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0 07:23:46
序論:在您撰寫高級財務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管理會計是二十世紀初產生的一門新興的會計分支學科,它把會計信息應用于企業(yè)管理,為經營決策優(yōu)化和提高經營效率提供各種有用的方案和資料,從而幫助企業(yè)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決策。目前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yè)界特別是大中型企業(yè)中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推廣和應用,為更多的決策者、理財人所掌握和利用,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fā)展前景。目前,管理會計運用于高校的財務管理尚處于摸索階段,但管理會計在高校的應用必將對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資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財務管理的規(guī)范化起到促進的作用。
一、管理會計運用于高校財務管理的必要性
會計的職能是包括反映、監(jiān)督和參與經營預測和決策。財務會計主要注重前兩個基本職能,而管理會計注重預測和決策。管理會計在經濟業(yè)務活動過程的主要目的有四個:一是預測,為編制財務計劃提供依據;二是控制,在執(zhí)行過程中進行核算并跟蹤管理;三是決策,通過核算結果對可選方案提出最優(yōu)方案;四是評價,對實際業(yè)績進行考核并為下一會計期間積累資料。管理會計運用于會計的一些方法,為規(guī)劃、決策、控制與考核提供資料信息,為決策者提供最終決策依據。管理會計偏重于為單位內部管理服務。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辦學機構、投資渠道、培養(yǎng)方式等教育體制狀況不一。但財務管理模式基本大同小異,大都采用高等學校會計制度進行核算,很少為學校的發(fā)展提供決策依據,未能行使管理會計的職能。面對各種不同的條件和對象,如何運用管理會計的內容進行規(guī)劃、預測、控制、評價是現今財務管理的一項主要目標。管理會計中獨特的預測方法,可以根據各種不同備選方案選出最優(yōu)方案,進而可以為高校投資發(fā)展決策,制定招生計劃及確定最低收費標準等提供決策依據。因此,高等學校在其經濟活動中充分運用管理會計這一手段,對其經濟活動加以反映、監(jiān)督、預測和控制,從而提供決策的依據是十分必要的。
二、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運用分析
(一)投資決策的應用
目前,我國高校已經進入快速發(fā)展期,大多數高校需要擴大辦學規(guī)模,投資需求大。如何能使資金增值,避免財務風險,做到少花錢多辦事,實現低成本擴張,將是高校財務管理中的一個重要課題。高??梢赃\用管理會計中的貨幣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價值兩個基礎概念進行決策分析。如果將資金存入銀行,可以獲得利息,幾乎沒有風險;如果將資金購買股票,可獲得高于銀行存款利息幾倍的報酬,但風險卻較大。高校財務管理可以運用概率分析的方法對風險和報酬做出科學的比較。以現金凈流量,內含報酬率為評價指標,采用多元化投資策略,優(yōu)化投資組合,形成一個財務風險相對分散而投資效益達到最大點的投資組合。管理會計中的投資決策方法將對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二)預算管理的應用
管理會計的規(guī)劃控制職能主要是通過全面預算來實現,其中財務預算處于核心地位。目前,大部分單位在編制財務預算時,一般是以以前各種費用的實際支出數為基礎,對預算期內的變化因素進行調整來確定。這種做法的一般缺點是將原來不合理的費用支出甚至錯誤決策帶來的不必要支出繼續(xù)存在下去,從而繼續(xù)造成浪費,既不符合真實性,也缺乏客觀性。特別是在高等學校由于實行收付實現制的會計原則,支出又不盡均衡,如一次高額購入大型實驗設備即作為設備購置費一次列支,而不是以折舊形式計入成本(支出),以“以前實際支出數”為基礎的不合理性顯而易見,或造成經費支出浪費、或造成經費安排不到位。零基預算就是以“零”為基礎編制計劃和預算的方法,或者說,零基預算是寫在“白紙”上的預算。這種編制預算的方法不從原有的基礎出發(fā),根本不考慮基期的費用支出水平,一切以“零”為起點,從根本上來考慮各個費用項目的必要性及開支規(guī)模。具體到高校就是要根據年度或預算期的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以及教學計劃、科研計劃、購置計劃、維修計劃等,充分考慮支出的必要性以及價格質量等因素,按照有關的定額、標準進行編制。為了發(fā)揮預算對支出的控制作用,預算的編制要力求明晰、詳盡,增強預算本身的可操作性和對支出規(guī)模支出過程的可控制性,做一件事清清楚楚、花一分錢明明白白,力戒“大概、可能、差不多,然而恐怕很難說”的模糊預算,起不到應有的控制作用,形同虛設,計劃要切實可行、預算要執(zhí)行嚴格,同時要考慮執(zhí)行中的變化因素,安排預算要留有余地、以利于防范突發(fā)事件和確保資金周轉。同時還需要做好有關標準、定額資料的積累工作。
(三)成本二分法的應用
現代管理會計的成本二分法不僅適用于生產企業(yè)的財務管理,同樣也適用于高校的財務管理。它通過分析學生數量與辦學成本的依存關系,可以清楚地掌握學生數量對哪些項目產生影響,從而能合理地安排支出,有效地配置資源和節(jié)約成本,提高辦學效益。具體表現為:
1.固定成本:指在一定限度內不受學生數量變動影響而固定不變的成本。如:離退休費、儀器設備或教學設備等。另外,管理會計還將固定成本按其支出數額在實際工作中能否改變,進一步細分為酌量性成本和約束性成本。酌量性成本:指管理當局的決策行為能改變其數額的成本,如培訓費、招生廣告費等。約束性成本:指管理當局的決策行為不能改變其數額的成本,如離退休費、房屋及設備租金等。對固定成本,高校在編制預算時,其應用主要包括:要分清那些經費項目是屬于固定成本、酌量性成本,還是約束性成本;在編制預算時,要想降低酌量性成本,必須從精打細算,厲行節(jié)約,減少絕對額著手;降低約束性成本,要從經濟合理、規(guī)模適度地利用高校的擴招能力,提高高校的招生率與就業(yè)率入手;另外,固定成本宜采用總額控制、定額管理、費用包干、專項下達的管理模式。
2.變動成本:指總額在相關范圍內隨學生數量的變動而發(fā)生相應變動的成本。如獎學金、物價補貼等。對其應用主要包括:分清哪些經費項目是變動成本,并熟悉其特點,其宜采用定率管理的模式。
3.混合成本:指其成本總額不隨學生數量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如設備購置費、修繕費等,對其應用主要包括:分清哪些經費項目是混合成本,并了解其影響因素。同時應用回歸分析法加以分解,以確定其成本性態(tài)的影響金額。
4.實證分析。筆者引用某高校2001-2003年之間教育事業(yè)費中設備購置費、公務費的實際支出情況,分析辦學成本與學生數量的關系從中可見,2001-2003年學生數量從13641人增加到15287人,但設備費總額3年來基本持平,不受學生數量增減影響。而公務費卻隨學生數量的增加而增加,從生均來看,隨學生數量的增加,生均固定成本呈減少趨勢,而生均變動成本卻增加。
(四)責任中心的應用
責任會計是管理會計的一個子系統,是為了適應經費責任制的要求,對內部各職能部門的經濟活動進行規(guī)劃、控制和考核。所謂責任中心,就是單位內部有專人承擔規(guī)定責任和行使相應職權的內部單位。搞好責任會計,設置好各責任中心,有利于調動廣大教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各層領導的聰明才智。
(五)量本利的分析應用
量本利分析是在成本習性分析基礎上,對業(yè)務量、成本、利潤之間的依存關系進行的分析,其中的方法對高校財務管理具有指導性意義。在高校中,“量”為學生人數,“本”為辦學成本或辦學投入,“利”為事業(yè)結余。從財務角度分析,在是否擴大招生規(guī)模的決策中,在不增加新的固定成本的前提下,假設生源充足,則取決擴大招生規(guī)模能否帶來貢獻毛益,即增加的收入是否超過增加的教育成本。只要擴大招生規(guī)模能帶來貢獻毛益,補償部分固定成本,則擴大招生就是可行的。隨著高校辦學自的進一步擴大,在保證完成教育科研任務的前提下,高??砷_展各種形式的辦學活動。這些活動是有償進行的。作為學校就要考慮到至少招多少學生才能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這時可以利用量本利分析原理,預測招生人數的盈虧臨界點,通過計算確定最低的招生人數。
三、在高校財務管理中推廣應用管理會計的途徑
(一)在高校財務部門設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
管理會計的主要目標是實現資金效益的最大化。管理會計活動是根據基本的財務管理信息,進行預測、決策、規(guī)劃、控制和考核,需要用較為復雜的數學方法。如果手工計算,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必須在會計網絡化的基礎上建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
(二)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建立專業(yè)的管理會計人員隊伍
目前,我國管理會計人員素質較低,基礎教育比較落后。傳統的管理會計教育模式不注重與實際相結合,所用理論基本沿用西方的。因此,要提倡理論研究的現實性、靈活性和綜合性,培育一支素質高、觀念新,能適應現實之需的專業(yè)管理會計人員隊伍,并充實到高校財務管理人員隊伍當中。
(三)轉變觀念,改進財務管理方法
首先,高校領導者應更新觀念,切實改變以往墨守成規(guī)的財務管理僵化模式,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引導財務人員積極參與決策。其次,財務人員應改變一貫的事后報賬算賬的財務管理模式,變被動為主動,找出一條在集權模式、權威被認同的思想下而財務管理能動性、主動性又能充分發(fā)揮的路徑,實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程財務管理,促進資源優(yōu)化配置,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四)完善管理會計理論,使之與我國高校的會計實踐相適應
1.1高校收入分配比例不協調
大多數高等院校對那些收入較為客觀的單位十分重視,創(chuàng)造各種有利的條件促進其發(fā)展,借助于創(chuàng)收單位發(fā)展的大背景下進行學校津貼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有單位的分布狀況,造成了學校數量的減少,其財政狀況及其所承擔的責任兩者處于不平衡的狀態(tài)之中,學校原本宏觀調控能力也有所減弱,對于一些冷門的學科往往無暇顧及,危及到創(chuàng)收人員自身的利益,也造成收入與支出比例的失調。此外,學校分配功能也出現下降趨勢,對財務管理績效的優(yōu)化形成阻礙。
1.2促進高校財務預算管理模式的加強
過去在財務管理模式上往往都十分重視分配,常常忽視管理的作用,對財務預算管理的正常運行形成了阻礙,學校的財務預算工作往往是由學校財務部門來完成的,尤其是采用簡單的方法來主觀估計預算數,缺乏必要的預測環(huán)節(jié),或隨意地運用增量預算或減量預算的方法確定預算數,這樣編制出來的預算必然缺乏客觀性和科學性,不符合實際的發(fā)展需要。
1.3高校沒有一套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
目前,高等院校在財務管理體制上存在兩種,第一是領導、分級管理”第二是“統一領導、集中管理”。然而,在實踐中,高校在管理制度、機構設置等方面存在很多的問題,權力分工混亂,進而嚴重影響到其財務狀況。此外,由于執(zhí)行力不夠,責任制不能落實到實際工作中,一旦出現問題,高校管理部門也沒有第一時間追究責任,這些都是高等院校財務管理體制不健全造成的后果。
2.如何合理有效的提高高校財務管理績效
2.1促進學校相關部門財務對管理績效的認識能力
高等院校的管理階層在對財務管理績效的認識上應當保持統一,有著科學、合理的認識,確保學校的發(fā)展有正確的指導思想,促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者的統一。所以,學校應當加強對財務管理績效的宣傳,加大宣傳的力度,從而提高學校各個部門對財務管理績效的認識,形成思想上的統一,這樣就極大方便了高校工作的開展。此外,應該逐步提高校管理工作的高度,納入到財務預算會計體系中去,規(guī)范財政行為,進行科學的定位,使高校財務管理績效工作的開展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面。
2.2樹立起良好的成本效益觀念
成文是高校進行各項活動應該進行考慮的,以最低的成本獲取更大的效益應當成為各項工作開展的目標,從而來不斷優(yōu)化高校作財務管理績效,具體而言應當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努力:首選,學校領導階層應當對學校的性質做到科學的理解和把握,懂得非盈利性的特點和內涵,學校是非營利性組織,這就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學校的主要不應當放在盈利上來,而要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組合素質;其次,要充分以現代會計管理理論為指導,在原有的財務管理體系下不斷優(yōu)化和提高,真實、全面反映教務的成本狀況;第三,學校還應當實現崗位責任機制,做好工作的分工,落實到部門和個人,不斷提高教職工工作的積極性,使我國資產有著良好的保障,把風險降低到最小。
2.3制定出一套科學的預算體制,不斷對高校財務管理績效進行優(yōu)化
一套科學的預算體制能夠提高財務的預算能力,減少財務風險。高校在對財務管理宏觀的管理上應當收支平衡,盡最大努力做到以收定支,在突出管理重點的同時做到統籌兼顧,顧全大局,使預算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不斷優(yōu)化高校財務管理績效。
2.4構建一套科學的高校財務管理績效評價體系
由于我國高校目前的財務管理制度已經不適應社會的要求,所以在財務管理方面出現了很多問題。
(一)財務制度問題
我國的高等教育一般都是采用國家投資辦學的方式,國家為高校提供資金,但是這種投資并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投資,而且國家將這些資金的使用和管理的權利都委托給了高校,也沒有對這些資金的使用和管理設定計劃,相當于國家并不承擔這筆資金的所有權。高校雖然行使法人權力,卻也不承擔相關的責任,國家沒有對高校資產使用和管理進行監(jiān)督,高校又不核算成本、盈利和虧損,導致高校的財務管理具有很大的彈性。
(二)財務指標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fā)展和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高校的經濟活動也日益增加,并且形式和內容多樣化,這也導致了高校財務風險的加大,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經設置了統一的財務評價指標,以便對高校活動中產生的經濟業(yè)務進行財務分析。但是還有很多高校并不重視財務分析,財務工作也僅限于表面,根本不了解財務數據的內在聯系,也就無法發(fā)揮財務分析提高財務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作用。沒有統一的完整的財務評價指標,就無法合理規(guī)范地進行財務管理,也就無法讓財務管理為高校發(fā)展出一份力。
(三)財務運行機制問題
我國高校目前多采用的是校長責任制,這就導致高校財務管理的財權分配矛盾,校長和高層領導直接掌握財政分配權,直接領導財務部門的財務管理工作,這樣很容易造成追求個人利益或小團體利益的現象,加上經濟責任制度的不完善,高校資金只出不入,無人承擔經濟責任,非常不利于高校的發(fā)展。
二、管理會計應用于高校財務管理中的意義
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包括了投資決策方面、預算管理方面、本量利分析的應用、成本二分法的利用等,這些應用無一不對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產生了很大的幫助,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在投資決策和預算管理方面的應用。管理會計可以為高校的預算管理和投資決策提供依據。由于高校辦學規(guī)模的擴大,對資金的需求量也增大。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都是采用學校會計制度進行核算,根本無法為高校的決策提供依據,而管理會計中的投資決策方法可以為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提供幫助,比如說核算教育成本和學生人數之間的關系,為編制財務計劃提供依據;核算需引進的科研技術成本與帶來的結果,選擇最經濟合理的引進方式;還有購置教學和試驗設備等都可以運用管理會計來進行核算,幫助管理部門進行結算、理財、監(jiān)督和收集信息反饋,提高決策的科學性,降低高校辦學成本,從而推動高校發(fā)展。
三、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應用措施
(一)形成適合高校的管理會計理論
管理會計一直以來都是應用于企業(yè)中的,它的理論更適合企業(yè)的發(fā)展,如果要讓管理會計更好地應用在高校財務管理中,就應該結合高校的實際經營狀況,對原有的管理會計理論進行完善和修改,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高校管理會計理論,以便于管理會計更好地為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和高校發(fā)展提供助力。
(二)建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
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應用提供了基礎條件,由于管理會計需要分析財務數據并進行預測、決策、規(guī)劃、控制和考核,所以其算法極其復雜,難以人工完成。因此,必須在高校財務部門建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以數據庫和網絡通信等技術來完成管理會計的工作,提高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
(三)建立高素質管理會計人員隊伍
管理會計對于會計人員的要求比較高,提高財務管理會計人員的素質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財務部門直接受高校領導管理,所以高校領導必須加強對財務管理的重視,轉變管理模式,財務人員則由“報賬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轉變,發(fā)揮財務管理的主觀性和能動性,促進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結合實際工作狀況培養(yǎng)一支靈活專業(yè)的高素質會計人員隊伍,提高高校財務管理水平。
(四)加強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
(一)以培養(yǎng)實踐型人才
作為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的培育目標我國現在已經有超過近百個會計學碩士點,加之其余碩士點設立的會計學方向,可以看出,現今許多院校都具備培養(yǎng)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的能力。但這些院校應當設立出更加適應社會發(fā)展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傳統的院校應以培養(yǎng)綜合實踐型會計人才為目標。而在會計學方面擁有重要地位及影響的綜合性院校及重點財經類院校,應當以分類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目標。既注重培養(yǎng)具有優(yōu)秀潛力并能繼續(xù)攻讀博士學位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來從事會計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也要注重培養(yǎng)綜合實踐型的碩士研究生,直接服務于社會企事業(yè)單位。會計學的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目標,偏重培養(yǎng)綜合實踐型人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其一,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的就業(yè)導向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一方面,從碩士研究生的從業(yè)意愿來看,據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得出,將近九成的會計專業(yè)學生都希望成為實踐型人才,并且多數選擇在畢業(yè)后便開始工作。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水準不斷提升,高等院校對于師資隊伍的素質也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所以一般的高等教學研究機構都并不十分樂于接受碩士畢業(yè)生。因此根據調查的結果,不難發(fā)現,碩士生畢業(yè)后,只有少數人會繼續(xù)攻讀博士學位,多數的學生都會傾向實務方面,而且,會計學博士的畢業(yè)生,也未必一定會選擇高校從事科研及教學工作。部分博士生還會放棄學術研究工作,進入金融行業(yè)或政府部門工作。另外,社會對于高級會計人才的素質及能力也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實踐型的會計人才應當具備創(chuàng)造性、實用性、外向性及通用性等優(yōu)勢。通用性主要指學生在畢業(yè)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能夠擔任各種行業(yè)與企事業(yè)單位會計工作。實用性主要指將所學知識在工作中加以運用的能力。創(chuàng)造性主要指能夠將所學知識進行更加靈活、多方面應用的能力。外向型主要指在現今的全球化經濟發(fā)展背景下,具備國際經濟交流必備知識、對國際通行會計理念指標有詳細的了解,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與語言溝通能力。受到生源與學制等多方因素的制約,本科的教育已經難以滿足這些需求,所以應當由研究生隊伍來進行補充與完善。
(二)設立體現專業(yè)特點并融合多學科的課程體制
研究生的課程體制是建立知識組織結構的關鍵點,而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知識體制及結構是研究生創(chuàng)新工作的前提,所以在進行課程體制的設立時,首先需要建立起走在學科前方的研究生核心課程,其次是對有利于自學的選修課程進行具體規(guī)劃。另外,還要建設起有助于課程創(chuàng)新的教育模式。課程體系的設立需要以滿足專業(yè)知識需求為主,同時盡力與其他多個學科的知識進行融合。通過對于調查結果中知識需求內容方面的分析,反映出了的社會經濟背景對高級會計人才的新要求,就是需要綜合性實踐型的人才,不但對知識的深度有更高的要求,對知識的廣度的要求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這是不論在高校教師組別或企業(yè)事務所組別都得到了共識的觀點。在對知識需求內容的調查中,企業(yè)組的需求值與教師組的需求值是基本持平的,代表企業(yè)事務所組與教師組的觀點基本一致。因此,應當加強對于實踐技能課程及專業(yè)財務知識的課程設立,而且設立的課程需要彰顯出專業(yè)的特色,并與多學科融合。因為碩士教育是以大學本科教育為基礎的進階教育,所以這部分學生在專業(yè)能力與自身素質上,本身就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養(yǎng),也具備了較為扎實的會計基礎知識。在碩士的學習階段,主要就是針對以上總結出的社會能力及素質需求進行進一步的培養(yǎng),科學的設立專門化的教育。由于會計學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向主要定位是培養(yǎng)綜合性實踐型人才,所以碩士階段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向學生提供更加高級別,并且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直接可用的會計技能及知識,使得畢業(yè)生未來能夠為會計專門領域提供更加精準、專業(yè)、有價值的服務。會計學專業(yè)可以分解的主要研究方向可分為以下幾類:財務會計、現代會計理論、審計與咨詢、會計電算化。課程體制主要分為專業(yè)必修課、公共必修課、專業(yè)選修課及相關專業(yè)選修課。在這些課程中可以適度削減公共必修課的學分比重,讓學生有更多空間對選修專業(yè)課程進行深造。將課程進一步細化后,相關專業(yè)選修課程方面,可以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組織行為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理論體系研究、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國際商法、邏輯學及多元統計分析等。專業(yè)必修課可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現代審計理論、企業(yè)會計準則、會計理論、現代公司理財、財務分析及成本管理會計等。專業(yè)選修課方面,需要依據專業(yè)方向來進行選修課程開設,可開設的課程有: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國際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會計職業(yè)道德、稅務籌劃及會計內部控制設計與評價等。針對公司理財的方向則可以設立公司管理、投資學、報表分析及資金管理等方面的課程。
(三)增設對于差異性顯著的能力及素質的培訓
通過對數據的詳細分析可以看出,在領導能力、判斷管理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心理調節(jié)能力及決策能力等方面對會計人才素質重要程度進行調查時,企業(yè)事務所組別與高校教師組別有著十分明顯的差異,教師組別的平均值均普遍低于企業(yè)事務所組。因此,需要針對差異性明顯的環(huán)節(jié)設立相應的課程,以滿足教育及企業(yè)各方面的綜合需求。其一,是對于領導能力與管理能力的培訓。在對領導能力及管理能力進行討論時,應當明確了解,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所應當具備的重要素質。這些素質包含:自身的事業(yè)熱情以及對熱情的傳遞,引導他人、幫助他人的有愿望,表里如一、公正、自我約束的人格,給人鼓勵與希望的能力,充滿好奇心,樂于學習新的事物,值得信賴,敢于承擔風險等等。為了對這些能力進行培養(yǎng),在研究生的階段就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條件,讓學生能夠對領導能力與管理能力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主持專題活動與小組討論的機會,應當激勵每個學生多說,在任何討論活動中都不要只做傾聽者,應當更多表達出自己的見解,并對自己的觀念進行清晰的闡述。其二,是書面表達及語言方面的著重培養(yǎng)。要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針對性的培養(yǎng),讓學生樂于并且善于與外界進行交流與溝通。另外,要確保能夠在未來,用自己的思想去駕馭市場及企業(yè),這也要求學生有高超的分析能力與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學生普遍存在的自我意識強、缺乏交流溝通能力及文字運用水平偏低等情況,要對學生的“心理學”“邏輯學”“寫作”“公共關系學”等方面的知識進行加強教學。這些綜合能力的強化可以在每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貫穿,而且平時要要求學生多寫一些分主題的研究向文章,最后進行綜合性考試、上交總結性論文。其三,是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培養(yǎng)?,F今的研究生都面臨著來自多方面的心理壓力,比如學業(yè)方面的壓力、生活方面的壓力、交際方面的壓力以及就業(yè)方面的壓力等等,研究生的整體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其未來的工作業(yè)績以及在社會上的發(fā)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想要有效加強學生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從以下的幾個層面入手:第一,是樹立起學生的責任心。主要是引導學生對于個人的生活與學習都產生更加高層次的追求,并且更加明確研究生教育對于人生的價值以及含義,進而樹立起更加正面、積極的生活學習態(tài)度,維持熱情進取的個性。另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對惡劣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及轉變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加堅韌不拔、不怕苦難、敢于承擔。擁有這些良好的品質,學生必定會在今后的工作中獲得更好的發(fā)展。第二,要讓學生懂得從小的事情做起,現在的研究生普遍都具有好高騖遠的特點,自恃過高,所以很容易造成在社會上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所以要給學生灌輸從小事做起的概念,特別是會計這樣需要良好思維習慣及細心度的工作,需要讓學生明白,做好生活中最基本的小事,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是培養(yǎng)細心度及觀察力的最直接渠道。第三,是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解決困難、分析問題,以及自我約束、自我重視、自我鼓勵及自我警醒的良好習慣。經常進行自我的檢查、反省,有助于學生更加明確的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及時進行改正,學生養(yǎng)成了這種習慣,便能夠逐漸向嚴謹負責、積極進取、不怕困苦、熱情自信的良好心態(tài),這對于學生克服自己的盲目、懶散、草率等不良品質有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還要讓學生更加積極的投入到社會的實踐工作當中,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切身了解到行業(yè)及企業(yè)的工作概況、企業(yè)對于從業(yè)人員的要求以及自己的實際能力高低,對于這些方面有了更加詳細的了解,學生便能夠有更加清晰的自我認知,準確的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找準自己在企業(yè)中以及社會上的定位。所以,學校應當將研究生實習基地的建設放到重要位置上,投入更多的資金與會計師事務所、企事業(yè)單位等相關單位簽訂實習的協議。定期選派學生隊伍,到基地去進行實踐,這樣有助于讓學生加強對社會概況的認知,并且能夠讓學生更加明確的掌握社會實踐工作中需要進行解決與研究的難題,這樣既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認知及心理調節(jié)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思考問題、觀察事物及解決難題的能力。其四,是科研究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雖然企業(yè)事務所組的分值明顯低于教師組,但這并不代表不需要對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著重培養(yǎng),任何行業(yè)與企業(yè)的發(fā)展與改革都是在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開始的,只有擁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夠在工作遇到問題時進行多方面的考慮,這樣的人才解決問題的效率要比思維一成不變的人高出很多,碩士研究生現階段的主要走向分為兩類,實踐工作的走向與進一步深造的走向。各類院??梢圆扇∫虿氖┙痰姆绞?,依照人才自身的特點,為其安排更加適合自身的走向,才能夠讓學生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二、結語
外部利益相關者也主要包括三方。首先是政府,其次是社會公眾,再有就是銀行。①政府。國家鼓勵和支持民辦高校的發(fā)展,希望民辦高校能為國家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但是國家同時也對民辦高校起著監(jiān)督的作用。民辦高校要想健康有序的發(fā)展是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的。尤其是民辦高校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更離不開政府的資助,缺少政府的財政資助,民辦高校很難獲得進一步的發(fā)展。所以民辦高校應該多和政府部門進行溝通和聯系,為自身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制度環(huán)境。②社會公眾。在民辦教育當中社會公眾屬于潛在的利益相關者。當下我國已經進入大眾教育階段,民辦高校只有獲得社會公眾的認可,才能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所以民辦高校應滿足社會公眾的利益訴求,對學校的教育管理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提高教學質量。③銀行。在民辦高校當中銀行等一些金融機構也屬于潛在的利益相關者。因為這些金融機構可以為民辦高校的發(fā)展提供資金,在民辦高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當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民辦高校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要重視這些金融機構的利益,要建立合作同盟。
2民辦高校的財務風險
2.1籌資風險。在我國民辦教育政策還不夠完善,社會缺乏捐贈的意識。民辦高校的籌資渠道比較單一,籌資比較困難。我國的資本市場發(fā)育的還不夠健全,尤其是舉債過度,銀行貸款失控等現象嚴重。本來進行合理的舉債能夠促進學校的進一步發(fā)展,能夠為學校的長遠發(fā)展添加動力。但是向銀行進行貸款加大了學校的財務負擔,學校為了還債可能會出現教育資金投入不夠的現象。因此民辦高校應該充分準確的進行收入預期,對自身的能力進行估計,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出現籌資風險,如果不加以重視任其發(fā)展可能會造成辦學資金缺乏,陷入財務危機最后導致學校破產。
2.2資本運營風險。民辦高校的財務在運行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的風險,總結起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第一,最近幾年全球經濟發(fā)展緩慢,通貨膨脹日益嚴重,這就導致民辦高校的生源日漸減少,畢業(yè)生就業(yè)困難,這些現象的出現使學校的收入大為減少,學校缺少辦學啟動資金。第二,許多民辦高校盲目追求辦學規(guī)模,因此采用一些正當或不正當的手段擴大招生規(guī)模,這就使得學校把有限的資金全部用來進行招生和修建校舍上,對于教育資金的投入嚴重不足。這些民辦高校為了吸引學生前來就讀,不惜進行價格戰(zhàn),允許學生拖欠學費,這就使得學校的資金周轉出現問題。第三,國家對于民辦高校的監(jiān)管力度不足,一些民辦高校存在亂收費,提前收費和挪用教學費用的現象。第四,大部分的民辦高校都屬于家族企業(yè),所以普遍存在著假公濟私的現象,學校不能將學校資金用在學生教育上。比如,學校的投資者將親屬安排到學校的非教學崗位上,增加了學校的財政負擔,導致學校辦學效益降低。
3基于利益相關者的民辦高校管理策略
3.1明確財務管理目標。民辦高校雖然屬于私人舉辦的學校,但也應該堅持非營利性本質。我國的民辦高校在制定財務目標的時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堅持公益,把握好國家的“扶持與獎勵”原則,要先想到能夠產生的社會效益,而不是首先想到學校辦學所能夠產生的結余,民辦高校應該努力保證教育成本支出,提高教育質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得到社會的認可。
3.2擴寬資金來源。民辦高校的長遠發(fā)展實際上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因此學校應努力爭取政府支持,獲得資金補助。我國的公立學校辦學所需要的經費大多來自于政府撥款,而大約80%的民辦高校卻沒有得到政府一點的財政支持,即使有的民辦高校獲得了財政支持,也僅限于減免稅收和土地優(yōu)惠等。政府不提供直接的財政支持使得民辦高校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這就限制了學校的招生規(guī)模,限制了教師待遇的提高,限制了學生的助學貸款。阻礙了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民辦高校應盡最大的努力去爭取政府財政的直接支持,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辦學地位,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3.3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民辦高校應當重視廣大師生的主體地位,全面發(fā)揮教師的監(jiān)督作用。學校教師素質的高低決定了學校未來的發(fā)展前途,教師是學校最寶貴的人力資源,學校的教學和科研離不開這些教師的參與,民辦高校應該對教師足夠的重視。學生的學費是民辦高校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學生素質的高低代表了學校辦學水平的高低。所以教師和學生在民辦高校當中都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學校應該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參與到對學校的監(jiān)督行動中來,賦予學生會和工會新的職能,使這些組織能夠充分反應師生的真實意愿。
4結語
管理會計是二十世紀初產生的一門新興的會計分支學科,它把會計信息應用于企業(yè)管理,為經營決策優(yōu)化和提高經營效率提供各種有用的方案和資料,從而幫助企業(yè)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決策。目前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yè)界特別是大中型企業(yè)中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推廣和應用,為更多的決策者、理財人所掌握和利用,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fā)展前景。目前,管理會計運用于高校的財務管理尚處于摸索階段,但管理會計在高校的應用必將對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資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財務管理的規(guī)范化起到促進的作用。
一、管理會計運用于高校財務管理的必要性
會計的職能是包括反映、監(jiān)督和參與經營預測和決策。財務會計主要注重前兩個基本職能,而管理會計注重預測和決策。管理會計在經濟業(yè)務活動過程的主要目的有四個:一是預測,為編制財務計劃提供依據;二是控制,在執(zhí)行過程中進行核算并跟蹤管理;三是決策,通過核算結果對可選方案提出最優(yōu)方案;四是評價,對實際業(yè)績進行考核并為下一會計期間積累資料。管理會計運用于會計的一些方法,為規(guī)劃、決策、控制與考核提供資料信息,為決策者提供最終決策依據。管理會計偏重于為單位內部管理服務。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辦學機構、投資渠道、培養(yǎng)方式等教育體制狀況不一。但財務管理模式基本大同小異,大都采用高等學校會計制度進行核算,很少為學校的發(fā)展提供決策依據,未能行使管理會計的職能。面對各種不同的條件和對象,如何運用管理會計的內容進行規(guī)劃、預測、控制、評價是現今財務管理的一項主要目標。管理會計中獨特的預測方法,可以根據各種不同備選方案選出最優(yōu)方案,進而可以為高校投資發(fā)展決策,制定招生計劃及確定最低收費標準等提供決策依據。因此,高等學校在其經濟活動中充分運用管理會計這一手段,對其經濟活動加以反映、監(jiān)督、預測和控制,從而提供決策的依據是十分必要的。
二、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運用分析
(一)投資決策的應用
目前,我國高校已經進入快速發(fā)展期,大多數高校需要擴大辦學規(guī)模,投資需求大。如何能使資金增值,避免財務風險,做到少花錢多辦事,實現低成本擴張,將是高校財務管理中的一個重要課題。高??梢赃\用管理會計中的貨幣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價值兩個基礎概念進行決策分析。如果將資金存入銀行,可以獲得利息,幾乎沒有風險;如果將資金購買股票,可獲得高于銀行存款利息幾倍的報酬,但風險卻較大。高校財務管理可以運用概率分析的方法對風險和報酬做出科學的比較。以現金凈流量,內含報酬率為評價指標,采用多元化投資策略,優(yōu)化投資組合,形成一個財務風險相對分散而投資效益達到最大點的投資組合。管理會計中的投資決策方法將對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二)預算管理的應用
管理會計的規(guī)劃控制職能主要是通過全面預算來實現,其中財務預算處于核心地位。目前,大部分單位在編制財務預算時,一般是以以前各種費用的實際支出數為基礎,對預算期內的變化因素進行調整來確定。這種做法的一般缺點是將原來不合理的費用支出甚至錯誤決策帶來的不必要支出繼續(xù)存在下去,從而繼續(xù)造成浪費,既不符合真實性,也缺乏客觀性。特別是在高等學校由于實行收付實現制的會計原則,支出又不盡均衡,如一次高額購入大型實驗設備即作為設備購置費一次列支,而不是以折舊形式計入成本(支出),以“以前實際支出數”為基礎的不合理性顯而易見,或造成經費支出浪費、或造成經費安排不到位。零基預算就是以“零”為基礎編制計劃和預算的方法,或者說,零基預算是寫在“白紙”上的預算。這種編制預算的方法不從原有的基礎出發(fā),根本不考慮基期的費用支出水平,一切以“零”為起點,從根本上來考慮各個費用項目的必要性及開支規(guī)模。具體到高校就是要根據年度或預算期的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以及教學計劃、科研計劃、購置計劃、維修計劃等,充分考慮支出的必要性以及價格質量等因素,按照有關的定額、標準進行編制。為了發(fā)揮預算對支出的控制作用,預算的編制要力求明晰、詳盡,增強預算本身的可操作性和對支出規(guī)模支出過程的可控制性,做一件事清清楚楚、花一分錢明明白白,力戒“大概、可能、差不多,然而恐怕很難說”的模糊預算,起不到應有的控制作用,形同虛設,計劃要切實可行、預算要執(zhí)行嚴格,同時要考慮執(zhí)行中的變化因素,安排預算要留有余地、以利于防范突發(fā)事件和確保資金周轉。同時還需要做好有關標準、定額資料的積累工作。
(三)成本二分法的應用
現代管理會計的成本二分法不僅適用于生產企業(yè)的財務管理,同樣也適用于高校的財務管理。它通過分析學生數量與辦學成本的依存關系,可以清楚地掌握學生數量對哪些項目產生影響,從而能合理地安排支出,有效地配置資源和節(jié)約成本,提高辦學效益。具體表現為:
1.固定成本:指在一定限度內不受學生數量變動影響而固定不變的成本。如:離退休費、儀器設備或教學設備等。另外,管理會計還將固定成本按其支出數額在實際工作中能否改變,進一步細分為酌量性成本和約束性成本。酌量性成本:指管理當局的決策行為能改變其數額的成本,如培訓費、招生廣告費等。約束性成本:指管理當局的決策行為不能改變其數額的成本,如離退休費、房屋及設備租金等。對固定成本,高校在編制預算時,其應用主要包括:要分清那些經費項目是屬于固定成本、酌量性成本,還是約束性成本;在編制預算時,要想降低酌量性成本,必須從精打細算,厲行節(jié)約,減少絕對額著手;降低約束性成本,要從經濟合理、規(guī)模適度地利用高校的擴招能力,提高高校的招生率與就業(yè)率入手;另外,固定成本宜采用總額控制、定額管理、費用包干、專項下達的管理模式。
2.變動成本:指總額在相關范圍內隨學生數量的變動而發(fā)生相應變動的成本。如獎學金、物價補貼等。對其應用主要包括:分清哪些經費項目是變動成本,并熟悉其特點,其宜采用定率管理的模式。
3.混合成本:指其成本總額不隨學生數量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如設備購置費、修繕費等,對其應用主要包括:分清哪些經費項目是混合成本,并了解其影響因素。同時應用回歸分析法加以分解,以確定其成本性態(tài)的影響金額。
4.實證分析。筆者引用某高校2001-2003年之間教育事業(yè)費中設備購置費、公務費的實際支出情況,分析辦學成本與學生數量的關系從中可見,2001-2003年學生數量從13641人增加到15287人,但設備費總額3年來基本持平,不受學生數量增減影響。而公務費卻隨學生數量的增加而增加,從生均來看,隨學生數量的增加,生均固定成本呈減少趨勢,而生均變動成本卻增加。
(四)責任中心的應用
責任會計是管理會計的一個子系統,是為了適應經費責任制的要求,對內部各職能部門的經濟活動進行規(guī)劃、控制和考核。所謂責任中心,就是單位內部有專人承擔規(guī)定責任和行使相應職權的內部單位。搞好責任會計,設置好各責任中心,有利于調動廣大教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各層領導的聰明才智。
(五)量本利的分析應用
量本利分析是在成本習性分析基礎上,對業(yè)務量、成本、利潤之間的依存關系進行的分析,其中的方法對高校財務管理具有指導性意義。在高校中,“量”為學生人數,“本”為辦學成本或辦學投入,“利”為事業(yè)結余。從財務角度分析,在是否擴大招生規(guī)模的決策中,在不增加新的固定成本的前提下,假設生源充足,則取決擴大招生規(guī)模能否帶來貢獻毛益,即增加的收入是否超過增加的教育成本。只要擴大招生規(guī)模能帶來貢獻毛益,補償部分固定成本,則擴大招生就是可行的。隨著高校辦學自的進一步擴大,在保證完成教育科研任務的前提下,高??砷_展各種形式的辦學活動。這些活動是有償進行的。作為學校就要考慮到至少招多少學生才能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這時可以利用量本利分析原理,預測招生人數的盈虧臨界點,通過計算確定最低的招生人數。
三、在高校財務管理中推廣應用管理會計的途徑
(一)在高校財務部門設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
管理會計的主要目標是實現資金效益的最大化。管理會計活動是根據基本的財務管理信息,進行預測、決策、規(guī)劃、控制和考核,需要用較為復雜的數學方法。如果手工計算,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必須在會計網絡化的基礎上建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
(二)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建立專業(yè)的管理會計人員隊伍
目前,我國管理會計人員素質較低,基礎教育比較落后。傳統的管理會計教育模式不注重與實際相結合,所用理論基本沿用西方的。因此,要提倡理論研究的現實性、靈活性和綜合性,培育一支素質高、觀念新,能適應現實之需的專業(yè)管理會計人員隊伍,并充實到高校財務管理人員隊伍當中。
(三)轉變觀念,改進財務管理方法
首先,高校領導者應更新觀念,切實改變以往墨守成規(guī)的財務管理僵化模式,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引導財務人員積極參與決策。其次,財務人員應改變一貫的事后報賬算賬的財務管理模式,變被動為主動,找出一條在集權模式、權威被認同的思想下而財務管理能動性、主動性又能充分發(fā)揮的路徑,實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程財務管理,促進資源優(yōu)化配置,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四)完善管理會計理論,使之與我國高校的會計實踐相適應
目前,我國高校財務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高校的進一步發(fā)展。做好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可以提高高校資金使用效率,緩解高校資金壓力,優(yōu)化配置高校資源,促進高校良性發(fā)展,營造和諧健康的校園環(huán)境。我國高校財務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高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陷
目前,高校財務制度中最大的缺陷是所有者缺位。國家是高等教育的投資者,高校資金的所有者是國家,國家為高校提供大量資金供其發(fā)展,但并沒有要求其償還,也沒有要求高校以營利為目的,在國家宏觀調控的指導下,這些國有資產交給高校進行自行管理和調控。國家為高校投資,但并沒有對高校資金的使用和投入實行嚴格的規(guī)劃控制,致使資金所有者缺位:高等學校行使法人權力,但其并不承擔相關的委托責任。因此,對高校資產的管理和監(jiān)督有所缺失,高校不以盈利為目的,不核算盈利、虧損和相關成本支出,具有較大的財務彈性,沒有發(fā)揮高校的財務管理功能。
(二)高等學校財務管理缺乏系統的評價指標
我國高校的教育資源、辦學規(guī)模、師資力量隨著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而不斷壯大。市場經濟蓬勃發(fā)展,社會主義體制不斷完善,加快了高校融入市場的進程。然而,高校經濟活動形式內容多種多樣,日益豐富,與此同時,也加大了高校財務風險,對高校財務體制提出了挑戰(zhàn)。因此,高校財務對管理會計和財務分析內容越來越重視。雖然高校財務設置了統一的指標,對發(fā)生的經濟業(yè)務進行財務分析,但這些指標尚未將高校發(fā)展的規(guī)模、效益、速度等方面的內容包括在內,還不能滿足高校的發(fā)展要求;就高校財務現狀來看,財務分析在高校財務工作中并未引起足夠重視,高校并未對財務數據的內在聯系進行研究,也未對其進行分析,無法通過財務分析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高校的財務管理缺乏合理性和規(guī)范性,尚未形成統一的評價指標和標準,不健全的體系制度忽視了財務管理在高校的作用,缺少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影響了高校財務管理作用的發(fā)揮。
(三)高等學校財務運行機制不健全
高校財務管理體制遵循“統一領導,集中管理”的原則,即高校校長直接領導財務管理工作,財務部門直接對高層領導負責,而不是對高校的實際情況負責,這種方式必然會造成財權分配的矛盾。目前,高校財務統一領導的狀況有兩方面不足,一是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追求個人利益和小團體利益。我國學校普遍是校長負責制,在這種制度下,高校財政分配權在校長和中層領導手中,這樣盡管加強了財政調配權力,但沒有形成相應的經濟責任制,或者雖然建立了相關責任制度,但并不具有實際意義,不發(fā)揮應有作用,在使用審批支出權力的同時,沒有將支出后果、學校收入等因素考慮在內,這就與高校的實際經濟活動相背離,沒有很好地保障高校良好發(fā)展,不利于高校財務運行機制的健全和完善。
二、管理會計應用于高校財務管理的必要性
當今企業(yè)的財務部門,有三分之二的時間用于財務業(yè)務的核算,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于財務管理。高校過去采用的傳統會計核算形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日益發(fā)展的市場經濟環(huán)境的需求,應以改革促進高校財務體制的發(fā)展。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運用還不夠成熟,處于初級階段,應將管理會計引入高校,從而對高校資源進行優(yōu)化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規(guī)范會計核算程序和財務管理。將管理會計引入高校,可以發(fā)揮以下作用:
(一)有利于完善高校的會計管理,增強核心競爭力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是不可分離、相輔相成的,將二者有效結合可以提高高校經營管理水平。財務會計是對外報告會計,主要向企業(yè)外部利益相關者提供信息;管理會計是對內報告會計,主要為企業(yè)內部各管理層提供相關信息,為其作出有效經營決策提供依據。對高校來說,管理會計對評價高校內部管理和提供外部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在會計核算完成之后,可以運用管理會計提供的相關指標衡量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實現程度,可以為管理者作出決策提供有效的財務信息,實現高校的財務管理和控制規(guī)劃。管理會計可以幫助高校合理引進各種教學設備,更新、興建固定資產,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提高學校的科研水平,保障學生的就業(yè)率,進而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吸引優(yōu)質生源,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二)有利于高校的管理和決策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高等教育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高校亟需改革,走轉型發(fā)展道路。高校的財務人員不僅要對經濟業(yè)務進行會計核算,還應對未來發(fā)展提供準確的預算和有效的經濟規(guī)劃。管理會計結合之前的計劃成本資料和實際成本資料,運用科學的管理會計方法,分析教育成本和學生人數之間的關系,將成本細化,為編制預算提供科學的依據,以提高高校辦學質量,加速高校的發(fā)展。另外,管理會計在引進科研技術、利用外資、更新或購置教學和實驗設備等方面也可以進行有效的經濟評價,推動高校健康快速發(fā)展。
(三)管理會計為高校財務保駕護航
管理會計在企業(yè)運營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做好財務會計可以節(jié)約企業(yè)財務成本,為企業(yè)開拓市場等提供很好的資金支持。高校是一種特殊的企業(yè),同樣需要資金,需要適當擴大規(guī)模,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高校的辦學形式多樣化、籌資渠道多元化,學校與其他學校、與企業(yè)之間在研究項目、科研成本、管理費用等方面均有競爭。因此,有必要在高校推廣管理會計,幫助高校節(jié)約成本、避免財務風險,為高校的發(fā)展保駕護航。
(四)有利于學校領導對下屬的考核
管理會計可以對整個學校的經營環(huán)節(jié)進行監(jiān)控,同時將高校管理的預算、成本進行比較、分析、評價,建立起完善的控制系統,監(jiān)控財務核算和分析的全過程。因此,管理會計可以對整個教學過程和收入、支出、成本、利潤等各方面進行分析、考核、評價,為學校管理層決策提供有效信息,加強學校管理層對各部門的監(jiān)督和控制。
三、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一)管理會計在高校投資決策中的應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的高等教育已處于加速發(fā)展時期,很多高校正在努力擴大辦學規(guī)模,因此對投資有較大需求。高校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是提高資金使用率,規(guī)避投資風險,降低投資成本。投資決策中包含兩個重要因素,一是貨幣的時間價值,二是投資的風險價值。資金具有時間價值,同樣的資金在不同的時點上具有不同的價值。因此,計算資金價值時,應將貨幣時間因素考慮在內,將不同時間的資金按照統一時間進行折算,這樣比較才更科學。高??梢詫⒇泿艜r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價值運用到管理會計中,以便更好地進行決策分析,同時充分考慮風險和報酬,運用概率分析權衡二者關系。以凈現金流量、投資回收期、內含報酬率等為評價指標評價投資項目和經營業(yè)績,采用多元化投資策略,合理配置資金資源,優(yōu)化投資組合,達到分散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效益的目的。一般來說投資項目的風險大、周期長、環(huán)節(jié)多,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一旦決策失誤,就會嚴重影響高校的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因此,項目投資應該在調查研究后,按照管理會計中的科學投資決策程序進行分析以確保決策的科學有效。具體來說:高校投資項目的提出是根據其長遠發(fā)展戰(zhàn)略和投資環(huán)境的變化,在把握良好的投資機會的情況下提出的,可以由高校的高層管理人員結合本校的長遠戰(zhàn)略提出,也可以由相關部門領導根據學校的現狀提出戰(zhàn)術性的投資;投資項目的評價主要由高校相關部門和財務部門協同完成;投資項目的決策則由學校高層領導或是相關部門領導制定;項目投資經商討同意實行后,財務部門應積極籌集資金開始實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嚴格考核控制工程進度、施工成本、工程質量等,使投資按預算保質保量完成;投資項目實施過程中一方面要遵循既定的方針、程序,另一方面應對原來的投資決策和實施計劃進行評價,并且根據變化的情況作出合理、適當的更改,保證投資項目完整有序進行。
(二)管理會計在高校預算管理中的應用
目前我國高校預算管理存在以下一些問題:第一,沒有樹立預算管理意識,國家財政撥款是我國高等學校資金的主要來源,學校獲得財政支持后無償使用這些資金。這樣導致部分高校使用資金時不能將資金合理有效地統籌安排,缺乏成本管理意識,資金的使用效率不高,預算管理及監(jiān)督機制還不健全,高校預算管理的作用不能有效發(fā)揮。第二,預算編制方法不科學,預算編制的內容不全面,編制程序缺乏科學性、客觀性,對優(yōu)化預算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第三,沒有強有力的預算執(zhí)行約束力,很多高校缺乏預算激勵機制,使用過程中節(jié)約預算經費的沒有得到獎勵,預算經費不足的又給予其追加,預算執(zhí)行過程中隨意性較大,對資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約束力。第四,沒有健全、完善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很多高校的預算將關注點放在資金的投入上,沒有重視資金的使用效率,也未對資金的使用結果進行后續(xù)評價,沒有建立對資金投入的投資狀況和使用績效的監(jiān)督和考核機制。高校財務預算由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兩部分組成。收入預算是指年度內高校在教學、科研及其他活動中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取得的非償還性資金的計劃,具體包括財政補助收入、教育事業(yè)收入、經營收入;支出預算是指年度內高校在教學、科研及其他活動中支出資金的計劃,具體包括經營支出、基本建設支出、事業(yè)支出和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預算。這就要求我們加強高校的預算控制與管理,合理籌集、分配和使用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因此,我們應運用管理會計相關知識、指標和方法對高校預算進行管理,促進高校教育事業(yè)健康穩(wěn)定向前發(fā)展。市場經濟日益發(fā)展,高校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管理會計要求全面預算的編制和實施更加科學規(guī)范。預算管理需要通過科學的編制方法來實現,編制預算時應以年度計劃、學校的整體發(fā)展規(guī)劃為內容,結合相關的預算編制原則,采用零基預算和績效預算兩種預算編制方法。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必須建立在認真仔細分析上年度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的完成情況之上,通過分析預算和實際的數據資料,總結經驗,找出差距,為下一年度財務預算打下可靠的基礎。做預算時應及時將學校的收入和支出項目納入預算中,以學校的實際發(fā)展情況為依據,對各院系和部門的資金分配、資源配置、重點建設項目投資、成本費用支出的標準和相關規(guī)定等,要利用科學的方法對其加以論證,力爭做到公平、公正、客觀、透明,科學合理分配資金,避免資金浪費。建立清晰明了的預算機制,規(guī)范資金收入和支出,使預算更加準確??傊?,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執(zhí)行預算時要嚴格,而且應將執(zhí)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變化因素考慮到,留有使用資金的空間,避免資金周轉困難。預算管理具有前瞻性和系統性,做好預算管理不是學校財務處一個部門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全校各個部門和院系相互協調、共同參與、通力配合,將資源優(yōu)化配置。
(三)本量利的分析應用
運用本量利分析方法是管理會計中很重要的基本分析方法,可以幫助高校確定年度利潤、確定招生保本點、預測各種相關費用,進而指導學校的工作。具體做法如下:
1.收集、整理和分析相關數據資料
根據年度招生規(guī)模,分析年初制定的招生計劃資料,按照學生人數收集預算出的學生學費和住宿費水平、計劃投入教學和科研的成本等資料。另外,進行本量利分析,應以一個基本假定為前提,即成本性態(tài)為標準,將高校支出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其中:變動成本指直接費用中隨學生人數變動而變動的部分,例如各學院、系等部門所使用的電話費,雜志報刊、材料費,低值易耗品等;固定成本指直接費用中不隨學生人數變動而變動的費用,例如各學院、系等部門支付的教職工的基本工資、保險費、教工福利費、獎金績效等費用;將間接費用列入固定成本,高校的間接費用主要包括高校行政管理部門發(fā)生的費用,如計提的壞賬準備和無形資產攤銷、教育科研費、借款的利息支出、銀行手續(xù)費。另外,對于財政專項支出,我們對其進行專項反映,不進行成本性態(tài)模型分析。
2.確定高校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數學模型
利潤=收入總額-成本總額=收入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固定成本總額)=業(yè)務量×單價-業(yè)務量×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總額,即:L=px-bx-a,其中:L為利潤(事業(yè)結余),b為單位變動成本(人均教育事業(yè)支出),a為固定成本總額,x為業(yè)務量(招生人數),p為單價(人均教育事業(yè)收入)。資料1:假設某高校經營辦學,2012年人均教育事業(yè)收入為p元,人均教育事業(yè)支出(變動成本)為b元,應分攤的固定成本為a元,則:該校事業(yè)結余L=(單位教育事業(yè)收入-單位教育事業(yè)支出)×招生人數-固定成本=(p-b)x-a
3.確定高校招生保本點
學生人數達到某一點時,可以使其業(yè)務收入正好等于業(yè)務成本,這時高校經營不盈不虧,這一點即保本點。若要盈利,必須擴大業(yè)務量,超過保本點。高校辦學業(yè)務保本點一般利用邊際貢獻法來確定。假設某高校經營辦學,2012年有關單位人均教育事業(yè)收入、單位人均教育事業(yè)支出應分攤的固定成本數據同資料1。據此計算如下:(1)單位邊際貢獻(y單)=單位教育事業(yè)收入-單位教育事業(yè)支出=p-b(2)單位邊際貢獻率(z)=單位邊際貢獻/單位教育事業(yè)收入×100%=(p-b)/p×100%(3)保本業(yè)務量(x)=固定成本總額/單位邊際貢獻=a(/p-b)(4)保本業(yè)務收入(w)=固定成本總額/單位邊際貢獻率=a[/(p-b)/p×100%]通過以上計算結果可以得出結論:該高校的保本業(yè)務量(在校生規(guī)模)為x名,業(yè)務收入保本額為w元,超過保本點才可獲得收益;在保本點上,只能獲得邊際貢獻總額y總元,等于固定成本總額,盈虧平衡。
4.預測學校計劃年度的目標利潤(事業(yè)結余)
資料2:某高校2013年預計招生人數X名,業(yè)務收入(教育事業(yè)總收入)為Y元,其中,財政人均撥款、學費收入等人均教育事業(yè)收入為(Y/X)元,教學成本等變動成本(人均教育事業(yè)支出)為Z元,安全邊際為(X-保本點x)。經過計算得出:(1)邊際貢獻=業(yè)務收入-變動成本=Y/X-Z(2)邊際貢獻率=(邊際貢獻/業(yè)務收入)×100%=(Y/X-Z)/Y×100%(3)安全邊際率=(安全邊際/業(yè)務收入)×100%=(X-x)/Y×100%(4)事業(yè)利潤率=安全邊際率×邊際貢獻率(5)目標利潤=預計招生數額×邊際貢獻率-固定成本5.已知目標利潤計算相關的指標(1)目標利潤下的招生人數=(固定成本總額+目標利潤總額)/單位邊際貢獻(2)目標利潤下的人均教育支出=人均教育事業(yè)收入-(固定成本總額+目標利潤總額)/招生人數(3)目標利潤下的固定成本總額=預計招生數×(人均教育事業(yè)收入-預計人均教育事業(yè)支出)-目標利潤
(四)戰(zhàn)略管理會計在高校的應用
戰(zhàn)略管理會計是將管理會計與戰(zhàn)略管理相結合應運而生的,它擴展了管理會計核算運用的范圍,注重市場競爭,用戰(zhàn)略性眼光看待市場、產品信息、企業(yè)內部信息,分析企業(yè)行業(yè)狀況,是為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服務的會計。如果將戰(zhàn)略管理會計應用于高校將會給現有的高校財務管理帶來很多新鮮血液:第一,能突破單一會計主體的限制,注重高校外部環(huán)境和競爭對手。戰(zhàn)略管理會計站在企業(yè)整體的高度審視企業(yè)外部環(huán)境,關注外部情況,為高校提供超越自身財務會計內容的信息,這些信息更為廣泛,對高校制定財務方針、優(yōu)化資金配置具有重要意義。第二,能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和相關性,為高校提供更多有助于高校積極正確經營的非財務信息,使管理會計真正從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在如今激烈競爭的環(huán)境下,許多非財務信息對高校的長遠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就業(yè)率、用人單位對本校畢業(yè)生的滿意度、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要求等,都會影響學校的生源質量,而生源質量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高校的未來發(fā)展是否順利。第三,更加注重人力資源的應用。傳統財務會計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各種實物,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計價,對于管理事物的主體“人”卻很少涉及。而這一點在高校的教師管理中尤為重要,比如如何培養(yǎng)優(yōu)秀教師、如何留住內部優(yōu)秀教師、如何吸引外部優(yōu)秀的教師以及管理人員加入學校的教職工隊伍,這些對高校發(fā)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戰(zhàn)略管理會計在管理會計人員的職能范圍內增加了新的內容,在財務會計和戰(zhàn)略管理領域發(fā)揮了更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接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四、在高校推廣應用管理會計的途徑
(一)在高校財務管理部門設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為管理會計在高校中的應用奠定技術基礎
管理會計的產生為企業(yè)經營管理者提供了有價值的決策信息,滿足了企業(yè)內部經營者的需求,促進了企業(yè)發(fā)展。管理會計以相關的數學分析方法為基礎,借助數學模型和相關公式,對財務信息進行規(guī)劃、預測、決策、控制和評價,這是通過以前的手工計算難以實現的。因此,高校應加強會計信息化業(yè)務知識學習,將信息化引入管理會計,建立高校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提高高校會計業(yè)務核算質量和管理水平。
(二)轉變高校領導觀念,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建立專業(yè)的管理會計人員隊伍
我國高校目前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現象,使管理會計在高校中的推廣應用受阻,如領導者理念觀念落后,管理會計人員業(yè)務水平較低、專業(yè)知識不扎實等。改變這種狀態(tài),首先,高校領導學習先進理念,轉變財務管理模式,使用正確管理方法,加強會計專業(yè)學習,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帶領財務人員積極投身于財務決策中。其次,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鼓勵創(chuàng)新,塑造一支業(yè)務扎實、靈活性強、觀念新的高校財務管理隊伍,促進高校財務管理事業(yè)的發(fā)展。再次,財務人員的主要職責是對發(fā)生的經濟業(yè)務進行會計處理,屬于“報賬型”會計,今后應站在整體的高度,重視對事前的預測決策進行分析,向“管理型”會計轉變,將管理會計的相關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優(yōu)化資金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高業(yè)務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時,管理會計人員在工作時,應堅持客觀公正、廉潔自律、提高技能、保守秘密四項基本職業(yè)道德標準。
(三)完善管理會計理論,使其適用于我國高校管理會計的實踐
我國管理會計現存理論體系形成于20世紀中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管理會計不斷在實踐中加以運用,但其先進性和實踐性方面明顯不足。要使管理會計更好地應用于高校,應從高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注重其理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對現有的管理會計理論進行必要的補充和修訂,完善現有管理會計理論,并深入研究高校管理會計相關理論,形成一套具有高校特點的、適合高校發(fā)展的管理會計理論。同時,提高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使其投身到管理會計的實踐之中,推進管理會計在高校的深入發(fā)展。
(四)協調好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關系,及時總結應用經驗,使之與高校的會計實踐相適應
管理會計的許多信息來自財務會計的有關報告,可以說是財務會計的再加工。因此,在高校財務管理過程中要將二者兼顧,逐步加強管理會計的運用,而不應只注重財務會計。同時,高校應將經過實踐檢驗的成功經驗進行歸納總結,在財務部門及相關部門的指導推動下,發(fā)揮管理會計在高校中的財務管理作用。我國管理會計理論最早來源于西方,借鑒西方先進思想的同時應結合我國國情和高校財務管理的實際情況,形成一套與高校發(fā)展相適應的管理會計理論。因此,要通過對具體案例進行分析增加實踐經驗,使管理會計理論在高校的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和完善,推廣和應用高效、實用的方法,提高辦事效率。
五、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