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6 17:05:30
序論:在您撰寫高一語文教學策略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職高學生與普通高中的學生有很大的不同。他們不喜歡學習,更不擅長學習。這些學生在初中可能一直被看作“學困生”,心里會有些自卑感,所以對學習心不在焉,無精打采,不在乎學習成績。職高學生學習基礎差,甚至在課堂上進行提問都無人作答。有時老師還要花些時間來維持課堂秩序。對于這些情況,筆者總結了一些方法使課堂有序進行,提高了語文課堂效率。
一、樹立學生的信心
高職生在初中可能一直受到歧視,久而久之,他們自己也認為自己是拙劣的,自己是“壞學生”。有這樣的想法根本就無法好好學習,沒有信心就不可能去努力,所以我們第一步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在課堂中,筆者經常讓學生以“特殊教師”的身份走上講臺,讓他們找到一個可以展現(xiàn)自己的舞臺。在舞臺上,他們變?yōu)椤袄蠋煛?,可以感受老師的感覺。一開始,學生表現(xiàn)得不會很好,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主動地為這樣的課堂作準備,自己主動預習、了解、掌握課本的內容。這不光可以樹立學生的信心,也能讓學生產生對學習的興趣。逐漸地,學生的語文成績也會有所提升。
二、逐步提高知識難度
職高學生的基礎通常很差,因此高一語文教學開始難度要降低一些,然后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教學內容的難度。職高學生對學習本來就有畏懼心理,如果高一課堂內容難度較大,學生掌握不了,就無法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信心,更不用說對學習的興趣。所以,低的出發(fā)點很重要,在他們有了學習興趣之后,再逐漸進行拓展,逐步加深難度。
三、多開展討論課
一、高一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寫作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
通過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高一學生當中,大概有40%以上的學生認為好作文就是文章語言優(yōu)美的作文;30%左右的學生都曾按照初中老師的要求背、默過所謂的優(yōu)秀作文;27%的學生說不清楚自己是否喜歡寫作。在實際作文教學中,我們確實也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的作文語言很是華麗,乍一看還覺得不錯,認真讀起來才發(fā)現(xiàn)其內容并不充實,缺少真正的思想。這主要是因為學生走入了刻意追求語言華麗的誤區(qū),沒有把握寫作的要旨,以致其內容空洞、立意不高。
另外,在教學當中筆者還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寫作目的太過于功利化,能夠把寫作當作自己內心情感表達和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的學生還不足10%,大部分學生覺得寫作就是為了應付作業(yè)和考試。有些學生因為語言表達能力的局限或是行文結構安排不當,難以表達內心真實的觀點和看法。
二、改善高一學生寫作現(xiàn)狀的教學策略
根據對學生作文現(xiàn)狀的調查,我們教師應該對此研究出相應教學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點教學策略。
首先,針對每個學生,建立對應的信息卡。學生從初中進入到高中,不了解高中階段的學習,內心迷茫,而教師也不了解學生。每個學生經歷的教學方式不同,寫作水平也是各不相同。因此教師了解學生寫作情況的最好方式是建立每個學生的寫作信息卡,通過一兩次的寫作訓練,對學生的寫作情況進行掌握。再根據班級的寫作能力和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教學方案。只有這樣才能針對學生寫作弱點準備相應的解決方案和策略。
其次,制定詳細的寫作教學計劃并做好后期的調整。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制定寫作教學計劃都是以學習的課時和教學單元進行的,每次的寫作教學計劃都是一個獨立的整體,沒有太大的相關性。這就會導致學生在上一次寫作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在接下來的教學中解決,影響寫作教學。教學中實施的一些策略產生的效果也只是暫時性的,不能夠長期保持下來。為了追求教學效果的長期性,教師應制定長期的教學計劃,根據每個學生信息卡中的信息反應的情況調整教學計劃,盡量完善寫作教學方案。
再者,加強邏輯訓練,培養(yǎng)深度思維,讓學生成為有深度的思考者。背誦大量范文、死套寫作模式等途徑不能真正提高寫作水平,只有加強學生邏輯思維訓練,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使學生從邏輯思維出發(fā)獲得寫作靈感,才能真正改善學生的寫作現(xiàn)狀。一方面,教師要加強學生邏輯思維的訓練,引導學生打破常規(guī)、選擇新的立意角度、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邏輯思維。另一方面,設置疑問,以活躍學生思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深度思維,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夠更好地構架文章。
最后,鼓勵和督促學生廣泛閱讀。針對學生不喜歡寫作的情況,教師首先應該改變學生的閱讀習慣。一方面,要加強閱讀指導。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感性認知,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向學生推薦讀物或組織閱讀交流活動。教會學生理性思考,學會有效的閱讀方法。另一方面,以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對課本和讀本中的專題進行探究,在每節(jié)語文課開始的前3分鐘讓學生加以展示,班內小組之間互改互評。同時引導學生在課外擴展閱讀,每個月進行一次“讀書簡報”活動,讓學生對本月的閱讀進行總結,展示閱讀的成果。
在此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高一的教師要對學生的寫作有足夠的尊重,多去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點加以肯定,不直接發(fā)表負面評價,更不能粗暴批評,打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使他們通過自己琢磨和改進,慢慢從初中作文的寫作圈套中走出來。
[關鍵詞]高中語文;高效性;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3)36-0042-03
高中語文教材內容豐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涵蓋了春秋戰(zhàn)國諸子的論辯,唐代的名詩,宋元的詞曲,明清的小說;高中語文教材文字優(yōu)美,在墨香的韻律中蘊含著永恒的語言魅力;高中語文教材思想深刻,凝聚著古往今來中外名家思想的精華。高中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具有無窮的魅力。這都需要慢慢品味,細細咀嚼,在學習中切不可急于求成,囫圇吞棗。
然而我們失望地看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許多一線教師把高考語文的教學目標定為高考分數,只追求語文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的人文性,在高考指揮棒的引導下,教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學。教師們把教材內容一再壓縮,為的是擠出更多的時間進行高考習題的訓練??贪宓挠柧?、功利的教學,讓文學的美在興味寡淡中岑寂凋敗,學生則是對語文的學習煩而生厭,懨懨欲睡。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閱讀優(yōu)秀作品,能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學生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fā)熱愛生活、珍愛自然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的境界,而并非是高考重壓下形成的僵化的語文應試技巧。
一、情境再生,喚醒沉睡的心靈
高中語文既美麗又感性,它蘊含了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等多種美。怎樣才能引導學生感受到中華語言的魅力,進而徜徉其中,流連忘返呢?其中的觸發(fā)點就在于情境的再生,通過教師煽情的語言,豐富的新聞資料,生動的情境營造,形象的多媒體展現(xiàn),用充滿活力的語文教學行為,靈動的語言和巧妙的方法把學生帶入文本,引導學生從教材中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沉浸于文本的深處,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感悟。
在教學《我與地壇》一課時,筆者不斷地思考:這些處于優(yōu)越環(huán)境的“90后”的高一學生,他們如何能體味一個殘疾人的生命感悟呢?如何能夠引導學生由母愛轉入更深層次的理解?于是將本課的教學設計為:首先讓學生勾畫朗讀描寫母親的句子,然后用多媒體展示了攝影師鄒森的作品《母愛?地震》,同時配上煽情的伴奏音樂《燭光里的媽媽》。當同學們看到這位母親的留言“寶貝,如果你活著,記住我愛你”時,大家都泣不成聲了,情緒上受到了極大的感染。然后再進一步引導學生領會作為一個殘疾人的痛苦和“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悔恨。當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達到最高交融時,讓學生講講自己與父母的故事,大家說得很動情,更進一步明確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也實現(xiàn)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在這樣的課堂里,教學的有效性得以大大提高,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技巧,也從對文本的感知到理解分析,再進入更深層次的文本解讀,了解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教師精心設計的情境能調動學生多方面的感官,喚醒了學生麻木的心靈,在學生與作者以及文本之間架設了溝通的橋梁,讓學生由境生情,披情入文,走入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用心靈與作者、作品進行交流,產生了獨特的內心體驗,得到了豐富深刻精神領悟,提升了審美的境界。
二、探究質疑,喚起智慧的火花
加拿大著名課程理論專家大衛(wèi)?杰弗里?史密斯教授說:“教師要保護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道路的環(huán)境條件?!遍喿x欣賞是學生自己的事,語文教師的使命就在于引導和促進學生的求知,使學生突破束縛,放飛心智,為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和體驗鋪平多種路向。
課堂上教師精心啟發(fā)的問,學生探究解決的疑,都能夠有效地提高閱讀質量,讓學生由表層閱讀進入更深層次的閱讀,思維得到發(fā)散,進而走進更為廣闊的空間。
課堂的設問應涉及文本的方方面面,涉及對象的開放性,它需要全方位地最大限度地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思維,而不是將學生引向教師事先設置好的樊籠。問題質量的高低影響著學生思考質量高低。一個好的問題,一個真正帶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它能直接引導學生登堂入室,進入文本并引發(fā)、實現(xiàn)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對話。
在教學《鴻門宴》一課時,筆者讓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你更喜歡劉邦呢?還是更喜歡項羽?學生通過分析不同人物的言行心理,找到支撐自己觀點的論據,每個學生都有感可抒,有議可發(fā)。有的學生喜歡劉邦的虛心下問,細心周密,為實現(xiàn)大謀,堅忍克己,認為他具備事業(yè)成功的要素;有的學生喜歡項羽的誠實自信,光明磊落,認為大丈夫理當如此。在學習中,學生學會了分析人物的方法,也在閱讀比較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和人生觀。
教師的設問還應營造一種平等的對話氛圍,鼓勵學生敢于批判質疑,在討論中發(fā)表不同意見,在尊重學生個性的見解,在師生、生生平等的對話交流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問”的權利掌握在老師的手里,學生被老師的“問”所牽制,思維處于被動狀態(tài)。在新課程背景下,學生應該和老師一起在課堂教學的推進過程中,互動提問,互相質疑,互相解讀,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實現(xiàn)教學的多元對話。
在教學《阿Q正傳》一課時,在播放視頻時,有學生對“阿Q死了,他雖然沒有女人,但沒有如同小尼姑罵的那樣斷子絕孫,據考察家們考證說,阿Q還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孫繁多,至今不絕……”這句臺詞提出疑問,師生共同對這句臺詞進行了研究,慢慢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阿Q的精神勝利法的現(xiàn)實意義。學生也由文本中的阿Q聯(lián)想到在當今社會上一些在上司面前點頭哈腰,在下級面前頤指氣使的人;有的學生還想到同學間的攀比之風;甚至有的學生反彈琵琶,辟出新意,在當今日趨激烈的社會中,有點阿Q精神會好過得多。學生在不斷思考質疑中,走出文本,走向生活,更深層次地理解了文章的內涵。
新課程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探究,教師要有效地引導學生從文本的結構、手法、情感等方面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增強學生的提問意識,使學生不再滿足于教師給出的現(xiàn)成結論或答案,不再滿足于人云亦云,從而使思維活躍起來,打破定勢,使學生在思維和探索過程中主動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課堂中師生之間有效的互問,能引發(fā)學生不斷地聯(lián)想、想象,進而理性的歸納、判斷,由被動閱讀轉為主動閱讀,閱讀能力不斷提高,養(yǎng)成積極思維的習慣,讓學生感到閱讀的快樂。
三、走進生活,煥發(fā)語文課堂的生機
“一切生活皆語文。”高中語文教學如果離開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就失去了它生長的土壤。高中語文教師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不要死死守著語文教材不放,要跳出語文教語文的狹隘的思維,積極建立課堂內外的聯(lián)系,不斷拓展信息渠道,使學生擁有充滿生氣的語文課堂。
課前的三分鐘演講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對社會上發(fā)生的熱點新聞闡發(fā)自己的見解,能夠培養(yǎng)高中生的社會責任感,引起他們心靈的激蕩和情感的共鳴,和時代脈搏緊密連在一起。
課堂教學也可以和語文實踐活動結合在一起。中華經典詩文朗誦會、辯論、寫對聯(lián)、課本劇等,例如將《項鏈》一課改編為課本劇,通過對文本的再加工,學生能夠積極地、富有創(chuàng)意地建構文本意義。
課余還可以讓學生參加多種實踐活動如“啄木鳥”活動,分為學習小組走上街頭,搜集整理濫用成語、錯別字、語法錯誤的廣告詞的現(xiàn)象,學生在學到語文知識的同時,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得到了培養(yǎng)。
語文實踐活動還可與本地的文化結合起來。教師可帶領學生參觀民族博物館,了解本民族文化和風俗,例如我們本地的少數民族――仫佬族獨特的依飯節(jié)、走坡節(jié)和山歌文化等,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征文比賽,激發(fā)學生對大語文的學習興趣和寫作熱情。
讓語文走生活,使學生的知識得到訓練,視野得以開拓,情操得以陶冶,能夠走向更為廣闊的空間。
總之,一堂生動有效的語文課,需要教師精心的導,需要學生用心的學,拋棄一些功利性的教學思想,讓學生真正參與至其中,才能享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課堂上有笑臉了,學生學習語文有興趣了,少了一份刻板與木訥,多了一份向往與探索,何愁高考語文拿不到高分呢?
參考文獻:
當我們的表演得到大家的肯定時,我們總會期待下次上臺表演的機會。其實這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現(xiàn)象,我們總是想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現(xiàn)給大家,當得到大家的肯定時,我們就會信心倍增。在高職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應該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采用課前演講的方法,使同學們逐漸放開自己。課前演講主要是在語文課正式上課之前,抽出5-10分鐘的時間給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口語水平。同學們可以自選話題,或者脫稿,或者照稿將自己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對于演講的內容應規(guī)定為學生自己撰寫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其交際能力。在撰寫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在表達方面的問題,進而改正,這樣有利于學生在以后的交流中措辭的適當性。在演講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對學生語氣、態(tài)度方面的糾正,因為同樣的話用不同的語氣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來給人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對于不愿意參加課前演講的學生,教師一定不要采取強迫的手段,這樣恰會適得其反,使學生更加排斥這個課前環(huán)節(jié)。對于這類學生,教師可以發(fā)掘他們其他方面的才藝,例如唱歌等。先讓他們試著將他們最拿手的才藝展示給大家,久而久之,當這些學生熟悉這個講臺后,他們便愿意展示更多的東西。只有循序漸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職業(yè)情景設置法
職場情景設置法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主要指的就是教師和學生們共同合作,模擬面試現(xiàn)場。可以由教師擔任主面試官,部門同學擔任普通面試官,然后對“求職”的同學進行面試。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比較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師和學生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提前搜集一些關于同學面試工作的專業(yè)資料。在面試的過程中,提問的問題應該具有針對性,學生的回答也應該具有針對性。與此同時,教師和同學都應該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切忌小看這個模擬現(xiàn)場。同時,學生們也可以提前看一些面試視頻,注意一些細節(jié)問題。比如發(fā)型、服飾、化妝等問題。模擬結束后,教師和學生應該做好總結工作,對學生們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給出建設性意見。當學生真正進入社會,身處面試現(xiàn)場,這些經驗將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對于他們面試取得成功有很大的益處。
3.心理疏導法
很多學生之所以不愿意在公共場合講話,很大一部分原因應歸結于心理障礙、心理陰影。造成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有的學生因為成績不好,覺得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因此不愿意和大家講話,久而久之,口語交際能力特別差;有的同學可能因曾經表演出丑而遭遇同學的嘲笑,因而不愿再公開表達自己的意見、想法;有的同學可能因為自己自身的生理問題而表達不清楚,久而久之更不愿意說話。這些原因往往限制了學生們自身的發(fā)展,長此以往后果不堪設想。因此,教師應該注意了解學生們的心結,做好學生們的心理工作,令同學們重拾信心。
4.辯論練習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素質教育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掌握好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就要在課堂中越來越體現(xiàn)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精神。提倡合作學習,能讓學生在輕松、民主、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中完成知識的內化,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實現(xiàn)學習高效性,有利于學生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那么,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應該如何實施合作學習?
一、合理分組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
要想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有效地實施合作學習,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規(guī)模一般在4~6人,在組建小組時保證小組內各成員之間的性格、性別、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存在的差異,分組由老師與學生共同商討決定,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與不同的人相處,使組內成員做到全身心和全程參與,讓每位成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合作學習的愿望,也可以增加學生的合作信心。但是,學生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個體,他們的性格、思維能力、學習態(tài)度和興趣等方面都在發(fā)生變化。因此,教師要隨時對其進行調整,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和變化適時地對學生重新分組。通過這種方式,保證學生始終處于一個最有利于發(fā)展的小組,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二、在合作學習中利用活動,鼓勵學生加強鍛煉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利用課堂活動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一方面,通過課堂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全面挖掘學生的潛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變得活躍,促進教學的有效進行;另一方面,通過課堂活動可以增強互動教學,讓教師的教學理論得以運用到具體的實踐中來,深化教師的教育理論,便于教師積累教學經驗。例如:在合作學習中可以利用課堂朗誦和脫稿演講活動教學,課堂演講活動是一種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教育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是改善學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教學手段。在教學中采用活動能鍛煉學生的膽量,挖掘學生的潛能,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使其在教學活動中達到教學的目的。
三、優(yōu)化教學的評價方式
在高中語文合作教學中,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的評價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往往都是很單一的,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促進合作學習。教師的評價有很多種新的方法,如:自評、他評、組評、集體評,教師都可以根據情況自由運用。教學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和合理化,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有很大的幫助。在以前,學生的表現(xiàn)只有老師一個評價者,好與壞,都是根據教師來下定義。因此,學生的積極性大大地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所以要在教學中優(yōu)化教學評價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評價中來,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可以自由運用評價方式,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揚,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合作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要正確認識到合作教學的重要意義,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總結經驗,讓學生在快樂中主動學習,實現(xiàn)學習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張媛媛,熊濤.合作學習策略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綜述[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7(2).
關鍵詞:課堂教學 難點 切入點 結合點
一、定準重難點――“咬定青山不放松”
確定好重難點,這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前提。教師確定一堂課的重難點時要注意三個方面的要求;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要求,這是方向;教材的要求,這是依據;學生的需求,這是核心。
確定教學重難點首先要吃透新課標。教師要能準確把握小學語文學科、教材、教學的性質、規(guī)律、特點、重點、難點、要點等。特別是新教師一般在把握“雙基”(拼、點、字、詞、句、段、篇、修等基礎知識和識、書、讀、聽、說、寫等基本能力)上容易忽視,有一定難度。因此,在備課和上課時要特別注意確定要教授和訓練的雙基內容,并一一落實,切忌浮在思想、情感、情節(jié)等的表面上。只有明確了這節(jié)課的完整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標,并把課程標準、教材整合起來,才能科學確定靜態(tài)的教學重點難點。
其次,確定教學重難點要以學生的需求為依據。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能的狀況;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作出預見,預見學生在接受新知時的困難、產生的問題,以便對癥下藥。避免教學中的主觀主義和盲目性,切實做好理論聯(lián)系實際。從而確定好自己的課堂教學科學切合實際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重點難點。如《理想的風箏》這篇課文,自讀感悟,體會劉老師對人生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和頑強執(zhí)著的精神對即將小學畢業(yè)的學生來說較容易。對為什么以“理想的風箏”為題?理想的風箏與劉老師有什么聯(lián)系等等這些問題,學生理解有難度,需要老師合理利用資源,巧妙設計,層層深入,突破難點。針對這樣的學情分析,教學重點就確定為“通過典型事例,從細節(jié)中體會劉老師頑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教學難點確定為“理解課題“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二、找準切入點――“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選好切入點,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途徑之一。教師該做的如葉圣陶所言:“惟在啟發(fā)誘導”,用一兩個能牽動、覆蓋全文的線索或問題去引導學生解決一堂課的重點難點目標,每堂課學生獲益不求多只求好,長此以往,必能厚積薄發(fā),有效提高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大部分課文中都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切入點?;蛞辉~,或一句,或一段;或開篇,或總結,或承上啟下。找準以上切入點,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就會讓學生對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入為文本。
1.從題目切入。題目是課文的眼睛,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有的課文,抓住題目,步步深入,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如:《鞋匠的兒子》,可以緊扣題目,引導學生思考:同樣是寫人的文章,為什么不與《錢學森》《詹天佑》相同,以人名為題,卻以《鞋匠的兒子》為題?緊扣題目,就能抓住課文的重點,使教學設計清晰,課程目標得到整合。
2.從中心句切入。中心句的呈現(xiàn)方式因文而異。有的開篇點題,有的篇末總結。有的是全文的概括,有的是段落的小結。如:《詹天佑》這篇課文,篇首“詹天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笔侵行木?,詹天佑的杰出與愛國體現(xiàn)在哪兒?這就是教師組織學生研讀的主話題;課文是怎樣表現(xiàn)出詹天佑的杰出與愛國的,這是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表現(xiàn)方法;《煙臺的海》采用變序教學,直奔結尾中心段――“煙臺的海,是一幅畫,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是一座壯麗的舞臺?!比缓笤谛蕾p四季的美景中層層感悟。將詩歌中“一詠三嘆”的表達方式運用于本課教學,從而突破難點,更好地領悟文章的中心。
3.從重點語段切入。重點語段大多是思想內容精深,表現(xiàn)手法高超,令人擊節(jié)贊嘆的語段。教師在鉆研教材時,可圍繞教學目標和任務,精心設計,對教材進行一番大膽的“剪裁”。如教《錢學森》時,教者引導學生直奔重點語段――錢學森的語言,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賞析。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品味,體味主人公身在異國心系祖國的愛國情懷。
4.從過渡段切入。有些課文結構嚴謹縝密,段落之間還巧妙地安排了過渡段,使文章前后內容緊密相連,又概括了主要內容,標明了關鍵之所在。教學時可以從過渡段切入,雙向擴展,讀懂文章。例如《埃及的金字塔》一文中,有一個顯著過渡段。教學時,可從過渡段切入,分三步組織教學:①解題設疑,切入中間;②雙向推進,理解內容;③讀議首尾,明確中心。
5.從課文插圖切入。課文插圖所表現(xiàn)的大都是文章中最精彩的片斷,講讀課文時,引導學生從插圖切入,讓其進行形象思維,然后過渡到抽象的語言文字,這樣設計別具一格,更有利于喚起學生學習興趣。如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可這樣引導思考:①課文插圖畫的是誰,誰能說一說畫面內容?②從這幅圖你看出了什么?這樣從畫面切入引導,學生很容易尋覓到“入迷――”迷戀――癡迷”這三個關鍵詞,這就抓住了學習的重點。
三、把準讀寫結合點――“要把金針度與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品味語言文字就是引導學生感受、理解和欣賞,學習和領悟作者的寫法,遷移運用。
“要把金針度與人”,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鑒的對象和創(chuàng)造的依據,及時有效地進行模仿和創(chuàng)造性練筆,習得自主作文的方法,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多層次仿寫
語言學習研究表明,兒童語言學習的基本途徑之一是模仿,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兒童的知識貧乏,經驗不足,模仿是他們的天性。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教材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多層次仿寫。
1.仿寫句子。
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往往會對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精心品味,這種品味不僅要讓學生讀通讀透,更應指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悟出寫法,領會意圖,進而學會運用,不斷豐富、積累詞匯量及修辭手段。如教學《孔子游春》一文,第二自然段用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對大自然進行了贊美,我讓學生仿照( )是( )的句式來贊美大自然,學生有樣子可模仿,靈感自然也來了“飄渺的云霧是她披著的輕紗,震耳的雷聲是她響亮的話語 ,廣闊的碧空是她和藹的臉龐,巍峨的高山是她健美的臂膀,清澈的湖水是她美麗的衣裳;淅瀝的雨水是她辛勤的汗水;清脆的鳥語是她美妙的歌聲……孔子論水一段也非常精彩,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法,也可以引導學生仿寫“水滋潤萬物,孕育天地,它好像很仁慈 ;水遇到阻攔,或慢或轉,它好像懂得謙和禮讓;水滿則溢,它好像懂得知足常樂……”
2.仿寫段落。
在寫好句子的基礎上,隨著積累的增加,我也注重結合課文的特點,選擇一些符合學生認識規(guī)律,與學生寫作結合比較緊密的段落,讓學生進行仿寫。如教學《敦煌莫高窟》一課時,學習了中心句后,我引導學生仿照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學習“圍繞中心句寫清楚一段話”;教學《早》時,我便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按方位順序描寫的,引導學生用這樣的方法介紹自己的臥室。這樣的訓練為學生今后的寫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真正體現(xiàn)了有效仿寫。
3.仿寫思路。
課本中有很多文章,作者的寫作思路非常清晰,明了,而且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并能接受和運用。所以,在教學中,我就抓住了這一寶貴的資源。如教學《草原》時,引導學生按照“景――人”的順序學習課文,課后則要求學生介紹家鄉(xiāng)蘇州,寫家鄉(xiāng)的風景美麗,人民勤勞樸實。
這樣的訓練可以促進學生舉一反三,學習的遷移,培養(yǎng)讀寫的能力,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二)想象補空
一、自由、快樂的個性發(fā)展
1.把發(fā)展的自還給學生。心理學家指出:逼迫兒童學習是對兒童的虐待。因此,我們應該把發(fā)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應該還兒童以天真無邪,學生才會呈現(xiàn)出生命發(fā)展的色彩。
孩子在家里有太多的“不許”,在學校里有太多的“應該”。孩子一次放學回家晚了,可能是因為路上有令他好奇的事情發(fā)生,但他回到家里見到的是母親擔憂的責罵和父親嚴厲的懲罰,于是他只能機械一般漠然地一放學就回家,在那個溫暖而又殘酷的“籠子”里寫作業(yè)?!拔覀儸F(xiàn)在的教育實際是以犧牲兒童的今天來希望換取明天的發(fā)展,但事實是當兒童還沒有走到明天,他的創(chuàng)造力,他的健康心理就已經夭折?!笔聦嵳侨绱耍讷@得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背后是創(chuàng)造欲的消失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減弱。如果一個人從小被壓抑著興奮狀態(tài),根本沒有激情,沒有了興奮感,那么就會在減少興趣的激發(fā)點,失去感受生活、了解知識、創(chuàng)造新事物的活力和動力。
2.把學習的快樂還給學生。學習應該是一種快樂的事情,而且由于難度越大,付出越多,獲得的幸福感就越大。心理學家指出:一旦學習被作為指令或者強迫性的行為,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就會陡然下降,出現(xiàn)抵觸情緒。
喪失學習興趣的原因往往并不是因為學生不努力或天生無興趣。一位教育家指出,學生自身是富有潛能的個體,他們就如一塊烏黑的煤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他們需要的是火花,教師就是火花,作用就是點燃,一經火花點燃,他們將釋放巨大的能量,燃燒成熊熊大火。
我們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不管其效果如何,對其付出的努力都要加以肯定。這樣,才有助于保持學生學習動力,讓學生明白他的每一份努力都有效果,因此他才會不畏困難,繼續(xù)探索,從而讓學習成為輕松的活動,讓所有的壓力盡快消失,心中不再有分數陰云的籠罩。
二、人文性、科學性的作業(yè)設計
1.注重作業(yè)設計的趣味性。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愿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老師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之后,學生便會被興趣所吸引,走進廣闊的知識天地。因此,作業(yè)的創(chuàng)新設置首先得強調一個“趣”字。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yè)設計要擺脫機械重復的、枯燥乏味的、煩瑣的死記硬背、無思維價值的練習。作業(yè)題型要做到 “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一點,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知識、訓練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寓于趣味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生動有趣的作業(yè)內容取代重復呆板的機械練習,以激發(fā)學生的作業(yè)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完成作業(yè)。如適合朗讀的演講詞之類文章,請學生以組為單位練習演講,并以比賽形式讓學生評價誰感情處理恰當,語氣能體現(xiàn)感情。這種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勝心,都積極參與,熟悉了文章內容,領悟了作者情感,了解了演講詞的特點,達到了學習目標。對李白《贈汪倫》之類的古詩背誦,叫學生邊讀詩句邊做相關的動作,引導他們動用多種感官,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讓他們有愉快的精神享受,自然,學生就不會不喜歡完成作業(yè)。
2.注重作業(yè)設計的開放性?!墩Z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課程目標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力爭使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都得到發(fā)展。所以教學應尊重學生的愛好,把學生置于動態(tài)開放的環(huán)境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開放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