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法律基礎知識的教案范文

時間:2023-07-25 16:33:44

序論:在您撰寫法律基礎知識的教案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法律基礎知識的教案

第1篇

關鍵詞:《法律基礎知識》;案例教學法

《法律基礎知識》課程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傳統(tǒng)的法律教學重在知識的傳授,教師依據(jù)教學要求編寫教案,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講授,理解和記憶法律概念和法律規(guī)則,考試時學生根據(jù)書本教材和聽課筆記復習就可以了。這種教學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學生對教師講授的內容只是被動地接受和記憶,很少提出質疑和批判,因而往往缺乏獨立分析能力和批判精神,更不能很好地運用法律分析現(xiàn)實的不斷運動變化的經(jīng)濟活動。案例教學法,正好彌補了這種教學的缺陷,它是一種開放的教學模式,它具有趣味性、生動性、思考性、真實性和可行性,重在引導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思維。

案例教學中一個最為突出的特征是案例的運用,它是案例教學區(qū)別于其他方法的關鍵所在。案例教學是指在學生掌握了有關基本知識和分析技術的基礎上,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jù)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運用典型案例進行深入分析和討論,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集體協(xié)作,進一步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的教學方法。

一 案例教學的優(yōu)勢

1 案例教學可以使課堂具有趣味性和生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案例教學十分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師生能夠互相交流,促使學生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允許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允許學生“向”老師提出不同意見,從而使學生在分析案例過程中逐步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案例教學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由于大量的案例來自于社會生活實踐,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案例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際解決問題等能力和品質

案例在教學中運用,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思考、集體討論解決問題。從中學會面對新的情形,掌握處理新問題的技能與技巧。案例的著眼點在于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而不僅僅是獲得固定的原理、規(guī)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著較大的自,他們參與討論與交流,教師實際上更多地從講臺前站到了學生的背后,這既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使學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

3 利用案例教學可以大大縮短教學情景和實際生活情景的差距

教學中展示的書本世界和真實世界往往有著不少差距。現(xiàn)實生活是相互聯(lián)系的,而不是孤立的;現(xiàn)實世界是問題式的,而不是概念式的。案例是現(xiàn)實問題的縮影,通過展現(xiàn)真實、典型的案例,讓學生進入案情,身入其境,這就為學生提供了在特定的時間、空間內,認識并處理大量實際問題的機會,從而縮短了課堂教學和社會實際間的距離。

4 案例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

案例教學比書本的教條來得具體、生動,學生易于接受,并且在實施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把案例和其身邊發(fā)生的事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思維能力,產(chǎn)生共鳴。學生看過后往往各抒己見,討論自己身邊發(fā)生的類似的事,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課堂實效。

二 實施案例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 恰當?shù)剡x擇案例

案例教學法是從案例入手,并以案例為對象,以有關法律為準繩,經(jīng)過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結論,因此案例是這一教學法的核心。案例選擇是否恰當對案例教學的成功與否有十分密切的關系。

(1)要注意挑選與教學內容密切結合案件,不能隨意挑選一些不太切合教學內容的案例,以免牽強附會。選擇有代表性的案例,使學生直觀地、形象地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要選擇難易適度的案例。教師所采用的案例應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適應,采用這樣的案例,學生精力集中,情緒高漲,能對教學內容加深理解,知識水平不斷提高。采用的案例,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先易后難,由淺入深。

(3)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選取的案例可盡量是發(fā)生在學生中的,能夠對學生的思想起教育和震撼作用的案例,或者是學生比較關注的、社會影響力較大的案例,也可以是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對培養(yǎng)學生法律意識具有啟發(fā)和借鑒作用的案例以及與學生專業(yè)相關,將來工作可能面對類似情況的案例。

2 改變考核內容與方法

第2篇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法律基礎知識 作用 運用效果

在法律基礎知識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升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案例教學法即在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容,選擇典型的案例進行輔助教學,以幫助學生更透徹地理解知識,并自覺運用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對法律基礎知識這門涉及一些相對抽象法律理論的科目,是一種極為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也是當下法律基礎知識教學中的一種常用教學方法。

一、案例教學法在法律基礎知識教學中的作用

1.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案例教學由于可以將比較抽象的知識予以具體化,而且相比于單純的理論知識講解,能使得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必將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以及注意力的集中,從而可以很好地保證和提升教學效率。

2.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鑒于法律理論抽象較難理解這一情況,借助豐富生動的案例開展教學,可以讓學生對不同的法律知識點,均通過相應的案例進行理解,將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程度。通過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論這一循環(huán)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并達到對知識較好程度的吸收效果。

3.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案例教學可以借助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例展開教學活動,利于學生熟悉現(xiàn)實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法律案例,對于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如果注意在教學中選用豐富典型的案例,對學生全面地把握各種社會法律現(xiàn)象具有實踐性意義。

二、提升案例教學法在法律基礎知識教學中運用效果的方式

1.選用經(jīng)典富有實效性的案例,利于法律理論的精準闡釋

運用案例教學法應選用典型的案例,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盲目選用并不十分貼切的案例,對法律理論的闡釋不全面,或者闡釋不夠準確,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正確理解,降低課堂效率。教師在選用案例時,應充分拓展視野,不僅要參照案例教案書上的相關案例,且應密切關注當下最新發(fā)生的、更具實效性的案例,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知識。如,在講解刑法相關內容時,可以以今年水落石出的賴長青案為例。由于當下信息渠道的暢通,學生一般對賴長青案件已經(jīng)耳熟能詳,教師此時若選用此案例,將案件的來龍去脈再進行細化講解,以此來闡釋法律理論,可加深學生對刑法相關知識的理解。借助最新的案例進行教學,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且可幫助學生比較透徹和精準地掌握法律知識。

2.選用生活化的案例,利于學生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全面提高

在案例的選用上,教師還應注意選用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更加生活化的案例,通過熟悉的環(huán)境以及熟悉的人物形象,不僅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且可以讓學生為自身敲醒法律警鐘,明曉如何防止類似事件的發(fā)生,幫助學生明白如何處理相似事件,提高學生面對社會以及應對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的成長產(chǎn)生較大裨益。在講解民法時便可以選擇具有生活化的一些案例,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以下有關民事權利與民事義務的案例:春節(jié)期間,小朋友王某在燃放鞭炮時,不小心將馬路邊的一家商店引燃,店主張某自己迅速脫身,但卻并不積極采取撲救措施,臨近居民趕來幫忙時,張某不僅不感謝,反而還制止:“沒事,燒吧,我已經(jīng)入了保險了,這商店我早想改頭換面了。”最后消防隊伍趕到撲滅后,商店的東西已經(jīng)所剩無幾。當張某匆匆趕到保險公司領取保險時,卻被保險公司以張某沒有遵守法律中的事故發(fā)生后,保險人應積極采取搶救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化的相關規(guī)定,而拒絕在弄清人為擴大化數(shù)額之前給予賠償。借助以上案例,可以讓學生明白在保險合同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中,民事主體的權利與義務是相互制約、共生并存的,任何一方不認真履行合同的相關法律性條文,都會受到對方平等權利的約束,而必定承擔相應的義務予以平衡二者之間的法律關系。張某沒有按照合同規(guī)定及時參與搶救,而是任事故擴大化,造成的損失按照法律合同,必然受到保險公司具有的權利的制約,必然要承擔相應的損失。這種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生動案例,必然會提高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并能通過案例,讓學生自覺樹立起法律意識,在平常的生活中成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3.組織課堂案例討論,拓展學生法律視野,提升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案例法教學中,為提高運用效果,以及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還應采用多種有效的方式組織教學,而課堂案例討論教學,對于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以及獨立思考問題的熱情,有著重要作用,并能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知識。首先,教師應選用合適的案例用于課堂討論,案例的選取一則要與課堂法律知識緊緊照應,再則不應過于深奧,應選擇具有普適性的案例,以讓所有的學生均能參與到討論中。其次,應盡量通過分組討論的方式,提高討論的效果,并能創(chuàng)造民主融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自由平等地展開討論,能無拘束地各抒己見,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再次,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動腦自主思考,并最終將具有典型性的想法匯總出來,利于全班學生均能了解適宜的法律解決途徑,以拓展學生的法律視野,并同時提高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利于他們自身素質的提升。

結語

在法律基礎知識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法律理論素養(yǎng)的提升,以及實踐能力的提高。借助經(jīng)典富有實效性的案例、生活化的案例,以及課堂案例討論的教學方式,均可以加強案例教學法在法律基礎知識教學中的運用效果,促進法律基礎知識學科教學的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銀建.案例教學法在法律基礎知識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06)

第3篇

 

關鍵詞:案例教學 法律基礎知識課 應用 

法律基礎知識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旨在對中職學生進行相關法制教育,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與自己密切相關的法律基礎知識,提高法律素養(yǎng)。而中職法律基礎課在培養(yǎng)學生自覺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方面發(fā)揮著主渠道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效果,是使之真正發(fā)揮主渠道作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案例教學對提高法律基礎課教學效果的有效性是普遍關鍵在于如何合理安排并應用案例教學。 

一、案例教學法釋義 

所謂案例,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fā)生的典型事件,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所謂案例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教給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道理,進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方法。 

二、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使用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一)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法律基礎課的學習興趣。 

知識的獲得依賴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案例教學適時地引入案例,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這樣會使學生感到回答法律概念和條文比較枯燥,但學起來并不乏味,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動的接受型學習狀態(tài)轉為主動進取型學習狀態(tài)。生動有趣的案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chǎn)生新鮮感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活躍豐富。 

(二)案例教學法符合一般性的認知規(guī)律,有助于學生對法律的理解。 

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既抽象又原則,案例是理解法律的基礎,案例教學以具體的案例進行教學,使得抽象的規(guī)則具體化,原則的法律生動化。課堂上運用的案例有助于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和特征,使學生把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這也恰恰為學生理解法律提供了基礎。因此,案例教學符合認識由感性到理性規(guī)律,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規(guī)律。 

(三)案例教學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法律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 

法律基礎課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的法律知識,是為了在生活中不斷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在處理和判斷有關問題時,能夠活學活用所學的法律基礎知識做出相應的分析和判斷。在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學生可以接觸到大量的案例,通過教學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而且使學生了解了法條指定的初衷,這樣就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條文的具體含義。 

三、法律基礎課教學案例的選擇 

法律基礎課教學案例, 要在吃透教材精神的基礎上, 根據(jù)教學目的, 教學任務, 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選擇案例。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圍繞教材所闡述的基本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 

教學實踐中, 教師不應為迎合學生的心理、提高學生的興趣片面選擇一些熱點問題或現(xiàn)實性、針對性強但卻脫離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的案例, 防止偏離教材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的現(xiàn)象。應當在教學基本要求的指導下, 選擇成熟、典型、針對性強的案例, 盡量避免選擇尚不成熟或自己把握不準的案例, 以免誤導學生。

(二)貼近現(xiàn)實生活。 

許多學生對法律基礎課興趣不大。老師講到的案例大多成了調劑學生情緒的平衡器, 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其原因之一就是貼近現(xiàn)實生活不夠, 導致學生在心理上缺乏親切感。法律是在動態(tài)中運行的, 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選擇貼近社會、貼近生活, 包括發(fā)生在學生自己身邊, 哪怕是很小的事件都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 培養(yǎng)他們自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或他人合法權益的意識。 

(三)點、線、面相結合的原則。 

由于法律是一個以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則為主線, 各知識點和各基本原理相結合的知識體系。所以教學實踐中, 選擇案例應注意知識點與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則的結合。 

四、案例教學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 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 

要考慮整個法律基礎 課的教學內容, 因為不是任何法律知識均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的, 案例教學

法也不是研究法律的唯一方法, 因此教師應首先確定哪些教學內容適合運用案例教學法。同時, 案例并不能代替系統(tǒng)理論和法律知識的學習和研究, 案例應與系統(tǒng)講授相結合, 分析案例必須服從于教學內容的需要,使之成為系統(tǒng)介紹法律知識的良性載體, 使學生在掌握系統(tǒng)知識的基礎上去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目的性。 

案例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手段, 不是為了嘩眾取寵、博得學生暫時的關注, 因此不能為了講案例而講案例。運用案例教學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 從而達到法制教育的目的。應始終將教學目的貫穿于案例教學的整個過程中, 否則可能會出現(xiàn)學生記住了案例的故事情節(jié), 卻不甚了解或忘記了其中要說明的法律原理。 

(三)法律基礎。 

課課時較短, 一般為32學時左右。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 教師一定要注意課時的安排, 所選擇的案例、所設計的問題及教師對學生的引導都要充分的推敲, 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發(fā)揮出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點。 

 

參考文獻: 

[1]魏敏.淺談法律基礎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東船舶工業(yè)學院學報(社科版), 2001(3) 

第4篇

 

關鍵詞:案例教學 法律基礎知識課 應用 

法律基礎知識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旨在對中職學生進行相關法制教育,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與自己密切相關的法律基礎知識,提高法律素養(yǎng)。而中職法律基礎課在培養(yǎng)學生自覺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方面發(fā)揮著主渠道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效果,是使之真正發(fā)揮主渠道作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案例教學對提高法律基礎課教學效果的有效性是普遍關鍵在于如何合理安排并應用案例教學。 

一、案例教學法釋義 

所謂案例,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fā)生的典型事件,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所謂案例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教給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道理,進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方法。 

二、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使用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一)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法律基礎課的學習興趣。 

知識的獲得依賴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案例教學適時地引入案例,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這樣會使學生感到回答法律概念和條文比較枯燥,但學起來并不乏味,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動的接受型學習狀態(tài)轉為主動進取型學習狀態(tài)。生動有趣的案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chǎn)生新鮮感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活躍豐富。 

(二)案例教學法符合一般性的認知規(guī)律,有助于學生對法律的理解。 

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既抽象又原則,案例是理解法律的基礎,案例教學以具體的案例進行教學,使得抽象的規(guī)則具體化,原則的法律生動化。課堂上運用的案例有助于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和特征,使學生把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這也恰恰為學生理解法律提供了基礎。因此,案例教學符合認識由感性到理性規(guī)律,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規(guī)律。 

(三)案例教學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法律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 

法律基礎課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的法律知識,是為了在生活中不斷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在處理和判斷有關問題時,能夠活學活用所學的法律基礎知識做出相應的分析和判斷。在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學生可以接觸到大量的案例,通過教學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而且使學生了解了法條指定的初衷,這樣就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條文的具體含義。 

三、法律基礎課教學案例的選擇 

法律基礎課教學案例, 要在吃透教材精神的基礎上, 根據(jù)教學目的, 教學任務, 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選擇案例。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圍繞教材所闡述的基本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 

教學實踐中, 教師不應為迎合學生的心理、提高學生的興趣片面選擇一些熱點問題或現(xiàn)實性、針對性強但卻脫離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的案例, 防止偏離教材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的現(xiàn)象。應當在教學基本要求的指導下, 選擇成熟、典型、針對性強的案例, 盡量避免選擇尚不成熟或自己把握不準的案例, 以免誤導學生。

(二)貼近現(xiàn)實生活。 

許多學生對法律基礎課興趣不大。老師講到的案例大多成了調劑學生情緒的平衡器, 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其原因之一就是貼近現(xiàn)實生活不夠, 導致學生在心理上缺乏親切感。法律是在動態(tài)中運行的, 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選擇貼近社會、貼近生活, 包括發(fā)生在學生自己身邊, 哪怕是很小的事件都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 培養(yǎng)他們自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或他人合法權益的意識。 

(三)點、線、面相結合的原則。 

由于法律是一個以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則為主線, 各知識點和各基本原理相結合的知識體系。所以教學實踐中, 選擇案例應注意知識點與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則的結合。 

四、案例教學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 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 

要考慮整個法律基礎 課的教學內容, 因為不是任何法律知識均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的, 案例教學法

也不是研究法律的唯一方法, 因此教師應首先確定哪些教學內容適合運用案例教學法。同時, 案例并不能代替系統(tǒng)理論和法律知識的學習和研究, 案例應與系統(tǒng)講授相結合, 分析案例必須服從于教學內容的需要,使之成為系統(tǒng)介紹法律知識的良性載體, 使學生在掌握系統(tǒng)知識的基礎上去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目的性。 

案例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手段, 不是為了嘩眾取寵、博得學生暫時的關注, 因此不能為了講案例而講案例。運用案例教學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 從而達到法制教育的目的。應始終將教學目的貫穿于案例教學的整個過程中, 否則可能會出現(xiàn)學生記住了案例的故事情節(jié), 卻不甚了解或忘記了其中要說明的法律原理。 

(三)法律基礎。 

課課時較短, 一般為32學時左右。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 教師一定要注意課時的安排, 所選擇的案例、所設計的問題及教師對學生的引導都要充分的推敲, 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發(fā)揮出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點。 

 

參考文獻: 

[1]魏敏.淺談法律基礎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東船舶工業(yè)學院學報(社科版), 2001(3) 

第5篇

 

關鍵詞:案例教學 法律基礎知識課 應用 

法律基礎知識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旨在對中職學生進行相關法制教育,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與自己密切相關的法律基礎知識,提高法律素養(yǎng)。而中職法律基礎課在培養(yǎng)學生自覺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方面發(fā)揮著主渠道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效果,是使之真正發(fā)揮主渠道作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案例教學對提高法律基礎課教學效果的有效性是普遍關鍵在于如何合理安排并應用案例教學。 

一、案例教學法釋義 

所謂案例,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fā)生的典型事件,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所謂案例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教給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道理,進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方法。 

二、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使用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一)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法律基礎課的學習興趣。 

知識的獲得依賴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案例教學適時地引入案例,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這樣會使學生感到回答法律概念和條文比較枯燥,但學起來并不乏味,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動的接受型學習狀態(tài)轉為主動進取型學習狀態(tài)。生動有趣的案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chǎn)生新鮮感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活躍豐富。 

(二)案例教學法符合一般性的認知規(guī)律,有助于學生對法律的理解。 

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既抽象又原則,案例是理解法律的基礎,案例教學以具體的案例進行教學,使得抽象的規(guī)則具體化,原則的法律生動化。課堂上運用的案例有助于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和特征,使學生把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這也恰恰為學生理解法律提供了基礎。因此,案例教學符合認識由感性到理性規(guī)律,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規(guī)律。 

(三)案例教學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法律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 

法律基礎課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的法律知識,是為了在生活中不斷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在處理和判斷有關問題時,能夠活學活用所學的法律基礎知識做出相應的分析和判斷。在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學生可以接觸到大量的案例,通過教學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而且使學生了解了法條指定的初衷,這樣就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條文的具體含義。 

三、法律基礎課教學案例的選擇 

法律基礎課教學案例, 要在吃透教材精神的基礎上, 根據(jù)教學目的, 教學任務, 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選擇案例。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圍繞教材所闡述的基本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 

教學實踐中, 教師不應為迎合學生的心理、提高學生的興趣片面選擇一些熱點問題或現(xiàn)實性、針對性強但卻脫離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的案例, 防止偏離教材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的現(xiàn)象。應當在教學基本要求的指導下, 選擇成熟、典型、針對性強的案例, 盡量避免選擇尚不成熟或自己把握不準的案例, 以免誤導學生。

(二)貼近現(xiàn)實生活。 

許多學生對法律基礎課興趣不大。老師講到的案例大多成了調劑學生情緒的平衡器, 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其原因之一就是貼近現(xiàn)實生活不夠, 導致學生在心理上缺乏親切感。法律是在動態(tài)中運行的, 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選擇貼近社會、貼近生活, 包括發(fā)生在學生自己身邊, 哪怕是很小的事件都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 培養(yǎng)他們自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或他人合法權益的意識。 

(三)點、線、面相結合的原則。 

由于法律是一個以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則為主線, 各知識點和各基本原理相結合的知識體系。所以教學實踐中, 選擇案例應注意知識點與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則的結合。 

四、案例教學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6篇

 

關鍵詞:案例教學 法律基礎知識課 應用 

法律基礎知識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旨在對中職學生進行相關法制教育,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與自己密切相關的法律基礎知識,提高法律素養(yǎng)。而中職法律基礎課在培養(yǎng)學生自覺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方面發(fā)揮著主渠道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效果,是使之真正發(fā)揮主渠道作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案例教學對提高法律基礎課教學效果的有效性是普遍關鍵在于如何合理安排并應用案例教學。 

一、案例教學法釋義 

所謂案例,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fā)生的典型事件,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所謂案例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教給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道理,進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方法。 

二、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使用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一)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法律基礎課的學習興趣。 

知識的獲得依賴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案例教學適時地引入案例,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這樣會使學生感到回答法律概念和條文比較枯燥,但學起來并不乏味,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動的接受型學習狀態(tài)轉為主動進取型學習狀態(tài)。生動有趣的案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chǎn)生新鮮感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活躍豐富。 

(二)案例教學法符合一般性的認知規(guī)律,有助于學生對法律的理解。 

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既抽象又原則,案例是理解法律的基礎,案例教學以具體的案例進行教學,使得抽象的規(guī)則具體化,原則的法律生動化。課堂上運用的案例有助于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和特征,使學生把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這也恰恰為學生理解法律提供了基礎。因此,案例教學符合認識由感性到理性規(guī)律,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規(guī)律。 

(三)案例教學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法律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 

法律基礎課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的法律知識,是為了在生活中不斷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在處理和判斷有關問題時,能夠活學活用所學的法律基礎知識做出相應的分析和判斷。在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學生可以接觸到大量的案例,通過教學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而且使學生了解了法條指定的初衷,這樣就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條文的具體含義。 

三、法律基礎課教學案例的選擇 

法律基礎課教學案例, 要在吃透教材精神的基礎上, 根據(jù)教學目的, 教學任務, 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選擇案例。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圍繞教材所闡述的基本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 

教學實踐中, 教師不應為迎合學生的心理、提高學生的興趣片面選擇一些熱點問題或現(xiàn)實性、針對性強但卻脫離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的案例, 防止偏離教材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的現(xiàn)象。應當在教學基本要求的指導下, 選擇成熟、典型、針對性強的案例, 盡量避免選擇尚不成熟或自己把握不準的案例, 以免誤導學生。

(二)貼近現(xiàn)實生活。 

許多學生對法律基礎課興趣不大。老師講到的案例大多成了調劑學生情緒的平衡器, 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其原因之一就是貼近現(xiàn)實生活不夠, 導致學生在心理上缺乏親切感。法律是在動態(tài)中運行的, 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選擇貼近社會、貼近生活, 包括發(fā)生在學生自己身邊, 哪怕是很小的事件都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 培養(yǎng)他們自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或他人合法權益的意識。 

(三)點、線、面相結合的原則。 

由于法律是一個以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則為主線, 各知識點和各基本原理相結合的知識體系。所以教學實踐中, 選擇案例應注意知識點與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則的結合。 

四、案例教學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7篇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法律基礎知識 特點 模式 問題

《法律基礎知識》課是一門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相配合,在高校非法律專業(yè)中開設的必修課,目的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然而,《法律基礎知識》的內容幾乎覆蓋了法學專業(yè)的所有主干課程,課時少,實踐性又強,如何教好這門課程難度很大。如果按傳統(tǒng)的“滿堂灌”講授法進行教學,學生肯定感到抽象、乏味、反感,學習積極性不高,開設這門課的目的也無法實現(xiàn)。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認識到,案例教學法不失為理想方法之一。

一、案例教學法及特點

案例教學法淵源于英美法系國家的判例教學法,20 世紀末介紹到我國。《法律基礎知識》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法律基礎知識》教學中,采取結合較為典型的司法判例,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分析、研究和學習,從而達到對法理和法律規(guī)范認識和了解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目前已在我院《法律基礎知識》課中廣泛應用,深受同學們歡迎,因為它有以下鮮明的特點:

第一,它是一種形象、真實、生動的教學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重點放在講含義、特征、性質、意義、歷史發(fā)展、法律規(guī)范等內容上,這種教學方式可以系統(tǒng)地完整地把法律知識傳授給學生,但較少鼓勵學生對這些法律知識提出挑戰(zhàn)和懷疑。因此,學生上課忙于記筆記,下課忙于背筆記,成了一個被動接受知識和記憶知識的機器,學生理解和運用能力都很差。案例教學法以案說法,使抽象的法理變得形象,枯燥的法律條文變得生動,深奧的法律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例如,在講《刑法》時,我是先給同學們播放了一個“助妻安樂死”的案例:王某的妻子李某,由于全身癱瘓,生不如死,因此有了自殺的念頭,自己曾多次自殺,但在家人的及時搶救下活過來了,但要死的念頭,她一直沒有放棄。一次丈夫王某受傷要住院治療,李某又向丈夫王某提出要結束生命,王某考慮到自己住院后,妻子沒有人照顧,實在可憐,于是同意了妻子的要求。由妻子李某口述,王某代書寫了一份遺囑。王某將買好的兩瓶安眠藥交給了自己12歲的兒子,讓兒子拿藥給母親李某吃,李某吃了100多片安眠藥,躺在床上靜靜離開了丈夫和兒子。結合案例我給同學們提出了以下問題:你是如何看待李某死亡這件事的?王某對于李某的死亡是否有責任?為什么?他們12歲兒子行為又應該如何看待?為什么?讓同學們先進行判斷,在分析、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就自然而然地將犯罪基本原則,犯罪的構成條件等《刑法》主要內容引出來了。形象、生動、真實的案例,立刻把同學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主題上來,通過參與案例的分析討論,同學們會自覺地去思考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犯罪的構成條件等等理論問題,通過具體案例的分析,學生對法律知識由具體上升抽象,由個別擴展到一般,依法辦事理念漸漸在學生心目中保留了下來。

第二,它是一種主動、開放、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法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由教師唱獨角戲,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把知識傳播和能力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起來?;钌陌咐F(xiàn)實的問題使學生置身于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因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都調動起來。例如在講“助妻安樂死”的案例時,同學們不僅積極主動地去尋找教師提出的問題答案,同學們還會圍繞“安樂死”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思考,比如,我國法律為什么沒有允許安樂死?如果法律允許安樂死,王某還會是犯罪嗎?國外的法律允許安樂死嗎?我如果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我應該怎樣辦?等等。學生的爭論、質疑、提出的新問題、新觀點,不斷刺激學生求知的欲望,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同時也激發(fā)教師的科研靈感,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第三,它是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方式。傳統(tǒng)的“注入式”、“填鴨式”教學中,教師占有絕對的中心地位,教師教什么,怎樣教,完全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學生喜歡什么,需要什么,關心什么,教師很少去了解和關注,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領導和服從關系?,F(xiàn)代教育理論強調“以人為本”,實行案例教法正符合這一思想,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xiàn),學生成了課堂中真正的主角,教師在選取案例的過程中除了認真研究教材外還要了解學生,把握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背景,因為只有這樣,選出的案例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就案例闡明自己的觀點,學生也可以就案例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平等的討論、自由的辯論,使大家在民主、平等、和諧氛圍中對相應法律問題認識越來越清晰、理解越來越深刻,從而引導大學生自覺地去知法、學法、守法,做一個合格的公民。

第四,它是一種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方式。認為:“正確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的情況并根據(jù)現(xiàn)有條件加以闡明和發(fā)揮?!保?]長期以來,我國《法律基礎知識》課的教材,存在一種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問題,教材上講的理論知識和現(xiàn)實問題不搭架,理論學習后,學生還是不會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案例教學法拉近了理論和實踐的距離,彌補了教材中這一缺陷。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同學們的各種能力得到提高。

二、案例教學法的模式

案例教學法的形式類型多種多樣。目前,在我國高?!斗苫A知識》教學中,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模式:

(一)課堂討論模式

把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典型案例,在課堂中交給學生討論的模式,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是講授新課之前交給學生,并提出問題,讓同學先研究分析。這種方式教師最好要求同學做好預習準備,以免學生在討論時走題。二是在講授新知識的過程中提出來供學生討論。三是在講授完某一新知識后交給學生,讓學生運用剛學過的理論分析案例,鞏固已學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目前,《法律基礎知識》課的教學,絕大多數(shù)學校采用的是上大課的形式,為了避免討論課只是少部分同學參與的局面,教師可以將全班的學生分成若干組,先進行小組討論,然后再在全班討論。討論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抓住主要問題,鼓勵學生從不同的多角度思考。案例分析結束后,老師應及時做出有針對性的點評,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指出學生需要改進的地方,并闡明正確的觀點,遇到目前學術界還存爭議的問題,教師也應該亮出自己個人觀點供學生參考。

(二)旁聽審判模式。

目前高校開設《法律基礎知識》課的定位是進行社會主義法制教育,幫助學生增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大學的法律基礎知識課一般只安排了20學時,而這門課程不僅包括了社會主義法學基本理論,還幾乎涵蓋了全部部門法知識。在短短的20個學時里,要想讓學生掌握大量的法律知識無疑缺乏可行性,更不要說培養(yǎng)起學生良好的法律思維能力。《法律基礎知識》課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法情感,對法律的認同、尊重、熱愛和信仰作為自己核心任務。心理學研究認為,態(tài)度是一種心理和行為的傾向,它形成的核心因素是價值,即人們對事物的態(tài)度往往取決于事物對他的意義大小。所以,要想培養(yǎng)起學生對法律的積極情感,就應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法律的價值,旁聽審判這種案例教學模式,正好符合這一特點。讓學生走出課堂,來到法庭旁聽審判,通過旁聽法庭審判活動,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法律的威嚴和神圣,感受到學習法律的重要意義。觀摩結束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寫一個旁聽體會,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

(三)模擬角色模式。

模擬教學是一種情境式教學方法,通過學生自己扮演各種角色,點燃起學生興趣的火把,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法律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模擬教學模式分兩種:一種是模擬法庭模式,通過讓學生自己扮演各種訴訟角色,掌握實體法的運用方法,了解程序法的重要性。一種是模擬案情模式,通過學生自編、自演小品的形式進行普及法律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這兩種形式安排在學期末比較合適,因為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對法律、法規(guī)的基本精神已經(jīng)有所了解和掌握,也有一定的法律修養(yǎng),操作起來也比較得心應手。

(四)運用媒體模式。

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傳媒手段進行案例教學。教師組織學生通過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絡收看有關普法的教育節(jié)目,從而達到增強學生法律意識的目的。目前,我國電視臺有關這方面的節(jié)目很多,比如中央電視臺1套的《今日說法》、2套的《經(jīng)濟與法》、12套的《法律講堂》、《庭審現(xiàn)場》、《大家看法》等欄目,都是一些以社會、道德、法律為內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好欄目,教師可以挑出一些和學生聯(lián)系比較密切的節(jié)目錄制下來,交給學生課代表,課余時間定期播放,彌補本課程理論性太強,理論和實踐相脫離的缺陷。

(五)課后作業(yè)模式。

每個階段結束后,教師留一些案例作業(yè)由學生獨自完成。這種做法的好處是:一是通過學生作案例題,了解學生課堂學習的情況;二是通過做課后案例作業(yè),促使學生復習學過的內容,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三是培養(yǎng)學生獨自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案例教學法應用中需注意的問題

案例教學法現(xiàn)在已成為《法律基礎知識》課教師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如何運用好這種方式也成了大家探討的話題,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要運用好這種方式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選擇好案例。《法律基礎知識》課是針對大學非法律專業(yè)的學生開設思想教育課程,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的時候應把握好以下幾點:首先,案例的思想教育性。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大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四有”新人。因此,教師運用案例教學法時不要忘記思想道德教育的義務,選擇的案例應結合大學生的實際,重點選擇一些和大學生相關的案例,比如,講《刑法》時,可以選擇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硫酸傷熊案例、馬加爵殘殺同學案例,大學生因戀愛問題而導致犯罪的案例等等。講《合同法》時,選擇與就業(yè)、擇業(yè)相關的案例。教師在選擇案例時還應結合學生的專業(yè)特點,選擇和他們專業(yè)相關的案例。比如,面對計算機專業(yè)學生,教師選擇網(wǎng)絡上侵犯隱私權、名譽權、網(wǎng)上犯罪等案例。面對會計、審計專業(yè)學生,教師選擇會計犯罪、會計誠信等問題的案例。

其次,案例的可操作性。一是案例難度要適當。案例要有挑戰(zhàn)性,有一定難度,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但也不能太難,如果學生用力跳都摘不到自己想要的蘋果,那么學生就會喪失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二是案例長度要恰當。一般時間在2―5分鐘為宜,如果案例太長,占用課堂時間過多,上課變成了講故事,就喪失了案例教學的意義。

(二)設計好問題。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在教學中,學生的思維一開始處于等待和被激發(fā)的狀態(tài),好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重浪。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閱歷,使學生可以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進行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問題可由老師提出,也可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提出。

(三)組織好教學。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雙向性互動教學法,只有參與者,沒有旁觀者,教師和學生都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是一線的演員,教師是幕后的導演,因此上課之前教師自己先要熟悉案情內容,對案例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自己心中有數(shù),制定好方案或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