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病蟲害防治注意事項范文

時間:2023-07-30 10:10:17

序論:在您撰寫病蟲害防治注意事項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病蟲害防治注意事項

第1篇

遼寧省凌海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遼寧 錦州 121200

【摘 要】水稻施肥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以土壤測試和肥料田間試驗為基礎,根據(jù)土壤供肥性能、水稻需肥規(guī)律、肥料利用率,結合當?shù)厣a水平等因素綜合分析,以土定產、以產定肥、因缺補缺,調節(jié)和解決水稻需肥與土壤供肥之間的矛盾,有針對性地補充水稻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實現(xiàn)各種養(yǎng)分的平衡供應,滿足水稻生長的需要。

【關鍵詞】水稻;施肥;高產

1 水稻生育特點

我市屬于東北早熟單季稻作帶,生育期為110~160d,從形態(tài)和田間診斷角度可分四個時期:幼苗期(萌動、發(fā)芽、三葉期);分蘗期(始期、盛期、末期);穗分化期(長穗形:包括穗分化各期,拔節(jié)期,以及外觀看到劍葉膨鼓時的孕穗期);結實期即成熟期(開花期、乳熟期、臘熟期、黃熟期和完熟期)。

2 需肥規(guī)律

2.1 吸收量

水稻正常生長必須吸收各種營養(yǎng)元素。氮、磷、鉀是施肥的主要元素,每形成100k量吸氮2.1~2.4kg、磷0.9~1.3kg、鉀2.1~3.3kg,氮、磷、鉀比例為1:0.5:1~1.3;硅雖不是必需元素,但對水稻有重要作用,可以增強水稻的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質,水稻是吸硅最多的作物;水稻對鋅反應較敏感。此外,水稻吸肥量還與氣候有關,營養(yǎng)生長于高溫季節(jié)中進行的吸肥量常常大于低溫季節(jié)生長的,其中以磷素最為明顯,這是因為低溫對植株吸磷的抑制效應最大,若以30℃時的吸收量為100%,16℃時磷的吸收量降至55.9%,而氮與鉀分別降至68.3%與78.9%。

2.2 吸收率

在移栽到穗分化的營養(yǎng)生產中,鉀的吸收量較大,占吸鉀總量的31.0%~43.5%;氮次之,為26.9%~36.6%;磷較少,為15.8%~22.4%。幼穗分化到抽穗的生殖生長期,養(yǎng)分吸收量顯著增加,氮為47.2%~53.6%,磷為44.4%~50.9%,鉀的吸收已基本完成為56.6%~69%,這是水稻一生中吸肥最多的時期。抽穗到成熟期,氮吸收顯著減少,為16.2%~33.3%;磷的吸收比較平穩(wěn),為33.0%左右。生育后期,水稻吸收的氮、磷仍在16%~33%。故氮、鉀肥要前中期施用,同時要施好穗粒肥以保證水稻后期對養(yǎng)分的需要。

3 肥料施用量的確定

確定目標產量:目標產量一般是在前三年平均產量的基礎上增產10%。

土壤施肥量=(目標產量所需養(yǎng)分量-土壤養(yǎng)分供應量)/(肥料中有效養(yǎng)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目標產量所需養(yǎng)分量=目標產量×單位產量的養(yǎng)分吸收量(水稻每1kg籽粒需N2.1~2.4kg、P2O50.9~1.3kg、K2O2.1~3.3kg)。

4 肥料施用技術

施肥是奪取水稻豐產栽培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水稻的產量構成因素為667㎡穗數(shù)、每穗粒數(shù)、結實率和粒重,它們均是在不同發(fā)育時期形成的,各期施肥對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是不同的。因此,只有適時、適量分期施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施肥經驗是看天、看土、看苗分期施好基肥、蘗肥、穗肥和粒肥。

4.1 基肥

多以肥效穩(wěn)長且含元素齊全的有機肥料為主,配合一定量的化學肥料。

作用: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滿足水稻各生育期對各種肥料元素的基本需要,使稻苗扎根后能及時吸到肥料,促進早發(fā)。

用量:有機肥和磷肥全部于耕前施用,為使基肥及早發(fā)揮作用,逐步改為淺層施用,即在干耕上水后施用,靶田時將氮、鉀肥施入。一般667㎡施有機肥2000~3000kg、過磷酸鈣30~40kg、硫銨20~25kg、硫酸鉀8~10kg、硫酸鋅1kg。

4.2 返青肥

插秧后3~7d,追尿素4~5kg。

4.3 分蘗肥

分蘗期是單位面積上穗數(shù)的決定期,也是擴大稻苗營養(yǎng)體為形成壯稈大穗奠定基礎的時期,因此,分蘗肥要適時、適量,使之能在基肥釋放的配合下盡早地促進分蘗,以達到預期的穗數(shù)。同時,分蘗肥還有助于控制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防止穗分化或拔節(jié)之前氮素過剩。從栽插到分蘗停止一般有35~40d,但并不是在這個時期內出生的分蘗都有效。高產栽培條件下,稻的有效分期較短,從栽秧算起只有20d左右,在早春氣溫較低情況下可延長到25d左右,在高溫和帶土移栽情況下只有15d,且早出生的分蘗成穗率高、穗形大。早生分蘗從分蘗出生到主莖拔節(jié)的時期長,有較充裕的時間趕上主莖生長,因此,追肥一般在插秧后10~15d,追尿素10~12.5kg;插秧后25~30d,追尿素8~10kg。

4.4 穗肥

拔節(jié)長穗期是決定每穗穎花數(shù)與谷殼體積的時期,對結實率與粒重具有深遠的影響。此期施肥可形成足夠的產量容器,即在已有穗數(shù)的基礎上,使每穗穎花數(shù)與谷殼體積符合預期要求,形成理想的株型與強健的根系,使抽穗時的群體具有適宜的葉面積指數(shù)與良好的株間受光效率,為增加抽穗后的灌漿物質奠定基礎??刂茻o效生長,減少稻株在氮素同化時消耗貯藏糖類的數(shù)量,增加抽穗前的灌漿物質貯備。

4.5 促花肥

為增加分化穎花數(shù),有效施肥期一般在穗分化前的6d到分化后的4d,最有效是在分化前1d到分化后1d。

4.6 ?;ǚ?/p>

為防止穎花退化,在穗分化10d左右,(有效施肥期在分化后的7~14d)一般是倒二葉抽出1/3、穗長2~3mm時施用,其用量不宜過多,一般可667㎡施尿素5kg左右,以抽穗前葉色能略褪淡為宜。

4.7 粒肥

粒肥可延長抽穗后葉片功能,增加灌漿物質,減少秕粒,增加粒重,一般667m2追4~7.5kg硫銨。對于抽穗速率不快、葉色偏淺的地塊,可提早于始穗期追肥,一般田塊粒肥追施不宜遲于齊穗后10d。

蘋果樹病蟲害化學防治的優(yōu)點及其注意事項

鄭黨軍 左媛媛

陜西省乾縣植保植檢站 陜西 乾縣 713300

【摘 要】化學防治具有殺滅快、消滅病蟲害徹底、防治范圍廣、便于機械化等優(yōu)點。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一方面要避免病蟲害對防治藥物產生抗藥性,另一方面,化學防治藥物地使用要科學合理。本文就此展開論述,為今后本地區(qū)蘋果樹的病蟲害防治提供參考和借鑒思路。

【關鍵詞】蘋果樹;病蟲害;化學防治;優(yōu)點;注意事項

按照防治原理及技術應用的不同,蘋果樹病蟲害防治方法具體有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物理機械防治和植物檢疫五種方法?;瘜W防治因其殺滅快、消滅病蟲害徹底、防治范圍廣、便于機械化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蘋果樹病蟲害的防治。本文在接下來的內容,就蘋果樹病蟲害化學防治優(yōu)點進行了介紹,在優(yōu)點認識的基礎上闡述了采用化學防治蘋果樹病蟲害應該注意的問題,為今后本地區(qū)蘋果樹的病蟲害防治提供參考和借鑒思路。

1 蘋果樹病蟲害化學防治的優(yōu)點

1.1殺滅速度快

化學防治病蟲害可保證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撲滅暴發(fā)性的病蟲害。蘋果的紅蜘蛛、蚜蟲等暴發(fā)性害蟲,選擇恰當?shù)乃巹┛稍趲仔r到數(shù)天內全部殲滅,并有效控制其危害,保證蘋果樹的正常生長與結實,這一點是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所難以做到的。

1.2 殺滅徹底

化學防治對那些隱蔽性害蟲(如卷葉蟲、食心蟲以及鉆心蟲等)都有著殺滅徹底的防治效果。用煙劑防治卷葉蟲、用敵敵畏等有揮發(fā)性的藥劑注入天牛的孔中就屬于化學防治較為成功的事例。

1.3 防治范圍廣

任何一種害蟲、病菌不管它處于哪一個發(fā)育階段都可用化學農藥將其消滅。一般來說,蟲卵是比較難殺死的,而現(xiàn)在研制的藥劑不少已經具備了殺卵的功效,例如尼索朗專門殺死紅蜘蛛的卵,這樣就大大提升了藥物防治的范圍。

1.4 可大面積機械化操作

可用各種現(xiàn)代化機械進行噴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防治時間。但農藥也具有殺死天敵和益蟲、破壞生態(tài)平衡、造成人畜中毒事故、污染環(huán)境、使害蟲與病菌產生抗藥性和造成藥害等缺點。對農藥使用中存在的—些問題,應采用積極的態(tài)度加以克服或減輕。

2 蘋果樹病蟲害采用化學防治應該注意的問題

2.1 避免病蟲害對防治藥物產生抗藥性

2.1.1 做好綜合性的防治措施

在任何農業(yè)防治工作的開展中,抗藥性的產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現(xiàn)象。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長時間地使用一種防治藥物,或早或晚都可產生抗藥性。由此,在蘋果樹的病蟲害防治中,綜合性的防治理念逐漸被人們所重視,采用綜合性的防治措施不僅可以消除抗藥性的弊端,同時對于消滅抗體個體也大有裨益。

2.1.2 輪換或者是混合使用兩種或者是兩種以上的藥劑

輪換或者是混合使用兩種或者是兩種以上不同作用機制的殺菌藥劑可有效延長抗菌性的發(fā)展速度。舉個簡單的例子,混合或者是輪換使用三種不同的藥劑,當一種藥劑無法殺滅害蟲的時候,其余兩種很有可能就會將其殺死。而且三種藥劑同時或者是輪換使用,病蟲害對藥劑的抗藥性能也是顧此失彼,大大延緩了抗菌性的發(fā)展速度。

2.1.3 及時、不斷地更換藥劑使用的類型

在化學防治中,一旦發(fā)現(xiàn)本地區(qū)的病蟲害對于某種藥劑產生了抗病性,就要及時更換使用另一種藥劑。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種抗藥性的產生一般來說有著很明顯的區(qū)域特征。舉個例子來說明,一旦一個區(qū)域某地方的紅蜘蛛對于內吸磷產生抗藥性,那么這種抗藥性會迅速得到蔓延。但是,另外很少使用這種藥劑的區(qū)域卻可以繼續(xù)使用的。所以,在使用化學發(fā)展病蟲害的時候一定要做好區(qū)域間的交流與合作。此外,我們必須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及時、不斷地更換藥劑使用的類型也不是最根本的抗藥性防治措施,因為在藥物更換使用若干年之后,對藥劑抗藥性的產生也是不可避免的。由此,我們要不斷加大科研力度,研制出更新一代藥劑進行防治,提高化學防治的時效性。

2.2 化學防治的藥物使用要科學合理

2.2.1 嚴格選擇施藥時間,控制施藥間隔期

施藥時間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化學防治的質量,相關研究證明,在合理的時間內,選擇藥物防治對于蘋果樹病蟲害的防治有著良好的效果。以炭疽病、輪紋病及褐斑病為例,一般在果樹開花后一周時間內進行病蟲害防治效果較好。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藥物防治的效果會越來越差。

施藥間隔期的控制對于果樹病蟲害的防治也尤為重要,在間隔期的具體選擇中,要綜合考慮藥劑有效期、降水量等因素。以防治炭疽病、輪紋病及褐斑病為例,可使用多菌靈、退菌特、甲基托布津等藥物防治,在第一次防治之后,考慮到其藥物防治有效期,可在20~30d的時間間隔之后進行二次防治,之后每月進行一次波爾多液噴灑,這樣可取的較好的防治效果。除了藥效期,還要考慮到降水的因素。在上述防治炭疽病、輪紋病及褐斑病的間隔期選擇中,20~30d內降雨量在80mm,二次防治后降雨量在160mm,此時進行藥物防治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在這期間降雨量有所增加,則應該適當?shù)目s短二次施藥間隔期。

2.2.2 科學合理混藥,注意藥物噴灑質量

在化學防治中,常常有把藥物混合使用的情況。在混用期間,要做到科學合理,盡量保證藥物混合之后不會產生不良的化學反應,不會降低混合后藥物的毒性,不會對蘋果樹產生藥害。在藥物噴灑中,要注意藥物噴灑的質量,尤其是遇到多雨的時節(jié)就更要嚴格要求了。要保證藥物噴灑均勻、周到,同時還要控制好用量。

3 結論

總之,化學防治具有殺滅快、消滅病蟲害徹底、防治范圍廣、便于機械化等優(yōu)點。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一方面要避免病蟲害對防治藥物產生抗藥性,另一方面化學防治藥物地使用要科學合理。如此,即可將這種病蟲害防治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最大水平。

參考文獻

[1]黃希林.蘋果樹幾種常見病蟲害及綜合防治措施[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1,(19):32.

第2篇

[關鍵詞] 馬鈴薯 病蟲害 防治 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 S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6-0068-02

近年來,隨著產業(yè)結構調整,馬鈴薯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產值大幅度提高,根據(jù)監(jiān)測調查馬鈴薯病蟲害在我縣山區(qū)逐年加重之勢,如馬鈴薯晚疫病、馬鈴薯早疫病、馬鈴薯病毒病、馬鈴薯瓢蟲、馬鈴薯蚜蟲等發(fā)生較重,因此加強“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合理利用農藥,嚴格控制病蟲害。為馬鈴薯增產增收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馬鈴薯病害的防治

1.馬鈴薯晚疫病

馬鈴薯晚疫病又稱疫病,屬于真菌性病害,是馬鈴薯生產中發(fā)生最為普遍而較為嚴重的流行性病害,地上植株及塊莖都能發(fā)病。馬鈴薯晚疫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對馬鈴薯產量和品質影響極大,一般減產30%左右,嚴重時造成絕收。因此必須加強預防及防治。

1.1馬鈴薯晚疫病的癥狀:可侵染葉片、葉柄、莖、莖塊。葉片侵染后先在葉尖或葉緣產生水浸狀綠褐色斑點,病斑周圍有淺綠色暈圈,田間濕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大,呈褐色,并產生一圈白霉,其中葉背最為明顯;干燥時病斑變褐干枯,質脆易裂,不見白霉,且擴展迅速減慢。莖部或葉柄染病后出現(xiàn)褐色條斑,發(fā)病嚴重的葉片萎垂、卷縮,最后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發(fā)出腐敗氣味。塊莖染病后出現(xiàn)褐色或紫色大塊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擴散。

1.2發(fā)病原因:(1)氣候條件;是馬鈴薯晚疫病發(fā)生和流行的決定因素當氣候條件適宜時,一般白天平均氣溫在25℃左右,夜間溫度在10℃左右,連續(xù)多日陰雨或霧、露天氣,馬鈴薯晚疫病便可爆發(fā)、進而大流行。(2)品種的抗病性差;是馬鈴薯晚疫病的發(fā)生原因之一。(3)種薯帶菌;帶菌種薯是主要的初侵染來源,病薯播到地里后,病菌借助土壤水分在土壤中擴散傳播給其他植株,也可以通過耕作,雨水侵染其他植株,形成中心病株,中心病株對附近植株再侵染,逐漸形成發(fā)病中心,然后向四周擴散。病株上的孢子囊落至地面隨水進入土壤中,侵染塊莖,使薯塊染病。 (4)發(fā)病田塊,重復種植嚴重;使在土壤中和病殘體上越冬的病原菌第二年繼續(xù)侵染馬鈴薯,也是馬鈴薯晚疫病的發(fā)生原因。(5)地塊選擇不當;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的地塊有利于晚疫病的發(fā)生流行。( 6)栽培管理不當;偏施氮肥,密度偏大,整地質量差,鏟鏜不及時,草荒嚴重,秧苗長勢弱,不及時預防也是馬鈴薯晚疫病發(fā)生流行的原因之一。

1.3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對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1)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5)種薯消毒切塊時,發(fā)現(xiàn)病薯,將切刀用50%福爾馬林或5%來蘇爾將刀浸泡消毒;(2)嚴格挑選無病薯作種薯,減少病害初侵染源;(3)選擇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和雨后田間積水,及時除草,如發(fā)現(xiàn)此病及時清除中心病株;(4)發(fā)病初期及時進行藥劑防治,藥劑可選用80%必得利可濕性粉劑400倍液,72%的錳鋅?霜脲可濕性劑700倍液,或畝用50%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間隔7天,連續(xù)用藥2―3次才能控制其流行。

2.馬鈴薯早疫病

2.1癥狀:(1)馬鈴薯早疫病多從下部老葉開始,葉片病斑近圓形,馬鈴薯葉片染病后,出現(xiàn)近圓形具有同心輪紋的黑褐色壞死病斑,大小約3毫米,潮濕時斑面出現(xiàn)黑霉,嚴重時病斑互相連合成黑色斑塊,可致葉片枯死脫落葉柄和莖桿受害,多發(fā)生在分枝處。(2)馬鈴薯薯塊發(fā)病,表面出現(xiàn)暗褐色近圓形至不定形病斑,稍凹陷,邊緣明顯,病斑下薯肉組織亦變成褐色干腐,出現(xiàn)近圓形暗褐色斑,皮下呈淺褐色海棉狀干腐。潮濕時,病斑上均可產生黑色霉層。

2.2防治:(1)與非茄科蔬菜輪作2年以上;(2)選用干燥肥沃田塊種植,加強栽培管理,選擇地勢較平坦不易積水的地塊栽培;(3)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合理密植;(4)加強肥水管理,注意雨后及時排除田間積水;(5)早期及時摘除病葉,帶出田外集中銷毀。(6) 藥物防治: 藥劑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 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

3.馬鈴薯病毒病

3.1癥狀:常見的馬鈴薯病毒病有3種類型。(1)花葉型:葉面葉綠素分布不均,呈濃淡綠相間或黃綠相間斑駁花葉,嚴重時葉片皺縮,全株矮化,有時伴有葉脈透明;(2)壞死型:葉、葉脈、葉柄及枝條、莖部都可出現(xiàn)褐色壞死斑,病斑發(fā)展連接成壞死條斑,嚴重時全葉枯死或萎蔫脫落;(3)卷葉型:葉片沿主脈或自邊緣向內翻轉,變硬、革質化,嚴重時每張小葉呈筒狀。

3.2防治:(1)采用無毒種薯;(2)培育或利用抗病或耐病品種;(3) 苗前后及時防治蚜蟲,蚜蟲是傳毒該病的主要原因;(4)改進栽培措施,包括留種田遠離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實行精耕細作,高壟栽培,及時培土,避免偏施過施氮肥,增施磷鉀肥,注意中耕除草,控制秋水,嚴防大水漫灌;(5)發(fā)病初期噴灑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二、馬鈴薯蟲害的防治

1.馬鈴薯瓢蟲

1.1形態(tài)特征:主要是28星瓢蟲,成蟲:體長7―8mm,半球形,赤褐色,密披黃褐色細毛。前胸背板前緣凹陷而前緣角突出,中央有一較大的劍狀斑紋,兩側各有2個黑色小斑。兩鞘翅上各有14個黑斑,鞘翅基部3個黑斑后方的4個黑斑不在一條直線上,兩鞘翅合縫處有1―2對黑斑相連。卵:長1.4mm,縱立,鮮黃色,有縱紋。幼蟲:體長約9mm,淡黃褐色,長橢圓狀,背面隆起,各節(jié)具黑色枝刺。蛹:長約6mm,橢圓形,淡黃色,背面有稀疏細毛及黑色斑紋。尾端包著末齡幼蟲的蛻皮。

1.2防治:(1)消滅越夏蟲源,清除田邊地角、溝邊雜草及被害馬鈴薯干枯殘葉以及植株,集中燒毀,以消滅越夏蟲源。(2)人工捕捉成蟲,利用馬鈴薯瓢蟲成蟲的假死性,敲打植株,收集成蟲,集中消滅。(3)在馬鈴薯瓢蟲幼蟲孵出前,摘除葉片上的卵塊,集中處理,減少田間蟲口密度。(4)幼蟲分散為害前,進行化學藥劑噴霧防治。藥劑可選用2.5%敵殺死乳油5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16%的蚧休乳劑1000―1500倍液。

2.蚜蟲

2.1總類:種類較多,如棉蚜、桃蚜、菊蚜、瓜蚜、小蚜、黑背蚜、麥長管蚜、蘿卜蚜等。主要為害玉米、馬鈴薯、蔬菜、小麥、高梁、水稻及多種禾本科植物。形態(tài)特征(略)。

2.2防治:(1)及時清除田間地頭雜草,消滅蚜蟲的孳生基地:(2)農藥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或50%敵敵畏1000倍液,或50%抗蚜威3000倍液,或2.5%敵殺死3000倍液均勻噴霧。

三、注意事項

1.操作時,噴頭距農作物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能來回或上下擺動,走速要均勻。

2.落雨天氣和有露水時不能用藥防治,因用藥被雨水沖走,降低防治效果。噴藥4小時內如遇下雨,防治效果較差;如未下雨,其防治效果較好。

3.農藥施用時,必須配戴口罩及手套。操作者要自我保護,盡量減少部位,以免發(fā)生中毒。

第3篇

燕麥的生育期為70~120天,喜歡涼爽和濕潤的氣候,是耐旱喜光作物。燕麥一般在2~4~C時就可以發(fā)芽。燕麥的幼苗可耐-3~4℃的低溫。燕麥生長期最適宜的溫度是17~20℃,如果灌漿期溫度達到38~40℃,會導致籽粒秕瘦和癟粒。燕麥要求光照時間長,在日照短的條件下,燕麥發(fā)育慢,抽穗晚,植株大而籽粒少。要獲得高產,必須保證分蘗期和抽穗期的長日照條件。燕麥在拔節(jié)期至抽穗期是需水的關鍵期,如果這時干旱,會導致大幅度減產。所以,高產栽培必須選擇適合本地氣候條件的品種,并將拔節(jié)期和抽穗期安排在本地的多雨期。因此在種植燕麥關健要注意以下技術環(huán)節(jié):

1.整地要細,燕麥和小麥一樣,整地質量影響出苗質量。要求整地質量達到深松、整平耙細。深松的目的是讓燕麥深扎跟,抗倒伏,平細目的是播種深度一致,不能有深有淺,種子控制在鎮(zhèn)壓后2~3厘米。

2.巧施苗肥,分蘗肥,促進苗齊苗壯,在5~6葉期,如果發(fā)現(xiàn)燕麥葉片色淡缺肥,可結合降水追施尿素,公頃用量為40~45 kg。

3.雜草防除,在三一四葉期用2.4-D丁酯與苯磺隆防除闊葉雜草,尖葉草可以與大豆等作物輪作防治。比較難防的是水稗草,上年水稗草嚴重地塊建議不種燕麥,避免稗草旺盛抑制燕麥生長。

4.燕麥易倒伏,建議每公頃肥量不易過大,因地制宜用肥,地薄的可以適當增加氮肥量,豆茬地用二銨300斤加25~50公斤鉀肥,目的是壯稈,同時也是增產的主要措施。鉀肥是干物質的運輸載體,作物有鉀的作用呈現(xiàn)明顯增產效果。

5.種植密度不易過大,一般密度畝保苗控制在30萬株。不易過大,過大易倒伏,影響產量。

6.播種后一定要鎮(zhèn)壓,目的是保水,促進地下水反漿,促進早生根,早發(fā)芽,早出苗,抗倒伏。

7.滅草用藥量不易過大,2.4~D丁酯量大麥穗散,且小穗少而小,甚至沒有粒。也不能用綠磺隆和防尖葉草藥劑。

8.收獲要及時。常言說:燕麥鈴鐺一響,燕麥沒了。也就是說不及時收獲,燕麥可能落地了。最好是分段收獲,也就是先割曬,再拾禾,這樣收獲最高產量,且品質好,燕麥不帶皮,質量好。但是也增加了成本。我們多數(shù)都是采取直接收獲,也就是直接聯(lián)合收獲。直接聯(lián)合要求看好天、看好麥,當燕麥穗上部三分之二成熟,類似種子形態(tài),下部三分之一處于臘熟期,但沒有漿時,可以直接收獲。如果風小可以晚收幾天,但風大就要抓緊收獲。

9.病害

防治這幾種常見病的方法基本相同,一是選擇抗病品種,如白燕2號、壩莜1號等。二是選擇無菌種子進行種植三是合理輪作倒茬,如同馬鈴薯、亞麻等進行輪作。如病情嚴重,可用化學方法防治。提倡使用的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如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可按照每畝用甲基托布津60g-70g的標準稀釋成500倍液后進行防治,噴灑要均勻。每隔7天噴一次,連噴2~3次即可。比較常見的蟲害有草地螟、蚜蟲、紅葉螨。當出現(xiàn)蟲害時,如蟲害嚴重,可以用5%氯氫菊酯進行防治,按照每畝用藥35ml-45ml,稀釋成1000-1500倍液后進行噴施來殺滅蚜蟲和紅葉螨。10天后再噴藥一次效果更好。每畝用吡蟲啉50g稀釋成1000倍液,噴霧防治草地螟。

10.加強病蟲害防治

燕麥抽穗成熟期是病蟲害發(fā)生的盛期,常見的病蟲害有黑穗病、冠銹病、稈銹病及粘蟲等。防治病蟲害在選拔優(yōu)良抗病品種的同時,采用綜合防治措施。

(1)黑穗病選用拌種雙、多菌靈拌種進行早期預防。

(2)冠銹病和稈銹病在大發(fā)生前,用0.4-0.5%的敵銹酸或敵銹鈉水溶液噴灑2~3次,在病害流行期間7—10天噴藥一次,每畝噴藥75~100千克。

(3)粘蟲用2.5%敵殺死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

11.適時收獲

第4篇

關鍵詞:機動噴霧器;茶樹;防治病蟲害;特點;操作;保養(yǎng)

隨著茶葉生產、管理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背負式工農-16型噴霧器防治茶樹病蟲害已越來越不能適應發(fā)展的要求。機動噴霧器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可緩解勞力緊張等優(yōu)點,可逐步取代手工噴霧器,是病蟲害防治技術的進步,可為茶葉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傳統(tǒng)茶葉生產以家庭作坊為主,單位茶葉生產面積小,茶園分布零星,隨著產業(yè)結構的調整,社會的發(fā)展,茶葉消費加大,茶葉生產得到快速發(fā)展。由于經濟利益的刺激,茶農成片性開墾茶園,造成生態(tài)的巨大破壞,加劇了病蟲害的發(fā)生,尤其是蟲害向小型化趨勢發(fā)展,但多數(shù)茶農依舊停留在傳統(tǒng)防治蟲害的方式,大量使用化學農藥,造成病蟲害抗藥性的產生,而且使用的施藥工具多數(shù)是傳統(tǒng)背負式工農-16型噴霧器,該噴霧器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法簡單、不需任何動力等特點,但已遠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茶葉病蟲害防治,要求統(tǒng)一測報、統(tǒng)一用藥、統(tǒng)一防治病蟲害,以達到控制農殘、生產綠色產品的目的。為此,人們對傳統(tǒng)背負式噴霧器防治病蟲害提出革新技術的要求,由此產生機動式噴霧器代替手動式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突破和革新。現(xiàn)以ft-769機動式噴霧器為例進行簡介,以利于背負式機動噴霧器的正確運用和進一步推廣。

1機動噴霧器的特點

ft-769機動式噴霧器是用汽油作燃料的機動作業(yè),提袋原是手動作業(yè)的一種先進施藥機械,采用了氣流施粉和氣壓施液的工作原理,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控制和撲滅病蟲害的目的[1]。傳統(tǒng)工農-16型噴霧器,1hm2茶園需要75桶藥液,用工22.5h,勞動強度大,工效低,對水次數(shù)多,給施藥帶來許多不便;而ft-769噴霧器水平距離達6m,1hm2的茶園只需45桶藥液,用時7.5h;可降低用藥成本300元/hm2,全年降低用藥成本1 200元/hm2左右;功效提高3倍,全年降低人工成本1 875元/hm2左右,全年共降低成本3 375元/hm2左右,節(jié)省成本25%以上。機動噴霧器施農藥過程中,前進速度與器械擺動速度達到基本配合噴霧時,霧液借助風力將茶葉葉片吹翻,葉子正反兩面都能著藥,藥液可均勻分散于茶葉葉片上,有利于吸收,且霧粒細,防治效果明顯,全年防治比手動式噴霧器降低了農藥用量,為控制農殘奠定了基礎,為提高茶葉衛(wèi)生質量提供了保證[2]。

2規(guī)范操作和保養(yǎng)

新機啟動之前,應先擰開火花塞,用拇指稍堵塞孔,空拉幾次,以便排凈氣缸內封存的機油,正式噴霧前應用清水進行試噴,以檢查各部件安裝是否正確,有無滴水和堵塞的地方,噴霧質量是否良好。若試噴正常,則再加足燃料,配好藥,藥液應充分搖勻,使水和農藥充分混合,以避免有些茶樹只噴到清水,有些茶樹噴到過量農藥,達到均勻噴霧的目的。啟動發(fā)動機后,待轉速穩(wěn)定在5 000r/min時,打開開關進行噴霧[3]。

噴霧結束后,應用清水連續(xù)噴霧幾分鐘后停機,同時清洗噴霧器內外,并將清洗液捜集處理,用布條擦干。長期存放前,機具要全面地清理油污和塵土,并先用肥皂和堿水清洗藥箱、管道和開關組件,再用清水沖洗,然后擦干;易銹零件應涂油,放置于可防潮、通風的地方,同時應注意防曬,每隔一段時間應進行檢查。再次使用時也應按步驟、按程序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異常現(xiàn)象應及時排除故障,待穩(wěn)定再使用,否則會造成較大損失,甚至造成傷害。機動噴霧器運轉時轉速高,某些零部件較易損壞,故應備足備用件,以保證正常作業(yè)[4]。

3注意事項

在田間施藥液時,藥液距離應為6m。作業(yè)人員應穿上防毒衣,戴上防毒面罩,非作業(yè)人員不得進入施藥現(xiàn)場。應順風作業(yè)、均勻作業(yè),才能使藥液均勻分散于茶葉葉片上,提高防治效果。同時應調節(jié)好節(jié)奏,2臺以上器械作業(yè)時,注意保持作業(yè)人員之間的距離,同時作業(yè)人員應協(xié)調好節(jié)奏,防止交叉噴霧,產生交叉中毒、交叉污染,以達到均勻防治的效果。操作者工作時間不宜太長,一般情況下以3~4h為宜,應適當輪換背機,防止中毒,防止過度疲勞,以保證人身安全。

機動噴霧器應該遠離火種點加油,加完油后應蓋緊油箱,擦凈外漏油,啟動機器時,遠離加油點和著火點,防止機器爆炸傷害他人和作業(yè)人員本身。禁止在汽油機工作狀態(tài)下,添加或倒出燃油,雙手不要觸及消音器、氣壓缸體,以避免燙傷手指,手指不要伸入風機進風口,避免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

4參考文獻

[1] 張賤根,曹揮華,聶樟清,等.ft-

769背負式機動噴霧器在茶園的應用[j].蠶桑茶葉通訊,2008(5):39.

[2] 劉泉.機動噴霧器在農業(yè)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植物醫(yī)生,2007(6):49-50.

第5篇

關鍵詞機動噴霧器;茶樹;防治病蟲害;特點;操作;保養(yǎng)

隨著茶葉生產、管理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背負式工農-16型噴霧器防治茶樹病蟲害已越來越不能適應發(fā)展的要求。機動噴霧器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可緩解勞力緊張等優(yōu)點,可逐步取代手工噴霧器,是病蟲害防治技術的進步,可為茶葉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傳統(tǒng)茶葉生產以家庭作坊為主,單位茶葉生產面積小,茶園分布零星,隨著產業(yè)結構的調整,社會的發(fā)展,茶葉消費加大,茶葉生產得到快速發(fā)展。由于經濟利益的刺激,茶農成片性開墾茶園,造成生態(tài)的巨大破壞,加劇了病蟲害的發(fā)生,尤其是蟲害向小型化趨勢發(fā)展,但多數(shù)茶農依舊停留在傳統(tǒng)防治蟲害的方式,大量使用化學農藥,造成病蟲害抗藥性的產生,而且使用的施藥工具多數(shù)是傳統(tǒng)背負式工農-16型噴霧器,該噴霧器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法簡單、不需任何動力等特點,但已遠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茶葉病蟲害防治,要求統(tǒng)一測報、統(tǒng)一用藥、統(tǒng)一防治病蟲害,以達到控制農殘、生產綠色產品的目的。為此,人們對傳統(tǒng)背負式噴霧器防治病蟲害提出革新技術的要求,由此產生機動式噴霧器代替手動式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突破和革新?,F(xiàn)以FT-769機動式噴霧器為例進行簡介,以利于背負式機動噴霧器的正確運用和進一步推廣。

1機動噴霧器的特點

FT-769機動式噴霧器是用汽油作燃料的機動作業(yè),提袋原是手動作業(yè)的一種先進施藥機械,采用了氣流施粉和氣壓施液的工作原理,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控制和撲滅病蟲害的目的[1]。傳統(tǒng)工農-16型噴霧器,1hm2茶園需要75桶藥液,用工22.5h,勞動強度大,工效低,對水次數(shù)多,給施藥帶來許多不便;而FT-769噴霧器水平距離達6m,1hm2的茶園只需45桶藥液,用時7.5h;可降低用藥成本300元/hm2,全年降低用藥成本1 200元/hm2左右;功效提高3倍,全年降低人工成本1 875元/hm2左右,全年共降低成本3 375元/hm2左右,節(jié)省成本25%以上。機動噴霧器施農藥過程中,前進速度與器械擺動速度達到基本配合噴霧時,霧液借助風力將茶葉葉片吹翻,葉子正反兩面都能著藥,藥液可均勻分散于茶葉葉片上,有利于吸收,且霧粒細,防治效果明顯,全年防治比手動式噴霧器降低了農藥用量,為控制農殘奠定了基礎,為提高茶葉衛(wèi)生質量提供了保證[2]。

2規(guī)范操作和保養(yǎng)

新機啟動之前,應先擰開火花塞,用拇指稍堵塞孔,空拉幾次,以便排凈氣缸內封存的機油,正式噴霧前應用清水進行試噴,以檢查各部件安裝是否正確,有無滴水和堵塞的地方,噴霧質量是否良好。若試噴正常,則再加足燃料,配好藥,藥液應充分搖勻,使水和農藥充分混合,以避免有些茶樹只噴到清水,有些茶樹噴到過量農藥,達到均勻噴霧的目的。啟動發(fā)動機后,待轉速穩(wěn)定在5 000r/min時,打開開關進行噴霧[3]。

噴霧結束后,應用清水連續(xù)噴霧幾分鐘后停機,同時清洗噴霧器內外,并將清洗液捜集處理,用布條擦干。長期存放前,機具要全面地清理油污和塵土,并先用肥皂和堿水清洗藥箱、管道和開關組件,再用清水沖洗,然后擦干;易銹零件應涂油,放置于可防潮、通風的地方,同時應注意防曬,每隔一段時間應進行檢查。再次使用時也應按步驟、按程序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異?,F(xiàn)象應及時排除故障,待穩(wěn)定再使用,否則會造成較大損失,甚至造成傷害。機動噴霧器運轉時轉速高,某些零部件較易損壞,故應備足備用件,以保證正常作業(yè)[4]。

3注意事項

在田間施藥液時,藥液距離應為6m。作業(yè)人員應穿上防毒衣,戴上防毒面罩,非作業(yè)人員不得進入施藥現(xiàn)場。應順風作業(yè)、均勻作業(yè),才能使藥液均勻分散于茶葉葉片上,提高防治效果。同時應調節(jié)好節(jié)奏,2臺以上器械作業(yè)時,注意保持作業(yè)人員之間的距離,同時作業(yè)人員應協(xié)調好節(jié)奏,防止交叉噴霧,產生交叉中毒、交叉污染,以達到均勻防治的效果。操作者工作時間不宜太長,一般情況下以3~4h為宜,應適當輪換背機,防止中毒,防止過度疲勞,以保證人身安全。

機動噴霧器應該遠離火種點加油,加完油后應蓋緊油箱,擦凈外漏油,啟動機器時,遠離加油點和著火點,防止機器爆炸傷害他人和作業(yè)人員本身。禁止在汽油機工作狀態(tài)下,添加或倒出燃油,雙手不要觸及消音器、氣壓缸體,以避免燙傷手指,手指不要伸入風機進風口,避免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

4參考文獻

[1] 張賤根,曹揮華,聶樟清,等.FT-769背負式機動噴霧器在茶園的應用[J].蠶桑茶葉通訊,2008(5):39.

[2] 劉泉.機動噴霧器在農業(yè)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植物醫(yī)生,2007(6):49-50.

第6篇

關鍵詞:機動噴霧器;茶樹;防治病蟲害;特點;操作;保養(yǎng)

隨著茶葉生產、管理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背負式工農-16型噴霧器防治茶樹病蟲害已越來越不能適應發(fā)展的要求。機動噴霧器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可緩解勞力緊張等優(yōu)點,可逐步取代手工噴霧器,是病蟲害防治技術的進步,可為茶葉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傳統(tǒng)茶葉生產以家庭作坊為主,單位茶葉生產面積小,茶園分布零星,隨著產業(yè)結構的調整,社會的發(fā)展,茶葉消費加大,茶葉生產得到快速發(fā)展。由于經濟利益的刺激,茶農成片性開墾茶園,造成生態(tài)的巨大破壞,加劇了病蟲害的發(fā)生,尤其是蟲害向小型化趨勢發(fā)展,但多數(shù)茶農依舊停留在傳統(tǒng)防治蟲害的方式,大量使用化學農藥,造成病蟲害抗藥性的產生,而且使用的施藥工具多數(shù)是傳統(tǒng)背負式工農-16型噴霧器,該噴霧器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法簡單、不需任何動力等特點,但已遠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茶葉病蟲害防治,要求統(tǒng)一測報、統(tǒng)一用藥、統(tǒng)一防治病蟲害,以達到控制農殘、生產綠色產品的目的。為此,人們對傳統(tǒng)背負式噴霧器防治病蟲害提出革新技術的要求,由此產生機動式噴霧器代替手動式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突破和革新?,F(xiàn)以FT-769機動式噴霧器為例進行簡介,以利于背負式機動噴霧器的正確運用和進一步推廣。

一、機動噴霧器的特點

FT-769機動式噴霧器是用汽油作燃料的機動作業(yè),提袋原是手動作業(yè)的一種先進施藥機械,采用了氣流施粉和氣壓施液的工作原理,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控制和撲滅病蟲害的目的。

傳統(tǒng)工農-16型噴霧器,1hm2茶園需要75桶藥液,用工22.5h,勞動強度大,工效低,對水次數(shù)多,給施藥帶來許多不便;而FT-769噴霧器水平距離達6m,1hm2的茶園只需45桶藥液,用時7.5h;可降低用藥成本300元/hm2,全年降低用藥成本1200元/hm2左右;功效提高3倍,全年降低人工成本1875元/hm2左右,全年共降低成本3375元/hm2左右,節(jié)省成本25%以上。機動噴霧器施農藥過程中,前進速度與器械擺動速度達到基本配合噴霧時,霧液借助風力將茶葉葉片吹翻,葉子正反兩面都能著藥,藥液可均勻分散于茶葉葉片上,有利于吸收,且霧粒細,防治效果明顯,全年防治比手動式噴霧器降低了農藥用量,為控制農殘奠定了基礎,為提高茶葉衛(wèi)生質量提供了保證。

二、規(guī)范操作和保養(yǎng)

新機啟動之前,應先擰開火花塞,用拇指稍堵塞孔,空拉幾次,以便排凈氣缸內封存的機油,正式噴霧前應用清水進行試噴,以檢查各部件安裝是否正確,有無滴水和堵塞的地方,噴霧質量是否良好。若試噴正常,則再加足燃料,配好藥,藥液應充分搖勻,使水和農藥充分混合,以避免有些茶樹只噴到清水,有些茶樹噴到過量農藥,達到均勻噴霧的目的。啟動發(fā)動機后,待轉速穩(wěn)定在5000r/min時,打開開關進行噴霧。

噴霧結束后,應用清水連續(xù)噴霧幾分鐘后停機,同時清洗噴霧器內外,并將清洗液捜集處理,用布條擦干。長期存放前,機具要全面地清理油污和塵土,并先用肥皂和堿水清洗藥箱、管道和開關組件,再用清水沖洗,然后擦干;易銹零件應涂油,放置于可防潮、通風的地方,同時應注意防曬,每隔一段時間應進行檢查。再次使用時也應按步驟、按程序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異?,F(xiàn)象應及時排除故障,待穩(wěn)定再使用,否則會造成較大損失,甚至造成傷害。機動噴霧器運轉時轉速高,某些零部件較易損壞,故應備足備用件,以保證正常作業(yè)。

三、注意事項

在田間施藥液時,藥液距離應為6m。作業(yè)人員應穿上防毒衣,戴上防毒面罩,非作業(yè)人員不得進入施藥現(xiàn)場。應順風作業(yè)、均勻作業(yè),才能使藥液均勻分散于茶葉葉片上,提高防治效果。同時應調節(jié)好節(jié)奏,2臺以上器械作業(yè)時,注意保持作業(yè)人員之間的距離,同時作業(yè)人員應協(xié)調好節(jié)奏,防止交叉噴霧,產生交叉中毒、交叉污染,以達到均勻防治的效果。操作者工作時間不宜太長,一般情況下以3~4h為宜,應適當輪換背機,防止中毒,防止過度疲勞,以保證人身安全。

機動噴霧器應該遠離火種點加油,加完油后應蓋緊油箱,擦凈外漏油,啟動機器時,遠離加油點和著火點,防止機器爆炸傷害他人和作業(yè)人員本身。禁止在汽油機工作狀態(tài)下,添加或倒出燃油,雙手不要觸及消音器、氣壓缸體,以避免燙傷手指,手指不要伸入風機進風口,避免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

參考文獻:

[1]張賤根,曹揮華,聶樟清,等.FT-769背負式機動噴霧器在茶園的應用[J].蠶桑茶葉通訊,2008(5):39.

[2]劉泉.機動噴霧器在農業(yè)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植物醫(yī)生,2007(6):49-50.

第7篇

關鍵詞:機動噴霧器;茶樹;防治病蟲害;特點;操作;保養(yǎng)

隨著茶葉生產、管理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背負式工農-16型噴霧器防治茶樹病蟲害已越來越不能適應發(fā)展的要求。機動噴霧器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可緩解勞力緊張等優(yōu)點,可逐步取代手工噴霧器,是病蟲害防治技術的進步,可為茶葉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傳統(tǒng)茶葉生產以家庭作坊為主,單位茶葉生產面積小,茶園分布零星,隨著產業(yè)結構的調整,社會的發(fā)展,茶葉消費加大,茶葉生產得到快速發(fā)展。由于經濟利益的刺激,茶農成片性開墾茶園,造成生態(tài)的巨大破壞,加劇了病蟲害的發(fā)生,尤其是蟲害向小型化趨勢發(fā)展,但多數(shù)茶農依舊停留在傳統(tǒng)防治蟲害的方式,大量使用化學農藥,造成病蟲害抗藥性的產生,而且使用的施藥工具多數(shù)是傳統(tǒng)背負式工農-16型噴霧器,該噴霧器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法簡單、不需任何動力等特點,但已遠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茶葉病蟲害防治,要求統(tǒng)一測報、統(tǒng)一用藥、統(tǒng)一防治病蟲害,以達到控制農殘、生產綠色產品的目的。為此,人們對傳統(tǒng)背負式噴霧器防治病蟲害提出革新技術的要求,由此產生機動式噴霧器代替手動式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突破和革新。現(xiàn)以FT-769機動式噴霧器為例進行簡介,以利于背負式機動噴霧器的正確運用和進一步推廣。

1機動噴霧器的特點

FT-769機動式噴霧器是用汽油作燃料的機動作業(yè),提袋原是手動作業(yè)的一種先進施藥機械,采用了氣流施粉和氣壓施液的工作原理,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控制和撲滅病蟲害的目的[1]。傳統(tǒng)工農-16型噴霧器,1hm2茶園需要75桶藥液,用工22.5h,勞動強度大,工效低,對水次數(shù)多,給施藥帶來許多不便;而FT-769噴霧器水平距離達6m,1hm2的茶園只需45桶藥液,用時7.5h;可降低用藥成本300元/hm2,全年降低用藥成本1 200元/hm2左右;功效提高3倍,全年降低人工成本1 875元/hm2左右,全年共降低成本3 375元/hm2左右,節(jié)省成本25%以上。機動噴霧器施農藥過程中,前進速度與器械擺動速度達到基本配合噴霧時,霧液借助風力將茶葉葉片吹翻,葉子正反兩面都能著藥,藥液可均勻分散于茶葉葉片上,有利于吸收,且霧粒細,防治效果明顯,全年防治比手動式噴霧器降低了農藥用量,為控制農殘奠定了基礎,為提高茶葉衛(wèi)生質量提供了保證[2]。

2規(guī)范操作和保養(yǎng)

新機啟動之前,應先擰開火花塞,用拇指稍堵塞孔,空拉幾次,以便排凈氣缸內封存的機油,正式噴霧前應用清水進行試噴,以檢查各部件安裝是否正確,有無滴水和堵塞的地方,噴霧質量是否良好。若試噴正常,則再加足燃料,配好藥,藥液應充分搖勻,使水和農藥充分混合,以避免有些茶樹只噴到清水,有些茶樹噴到過量農藥,達到均勻噴霧的目的。啟動發(fā)動機后,待轉速穩(wěn)定在5 000r/min時,打開開關進行噴霧[3]。

噴霧結束后,應用清水連續(xù)噴霧幾分鐘后停機,同時清洗噴霧器內外,并將清洗液捜集處理,用布條擦干。長期存放前,機具要全面地清理油污和塵土,并先用肥皂和堿水清洗藥箱、管道和開關組件,再用清水沖洗,然后擦干;易銹零件應涂油,放置于可防潮、通風的地方,同時應注意防曬,每隔一段時間應進行檢查。再次使用時也應按步驟、按程序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異?,F(xiàn)象應及時排除故障,待穩(wěn)定再使用,否則會造成較大損失,甚至造成傷害。機動噴霧器運轉時轉速高,某些零部件較易損壞,故應備足備用件,以保證正常作業(yè)[4]。

3注意事項

在田間施藥液時,藥液距離應為6m。作業(yè)人員應穿上防毒衣,戴上防毒面罩,非作業(yè)人員不得進入施藥現(xiàn)場。應順風作業(yè)、均勻作業(yè),才能使藥液均勻分散于茶葉葉片上,提高防治效果。同時應調節(jié)好節(jié)奏,2臺以上器械作業(yè)時,注意保持作業(yè)人員之間的距離,同時作業(yè)人員應協(xié)調好節(jié)奏,防止交叉噴霧,產生交叉中毒、交叉污染,以達到均勻防治的效果。操作者工作時間不宜太長,一般情況下以3~4h為宜,應適當輪換背機,防止中毒,防止過度疲勞,以保證人身安全。

機動噴霧器應該遠離火種點加油,加完油后應蓋緊油箱,擦凈外漏油,啟動機器時,遠離加油點和著火點,防止機器爆炸傷害他人和作業(yè)人員本身。禁止在汽油機工作狀態(tài)下,添加或倒出燃油,雙手不要觸及消音器、氣壓缸體,以避免燙傷手指,手指不要伸入風機進風口,避免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

4參考文獻

[1] 張賤根,曹揮華,聶樟清,等.FT-769背負式機動噴霧器在茶園的應用[J].蠶桑茶葉通訊,2008(5):39.

[2] 劉泉.機動噴霧器在農業(yè)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植物醫(yī)生,2007(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