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歷史歸納范文

時間:2023-11-21 11:13:36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歷史歸納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初中歷史歸納

第1篇

首先我注重對各個知識點的歸納,在此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拓展、綜合、實際應用、創(chuàng)新、實驗等環(huán)節(jié),讓同學更深層次的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使學生熱愛物理學這門學科,最終收到了一點效果。

1 對知識點的拓展

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表面上聽懂了,但在具體的應用中就不會應用了,實際這還需要老師對知識點進行拓展。如:凸透鏡成像中“像”的描述。在描述像的性質時,必須弄清以下的問題。

(1)“正立與倒立”:是將物體以主光軸為參照標準進行比較而言。

(2)“變大與變小”:是物體在移動時,后來的像與原來成的像比較而言。如果后來的像比原來的像大,就叫變大;如果后來的像比原來的像小,就叫變小;如果后來的像與原來的像一樣大,就叫大小不變。

(3)“放大與縮小”:是物體成的像與物體比較而言,如果像比物體大,就叫放大;如果像比物體小就叫縮?。蝗绻衽c物體一樣大就叫等大,變大不一定放大,變小也不定縮小,如u>2f時,當物體向透鏡方向移動時,成的像是縮小的,但卻是在變大。

(4)“實像與虛像”:實像是光經光學元件(或小孔)后,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它既能在光屏上呈現出來,也能用眼睛觀察,如小孔成像,凸透鏡在u>f時成的像。虛像是經光學元件后,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它只能用眼睛觀察到,而不能在光屏上呈現出來,如平面鏡成像,凸透鏡u<f時成的像。對于凸透鏡成像而言,實像與物體在凸透鏡兩側,虛像與物體在凸透鏡同一側。另外,知識點的拓展如彈簧的串聯和并聯;熱島效應的原因分析與改進;電源短路和局部短路的識別;用測電筆檢查電路故障等。通過知識點的拓展,可以使學生在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得心應手。

2 對知識點進行綜合

如司南版九年級物理中第十三章《了解電路》中電路圖與實物圖的互化,學生往往無從下手,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

1、根據實物圖畫電路圖:

由實物圖畫電路圖,應先找清電流的路徑,可以從電源的正極開始,沿著電流的方向逐個尋找,直到電源的負極,所畫的電路圖中各元件的順序應與實物圖保持一致,可以從電源的正極畫起到電源的負極終止。此點應注意:電路圖中各元件符號的位置安排要適當,既不打亂各元件的順序,又能使圖美觀。

2、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

通常情況下串聯電路的連接簡單而單一,只要對照電路圖,從電源的正極出發(fā),逐個順次地

將實物圖中的各元件連接起來即可。而對于較復雜的實物圖的連接,可分以下三步來完成:

①在電路圖中任選一條單一回路,并對照這個回路在實物圖中將相應的元件連接好。

②對照電路圖把所選回路以外的元件分別補連到實物圖的相應位置(此法稱為補路法)。此點應該特別注意:實物圖中連接的順序必須與電路中各元件的順序一致。關鍵要找好分點和匯合點。

③適當調整連接法,使電路連接更美觀。

3 對知識點進行創(chuàng)新

學生對所學知識必須加以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體現了知識的靈活運用,否則只是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司南版八年級物理第四章第二節(jié)光的反射,在對反射面的位置的確定中,我是這樣為同學歸納和總結的:拋光的金屬面、平靜的水面及平面鏡都會發(fā)生光的反射,“面”的意義是指這些物體的表面,同數學上的“平面”一樣,不包含厚度的意思,它實際是兩種介質的一個界面。如玻璃小鏡的反射面就是空氣和玻璃的交界面。

4 實際應用知識點的訓練

第2篇

1易錯、易混淆問題分類

1.1由于誤差而引起的錯誤

設計物理實驗時,我們需要盡量減小實驗的誤差.減小誤差的方法有許多種,如改變實驗操作順序、多次測量取平均、選取合適實驗器材等.

1.1.1改變實驗操作順序以減小誤差引起的錯誤

對于此類問題,要求學生對于產生誤差原因進行透徹的分析,找準源頭來決定實驗步驟順序.

例如在學習密度知識的應用時,實驗“測量液體的密度”容易出錯.測量液體質量時,先測燒杯的質量,再測燒杯和水的總質量,最后算出水的質量.但在此實驗中,由于液體的殘留,我們需要充分分析液體殘留在哪里,為此我們需要改變實驗的操作順序先測燒杯和水的總質量,將水倒入量筒,再測燒杯的質量,最后算出水的質量.

1.1.2多次測量取平均減小誤差引起的錯誤

在教學中,教師通常要求實驗需至少做三次,為減小誤差我們需要取平均值.但并不是每個實驗的多次測量都是為了減小誤差,而有其他的目的.過分的強調也會給學生造成負面的影響.

例如測定小燈泡電阻實驗與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實驗步驟中,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實驗中我們需要多次測量取平均值;而在“測定小燈泡電阻”實驗時,由于燈泡的電阻隨著溫度的變化很大,取平均值沒有任何意義.同樣,在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的實驗中,也需要多次測量,但是目的卻是為了尋找普遍的規(guī)律,需要多組數據.在研究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的實驗中,并不需要取平均值,很多學生卻由于思維定式去求平均值.

1.2由于實驗器材類似而引起的錯誤

在初中物理課本中的演示實驗中,教學所選擇的器材有限,在許多實驗中常會出現相同的器材,類似的實驗模型和類似的實驗觀察現象.這往往使學生混淆.

例1第九章中“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與第十二章中“探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器材很類似.在兩次實驗中,實驗都用到了斜面、小車,同樣最終都是通過轉化為比較距離,但兩次比較的距離目的并不同.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時,由于受到阻力的變化,物體運動路程不同,而在“探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是通過比較木塊被撞后移動的距離來反映小車的動能大小,實際研究對象是小車而不是被撞的木塊.

例2第十章中“探究壓力作用的效果”與第十二章中“模擬打樁”實驗器材同樣也很類似,都用到了用釘子做腿的小桌、重物以及裝有沙子的玻璃容器.在“探究壓力作用的效果”實驗中,小桌腿陷入沙子的程度反映的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而在“模擬打樁”實驗中,小桌腿陷入沙子的程度是間接的反映重物所具有的重力勢能大小.

1.3由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引起的錯誤

在電學實驗中,我們通常會提及滑動變阻器.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作用及操作步驟已經成為了學生在實驗中的固定形式.但是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目的卻不相同,往往會造出學生的誤解.

例3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可以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而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我們需要更換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通過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保持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一定.與前一個實驗中所起到的作用恰恰相反,容易發(fā)生混淆.

2易混淆實驗的教學反思及對策

2.1教師重視易混淆實驗,讓學生嘗試錯誤

教師在課堂上針對教學情境的需要和所面對的學生特點,有意識地對容易給學生造成混淆的實驗進行重點介紹.可以就此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例如上面所提及的在“如何測量液體的密度實驗”中如何改變實驗操作順序以減小誤差.讓學生有自由的空間去嘗試錯誤,讓學生在實驗中發(fā)現殘留液體的存在以及會造成的誤差,從而找尋更好的實驗設計方案.教師的語言描述無法比得上學生自己發(fā)現而得到的信息.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讓學生走進實驗室,自己真正動手做實驗,而不是在黑板上、書本上、嘴上、視頻中來進行探究.經歷過錯誤、失敗,才會對知識點記憶更深刻.在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時,教師善于引導,讓學生大膽嘗試.

2.2抓住實驗的原理,拒絕思維定式

學生為什么會對實驗混淆,關鍵是對于實驗目的以及原理模糊.例如上面所提及的電路實驗中有兩個實驗: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和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兩個實驗所用到的器材與電路圖相似,同樣也需要我們多次測量.但實驗原理卻不同,有的實驗不需要取平均值.因此,在首輪的教學中,我們需要在每次做實驗時,明確實驗的原理,測電阻的原理:R=U/I;而測電功率時的原理:P=UI.在做實驗前先要清楚實驗的原理,這樣可以使學生的思路清晰,有條理.

在復習教學中,教師應避免一些看似正確的歸納.某些知識點被過分地強調以后會讓學生產生思維定式.例如只要我們提到多次測量,學生第一印象就是為了減小誤差.物理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學科,在教師的教學中不能將物理逐漸變成一門只重視記憶的學科,而要讓學生真正的探究,這樣也比較符合目前所強調的探究式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要求.

2.3歸納易混淆實驗模型,聯想類比提升能力

對于實驗器材類似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加以充分利用.在教學中有目的地讓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可以采取由同一器材,讓學生思考可以用來完成哪些實驗.學生在思考過程中,以較豐富的知識作為依托,沿著不同的方向、角度去思考,進行知識的類比遷移,這樣可以使學生對于容易混淆的實驗更容易分辨,并且記憶猶新.

第3篇

第五章、發(fā)展與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2.從陸地面積看,的是俄羅斯,其次加拿大、美國,中國位居世界第四位。從人口來看,最多的是中國,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4.一些還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叫做“地區(qū)”。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地區(qū)。5.國界主要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6.國界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總稱領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fā)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亞洲的日本也是發(fā)達國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個發(fā)展中國家,大部分是二戰(zhàn)后新獨立的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國際上,習慣把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把發(fā)展中國家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南”——發(fā)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發(fā)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數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正式成立于194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其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fā)展,維護世界和平”。1

第六章亞洲

1、亞洲的地理位置:地處東、北半球,東北方向以白令海峽與南美洲為界,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西南與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面隔海與大洋洲相望。

2、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積,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

3、人們按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東亞、南亞、西亞、北亞、中亞、東南亞;中國位于東亞,東亞的國家有: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蒙古。

4、分層設色地形圖:(中部(深棕色——粉紅色)海拔較高,四周顏色逐漸由淺黃色到淺綠的顏色——海拔逐漸變低)——亞洲地形的特點:中間高,四周低。

5、能在地圖中找出下列地名,說出這些地理事物的表現形式: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區(qū)域)、西西伯利亞平原(綠色區(qū)域)、里海、貝回爾湖、死海(封閉的淺藍色)、阿拉伯半島、馬來群島、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點:發(fā)源于中部,呈放射狀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長江、黃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畢河、葉尼塞河。

7、亞洲氣候特點: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著,大陸性氣候分布較廣。分析其它大洲氣候特點的方法:氣候類型的分布規(guī)律和那種氣候類型分布最廣。季風氣候的特點:夏季高溫,冬季低溫,降水季節(jié)變化大,集中于夏秋季節(jié),雨熱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長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

10、國家的產業(yè)結構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指標,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越高的國家,經濟越發(fā)達,第三產業(yè)大,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起低的國家,經濟越落后,第一產業(yè)比重越大。

亞洲經濟差異:東部沿海經注發(fā)達,西部內陸經濟較落后,不同的海陸位置經濟發(fā)展不同,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經濟發(fā)展不同。

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qū)

1、地理位置:海陸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亞洲東部)、緯度位置(經緯度跨度較廣)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國土狹長,并與經線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環(huán)境更為復雜多樣,跨緯度最廣,南北溫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差就大。

2、地形特點:典型的島國,以四大島(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國土面積37.7萬平方千米;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口(如神戶、橫濱),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處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不穩(wěn)定)

3、發(fā)達的加工貿易型經濟:日本是世界經濟強國,屬加工型貿易型經濟,對外依賴嚴重,要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業(yè)區(qū):京濱工業(yè)區(qū)、名古屋工業(yè)區(qū)、瀨戶內工業(yè)區(qū)、阪神工業(yè)區(qū)、北九州工業(yè)區(qū);分布特點:日本工業(yè)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瀨戶內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區(qū)。

5、東西方兼容的文化:傳統(tǒng)色彩與現代氣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長。

6、日本投資措施: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的生產和銷售基地,主要向美國、西歐和東南亞地區(qū);海外投資建廠給日本帶來的好處:利用發(fā)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降低工業(yè)生產的投入成本;加入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和國際市場的競爭;保護本國的自然資源,減緩資源消耗,保護本國環(huán)境,減少運輸成本的投入。日本在海外投資建廠對其它國家的影響:日本把污染嚴重的企業(yè)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huán)境受到污染,導致環(huán)境質量下降;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fā),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它地區(qū)或國家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失調。

7、東南亞的范圍: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國家(共11國):越南、老撾、印度尼西亞(千島之國,世界上的群島國家)、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文萊、東渧汶。

地理位置:緯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熱帶;

海陸位置: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大部分國家都是臨海國和島國,受海洋影響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兩個大洲(亞洲和大洋洲)東西兩個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處于“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是從歐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邊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氣候類型分布地區(qū)氣候特征對農業(yè)產生的影響熱帶雨林氣候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全年高溫多雨農作物可以隨時播種,四季都有收獲

熱帶季風氣候中南半島,馬來半島以及菲律賓群島北部全年高溫,有旱季和雨季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2、東南亞的糧食作物為什么以水稻為主:水稻是一種主產的糧食作物,但它的生產需投入大量的勞動力,并且要求有高溫多雨的條件,東南亞人口稠密,耕進較少,高溫多雨,將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因進制宜的必然條件。

東南亞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狀況:泰國、越南、緬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是世界上的橡膠生產國;菲律賓是世界上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馬來西亞是世界的棕油生產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是的椰子生產國。

3、東南亞的河流大部分發(fā)源于我國的青藏高原地區(qū),如湄公河(瀾滄江)、薩爾溫江(努江)、河流特點:南北縱列、山河相間,河流上洲流經山區(qū),兩岸高山聳立,水流湍急,蘊藏豐富的水能資源,下洲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河岸兩側形成沖積平原,入??谛纬珊拥揽v橫,地勢低平而土質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為什么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為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東南亞人口稠密,農業(yè)發(fā)達的重要農業(yè)區(qū),也為城市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如我國的重慶,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國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的鄰國有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蘭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為三大地形區(qū):北部為西馬拉雅南側山地,中部為恒河平源,南部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總數己經超過了10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國,50年間印度人口增長了近三倍,印度人口問題的主要特點:人口增長速度過快。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印度政府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獎勵計劃,但是印度廣大農村的傳統(tǒng)觀念還十分強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印度人口每年凈增量會越來越大。印度由于人口過多,使印度無論是人均自然資源占有量,還是人均糧食產量和鋼產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這就說明,人口的過度增長會對一個國家的資源、環(huán)境以及經濟發(fā)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7、印度的大部分地區(qū)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熱帶季風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全年高溫,雨旱兩季。雨季(6——9月)風從海洋吹向陸地(西南風),旱季(10月——次年5月)風從大陸吹向海洋(東北風)。季風使得印度水旱災害頻繁,如是季風來得早,退得晚,風力強的時候,形成水災,季風來得晚,退得早,風力弱的時候就形成了旱災。

8、印度糧食迅速增長的突破口在于推行了“綠色革命”。水稻和小麥是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二者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勢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麥則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這也說明農業(yè)生產和自然條件的關系是極為密切的。

9、印度的工業(yè),英國統(tǒng)治時主要發(fā)展紡織工業(yè)和采礦業(yè),這是由于英國出于本國經濟發(fā)展的需求,對印度工業(yè)嚴格控制,印度當時科技水平相當落后,獨立后,印度積極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重視培養(yǎng)科技人才,努力發(fā)展本國工業(yè),主要有:鋼鐵工業(yè)、機械工業(yè)、化學工業(yè)和棉麻紡織工業(yè),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計算機軟件等高科技領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羅斯自然概況:

①地形:比較平坦,以平原為主,烏拉爾山以西為平原,以東依次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平原、東西伯利亞同地。是世界上面積的國家,東西長1萬平方千米,南北寬約4000千米,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千米;

②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各地差異較大,北部有終年寒冷的極地氣候,南部有地中海氣候和溫帶草原性氣候,東部是溫帶季風氣候。俄羅期的氣候牲: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③河流與湖泊: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河,水力豐富,最主要的內河航道。鄂畢河、葉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凍期長。貝加爾湖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資源豐富。種類多,儲量大,地區(qū)分布不均,東部多,西部少。主要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煤、鐵礦、有色金屬等,產地主要有庫爾斯克鐵礦、庫茲巴斯煤礦、秋明油田。

11、四大工業(yè)區(qū):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亞區(qū),分布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這里是俄羅斯工業(yè)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主要有鋼鐵、汽車、飛機、火箭和電子等工業(yè)部門;

以圣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yè)區(qū),分布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波羅的海沿岸。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電子、造紙和航天業(yè)十分發(fā)達。也是俄羅斯食品和紡織工業(yè)最發(fā)達的地區(qū);

烏拉爾工業(yè)區(qū),在烏拉爾山區(qū),位于亞歐分界線上。這里主要生產石油、鋼鐵和機械等產品;

第4篇

關鍵詞:歸納推理意識初中數學教學滲透

初中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主要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堅實的數學基礎,使學生在以后學習深層次的數學時,能夠冷靜、從容地面對.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需要顯示具備歸納推理的意識,通過一種思想類型的題目的練習后,需要顯示進行歸納總結這種類型題目所包含的思想與規(guī)律,以便在下次做題時,學生能夠快速地獲得解題思路,提高學生的做題效率.歸納與推理對于學生以后的生活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歸納推理意識的滲透.

一、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不足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忽略了滲透歸納推理意識,這對學生的解題效率產生很大的影響,也不利于提高學生對問題的探索能力,而初中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探索意識和邏輯思維能力.在做題過程中,教師沒有積極地引導學生對思想相似的題目進行歸納總結,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在解題過程中發(fā)現,越來越多的自己以前做過的題目,再次遇到與之相似的題目時,沒有解決的思路,需要不斷地請教別人,讓別人幫助自己解決,逐漸消磨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會熱愛學習,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對學習效率的提高有積極的作用.歸納推理意識的提高,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滲透.教師沒有正確地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歸納與推理的練習,就不能使學生透徹地理解解題技能的關鍵本質,從而影響了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提升.

二、對學生進行歸納推理意識滲透的重要性

學生擁有對知識的歸納和推理的能力,對于數學科目的學習有重要影響,數學問題都有相應的思想,所以學生通過將所遇到的思想類似的題目進行歸納,可以加深他們對這類題目的理解與記憶,在下次遇到這種類型的題目時,學生能夠快速地獲得解題思路,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解題速率.當學生可以快速地解決掉一道題時,對增強學生的信心有積極的作用.歸納推理意識的滲透,能夠幫助學生主動探究數學題目中的規(guī)律,有利于學生的解題效率的提升,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如何有效地進行歸納推理意識的滲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點之前,通過一些與之相關思想的例題,讓學生進行解答,讓學生無意識中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點有了初步的了解,進行這一知識點教學時,學生可以深入地了解這一知識點.這樣的方式,就是教師通過對知識點的滲透,讓學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可以更好地進行歸納,也有助于學生的記憶.例如,在講“一元二次方程”時,教師可以列出3個方程:(2-x)(3+x)=1;2=(2x-5)(6-x);3=(5+3x)(2-x).觀察這些方程,學生可以通過一些轉化將這三個方程轉化為0=-x2-x+5;0=-2x2+17x-32;0=-3x2+x+7.不難觀察出,這些方程都只含有一個未知數,而且這些方程中未知數的最高指數都為2.在不知道這是一元二次的方程這一概念時,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了解這類方程的特點,接下來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時,學生就會驚奇地發(fā)現,這就是前面老師讓我們觀察的方程.這樣,學生就能夠深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這一概念.在進行相關知識點滲透前,教師要選取合適的例子,需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選取與學生水平基礎相應的例子.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因此,進行有效的歸納推理意識的滲透,對教學效率有著積極的影響.

四、結語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滲透歸納推理意識,對于學生學習數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教師應該注重這一思想.教師應投入更多的精力,將歸納推理意識有效地滲透到數學教學中.這種意識,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探索能力有促進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曾期嫣.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歸納推理意識的滲透[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06).

第5篇

【關鍵詞】初中數學;歸納推理意識;滲透

歸納推理是觀察、總結事物由個別、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研究者將理論前提和最后結論作為判斷的基礎,根據歸納對象的范圍,可將其分為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兩個部分。歸納與推理兩種認識在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以及在數學探究中具有極大的理論意義與實踐作用,因此說歸納和推理是進行數學研究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思維。在研究過程中歸納與推理能夠幫助學習者在研究中不斷學習新的認識,也可以用做進行命題的論證或駁斥的依據。初中數學學習對于培養(yǎng)初中生的探究歸納意識來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對其進行歸納知識的滲透是必要的而且必須的。

一、歸納推理的分類

對于歸納推理來講,其主要可以劃分為以下三個類別:其一,完全歸納推理。指的是利用對某項事物中對象情況或者子類情況的探究,概括出相關事項的推理。其一般的表現形式為:P1具有S屬性,P2具有S屬性……Pn具有S屬性,那么,即可認為所有P都具有S屬性;其二,不完全歸納推理。指的是經過對某項事物一部分子類及對象的檢驗,概括該事物的普遍性結論的推理。其一般的表現形式為:P1具有S屬性,P2具有S屬性……Pn具有S屬性,P1、P2……Pn是P類的對象,那么,全部P類的對象都具備S屬性;其三,數學歸納。其是一項論證方法。依據的是“自然數歸納”的原理,以證明數學猜想為基礎,獲取某項結論。其具體步驟一般為:其一,對N取第一個數值N0結論成立進行證明;其二,假定當N=K時,結論依舊成立,那么,證明N=K+1時結論依舊成立。當完成上述兩個步驟以后,就可以對整體命題進行證明。

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歸納推理意識的滲透的積極意義

初中階段是學生數學思想形成的重要階段,在初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滲透歸納推理的意識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具有很大意義。歸納推理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探究的時候所發(fā)現的規(guī)律往往會讓學生非常有成就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歸納推理也是義務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課程目標的初中數學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應當讓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的內容充分貼近學生日常生活,最終能夠達到有助于初中學生進行體驗、探究與思考的目的,讓學生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體驗到數學的樂趣感受數學的實用性,讓歸納推理走進數學課堂是必要的選擇。歸納推理的應用適合初中生的思維發(fā)展,能夠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只是反復的模仿和記憶并不是最佳的教學方法,基于素質教育下的教學,應該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際動手的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推理意識也會促進學生自我判斷意識的提高從而意識到團隊合作小組交流的重要性。推理意識帶給學生的這種影響會一直陪伴著學生,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其他學科的學習。

三、在初中數學教學期間滲透歸納推理意識的方法

經過長時間的總結歸納發(fā)現:一節(jié)好的課堂教學設計不僅能夠極大的提高課堂教學的學習效率,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課堂教學的興趣,使學生熱愛數學。我們說一節(jié)好的數學課,總體上可以分為這兩種形式:第一種方法是教師先向學生講解相關數學知識,然后帶領學生運用較多的時間進行正規(guī)的課堂練習,已達到使學生熟練掌握并能熟練應用知識的目的。例如:教師在講解“三角形內角和”知識點時,先告訴學生其內角和為180°,讓學生牢牢記住,然后為學生出大量的練習題進行鞏固。如:給定一個三角形,其兩個內角度數分別為43°、45°,那么,求其第三個內角?;蛘咴O定問題:有一直角三角形,其一個角為36°,求另一個角為多少等。盡管聯系的次數多了學生也能夠當堂掌握該知識,但是,學生并不很理解為什么內角和為180°,僅硬性記憶、計算,如果長時間不進行復習,很容易忘卻;第二種方法則是注重歸納推理意識在教學過程中的滲透,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探索能力,從而適當減少課堂練習的時間。第二種教學方案更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更加有助于學生自身的發(fā)展。例如:我們在講解“三角形內角和”知識點時,就可以先給學生畫出一個直角三角形、一個銳角三角形及一個鈍角三角形,再讓學生利用量角器進行測量,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相加,得到三個內角的加數和為180°。然后教師再讓學生畫任意三角形,并測量三個內角進行加和運算,學生們就會發(fā)現,無論什么三角形,其內角的加和都為180°。利用這種動手操作的方法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當教師引進三角形內角和的定義時,學生也能夠很容易的接受,記憶,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歸納推理意識的案例

在進行初中數學課程講解時,教師應將歸納推理的意識融入教學活動中,例如:教師在講解“正數與負數相加”知識點時,就可以通過如下流程進行教學:其一,設定問題。教師可以先為學生總結之前正數與負數的相關知識點,然后引入正數與負數的加法運算,為學生設定問題:一個正數同一個負數相加結果是怎樣的?;其二,引入例題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引入常見例題:在進行知識競賽中,如果答對一題加一分,答錯一題扣一分,那么,就可以規(guī)定,答對題記分為“正”,答錯題記分為“負”,如一個人答對了6道題,那么可以記為+6分,如果答錯2題,則記為-2分。分情況討論異號兩數相加問題。①正數的絕對值大于負數的絕對值的情況?,F小紅參加比賽,共12道題,如果小紅答對了8道題,答錯了4道題,那么,她的得分應該是多少?②正數的絕對值小于負數的絕對值的情況。例如繼續(xù)變式設置問題:小紅答對了4道題,答錯了8道題,那么,她的得分又應該是多少?其三,當學生設定好問題后,就可以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讓學生進行討論;其四,教師每小組選出代表讓學生講解自身小組的結果;其五,教師引入正確答案:第一種情況小紅答對8道,為+8,答錯四道為-4,得分為:(+8)+(-4)=8-4=4(分)。那么,小紅在該知識競賽中得了四分。通過討論,學生就很容易總結歸納出當正數與負數相加時,如果正數的絕對值大于負數的絕對值可以看做正數減負數的絕對值。第二種情況,小紅答對4道題記為+4分,答錯8道題記為-8分,得分為:(+4)+(-8)=-(8-4)=-4(分)。那么,小紅在該知識競賽中得了負四分。接下來可以繼續(xù)變式,強調體會符號在計算中的變化,從而讓學生更深入的記憶了相關數學知識點。另外,教師還能夠對習題進行拓展,如果沒有回答問題記“0”分,再為學生設定新的教學問題,讓學生進行計算。通過這種方法,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歸納、推理意識,同時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發(fā)展。

五、總結

本文主要從我國初中教學的發(fā)展狀況出發(fā),對初級中學數學的教學中歸納推理意識的滲透問題進行闡述,需要注意的是,歸納推理的方法不是使用一次就可以使學生完全明白的,而需要教師在以后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經過不懈的努力,將這種方法滲透到數學課程教學當中去。因此,對“初中數學教學中歸納推理意識的滲透”進行探討是值得相關教學工作者深入思考的事情。

參考文獻:

[1]胡勇.改革教學方法,加強素質教育的初步嘗試[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04)

第6篇

關鍵詞:初中數學 歸納推理 意識滲透

歸納與推理是進行數學研究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思維,歸納與推理在我們進行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以及在數學研究與學習的過程中具有極大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歸納與推理能夠促使學習者在研究中不斷獲取新的認知,也可以用來進行某個命題的論證或者駁斥. 初中數學教學過程是培養(yǎng)初中生探究意識的重要階段,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有效時期。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地向學生進行歸納意識的滲透,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發(fā)現規(guī)律的喜悅,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初中學生進行數學學習與探究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跉w納推理意識滲透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重大現實意義,筆者就我國初中數學教學中歸納推理意識的滲透問題展開討論。

一、歸納推理意識的滲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積極意義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應當充分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實際,以達到有利于初中學生進行體驗、 探究與思考的教學目的. 科學的數學教學活動不是單單教會學生進行一味的模仿和記憶,而是要注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進行自我探究以及小組內的合作交流才是進行數學學習的有效途徑. 歸納推理意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就十分有利于學生自我探究以及小組內的合作交流,所以說加強歸納推理意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具有極大的積極意義。

二、“平方差公式”的課堂教學中滲透歸納推理意識的案例分析筆者在進行“平方差公式”的課堂教學時,進行了如下所示的課堂設計,對學生歸納推理意識的培養(yǎng)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1. 計算并觀察下面每組算式。

3. 你能舉出一個類似的例子嗎?

4. 從上述幾組式子的觀察過程中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5.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論證你的結論嗎?

學生在上述幾個問題的引導下,通常會采取以下幾個步

驟來進行規(guī)律的探求:

1. 在對上述幾組算式的認真觀察與分析過程中 ,通過歸納推理得出自己的猜想;

2. 把自己所得到的猜想用數學符號表示出來;

3. 用多項式的乘法法則證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

這樣應用歸納推理及證明的方法,同學們完成了“平方差公式”的認識和任務,學生對“平方差公式”的掌握顯然不是教師“講”的,而是學生自己“發(fā)現”“歸納”的,這樣他們對“平方差公式”的“感情”“印象”要比教師直接講出來“深”得多。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歸納推理意識的課堂教學設計多年的數學課堂教學讓筆者深刻地意識到:好的課堂教學設計不僅能夠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課堂教學的極大興趣。由于篇幅有限,筆者以“有理數加法法則”的課堂教學為例來進行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歸納推理意識的課堂教學設計說明。一堂數學內容的教授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設計方案,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兩種形式:一種是首先對任課教師給出相關的數學法則,然后帶領學生運用較多的時間進行課堂練習,以達到使學生快速掌握該數學法則并能夠熟練應用的目的;另一種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意歸納推理意識的滲透,將教學重點放在對學生的自我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上,而適當減少用于課堂練習的時間. 第二種課堂教學設計方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 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具體的“有理數加法法則”的課堂教學設計思路如下:第一, 提出問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有理數的一些基本知識,從今天起學習有理數的運算,首先研究兩個有理數的加法,兩個有理數怎樣相加呢?第二,給出實驗模型. 請大家看一個熟悉的問題:足球比賽中贏球數與輸球數是相反意義的量,若規(guī)定贏球為“正”,輸球為“負”,不贏不輸為“0”(比如贏 3 球記為+3,輸 2 球記為-2),那么學校足球隊在一場比賽中的勝負可能有哪些情形?第三,師生共同探討. 上半場贏了 3 球,下半場贏了2球,那么全場共贏了5球,也就是(+3)+(+2)?。健。?……(共八種情形).第四, 歸納有理式加法法則. 上面列了兩個有理數相加的各種不同情況,并根據它們的具體意義得出了它們相加的和,但是要計算兩個有理數相加的和,我們總不能一直用這種方法。師生共同歸納,得出有理數加法法則.第五,應用法則進行計算.通過口答、筆算,提醒同學們注意兩點:一是判斷確定“和”的符號;二是計算“和”的絕對值。

本文主要從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的發(fā)展現狀出發(fā),聯系自身教學經驗,對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歸納推理意識的滲透問題進行論述,并且結合實際的案例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論述。希望此文可以對自身的教學經驗進行一定的總結,也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為有需要的人提供一定的幫助,文中不妥之處還望指出。

參考文獻:

[1]侯慶盛.歸納推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9(07).

第7篇

關鍵詞:初中數學;歸納推理意識;滲透策略

歸納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主要包括不完全歸納推理和完全歸納推理兩種基本形式。不完全歸納推理是根據某類事物的一部分對象所具有的某種屬性而得到該事物全體也具有這種屬性的推理。完全歸納推理則是根據某類事物中所有對象的情況而得到該類事物一般性結論的推理。在實際數學教學中,不完全歸納推理應用廣泛,它在數學學習和研究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歸納推理意識的重要意義

1.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并不是將知識和盤托出,而是要逐步揭示知識的生成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進行歸納、演繹,探究數學規(guī)律,發(fā)現數學結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教學“有理數乘方”時,通過引入“抻面師傅做抻面”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借助白色毛線模擬抻面情景,并做好每次對折捏合后面條根數的記錄,然后根據所記錄的數據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歸納推理出乘方的基本定義。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和合作探究歸納推理出乘方的定義,體驗到知識生成的過程,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2.符合初中生的思維發(fā)展特點

初中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過渡階段,在很大程度仍依賴具體事物的表象。如果解決問題要求的概括能力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思維自然活躍不起來。而滲透數學歸納推理的教學方法是與初中生的思維發(fā)展特點是相符合的,也是新一輪課改所提倡的重要的學習方法,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把握時機,及時有效地向學習滲透數學歸納推理意識。

3.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歸納推理意識的過程,也是引導學生猜想和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的過程,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表明,歸納推理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對散亂的數學知識進行自我整合,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而且還可引導學生掌握尋求真理、發(fā)現真理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數學創(chuàng)造性活動中,觀察、歸納、猜想中發(fā)揮著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歸納推理意識的策略

1.注重新知識生成過程的分析,積累學生的歸納推理經驗

在學習新知識點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新知識形成、發(fā)展的過程。因此在滲透歸納推理意識的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在理解歸納推理原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知識點的生成過程,積累歸納推理經驗,為發(fā)展歸納推理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如在講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時,教師先給出三個方程:①(3-2x)(5-3x)=10②(x+1)2+(x+2)2+(x+3)2=(x+4)2+(x+5)2③(x+6)2+72=92.然后,引導學生觀察這三個方程的特點,分析它們的相似之處,歸納出其共同點:三個方程均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未知數的最高次數為2,最后教師再將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展示給學生。這樣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概念生成的過程,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更能加深學生對歸納推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

2.明確歸納推理的方向,進行有目的猜想

發(fā)展學生歸納推理能力的關鍵是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直覺、思維進行猜想。敢想是培養(yǎng)歸納推理能力的基本前提,會想是培養(yǎng)歸納推理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根據數學規(guī)律學會歸納推理,掌握歸納推理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進行歸納推理前給予學生明確的方向和適當的指示,這樣才能避免學生出現理解偏差。如在講解不等性質時,教師首先讓學生完成下列不等式填空:4>3

4×2()3×2

4× ()3×

4×(-1)()3×(-1)

4×(-2)()3×(-2)

4×(- )()3×(- )

然后提出問題:(1)若在不等式4>3兩邊同乘以2或時,不等號的方向是否與原來方向一致?對此你能歸納出什么結論?請再多舉幾個例子,驗證結論是否仍然成立?(2)若在不等式4>3兩邊同乘以一1,-2或-時,不等號的方向是否仍與原來方向相同?由此你能歸納出什么結論?請再多舉幾個例子,驗證結論是否仍然成立?這樣在教師的指示下,學生自然為朝著教師給定的方向思考,進行有目的猜想,從而達到預想的目標。

3.體驗歸納推理的基本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