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8 18:01:45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品德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1)教師在制定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具體目標時,首先要對相應的知識和技能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同時還要在這一過程中把握好過程和方法以及價值導向等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規(guī)定和原則將之前設定的教學目標予以有效的貫徹和落實,同時為了讓課堂教學更加的生動活潑,還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定不同的教學重點,將學生的價值導向放在教育教學最為核心的位置上。
(2)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對學生自身的發(fā)展予以高度的重視。每一門課程的教師在教學之前都應該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有詳細的了解,這樣才能制定更加科學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確定之后,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的和教材的教學內容相結合,這樣才能更好的增強教學活動中的針對性,從而也更好的保證了教學效果。
(3)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學生才是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的主體,所以在教學當中要充分的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分出不同的層次,同時還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這樣就會使得處在不同階段的學生都能獲得屬于自己的知識和收獲。
2設計精巧的教學課程使得教學擁有了更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
(1)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認知和體驗以及實踐三者相結合的方式對課程進行科學的設計,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情況,和學生形成有效的互動,這樣就使得學生可以更加充分的融入到課堂當中,從而也加強了教學的效果。
(2)了解學生的特點更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因為這門課程大多針對中低年級小學生,所以豐富、生動的教學手段方法和活潑生動的教學氛圍很有必要。讓學生融入學習環(huán)境中.讓學生用眼看、用耳朵聽、用腦子想、用嘴巴說、用手做,全身心地學習,在創(chuàng)設情境、辯論交流、模擬實際情況、提問解決、實踐等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中學到知識,使學習生活充滿樂趣。
3讓品德與社會的課堂融入生活中
學校給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定位是緊密結合學生的社會日常生活,其關鍵是不局限于課本,盡量向課本外拓展延伸,大量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和調研活動。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尋找各種途徑讓學生做社會調查、踐行社會研究、參觀相關社會現(xiàn)象,讓學生真正走出教室,見識廣闊的社會環(huán)境,真實地體會社會道德標準,培養(yǎng)適應社會的各項綜合能力。就像杜威所說:“離開了參與社會生活,學校就沒有道德目標.也沒有什么目的。”我們要讓學生接觸真實生活的鮮活事例,體驗社會生活和將來需要經歷的人生。
4采用有效模式多角度地展開教學
(1)充滿激情講明道理的模式。它以傳統(tǒng)講解模式為基礎,在品德與社會等各種課程中都很適用。這種講課模式主要以教師為主體,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途徑是激情講解、直觀展示、評價作為、豐富情感等。它可以讓學生自己了解感知、分辨是非、找出對錯,最后真正知道自己該干什么。這樣的學習模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在很短時間里學到了豐富的知識。
(2)角色扮演模式。這種模式具有趣味性??蓜?chuàng)設日常生活里典型的常見相關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感同身受地體會到生活中的這些是非。這種模式比較適合以行為訓練為主.但是這樣的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適合故事感較強的課文,以論述為主的課文則不適用。大部分低年級小學生都適合這種模式。它能夠最大限度地激起他們的興趣。
5與實際相結合是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關鍵方法
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的目的性很強。就是要改變學生不良的態(tài)度和行為。為了讓這門課更高效,就要讓課本中的內容與實際生活中的情況相聯(lián)系,為學生組織有趣豐富的活動.拉近學生與這門學科的距離,使他們真正參與其中,并通過自己的研究、判斷、評價建立屬于自己的是非觀念。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事,什么是不能做的事,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生畢竟經歷的事情很少,對很多事情的認知不夠深刻。
6結語
1.在思想品德課上運用案例教學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相對于教師只以課本理論知識作為講解內容的課堂來說,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大大改善了學生對于死知識不理解而導致記住了也容易忘的狀況。案例教學法的一個好處就是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使得學生易于接受。
2.當教師運用案例分析法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學生會隨著案例的思路一起思考討論,這不僅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理性分析的能力、邏輯思維的能力、評價剖析的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形象描述能力,更重要是的這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極有好處的。
3.實際教學中,總是會出現(xiàn)學校所學知識與社會脫節(jié)的現(xiàn)象,而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正是一種減小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案例是社會問題的具體體現(xiàn),它可以將課堂與現(xiàn)實接軌,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導學生身臨其境的思考,以此來提高教學效果。
4.如果在思想品德課上教師只是單純地傳授理論知識,不僅使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而且很難調動起其學習的積極性。案例教學法就不同了,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5.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自由探索、大膽質疑,及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好奇心。尤其是案例教學法中對問題的分析、解決往往不設標準答案,只要學生分析得有道理,即使與原方案相違背,也應該予以肯定。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對教學過程約束得過死,教師成了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教材、參考書及標準答案成了學術權威而不可懷疑;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幾乎不敢也沒有信心和意識對教師的講解和教材中的問題提出質疑,就更談不上什么創(chuàng)新了。有關研究表明,要想真正培養(yǎng)出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創(chuàng)業(yè)人才,在教育過程中就必須采用民主、科學的教學方法,而案例教學法完全可以說是一種民主、科學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如何在思想品德課堂上運用案例教學法
1.教師在思想品德課上要使用的案例要經過仔細的篩選,這些案例一定是與當堂所學的知識是相對應、相聯(lián)系的較為典型的案例,因為這些案例是為了教學目標而選定的。
2.教師在上課時候,要用適當的方式向學生展示這些案例,運用正確的方式才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對于事件的關注,這樣所要學的知識才可以融會貫通被學生吸收而達到教學目的。
3.當學生對案例產生興趣后,一定會進行深層次的思索,一旦他們遇到無法理解的問題,其第一反應會是找尋相應的理論知識進行解惑。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有條理的列給學生讓他們進行接受與思考,如果還是無法理解,教師就可以進行進一步講解。這是理論知識最好的導入時機,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會對理論性較強的知識產生抵觸情緒。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進行分析討論,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與自主學習能力。最后,再將疑問反饋給老師進行解決。
4.在案例教學法的實際運用當中,教師一定要組織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或是預習得到的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這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必要的。當討論過程中出現(xiàn)狀況時候教師要以正確及時的方式解決問題,使得討論活動順利進行。
5.在利用案例教學法教學的課堂上,最后教師一定要對所講內容進行總結。教師對討論活動中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優(yōu)缺點進行分析總結,對學生的疑問進行收集,有針對性地對案例進行剖析,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要運用廣闊的視角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引導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從而使得知識內化。
三、結語
1提高認識,思想上重視《品德與社會》
品德與社會是國家重視小學德育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對品德與社會的重視與否,課程上得好與壞,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認識,就要從思想上重視,加強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讓品德與社會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影響他們的心靈。作為一名教師,在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1與學生平等交流,解決他們遇到的實際問題。 例如:有的學生知道自己長大了,自己想做家務可是家長不允許。于是,有的學生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對這種想法,我就適時引導學生去討論怎樣去爭取實踐的機會。
有的學生說:“我就跟他們講道理,如果不聽我就給他們寫一封信說明我的想法。”
有的學生說:“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們同意?!?/p>
也有的說:“我就偷偷地做,讓他們瞧瞧我有能力做?!?/p>
……
我說:“確實,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一些困難,但我們要勇敢地面對現(xiàn)實,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它們?;厝ズ?,選擇適合你的辦法去試一試,也許就成功了。老師相信你們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庇辛死蠋煹墓膭睢⑼瑢W的建議,再去實踐,得到的可能會更多。
1.2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實踐。 學生的一些認識和新的道德觀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廣泛的認同,這是兒童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實踐產生沖突的根本原因。兒童的一些正確的、善良的思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會遇到各種挫折,使學生對品德與社會教學產生懷疑。我們的教學所給予學生的不應是一個簡單的結論——“該怎么做?”,而是要讓學生親自去試一試——“你會怎么做?人們會有什么評價?”從而在生活中真正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善惡觀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標準。因此,我認為我們的教學應該向生活開放,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實踐,知行統(tǒng)一才能發(fā)揮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重要作用。
2結合實際,讓道德教育工作有特點
我們國家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因此農村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必須面向農村,緊密結合農村實際,突出農村特色。
首先,要利用品德與社會課加強愛農村、愛勞動的教育?,F(xiàn)在就有許多身在農村而不愛村、不愛勞動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成績普遍很好,他們學習的動力是考上大學,走出農門,離開家鄉(xiāng)……這樣的想法是偏面的。這種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家庭、社會、個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這時如果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僅僅停留在說教上顯然是不行的。這就要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實際采取多種方法來教育學生樹立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如在教《我的勞動感受》一課時,我首先用類比法引導學生說說參與勞動的不同感受,從而教育學生要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熱愛農村。
其次,要結合品德與社會課加強農業(yè)科技教育??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在農業(yè)生產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我教《春天的種植》一課時,先播放VCD多媒體課件,做“農事5分鐘新聞會”,對學生進行農業(yè)科技教育,再組織學生展開“種子發(fā)芽”的條件討論。然后結合類似事例,引導學生認識科學技術對于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的重要性,增強他們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長大攀登科學高峰的自覺性。
3課堂教學,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開
農村小學在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過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單一的、古老的說教式教學模式。這種以說教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現(xiàn)實社會面前顯得是那么的蒼白無力。要改變思想品德教育的現(xiàn)狀就要改變過去的以說教為主的教學模式。經過這幾年教學的不斷實踐,我探索出以下幾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模式。
3.1明理激情導行模式。 這是在傳統(tǒng)的講解模式基礎上演化而來的,適用于品德與社會新授課中的各種課型。它是以教師為主導,通過直觀演示、口頭講解、文字閱讀、評價行為、激感等手段傳遞信息。學生通過觀察感知、理解教材、動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師評價提出行為要求。這種模式的特點是使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道德知識或某一方面的行為方式。選用這種教學模式的時候,要注意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如在教《我送老師一支花》一課時,提出了“老師像紅燭,無私奉獻青春年華”“老師像園丁,辛勤培育現(xiàn)代化建設人才”“我們要尊敬老師”的觀點之后,教師可推心置腹地向學生談談自己在教師的關懷下成長的故事,以及對教師工作的情感體驗,然后讓學生談他心中的老師,使師生間產生感情上的認同和共鳴,促使學生主動地以實際行動來尊敬老師,提高了教學實效。
3.2“問題——討論”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著眼于學生個人的潛能和整個人格的發(fā)展,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機會,培養(yǎng)學生“悟理——講理——用理”的能力,適用于哲理性較強的課。在教學實踐中,這種教學模式最受學生歡迎。
1.重視教學手段的新穎,課件內容少。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種現(xiàn)象就是,教師為了方便會在互聯(lián)網隨意下載關于品德教學的課件,這是很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即使與所學內容相關,但是效果卻不怎么好。在課堂上,有些時候教師將下載的課件直接利用,完全沒有自己的見解,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現(xiàn)象,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屏幕上不斷閃過的課件顯得非常死板,沒有任何生機,雖然畫面很絢麗多彩,但是最終的教學效果不好,學生只會去看而不能思考,這樣也就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2.信息技術引入,代替學生實踐體驗。品德教學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過程,需要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所以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如果不按照事先的設計教學,只是按照課件教學,效果肯定不會很好。然而,在實際的小學品德教學中,參與人員較少,呆板的教學模式達不到教學目的,也不能活躍課堂的氣氛,學生只是去完成任務,而不是去學習知識。3.授課內容較少,只注重信息技術。在現(xiàn)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考慮到了自己對問題的看法與見解,卻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處境,因而達不到教學目的,所以出現(xiàn)了一種很不好的場景就是,教師繪聲繪色地講授內容,學生卻不知道教師在講什么,學生看完課件時不知道從中學習到了什么,沒有學到有用的東西,只是看著屏幕不停地閃爍,這樣就達不到教學目的。因而,教師應該考慮到學生的處境與思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帶領他們進入教學情境中。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品德教學中有效運用的策略
1.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眾所周知,信息技術的引入是為了更好地教學,是為品德教學服務的,信息技術不是單純出現(xiàn)的,它讓教學更加繪聲繪色,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習資源更加豐富。信息技術引入一定要以品德教育為前提,不要注重數量,而要注重質量。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東西變得具體,使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具體化,從而更好地理解。因此,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合適的課件進行教學,最終達到教學目的。2.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技能。在品德學科教學中,教師應該與時俱進,結合現(xiàn)實生活。社會是不斷發(fā)展的,所以技術也是不斷發(fā)展的,因此加強學習新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教學內容也會變得生動有趣。3.將信息技術與品德學科內容、品德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整合起來。在信息技術與品德學科內容整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上的教學資料,這些資料不僅豐富,而且更新比較及時,所以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但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利用互聯(lián)網的時候應對其內容進行修改,使其符合自己的教學目的,有利于品德學科的教學。其次,信息技術與品德教學方式的整合,這也是非常重要的。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教學方式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我們應該適應現(xiàn)如今的潮流,與時俱進,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達到教學目的,注重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對于課件的制作要結合現(xiàn)實教學情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因此,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地學習,教師就要尋求新穎的教學模式,搭建合理的教學情境與平臺,將難以講授的內容簡單化。最后一點就是,不要單純地引用信息技術,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愛好以及接受的方式,不要盲目地引入不恰當的方法。在學習中,信息技術就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方式,它起到了促進教學的作用。所以,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為每個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平臺,讓他們想學習,自主學習,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與興趣。
作者:夏獻紅 單位:浙江省瑞安市仙降中心小
參考文獻:
生態(tài)課堂不僅要追求趣味,還要求實現(xiàn)自主與合作學習,要讓每一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使他們的個性化得到發(fā)展。因此,小學品德生態(tài)課堂教學方案應該貫穿靈活的教學方法,通過活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法來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活躍。以六年級《成長中遇到的新問題》的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這就讓眾多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也達到了教學目的。
在四年級《我的家長在變化》這一課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同樣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調查、資料查閱等方式觀察我們家長在十年中變化最大的地方,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的素材。在這些活動中,靈活地使用了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讓每一名學生都積極都參與到了教學過程中。
二、小學品德生態(tài)課堂教學方案應該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要實現(xiàn)課堂教學生態(tài)化,就必須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生態(tài)課堂的核心理念是要實現(xiàn)學生之間的平等,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實現(xiàn)學生的共同發(fā)展。不同的學生,在基礎、智力、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差異,這也就導致學生在相同的教學環(huán)境和條件下接受知識的程度和取得的成績不同。此時,教師要做的就是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并且努力實現(xiàn)學生個體的共同發(fā)展。這就需要教師多觀察學生,給予學生真切的關愛,不歧視差生,也不優(yōu)待優(yōu)生。小學品德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該全面考慮學生的狀況,要盡量照顧每個層次的學生。對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應該對其進行課后輔導,給予其安慰,消除他們的挫敗感,給予他們關愛,幫助其樹立信心,對于基礎好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肯定的評價,鼓勵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傊?,要實現(xiàn)小學品德課堂教學生態(tài)化,教師就要盡量重視學生的個體,促進每一名學生健康發(fā)展。
三、貼近學生生活,開展實踐活動
要實現(xiàn)小學品德課堂教學生態(tài)化,教師設計的教學方案要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要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能夠讓他們感受到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蘇教版的小學品德教材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在教材中兒童的名字都是作者特意取的,而不是傳統(tǒng)的“小明”“小紅”,這樣安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到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更加真實。另外,教師應該多使用實際生活中的事例來進行舉例,盡量拉近教學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的距離,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減少他們的抵觸心理,使課堂教學氣氛更加活躍。教師還應該多組織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無疑是實現(xiàn)課堂教學生態(tài)化最有效的方式,因為實踐教學能夠保證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實踐教學也能夠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枯燥性,使課堂始終維持活躍的氣氛,不僅能夠達到教學目標,還能夠極大地實現(xiàn)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以五年級《到外面走一走》這一課為例,這一課的教學內容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外面世界的不同,讓他們感受到真實社會中的各種因素。
四、結語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機械照搬教材,只是原封不動地閱讀教材,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相脫離,這樣勢必會陷入枯燥的說教式教學,而并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學資源,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是強化學生理解的重要基礎。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年齡特征來收集與學生相關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思考,以為實現(xiàn)預定的道德認知目標做鋪墊。如在學習《我長大了》一課時,我讓學生做這樣的準備。1.收集自己剛出生時,上幼兒園與小學這三個階段的照片。2.收集一些小時候所用過的物品,以及成長故事。3.談談自己的成長感受。這樣引導學生將教材所學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經歷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就可以以主體身份走進教材,更加利于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可以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父母在撫養(yǎng)與教育子女過程所付出的艱辛,感受到父母對女子深深的愛。
二、體驗生活,激感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思想品德課教學成功的關鍵??梢哉f“情”是通向“理”的橋梁,“情”和“理”又是促進學生“知”“行”統(tǒng)一的紐帶。而情感是在特定的生活之中產生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有更多的親身體驗生活的機會,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激起學生積極的情感,帶情入境,這樣學生才能更加明理。
(一)利用表演再現(xiàn)教材中的生活場景
教材在編排上非常重視生活素材的選入,為了實現(xiàn)學生對教材的真正對話,帶領學生走進教材,以獲得豐富的生活體驗。教師可以讓學生來表演教材中的情境,將靜止的文字教材直觀而動態(tài)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入情入境,這樣更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與感受,從而“快!快!不能再快點嗎?”讓學生與教材進行直接對話,在表演中將之與自己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樣更可以讓學生對“時間是寶貴的,要珍惜時間”有更深的體會與感悟。
(二)用角色表演來展現(xiàn)真實的生活
思想品德是一門植根于生活的學科,通過角色表演讓學生將學科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用表演來再現(xiàn)生活,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親身體會,自主探究。如在學習《尊敬老人》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假期走進敬老院來幫助老人,并讓學生將這些生活片斷進行整理以表演的形式來展現(xiàn)出來。這樣通過學生扮演老人等可以讓學生對其行為的動機與結果有更深刻的認知,并能表現(xiàn)在具體的行動之中。
三、評析生活,升華認識
思想品德教材所選取的素材具有典型性與一般性,雖然在編排時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但畢竟具有相對的局限性與滯后性,只是反映學生的一般性,無法兼顧學生的差異;并不能將社會的時事熱點話題及時編入教材。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生活素材,尤其是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與社會時事熱點話題,引導學生展開評析,從而使學生明理更深刻,行為取向更具有生活意義和社會效應。如“碰瓷”現(xiàn)象,如果你遇到這類問題,你會如何解決。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升華學生的認知,這樣就不會是學生機械的記憶,卻無法用于指導行為實踐,而是將理論與行為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分析中提升與內化,從而形成自身的自覺行為。四、拓展生活,規(guī)范實踐知行統(tǒng)一是教學的最高目標,也就是說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學要將學習與運用結合起來,這也是新課改的重要教學理念,也是實施生活化教學理念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運用生活來輔助學生的認知,加強學生的理解,更為重要的是要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向生活,走進社會,讓學生在生活行為中自覺規(guī)范道德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開展我為媽媽(爸爸)做件事等感恩父母活動,讓學生盡自己所能來幫家長做事,如給爸爸媽媽倒水,洗衣服,做飯等,讓學生從中了解到父母為女子所付出的,從而讓學生在這些小事中感受父母對自己愛的深沉與無私,從而會更加地關心與孝敬父母。這些都是學生在課堂中所無法體會與感受到的。生活化教學從生活入手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同時又回歸生活,讓學生將所學用于指導行為實踐,這樣的學習過程遵循了學生由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認知規(guī)律,更能促進學生道德準則的內化。為了提高生活化教學的實效性,在運用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生活化教學并不等于生活素材的簡單堆砌
生活化教學是重視教學與生活的關系,用生活來引導學生認知,規(guī)范學生行為,但并不是盲目地生活的堆砌。而是要采取與具體的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具有典型性與代表性的生活素材,這樣才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素材中進行信息的提取與分析,進而達到對知識的深刻理解。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性
以學生為中心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生活化教學的實施中也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中心地位。要從學生的視角來審視生活與教材,在二者之間找到最佳結合點,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來引入新知的學習。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展開積極的互動,在互動探究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構建,讓傳統(tǒng)的教堂成為學生的學堂。
(三)與其他教學手段穿插運用
生活化教學是一種教學理念,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學手段,教師要善于運用多媒體技術、提問藝術等來將生活與教學聯(lián)系起來,這樣才能為學生營造愉悅而開放的教學氛圍,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實現(xiàn)學生的主動探究。
四、結語
(一)缺乏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需要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具體的教學工作特點來進行,當前的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工作的開展中,思想品德教學工作的開展沒有一個良好的教學工作環(huán)境。突出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氛圍不夠濃烈,教師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吸引程度不高的特點。在很多學校,小學教育只重視對于語數外的主科課程的教育工作,學校對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忽視,學校不重視小學的思想教學,教師在教學中的積極性就不夠高,對于學生的教學效果檢驗也不夠突出。很多小學的思想品德教學中,經常出現(xiàn),教師講課神采飛揚,而學生聽課的效果卻非常不好,思想品德教育無論是從內容還是理解上來講,對于學生而言都是比較簡單的,這就造成了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在思想品德教學工作中對這門課程的不重視,針對思想品德教學中的一些教學重點,學生和老師表現(xiàn)的也是漠不關心,所以,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就造成了思想品德教學環(huán)境的不佳,學生對課程沒有興趣,因而也就起不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教學方法過于傳統(tǒng)
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教學方法傳統(tǒng),也是造成教師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一個重要問題。當前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傳統(tǒng),對于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也是一種阻礙。思想品德教學,是培育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科目,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在不斷提升,教育又是關系到我國未來人民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因此,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思想品德教育更是要從小學就要重視起來。教師在教學中只是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對于課程知識的講授過于刻板,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就沒有興趣。同時,思想品德教學是關系到我們生活的重要知識內容,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把知識和具體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改變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要更好的把知識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思想品德教學的生活化。但是當前,很多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教學的方法還是比較傳統(tǒng)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能夠對學生產生比較大的吸引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小,教學效果就不好。
(三)教學評價存在突出的局限性
在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中,教學評價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教師過度的追求目標評價,導致了“生活教育”“人本理論”在教育中沒有發(fā)揮它們的作用,忽略了學生形成性的教育評價。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學習方向,提高學習的效率。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即激勵作用。當前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評價手段過于簡單和僵硬,而評價過程又沒有重視學生的需求,致使教學評價發(fā)揮不了其作用。
二、做好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的途徑分析
思想品德教學是聯(lián)系實際,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我們在教育中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學,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全面,形成正確的思想,培育他們樹立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因此,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就離不開對他們的生活化教育途徑的實現(xiàn),只有把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才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對小學的教育。針對當前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認為在未來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開展中,主要有以下的發(fā)展途徑。
(一)思想品德教學內容要實現(xiàn)生活化
思想品德教學中,要把教學內容和我們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提高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水平。需要教師立足生活實際,深度把握教學工作的具體的內容,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教師在課程教學開始之前,備課過程中,要注重把大量的生活實例和課程內容相結合。例如,在教授《讓我們的教室更清潔》這堂課時,教師可以和班主任進行溝通協(xié)商,集體組織一次“大掃除”的活動。具體活動如下: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塊區(qū)域的清潔衛(wèi)生,最后還要進行評比,看看哪個小組的衛(wèi)生做的最好,打掃的最干凈。在這種集體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意識,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傳授給他們“實際的”思想品德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還有很多,其根本目的是實現(xiàn)知識內容的具體生活化,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基本的道德禮儀規(guī)范,培養(yǎng)他們充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在生活中,這種價值觀的體現(xiàn)是非常充分的,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就需要通過具體的生活實踐來進行。所以,實現(xiàn)思想品德教學的生活化,需要具體的教學內容的實踐來體現(xiàn)。
(二)教學形式的生活化發(fā)展
除了具體的教學內容之外,在教學形式方面,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也要盡量培養(yǎng)自己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手段的生活化。思想品德教育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一種生活化比較強的教學內容,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在進行思想品德教學中,就要注重教學方法的生活化。教師在教學課堂中,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景,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深入剖析,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景,例如,在講到《我們的一家人》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通過課堂討論的方式,為學生設置一個討論主題,讓學生進行自由的討論。或者還可以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式,他、在講述這方面的內容的時候,給學生播放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期間的走基層調查節(jié)目《家風是什么》,這種教學形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教師可以通過《家風是什么》這個節(jié)目,向學生講述更多的關于家風的內容。這樣,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對思想品德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對教學內容的深入分析,通過家風內容的講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對更多的知識有深入了解。這是一種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的重要途徑,也能夠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三、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