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兒童文學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7-05 16:12:53

序論:在您撰寫兒童文學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兒童文學教學論文

第1篇

(一)提升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

1.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自身的兒童文學理念

教師需要充分掌握全新的文學理念,需要跟目前的兒童教育以及兒童的觀念相結合。教師需要掌握跟兒童教育以及兒童的觀念相匹配的兒童精神需求以及兒童審美的實際需要,并且以此為基礎,充分分析兒童在不同的生理、心理年齡條件下的內心世界。例如可以舉行一系列活動,將學生們的具體表現詳細地記錄下來。教師可以設計多元的美術活動方案,讓兒童在實際活動中感受美、表現美以及掌握美。例如:組織班級學生開展美術活動“臉譜變變變”,教師在活動開展之前要做好準備工作,首先要準備相應的京劇臉譜圖片,其次是教師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去掌握和收集京劇的傳說、人文故事、音樂、歷史傳承及流派變化等,通過多種經驗的積累和相互補充,使自己的文化知識得以豐富。兒童年齡較小,接觸范圍不廣,其基礎知識準備不足,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請家長跟兒童一起參與圖片、故事、音樂的收集等,讓幼兒對京劇臉譜有初步的知識積累,借此讓兒童在實際活動中感受美、表現美以及掌握美。

2.教師需要不斷增加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量

教師需要不斷增加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量,提升自己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進一步改善兒童文學教學水平。想要實現兒童文學的語文教學水平的有效提高就需要不斷閱讀國內外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品,不斷將自己的知識面和閱讀視野擴寬,提升感悟能力以及審美鑒賞能力。例如:選取20世紀八九十年代風靡一時的兒童文學作家鄭淵潔的《童話大王》《皮皮魯》等。又或者是選取當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學教授曹文軒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再見了,我的星星》等。

(二)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語文教學活動教師需要充分分析

兒童的實際情況,充分了解兒童的情趣。掌握兒童的情趣方向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兒童的思維角度為基礎,不斷發(fā)掘兒童文學作品中存在的情趣點。以這個情趣點為依托,有針對性地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案,借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撈月亮》《小猴子下山》《小狐貍賣空氣》的課堂教學時,教師需要抓住教學的趣味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教學法使小學生在歡樂的學習氛圍中體會到課文誦讀的樂趣。

二、總結

第2篇

首先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課本是整個教學的重要依據。例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賣火柴的小姑娘”“狼和小羊”及“皇帝的新裝”等等這些都是非常經典的童話故事。幾乎所有的兒童文學題材都能在小學語文中找到其相應的版本。根據相關的統(tǒng)計表明,所有的兒童文學結合起來,已經占到了整個小學語文課本內容的80%,因此,兒童文學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此外,除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包含有較多的兒童文學之外,與小學語文教學相關的課外讀物內部往往也包含有較多的兒童文學篇章??梢娦W生在進行課外小學語文閱讀的過程中也多接觸到兒童文學。

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及作用

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高的地位,主要可以從教師、學生兩方面進行分析。

(一)兒童文學在教師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兒童文學去拉近與小學生之間的距離,能夠進一步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去了解自己的學生,從而制定出適合學生特點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案,逐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水平。同時,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兒童文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設置成相關的兒童文學學習的環(huán)境,進而更為深入地發(fā)現小學生內心的志向愛好,了解到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就降低了整個小學語文的教學難度。其次,擁有一顆童心是提升小學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兒童文學內部的很多內容對于童心的重新展示及塑造有著較大的幫助作用,教師在進行兒童文學閱讀的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喚起自身消失已久的童心,這樣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從小學生的角度看待相關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兒童文學在小學生學習中的作用和地位

首先,兒童文學內部通常含有較多的積極向上的人物性格,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喚起小學生進行模仿和學習的傾向,這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有著較大的作用,同時兒童文學內部所包含的不良的人物形象能夠對小學生在很多方面起到警示的作用,提示小學生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不對的,對于小學生良好人生觀及良好人格的形成有著較大的作用。其次,兒童文學的內容非常豐富,這對于提升小學生開闊的想象思維能力有著較大的幫助作用。同時兒童文學內部較多的題材內容,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活躍的思維也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小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是小學生實現快速智力提升的催化劑。最后,小學生在進行兒童文學學習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提升學習的好奇心,逐步增強整體的求知欲望。同時由于小學生生活圈子的限制,所能接觸的東西較少,小學生通過閱讀兒童文學能夠擴大其整體的視野,在很大程度上給了小學生一個探尋豐富多彩世界的窗口,上至神秘的星空,下至幽靜的海底,還有大森林內部繁多的花草樹木,昆蟲異類,同時兒童文學內部也常常包含有不同民族的生活風情,這在很大程度上也讓小學生增長一定的歷史知識及自然科學,可見兒童文學在提升小學生知識方面也有著較為獨特的作用。

三、結束語

第3篇

(一)提升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

1.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自身的兒童文學理念

教師需要充分掌握全新的文學理念,需要跟目前的兒童教育以及兒童的觀念相結合。教師需要掌握跟兒童教育以及兒童的觀念相匹配的兒童精神需求以及兒童審美的實際需要,并且以此為基礎,充分分析兒童在不同的生理、心理年齡條件下的內心世界。例如可以舉行一系列活動,將學生們的具體表現詳細地記錄下來。教師可以設計多元的美術活動方案,讓兒童在實際活動中感受美、表現美以及掌握美。例如:組織班級學生開展美術活動“臉譜變變變”,教師在活動開展之前要做好準備工作,首先要準備相應的京劇臉譜圖片,其次是教師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去掌握和收集京劇的傳說、人文故事、音樂、歷史傳承及流派變化等,通過多種經驗的積累和相互補充,使自己的文化知識得以豐富。兒童年齡較小,接觸范圍不廣,其基礎知識準備不足,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請家長跟兒童一起參與圖片、故事、音樂的收集等,讓幼兒對京劇臉譜有初步的知識積累,借此讓兒童在實際活動中感受美、表現美以及掌握美。

2.教師需要不斷增加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量

教師需要不斷增加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量,提升自己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進一步改善兒童文學教學水平。想要實現兒童文學的語文教學水平的有效提高就需要不斷閱讀國內外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品,不斷將自己的知識面和閱讀視野擴寬,提升感悟能力以及審美鑒賞能力。例如:選取20世紀八九十年代風靡一時的兒童文學作家鄭淵潔的《童話大王》《皮皮魯》等。又或者是選取當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學教授曹文軒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再見了,我的星星》等。

(二)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語文教學活動

教師需要充分分析兒童的實際情況,充分了解兒童的情趣。掌握兒童的情趣方向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兒童的思維角度為基礎,不斷發(fā)掘兒童文學作品中存在的情趣點。以這個情趣點為依托,有針對性地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案,借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撈月亮》《小猴子下山》《小狐貍賣空氣》的課堂教學時,教師需要抓住教學的趣味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教學法使小學生在歡樂的學習氛圍中體會到課文誦讀的樂趣。

二、結語

第4篇

什么是兒童文學?許多兒童文學作家以及教育家都對其進行過界定,概括來講兒童文學是一種專門為兒童創(chuàng)作的,具有趣味性、可讀性的,能夠啟發(fā)兒童學習興趣的文學作品。郝月梅(2003)將兒童文學分為三個層次:幼兒文學(6歲前)兒童文學(6~12歲)少年文學(12~16歲),而小學教育的教學對象是處于7~12歲之間的兒童,正是兒童文學的主要讀者,僅從教育對象的一致性來看,就決定了小學教育離不開兒童文學的存在。從國家的教育政策上看,從1920年教育部將小學生的國文改為國語后,兒童文學作品就開始被選為課文編入小學語文教材之中。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據韋宏(2006年)的統(tǒng)計,共收錄作品400篇,其中兒童詩歌68篇,童話寓言66篇,兒童散文88篇,兒童故事92篇,兒童科普文藝19篇,其總和占據課文選文80%以上的比例。此外,國家新頒布的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育應作用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這兩方面素養(yǎng)的提升更是離不開大量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品的熏陶。此外,對于小學教師來說,兒童文學的理解和鑒賞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成年人難以與小學階段兒童的行為特征、心理特征產生共鳴。如果用成人的思想、成人的行為習慣來要求小學生“懂事”,對兒童成長會起到“拔苗助長”的效果,而解決這一溝通難題最有效的手段則是兒童文學。小學教師通過大量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可以更好地理解兒童的思維,理解兒童的內心世界。對小學教師進行兒童文學課程培養(yǎng),有助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培養(yǎng)教師的童真童趣,并能夠進一步對學生的閱讀需求提供指導。

二、兒童文學教育現狀及對策

雖然我們已經明晰了兒童文學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是否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了呢?其答案是否定的。縱觀我國教師培養(yǎng)系統(tǒng)———師范院校的教育,我國基礎教育共12年,其中小學教育占有一半的年限,其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但教師培養(yǎng)系統(tǒng)中僅有4所院校開設了兒童文學相應的培訓課程,而全國有一億多小學生需要教師的教學指導,供求偏差如此之大也就說明了目前我國師范院校教育培養(yǎng)系統(tǒng)的一個缺失。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兒童文學是作為必修課來培訓的,兒童文學是所有師范生的必修課。而我國師范院校課程設置中的這一缺失導致師范生對兒童文學的分析鑒賞能力不足,不僅不能準確理解和分析兒童文學作品,在學生需要更多閱讀材料時甚至不能進行推薦和引導。小學階段不同于初高中階段,由于學生年齡小,自我意識以及對個性的追求遠不如初高中學生強烈,也更容易接受教師的指導。而在這一階段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培養(yǎng)起學生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這無疑是小學教育的失職。因此如何豐富師范生兒童文學相關知識,也為我國高等院校改革提出了一個方向。此外,社會各界對兒童文學的重視程度也有所不足。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對于兒童文學來講,很多家長不能理解其價值,只把教科書內容當作知識,認為兒童文學作品是閑書,不具備教育性,甚至認為孩子看兒童文學作品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yè)的行為,從而斥責孩子,禁止孩子看這類書籍。要改變這一局面就需要學校教師以及社會媒體等大力宣傳兒童文學作品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

第5篇

結構游戲是指幼兒利用結構材料或玩具自己動手進行主觀建構,從而實現對周圍現實的反映。主要種類有積木游戲、積塑游戲、拼圖游戲、玩沙玩水玩雪游戲等。它為幼兒提供了想象的廣闊天地,有利于幫助兒童發(fā)展其觀察力、記憶力、創(chuàng)造力,并促進兒童發(fā)展智力與認知能力。尤其在數學方面,較少有規(guī)則約束,幼兒可以依照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去構思建造,有助于培養(yǎng)正確的數學態(tài)度,為學前兒童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二、結構游戲在兒童數學教育中的運用及其意義

結構游戲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探究、合作的性格品質??梢允褂變毫私庖莆盏摹皟热荨?,并將其與課堂活動、課程教授相聯(lián)系成一種自覺的教育活動。結構游戲是幼兒自主活動,更多強調“興趣”、“表現”、“過程”。在動作基礎上讓幼兒建構其數學知識,符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作為幼兒教師應該放手讓孩子大膽去做、去體驗,并且為其提供合適的游戲環(huán)境,促進幼兒自我發(fā)展。幼兒在結構游戲中,可以獲得數學要素,如空間,幾何體等;數學要素又與分類、排序等密切聯(lián)系,這樣就有利于促進幼兒對數學的理解與學習。首先,結構游戲是幼兒對數學知識進行建構的過程。幼兒有好動的天性,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坐在一堆積木中不停的拼拼、擺擺,入園后,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對結構游戲由無目的到有目的的拼搭,由自己喜好轉變?yōu)橐环N探索的樂趣。在結構游戲中,幼兒通過與各種材料直接接觸,學習了物體的顏色、形狀,感知物體的大小、長短、粗細、寬窄、厚薄等特征。在結構游戲中逐步學會區(qū)分物體,發(fā)展空間知覺和空間想象力。其次,結構游戲是生活化的游戲,將其與學前數學教育結合有助于兒童在游戲中積累數學經驗。比如玩沙玩水游戲,兒童用不同形狀的器皿盛裝水和沙子,用不同的方式感知容量的守恒,水和沙子混合后還可進行立體模型的構建,這樣幼兒可以通過建構來感受不同的空間形式。最后,結構游戲有助于增強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發(fā)展其思維能力。幼兒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符合其年齡特點。好奇心驅使兒童去看、聽、做、發(fā)現與探索周圍的環(huán)境,而結構游戲則給幼兒提供了這樣一種滿足其好奇心的可能。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有學者將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目標這樣表述:“能從生活與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數學的樂趣。”在學前兒童數學教育中,結構游戲是發(fā)展、提高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最好形式之一。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思維品質是發(fā)展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

第6篇

課前,李老師帶領孩子們到野外尋找野花、認識野花,感受野花之美。這一堂想象作文課有如下教學流程:“環(huán)節(jié)1”,啟發(fā)學生打開記憶的倉庫,回憶觀察印象,再逐漸聚焦于蒲公英,在學生自主擬題的基礎上,擇取《我是一棵蒲公英》為題,以“第一人稱”口述;“環(huán)節(jié)2”,引導學生依次介紹“我”的名字、模樣、住處、兄弟姐妹、家中??偷惹闆r,教師折斷蒲公英的莖,學生聯(lián)想到土壤媽媽,說“我”長大后的去向;“環(huán)節(jié)3”,理清思路,討論確定文章的中心;“環(huán)節(jié)4”,引導學生憑借觀察印象,分段口述,先介紹名字、模樣,再舉例說蒲公英的品格,而后觀察蒲公英飄飛的種子,展開想象;“環(huán)節(jié)5”,教師總結,學生連貫口述全篇。“回憶說整體印象———多角度介紹情況———擬題、提煉中心———分段口述———連貫口述”這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如行云流水,推動兒童饒有興味地投入回憶、思考、想象、口述活動。

二、教學策略賞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想象作文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如何凸顯這一亮點呢?從上述課例來看,李老師的如下想象作文教學策略值得我們研習和借鑒:

1.帶領兒童觀察大自然,豐富表象,為通過想象重組表象奠定基礎。

在本課例中,上課之前,李老師通過精選觀察場景、組織開展觀察活動。野外世界對于兒童來說,是一個新奇的、富有魅力的天地。通過觀察,周圍世界鮮明的形象、色彩、音響交織成一幅幅圖畫,會激起學生的熱情,在他們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是活的,任何沒有生命的物體,都可以賦予它鮮活的生命。李老師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從表及里,按“葉———莖———花”或“花———莖———葉”的順序觀察植物,這種指導蘊含著對學生進行思維的訓練。通過觀察,大自然的美深深印刻在孩子們的腦海里,這些具有美感的豐富的表象為放飛兒童的想象力添上了有力的翅膀。

2.以“第一人稱”口述,引導學生角色轉換,進入想象性的童話世界。

李老師如何一步步引導學生完成角色轉換的呢?首先,老師要求學生用第一人稱即“我”的口氣擬題目,拉近兒童與觀察對象的心理距離(環(huán)節(jié)1);其次,以簡筆畫為抓手,告訴學生“現在你們大家就是蒲公英”,學生齊說“我是一棵蒲公英”,進一步縮短兒童與口述對象的距離(環(huán)節(jié)1);再次,教師提示學生觀察、想象、口述的問題,均采用第二人稱,讓學生感到老師似乎在對“蒲公英”提出疑問,如“現在有許多同學還不認識你們,你們得自我介紹一下,你們準備先介紹什么?”(環(huán)節(jié)2)最后,在學生口述交流過程中,教師關注兒童以“第一人稱”作擬人化表述的正確性,例如一名學生說:“我?guī)?times;×改一下:‘雨過天晴,太陽出來了,樹葉上滾動著晶瑩的露珠,陽光照得它們閃閃發(fā)光。’”李老師提醒道:“不要說樹葉上,而說:‘我和姐妹身上滾動著露珠’,那就更好些。”(環(huán)節(jié)4)此時“,我”就是蒲公英,蒲公英就是“我”,兒童與口述對象蒲公英融為一體,主客合一,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在想象性的童話世界中自由馳騁。

3.順應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以富有意蘊的直觀情境,觸發(fā)兒童的聯(lián)想。

當學生介紹了“我”的名字、模樣等情況后,李老師提醒道:“你們家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沒介紹。”學生迷茫,思維陷入困頓狀態(tài),李老師就折斷蒲公英的莖,在行間走動,讓學生依次觀察花莖里冒出的白色的乳漿,并提醒:“你們看到蒲公英里面冒出白色的漿,你們想還可以介紹你家的誰?”學生頓悟:“我知道了,蒲公英里面的漿是吸取的土壤媽媽的乳汁。”李老師又問:“你們長大了,準備到哪兒去?”學生的思維順勢拓展到“荒山”、“草原”、“森林”“、寶島臺灣”等地(環(huán)節(jié)2)。這樣,教師引導兒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展開聯(lián)想。當學生描述了想去的地方,李老師走到窗口吹起蒲公英毛茸茸的種子,種子飄飄悠悠地飛到窗外,邊描述邊啟發(fā):“你抬頭往上看,看見什么?低頭往下看,看到什么?“”你飛呀飛呀,又來到什么地方?那兒你剛去的時候是什么模樣?后來又是什么樣子?”(環(huán)節(jié)4)教師引導兒童就像一部移動的攝像機,從不同的視角,以動態(tài)的眼光,創(chuàng)造性地觀察、想象、描述。

4.以富有詩意的教學語言和直觀情境所構筑的“情境鏈”,渲染出廣遠的意境,營造出廣闊的想象空間。

第7篇

一、賞識教育的含義及其實質

賞識教育就是以兒童為主要教育對象,以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真誠的愛為前提,以對兒童的理解、尊重、信任、寬容、激勵等為主要原則、方式和手段,理解兒童、賞識兒童,激發(fā)兒童潛能,使兒童逐步建立自信、實施賞識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模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次有意義的探索。這里有兩點是需要特別注意的,第一,賞識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方法。作為方法,是指家長和老師運用具體的賞識方法讓兒童實實在在的感受到對其關注和理解。作為理念,是指教育者具備的一種理論素質,即對兒童保持賞識的觀念和態(tài)度。第二,在賞識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和教育對象同時是賞識和發(fā)展的主體。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教育對象的良性發(fā)展。賞識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僅僅在于促進兒童的發(fā)展,同時也包括促進家長和教師自身的發(fā)展,即發(fā)揮教育者和兒童之間的相互作用以達到共同成長。另外,賞識教育的目標還包括賞識自我和賞識他人。教育者在賞識教育過程中不僅扮演賞識者,而且還是賞識教育的受賞者。可見,賞識教育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育的根本在于教育者和兒童在賞識教育過程中同是賞識和發(fā)展的主體,。因此歸根結底,賞識教育實質上是一種愛的教育,是愛的藝術的表達。

二、賞識教育的理論基礎

賞識教育能夠成功興起并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就是因為其理論在哲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等領域有重要的佐證和理論基礎。本文主要從賞識教育的特點出發(fā),僅就與“賞識”關系密切的動機理論學派進行重點探討,以明確賞識教育的理論依據。一切學習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習動機是認知學習的最重要的必備條件之一,這在理論上是沒有什么疑義的。但事實上人們往往忽視學生的學習動機?!睆膬炔縿訖C來看,現代心理學家普遍認為動物和人類存在一些本能的探求性驅力。這種驅力似乎并不是指向滿足個體的物質需要,而是在個體很小時就驅使他們對外部世界進行探索。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其他人對這一驅力的反應決定了兒童這一驅力的發(fā)展。如果他們在探索上的嘗試得不到成人的贊同并產生挫折感,那么損傷條件反射的觀點認為,這種嘗試行為就會減少,而被冷漠或可能是隨機的無目的的活動所代替。反之,如果他們不斷被他們所發(fā)現的東西及帶來的興奮和成年人的贊同所獎勵和強化,他們就會持續(xù)這種嘗試工,并變得更有方向性和成就。然而,無論老師和家長提供怎樣的刺激,總會存在一些兒童內部動機缺乏的情況,因此,我們要幫助兒童建立一種外部動機。這類動機通常包括測驗和考試的成績以及學校的各類報告,當然還有老師的評價。在這些方面的成功可以幫助兒童形成成就動機。兒童發(fā)現成功,受到獎勵,于是就產生了一種更有目的的指向成功的期望。

三、賞識教育的兒童觀

教育觀是受兒童觀制約的。如果有關兒童教育的觀念沒有自覺地建立在兒童觀之上,那么,它便自發(fā)地建立在兒童觀之上。兒童教育是建立在一定的兒童觀基礎之上的。在教學的過程中中,如果要掌握可用于探索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方法,就必須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形成正確的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從而達到教學的高效性。所以,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是實施賞識教育前提條件。本研究從兒童所處階段的未成熟性、實體性和發(fā)展性三個方面來分析闡述賞識教育關于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

(一)從兒童的實體性而言,兒童是人

兒童是人首先是說兒童本身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無論是在自然界還是在社會當中都具有主體性,具有獨立的社會地位和獨立的人格,擁有法律賦予的各項社會權利。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兒童和教育者之間是平等的,兒童既不是家長的附屬物,也不是教育者的依附品,更不可能是教育馴服的對象。賞識教育強調人格的平等,強調對兒童的尊重和理解,反對體罰兒童或變相的體罰兒童,反對以愛的名義把個人意愿強加給兒童,反對忽視兒童作為人的社會存在,應該鼓勵兒童建立自信心、自尊心,充分發(fā)揮其主動性。

(二)從兒童的未成熟性而言,兒童是兒童

兒童相對于成年人來說是未成熟的人。兒童與成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存在不同,兒童缺少成人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其未成熟性使其需要成人的關懷和幫助。一方面,要給予他們物質的支持和精神上的理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兒童感覺到他是一個有能力的兒童,是被大人們和社會所認可的人。為了達到這種教育效果,我們就必須走進兒童,用兒童的眼睛來觀察世界和理解世界,根據兒童的興趣和觀察問題的視角來思考問題,尋求能夠積極引導他們建立自信,克服自卑的教育模式。兒童和成人之間的差異決定了二者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產生摩擦的可能。往往成年人或者教育者會以自己的理解來要求和指導兒童的行為,希望兒童按照他們的思想和方式去發(fā)展,但這樣的后果一般會適得其反。另外這樣做的后果也可能使兒童產生依賴心理,阻礙其獨立性發(fā)展,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是對兒童獨立性的不尊重。

(三)從兒童的發(fā)展性而言,兒童是發(fā)展中的人

兒童的未成熟性決定了兒童是發(fā)展中的人,要有不成熟逐漸的走向成熟。遺傳素質是兒童得以發(fā)展的物質基礎,社會環(huán)境是產生發(fā)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教育的關鍵是要為兒童的發(fā)展掃平道路,是兒童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橋梁。使兒童發(fā)展的可能變成發(fā)展的現實。兒童本身具有發(fā)展的愿望,在他們嚴重成年人是強大的,他們希望自己快點長大,當幼兒第一次邁出小腳的時候,他是很勇敢的,他在嘗試著成功的學會走路的本領,及時摔到了,他還是會邁出下一步的,直到成功。在其他方面也是一樣,兒童具有發(fā)展的內部動機,教育者需要做的是在恰當的時候給予正確的指導。但是兒童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性,因此教育者需承擔因材施教的責任,歸根結底,兒童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都是教育者賞識出來的,絕對不是用命令的口吻強加給兒童的。賞識兒童就是賞識人類的生息發(fā)展。

四、賞識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于平凡生活中捕捉賞識教育素材

有些教育者在運用賞識教育的時候往往會舉一些例子,比如鑿壁偷光的故事,又或是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雖然通過講述這些故事讓兒童了解什么樣的兒童才是老師和家長賞識的,但是這些故事和我們的現在的生活是有很大差異的,兒童很難切身的感覺到要做到一個被老師賞識的學生應該做些什么,因此在身邊的平凡的生活中捕捉賞識教育的素材顯得更有意義。比如今天是某位同學的生日,作為班長的同學為這位同學準備了一份生日禮物,而且組織同學一起為過生日的同學唱生日快樂歌。教師這時候就應該及時的借題發(fā)揮,不僅表揚班長的組織能力,也要表揚同學們之間團結友愛的精神,還有過生日同學在同學中的和諧人際關系等。這種素材隨處可見,只要教育者有心,賞識教育就可以真正的發(fā)揮作用。

(二)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實施賞識教育

課堂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求教育者做到正確的認識學生、理解學生,從而正確評價學生,把賞識教育的教學模式真真正正的運用到教學課堂中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通過設置一定的問題情境或者一種教學氛圍,積極引導學生認真思考、主動探究、自覺實踐,讓學生始終感覺到自己在課堂中的所有活動都是得到老師賞識的,形成教育者和教育對象之間的一種高效的互動,使教學任務最終得以順利完成。

1、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得到賞識

個體差異性決定了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個體差異性既有能力方面的差異,也有性格方面的差異。在能力方面由于學習的效率的不同,有些學生學習的速度快,有些學生甚至跟不上老師講課的節(jié)奏,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教師要放慢一些講課的速度,照顧一下落后的學生,在提問問題時對學習好的同學采用當場提問的方式,而對于落后的學生可以在下節(jié)課上課前的復習時間提問并給予賞識性的評價。對于在性格上存在差異的學生,教師也必須掌握應對的策略??赡苡械膶W生比較勤奮,有的學生比較懶惰,有的喜歡表現,有的可能在課堂上默默無聞,要照顧到所有的學生就要求對不同性格的同學給予不同的關注,在課后作業(yè)的布置上可以采用作業(yè)不同的方式督促懶惰者,完成作業(yè)后給予賞識。鼓勵在課堂上發(fā)言不多的學生大膽的發(fā)言,給其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因此賞識教育需要老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2、每堂課都播撒寬容、真誠的種子

在課堂上學生難免犯錯,這時候如果老師給予溫暖的關注或者運用幽默的魅力代替厲聲地訓斥和嘮叨的說教,學生的心靈就會受到觸動,及時準確的改正錯誤,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是一種生活藝術在教育中的具體體現。教師的寬容,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緩解學生的逆反心理,防止學生產生抵觸情緒,使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在這個階段容易沖動,考慮問題不周全,不會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比較自我中心,做錯事情在所難免的,教師應該以學生的視角考慮問題,學習心理學知識,特別是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的知識,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有一個清晰地認識。以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的錯,因為我們那時候也錯過。

3、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深化賞識教育

現在的教育是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這一方面是因為師資條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為了充分發(fā)揮班級教學的優(yōu)勢。在班級里學生通過集體活動可以增進友誼、增加了解,樹立集體觀念。班集體的活動是賞識教育實現的重要途徑,在活動的過程中,不但可以使兒童的能力得到提升,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奮發(fā)向上的個性心理品質,體驗成功的喜悅,分享成功的經驗,因此,班集體要盡量的多組織活動,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情感,互相支持、互相激勵向更高的目標前進。

學校相對于班集體而言是一個更大的集體,學校在學生學習發(fā)展的過程中發(fā)揮會更重要的作用。學校要盡可能的多組織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現自己的舞臺。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學會競爭,學會合作,學會集體的利益高于個人的利益,樹立集體榮譽感。另外,通過努力就能取得成功思想的踐行,相信自己的能力,樹立強大的自信心,活動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活動的內容是豐富多樣的,這些活動可以是聲樂比賽、手工作品比賽、舞蹈比賽、相聲、詩歌朗誦比賽、小品、硬比書法、器樂、軟筆書法、國畫和繪畫比賽等。在活動中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獲得情感體驗,懂得人生價值。

4、更新家長觀念,共同實施賞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