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一年級語文德育滲透范文

時間:2022-08-11 22:47:39

序論:在您撰寫一年級語文德育滲透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一年級語文德育滲透

第1篇

1.巧編故事,在拼音教學中滲透德育

一年級兒童情感不穩(wěn)定,直觀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因此,直觀具體的事物和生動活潑的形式,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良好情感的產(chǎn)生,有利于教學,更有利于德育滲透。巧編故事,化抽象為具體,化呆板為生動,是拼音教學滲透德育的常用方法。

2.觀察辨形,在識寫教學中滲透德育

識字、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小學階段,學生要認識25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教師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可以根據(jù)漢字的結構規(guī)律,結合美學原則,滲透德育??梢酝ㄟ^學生的觀察,具體分析字形同做人處事之間的聯(lián)系,將識字、寫字教學同育人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結構,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團結友愛、謙讓互助、集體主義等方面的教育。

如在教學“林”這個字時,教師故意把“林”字左邊的一點寫長,讓學生與書上的“林”字比較,看兩種寫法有什么不同,哪種寫法好看。學生很快便發(fā)現(xiàn)書上的“林”字左下的“木”末筆改捺為點,并表示書上的寫法好看。教師接著問學生:“誰能告訴老師為何‘林’左面的‘木’末筆要改捺為點?”稍停片刻,有個學生回答:“因為這樣寫能使字美觀。”教師肯定學生的想法,并及時加以點撥:中國是禮儀之邦,向來有“互相謙讓”的好傳統(tǒng)?!澳尽弊笙旅婺┕P改捺為點可以使右邊的“木”舒展開,這樣整個字就挺拔有生氣了;如果不做變化,各占一半,互不相讓,擠在一起則會影響字形的美觀。

二、課堂訓練,作業(yè)中的德育滲透

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僅靠課堂上的40分鐘是不夠的。在語文學習中,同學們必定要接觸一些作業(yè)、練習,其實這是向學生滲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選擇課后作業(yè)、閱讀材料時,要注意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選取有教育意義的材料,這樣才能使學生練有所用。

三、語文教學中的細節(jié)滲透

第2篇

關鍵詞:中國夢;高職語文教學;德育功能;隱性德育

中國夢的實現(xiàn)與高職教學改革,特別是與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關系十分密切。用中國夢指導高職語文教學實現(xiàn)其重要的德育功能,進而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更好地促進高職學生的健康成長,更好地培養(yǎng)“德藝雙馨”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更好地鼓勵當代大學生“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1]”,更好地促進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1中國夢為高職語文教學指出了新的改革方向

中國夢不但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富強夢、世界夢、和平夢,而且是中華文化全面振興的幸福夢、文化夢、道德夢。中國夢不但指明了國家建設的方向,指明了人民追求的方向,而且指明了行動發(fā)展的方向,指明了個人拼博的方向。同樣,中國夢也指明了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用中國夢指導高職語文教學實現(xiàn)其重要的德育功能,進而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提升高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引導他們“講仁愛、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讓他們在實現(xiàn)自身夢想的同時,堅持“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yǎng)“德藝雙馨”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作為人文素質教育類的基礎課,高職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在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與提高學生的人格修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的同時,與職業(yè)特點結合起來,進而突出職業(yè)教育的特色,突出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高職的語文教師,應該心懷“鐵肩擔道義”的精神,把中國夢的思想與理念貫徹到高職語文教學改革中去,把中國夢變成每個學生心中的夢,把中國夢落實到學生的行為習慣中去?;谥袊鴫粢曈蛞约包h和國家“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育方針,高職語文課必須把德育教育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去,必須把每個學生個人夢想的教育滲透到中國夢教育中去,而且這一定會成為全民族追求與實現(xiàn)中國夢時期的一個重要的改革方向。

2高職語文課程具有天然的隱性德育功能

隱性的德育功能是指“對學生的知識、情感、信念、意志、行為和價值觀等方面會起潛移默化作用”,具有一定隱蔽性的教育功能。高職語文課程本身就具有天然的隱性德育功能,中國夢視域下突出高職語文的德育功能是完全可行的。高職語文教學中,對于知識積累、認知欣賞、審美教育、素質提升、能力培養(yǎng)等主要是通過對文學作品中經(jīng)典名篇的解讀、分析、探討、學習與欣賞中實現(xiàn)的,其隱性德育的導向功能、啟發(fā)功能、育人功能也都是在這些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的。通過對大量優(yōu)秀作品的閱讀、探討、學習與賞析,學生不但可以拓寬自己的思維空間、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而且作品中的內(nèi)容、思想、觀點、價值判斷與行為方式等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對學生心靈的凈化、思想的升華也是最有效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善于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而且要善于聯(lián)系社會、生活、工作的實際,并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對這些優(yōu)秀文學經(jīng)典的內(nèi)容、思想、觀點、價值判斷與行為方式等具有德育功能的成份產(chǎn)生認同。

3中國夢視域下高職語文德育功能的實現(xiàn)路徑

3.1教材是實現(xiàn)高職語文德育功能的最好載體

語文這門學科不但具有天然的人文特征,而且具有天然的求真、向善、向美的感召力。在編寫高職語文教材的時候,不但要充分考慮到高職院校的實際,而且要特別注重高職學生的特點,在突出人文性、工具性與高職性的同時,更加側重考慮選進教材的那些經(jīng)典篇目的道德力量。同時,還特別針對高職院校應用性、實踐性等方面的實際要求,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實用性,體現(xiàn)教學方法的啟發(fā)性,為高職院校應用型、技術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奠定厚重的人文素養(yǎng)基礎。所以,自主開發(fā)編寫的教材,在編寫體例上完全打破了以往按文學史,或者按文體編寫的格局,綜合設計了“大學•大師•創(chuàng)新”、“友情•愛情•夢想”、“經(jīng)典•仁愛•智慧”、“人文•豐碑•藝術”、“自由•品格•財富”、“眼光•境界•人生”和“寫作實訓•語文實踐”等七大專題。這些專題均涵蓋了讀、寫、聽、說等各種基礎技能的訓練,并且做到了各有側重,各具特色,把高職語文所要傳授給學生的最為關鍵的內(nèi)容均作了縝密的安排。選文方面的原則是力求選擇反映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人類共同美德、涵蓋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名篇,體現(xiàn)了高尚理想、人格力量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內(nèi)容和時代風貌,體現(xiàn)了各種不同的寫作風格。

3.2教師是實現(xiàn)高職語文德育功能的執(zhí)行長官

德育教育是語文教育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實現(xiàn)語文德育功能首席執(zhí)行官的教師應有這樣的意識與高度,挖掘語文學科潛移默化的、滲透式的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嚴格遵循語文學科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在備課的時候,力爭做到有效地設計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并充分利用各種語文教學資源。無論是作者簡介、作品講授,還是文學欣賞、讀寫訓練等任何一個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應該充分運用靈活的方法、生動的形式,使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內(nèi)容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得到全面滲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優(yōu)秀經(jīng)典中的通過教師最樸實的語言詮釋過的帶有德育力量的思想與觀念。在此同時,教師還要善于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激情與活力,從而讓學生在積極、主動、自覺、自愿的狀態(tài)下實現(xiàn)思想的升華。如果要讓高職語文的德育滲透功能得以充分的發(fā)揮,一個教師的高尚情操與人格魅力也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鬃釉唬骸白訋熞哉?,孰敢不正”,教師的高尚情操與人格魅力、語文教師身上“德技雙馨”的素質要求就顯得特別重要,正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教師高尚的情操與人格的魅力對學生的品格教育雖然是無聲、無形的,但這卻是一種“大道”,教師人格楷模與道德楷模的力量都是不可忽視的德育滲透因素。

3.3傳統(tǒng)文化是實現(xiàn)高職語文德育功能的厚重根基

無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富強夢、世界夢、和平夢,還是中華文化全面振興的幸福夢、文化夢、道德夢,如果失去了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那都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深入挖掘蘊涵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寶貴精神、光輝思想、可貴品格等并應用于高職語文教學中,才能夯實高職學生的文化根基,才能全面激活這股實現(xiàn)“中國夢”至為重要的力量。傳統(tǒng)文化當中不但蘊涵著“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積極入世的立身哲學,而且蘊涵著“講仁愛、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這些非??少F的處世準則。數(shù)千年的教育實踐證明,傳統(tǒng)文化對一個人高尚品質的形成、健全人格的塑造,可以產(chǎn)生非常巨大的影響。自從提出中國夢以來,并明確提出“各級各類學校要增加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比重;要積極運用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儀式等弘揚傳統(tǒng)文化;讓13億人的每一分子都成為傳播中華美德、中華文化的主體?!眰鹘y(tǒng)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傳統(tǒng)文化在立德樹人方面的教育作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各級各類學校還要特別強調語文課堂應該充分體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充分利用優(yōu)秀、博大、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在立志、修身、愛國、仁孝、勤儉、誠信等多方面塑造學生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中國夢視域下要實現(xiàn)高職語文德育功能當然要側重中華民族光輝燦爛、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側重傳統(tǒng)文化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擷取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文性、思想性,從而實現(xiàn)對學生的熏陶和感染,往往能夠收到“潤物無聲”的德育效果。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傳統(tǒng)美德的重塑,讓新時期的高職德育與高職語文德育都擁有了新的內(nèi)涵,特別是中國夢視域下,高職語文德育功能的實現(xiàn)不但擁有了厚重的根基,而且出現(xiàn)了現(xiàn)代的元素,即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結合,傳統(tǒng)美德與現(xiàn)代道德結合,這樣更有利于共同構建現(xiàn)代高職學生良好完備的道德觀,也更有利于中國夢的實現(xiàn)。

3.4校園文化是實現(xiàn)高職語文德育功能的肥沃土壤

只有充分重視校園文化中的價值觀念、大學精神、行為準則、校風、教風、學風以及校園文化設施等因素,并與高職語文教學密切結合起來,校園文化才能成為高職語文德育功能實現(xiàn)的沃土。在中國夢視域下,語文教師如果要塑造學生純美的靈魂,就要十分重視校園文化這片沃土的開發(fā),特別是重視價值觀念與大學精神的解讀。正如民盟主席蔣樹聲所說:“大學精神應該是一個大學的靈魂,大學精神難以言述,但是無處不在,到處可以看到,包括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批判精神以及好的學風、優(yōu)良傳統(tǒng),綜合起來存在一種大學精神”?,F(xiàn)代大學的德育理念的根本價值取向就是愛國精神、批判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人文精神、科學精神、自由精神等精神的全面確立,并通過這些精神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這些精神當中,最具鋒芒的部分是批判精神,因為批判精神不但是對“德育主體的精神彰顯”,而且是“德育中的不可或缺的理性風格與探究工具”,不過,批判絕對不是吹毛求疵,其支撐點就是愛國精神,所進行的批判都是出于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的熱愛,其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精神,并最終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在中國夢視域下,高職語文教師在重視價值觀念與大學精神解讀的同時,還應該時刻注意結合校園文化的相關活動,依照全校師生員工共同遵守的價值觀念與大學精神,有意識、有步驟地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到校園文化活動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等方面的能力。

3.5活動拓展是實現(xiàn)高職語文德育功能的實踐路徑

第一,高職語文教師在課堂內(nèi)外都必須加強學生們在聽、說、讀、寫等方面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全面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賞析、運用漢語言文字的能力?;谶@種指導思想,筆者所在課題組編寫教材的時候根據(jù)項目導向的思路設計了專門的“寫作實訓”,每個項目都設計有項目說明、項目要求、基礎知識、基本功要求、寫作技能、模擬場景和實訓任務等操作性很強的內(nèi)容,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帶著項目任務進行有效的實踐與訓練。除此之外,還特別編排了“故事會”、“賦詩填詞”、“書香校園”、“即席演講”、“書法技能”等合適在課堂中開展的系列的語文實踐和訓練內(nèi)容,不但充分突出了高職院校能力本位和“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改革要求,而且可以全方位地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常態(tài)化的訓練與實踐,教師可以更方便、更有效地在學生的課堂實踐與訓練中有針對地融入中國夢及德育的因素。第二,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好課內(nèi)的實踐活動,全面發(fā)動學生積極參加校內(nèi)的各種實踐活動。例如,在大學一年級時,結合大學精神及時進行行為規(guī)范方面的教育,結合語文課和各種語文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全校性的經(jīng)典誦讀大賽、漢字聽寫大賽、演講比賽等。在大學二年級時,全面發(fā)動學生積極參加全院性的主持人大賽、校園歌手大賽等活動,深度整合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之外的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和項目,全面實施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與培養(yǎng)計劃,讓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社會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各種技能技術能力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從而促進和幫助每一個學生在德、智、體方面全面發(fā)展,全面成長,全面成才。第三,陶行知說:“社會即學?!保吧罴唇逃?。應將德育實踐納入語文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有效、廣闊的德育環(huán)境,密切結合社會大課堂、生活大課堂,實行與時俱進、兼容并包的教學模式。一方面是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查或實踐活動,到革命紀念館參觀訪問,深入當?shù)厣鐓^(qū)開展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讓學生在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實踐活動中得到思想上與人格上的升華;另一方面是培養(yǎng)高職學生在平時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經(jīng)常性地關注身邊人和身邊事,把高尚的人和事寫下來,記下來,并在班上進行交流。特別要善于借助高職學生到工廠,到企事業(yè)單位去實訓、見習或實習的機會,要求他們寫好實訓、見習或實習的方案、計劃、調查報告或實踐報告等。這樣做不但把語文課堂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了,而且把語文課堂與日常生活真正融合起來了。通過豐富的社會活動,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切身利益與前途命運,還與當前的社會、當前的生活息息相關,語文德育滲透功能不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而且在校園實踐與社會實踐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拓展,中國夢視域下的語文德育功能不但因此充滿了時代氣息,而且把素質培養(yǎng)、能力訓練落到了實處,適應了新時代對高職院校提出的培養(yǎng)“德藝雙馨”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綜上所述,在中國夢視域下把高職語文德育功能的實現(xiàn)作為教學改革的一個新方向,是時代的要求,是高職語文教學改革必須把握的一個重要方向。

作者:郭孔生 單位:廣州南洋理工職業(yè)學院

參考文獻:

[1]肖群忠.仁義信和民本大同———中華核心價值“新六德”論[J].道德與文明,2014(5):11-15.

[2]郭孔生.論隱性課程的涵義、特征和建設思路[J].遼寧教育,2012(11):21-23.

第3篇

一、做精巧教案,在課堂中滲透品德教育

其實滲透品德教育就在我們身邊,如:《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教學內(nèi)容大致是:地球美麗而渺小――地球資源有限――人類無法移居――人類要精心保護地球。就按這個流程來設置教案,輕而易舉就完成了。但我不想讓學生只學習書本知識,我就跟學生講一些身邊發(fā)生的小事:如家里水龍頭沒關緊經(jīng)?!凹毸L流”,早上都八九點鐘了教室的燈還在亮著,食堂的剩飯剩菜經(jīng)常是大桶大桶的,包子只吃了里面的餡就丟掉了等等,于是我在教學中導入課文時,我就讓學生反思自己是否有這些現(xiàn)象,同學們大多數(shù)低下頭保持沉默了,有幾個同學卻能自告奮勇的承認“有”。接下來,我繼續(xù)教學“地球資源有限,地球資源枯竭了,我們該何去何從?”學生從課文中知道無法移居,只有保護好地球資源、節(jié)約地球資源,我們才能生活得更好?!肮庥袝旧系闹R和同學們的口號還不夠,必須要有行動,從今天開始,我就要求同學們在生活中珍惜保護資源,如有違反,就是地球的小罪人,你們愿意嗎?”效果當然是好的。在語文課堂上抓住“契機”,學以致用,品德教育立見成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好自己的導演職責,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態(tài)度和藹,飽滿熱情,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對于學生提出的新觀點、新見解要予以鼓勵和表揚,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不同意見,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

二、品德教育應該貫穿整個小學階段

縱觀小學1~6年級的語文書,幾乎每篇課文都在教育我們該怎樣做人,老師在教學中,不能只膚淺地教兩個字,做一些內(nèi)容分析,而應該結合實際滲透品德教育。如:一年級13課《平平搭積木》。里面有一句“平平搭的積木不只是給家人住還可以給大家住,”由此,我們教學的時候還要延伸到課外,教育學生做一個心中有他人的人。14課《自己去吧》則要聯(lián)想我們現(xiàn)在的小孩子都是在父母的百般疼愛下長大的,自私自利、經(jīng)不起一點挫折、沒有一點獨立能力。在語文課堂上則需老師們教育孩子學會堅強,學會自食其力,學會鍛煉自己的翅膀。一年級課文如此,二年級的《坐井觀天》、三年級的《一次成功的實驗》、四年級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等,哪篇課文都滲透了品德教育,老師們則要好好把握,相機滲透。

三、“口語交際”、“小練筆”部分是滲透品德教育的好鑰匙

現(xiàn)在的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就設計了“口語交際”這活動,這不僅是一個提升學生口才和膽量的活動,更是滲透品德教育的前沿陣地。另外的“小練筆”就是學習這篇課文后,要求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與課文相符,是否“油水分離”,而寫的一片小作文,既可以反思自己,又可以提升寫作水平。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除強調寫作技巧、文字功夫外,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增強道德意識,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和思想覺悟。俗話說“作文先做人”,一個道德意識淡薄、認識水平低下的人,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內(nèi)容豐富、思想健康的文章的。因此,在選擇作文題目時,我都是慎之又慎,選擇一些既具有人文氣息又現(xiàn)實性較強的話題,既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興趣寫,讓作文不再成為學生的負累,又能在寫作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例如作文“在路上”,主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作文中,有的學生書寫自己的成長之路,感恩于一路上的收獲,感恩于一路上的關懷;有的學生書寫自己的求學之路,有困惑有奮進,幾多淚水幾多歡笑,寫得真實感人。例如話題作文“比較”,主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生活中究竟需不需要比,比什么,比的標準是什么,怎樣比較等。一系列的作文訓練,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四、指導課外閱讀,在閱讀中滲透美德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當然,書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選擇地讓學生去讀。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例如針對有些學生沉迷于某些談情說愛、情意綿綿的情節(jié),便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有關文藝理論的書籍,引導學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歡離合,總是離不開時代特點的;針對某些學生閱讀時只注意故事情節(jié),教育他們在閱讀文藝作品時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看到它的社會意義,從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書相當于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成績,而且還能培養(yǎng)刻苦學習、戰(zhàn)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

五、語文教師自身的形象,是滲透品德教育的一面鏡子

第4篇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4-0011-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為此,我們要研究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中的特征,根據(jù)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通過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潛移默化的作用來實施德育,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覺悟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

一、在引導學生對照感悟中滲透

運用對照比較,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求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使他們分清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什么可以效仿,什么應該譴責。比如《一定要爭氣》這篇課文在記敘童第周學生時代的兩件事時,采用了對比的寫法,以相似的結構和語言有層次地表現(xiàn)了童第周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的優(yōu)秀品質和“為中國人爭氣”的愛國思想。教材本身有許多可供比較的條件,利用這些條件,教師可采用比較法教學,有利于將情感滲透在閱讀教學的全過程之中。通過多次對比,學生認識到在學習上應有頑強的學習意志、明確的學習目的和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也激發(fā)了學生為國爭光,為四化建設努力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

二、在課外閱讀中滲透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當然,書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選擇地讓學生去讀。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一本好書相當于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成績,而且還能培養(yǎng)刻苦學習、戰(zhàn)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

三、在挖掘教材內(nèi)容中滲透

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了解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按照課文的實際內(nèi)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出相應的德育計劃,設計出適宜的施教方法。

(一)把握中心,提高道德認識。要提高學生某一道德素質,應該準確理解和把握教材的中心思想和道德認識。如第《兩只小獅子》,用對比的手法講了一只勤奮的小獅子刻苦鍛煉掌握本領,另一只小獅子怕吃“苦頭”,想依賴父母、依仗父母的權勢生活。聯(lián)系實際:現(xiàn)在獨生子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有的小朋友應當自己做的事,如:穿衣、吃飯、整理書包等都還要父母代辦。在講課時,引導學生向勤奮的小獅子學習,從小嚴格要求自己,刻苦地鍛煉自己,培養(yǎng)獨立生活的能力。重點理解獅子媽媽說的話: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才能成為真正的獅子!讓學生明白“真正的獅子”應該具備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只有很好地把握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在教學中才能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借助教材,訓練道德行為。思想品德只有在實踐鍛煉中才能逐步形成與發(fā)展,如果光局限于理解好課文內(nèi)容還是不夠的。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課,講的是小白兔和小灰兔幫老山羊收白菜。小白兔收下老山羊一包菜籽回家自己種白菜。小灰兔收下老山羊的白菜回家不干活,餓了吃送的白菜。小白兔對小灰兔說:“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边@句話含意深刻,意思是說:“只有靠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無窮無盡的財富”。讓學生學完課文后明白:只有熱愛勞動,靠自己才能生活得好。一年級的小學生,依賴性較強,勞動能力也較差,通過以上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根據(jù)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現(xiàn)存的問題,教師提出一些相應的具體勞動實踐要求。如在校做好值日生、大掃除,在家利用雙休日自己收拾房間,打掃衛(wèi)生等,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四、在語文課外活動滲透

第5篇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語文課程;德育滲透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是如此。然而,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如何育人,育什么樣的人成了一大難題。眾所周知,社會主義教育的宗旨在于提高全民素質,培養(yǎng)社會主義所需的各類人才,這些人才的衡量標準是什么呢?一句話,德才兼?zhèn)?,“又紅又?!?。那么,要達到如此目的,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作為基礎教育的中學語文教育,就顯得更為重要。眾所周知,語文教學具有雙重任務:一是通過知識的傳授,不斷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二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觀和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jù)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深入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采取靈活多樣、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滲透德育教育,做到“文道統(tǒng)一”。所以,只重視知識的教育就稱不上是真正意義的教育,當我們教育的對象變得有才無德時,教育就是失敗的。潘德勝老師曾說過:“修萬間廣廈不若修身,種十里名花不如種德”?!墩Z文課程標準》也提出“語文課程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是的,一個人如果品行不好,那么就算是學富五車,也不能推動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今天,受“市場化”、“商品化”大潮的影響,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筆者對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談幾點體會。

一、“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用高尚的師德風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在語文教學中,注重提高自身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試想,一個輕言失敗的教練如何能訓練出頑強的體育健兒,一個以賭為生的父親如何能教育子女不賭,同樣,一個師德敗壞的教師如何又能教出荷花般純潔的學生呢!

初中學生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發(fā)育時期,人格初步形成時期,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將影響他們的一生。因此,教師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除家庭、社會和自身素質外,還得歸于有什么樣的教師,因為這一時期的學生模仿力極強。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有廣博堅實的業(yè)務知識,而且要不斷充實和更新,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傳,又要身教,處處為人師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先做到,用自己的愛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響學生。

筆者的具體做法是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岸啾頁P、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激發(fā)學生興趣。樹立樂觀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精神。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盡可能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參加難易不同層次的活動,對成績差的同學盡可能予以肯定,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同時還經(jīng)常注意自身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給學生樹立榜樣。只要細心發(fā)掘德育工作和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并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將二者溶為一體,就可以讓學生得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教育作用,而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從而很好地促進學科知識的學習,為學科知識的吸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精選典型課文和事例,創(chuàng)設情境教育學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闭Z文課程不僅具有人文性,還具有工具性,如何利用語文課程的工具性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大任務,著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時精選典型課文和事例,創(chuàng)設情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課堂教育是語文德育教育的保證,德育工作與語文課堂可以互相滲透的地方是無所不在的,中學語文課本中有德育功用的比比皆是。在平時對學生言行影響的情境的基礎上,選擇典型性、教育性較強的課文和事例,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沉睡的心靈,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播下適應社會健康發(fā)展的種子,讓他們健康地成長。比如,在學習朱自清先生《背影》這一課時,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理解父親――尊敬父親――熱愛父親,使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與父親建立真正的父子之情,體現(xiàn)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傳統(tǒng)道德,做一個孝順的孩子。(手記:①學生問:老師,文中的朱自清先生從讀書到結婚生子一直不理解父親,還笑過父親,鄙視過父親“迂”的思想和守舊的行為,這是不是與你說的理解父親、尊敬父親、熱愛父親相矛盾呢?師回答:這位同學提的這個問題較好,從表面看確實是矛盾的,但就因為朱自清先生年輕時不理解父親,才導致了他人生中的遺憾。所以,我們從今天起就應該學會理解父親,尊敬父親,避免遺憾再次發(fā)生。)

三、以練習為契機,實現(xiàn)學生從理論到實際行動的轉變

理論只有用于指導實踐,才能體現(xiàn)其真正的價值,理論再豐富,如果不用來指導實踐,付諸行動,那么它不過只是紙上談兵。為使學生的德育思想落到實處,課后應布置一些學生和家長都意想不到、難以理解的練習,使學生貼近生活,領悟德育的含意。(手記②我在上完人教版初一年級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后,針對文中父親鼓勵、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最終獨立脫險這一良苦用心教育方式。我給學生布置一道練習:回去給自己的父母剪一次指甲。后來有的學生和家長不理解,問我為什么會安排這樣的練習。我笑著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給父母剪指甲,別看是一件小事,但它卻折射出子女對父母的回報和感恩。)這樣一來,學習變成了生活,生活即是學習,使學生領悟了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回報、怎樣去感恩、怎樣去回報,從而實現(xiàn)了對道德的真情體驗。

第6篇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材;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素質教育的開展,從形式上看,小學語文課堂的氛圍活潑開放,老師帶著問題引導同學一起思考和探究,學生們自由發(fā)言使得自身的主體性得以彰顯。然而,“形式大于內(nèi)容,表現(xiàn)大于內(nèi)涵,語文教學的目標與大成必然是劍走偏鋒,甚至誤入歧途?!盵1]從更深層次的育人方面來看,當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不小問題,可能對處于身心可塑性極佳階段的小學生的人格培育產(chǎn)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對實然的小學語文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是必要的,對應然的小學語文課的探索是重要的。同時,我們也要為實際課堂向理想課堂的轉變提出相應對策。

一、實際小學語文課中的德育問題

(一)依賴教材

嚴格的說,語文課的功能主要有兩方面:第一,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包括教給學生語文知識和塑造學生語文能力;第二,發(fā)揮語文教育的德育功能,使學生接受經(jīng)典文學作品熏陶的同時,也讓教材中所傳達的積極正面的道德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洗滌學生的心靈,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作為母語教育,在語文課中,實現(xiàn)前一個功能是教學的首要目標,也是一切教學活動所圍繞的中心。但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們往往忽視了語文課的德育功能的重要性。語文課上德育的缺失,準確的講是德育真切感的缺失。

例如,一堂小學語文公開課上,老師對課文《尊嚴》的解讀。從德育的角度看,教材意欲傳達的是自尊、自強的道德品質,而這種品質本身的積極意義也無可厚非。但是,實際的課堂教學在面對處在身心可塑性極強階段的小學生的時候,卻可能產(chǎn)生誤導?!白饑馈北旧硎且粋€高度抽象的詞匯,小學生理解起來并不容易,必須從課文情節(jié)中感受所謂“尊嚴”為何物。如此一來,老師對文本的解讀對學生的引導就至關重要,其關鍵在于能否真實確切地揭示“尊嚴”這一道德品質。按照老師對教材的解讀,小學生很容易將“尊嚴”的內(nèi)涵狹隘化、扭曲化,認為拒絕救濟才是“尊嚴”。從課堂上看,老師似乎已經(jīng)將“尊嚴”的美德教給了學生,但這樣的德育無疑是具有“欺騙性”的,是一種空洞蒼白的說教,因為它在現(xiàn)實生活中站不住腳,學生無法得到實際的反饋,那么德育的意義何在?這反映了老師過分依賴教材,不敢對課文與現(xiàn)實的邏輯沖突提出質疑,沒有忠于現(xiàn)實的問題,甚至根本沒有意識到現(xiàn)實邏輯該是如何。

(二)解讀單一

在閱讀文學作品的時候,老師常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笨梢姡鎸ξ膶W作品,每個人可能以不同的視角去解讀,從而得出五花八門的意蘊,文學作品中所深藏的精神腹地也得以受到最大程度的開墾。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本質上也是文學作品,只不過是經(jīng)過篩選提煉后通過教材來呈現(xiàn)。因此,遵循閱讀的開放精神,學生對課文進行解讀的時候,“各自為政”的情況理應受到鼓勵和提倡。然而,在真正的課堂中,往往體現(xiàn)的是思想“大一統(tǒng)”的狀況。作為語文課堂的“向導”,老師對課文的單一“主流”的解讀,直接造成了對學生價值引導的“集中化”、“單一化”,大大壓縮了作品中原本廣袤的意蘊。

筆者認為,所謂對教材單一“主流”的解讀,指的是以我國傳統(tǒng)文化或社會主旋律作為核心價值導向,對課文中所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進行唯一性解釋。這種做法是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流弊。對教材解讀的單一處理會對語文教育造成兩個不良后果:第一,使課堂德育虛偽化;第二,抑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上海某位一年級小學生對《孔融讓梨》的解讀是“孔融讓梨我不讓”卻被老師打叉的事件正是典型的反面案例。

除了《尊嚴》、《孔融讓梨》外,還有諸如《灰姑娘》等課文的德育普遍存在上述問題。倘若德育淪落為照本宣科式的說教,不尊重現(xiàn)實邏輯,不鼓勵真誠溝通,那么真正的美德將無法向孩子們敞開大門?!皼]有觸及學生心靈的教育是蒼白的?!盵2]

二、理想的小學語文課德育應當是什么樣的

實際上,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核心價值體系方面,我們的語文課一直做得不錯。但在回應學生的感受多元和獨特體驗時,則顯得不夠重視,不夠用心,不夠真誠。語文教育德育的空洞乏力的癥結也在于此。那么,理想的小學語文課應當是怎樣的呢?

(一)忠于現(xiàn)實生活,而非忠于教材

文學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對于作家而言,文學創(chuàng)作是對生活的藝術再現(xiàn),所描繪的故事情節(jié)是經(jīng)過藝術加工后的生活。但文學作品本質上是取材于生活并且回歸于生活。文學雖然不等于生活實際,卻能犀利的展示和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存在的現(xiàn)象。意識到文學創(chuàng)作基于現(xiàn)實生活對老師的課堂引導十分重要。

語文教學的過程是對教材解讀的過程,根本上是對文學作品閱讀理解的過程。因此,語文教學自然要忠于作品本身。但遺憾的是,許多老師把忠于文學作品同忠于語文教材混為一談。忠于作品必定要追究作品的現(xiàn)實背景,因為文學是對生活的再現(xiàn)。值得注意的是,文學作品的選材具有典型性,所要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是基于一定的情境,具有特殊性。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卻往往將作品所表達的意蘊視為唯一“真理”,再以“中心思想”或者“主旨”的形式灌輸給學生。這樣一來,就把原文中本來基于特定場景的作品所寫的現(xiàn)象及其思想泛化到一般的生活情景中,實際上是把作品與現(xiàn)實割裂,把教材當作“圣旨”,忽視現(xiàn)實生活,這無疑是一種舍本逐末的做法。這就造成了課堂上說教的德育在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得不到印證,與現(xiàn)實生活的邏輯相悖的情況。

(二)尊重學生心聲,允許“多元共生”

盡管從課堂形式上看,老師和學生之間互動頻繁,學生發(fā)言踴躍,但實質上仍然是“你教我學”的模式,老師主宰了課堂,而不是引導學生自己逐步去感知生活現(xiàn)象,領悟做人道理。所謂道德上的真理是由老師進行單方面灌輸?shù)?。課堂中的價值評判標準存在著嚴重的“二元對立”,即不是對的就是錯的,或者說應該這樣,而不應該那樣。老師可以輕易的否定學生的思考,始終有一個“標準答案”在幕后主使。老師以教材為綱領,學生以老師為權威,這是語文課堂上亟待解決的問題。正是簡單的“二元對立”造成“孔融讓梨我不讓”是錯誤的這種輕佻結論。老師隨意“一票否決”的方式對學生的成長是不負責,不尊重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閱歷,老師若不體察學生內(nèi)心世界,不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不傾聽學生的真實想法,而把“教材的意志”強行灌輸,這不僅不尊重學生的需求,而且是對生活的褻瀆,對真正道德的不恭。況且,傾聽他人的心聲,尊重他人的合理想法,這本身就是一種美德。德育當是身教重于言傳,只有老師身體力行才會讓學生感受到美好言行帶來的和諧人際關系。當學生真正感受到被尊重的愉悅時,難道尊重他人的美德還需要老師“諄諄”說教么?恐怕早已得到熏陶了吧!

老師在踐行傾聽、尊重學生的美德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摒棄“二元對立”的價值評判模式,鼓勵學生發(fā)表富有個性的想法,允許不同看法的存在,在課堂中形成“多元共生”的“想法集合”,并予以積極的引導;同時,讓學生通過澄清自己的行為選擇來形成道德觀、價值觀,在不對他人和社會構成危害的前提下,引導小學生認識某種想法或做法的合理性、可行性,這樣就能夠在尊重學生各自實際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尋找出在生活里真正適用于實際生活的道德觀、價值觀?!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經(jīng)過學生自己思考選擇出來的價值觀,才更讓學生珍愛和付諸行動,也更持久?!盵3]這才是理想中的小學語文德育所應當具有的模式。

理想的語文課堂不僅尊重現(xiàn)實生活和孩子心聲,還能夠充分挖掘教材的“潛質”,豐富教材的思想內(nèi)涵。讓學生們通過讀教材去讀生活,把閱讀的權利真正交給學生,把解釋的權利交給學生,才能真正響應新課標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理念。

三、從現(xiàn)實課堂到理想課堂轉變的措施

由于現(xiàn)實中的小學語文課的德育現(xiàn)狀并不樂觀,所以筆者提出了理想的語文課堂應當具備的特質。既然現(xiàn)實課堂中存在問題,那么理所應當必須有相應的對策來修正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過程,正是實現(xiàn)現(xiàn)實課堂向理想課堂轉變的必由途徑。為了扭轉“虛偽德育”的現(xiàn)狀,從而實現(xiàn)“真誠德育”,達到忠于現(xiàn)實生活,尊重學生心聲的理想狀態(tài),小學語文課堂必須擔負起實現(xiàn)這一轉變的重任。同時,要想實現(xiàn)轉變,真正落實新課標所傳達的精神,就必須對已有的一些教學傳統(tǒng)進行揚棄。那么,如何才能實現(xiàn)忠于生活尊重學生的理想課堂呢?有哪些具體可行的辦法呢?

(一)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轉變

教材是老師上課的文本依據(jù),老師怎樣使用教材對實際語文課的德育效果具有重要影響。老師依據(jù)教材“教教材”是小學語文課上普遍存在的問題。顧名思義,“教教材”就是老師把教材的本義教給學生,這會使學生的課堂體驗等同于對教材的認知過程,束縛了學生的視野,僵化了學生的思維。“用教材”則是把教材作為一種現(xiàn)實參照,通過它來啟發(fā)、引導學生,使學生通過課堂體驗生命、學會生活。

德育是要教會孩子們在生活中的做人道理,而不是在教材中的做人道理。因此,老師必須摒棄對教材的依賴,把教材作為“引子”,將教材所述情節(jié)與現(xiàn)實生活進行關聯(lián),將學生的視野從紙面文本轉向生活實際,“用教材”說生活。讓語文回到生活,讓教材服務于生活,“要讓一切教育都要與兒童的認識、情感等世界相關聯(lián)”。[4]只有當課堂引發(fā)了孩子們對自身生活的關注,這樣的語文課才是實在的,學生才能從語文德育中學以致用。

切記,語文教學不是“死啃”教材,如此即使對教材解讀再深入,對作者的寫作意圖剖析再透徹,那也永遠無法真正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品質,學到的也只是形式化、口頭化了的“道德”。

(二)讓學生成為敘述主體

德育不是道德說教,而是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道德信仰。美德的傳遞不應該是強制、填鴨式的灌輸,而應該尊重學生主體性。

當前,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依然沿襲著“說教”的傳統(tǒng),道德價值的傳遞是以老師為主體,講授給學生的,但真正的德育不是“道德講堂”。這樣的德育對學生而言是外力驅使下的被動接受,效果遠不如讓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主動感受美德。因此,道德價值敘述主體的轉變,是實現(xiàn)課堂轉變的重要條件。在課堂上,老師可以提出道德問題,但不能代替學生作出判斷,不能對學生的看法作出限制規(guī)定。讓學生成為課堂的敘述主體,一來有利于提高口頭表達能力,二來敘述的過程就是構建個體價值觀念的過程。老師能否以真誠平等的姿態(tài)與學生進行對話,對學生能否自發(fā)形成道德觀念意義重大。道德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真實的道德是與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緊密聯(lián)系的。只有當學生自己敘述對事物和現(xiàn)象的看法時,所形成的道德觀才是具體的,有意義的。

由此觀之,在課堂上,老師應當“放權”,真誠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幫助而非代替學生構建自己的道德價值觀。老師要做的就是就某個問題和學生進行交談,挖掘并傾聽學生內(nèi)心的真實看法,再輔以引導即可?!安桓缮妗睂W生真實想法的德育,才是好的德育。

(三)改變“二元對立”的價值評判模式

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德育也必然不是非此即彼。當一種道德觀念在不分青紅皂白的情況下,被定義為對或錯的時候,那么德育就已失真誠。我們必須警惕應試教育的評價機制對德育評價模式的滲透甚至同化?!岸獙αⅰ钡膬r值評判模式?jīng)]有尊重人的個性,沒有關照每個學生各自作為主體的大為迥異的生活環(huán)境和成長閱歷。

小學語文教育應當摒棄這種“二元對立”,鼓勵學生對作品的多角度解讀。德育不是知識、技能的習得,而是心靈的凈化。只有試著關切學生的內(nèi)心,了解每個孩子不同的意識,鼓勵孩子們說出各自心聲,德育才能做到“因靈施教”。

歸根結底,教育所要培養(yǎng)的是具有獨立意識的、有主見的擁有完整人格的人。所以,德育不能單一地“批量生產(chǎn)”所謂“對”的價值觀,那樣的話,其產(chǎn)品將是人云亦云,毫無獨到見解的、毫無創(chuàng)造性、毫無競爭力的精神殘疾人。

如今,國內(nèi)外的教育研究者已經(jīng)得出了不少關于德育的研究成果。但鑒于長期以來的教學慣性,改變既有的課堂傳統(tǒng)并不容易,需要各級教育工作者和廣大一線教師的共同努力。畢竟,語文課擔負著德育的使命,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實現(xiàn)理想的小學語文德育需要一個過程,真正將研究成果融入實踐尚需時日。值得注意的是,改革的前提在于我們必須對德育有一個清醒而正確的認識:真正的德育是教會學生做道德的主人,而非德育的奴隸。

參考文獻

[1]陸其勇.語文,不要離育人越來越遠[J].語文建設.2013(4):73-75

[2]簡中蘭.小學語文教育德育的現(xiàn)狀探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30):170

第7篇

小學語文課本,從內(nèi)容選擇上就能看出,豐富的德育題材貫穿始終??墒侨绾卫眠@些豐富的德育題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呢?很明顯,僅僅依靠傳統(tǒng)教育方式是遠遠不夠的。語文教學不只是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語言表達和運用,更重要的是要借助語文,使學生在學習中感悟生活,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語文教學重滲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鍛煉語言文字的組織運用能力,又有利于給學生灌輸?shù)赖滤枷?。“文以載道”,小學語文精挑細選的課文,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這句話。簡短易懂的文字,字里行間都流露著思想教育的因素。將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特點代入小學語文教學中,在蘊含傳統(tǒng)道德思想的課文講解中,融入從互聯(lián)網(wǎng)海量信息中精挑細選的現(xiàn)實生活舉例,不啻為一種新的德育教育的選擇?!稜敔敽托洹愤@篇課文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故事。通過課文,學生們了解到人與自然之間親密、和諧地共處,讓他們潛移默化地被爺爺愛護小樹的行為所感染,從小養(yǎng)成愛護大自然的好習慣,在心里種下“愛護動植物愛護自然”的種子。筆者在為一年級學生講解這篇文章時,在課件中插播了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下載的一段公益廣告:小朋友將籠子中沒有精神的小松鼠送回樹林,小松鼠很高興地爬上了大樹。區(qū)別于傳統(tǒng)書本干巴巴的說教舉例,簡單的視頻讓學生們一下子就知道了什么叫“愛護大自然”。

在《太空生活趣事多》的課文講解中,筆者更是利用動畫、視頻以及模型演示,將課本上文字描述的將太空生活鮮活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對于語文學科來講,使用多媒體手段來化難為易、解釋疑點很重要,它可以呈現(xiàn)精美畫面(包括文字),播放悅耳音樂,提高學生欣賞美和享受美的能力,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激感,展示電腦的奇妙,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和欲望。集文字、聲音、圖象、三維動畫及影視于一身的多媒體技術,為網(wǎng)上課堂帶來無窮無盡的樂趣。說到底,多媒體課件主要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語境,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生動的課件代替了傳統(tǒng)教育中蒼白的文字、枯燥的說教,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不知不覺接受了教育?;ヂ?lián)網(wǎng)改變了傳統(tǒng)的德育模式。教育者可以很容易地將傳統(tǒng)德育的不同內(nèi)容設計為虛擬情景,使學生不必親身實踐就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道德思想。教育者也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互動,與學生、家長共同創(chuàng)建交流平臺,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虛擬世界里,學生的心理負擔會減輕,更容易說出內(nèi)心真正的思想觀點,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心理,因地制宜地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傳統(tǒng)的德育工作多局限于課堂上,校園內(nèi),優(yōu)點是可控性比較強,缺點是與社會脫節(jié),不容易讓學生明白思想品德與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關系,體驗不到德育成果的快樂?;ヂ?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使信息的傳播逐步脫離了學校、教師、家長的控制,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明白社會的需求,對個人道德與社會價值的關系容易了解,但與此同時,互聯(lián)網(wǎng)的不可控也對教育工作者實施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學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可以獲得各種信息,而部分教育工作者反而因為年齡問題,沒有受到系統(tǒng)的計算機教育,因而導致德育工作者時時處于信息劣勢。面對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德育工作的新挑戰(zhàn),教師的主導地位也會受到?jīng)_擊,枯燥的說教將影響學生對德育思想的接受?,F(xiàn)行的德育工作存在著許多弊端。簡單粗暴的灌輸式的德育教學方法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將德育活動“拒之門外”。

在德育活動中,不提倡個性教育,不能根據(jù)學生的個體特點因材施教,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沒有各抒己見的機會,壓抑了個性發(fā)展。同時,德育材料來源落后于迅速發(fā)展變化的現(xiàn)實社會,難免引起學生的排斥。如此種種,都昭示著現(xiàn)在小學語文所承擔的德育工作正在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需要我們認真重新作出科學的思考和研究。傳統(tǒng)的道德教育模式的核心是道德知識的識見、道德規(guī)范的訓練、榜樣典型的誘導,進行道德教育的方法比較單調和枯燥。面臨網(wǎng)絡文化的多元性、開放性、交互性、創(chuàng)新性,這種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模式已不太適應。筆者經(jīng)過兩年的適應性語文教學試驗之后,發(fā)現(xiàn)“因勢利導,變堵為疏”應該是時下小學語文德育教學的適應性策略。在此,筆者建議:將傳統(tǒng)德育融合現(xiàn)代網(wǎng)絡時代特點,充分利用網(wǎng)絡優(yōu)勢,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實踐活動。不管什么形勢下的的德育教育,都要注重教育環(huán)境的建設。(1)我們要重視建設校園網(wǎng)。把學校網(wǎng)絡資源利用起來,設定合適時間段向學生開放,由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合理利用網(wǎng)絡,可以把學生從社會不適宜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爭取過來,是管理好小學生上網(wǎng)的一個好方法。筆者所帶的二年級學生,在教師、家長指導幫助下,不僅學會了利用網(wǎng)絡學習課文知識,還將平時的作文練習搬到了網(wǎng)絡中進行溝通、交流學習。據(jù)了解,我國在1000多所中小學已建成簡單的以局域網(wǎng)為基礎的電子教室,500多所學校擁有校園網(wǎng)。北京海淀區(qū)十一學校,被稱為“網(wǎng)絡教育試驗田”。該所學校對多種形式的網(wǎng)絡德育活動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利用網(wǎng)絡資源構建成立網(wǎng)絡德育基地,創(chuàng)建了“紅旗飄飄”校園網(wǎng)站;設置了班級網(wǎng)頁、個人網(wǎng)頁;建立了學生電子檔案;利用網(wǎng)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評選“十佳”、網(wǎng)上討論“熱門話題”等多種活動。在實現(xiàn)網(wǎng)絡德育與傳統(tǒng)德育有效結合,形成有效育人載體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2)教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熟練地掌握和使用網(wǎng)絡,才能運用網(wǎng)絡來開展德育工作,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更快更好地提供育人的平臺,把計算機作為認知和育人的工具,尋找信息化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的最佳結合點。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促進學生與社會、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使口頭說教轉化為精神溝通,增強德育的情境性、情感性,拓展網(wǎng)絡時代的德育模式。(3)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作為自己文化學習的“良師益友”。隨著信息網(wǎng)絡的高速發(fā)展,網(wǎng)上書店、網(wǎng)上圖書館、網(wǎng)上學校相繼出現(xiàn)。其中大多數(shù)網(wǎng)校的主要功能是補習輔導,設有教師教案、備課筆記、教學重點、難點、例題分析、試題、疑難介紹等內(nèi)容,當然其中也有一些網(wǎng)校在欄目的設置上進行了科學的構想和創(chuàng)新,有學習方法指導,難題攻擂、在線答疑、智力開發(fā)訓練等普遍受歡迎欄目,學生可以利用它來培養(yǎng)自覺學習、刻苦鉆研的精神。(4)網(wǎng)絡也可以成為學生創(chuàng)造研究的“健康舞臺”。在一個開放性的無限延伸的環(huán)境中,從浩瀚的信息海洋里尋找、分析并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利用,可能將成為新一代小學生學習和生存的本領之一。研究性學習成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熱點和亮點,我們可以借此東風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wǎng)絡,培養(yǎng)自己獲取信息、分析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引導他們充分利用網(wǎng)絡的大信息量、存取的方便性以及交互的及時性進行學習和研究,讓孩子們學會一種研究方法,一種運用網(wǎng)絡提供的全新手段去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以適應21世紀信息化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