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7 04:59:03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教師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內容摘要: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的課程。它將自然科學各主要領域的基礎內容,包括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領域的知識,綜合在一門課程中,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自然科學共同的學科背景、思維方式以及學習方法。它表現(xiàn)在學習內容與學習經(jīng)驗的綜合,動手和動腦的結合,以及科學知識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結合上。
關鍵詞: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 實踐 探究
《科學課標準》指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科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親密的合作伙伴?!比绾翁岣摺犊茖W》課的課堂教學效果呢?下面我談談在教學中和學習別人課堂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正確引導和實踐“科學探究”。
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時往往表現(xiàn)出很強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個環(huán)節(jié),并且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試圖充分展開。我們以為只有這樣才是在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學習活動。在這樣的認識指導下,我們在教學設計上時常出現(xiàn)偏差,在教學實踐中常常出現(xiàn)時間不夠,課的中期轟轟烈烈,后期草草收場的現(xiàn)象。為此,有必要重新正確引導和實踐“科學探究”。教師不能照本宣科,要努力為學生的科學探究提供基礎。因此,要做到這幾點:
首先教師要真正鉆研教材,不斷地創(chuàng)新。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編寫者的設計意圖,教學中在能夠熟練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內部深層次的含義、熟練運用教材的基礎上大膽的進行創(chuàng)新型處理。一切現(xiàn)存事物都是不可能盡善盡美的,根據(jù)自己所在的大教育環(huán)境,因地制宜地用批判性的精神對待教材。
其次,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很好的把握教材難易的“度”。在《多種多樣的動物》一課中,教材要求學生能夠對各種動物如:有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進行描述,學生剛剛進入科學探究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都有一定的難度,更談不上對自己很少見到的動物進行觀察了。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刪除這部分探究內容,將它放到課外以小組討論共同完成。
再次,在教學中要精簡探究活動數(shù)量,控制活動中的變量?;顒佣嗔?,如何保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那就必須要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把握好重點,并圍繞這個點,做深做透,通過完整的探究過程,讓學生獲得理智能力的發(fā)展的責任。而千萬不能浪費時間蜻蜓點水式的面面俱到,讓學生跟著你草草收場。所以與其熱熱鬧鬧,豐富多彩,還不如減少兩個活動或某些環(huán)節(jié),保證充分地時間,把每一部分做透了,做細了,那么學生的收獲可能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上的了。
二、有效地選取和利用材料
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而探究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探究材料的選取,而有結構的材料能提示科學概念,能反映自然現(xiàn)象的某種關系,能使學生通過對材料的探究,從而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精心設計、選擇、提供的有結構材料是探究式教學得以開展的根本,是學生參與實踐,自行探究的前提,也是促進學生形成科學素養(yǎng)的關健。
1、立足提示科學概念,體現(xiàn)材料的啟發(fā)性
根據(jù)教學實際,材料的啟發(fā)性結構的方法亦有不同。如在教《物體的沉與浮》一課時,準備了三組教學材料,第一組提供了木塊、石塊、泡沫、橡皮、鐵釘、葫蘿卜、牙簽等形狀、大小、輕重都不同的材料。學生實驗后,發(fā)現(xiàn)物體的沉浮與大小輕重無關,與原有的認知(學生認為重的沉,輕的浮,小的沉,大的?。┌l(fā)生矛盾,學生一臉的不解;第二組提供了大小不同重量相等的五個瓶子,實驗后學生發(fā)現(xiàn)在重量相等的情況下,大的浮,小的沉;第三組提供了重量不同、大小相同的五個瓶子,實驗后,學生發(fā)現(xiàn)在大小相同的情況下,重的沉,輕的浮。以上三組實驗材料,在教學上有很大的啟發(fā)性,使學生在探究中不斷地否定自己,不斷地激起學生揭示科學概念的興趣,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去探究。
2、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突出材料的趣味性。
材料的趣味性能使學生在無意識間便能全程參與到探究中來,教師在探究材料的選取上應在形式上、內容上、組織上去突出材料的趣味性結構。如《壓縮空氣》的教學中教師提供了皮球、注射器等材料,讓學生在拍皮球比賽和玩注射器的活動中發(fā)現(xiàn)空氣是可以被壓縮的,壓縮了的空氣還具有一定的彈性。在這里不管是在材料形式上和材料內容上,還是在材料組織上,都能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三、巧妙地創(chuàng)設有利于科學探究的問題情境
科學課的情境創(chuàng)設是為了提高科學課的課堂效率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好的情景是能抓住學生的心,孩子有沒有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如下兩個情景創(chuàng)設:
情境一:《比較水的多少》:小朋友們去春游,小明小組的同學帶了三瓶飲料,大家都想把最多的一瓶讓給其他同學,可是怎樣比較飲料的多少呢?接下來整堂課都圍繞這個問題展開。
情境二:《淀粉的觀察》:昨天我們觀察了米飯,今天老師帶來了糯米飯,讓大家嘗嘗,吃飯前我們應該先干什么?(學生:洗手)今天在實驗室我們就用老師的消毒液消毒一下吧,學生開始用碘酒消毒,拿飯的時候發(fā)現(xiàn)手怎么越來越臟?學生很好奇的開始提問。
顯然上述的二個情境創(chuàng)設效果不一樣,《比較水的多少》表面上是為了謙讓,但實質上對這堂課堂效率的提高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提不起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兜矸鄣挠^察》的情境設計極為精彩,學生被這種現(xiàn)象所吸引了,接著就開始自主的思考與探究。大大的提高了這節(jié)課的課堂效率。后者的教學情境設計,有利于學生探究問題的提出,有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fā)。
四、積極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表達與傾聽是相輔相承,交替發(fā)展的。學生在表達和傾聽中傳遞信息和接收信息,在內部消化吸收和情感體驗的過程。隨著傾聽與表達深入,思維活動的水平也就會得到螺旋式的上升,認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得到培養(yǎng)。由此可見,在科學教學中學生“聽說”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作為科學教師要時刻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
1、建立民主、親善的師生、生生關系,讓學生樂于傾聽一個人發(fā)言,大家認真傾聽,不但可以聽得明白,還可以鼓勵說的人越說越起勁。要讓學生明確并不是發(fā)言才是參與,聽同學發(fā)言同樣也是參與。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善于傾聽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在聽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別人的意見,邊聽邊想,吸取他人之長,充實自己。還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要做到這些,需要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多提一些這樣的問題:“你贊成他的觀點嗎?”“對于他的見解你還有什么補充嗎?”“請你評一評他的說法?
2、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心態(tài),鼓勵大膽表述。
摘要 智障兒童語由于智力缺陷影響了語言的發(fā)展,其語言的發(fā)展速度遠遠低于同齡的正常兒童。智障兒童智力上的缺陷,影響了語言的發(fā)展,再加上認知能力低下,知識經(jīng)驗缺乏,語言的內容就會受到制約,從而造成表達能力低,與人的交流就會遭遇挫折,這種挫折又會造成他們失去與人們進行語言交流的興趣,沒有足夠的語言刺激,導致語言發(fā)展的遲緩。本文針對智障兒童的語言發(fā)展情況,巧妙運用多種途徑多種形式的教學來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
關鍵詞 智障 語言 鼓勵 交往
語言是人類用來表達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維果茨基說過:“思想不只是在話語中表現(xiàn),而且也在話語中完成?!闭Z言作為一種心理現(xiàn)象,與其他心里活動密切關聯(lián)。智障兒童智力上的缺陷,影響了語言的發(fā)展,再加上認知能力低下,知識經(jīng)驗缺乏,語言的內容就會受到制約,從而造成表達能力低,與人的交流就會遭遇挫折,這種挫折又會造成他們失去與人們進行語言交流的興趣,沒有足夠的語言刺激,導致語言發(fā)展的遲緩。針對智障兒童的語言發(fā)展情況,巧妙地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來,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
一.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 提高智障兒語言能力
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是兒童語言發(fā)展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它包括兩個方面:語言的物質環(huán)境和語言的交往環(huán)境。兒童的語言是在與成人的交談過程中發(fā)生和發(fā)展起來的。智障兒童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是與他們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分不開的。
通過為他們提供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和多種多樣的語言刺激,發(fā)展他們的語言能力。比如學習《釘紐扣》一課時,我?guī)W生來到“家政室”主題教室,通過實實在在的環(huán)境,給學生提供常見物品的語言刺激,讓學生扮演各種角色,在角色中學、媽媽、哥哥姐姐、釘紐扣、縫衣服等詞語,學簡單的句子進行交流,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再比如認識人民幣時,讓學生扮演商店老板、顧客、以及家長和孩子等角色,親身體驗生活中買賣商品的體驗從而學會生活語言。這種接近學生日常生活的語言訓練,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
二.巧用個別化訓練 提高智障兒語言能力
智障兒童的病因很復雜,對于言語有障礙的兒童進行針對性的個別強化教育。如:我班的陶某由于智力殘疾、大舌頭等原因導致語言障礙,他能理解和表述單字、 單詞、單句,但是往往發(fā)音不準,吐字不清,含糊,不分音調四聲。我就為他制定了一份個人語言訓練計劃:首先是聽覺訓練,每天課間十分鐘讓他聽錄音機,并且內容是變化多端的,有故事、有歌曲、有兒歌,讓其聽正確的發(fā)音。其次是舌操訓練,進行舌操訓練可以使舌肌得到相應的鍛煉,因為舌頭是否靈活,是發(fā)音準確的關鍵。
三.強化語言刺激 提高智障兒語言能力
教師要隨時隨地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語言刺激訓練,讓孩子通過實踐自然地積累語言表達經(jīng)驗。孩子聽得多了,看的多了,自然說的就多了。真正的語言表達隨時隨地都會發(fā)生,有的學生雖然平時不愛說話,但從單字發(fā)音到說句子只需用很短的時間就能學會,這說明只要對孩子進行適當?shù)恼Z言刺激,他們得語言表達能力就能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在與孩子的相處中,老師要經(jīng)常描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或者孩子正在做的事給孩子聽。讓孩子能明白這個動作和代表這個動作的詞聯(lián)系起來,豐富孩子的經(jīng)驗。如孩子在玩球時,可是說誰誰在玩球,老師在寫字時,可是說老師在寫字,說的時候要加強名詞和動詞的語調,增加強度,學生就會形成印象,時間長了就理解了會說了。
四.給予信心與鼓勵 提高智障兒語言能力
在語言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多給予孩子信心,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智障孩子平日里缺少的就是成功感的體驗,而教師及時的肯定,對他們來說則是最大的成功。此時,教師一個肯定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激勵的話語……讓我們的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種被肯定的成功感。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那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就拿班上的小程來說,長時間的接觸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甜甜的、陽光般的笑容。印象同樣深刻的就是這孩子你跟他說什么,要他做什么,他的招牌動作就是原地不動。別的孩子聊天、游戲,他就在一邊看著。但從測試以及平時簡單的對話中了解到孩子的發(fā)音器官沒有任何問題。那也就是說造成孩子如此表現(xiàn)的除了環(huán)境,就是孩子自身的心理問題。偶然有一天的晨會課,看到孩子拿著《詩韻三百六》念得有模有樣,我激動地翹起大拇指送給他。孩子回報給我的依舊是那甜甜的笑容。接觸中,也了解到這孩子很喜歡朗讀,于是乎,我又如獲至寶,諸多教育家的實踐證明,孩子都有渴望被肯定的心理。從朗讀中去給孩子更多的信心與鼓勵,帶他走出自我的世界,融入班級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從拿著書本朗讀古詩,到在全校師生以及家長面前的朗誦古詩,孩子的轉變,這個過程中他所克服的困難,讓人欣慰。
五.在交往中學習語言 提高智障兒語言能力
人類語言是在溝通和交往中發(fā)展起來的, 也只有通過語言才能實現(xiàn)其社會交 往和思想交流,要盡可能地去激發(fā)學生想用言語來交往的動機,鼓勵學生開口說 話,如:學生想吃糖、喝水時,引導鼓勵他先說吃糖等詞,提供和運用語言刺激,然后再予以實現(xiàn)其目的,對于能力較差的學生,則可以跟著老師說,逐漸教學生 使用正確的語言進行交往。不過有個別學生不喜歡跟老師說卻喜歡跟同學說,那 就讓他跟著同學說,先培養(yǎng)他的興趣,老師再進行正確的引導。
六.恰當?shù)倪\用比賽或合作的方式
智障兒童之間也喜歡競爭、比較、合作或支持,恰當?shù)剡\用比賽或合作的方 式,建立他們互相仿效、互相激勵的態(tài)度,增加“我要做得更好”的動機。需要 注意的是,在進行兩人組比賽時,要有針對性的為其選擇伙伴,兩個孩子的語言 表達能力應大致在同一水平線上, 這樣才不會讓孩子因為常贏或常輸而引起自滿或自卑的不良情緒。 七、 運動當小老師的動機 智障兒童很喜歡模仿成人當小老師,可以利用這一點來誘發(fā)智障兒童學習, 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例如“誰做得好,我請他當小老師教同學說話、在前面講 故事、唱歌表演” ,這不但能令該小孩做一個標準榜樣,也讓其它小朋友努力,希望也可以當小老師。 個別訓練”和 一幫一訓練 有機結合。 一幫一訓練”有機結合八、 “個別訓練 和“一幫一訓練 有機結合 個別訓練 在一個班級中會存在著能力不同的學生,在教學中可采取個別訓練和一幫一 訓練,這樣的有機結合,有利于語言矯正,發(fā)音正確、發(fā)展語言,同時在一幫一 相互的交往中,有利于語言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七.應用游戲 提高智障兒語言能力
其實每個孩子都需要游戲。游戲對于正常兒童而言,可以是自發(fā)產生的,而殘疾兒童就需要我們?yōu)槠鋭?chuàng)造機會、積極鼓勵他們游戲,幫助他們做游戲,這樣的情況下,游戲是目的。在游戲中,讓孩子的語言、體能、社交能力都得到提高和發(fā)展,這就是我們的目標。比如,在學習小青蛙時,我嘗試了“小青蛙捉害 蟲”的游戲,把運
動室的地板上鋪滿了用綠色卡紙制成的荷葉,每個荷葉上還有一條或數(shù)條小蟲(小蟲的多少視兩片荷葉之間的距離而定) ,訓練時孩子們戴著 青蛙頭飾,背誦著兒歌“小青蛙,呱呱呱,抓害蟲,保莊稼” ,愉快的參與到活 動中來,他們從這片荷葉跳到那邊荷葉,興高采烈的捕捉著“害蟲” ,他們從內 心想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想與同學一起背兒歌、做游戲,每個孩子的臉上都 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培養(yǎng)智障兒童的言語能力,當然還有許多效果不錯的方法,如訓練方法多樣化、語言訓練與日常生活互相聯(lián)系、變換方式、復合、修改等方法,只要針對智 障兒童的特性和實際能力采用針對性的訓練方法,就會取得良好的成效。參考文獻:
1.《教會智殘兒童與人交往》高利群 繆曉晴《現(xiàn)代特殊教育》____5.1
2.《幫智障兒童插上交流的翅膀》黃艷婷《現(xiàn)代特殊教育》 ____6.6
關鍵詞:情境 手段 通道 靈動課堂
先生指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敖逃龔睦斫夂⒆拥奶煨蚤_始”。 當下的新課程改革場景,十分強調“教學做合一”和課程資源整合,展現(xiàn)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
我們的數(shù)學老師應該帶著思想和激情走進課堂,傾注滿腔的熱情,引領學生分析生活現(xiàn)象,探索生活秘密和規(guī)律,找尋解決生活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在富有吸引力的學和習過程中獲得有效的知識,讓生活樂趣充盈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因為情感教學不僅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提高學生認知水平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優(yōu)化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課堂教學必須處處體現(xiàn)一個“情”字,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引人,以情育人,努力使知識充滿微笑,使師生在課堂互動中洋溢激情。
首先,要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拓寬情感釋放
陶____先生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痹跀?shù)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和學生同甘共苦,一起走進生活情境,領悟、體味教材所表現(xiàn)的濃郁情感。貫徹“在數(shù)學課堂里,學生永遠沒錯”的理念,兼顧不同學生的學歷狀況,把關愛送給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各得其所,學會在錯誤和挫折中變得聰明,不斷在糾正錯誤中走向成功。作為老師應該給學生豐富情感的鑰匙,把思維訓練貫穿在教學的始終,讓學生憑借生活經(jīng)驗,動手操作,運用策略,實踐探究,小組合作,大組交流,敢于表達自己的不同見解,努力拓展自己的思路,學會說理,學會分析,學會自我反思,矯正錯誤思維,善于接納他人的正確方法,學會合作共贏,形成自己的數(shù)學學習本領。
我在情智數(shù)學研究中,課堂讓學生成為“主宰”,尊重科學,重視探索研究的習得及其過程,充分展示“教學做合一有兩種涵義: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說明。
在方法方面,它主張教的法子根據(jù)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jù)做的法子。不然,便要學非所用,用非所學了。
在又一方面,它是生活的說明,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乃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工夫,教不成教;學也不成學。一個活動對事說是做,對己產是學,對人說是教?!?/p>
借助生活情境,把豐富的數(shù)學資源和火熱的數(shù)學生活順利“接軌”,以動手實踐為橋梁,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將生活語言轉化為數(shù)學語言,是教師的首要責任。長期堅持這種有意義的訓練,可以使學生的個性張揚,情感得到啟迪。
其次,要豐富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情感
教育家贊科夫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fā)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p>
陶____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從教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學生;凡是學生的教學興味,一概不顧,專門勉強拿學生來湊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來先生收效很少,二來學生苦惱太多,這都是教學不合一的流弊。
因此,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 老師作為組織者和學習同伴,應注意豐富教學手段,充分運用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教學媒體,采取畫面展示、圖示分析、角色表演、多種解法張揚、直觀操作、室外參觀、實地丈量、動態(tài)合成等手段,賦予教學內容以嶄新的面貌,注意講練結合,及時評價,多視角展示學習成果,幫助學生建立數(shù)感,形成清晰概念,學會推理和想象,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做好課內“補差”的工作。在互動升華情感,使思維不斷發(fā)生碰撞,火花四溢,在不斷的鼓勵聲中獲得成功的樂趣。在全新的知覺及亢奮的情緒中不知不覺地達到動情、曉理、認知的目的。
第三,要融洽師生關系,架構情感通道
陶先生強調:“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本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jù)做的法子。教法,學法,做法是應當合一的。”
生活數(shù)學課堂,應該是“教學做合一”的平臺。按照新課標的要求,要想讓學生愛學數(shù)學,實現(xiàn)所謂“親其師,信其道”的教學理想。教師必須懷揣真誠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充分地換位思考,學做學生,從學生的學習愿望和思維方式和習慣出發(fā),想方設法,構建知識的鏈條。真心實意的蹲下身來,進行學法指導和探索,讓學習的過程具有戲劇性、精彩性和童趣性,使知識的習得具有挑戰(zhàn)性和激勵性。使學生經(jīng)歷獲得知識的幸福歷程,不斷在學生大腦皮層產生有效刺激,留下深刻印記,動手動腦,通過親力親為,獲得真實清晰的資源成果,建立數(shù)學模塊存儲起來,難以忘卻,并學會及時遷移,為學習新知識做好儲備。
教學探索讓我更加感受陶先生的論述之精要,“教學做合一的理論不是不要書;它要用的書的數(shù)目之大,比現(xiàn)在的教科書要多得多。它只是不要純粹以文字來做中心的教科書,因為這些書是木頭刀切不下菜來。過什么生活用什么書,做什么事用什么書。
因此,教師必須忘掉自己的身份,跨越年齡的溝壑,心靈不老,童心不泯,才能以富有親和力的語言感染學生;以平等的態(tài)度善待學生,以寬敞的胸懷容納學生;以自己的睿智引導學生,既做學生的良師,又是學生的益友。這樣的課堂也才能夠永遠彌漫一份份濃濃的柔情蜜意,才是我們共同期待的數(shù)學生活靈動課堂。
指導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據(jù)此,我認為,作文教學應該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在說話課上,教師要指導學生怎樣觀察事物,怎樣看圖說話,然后怎樣看圖寫話,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說話課內容既要豐富、又要具體;既要學生感興趣,又要學生愿意說,不要向學生灌輸現(xiàn)成的觀察所得,要讓學生自己觀察,說心里話,寫心里話。在進行說話課的教學時,要使每個學生既覺得有內容可說,又感到有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說話課時,要與學生讀的內容、讀的訓練結合起來,教師還應該按照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補充、選擇一些合適的圖畫。教師還可以用運用幻燈、電視、電影、錄像等電教器材作為教學手段組織說話教學。說話課的訓練方式,應該按照說寫要求的不同采取多樣化手段。此外,在說話課上,刻意通過口答、朗讀和復述等途徑,多給學生說話的機會。經(jīng)過上述的說話訓練,學生有了一定的說話基礎,就應該寫話過渡。過渡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在學生動筆之前,讓學生說一說,以此引路,然后再寫,這是因為口頭語言的發(fā)展總是先于書面語言之前,所以在說時,讓學生盡量放開說,多說點,寫的時候,讓學生放低寫,按一定順序扎扎實實地寫,做到內容既有條理又清楚。為了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觀察、想象、說話和寫話的能力,還要讓學生學寫觀察日記,但不一定天天寫。學生在學寫觀察日記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怎樣觀察,可以布置同一個觀察內容,讓學生談談他們各自的觀察結果,同時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提高他們觀察的興趣。當他們有了一定的觀察基礎后,在觀察事物的時候,就要讓他們選擇自己的觀察對象,運用自己的觀察方法,教師在這方面不要把學生管得太死,要使學生觀察的面盡量廣,范圍盡量大。
二、中年級的作文教學
經(jīng)過低年級兩年的看圖說話、寫話的訓練、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說話寫話的基本功,但是還不夠熟練,還應該在已有的基礎上,繼續(xù)加深對詞和句的訓練,并在此基礎上重點進行段的訓練,教師在進行片段練習時候,要讓學生進行言之有序的訓練,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再寫什么,要有條理。要用詞準確,并且還要注意每段有一個重點內容,段與段之間要有聯(lián)系,逐漸向獨立成篇的作文過渡。在中年級開始階段要以片斷練習訓練為主,作文教學重點要放在一段話或幾段話的片斷聯(lián)系上,一般不要求成篇的文章,這樣持續(xù)一年多時間,到中年級后期,學生學會寫一兩段或幾段文字之后,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給他們寫的文章加個題目,這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應該讓學生向命題作文過渡,然后再逐步練習寫獨立成篇的文章,為學生進入高年級進行作文訓練做好準備。
三、高年級的作文教學
中年級通過段的訓練,高年級就應該過渡到篇的訓練。在讓學生進行篇的訓練時,教師要明確學生的每次作文都要有一個訓練重點,使學生把在課內或課外重點讀的內容充分運用到重點寫的實踐中。作文訓練的重點要通過學生每次作文體現(xiàn)出來,但教師在圍繞訓練重點出作文題目時,要力求出在學生的心坎上,不要限制學生只寫某一個內容,遇到個別情況,可以允許學生另換題目,寫他們自己愿意寫的內容,描繪他們自己熟悉的生活,表達他們自己獨特的情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表達他們真實的感情。高年級在加強篇的訓練時,還要注意文章中心的明確,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布局謀篇時,不要單單講求文章的組織形式、安排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從文章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入手,選擇具體可信的生活實例。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認真思考,積極動筆,寫成文章。學生只有有所作為,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生動感人,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四、結語
目前,隨著現(xiàn)代教育思想的提高,課堂教學已由原來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逐步向傳統(tǒng)教學和現(xiàn)代教學相結合的模式發(fā)展。而現(xiàn)代教學模式則要求既能準確、迅速地傳輸教學信息,又能及時反饋調節(jié),從而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整體優(yōu)化。這就是多媒體技術。正是由于多媒體技術迅速推廣,教育教學改革也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已經(jīng)成為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自九十年代以來,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蓬勃發(fā)展。尤其是多媒體技術是運用計算機對文本、圖形、圖像、動畫和聲音多種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與控制,使之變成圖、文、聲三位一體的集成,并可直接輸出的技術,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因而對教育、教學過程產生深刻的影響。多媒體技術之所以對教育領域具有重大的意義,是由于多媒體技術本身具有許多對于教育、教學過程來說是特別寶貴的特性與功能,這些特性與功能是其他媒體(例如幻燈、投影、電影、錄音、錄像、電視等)所不具備或是不完全具備的,同時多媒體技術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顯示與重放;模擬、仿真與動畫技術的應用可以使一些在普通條件下無法實現(xiàn)或無法觀察到的過程生動、形象的顯示出來,可以大大增強學生對抽象事物、過程的理解和感受。要明確的是這里所說的多媒體技術是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多媒體技術。而不是以前提到過多媒體組合教學,以前所謂的多媒體技術只是將幾科媒體加以簡單的組合(例如把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加以組合)。今天的多媒體技術則是以計算機為中心,把語音處理技術、圖像處理技術、視聽技術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語音信號、圖像信號先通過模數(shù)轉換變成統(tǒng)一的數(shù)字信號,計算機可以很方便地對它們進行存儲、加工、控制、編輯、變換,還可以查詢、檢索。所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作為輔助教學手段,以其軟件多方位、立體化的開發(fā)和利用,以及貯存信息量大、畫面豐富、多種媒體綜合運用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建立了一個動態(tài)教學環(huán)境,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利用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被大多數(shù)老師認可,并在教學中頻頻使用。
相對于在職業(yè)教育教學當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這是由于職業(yè)教育當中不少專業(yè)科目需要有直觀的認識和學習,而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粉筆、黑板、掛圖、標本、儀器等,學生只能看到表象,而看不到實質,這就對學生接受知識產生了阻礙作用。例如《機械制圖》的這門課程的主要特點是利用視圖及表達方法來表現(xiàn)各種零件及部件的形體結構及有關國家標準的介紹,同時它所研究的對象是具體的三維立體,包括各種基本幾何體、組合體、零件、裝配體。而這些知識的學習只靠教師的講解不夠的,需要有圖和實物來進行說明。
因此,教師為了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要在課堂中繪制各種模型的視圖。而畫圖過程要占用課堂許多時間,但要減少繪圖,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這樣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講不了多少知識,教師也付出了許多體力。同時,由于黑板的限制,教師在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要不斷的更新板書。但在課堂小結時,卻無法把本節(jié)課所講內容再現(xiàn)出來。此外,教師在繪圖的過程中,無法同時和學生進行交流,很不利于組織教學。另外,對一些立體結構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各種木制教具來做現(xiàn)場演示。而這種模式有很多局限性:教材是不斷變化的,木制模型往往與教材相脫節(jié),而且可供選用的模型有限,教師不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選用教具,不利于學生全面了解空間型體的結構;另外木制教具的體積較小且造型單一,在教室中演示時,只有部分學生能觀察清楚。講解時可選造型有限;對于大型的零件與裝配體,教師不可能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即使在車間中參觀實物也不可能隨意進行反轉、拆卸、剖切使學生觀察內部結構及裝配關系。但是利用了電子三維立體模型來進行課堂演示,木制教具與課堂教學的矛盾就可迎刃而解。
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和特技加工制作出教材中的各種三維立體模型在課堂教學中演示,因為電子三維立體的真實感完全與現(xiàn)實中的零件一樣,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教學需要對其點、線、面、體等不同要素設置不同的顏色來加強對所講內容的表達;另外,教師在autocad、3dma環(huán)境中可以隨意旋轉、剖切、拆卸、放大電子三維立體。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各種立體、零件、裝配體空間結構及組成的理解;最后,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隨意改變對模型的觀察視口,并把該視口與視圖建立聯(lián)系。這樣在教學中可用生動的畫面形象直觀的表述現(xiàn)實中的各種零件及裝配體,調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使抽象空間立體投影與平面圖形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從而使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感性認識。論-文-網(wǎng)
再例如《機械基礎》當中,對一些運動機構的講解,必要的演示是不可缺少的,而從平面圖上學生很難觀察到機構運動的特點,但通過多媒體將這些機構的運動特性,從動的角度來反映出來,將動態(tài)和靜態(tài)展現(xiàn)到學生面前,使得學生豁然開朗。怎么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教師此時就可以使用powerpoint和flash制作課件,將運動內容通過課件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將每一步的運動,一步步地演示出來,這樣有 了直觀性,起到本節(jié)課的預期效果。如圖我們可看一下齒輪機構:這個圖充分反映出了外嚙合直齒圓柱齒輪的嚙合特點。那么同學們在看到這個圖后,就很明確的知道了,以后在機器中遇到這樣的兩個齒輪的嚙合形式就是外嚙合直齒圓柱齒輪。當然,教師還可以用動畫效果來更為明確的進行說明。
上面是教學中利用了多媒體技術最基本的方式。那么,多媒體技術與仿真技術的結合則是對職業(yè)教育教學有了重大幫助。它進一步反映出了多媒體技術與專業(yè)教學的內在聯(lián)系。
多媒體計算機和仿真技術結合可以產生一種強烈的幻覺,使得置身其中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當前的虛擬現(xiàn)實世界中,并對其真實性絲毫不產生懷疑,通常把這種技術稱之為“虛擬現(xiàn)實”(virtualreality,簡稱vr)。換句話說,虛擬現(xiàn)實是由多媒體技術與仿真技術相結合而生成的一種交互式人工世界,在這個人工世界中可以創(chuàng)造一種身臨其境的完全真實的感覺。在職業(yè)學校數(shù)控機械加工專業(yè)中,學?,F(xiàn)在的實習設備滿足不了學生的實習需求。這些仿真技術就發(fā)揮了作用。數(shù)控切削仿真系統(tǒng),模擬了數(shù)控切削加工的每一道工藝和程序,并將有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障礙也含蓋進去了。那么同學們在使用這個仿真系統(tǒng)時,就能夠感覺像是在數(shù)控切削機床上操作,就可以根據(jù)所加工零件的要求,進行編程操作并模擬,演示出來加工后的成品的樣子來。同時如果同學們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了誤操作,那么仿真系統(tǒng)也給出了相應的障礙,將學生從而找到問題、分析問題,最終達到解決問題。這為學生再進一點實際操作數(shù)控切削機床奠定了基礎,有助于學生理論和實際相合。
多媒體教學作為現(xiàn)代化教學的一種手段在優(yōu)化教學效果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恰當?shù)剡x擇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洞察力,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同時也要認清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應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不應該“一刀切”“一哄而上”。又例如在《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中對于孔、軸的最大間隙、最小間隙、配合公差的計算,用屏幕顯示具體計算過程及某些公式的推導過程顯得相當機械、呆板(來源:文秘站 )。如果只用計算機來“代勞”教師的板書,教師編制的課件實際上是“黑板翻版”型課件,固然可省下原來的板書時間而使教學節(jié)奏加快,但學生看不到教師作圖解題的示范,難以理解與消化教師講題的過程,不得不囫圇吞棗,尤其是上課補充的知識點或例題,學生有時上課來不及抄錄,課后在學生頭腦中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效果受到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使用什么樣的手段授課,應根據(jù)所講內容而定,將傳統(tǒng)教學手段與現(xiàn)代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是在使用多媒體技術應該注意的問題。
充分把握使用多媒體技術,這對職業(yè)教育教學起到不少好處。它有助于能力培養(yǎng):
(1)有助于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根據(jù)學生觀察的需要把事物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繁為簡,使難以觀察到的事物清晰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使學生可以細致、全面地進行觀察,啟發(fā)積極思考。
(2)有助于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思維活動有許多的特點,概括能力是其中最基本的特點。概括的過程是把個別事物的本質屬性推及為同類事物本質屬性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由個別通向一般的過程。掌握概念,就是對一類事物加以分析、綜合、比較,從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或特征,然后把它們概括起來有助于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3)有助于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就具體教學來說,利用表象形成概念是培養(yǎng)學生概括思維能力的主要方法,鞏固知識和應用知識是培養(yǎng)學生推理思維的主要方法。由于自然知識之間如鏈條一樣連接著,本身就具有科學的邏輯關系。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廣大中小學教師正在朝著研究型教師的方向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開始積極嘗試撰寫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以便及時與同行交流教學經(jīng)驗和科研成果。但是,由于很多中小學教師在職前教育階段沒有接受專門的學術論文寫作訓練,而現(xiàn)在又缺乏必要的指導,所以不少教師在論文寫作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困惑。我本人目前擔任兩家面向中小學英語教師的期刊的審稿和編輯工作。在審稿和編輯過程中,我一方面對廣大中小學英語教師積極投稿的熱情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為稿件的質量問題感到憂慮。很多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撰寫的論文被無情地退稿。有的教師認為目前學術期刊對稿件太挑剔,有的則認為投稿要靠特殊關系。其實,就我所知,目前外語類學術期刊都有稿件難求的問題。稿件難求并不是說沒有人投稿,而是在大批的稿件中優(yōu)質稿件難尋。
我個人認為,培養(yǎng)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大專院校、研究機構、教師繼續(xù)教育機構以及各級教研部門都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廣大教師提高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的水平。同時,學術期刊的審稿人員和編輯人員也應該經(jīng)常與作者群體進行溝通、交流。為此,我愿意結合自己在審稿和編輯工作中的體會,與中小學英語教師談談論文寫作的一些具體問題。本文所談內容僅代表我個人觀點和認識。
一、論文類型及寫作要求
中小學英語教師撰寫論文時,經(jīng)常為論文的結構和寫作要求感到困惑。有的教師在翻閱別人寫的論文之后,還是覺得無所適從,因為各種學術期刊刊登的論文并沒有統(tǒng)一的結構和寫作要求。其實,論文的結構和寫作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論文的類型。下面我們談談常見論文類型及其寫作要求。
(一)經(jīng)驗總結與交流
由于工作性質的特點,中小學英語教師寫得最多的還是總結和交流教學經(jīng)驗的論文。有人認為總結經(jīng)驗不算學術論文。其實這是對學術論文的狹隘理解。中小學英語教師如果能夠及時總結成功教學經(jīng)驗,并從中提煉一些有借鑒意義的教學理念,當然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總結與交流教學經(jīng)驗的論文主要是介紹教師嘗試的某種新的教學方法或技巧(包括對教材的取舍和調整)的過程和結果,或針對某個問題嘗試采用的解決辦法。這類論文一般應該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 背景介紹:如為什么要嘗試某種新的方法?基于什么問題或狀況提出的想法?
* 具體操作過程:如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如何運用某種方法;
* 方法運用的效果:如采用新方法之后教學效果發(fā)生的變化;
* 建議和啟事:如果其他教師使用這種新方法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撰寫經(jīng)驗總結與交流類論文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切忌老生常談。學術期刊審稿時最忌諱老生常談的文章,而經(jīng)驗總結類的論文又最容易出現(xiàn)老生常談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大概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有的教師為了寫
文章而寫文章,所以把一些常見的情況或已經(jīng)反復介紹過的經(jīng)驗當作新的經(jīng)驗來交流。其次,有些年輕教師的確從自己的教學中有所心得和體會,但這些心得和體會已經(jīng)反復總結和交流過。
為了避免老生常談的現(xiàn)象,我們建議教師真正做到有感而發(fā),要使自己的經(jīng)驗讓別人讀起來覺得有新意。另外,平時要多閱讀相關學術期刊刊登的文章,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勞動。 第二,切忌泛泛而談。稍不注意,經(jīng)驗總結類的論文容易出現(xiàn)泛泛而談的現(xiàn)象。這種論文并不介紹具體的某種經(jīng)驗,而是空泛地介紹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想法和心得,甚至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大道理。
第三,切忌空口說白話。雖然是總結經(jīng)驗,但論文還要講究論證的說服力。雖然經(jīng)驗總結類論文不一定要求提供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來驗證某個結論,但也不能空口說白話。比如,如果論文認為采用某種方法之后教學效果提高了,那么要適當提供一些具體的材料加以證明。
(二)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
很多教育教學的決策依賴于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的結果。因此,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類的論文也是中學教師和教研員經(jīng)常撰寫的論文類型之一。這類論文一般包括以下幾部分:
* 背景介紹:如為什么要進行調查;
* 調查設計:包括調查的對象、時間、地點、采樣方法、調查工具、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與工具等;
* 調查結果:包括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的結果;
* 分析與討論:對數(shù)據(jù)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必要的討論。
撰寫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類論文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樣本的數(shù)量要適當。很多教師經(jīng)常問一個問題:究竟需要多大的樣本?其實,關于樣本的大小并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樣本的數(shù)量取決于研究的目的以及取樣的比例。假如某中學有30名英語教師,我們要了解他們的某些情況。如果對所有教師進行調查當然會得到可靠的數(shù)據(jù)。但如果條件有限,只能隨機調查其中的15名教師,也能得到大致可靠的數(shù)據(jù)。當然,有些統(tǒng)計方法對樣本的數(shù)量有特殊的要求。
第二,要使用適當?shù)臄?shù)據(jù)統(tǒng)計方法。調查的結果如果不采用統(tǒng)計方法進行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和分析,就沒有多大價值。但是,大多數(shù)中小學英語教師對統(tǒng)計方法并不熟悉。我們建議大家看一看有關這方面的書籍(如劉潤清編著的《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韓寶成編著的《外語教學科研中的統(tǒng)計方法》、文秋芳編著的《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詳細信息見本文的參考書目)。另外,大家還可以請數(shù)學學科的教師提供幫助。
(三)理論學習與探究
有些中小學英語教師并不滿足于總結經(jīng)驗,而是經(jīng)常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反思,就一些教學理論、課程理論等問題進行探討,如對某些理論本身或其實際價值提出質疑,或提出改進意見。這類論文對于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是很有意義的。撰寫這類論文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正確理解所探討的理論,力求做到言之有理。有的教師對某個理論并沒有完全理解,就對其進行批評或質疑。無論是批評還是質疑,都要講究證據(jù)。如果沒有一手的數(shù)據(jù),也要有嚴謹?shù)倪壿嬐评?。?/p>
第二,不要試圖對某個理論進行全面的討論。如果所寫的文章篇幅并不很長,我們建議教師針對某個理論的某一點展開具體的討論,而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能對所探討的理論全盤否定。
第三,要盡可能結合教學實踐。中小學英語教師撰寫的論文一般不會投給那些學術性或理論性較強的期刊,而是投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或側重實踐的期刊。這類期刊在審稿時都要考慮論文是否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
(四)實證研究
隨著中小學英語教師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一部分教師開始嘗試撰寫實證性論文。所謂實證性論文,就是在實驗室或自然教學環(huán)境中設計某種實驗來檢驗某種假設,一般情況下要有實驗對象。這類論文學術性較強,寫作要求較高。這類論文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研究的背景、意義以及預期解決的問題。有時需要對重要概念和術語進行簡單的定義。
2.文獻綜述,其主要目的是向讀者介紹與本研究有關系的現(xiàn)有研究。重點介紹以下內容:關于這個問題(指論文要研究的問題)前人已經(jīng)做了哪些研究?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得出了哪些研究結論?關于這個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前人的研究存在哪些局限性?關于這個問題還有哪些爭議或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3.研究設計:介紹本研究的研究設計和研究方法,一般應包括以下內容:研究的問題、研究對象、實驗過程、數(shù)據(jù)收集工具、數(shù)據(jù)分析工具等。
4.數(shù)據(jù)分析與報告:報告研究結果并根據(jù)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本章的寫作要注意以下幾點:要全面、準確、如實地報告研究的結果;要采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方法和分析方法(如t檢驗、卡方檢驗)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考察數(shù)據(jù)差異的顯著性,不能只是簡單呈現(xiàn)基本數(shù)據(jù)(如平均數(shù)、百分比等);要充分利用圖表的優(yōu)勢呈現(xiàn)數(shù)據(jù)。圖表要清楚、準確;要有必要的圖例和說明;要充分利用數(shù)據(jù),認真研究數(shù)據(jù)所反映的某種現(xiàn)象,從中有所發(fā)現(xiàn)。要對研究的結果進行必要的解釋。可以把本研究的結果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作適當?shù)谋容^。
5.結論,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本研究的主要發(fā)現(xiàn),本研究對語言教學實踐的啟示,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二、常見語言表達和行文格式的問題
(一)語言表達問題
學術論文的語言表達應該力求做到語句通順達意,句子結構完整,詞語搭配正確,標點符號使用恰當。要盡量避免使用過于口語化的語言,正文中盡量減少中英文交替使用的現(xiàn)象。我本人在審稿過程發(fā)現(xiàn)語言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句子結構不完整,句子缺主語的現(xiàn)象最為突出。(2)詞語搭配不當,如“新課程改革倡導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倡導”應為“要求”。(3)語言的口語化現(xiàn)象突出,如“想在一個單一的任務型活動設計中體現(xiàn)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的整體思路是不大可能的”,“學生能夠學會質疑,體現(xiàn)學習的主體性,這是好事”。(4)重要信息與次重要信息的位置顛倒,如“高三英語教學的目標是高考,這是教師們普遍的看法”。
(二)準確性問題
很多教師在論文中提到某種教材、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時,往往不提供準確信息,而是用一些模糊的說法,如“新教材”、“人教版教材”、“初中大綱”、“新課標”。在學術論文中,首次提及某些教材或教學大綱時,要使用完整的名稱,必要時提供出版時間和出版者或作者,如“《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教育部,2003)”。再次提及時可以使用簡稱,但必須在第一次使用的全稱后面注明簡稱形式,如“《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教育部,2003,以下簡稱《標準》)”。
(三)小標題的使用問題
合理使用小標題可以使文章結構顯得清晰、明了,從而增強文章的可讀性。但是,我在審稿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不用小標題和濫用小標題的現(xiàn)象。有時連續(xù)幾個段落沒有小標題,有的文章甚至通篇不用小標題。與此相反的情況是濫用小標題,有時一個小標題下面只有一兩句話。另外,小標題與正文內容不吻合、小標題層次不清楚的現(xiàn)象也比較突出。
無論什么樣的文章,都要合理使用小標題,而且要使小標題層次清楚。同一層次的小標題要么統(tǒng)一使用名詞短語,要么統(tǒng)一使用動詞短語,一般不使用完整的句子。各級小標題應單獨占一行,而且小標題不宜過長。標題的層次標號要規(guī)范,一般按照一、二、三、??;
小學教學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識字,這也是最基本的,是一切學習的開始,只有認識字才能進行閱讀和寫作等。那么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論文參考文獻怎么寫呢?下面是學術參考網(wǎng)的小編整理的關于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論文參考文獻來和大家一起分享閱讀。
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陳樹民《漢字特殊功能與教學創(chuàng)新》[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5.
[2]王云峰、馬長燕《語文教學基礎-實踐取向小學教師教育教程》[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3.
[3]劉濟遠《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5.
[4]劉麗霞.讓小學生識字充滿情趣[J].新語文學習(教師版.小學專輯),2005(04).
[5]楊自敏.低段識字教學的方法和策略[J].小學語文教學,2005(12).
[6]童偉勤,秦小華.新教材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思考[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02):28-29.
[7]謝廣田.小學教育科學研究及其方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09).
[8]蘇志霞.趣味識字教學舉隅[J].教學與管理,2005(03):52-53.
[9]祿冬梅.字,人生殿堂的第一張入場券[J].甘肅教育,2006(01):34.
[10]郭根福新課程背景下的識字教學改革[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0(07)
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2]于魁榮.寫字學科的育人功能.學科教育理論研究[J].2002年第02期
[3]路克修等.現(xiàn)代小學識字寫字教學[M].語文出版社.2002-04-01
[4]戴汝潛,赫家杰.識字教學改革一覽.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5]張輝.低年級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07)
[6]黃嘉燁.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探索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10.09
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黃小梅.對識字教學的幾點反思[J].考試周刊,2009,(06).
[2]何鳳娟.創(chuàng)新識字教學四法[J].西江教育論叢,2007,(02).
[3]張永強.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05).
[4]張茜.淺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興趣培養(yǎng)[J].語文天地,2009,(01).
[5]魏長青.新課改背景下的識字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03).
[6]蘇金祿.識字教學的新探索[J].小學教學參考,2009,(03).
[7]吳耀堂.淺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J].科學教育,2009,(01).
[8]林冬梅.識字教學,應回歸生活本源——關于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思考[J].考試周刊,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