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4 13:49:36
序論:在您撰寫如何教育孩子學習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2、應該給孩子一個安靜整潔的學習環(huán)境。孩子的書桌上除了文具和書籍外,不應擺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書桌前方除了張貼與學習有關的如拼圖、拼音外,更不能允許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yè)。
3、對孩子講話不要總是重復。有些父母對孩子不放心,一件事總要反復講幾遍,這樣孩子就習慣于一件事反復聽好幾遍。當老師只講一遍時,他似乎沒聽見或沒聽清,這樣漫不經(jīng)心的聽課常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師的講的內(nèi)容,無法遵守老師的要求,自然也就談不上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4、從小訓練孩子善于聽的能力。聽是人們獲得信息、豐富知識的重要來源。會聽講對學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因為老師多半是以講解的形式向?qū)W生傳授知識。父母可以通過聽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父母可以讓孩子聽音樂、聽小說,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來描述聽到的內(nèi)容,從而培養(yǎng)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自信是克服困難的巨大動力,是發(fā)揮個體潛能的前提,是成功者必備的心理素質(zhì)。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我們培養(yǎng)的是21世紀的一代新人,是祖國的棟梁之才,肩負著時代的重任,因此教師應當把樹立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擺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地位。以往看來,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部分學生懼怕學習數(shù)學,那么數(shù)學老師更應該把幫助孩子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作為自己教好數(shù)學的首要任務。培養(yǎng)孩子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主要是在學習活動中,通過對學生的具體幫助過程,讓孩子在體驗中逐漸形成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教學中正確認識學生間存在的差異
我們必須承認:孩子之間是有差異的,事實上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學好數(shù)學。有的學生再信心十足,最終也成不了數(shù)學尖子。教師一定要客觀地對待這種差異,對學生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評價,更不能指責和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橫向比較,必須看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起點,每個學生只要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進步都給予肯定,就應該承認他是能行的。有的學生經(jīng)過一番努力,才得了60分,教師應像對有些學生得了100分一樣為他感到高興,給予表揚。教師只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學生,才能看到孩子們在學習數(shù)學中的點滴進步,才能真正鼓勵孩子們都能說:“我能行”!
二、在課堂上對“學困生”給予特別的關注
對這部分學生,僅僅靠口頭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是不夠的。由于他們的基礎太差,上課時,再降低知識的起點,他們也如同聽“天書”一般!而實際上,教師在上課時也不可能為這一部分學生過多地降低全班授課的知識起點。因此,在課堂上,我經(jīng)常有意無意地把比較簡單的問題留給他們回答,使他們覺得還有能聽懂的,從而增強求知欲望。反饋練習時,我常常會出兩種題,要求大部分的學生做完所有的題目,而“學困生”只要做一組就可以了。這樣對不同的學生,要求的標準就不一樣,使“學困生”能接受并且基本上能跟上課的節(jié)奏。教師在巡視學生做題時,主要應關注“學困生”,并及時給予輔導,幫助解決做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使他們一節(jié)課下來有所收獲,長此以往,他們也就樹立起了“我也可以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三、課后用愛心給學生補課
作為一名數(shù)學教師,教學水平再高,面對情況各異的學生,課上是很難做到既讓優(yōu)等生“吃飽”,又讓“學困生”消化得好的。因此,對“學困生”必須予以補課,補課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補課是教師的職責,補課是教師對學生愛心的奉獻。當然這個補課絕不是不加分析地留一大片作業(yè),而是基于是學生的基礎不好、貪玩或者是行為習慣不好進行“對癥下藥”。
四、不吝惜表揚
2、應該給孩子安靜整潔的學習環(huán)境。孩子的書桌上除了文具和書籍外,不應擺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書桌前方除了張貼與學習有關的如拼圖、拼音外,更不能允許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yè)。
3、對孩子講話不要總是重復。有些父母對孩子不放心,一件事總要反復講幾遍,這樣孩子就習慣于一件事反復聽好幾遍。當老師只講一遍時,他似乎沒聽見或沒聽清,這樣漫不經(jīng)心的聽課常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師的講的內(nèi)容,無法遵守老師的要求,自然也就談不上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4、從小訓練孩子善于聽的能力。聽是人們獲得信息、豐富知識的重要來源。會聽講對學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因為老師多半是以講解的形式向?qū)W生傳授知識。父母可以通過聽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父母可以讓孩子聽音樂、聽小說,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來描述聽到的內(nèi)容,從而培養(yǎng)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一)一個前提的探討
在進入研究之前,需要對自身的認識角度進行探討。因為對事物的認識就像一個工具去測量被認識的東西,如果一開始這個工具就被扭曲的話,那肯定是看不出什么東西的,而且往往這個工具的選擇就決定了觀察的結果。
如果依此思路,那么如何來研究《弟子規(guī)》的教育呢?首先要把握傳統(tǒng)教育的特點,了解傳統(tǒng)教育的精髓;接著以傳統(tǒng)教育的思路來認識《弟子規(guī)》的教育,這樣的研究或許能夠更接近《弟子規(guī)》的本意。那么傳統(tǒng)教育的核心在哪里呢?
筆者認為:傳統(tǒng)教育核心在于對學習者個體心性的培養(yǎng),而不是要把學習者塑造成一個什么形象,更不是去改變外在物質(zhì)世界。
正如儒家說“赤子之心”,就是我們剛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那個最純真的心。所謂“性相近,習相遠”,最初人的天性是一樣的,后來為什么會岔開呢?就是我們每一個人耳濡目染所薰習的結果,如果薰習的那部分不能凈化,天性所顯現(xiàn)出來的,就不一定是好的。所以人要恢復人類本性的功能,人天性當中的特征?!疤烀^性”,這是天生來的,就是我們的本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要怎樣才能把握住這個呢?天性已經(jīng)熏染了,所以要“修”才能恢復它,所以“修道之謂教”?!兜茏右?guī)》所要讓我們學習的就是這個,熏習良善的行為和思想,將錯誤的改正,從而恢復我們的本性,實現(xiàn)心靈的凈化。因此,我認為教育的核心在于對學習者心的改變,心靈的提升。
樊遲問仁,孔子說:“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顏回問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對著他最得意的弟子說:“不二過,不遷怒?!睆倪@里我們可以看出,“仁”完全是內(nèi)心的東西,是內(nèi)心的感受。孟子也曾經(jīng)明確地說:“仁,人心也;義,人路也。 ”又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傳統(tǒng)教育中教育的著力點在于學者的內(nèi)心成長,以存心養(yǎng)性。因此一個學習者成為君子的學習過程是通過“自去理會,自去體察,自去涵養(yǎng)”而來。這樣教育成功與否的標準也隨之帶入了學習者內(nèi)心,是很難從外在量化的,人們從外相上最多只能窺得一二。學習者通過詩書禮樂的學習來涵養(yǎng)自心,而內(nèi)心的成長通過這些外在的行為流露出來。
為什么說傳統(tǒng)教育并不是要塑造把學習者模式化的外部形象呢?正所謂“君子不器”,君子可以既敦厚又敏銳,可以既安穩(wěn)又充滿活力,可以既謙卑又充滿了大丈夫氣概,君子沒有一個固定的外在形象,他只是擁有健康而全面的心智能力能夠去應對所有的情況,在適當?shù)臅r空下表現(xiàn)出最適當?shù)臉幼印?鬃訌膩頉]有規(guī)定一個外在標準來衡量什么樣子是君子,我們也一直很難形容到底什么樣子是孔子。孔子的弟子卻因為他們的不同特點而展示出了不同的性格特征,也只是君子一方面的體現(xiàn)而已。《論語》中形容孔子說:“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這樣的形象不是模仿就能夠達到的,必然是內(nèi)心境界的展現(xiàn)。因此這再一次說明了傳統(tǒng)教育并不是要把一個主體塑造成為某一固定模式,其教育目標是通過學習者全面心智能力的開發(fā)而實現(xiàn)的。
為什么說傳統(tǒng)教育的方向不是去改造外部世界呢?傳統(tǒng)教育之所以重人文科學而忽視自然科學,原因也在于它關于自我超越而不是超越其他人,更不是超越駕馭外在物質(zhì)世界。它理想的境界是天人合一,如何實現(xiàn)呢?不是通過改造“天”,而是通過改變“人”自己,去順應天理,去體悟天道。即便最為“入世”的儒家也強調(diào) “修身治國平天下,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改變外在社會不過是自己修身的放大。因此傳統(tǒng)教育更不是去征服外在物質(zhì)世界。
而這些內(nèi)容常常被社會扭曲,在傳統(tǒng)社會就已經(jīng)大大變樣了,到了現(xiàn)代教育把這樣核心的東西直接拋棄了,舍本逐末。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從孔孟直到宋明理學一直在這個上面做文章。這是共同探討的基本前提。
二、《弟子規(guī)》教育的核心
因此,《弟子規(guī)》的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和基本特點是:把仁愛之心落實到孝、悌、愛眾等方面,進而落實到日常生活的具體行為方式上,并通過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成就仁愛人格。
換句話說,教育的中心不在于兒童是否能夠標準地,規(guī)范地將所有的規(guī)條要求全部做到,言語的規(guī)范只是一個載體,關鍵是通過良好的言語去帶動內(nèi)心的提升,訓練全面的心智能力,達到“仁”;隨著內(nèi)心的提升言語會更加得體,以復“禮”。
“人在原初狀態(tài)上與禽獸的區(qū)別只有那么一點點,只是一點點區(qū)別包含了無限擴展的可能性,它使人超越了自然狀態(tài),而成為一種文化的存在。 ”因此一個人成長為圣賢的過程,不是外在言行的規(guī)范化過程,而是學習者精神文化不斷發(fā)展的過程,是自身的心路歷程?!叭省蓖耆莾?nèi)心的東西,是內(nèi)心的感受?!兜茏右?guī)》真正的教育對象應該是學生的心靈。
但從另一方面而言,并不只是坐那里不動,口頭上談談“仁愛之心”,心靈就可以提升,“仁”就可以體會到的。因為“仁”不是文字概念,必須落實到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到孝、悌、愛眾等具體的行為方面才有踏實的實現(xiàn)它的道路。
“仁”到底是什么?如何實現(xiàn)“仁”呢?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學生向孔子發(fā)問,孔子的回答都不同。當孔子的最得意弟子顏淵問“仁”時,孔子回答:“克己復禮為仁。 ” “克己”就是克制自己,克己有一個正確的方法——“復禮”。行為要有規(guī)范,就比如孝、悌、愛眾等具體的行為方式。通過學習者各自的實踐,各自心靈的凈化,使人與人之間達到最和諧的狀態(tài),就是儒家所說的“禮”,但此“禮”不只是表面上的虛文,是有它基本的中心思想的。總之,通過“克己復禮”來實現(xiàn)“仁”,學生通過實踐《弟子規(guī)》,從而心靈不斷成長。
但是“克己復禮”在教育實施的過程中很容易會成為兒童身心的嚴格約束,從而阻礙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和全面人格的培養(yǎng)。如何避免這樣的弊端而充分發(fā)揮它的本意呢?如何讓學生真正依照這樣的教育思想實現(xiàn)教育目標呢?
三、實現(xiàn)《弟子規(guī)》教育的關鍵
那么《弟子規(guī)》的教育能否實現(xiàn)的最根本因素在哪呢?關鍵點不在對文本的背誦和鉆研,而是在于是否有一位德行兼?zhèn)?,深達其意的老師去帶動學生一起心靈提升。
教育的最初入手處確實是在言行的規(guī)范,但最終的落腳點卻會落入學生的心靈。因此這樣的教育必然要求老師在重視外在言行管教的同時,又不拘泥于外在僵硬的形式而能把衡量標準放到學生心靈提升這個點上。因此,如何利用《弟子規(guī)》的言行規(guī)范來促進學生心靈成長,這是老師需要具備的很重要的能力。如顏淵稱頌孔子“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 ”
同時,由于關注點在于向上的心靈體驗,因此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不是要求學生簡單的恪守某幾條規(guī)則或者背誦某幾段經(jīng)文就可以做到的,需要老師首先認真地體會和踐行;需要師生之間充分的互動;需要心心傳遞才可能做到。只有當?shù)滦屑鎮(zhèn)涞睦蠋煂⒆约旱纳瑢W生們交融在一起,一同成長,一同面對,一同碰撞,一同體驗才可能帶動學生的生命提升。
例如孔子教弟子也就是這樣,無論是周游列國,或是做官閑居的時候,他總是和學生生活在一起。許多學生跟著他一起面對問題,一起處理問題,互相交流,生命相托。這樣師生之間才能建立深厚的情誼,由于孔子對學生的用心和自己以身作則,也能激起學生對孔子的無限敬仰和積極向上的動力。王夫之說“立教有本,躬行為起化之原;謹教有術,正道為漸摩之宜” 這里實行的教育將身教作為“起化之原”,所謂“圣人有獨至,不言而化成”,行不言之教,去感化和影響學生,才能讓學生達到真正的自得。
[關鍵詞]語言 二語習得 重要性 大腦 高效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5)05-0207-02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掌握一門外語逐漸成為了必備的生存技能,而英語穩(wěn)固地占據(jù)著世界第一大官方語言的地位,于是學習英語幾乎成了當代人在孩提時的必修課。然而,不少家長在教導孩子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困惑。
3―12歲真的是學習英語的黃金時期嗎?科學研究表明,在人類大腦中有一個專門掌管語言學習的區(qū)域叫“布羅卡斯”區(qū)。而3―12歲正是這個區(qū)域的靈敏期,此時我們所學習到的語言就會被我們的大腦所認定為是母語,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內(nèi)學到的知識包括語言很有可能很快掌握并靈活運用。12歲之后,大部分人的“布羅卡斯”區(qū)將會關閉,孩子這時候再去學習語言的話,那所習得的語言就只會被大腦儲存在“記憶區(qū)”,孩子掌握語言的速度較慢,后期也較難靈活運用。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早在50多年前就提出,人生來便具備掌握語言規(guī)則的能力,其體現(xiàn)機制就是先天的語言習得機制(LAD)。喬姆斯基認為LAD中包含著人類語言本質(zhì)和結構的基礎知識,它解釋了為什么小孩子能在很短時間內(nèi)就能學會一門語言。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在孩子學習母語的同時,對其實行第二語言即英語的教學,那么孩子的先天語言習得機制會自動對母語與第二語言進行編碼,并實現(xiàn)對兩種語言的自由轉換。大量研究顯示,兩種語言都很流利的孩子在分析、推理等能力上都普遍強于只能使用母語交流的孩子。
武文斯認為,幼兒期是人類語言發(fā)展的敏感期,在幼兒期給予幼兒以正確、得當?shù)恼Z言教育,有助于幼兒語言發(fā)展獲得飛躍。在將教學實踐經(jīng)驗與有關理論成果相結合后,筆者認為3―12歲孩子學好英語最關鍵的兩個因素分別是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與語言氛圍的創(chuàng)造,這兩個因素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興趣永遠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興趣,才能充分地調(diào)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產(chǎn)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欲望。如何培養(yǎng)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
1.在游戲中學習英語。語言學習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孩子、家長、老師的共同參與。游戲能將枯燥而機械的語言變得生動活潑,能讓孩子在學習時不再感到乏味,同時,還能讓孩子在游戲中不知不覺鞏固已學的知識。無論是課堂還是家庭英語教學,最忌諱的就是刻板套路和因循守舊。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寓教于樂”是永不過時的做法。老師或家長可以設計簡單的場景情節(jié)與學生模擬對話,并借助卡片、玩偶等輔助教學。當然,教孩子唱一首簡單、朗朗上口的英文歌曲,或是與他們一同玩單詞卡片記憶的游戲,同樣是提高孩子英語水平和興趣的好方法,讓孩子在游戲中漫步,在英語學習中徜徉。
2.多看英文動畫電影。大多數(shù)孩子不喜歡英語是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不了樂趣,孩子都活在童真的世界里,在這些孩子的眼里,英語可能只是枯燥的符號和聽不懂的“火星語”,他們認為童年就應該有卡通和玩具,應該有白雪公主和卡丁車。這時望子成龍的家長就會剝奪孩子看動畫片的權利,讓孩子“關起門來”學英語。這一做法是錯誤的,因為其違背了孩子的心理發(fā)展過程,孩子處在何種階段,就應該做該階段的當下應該做的事,漠視孩子的童心,而一味地讓他們接觸英語,只會讓他們產(chǎn)生抵觸心理。英語的學習最重要的是語感的培養(yǎng),多讓孩子在閑暇時間看看英文動畫電影,如獅子王、冰雪奇緣、玩具總動員等,不僅迎合了孩子童真的天性,又能讓孩子主動融入英語的環(huán)境中,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3.重視獎勵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金納曾說過,在教學的過程中,獎勵比懲罰來得更有效果。他認為我們應該把一種特定模式下的教學分成若干個小步驟,孩子每順利完成一個步驟就可以得到一個小的獎賞,以此來激勵孩子繼續(xù)學習。我們在教導孩子學習英語時,不可急于求成地期望孩子能在很短時間內(nèi)理解并記憶大量詞匯甚至是語法。而是應該在孩子達成一個小階段下的目標時給予他獎勵。例如,家長可先與孩子協(xié)定,如果他可以在下次單元測驗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就可以在周末時去游樂園游玩一天。其實,哪怕只是一句贊賞或是一個點頭微笑,都可以讓孩子擁有自信,一旦有了自信,孩子心中就會懷揣更多對英語的興趣,引領他們繼續(xù)學習。
在討論完如何培養(yǎng)英語學習的興趣之后,我們再來看看良好的語言氛圍可以怎樣來創(chuàng)造。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還曾指出:學習就是外界環(huán)境的刺激與有機體的反應之間建立聯(lián)結或聯(lián)系的過程。當客觀條件有利于兩者之間的聯(lián)結或聯(lián)系就會引起整個過程的滿足感即學習效果的大大提升。因此良好語言氛圍的創(chuàng)造對語言的學習至關重要。筆者推薦以下三種方法:
1.正確選擇英語培訓機構。近年來,學齡前的孩子報名參加英語早教機構的熱度正持續(xù)上升,多數(shù)家長認為小學三年級才開始在學校進行正規(guī)的英語學習會讓孩子錯失英語學習的先機,于是他們會選擇為自己的孩子報名學前英語培訓機構,讓孩子能在濃郁的英語氛圍中學習。然而,形形的培訓機構層出不窮,其中不乏有機構重宣傳而輕教育,孩子在這類機構中的學習僅局限于基礎字母的拼讀、單詞的識記和句子的朗誦,上課也基本都使用漢語講學。因此,挑選一個有一定知名度、以多元化英語教學為特色的培訓機構才能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學習英語的良好氛圍。
2.多放英文歌及與教材配套音頻。任何語言的學習都需要一個環(huán)境,即便是在3―12歲最適合學習語言的階段,孩子仍然需要定期接收外來訊號對大腦皮層的刺激,讓大腦中的“布羅卡斯”區(qū)更快接納所學語言。筆者在研究江蘇淮安地區(qū)某大學英語學習佼佼者的學習習慣后得出結論,他們中的大部分在小時候都有每天聽英語磁帶或者英文歌曲的習慣。其中更有一位同學談及她大多數(shù)時候并不會刻意去聽磁帶中播放的內(nèi)容而選擇邊聽邊做其他的事,同時這位同學還把磁帶作為起床時的鬧鈴,睡覺前的“安眠曲”。從她的個人經(jīng)驗我們不難看出,英文歌或是教材音頻是創(chuàng)造英語學習氛圍的絕佳工具,讓孩子把聽磁帶音頻當成一種習慣,就能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
3.根據(jù)遺忘曲線規(guī)律合理記憶單詞。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大腦對新事物的遺忘速度有規(guī)律可循,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因此,利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筆者總結出了一種有效識記單詞的方法。每家每戶的陽臺上都有幾面瓷磚墻,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通過課外閱讀確定兩個生詞為當天記憶的目標,然后將它們用馬克筆寫在瓷磚墻上,準確讀出它們并說出它們的意思。讓孩子日復一日地堅持每天兩個新單詞的學習,并在學習完之后,對墻面上之前所學單詞進行鞏固記憶,直到能完全徹底地記住它們。
在21世紀的當下,全民學習英語的熱度持續(xù)上升,如何正確高效地教導3―12歲孩子學習英語是擺在家長、老師面前的一大課題。尤其是在英語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只有充分調(diào)動孩子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并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充分發(fā)揮孩子主觀能動性,成功地培養(yǎng)孩子學習英語。
【參考文獻】
[1]武文斯.淺議幼兒雙語教育[J].科教文匯,2014(16).
【關鍵詞】成語 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 家園共育
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詞匯,為了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我試著對幼兒進行成語教學。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對生動活潑、順口、獨具表現(xiàn)力的成語有著強烈的學習興趣,恰當而適量地教給幼兒一些成語,他們是能夠接受的。以下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
一、精心選材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學習成語的興趣
1. 精選成語,激發(fā)幼兒學習成語的興趣。在進行成語教學的準備階段,我翻閱了很多相關成語的書籍:如《成語故事》《成語詞典》《幼兒成語大全》等,在網(wǎng)上搜索了相關的成語視頻和課件。這樣一方面是為了挑選適合幼兒學習的成語,另一方面是為了讓自己在進行教學時能給予幼兒準確的成語定義。經(jīng)過再三的思慮和篩選,我著重選擇了幼兒最容易理解接受的和與實際生活接近的相關成語。如從一到十的數(shù)字成語“一五一十、三言兩語、五顏六色、七上八下、十全十美”等;非常形象的如“生龍活虎”“撓頭摸耳”等;故事性的成語如“井底之蛙、狐假虎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等;十二生肖相關的成語:“膽小如鼠、對牛彈琴、生龍活虎、馬到成功”等等,與生活接近的成語:“一心一意、興高采烈、津津有味、相親相愛”等,這些成語可以在日常活動中及時地進行教育。成語的精選工作非常重要,它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敗。
2. 創(chuàng)設良好輕松的學習成語的氛圍,激發(fā)幼兒學習成語的興趣。給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輕松的學習氛圍,是讓幼兒喜歡學習成語的前提基礎,我選擇了在晨間和起床后讓幼兒傾聽一些成語故事。讓幼兒輕松地隨便聽聽故事就能自己習得一些新的成語。
二、選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1. 看??淳褪浅浞诌\用幼兒的視覺器官,在對某些事物或現(xiàn)象進行觀察和感知的基礎上,介紹成語。例如:在節(jié)日里,我引導他們觀察了教室里和商場門前的彩花、彩旗、彩燈,就教他們用“張燈結彩”說話;面對幼兒園花園里的各種鮮花,我教他們“五顏六色”“五彩繽紛”;雨后的下午,我就帶領孩子們在院子里觀察天上的云朵,當孩子們望著天空,興奮地指點著天空的云朵一會兒變成高山、一會兒變成輪船、一會兒又變成小馬、過一會又變成……我就會及時地教他們說出:“千變?nèi)f化”“神奇莫測”。這樣幼兒在具體形象的觀察中,伴隨著快樂的感受,就會很容易理解這些成語,并能牢固地儲存在自己的腦海里。
2. 講。這也就是講解成語的內(nèi)容、意義或者講成語故事,讓幼兒真正理解成語的意思,以達到牢固記憶和恰當運用的目的。例如:“不翼而飛”這個成語里面有一個“翼”字,而這個成語的關鍵也就在這個“翼”字。為了教好這個成語,我精心設計了一個方案:有一天,我走進活動室,裝成很奇怪的樣子問小朋友:“我放在風琴上的書怎么不翼而飛了?”孩子們不明白什么意思,都瞪大雙眼靜悄悄的看著我。我避開這個成語,以輕松的口吻問他們:“誰知道哪些東西會飛呀?”“小鳥會飛”“小蝴蝶會飛”“飛機會飛”,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嚷嚷起來了,等他們說了好多可以飛的東西以后,我問幼兒:“那么他們?yōu)槭裁磿w呢?”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因為他們有翅膀?!庇谑俏揖透嬖V他們,翅膀也可以叫“翼”。蝴蝶、小鳥、飛機因為它們有“翼”所以才會飛的,這樣幼兒理解了“翼”的含義,便能比較容易的掌握“不翼而飛”這個成語了。
3. 動。幼兒最愛動,有些成語要結合動作教幼兒學習。如教“氣喘吁吁”的時候,我先上氣不接下氣的走進活動室,讓孩子們親眼看看“氣喘吁吁”的樣子,接著讓孩子們在活動室連續(xù)做原地高抬腿動作,親身體驗“氣喘吁吁”的感受。然后再提問:“我們還會在什么時候感到氣喘吁吁呢?”馬上就會有幼兒回答:“快速上樓的時候?!薄疤嶂貣|西走路的時候?!薄芭懿降臅r候”等等。這樣通過幼兒的聽覺、視覺、運動覺來教成語,幼兒的學習興趣很濃厚。
三、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幼兒積累和運用成語
1. 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成語教學。如:如果天氣很好,就報告“晴空萬里”“風和日麗”。如果天氣陰有小雨就報告“綿綿細雨”,如果雨越下越大,就得報告“傾盆大雨”“風雨交加”。
2. 結合日常生活引導幼兒善于多用成語。例如早上幼兒來園時,教師可以應用成語表揚“某某小朋友把桌子擦得一塵不染”“某某小朋友正在一絲不茍的擦椅子呢”等等。別小看這兩句話,大班幼兒會注意這兩句話中的成語,有的幼兒甚至重復老師的話呢!這樣幼兒不僅能熟悉成語,還能無意識地學習成語的應用,比教師一本正經(jīng)教幼兒應用成語要有效得多。
3. 結合日常生活讓幼兒用成語造句。了解成語的意思后便是造句子。幼兒剛開始造的句子較簡單,如“五顏六色”氣球五顏六色,某某東西五顏六色,但與教師造的句子“云上飄著五顏六色的氣球”相比較后,他們造的句子也比較優(yōu)美。
四、家園共育,讓成語教學充分發(fā)揮
1 語言是開啟孩子聰明的鑰匙,不要擔心孩子聽不懂,其實孩子的接受能力超出成人的想象,聽多了他自然會理解(除了特別抽象的專用名詞),正如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所講:“嬰幼兒學習語言,并不是像成人那樣僅靠記憶。他們是把聽到的語言存入潛在意識中,并以如同高級計算機一樣的能力進行分析、同一,然后將其出色地掌握并表現(xiàn)出來。”語言學習,學好詞匯是關鍵。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孩子掌握詞匯的數(shù)量多少,直接影響著語言水平的進步和認識能力的發(fā)展。由于每個詞代表一個概念,每個句子反映客觀事物的一定關系,孩子掌握詞匯數(shù)量的增多,反映其頭腦中概念的積累;掌握概括性詞匯的增多,反映其概括水平的進步;對語法的掌握反映著頭腦對客觀事物關系的明確程度,而這些都是進行抽象思維的基礎。在早期教育中,引導孩子掌握和運用這些詞匯,能夠幫助孩子更準確地表達思想。對寶寶發(fā)出的任何聲音都要有回應父母要對孩子發(fā)出的任何聲音盡量做出回應,這樣他很早就會以弄出聲音為游戲,而使自己情緒愉悅。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一種非常原始的自信。當父母和嬰兒說話時,假如發(fā)現(xiàn)嬰兒發(fā)出類似應答的聲音時,父母應停頓片刻,以鼓勵嬰兒加入到父母與嬰兒的“交談”中,同時父母給嬰兒的面部表情一定要是專注的聆聽狀。這種語言交流對刺激嬰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語言加工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多和嬰兒說話是嬰兒語言發(fā)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有些父母為避免嬰兒養(yǎng)成纏人的習慣,即使在嬰兒放聲啼哭時,仍然置之不理。假如父母對嬰兒的這種訊號不加理會,嬰兒對發(fā)音練習就會不積極。而且當嬰兒放聲大哭時,父母應該及時趕來照顧他,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對于他人的基本信賴感,增加孩子對周圍人、事、物的興趣。
2 1歲6個月以前,孩子聽得多、說得少,理解多、表達少這一階段孩子的語言表達特點是:以詞代句、一詞多義、重疊發(fā)音、以音代詞,并伴以動作和表情。如孩子說“媽媽”這個詞,其實是代表一句話,可能是“我要媽媽抱”,也可能是“媽媽不要走”,或“媽媽給我玩具”。孩子說出的“媽媽”這個詞代表一句話,有多種不同的意義。家長對孩子講話應盡量注意語音、語調(diào)的正確和語言的規(guī)范化。盡量用標準的普通話對孩子說話,盡量給孩子使用規(guī)范語言,這對他以后概括能力的發(fā)展很有幫助。家長在與孩子講話的過程中盡量不用“兒語”,如指著小狗,就教他說“狗”,而不應教他說“汪汪”之類的“兒語”。當孩子說“兒語”時,不要重復,而應當用柔和的語調(diào)把正規(guī)的名稱教給他,更不能迎合孩子,以免限制孩子語言和思維能力發(fā)展。家長要盡量用詞準確,如準確用量詞“一輛車”、“一棵樹”、“一片樹葉”、“一朵花”等。家長在教孩子學習語言時,要注意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為孩子提供認知環(huán)境。比如:每天的洗澡時間,就是讓孩子學習的最佳時刻。家長可以為孩子預備適當?shù)耐婢?,如電話、汽車模型等,給孩子邊講故事邊洗澡,讓孩子在放松的情緒中學習詞匯,可增進他對各種詞的認識。家長可以適時加入一些形容詞、副詞,如大汽車、紅色氣球等,借此增進孩子對形容詞、副詞的應用。
3 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發(fā)展非??煸谶@一階段的后半段時間里,孩子的語言模仿能力發(fā)展很快,這是家長積極地對孩子說話的成果。在這一階段里,要讓孩子學習說出自己的需求,如要人抱、要喝奶、要尿尿等簡單的詞句。家長要多讀多講故事,經(jīng)常與孩子一起聽、讀、背一些兒歌、古詩等。同時,家長還可以為孩子選購以日常生活為主題的“生活連環(huán)畫”。孩子可以從連環(huán)畫中學到見人打招呼、飯前便后洗手等各種生活常識。1歲左右的孩子特別愛聽大人說話,并能聽懂很多話,但他這時不愛說話。很多孩子在1歲半以后的某一天,會突然愛開口說話,而且表達能力進步很快,不久他就能說簡單的句子了。語言是幼兒思考的工具。當孩子開始能聽懂一些簡單的句子,會說一些常用的單字時,孩子的世界在無形中就擴大了,以前他都是借著觀看、傾聽和觸摸等來學習,現(xiàn)在他學著使用語言、運用想象,了解自己眼睛所看不見的東西。所以語言打開了幼兒的另一扇認識世界的窗戶。1歲半左右的孩子會說的話固然未幾,但是孩子能理解的話卻多出了好幾倍,孩子的學習速度也極快。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