的價格來進行選擇自己適合及偏愛哪一種產品,在自己有限的收入的條件下,能夠有能力購買該商品,并且獲得一定的收益或者說能夠滿足自己一定的需求和欲望。消費者及其家庭對商品的選擇過程和結果都會影響商品的價格,而市場價格又處于一個波動的范圍,因此,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會對商品的生產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各種商品及其勞務都是由廠商決定的,因此廠商是商品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就是在于利用最小的投資和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從而獲得最大的收益,促進廠商的發(fā)展。一般來說,廠商的決策又會影響到生產要素,即生產要素在市場上的價格變動,從而間接的影響到家庭及個人的收入。不管是家庭和個人還是廠商都是根據市場的變化來執(zhí)行最終的決策,也是這種決策在市場上通過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有效的協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最終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和作用,均衡市場價格,考察市場機制是怎么通過個體和單位來進行資源最優(yōu)配置并且取得一定的效益。微觀經濟學也是市場機制的經濟學,以價格變動為中心,稱為價格理論。除此之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政府是如何發(fā)揮其作用進行有效干預。例如:在經濟學歷史上,馬歇爾計劃,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和凱恩斯主義都充分的說明了政府的干預對市場機制的影響和作用。
2微觀經濟學理論在會計學領域中的應用分析
2.1產權和市場失靈在會計學領域中的應用
根據上文所述,在微觀經濟學的原理中,市場理論在理想的假設條件下對市場資源進行最優(yōu)化配置,以便達到最大程度的收益。但是,在現實情況下,那些理想的假設條件往往是不存在的,所以市場機制也不能夠正常運行,也不能達到有效的資源配置,實現最大收益,同時也導致了生產資源配置的市場失靈。一般來說,最嚴重的市場失靈源于有限的資源不能配置和資源的產權不夠明確,產權理論的相關專業(yè)研究人員表明市場機制正常作用的基本條件就是明確產權,使產權能夠明確并且可以轉讓。產權是有效利用、交換、保存、管理資源對資源進行投資的先決條件。產權理論表明,私有企業(yè)的常人有權享有剩余的利潤,并且利用激勵機制去不斷提高企業(yè)的效益。沒有產權的社會是一個效率低下、資源得不到優(yōu)化配置的社會。當然,能夠保證經濟高效發(fā)展的產權具有明確性、專有性、可轉讓性、可操作性。
合理利用產權原理,能夠清晰分析出企業(yè)中會計造假的一定原因。從企業(yè)的產權關系來看,我國國有資產處于一種特殊的狀態(tài)下,整個企業(yè)沒有明確的投資主體,也沒有實現權利、義務和責任的統一,更沒有使資產、人、事之間進行合理規(guī)劃的管理。由于產權關系界限的模糊,綠色會計理念應運而生,所謂的綠色會計就是將會計要素記錄到會計報表中。綠色會計可以根據自然資源的特殊性,利用機會成本、邊際成本等理論,采用成本和效益的分析法來進行會計表達。綠色會計的重點在于會計報表的記錄上,只有進行嚴格的綠色會計披露,才能有效的對企業(yè)的資本支出和收入進行記錄,并且綜合分析。
會計市場的交易行為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交易,即會計信息的交易。會計市場出現市場失靈的現象主要有三個原因,包括:會計信息的公共性;會計信息的外在性;會計信息的不充分性。其中,會計信息的公共性,就是指會計信息在一定范圍內屬于公共物品,可以供所與人使用的東西。會計信息的公共性在證券市場上表現的尤為突出。另外,會計信息的外在性,也叫做外部經濟的影響性,是指一個經濟行為對其他的經濟行為造成的影響。最后,會計信息的不充分性是指市場機制提供的信息,對交易事項能夠有所幫助的信息要素。由于會計信息的特點和屬性以及市場本身所具有的不完善機制,就要求政府必須進入會計市場并且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彌補市場的不足,保證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
2.2委托在會計學領域中的應用
在會計學領域中,委托關系是從事某種活動而產生的一種契約關系。在經濟生活中,主體是人們,因此,在互相依存的經濟整體中,需要某一個決策者做出相應的決策并且彼此產生影響。而在經濟生活中最典型的就是委托關系。委托關系在會計學領域中的應用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與財務會計相關的委托關系;第二,是與管理會計相關的委托關系。在管理會計中,通過各個單位、成員和委托關系來充分發(fā)揮會計的作用。委托在會計理論中的作用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是表明了會計學在激勵機制中的重要性以及對會計信息方面的能動作用,激勵問題在委托中處于核心地位,包括了對人的激勵,也包括了對委托人的激勵。只有在委托人和人之間進行合理的激勵,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雙方的經營成果,達到最大收益,實現雙方的共同目標;第二是在會計的相關制度中強調的風險分擔的重要性,委托具有分享原則,也就是委托人與人之間必須共同承擔風險和收益。但是,風險一般具有不確定性,所以很難被人們所預測或者控制,一般都是在人們完全沒有預測的情況下發(fā)生。所以,當委托人把經營風險交給人時,要積極調動人的熱情,不能對人實施壓力作用,使人心理發(fā)生變化。正確的做法就是使風險和收益之間達成科學合理的平衡。另外,委托關系在管理會計中的具體應用有責任預算的編制、內部轉移價格的確定、間接費用的分配、責任中心的業(yè)績考評??偟膩碚f,委托就是將左右著的資產根據其意愿和相關的條件委托給人經營,實質也展示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事實。
3結束語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穩(wěn)定發(fā)展,對經濟的學術研究力度也在不斷地加深,不管經濟是衰敗還是繁榮都屬于一種經濟現象,并且反映了一定社會的經濟程度和經濟發(fā)展狀況。學術領域間存在著相互交融的現象,對于不同的經濟情況和現象有著不同程度的融合和相互作用,在新形勢下,微觀經濟學理論在會計學領域中更是相互作用、互相影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作者:周一然
參考文獻:
[1]陳淑華.會計信息的經濟學分析[J].財會通訊,2010(06).
[2]王鐵林.論會計信息質量研究與信息經濟學理論的借鑒與融合[J].財會研究,2010(05).
[3]陳漢文,董望.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研究述評——基于信息經濟學的研究范式[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3).
[關鍵詞] 微觀經濟學 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
微觀經濟學是高校財經類各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如何改進課堂教學過程,增加教學效果,一直是該課程教師所關注與探討的問題。但是,微觀經濟學的教學現狀表現為:教學方法單一,教材過于理論化、數學化,教學內容與實際脫節(jié),考評方式過于注重考試成績;學生認為微觀經濟學理論抽象難懂、學習興趣不高等現象。鑒于此,本文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出發(fā),對教學中的一些經驗和方法進行了探討,以期能對微觀經濟學教學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借鑒。
一、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
從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看,該門課程特點表現為:
第一,理論體系具有綜合性,理論比較抽象。
一方面,是因為經濟規(guī)律屬于社會科學,由于學生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和對社會現象的分析,對于理論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經濟理論是以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為背景的,與我們國家的國情背景、市場經濟發(fā)展現狀存在較大差距;同時,在理論介紹中包含各種假設條件,理論的應用是有前提條件的,使學生在理解和應用這些理論時有一定的難度。
第二,經濟學思想、經濟數學及經濟曲線三者的相互融合貫穿于教學始終。
該課程以其新穎性和有用性而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同時它又是一門邏輯性和系統性極強的課程。微觀經濟理論的研究內容主要以量化分析為主,其理論的得出與變化,可以通過圖表來形象直觀的再現,便于說明理論的存在與發(fā)展。同時,數學知識運用頻繁。許多經濟理論和方法的得出,都是通過數學推導得來的;通過數學證明其自變量的變化是如何導致因變量變化及變化的程度,對數學知識掌握應具備應用和分析的能力。
二、微觀經濟學教學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
(一)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
微觀經濟學課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學生掌握微觀經濟學基本理論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提高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運用經濟學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
在教師備課、資料準備、授課、學生做習題、專題討論、考試等主要環(huán)節(jié)上都努力體現這個目標性特征。做到每章節(jié)目標明確、重難點清楚,緊緊扣住《微觀經濟學》的課程目標,理論聯系實際,針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開展《微觀經濟學》課程實驗。
(二)確定合理的教學內容
1.把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體系
在講授微觀經濟學具體內容之前首先概述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了解該理論體系的研究中心、研究目的、研究的主要問題及特點是什么,理解和掌握微觀經濟學的一些實質性問題。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關心微觀經濟學的統一性,以便將知識點串連起來。微觀經濟理論是一個系統的學科體系,可以歸納出如下幾點:一是要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如稀缺性、均衡、機會成本、邊際、市場結構、市場失靈等。二是要掌握三大均衡:需求與供給的均衡,消費者均衡,生產者均衡。三是要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十大規(guī)律:如需求規(guī)律、供給規(guī)律、供求定理、科斯定理等。通過復習歸納使學生掌握了這門課的內容體系及重點。
2.增加前沿教學內容的介紹
教學中充分反映學科最新進展,同時結合教師科研,豐富教學內容?!段⒂^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現實,把經濟學的最新發(fā)展引進到課堂,形成了一種科研促進教學的良性機制。比如,結合每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介紹經濟學學科前沿的發(fā)展情況,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重視學科方法的學習,實施方案為刪減一些不必要重復的內容。使學生在掌握傳統的經濟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之上,對融合的新方法、新背景以及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都有所了解,為學生理解和應用理論研究拓展視野。
(三)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1.多媒體設計與教學設計相結合
強調改變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努力探索《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方法,強調教學方法從傳統的“講課”向“綜合性教學系統”轉變,形成一套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更新和不斷自我完善的教學系統。突出表現在多媒體教學的不斷創(chuàng)新,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多媒體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設計為:從經濟現象入手――提出問題――引出課程講授內容――提問式教學――穿插課堂思考、身邊的經濟學故事――多種方式闡釋經濟學原理(散文式語言、圖表、模型、案例等)――討論、課堂實驗――網絡、媒體資料――經濟學理論應用――復習小結――課后練習和閱讀參考資料加深理解。該過程充分體現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中。通過這樣的系統教學,有利于課程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滿意度。
2.組織微觀經濟學實驗
為學生營造了活躍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發(fā)掘自身對經濟事件的好奇心,并且主動思考問題的答案。在實驗前、實驗中和實驗后進行討論,對于激發(fā)學生利用經濟學原理來思考周圍的世界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對沒有修過經濟學基礎課程的學生和有一些經濟學基礎的學生都十分有用。每一個實驗應包含以下內容:實驗說明部分,對實驗進行指導說明;實驗討論部分,提出與實驗相關的經濟理論;實驗報告部分;課后作業(yè)。實驗和討論的交替使課堂變得富有節(jié)奏。實驗報告幫助學生在現實世界中應用經濟理論和分析結果。課后作業(yè)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3.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
微觀經濟學理論體系是對市場配置資源運行機制的規(guī)律總結,其理論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向性。因此,在教學方法上,要注意將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可以先講解理論要點,然后引入案例;也可以將案例融入到理論要點的講解當中,引導學生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理解和體會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精髓和分析方法。作為授課教師平時就應該保持敏銳的觀察、聯想力,為案例教學準備素材。比如,筆者在講授壟斷市場的價格歧視時,以電影票分為成人票和學生票,來分析壟斷市場進行實行歧視性價格的條件和利潤等。
三、結論
微觀經濟學作為公共管理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其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經濟學理論和思想,教學過程中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知識積累與能力提升并重,達到學以致用的理想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曉慶.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及教學方法探討.經濟研究導刊,2010,(31).
[2]雁.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教學研究,2008,(1).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2年5月23日
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資源稀缺條件下社會經濟主體的決策與選擇問題。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fā)展,微觀經濟學作為專門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稀缺資源有效配置的學科,已成為高校經濟類和管理類學生的必修課。這門課程具有應用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對培養(yǎng)學生經濟學特有的分析問題的思維和扎實的財經知識基礎、順利開展后續(xù)課程的學習以及提升實際工作的能力等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對該課程的教學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通過多樣化的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能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已被諸多高校經濟學教師所關注。
一、微觀經濟學的特點
微觀經濟學是經濟類、管理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它是一門特點很鮮明的課程。
首先,它的基礎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課程的基礎性。微觀經濟學作為西方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學好其他學科提供了平臺。比如,市場營銷學作為一門專業(yè)課,是對微觀經濟學中市場供求理論的深化和延伸;生產管理是對生產理論的深化。二是學生的基礎性。微觀經濟學一般都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在學生成長的歷程中缺乏對經濟活動的了解,學習該領域所需要的知識背景基本是空白狀態(tài)。從應試教育走出來的學生初次接觸到專業(yè)課程,總會出現畏難情緒。但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經濟思想,讓學生有全新的思維方式理解經濟現象,解釋經濟問題,做出合理決策。三是教師的基礎性。微觀經濟學是一種“舶來品”,起源于對西方市場經濟的研究,故這門課程的原版教材或后翻譯過來的教材教師初次接觸時也感覺存在困難,并且大多數教師缺乏所教專業(yè)的實際工作經驗,所教授的內容只能停留在表面。
其次,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圍繞價格波動形成了供求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市場結構理論、要素市場理論等。這些理論中結論的成立都包含有相應的假設條件,但往往這些假設又與現實不符,學生缺乏實踐經驗,理解起來非常困難。與此同時,微觀經濟學課程中出現諸多圖表、模型也讓數學基礎欠佳的同學覺得非常抽象。
經濟學是一門擁有強大的分析工具的學科,其分析方法和邏輯被其他社會科學,如法律、政治和社會學等廣泛借用,甚至在工科類專業(yè)其產品的推廣和銷售中也會運用經濟學的分析方法。由于它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如何學好、教好微觀經濟學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微觀經濟學教與學的困境
微觀經濟學作為高校經管類專業(yè)的重要基礎課,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學生普遍能認識到該課程的重要性,也投入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但由于他們缺乏對社會經濟運行的認識,對經濟理論的理解、經濟現象的分析只能局限于自身有限的經歷,其抽象性和復雜性使得許多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在他們看來,該課程中所涉及的供求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等就像一堆支離破碎的理論塊無序地堆積在一起,同時課程學習中涉及的知識領域非常廣闊,如管理學、心理學等,學生越發(fā)覺得混亂和茫然。另外,數學已成為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工具,微觀經濟學中很注重高等數學的運用,這對低年級的大學生來說無疑又平添了難度。同時,現在學生自主學習方面表現欠佳,很少有人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僅僅滿足于教師課堂所布置的習題,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而微觀經濟學的學了教材以外,還應該廣泛閱讀許多參考教材,并能適時地瀏覽精品課程網站,所有這些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都是難以做到的。
就教師而言,由于微觀經濟學較為抽象,尤其在大學授課過程中,缺乏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研究和選擇,還是采取以“講解為主、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其講授也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灌輸和死記硬背,學生只能孤立、零碎地知道微觀經濟學的各個理論。筆者在聽課過程中發(fā)現,有些年輕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初始教學沒有勾勒出微觀經濟學整體框架結構,導致學生未能形成對該門課整體內容之間邏輯關系的認識,這樣就容易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另外,為了活躍課堂教學,教師應理論聯系實踐,多運用生活中的案例來討論、解釋微觀經濟理論。但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受閱歷所限,所使用的案例還是沿襲前人使用的,沒有創(chuàng)新也沒有聯系學生實際,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三、多方位設計,趣教微觀經濟學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提高國家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國家經濟發(fā)展,已成為教育工作者共同關注的重心。微觀經濟學的教育也應以創(chuàng)新教育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自我更新自我學習能力,從而使其具有持續(xù)的競爭力。經濟學家凱恩斯認為“經濟學理論并不是一些現成的可以用于政策分析的結論。它不是教條,而是一種方法、一種智力工具、一種思維技巧,有助于擁有它的人得出正確的結論?!蔽⒂^經濟學教學最重要的目的是教會學生經濟學的邏輯思維和分析問題的方法。蕭伯納曾說:“經濟學是一門使人生幸福的藝術”,而要讓學生感到學習的快樂,就需要通過教師精心的設計,完成這門課程的教學。
迄今為止,人類社會進行物質資料生產的經濟活動,大約已有200萬年的歷史。在經濟活動中對資源有效利用問題的探索,也經歷了2000多年的時間,最終成為一門獨立的經濟學科,則是近幾百年的事情。有關文獻資料表明,經濟學出現于奴隸社會產生以后,古希臘思想家色諾芬(約公元前430—前354)的《經濟論》一書問世,表明了西方開始出現了早期經濟學?!督洕鷮W》是一部研究奴隸主家庭經濟管理問題的著作。色諾芬認為,經濟學研究的是善良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財產。經濟學雖然出現于奴隸社會,但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并未能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并取得政治經濟學這一科學名稱,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與發(fā)展而形成的。17世紀初,法國重商主義代表安•德•蒙克萊田(1575-1622)出版了《政治經濟學》,其用意在于表明他所論述的經濟問題已超出家庭或莊園經濟的范圍,而且涉及國家或社會的經濟問題。但重商主義經濟學還不能算做真正的現代經濟學,因為其研究范圍僅局限于流通過程。真正的現代經濟科學,只是當理論研究從流通過程轉向生產過程的時候才開始的,完成這一轉變的是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
本方經濟學從產生到現在,已有200多年的歷史。200多年來,西方經濟學的發(fā)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古典經濟學階段、傳統經濟學階段、現代經濟學階段。
第一階段:古典經濟學階段古典經濟學產生于17世紀中葉,是由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威廉•配第開始發(fā)展起來的。但它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則是由另一位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創(chuàng)建的。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了《國民財富的性質與原因的研究》一書,標志著古典經濟學的正式創(chuàng)立。在這本著作里,亞當•斯密提出了著名的被后人稱之為“看不見的手”的原理。亞當•斯密寫到:每個人都在力圖應用他的資本,來使其生產品能得到最大的價值。一般地說,他并不企圖增進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進的公共福利為多少。他所追求的僅僅是他個人的安樂,僅僅是他個人的利益。在這樣做時,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引導他去促進一種目標,而這種目標絕不是他所追求的東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經常促進了社會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進社會利益時所得到的效果要大。古典經濟學批判和否定封建主義的生產方式,研究和提倡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但是,隨著資產階級確立政治統治地位,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趨于激化,使古典經濟發(fā)生了危機。
第二階段:傳統經濟學階段18世紀末,古典經濟學宣告解體,形成了以法國的薩伊、英國的馬歇爾等為代表人物的傳統經濟學派。其標志是馬歇爾在1890年所出版的《經濟學原理》一書。傳統經濟學主張自由競爭和自由放任的經濟原則,反對政府干預經濟,認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能夠自行調節(jié)而實現經濟資源的有效配置,保證經濟增長。但是,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發(fā)生的嚴重經濟危機,使傳統經濟學走入困境。
第三階段:現代經濟學階段現代經濟學產生的標志,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在書中,凱恩斯表示,資本主義市場機制并不能自行調節(jié)資源的有效配置,資本主義經濟也不總是實現充分就業(yè),相反,資本主義經濟常常沒有達到充分就業(yè)。他主張,要實現充分就業(yè),資本主義國家就必須對經濟進行干預,有效刺激總需求。凱恩斯的國家干預政策,幫助危機中的資本主義國家走出了困境,困此受到了普遍的重視。
但是,20世紀70年代初,西方國家普遍發(fā)生了經濟“滯漲”,即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并存。凱恩斯主義對此無法解釋,也沒有有效的應對方法,從而使西方經濟學又一次陷入困境。面對這種局面,西方經濟學的眾多流派紛紛出現,主要包括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貨幣學學派、供給學派、理性預期學派、新制度學派等。新自由主義者強調市場機制自動調節(jié)作用,反對國家對經濟生活的過度干預;貨幣主義者強調貨幣政策的重要性;供給學派主張削減稅率;理性預期學派則試圖用信息的不完全來解釋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波動。經濟學產生和發(fā)展的歷史研究表明,對各種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研究形成經濟理論,研究人類社會活動和經濟關系的各種經濟理論形成經濟學。經濟學(economics)研究社會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即研究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和充分利用。
二、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內容
現代西方經濟學根據其研究的對象、內容和研究方法,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一)微觀經濟學
1、微觀經濟學的定義
“微觀”的英文為“Micro”,意思是“小”。微觀經濟學以單個經濟單位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的單項數值的決定,來說明價格機制如何解決經濟資源的配置問題。微觀經濟學的定義包括三個方面的要點:第一,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經濟單位是指組成經濟的最基本的單位,即家庭與企業(yè)。家庭是經濟中產品的需求者(消費者)和生產要素的供給者;企業(yè)是經濟中的產品的供給者(生產者)和生產要素的需求者。家庭面臨的問題是,在既定收入的約束下如何使自己的滿足程度(效用)最大化。企業(yè)面臨的問題是,在投入一定生產要素條件下,如何使利潤最大化。既然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那么其研究方法就只能是個量分析。個量分析是研究經濟變量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單個經濟變量包括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利潤,單個消費者的效用,單個商品的需求量、供給量、價格等。第二,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在市場經濟中,家庭和企業(yè)的行為都要受到價格的影響,生產什么、如何生產以及為誰生產都由價格決定。價格像一只看不見的手,調節(jié)著整個經濟活動,實現了經濟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其他內容都圍繞這一中心問題進行的。所以,微觀經濟學又稱為價格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價格理論實際上就是古典經濟學的創(chuàng)始人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所提出的“看不見的手”的原理。第三,解決的問題是資源配置。資源配置就是經濟資源的不同用途的選擇。解決資源配置就是需要使資源配置達到最優(yōu)化,即使社會福利達到最大化。微觀經濟學從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最大化行為入手,來解決經濟資源的配置問題。其原理如下:如果每個經濟單位都實現了最大化,那么,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也就實現了最優(yōu)化。
2、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微觀經濟學主要的研究內容包括:第一,均衡價格理論。研究某種具體商品需求、供給以及價格的決定。在此基礎上,分析價格如何調節(jié)整個經濟活動。這一部分是微觀經濟學的中心內容,其他內容都是圍繞這一中心而進行的。第二,消費者行為理論。研究消費者(家庭或個人)如何在有限收入條件下購買各種商品組合,以實現效用最大化。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從需求方面決定了價格。第三,生產者行為理論。研究生產者如何在有限投入條件下使用各種生產要素組合,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生產者的生產行為從供給方面決定價格。第四,市場結構理論。研究廠商在不同結構市場上的行為特征與市場均衡。前述的均衡價格理論研究的對象是完全競爭市場,這一部分研究其他市場結構中均衡價格的決定的理論。第五,分配理論。研究社會產品按照何種原則在集團或個人之間進行分配,即研究工資、利息、地租和利潤如何決定。在一部分是運用價格理論解決為誰生產的問題。第六,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研究經濟資源配置最優(yōu)化的實現以及社會福利的實現等具有一般性的問題。第七,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傳統微觀經濟學理論有比較嚴格的假定條件:完全競爭、完全理性、完全信息?,F實生活中,這些假定條件很難同時滿足,這是因為存在著公共物品、外部性、壟斷與信息不完全。在這種情況下,價格調節(jié)經濟會受到影響,并不總能實現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被稱為市場失靈。解決市場失靈可能需要政府對經濟進行適當干預。但是,政府在制定經濟政策調節(jié)經濟過程中,也會出現一系列問題,從而導致資源配置的無效率,即政府失靈。除此之外,現代微觀經濟學研究的內容還非常廣泛,如產權經濟學、制度經濟學、家庭經濟學、人力資本理論等。例如,像國企、私企、外企等根據市場要求組織生產配置人力、物力、財力。生產什么,生產多少,怎么生產,按什么價格出售等等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是微觀經濟學研究的內容。
(二)宏觀經濟學
1、宏觀經濟學定義
“宏觀”的英文為“Macro”,意思是“大”。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研究對象,研究社會總體經濟問題以及相應的經濟總量如何決定及其變化,最終說明經濟資源如何充分利用的問題。宏觀經濟學的定義包括三個方面的要點:第一,研究對象是整個國民經濟。宏觀經濟學所研究的是各個經濟單位所組成的國民經濟整體。如果把各個經濟單位比喻為一棵棵樹木,那么由它們所組成的國民經濟整體就好像森林。宏觀經濟學就要研究整個經濟運行規(guī)律,從總體上分析經濟問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決定了其研究的方法,只能采取總量分析??偭渴侵改芊从痴麄€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的經濟變量,主要包括國內生產總值、總投資、總消費、一般價格水平、經濟增長率、國際收支、匯率、貨幣供給量、貨幣需求量等。宏觀經濟學通過分析這些經濟總量的決定、變化及其相互關系,進一步說明整體經濟運行狀況,以及經濟政策的運用。第二,中心理論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宏觀經濟學把國民收入(國內生產總值)作為最基本的經濟總量,以國民收入的決定為中心來分析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規(guī)律。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是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其他經濟理論則是運用這一理論來解釋整個經濟中心出現的各種問題。第三,解決的問題是資源利用。宏觀經濟學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解決經濟資源的充分利用問題。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已經配置到各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資源的利用情況、充分利用經濟資源的途徑以及對一國經濟總量的決定問題。
2、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第一,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值)是宏觀經濟學最基本的經濟總量,是衡量一國(或地區(qū))國民經濟整體狀況的基本指標。宏觀經濟學主要通過研究國民收入的決定,進一步研究宏觀經濟中的其他問題,如物價水平、就業(yè)狀況、經濟周期問題等。第二,失業(yè)與通貨膨脹理論。失業(yè)反映一國資源的閑置狀況。通貨膨脹是指一國一般物價水平的持續(xù)上升過程。失業(yè)與能貨膨脹是任何國家都非常關注的問題。宏觀經濟學將失業(yè)與通貨膨脹聯系起來,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尋找克服的途徑。第三,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是指一國(或地區(qū))國民收入的持續(xù)增加。經濟周期是指國民收入在短期內由衰退與繁榮交織而成的波動狀況。這一理論主要研究國民收入短期波動的原因、長期經濟增長的源泉等問題,以求實現較小波動的長期經濟增長。第四,開放經濟理論?,F實中的經濟都是開放的。在開放經濟下,商品與要素跨越國界,在世界范圍內流動,從而將各個國家的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開放經濟理論分析國家間經濟過程的相互影響,進一步提出調節(jié)經濟的措施。第五,宏觀經濟政策。宏觀經濟學在分析整體經濟運行狀況的基礎上,提出國家調節(jié)經濟的理論和方法。宏觀經濟政策就是在宏觀經濟理論指導下,由政府出面對經濟進行有效的干預。宏觀經濟政策主要包括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宏觀經濟政策理論主要研究政策內容、政策目標、政策工具以政策的傳導機制。例如,國民收入、財政、稅收、失業(yè)通脹治理、我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拉動內需等等都屬于國家宏觀調控,屬于宏觀經濟學研究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