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0:57
序論:在您撰寫日本和服文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guān)鍵詞:起源;種類;紋樣
眾所周知,和服是日本的傳統(tǒng)民族服裝,在日語中,叫做“著物”。明治維新后,日本與西方國家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為了體現(xiàn)日本的民族特性,而且日本人口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屬于“大和”民族,一方面可以與西洋的“洋服”相區(qū)分,另一方面又可以作為日本的服飾方面的代名詞。“和服”一詞由此誕生。和服除了保暖功能,護體功能之外,還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欣賞價值。
對于和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紀左右,據(jù)我國的史書《魏志倭人傳》記載:“用布一幅,中穿一洞,頭貫其中,毋須量體裁衣?!边@應該是就是和服的原型了。4世紀以后的人物服飾形象與朝鮮的樂浪和通溝出土的壁畫中的形象相似,由此可以推測當時日本服飾是經(jīng)過朝鮮半島傳入的胡服系的服飾。之后中國唐代服飾對其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天皇下令,全國上下開始穿類似于隋唐式樣的服飾。和服是在平安時代形成特色并逐漸趨于成熟的。到了室町時代,一種帶有隋唐服飾特點的日本獨特的民族服裝,即和服完成了演變并最終定型,在之后600余年中幾乎再沒有較大的變動。
1868年,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但在明治維新之后,上層社會中的男士開始流行穿西服,也就是俗稱的“洋服”。1923年日本關(guān)東大地震時,由于當時的婦女仍穿和服,故因行動不便而遭遇不幸或身留殘傷。此后,日本婦女才逐漸改穿套裙或其它服裝。不過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愛,無論是在節(jié)日慶典、畢業(yè)典禮、婚禮、葬禮或是在慶祝兒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場合之上,隨處可見身著傳統(tǒng)和服的人們。
和服的種類很多,不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禮服之分。男式和服款式少,色彩較單調(diào),多深色,腰帶細,穿戴也方便。女性和服款式多樣,色彩艷麗,腰帶寬,不同的和服腰帶的結(jié)法也不同,還要配不同的發(fā)型。已婚婦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留袖和服分為黑留袖和色留袖,黑留袖是已婚婦女在慶典中的正式禮服,基本為黑色,上印五紋,下擺的紋樣華麗,格調(diào)高雅,題材多寓意吉祥。除黑色以外的有色留袖都稱色留袖,用于披露宴和各種聚會。其下擺裝飾紋樣、衣服上的五紋,比翼縫合等都和黑留袖相同,帶子,拎包等附屬品必須在色彩、紋樣方面與服裝配套。振袖就是長袖,振袖的袖子長度可長到腳踝,是一種較有情調(diào)的和服式樣。是未婚婦女在成人式,畢業(yè)典禮,結(jié)婚儀式等重要場合穿的正式禮服,其中黑色的被認為是最高貴的,鞋、拎包等都要求盡可能的靚麗青春一些。訪問服,付下,與色無地也是和服中常見的樣式。訪問服也稱簡式禮服,一般在茶話會,聚會,訪問上司的時候穿著。其紋樣的面積較大,從胸前開始到后肩、兩袖下擺,而且要求衣服接縫處的紋樣不能間斷,紋樣題材無特別規(guī)定,但要高雅不落俗套。付下是一種與訪問服風格接近,但應用范疇更加廣泛的簡式禮服,付下紋樣是件料紋樣,紋樣依前后身、大襟和袖的不同位置進行安排。巧妙的運用布局和形,色的分配,使款式和紋樣能完美的結(jié)合。色無地是除黑色以外的單色和服,可用于喜慶和喪葬。紅色或艷麗色彩宜遠離不吉利的事。喪事中穿的要求是黑色的,和服帶也要用黑色。
對于和服的紋樣更是近年來日本服飾研究的熱點之一。日本的傳統(tǒng)民族服飾上的紋樣。源自于日本民族對于山水風土的眷戀及對人本精神與情境的感受,并隨著時代的風俗背景蘊育而生。和服紋樣極具裝飾性,色彩繽紛,造型豐富,一件和服展開來后就像塊畫布,上面形象構(gòu)圖完整,花卉、人物、風景、動物栩栩如生。故和服又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做“賞花幕”。
由于日本民族生活在富有四季特色的自然風土環(huán)境中,自古以來接觸、觀察自然界的變化,慢慢把自然融入生活,形成了日本民族形同身受的自然觀。因而,日本人很早以來就在文學、繪畫、工藝、染織方面取材于自然風光,從不同的季節(jié)變化里吸取營養(yǎng)來表現(xiàn)自然的美和纖巧。其中季節(jié)感濃厚的植物被運用得最多。春季多以櫻花和梅作為設計的主題;夏季則以清涼色系為主,采用菖蒲、水草加以嬉戲的魚兒和浪花;秋天采用、秋草等;冬天雪景和盎然挺立的松柏及其意象被較多地運用。
日本和服紋樣中有一類特殊的紋樣,它不是直接采取現(xiàn)實中的景物作為紋樣的素材,而是借用文學作品中描述的情節(jié)、場景、意象,通過提煉、萃取想象出的一種典型的象征圖形。同時將文學作品中的詩詞置換成服飾色彩。這就是所謂的“文藝紋樣”。比如依據(jù)《源氏物語》中某些章節(jié)設計的近江八景紋樣,是由落雁、暮雪、晚鐘、夜雨、夕照、晴嵐、歸帆、秋月這些故事中的場景凝練成的視覺符號,借紋樣以寄托人的憂郁和寂寞之情。
同時,日本廣泛引用中國元素。比如鴛鴦紋樣,雌雄相伴,中國自古以來就把它作為夫妻和睦的象征。唐代的寶相花裝飾紋樣就是由牡丹或蓮花為母體,借鑒眾花形加工成的一種紋樣。其紋樣,吸取眾花的特點,簡練凝化。寶相花在日本盛行于天平時代,正倉院所藏螺鈿紫檀五弦琵琶的背面為寶相花紋樣。唐時流行的連珠紋也在日本大受歡迎。連珠紋是由許多小圓形連接在一起再組成一個大圓形圖案。圖案以動物形紋為中心,鳥、孔雀、龍紋等動物紋樣運用得較多。比如法隆寺所收藏的四騎獅子狩獵錦,就是以聯(lián)珠花紋為主題圖案構(gòu)建的。
寬平6年(894年),日本終止了遣唐使的派遣。盡管奈良時代日本服飾仍然保留濃厚的唐風色彩,但在此后的歲月中,服飾紋樣逐漸邁向日本化。平安后期至鐮倉時代,日本通過吸收和消化中國紋樣,形成了有鮮明特色的日本服飾紋樣。室町中期以后,日本紋樣出現(xiàn)了荷、罌粟、百合等以單獨一種植物形態(tài)而形成的紋樣。這些紋樣開始廣泛應用于能裝束、小袖等裝飾上。出現(xiàn)了諸如紅白段花籃這樣用完整的大朵紋樣裝飾的能裝束。室町時代,海外民間貿(mào)易興起,日本從中國進口大量金斕、緞子、紗綾、白絹等生絲和制品。此舉促進了日本紡織業(yè)的發(fā)展,同時也使得紋樣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西陣人模仿中國的蜀錦,生產(chǎn)出“唐織”。作為能裝束的唐織,主要用于女演員的外衣上。其紋樣多以中世以后的傳統(tǒng)紋樣和中國輸入的紋樣為主,用金銀線繡出青海波、菱垣、七寶等,串聯(lián)起來作為背景紋樣,再通過四季花草等平安以后的日式紋樣加以表現(xiàn)。桃山時代的和服紋樣,一方面處于打破傳統(tǒng)的重建時期,另一方面又在詮釋古典,使得內(nèi)在的傳統(tǒng)注入新生命。此時的和服紋樣恰到好處地對古典紋樣進行吸收和創(chuàng)新,打破傳統(tǒng)思維的局限,使和服紋樣有了新的發(fā)展。比如花筏紋樣,巧妙地把櫻花紋、旋渦紋和竹筏紋組合起來,給人一種強烈的時光流逝的感覺。奈良曬、美濃絹、下野絹、八丈絹等織物盛行,極大地豐富了和服的類型、色彩與樣式。到了江戶時代,友禪染的發(fā)明,更加豐富了和服紋樣的種類。由于其制作工藝達到了一個質(zhì)的飛躍,使得相應的紋樣不再受到和服材料的制約,推動了市民衣著色彩的多樣化。
結(jié)語
縱觀和服的起源,發(fā)展歷程,種類以及紋樣的歷史延續(xù),可以發(fā)現(xiàn)自然環(huán)境,穿著舒適與美觀,文化的傳承與交流均對和服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偠灾?,和服既是外來先進文化影響的產(chǎn)物,也是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杰作。(作者單位: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辛藝華日本和服手繪紋樣的審美特征[期刊論文]-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11)
[2]辛維金;吳銘日本傳統(tǒng)染織紋樣與其文化內(nèi)涵[期刊論文]-紡織科技進展,2005(01)
[3]崔蕾,張志春.從漢唐中日文化交流史看中國服飾對日本服飾的影響[J].西北紡織工學院學報,2001,15(4):
關(guān)鍵詞:《細雪》、日本傳統(tǒng)美;自然美;藝術(shù)美;女性美
中國分類號:I106
“耽美”的含義是思考美是最有價值的,尋求美。唯美主義就是摒棄道德功利性的美的享受。日本耽美派作家反對風靡文壇平板無味的自然主義,極力逃離現(xiàn)實人生的泥淖,贊美風韻女人肉體生命的律動,將頹廢享樂作為精神逃亡的宿營地。借助官能打開精神桎梏,宣稱戀愛和官能歡樂是人生目的。以絢麗的幻想美官能美反駁文壇、灰暗、無技巧、平板的自然主義文學。作為其代表作家之一的谷崎潤一郎在前期就是反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主義者和描寫現(xiàn)代社會風俗的高手,然而在發(fā)表了《癡人的愛》之后他便告別了“惡魔主義”。昭和時期,關(guān)東發(fā)生大地震,他在關(guān)西避難時被當?shù)氐娘L土人情吸引。他敏銳的發(fā)現(xiàn)了關(guān)西特有的日本古典美,激起了他內(nèi)心的“美意識的回歸”。于是他開始著力將日本古典的藝能和純?nèi)毡镜臇|西融入到他的美學概念里去,尋找他“心中的故鄉(xiāng)的文學”。因此,后期的谷崎文風轉(zhuǎn)向日本傳統(tǒng)美,從而便有了后期代表作《細雪》這部小說。小說將人物的刻畫與日本傳統(tǒng)的風物人情細膩的描繪巧妙結(jié)合,被認為是現(xiàn)代版的《 源氏物語》。下面將從《細雪》這部小說出發(fā),從三個方面來對谷崎潤一郎中后期回歸日本傳統(tǒng)美唯美主義文學思想進行探討。
一、 回歸日本傳統(tǒng)自然美
在《細雪》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賞櫻花,其中最為明顯的場景便是開場的京都賞櫻。在小說上卷第十九節(jié)中櫻花時節(jié)人山人海的京都,人們盛裝打扮賞花留影,將櫻花這一極具日本傳統(tǒng)美代表性的物象做了強調(diào)。蒔岡家姐妹來到平安神宮,心中感到不安和興奮,給予人極大地想象空間來呈現(xiàn)櫻花之美。當抱著這樣的心情踏進門檻時,看到西方天空一片紅云,發(fā)出贊嘆??吹绞㈤_的紅垂櫻時,喜上眉梢。谷崎從人物對它的等待和期望的心情,以及見到后的贊嘆來展示日本國花―櫻花之美。
在小說上卷第二十三節(jié)中,雪子隨鶴子一家搬去東京之后,幸子一家賞月想念雪子。一家人磨著磨,攤開信紙,寫和歌,寫俳句,做水墨畫、將信寄給雪子表達思念。雪子獨自一人佇立窗前觀看天上的圓月,靜靜的夜里看著天上的月亮,又是另一種安靜的古典韻味。無論是賞月傳達的思緒還是賞月寫下的俳句、和歌,都是谷崎想要贊美的古典美。雅致含蓄的傳達方式是富于風雅情趣生活的體現(xiàn),更是日本傳統(tǒng)美的展現(xiàn)。
在《細雪》中還描繪了美麗的大自然和富有詩意的、獨具日本式的情趣美,比如捕螢場景。在周圍殘留的最后一點光輝不斷地溶人墨一般濃的暗夜的微妙的時刻,只見從小河兩岸的草叢中,漸漸地,三三兩兩的繭火蟲描著同樣的低低的光弧向河中舞去,縱眼望去,沿著這條河的兩岸到處都是螢火蟲,無邊無際,在兩岸間飛來飛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捕螢,充滿著童話世界的氣氛,富于兒童趣味。通過對日本傳統(tǒng)娛樂游玩的描述,讓人陷入一種不可言喻的浪漫心境中去。
二、 回歸日本傳統(tǒng)藝術(shù)美
《細雪》四姐妹中鶴子的和服以灰綠朱墨的居多,看起來嚴謹古舊;幸子的和服以深藍暗紅居多,看起來風韻猶存;雪子的和服以淺白淡金的居多,看起來清如碧水;妙子的和服以橙黃血紅居多,看起來朝氣活潑。這些和服上都有絲線修成的花鳥圖案,甚至在和服外褂的內(nèi)里同樣繡著精致的花紋。而這正體現(xiàn)出日本傳統(tǒng)服裝所特有的設計美感。
《細雪》中不論是在幸子“春花勝過秋色”的庭院中,還是大姐鶴子的上本町的老宅子中,都體現(xiàn)著日本古代傳統(tǒng)建筑的幽靜。而在幸子夫婦旅游中更是能體現(xiàn)了日本建筑的特色,他們住在河口湖畔的富士觀光旅館, “這家旅館是用白木改造的宮殿式建筑,在這一點上它和奈良旅館無異,只是其他方面就完全不一樣了,奈良旅館用的建筑材料雖然也是白木,可是年代久遠,臟里臟氣的給人一種陰暗的感覺。觀光旅館就完全不一樣了,墻壁和柱子到處都是嶄新的,看了叫人心曠神怡?!边@樣美好的建筑和動人的風景呈現(xiàn)出一幅日本趣味極為濃厚的畫卷。
日本三弦琴和日本古風山村舞是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在《細雪》中妙子不止一次把山村舞演繹得美輪美奐?!熬康奈杓迹瑑?yōu)雅的舞姿讓古典韻味四處彌漫,打開的雨傘摞在身后,雙膝支撐著彎倒的身體,上身側(cè)向左邊,兩手攏袖,微微歪著點著頭,出神地傾聽鐘聲消失在遙遠的雪空。”如此優(yōu)雅的舞姿,讓幸子覺得平時洋氣十足缺乏楚楚動人風韻的妙子,在此時此刻全身都散發(fā)著日本女子傳統(tǒng)的優(yōu)雅氣質(zhì),感動得不由自主的掉眼淚。一個現(xiàn)代派作風的姑娘跳山村舞的瞬間,回歸了日本傳統(tǒng)藝術(shù),意指在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中找到日本古典美,這儼然是一種美的調(diào)和,一種西洋文明和東方文化的恰當融合。這也是谷崎在西洋現(xiàn)代文明影響下回歸日本傳統(tǒng)的一個隱性的象征。
三、 回歸日本傳統(tǒng)女性美
《細雪》中的大姐鶴子是個平凡的,典型的日本家庭婦女,個性溫和,以夫為綱。以家為天是日本傳統(tǒng)女子的傳統(tǒng)觀念,女子一生的任務就是做個賢良淑德的妻子和溫柔慈善的母親。由于母親早逝,大姐鶴子自幼就擔任起照顧妹妹的責任。通過像母親一樣照顧妹妹們,來肯定鶴子的善良和凸顯母性美。
二姐幸子是四姐妹中最標致的,性格開朗,一直保持著溫婉儒雅的生活態(tài)度和貴族的生活標準。她平時愛穿日本傳統(tǒng)的和服,對穿著很是講究。此外,幸子愛吃鯛魚,愛賞櫻花,在她眼中鯛魚和櫻花都是日本極具代表性的事物,甚至認為“不愛吃鯛魚就不配當日本人”。她極喜歡儒雅的生活,她的庭院布局體現(xiàn)著儒雅的生活態(tài)度和明朗的個性,她愛春花怒放的景色勝過秋色的凄楚。每當幸子看著落英繽紛的櫻花,惋惜兩個妹妹逝去的年華,就如古人在詩句中盼花開,惜花落的心境。這種愁思有著日本古典“物哀”的情緒,能看到幸子身上有著比鶴子更加濃郁的日本古典傳統(tǒng)美的韻味。
結(jié)語:
本論文以谷崎潤一郎中后期的代表作《細雪》為研究材料,分析了他回歸日本古典傳統(tǒng)美的文學表現(xiàn)。谷崎文學后期創(chuàng)作富有審美情趣,藝術(shù)格調(diào)清新雅致,既有感性的描寫又有理性的分析,在情與理之間保持了平衡。扎根于日本傳統(tǒng),創(chuàng)作出獨具特色的日本式谷崎式的唯美主義文學作品,這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
參考文獻:
[1]路嫻.淺析《細雪》中女性形象[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10,26(11):98-100.
關(guān)鍵詞:和服,和服歷史和服穿法,和服禮儀
每當提到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我的腦海里首先升起的一個形象就是身著和服的美麗日本女子,和服的動人、和服的美麗、和服的優(yōu)雅一直打動著我,讓我有一種欲望要去了解它—和服,這里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一下有關(guān)和服的方方面面。
和服的概念:
和服指的是日本傳統(tǒng)民族服裝,在日語稱為“著物(Kimono)”;因為是由中國隋唐服式改制的,又稱吳服。
和服體現(xiàn)出日本國的民族文化和人們的山水觀、風土觀,以及人的精神情境?,F(xiàn)在它成了日本一種值得夸耀的文化資產(chǎn)。日本女性一旦穿上和服,她就變得溫婉賢淑,循規(guī)蹈矩起來,這是和服特有的規(guī)格在起作用,因為和服具有不可小看的重量,同時還束手束腳。另一方面,和服擁有的是一種精神,它使人變得端莊、謙謹。日本人在一些慶典和儀式中都喜歡選用自己的民族服裝。比如父母會在小孩子過“七五三”節(jié)時給他們穿上小巧可愛的兒童和服。而畢業(yè)儀式、成人儀式、結(jié)婚儀式等許多人都愿意穿上大方漂亮的和服。老齡婦女們穿上捻線綢和服去看戲,被認為是一種高雅有致的行為。
總之,人們雖然不經(jīng)常穿和服,但是對和服都有一種認同感信任感,這往往是民族自信心的表現(xiàn)。
和服的分類:
1:浴衣
一種簡單的和服,因為很適合洗浴后穿著,故稱浴衣。夏天炎熱時也比較適合穿這種休閑感很強的浴衣。安土桃山時代,已流行在沐浴后穿著能吸收皮膚水份的“湯帷子”,后來受平民喜愛而演變成了現(xiàn)在的“浴衣”。
穿著寬松的浴衣,然后在榻榻米上喝茶,實在是一件愜意的事情。
2:振袖
未婚女性的禮服,依袖子長短為“大振袖”、“中振袖”、“小振袖”。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如成人禮、畢業(yè)禮、宴會、晚會、茶會等場合。
3:留袖
已婚女性的禮服,黑色,染有五種花紋。
4:訪問著
又稱“色留袖”,穿著場合較廣,婚宴、晚會、茶會等可以穿。沒有年齡與婚否的限制。從下擺、左前袖左肩到領(lǐng)子展開后是一幅圖畫。近年來大受歡迎。
5:花嫁衣裳
在日本人結(jié)婚形態(tài)可分為:傳統(tǒng)的神前結(jié)婚、西洋教堂結(jié)婚。如果選擇前者的話,那么就要穿日本傳統(tǒng)的婚禮服了。。新娘穿的婚禮服是和服中最為華麗的。用織進金銀箔的金銀絲線在綢緞面料上刺繡,繡的圖案大多是花鳥。當新娘穿上金光閃閃的禮服登場時,是婚禮上最耀眼的一幕。
6:普段著
就是日常所穿的和服。家居、逛街、同學會等非嚴肅場合都可以穿。
7:畢業(yè)服
在畢業(yè)典禮和學位受與儀式上穿著。
和服的款式:
和服款式十分之多,婚、宴、喪、禮、春、夏、秋、冬各不相同。按和服花紋和質(zhì)地也有貴賤之分。
今天,和服不僅是人們婚,宴,喪,禮時喜愛的服裝,和服及其飾物還成了布置的裝飾品。例如新娘的結(jié)婚禮服,以同樣的圖案設計不同顏色來強調(diào)它的變化,一般正式新娘禮服要穿三層,此三層完全相同圖案的設計,惟以不同顏色,分別在不同場合穿著,如在夫家宴客穿著的顏色和在娘家宴客時的穿著,以不同的顏色為之。也有以代表長壽的松,鶴等吉祥圖案設計的結(jié)婚禮服。少女在正式場合的穿著,強調(diào)及地的長袖(振袖);而一般結(jié)過婚婦女的衣袖則是短的,表示已婚的身份。
春季:櫻花盛開或以春天的西洋花圖案為主題的設計,以粉色系較多。
夏季:以清涼色系為考量,圖案常以浪花,水中嬉戲的魚兒,甚至水邊水草,花鳥為主題。
秋季:以秋天的為主題,添上一些蕭瑟的秋意,暗色系較多。。
冬季:以冬天的北國雪景意境為考量。
和服的穿法:
和服的穿法比較繁復,不同的和服有不同的穿法,雖然在大致的步驟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細節(jié)處則很有講究,和服穿著的技術(shù)也就表現(xiàn)在這些細微的差別上面。例如和服的底襟離鞋跟位置,浴衣是7-8厘米左右,留袖在25厘米左右,而中振袖、小紋等都是在15厘米左右。襯領(lǐng)外露的多少也是不相同的,喪服的襯領(lǐng)外露約1-1.5厘米,訪問服的襯領(lǐng)外露約2厘米,中振袖一般外露3厘米左右。
穿和服一是要了解和服的基本知識,如和服各部位的名稱、和服的種類以及和服的面料,同時還要了解和服帶的形式、特征、質(zhì)地和性能;在和服必要的配件中要了解附屬的物品、內(nèi)衣、現(xiàn)代美容用具、履和包等;在和服與帶的組合方法中要了解不同質(zhì)地的配合、不同色彩的搭配以及TPO的組合方法。
二是要了解操作步驟和程序。為了達到美的著裝效果,首先要對人體進行補正。著裝人對自己體型特征的優(yōu)缺點要比較清楚,這十分重要,因為服裝是人體的第二皮膚,人體的缺陷會影響著裝的效果。所以在著裝前,要補正人體的缺陷。
三是在開始著裝之前,一定要將準備工作做得充分,必要的道具包括和服的一些小配件,與和服配套的內(nèi)衣,穿和服進行美容時的一些現(xiàn)代美容輔助用具,鞋和其他附屬品都要準備好。
另外,要補充說明的一點就是:穿和服一般得有人幫助,自己一個人很難穿得服服帖帖、整整齊齊。世界上開設有專門傳授民族服裝穿法學校的,大概估計也就只有穿和服了吧?西裝在成衣時,它的式樣已經(jīng)定形,和服卻不同,它的式樣要穿上身后才能體現(xiàn)出來。也就是說,和服是一種未定形的半成品衣服。和服一般都是以直線裁剪制成的,這樣的衣服可以重重疊疊穿上好幾件,因而可以根據(jù)冷暖的變化自由穿脫,任意夾剪。
和服的穿衣順序是:
1穿貼身內(nèi)衣和裙子,并補正體形
2穿振袖長孺袢,對齊兩肩和背縫線
3保持長孺袢前身地平整
4雙手將帶從前身繞至后身
5避開在前身中央打結(jié),帶的兩端塞入帶中
6系依達締
7套上振袖,并將下擺與地面水平對齊
8系腰帶
9系胸袋
10整理前身下側(cè)多余部分,用手壓住,然后系帶
11系帶時保持前身平整
12用袋帶系松風結(jié)時將帶子從前身繞至后身
13在前身插入帶板
14在后身放入帶枕
15系帶揚
16系帶締
和服的禮儀:
日本人的很多禮儀規(guī)矩都是受到了和服的制約,問候的方法、跪坐的姿勢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和服的影響。因此也有人說,日本的禮儀實際上是和服的禮儀。
我們先來看穿和服的場合有哪些:
1、新娘婚后第一次過元旦,要第一個向媒人問好,在這樣的場合,要穿樸素一點的和服,而和服的色彩則要明快亮麗,領(lǐng)口內(nèi)襯的色彩要鮮艷。
2、 一月十五日是日本的成人節(jié),參加這一儀式的人要求穿成人式的和服,傳統(tǒng)的穿法是穿色留袖,現(xiàn)在這個規(guī)定不是那么嚴格了?,F(xiàn)代成人式中穿振袖的比較多,和服的圖案以松、竹、梅、龜紋等吉祥紋樣為主。帶子選用織金錦、經(jīng)錦袋帶,與華美的振袖交相輝映。
3、歡送會、謝恩會或一殷的聚會上穿中振袖的比較多,在歡快和諧的氛圍中,穿的和服要格調(diào)高雅,系的帶子要寬松一些。
4、結(jié)婚式和披露宴是比較隆重的場合。這時新人的雙親、已婚的夫人們應該穿五紋的黑留袖,腰帶的色彩要亮麗,用白色或金銀色,顯得高貴。小姐們穿振袖,系華麗的腰帶,和服上裝飾松、竹、梅、鶴等紋樣。男子也是穿五紋的黑留袖,而且胸前的菊墜和襪子都必須是白色的,角帶材料選用織錦和博多綢。參加結(jié)婚式的其他人,如同事等,可以穿訪問服或者振袖,這些服裝要求高雅,有華麗的帶結(jié)。
5、孩子的入學式,不僅孩子穿色無地,帶孩子入學的母親們也 要穿一紋的色無地。孩子到十三歲,在那年的陰歷三月十三日,關(guān)東和京都一帶的人都帶孩子去參拜菩薩,這時要脫去為原來體長四分之三的和服,新?lián)Q上的正式禮服要求與成人和服的標準尺寸一致。七五三節(jié),孩子們穿色彩艷麗的盛裝,母親宜穿付下,系名古屋帶。
6、在比較隆重的慶典、比賽或受獎等場合,參加者一般穿有紋的黑留袖或振袖,帶子和附屬品也要和黑留袖、振袖配套。如果隨身帶扇子,扇子要插在腰帶內(nèi)。
7、日本人看電影、看演劇或外出購物時也要更換和服。穿富有個性的付下和江戶小紋,系名古屋帶。。如果想要更加優(yōu)雅一些,也可以穿訪問裝。
接著我們再來看穿和服時該有的舉止禮儀:
穿和服的站相:
站立時,要求低頷,直背,松肩,并腳。在人前站立的時候,千萬注意不要形成貓背。 坐分為椅子和蒲團兩種。坐椅子時,不能坐得太深也不能太淺,坐的時候腳和膝要并攏,腳稍稍后退則更美更雅。振袖的大袖要放在膝上,右袖在下,左袖在上。
穿和服的坐相:
在別人家作客要坐蒲團。入座的方式也很講究,以跪的姿勢將膝蓋接觸蒲團的角端,然后再逐步以膝橫向跪進,到達蒲團中央,再以正面面向主人。站起來時,要腰不動而將兩足立起來。
穿和服的走相:
步幅必須小而平穩(wěn),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衣袖和下擺。走動時衣袖不能亂晃,而是要輕輕地擺動,下擺也不能拖地而行,要輕輕地提起。為了不讓袖端被夾在門縫里或是下擺被別人踩住,在乘坐汽車、上臺階時,需要特別注意。
穿和服坐車注意事項:
坐車時,首先要把包和其它所帶的東西放在座位上。然后背對座位坐下。穿振袖時要用左手將衣袖合攏,右手托起左袖,而左手則稍稍提起衣襟。坐時只能坐位置的一半左右,不能坐得太靠里,胸要挺起,微微前傾,腳尖著地,不能讓腰帶接觸椅背。以免變形。如是車上無座位時,可能會站在車中間拉著吊環(huán),此時一般要用一手將另一手的衣袖按住,不能讓別人看到衣袖里的白襯衣,手腕也不能露得太多。下車時,左手持襟,右手拉住扶手而下,下車之后,必須先整理腰帶,確認腰帶及衣服的整齊。
最后,還有幾點在穿著和服時的注意點:一定要搭配木屐;不能佩帶任何首飾;頭發(fā)挽成發(fā)束定于腦后,不可披散頭發(f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穿和服一定要右襟貼身,左襟在上。
簡單介紹了一點跟和服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希望對那些跟我一樣對和服感興趣的和服愛好者有幫助。
參考資料:
[1]樋口清之 《日本日常風俗之迷》 上海譯文出版社
[2]武心波 《當代日本社會與文化》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3]牧野保子 《冠婚葬祭事典》 株式會社主婦の友社
[4]尋國兵 《日本 世界公民護照》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8年9月26日,我們一行五人來到了日本,開始了為期半年的交換生活。辦完手續(xù)出來,國際處老師早已在出口等候,用自己蹩腳的日語和老師交流了幾句,等大家都到齊了,天色已暗,外面小雨淅瀝,伴著氤氳朦朧的水汽,我們坐上了去學校的大巴。
初識兵教大
兵教大位于兵庫縣加東市,地理位置比較偏僻,一出校門就是稻田,學校后面是連綿起伏的青山。澄澈的天空,安靜閑適的環(huán)境,恰如國際處老師所言“兵教大是學習的好地方”。學校占地面積不大,學生人數(shù)也不多,平日里的校園總感覺少了一絲熱鬧。
小而精致的校園,兩條主干道貫通學校南北,沿途的花草樹木為其增添了不少色彩。聳立的教學樓,明亮澄凈的食堂,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讓我對接下來的交換生活充滿了期待。
新學期開始
10月1日,正式開始上課。全日文的授課環(huán)境,不同于國內(nèi)的授課方式,所有的新事物對于初來乍到的我們來說,都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意義。因為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所以授課老師會在課上分發(fā)相關(guān)講義資料。一周的課聽下來,資料已經(jīng)堆了厚厚的一疊。
我的授課的老師大部分都是男老師,嚴肅卻又不乏些許幽默。對待留學生也很好,提出的問題會耐心的解答,嚴謹負責,一絲不茍。
日本的學期末考核方式和中國有很大的不同,大部分老師都會以論文的形式來進行期末考核。因此,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刨去死記硬背的知識點,更加注重鍛煉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老師更多的是引導作用。而且,每位學生從二年級開始,都會有自己的導師,確定研究主題,搜集資料,整理討論并進行發(fā)表。導師在發(fā)表的每一階段都會提出相關(guān)指導意見,以促進研究的順利進行。
因為要查資料、寫論文,所以圖書館成了我在兵教大的常駐地之一。與其說是圖書館,倒不如說更像是咖啡吧。圖書館只有兩層,一樓是學生自由交流區(qū),二樓是安靜的個人學習空間。柔和的燈光,緩緩流淌的音樂,多種多樣的座椅,錯綜的擺放,書桌上的插花,不經(jīng)意的別致,給人以舒適感。在這種環(huán)境下讀書,是一種享受。
閑暇的時刻
10月17日,初識我的友好家庭。友好家庭制是兵教大特有的活動之一。為了幫助留學生更好的適應日本的學習生活,更多的了解當?shù)氐娘L土人情,每位留學生都會對應一個日本的家庭。我的友好家庭是一對和藹的老夫妻。爺爺是退休的教師,奶奶是退休的經(jīng)理,兩人待我很好,空閑的時候,經(jīng)常帶我去附近游玩。觀賞紅葉、體驗和服、參觀藝術(shù)展覽等等,在此過程中,我不僅領(lǐng)略了日本獨有的文化,也使自己的口語得到了鍛煉。
11月3日,20名留學生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參觀了當?shù)赜忻氖澜缥幕z產(chǎn)—姫路城。姫路城規(guī)模宏大,古城氣息濃厚。觀光游客來自世界各地,走在路上到處都能聽到中文。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是,參觀某一建筑的時候,游客都必須脫鞋入內(nèi)。建筑里面的確是一塵不染,保存完好。建筑的結(jié)構(gòu),反映了時代樣貌。從建筑里面的窗戶可以俯瞰全城,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日本的假期設置和中國有很大的不同。寒假只有十幾天,還有春假、暑假。12月22日,期待已久的寒假開始了。26日,和同學約了去京都游玩。京都,類似于中國的西安,古城氣息濃厚,別具一番風味。走在街上,到處可見穿著和服的優(yōu)雅的女性。觀光客也來自世界各地,正值年假,景點到處都是人山人海。雖然擁擠,但還是一片秩序井然。干凈的街道,禮貌的當?shù)厝耍溲诺慕ㄖ?,美味的食物等等都是旅途中很美的風景。
驚訝的事情
12月的加東市,已經(jīng)很冷了。和去年金華冬天的寒冷程度相比,毫不遜色??墒羌词乖谌绱撕涞奶鞖庀拢廊挥胁簧倥馔却┲倘?。走在校園,也能經(jīng)常看到。可能是因為公共場所都有暖氣的原因,因此冷的話也只是走在路上的時候。但的確,做為一個中國女生,我無法想象在嚴寒的天氣里光腿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而且,這邊的餐館,一般提供的都是冷水,或者是加了冰塊的麥茶。如果客人有特殊需要的話,可以詢問服務人員。與中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于我來說,剛開始很難接受。后來,慢慢就習慣了。但我基本上不喝,通常出去都會帶著自己的保溫杯。
說來深感慚愧,筷箸為我國古老的發(fā)明,至今已有4000年悠久歷史,中國也是世界上一切用筷習俗的母國,但從沒有聽說中國舉辦過國際箸文化研討會,卻讓日本捷足先登。想到此,人家三顧寒舍,如果再不接受邀請,實在有點不盡人情了,于是我只好克服年老多病的困難應邀出席論壇。但浦谷所長不放心,他說:“你是中國箸文化專家,藏筷第一人,如果國際箸文化論壇沒有中國代表也就失去了國際意義?!庇谑瞧止认壬〕鍪孪葴蕚浜玫膮f(xié)議要我簽約,于是我欣然簽名蓋章,保證準時飛赴東京。
說實話簽了名一直心懷不安,難的不是寫論文,《古箸傳入日本之掄論》、《中國滿蒙藏族刀筷文化》兩篇論文很快一揮而就。擔心的是耳聾眼花、不通日文、不懂日語途中引起麻煩。可是邀請方想得很周到,等我護照辦好,即派專人為我辦了簽證,并把國際航班東京來回機票送到藏筷館。可我上了飛機心中還是不踏實,萬一找不到接機人怎么辦?幸好一切順利,等我走出成田空港出口處,日本花岡小姐早就在等候我了。
論壇議題廣泛
這次國際箸文化論壇,邀請了中國、韓國、泰國、越南、緬甸加上東道主日本共6個國家和中國臺灣地區(qū)30多位代表出席研討會。因各國專家論文已有書面材料,所以大家就各自感興趣的議題進行交流。會議主持三田村有純教授提出的問題是:“中國筷子唐代稱箸,怎么后來改名為筷呢?”這一問真把各國代表問住了。三田先生為避免冷場,突然點名說:“我們還是請中國古箸收藏家藍翔先生回答這個問題吧!”于是我接過話筒,從明末清初江南水鄉(xiāng)船民漁民因忌諱“箸”與“住”的諧音說起?!白 闭咄R玻W×艘馕稕]生意;船“蛀”了木船就會漏水,由于他們討厭“住”和“蛀”,于是連累天天吃飯的箸,一致決心把“住”的諧音“箸”改為“快”,以討吉利永吉祥。如此窮漁民船民自發(fā)地斗爭了百余年,最后終于將“箸”改為“筷”。
日本箸為何較短
說來有趣,日本人民不存在諧音迷信犯忌諱的問題,所以在隋唐時代筷子由中國傳到日本時稱箸,日本直到現(xiàn)在還保持著中國古代的“箸”名,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日本至今漆筷稱涂箸,工藝筷稱御箸,一次性筷子稱剖箸或割箸。
大會為我們舉行過多次宴請。一次是自助餐,另一次是正規(guī)的日式料理和食,還有一次稱丸之內(nèi)鰻。不過餐具皆是剖箸,為此浦谷先生將新設計兩截相接旅游箸送給每位代表一雙,并在箸上刻了代表的大名。浦谷特別提醒大家,宴會時請自帶新產(chǎn)品旅游箸進餐。
早有人向我提出,古箸隋唐時傳入日本,為何原來的中國長筷在東瀛漸漸縮短?這次在日本吃和食有了感性知識。
日本宴請不用八仙桌圓臺面,而是由小長桌拼成,一長排約五六公尺,寬約70厘米、高約60厘米,無論主人客人皆席地而坐,女賓跪式,男賓盤腿坐在草墊上。我們二三十人皆脫鞋入室,面對面分兩排入席。長桌中間有條走廊,這是留給飯店老板娘上菜之用。以前不懂所謂跪蹲式服務,現(xiàn)在親眼所見,身穿和服的日本小姐,無論是上菜還是斟酒,皆跪在中間走廊上進行。走廊不寬,手握啤酒瓶,左邊倒好酒轉(zhuǎn)身即可倒右邊。中國宴會是合而食之,而日本卻是分而食之,無論什么菜肴總是一人一份。由于進行傳統(tǒng)的和食宴請,桌子小,又是一人一盤菜飯,所以箸不需要如同中式大圓桌和八仙桌用長筷。故而日本為適應就餐環(huán)境,筷箸漸漸變短,這是因地制宜的緣故。
品嘗正宗和食
在上海也曾吃過日本料理味千拉面,一大碗面送上桌時,碗中卻放著日式粗木勺。吃中式面條重在澆頭,而日本面條美味盡在濃湯中,故特配有木勺。
這次在東京麻布十番吃晝食,也就是午餐,上的面條與中國不同,是放在木盒竹廉上的,我不知怎么吃法,怕出洋相,各國賓客也只好看主人下箸學樣。這時服務生又送來一個小盤,盤中放有藤拎把的日式小茶壺和茶杯,我還以為是酒壺呢。心想酒能拌面嗎?不料翻譯小姐把壺中的黃色液體倒在茶杯里,然后用箸把面條夾進杯中拌了拌吃起來。我于是學樣用茶杯吃面。吃了才知道壺里既不是茶也不是酒,而是特別調(diào)制的甜味鮮美面湯,面條經(jīng)過湯的浸拌,鮮滋滋、甜,確實別有風味。萬沒想到,日式面條既可用勺子吃,也可用杯子吃,真是大開洋葷也。
還有在吃丸之內(nèi)鰻時,送上來一只四方漆盒,蓋上描有金花,起先不知盒內(nèi)何物,開了蓋看到三條斬頭去尾的鰻魚。經(jīng)浦谷先生介紹,和食中有些魚類菜肴需要熱食方顯美味,而漆器餐具不僅光澤明亮,還具有不易散熱的性能,可起到保溫的作用,故漆器成了日本料理頗具民族特色的餐具。
成立國際箸文化研究會
這次浦谷兵剛等發(fā)起組織國際箸文化論壇,不是談論一次就完成任務,他們有長期計劃,所以在大會最后一天特宣布成立國際箸文化研究會。大會推選浦谷兵剛為理事長,三田村有純?yōu)轶缥幕芯克L。隨后在選舉理事中,各國代表認為我是中國藏筷第一人,撰寫出版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部箸文化專著《筷子古今談》等六部探討箸文化的中英法文作品,故一致選我為常務理事,還請我在閉幕式前做1小時演講。
平生在國外演講
大會安排我做1小時專題發(fā)言,真有點出乎意外。各國代表多為大學教授、專家學者,只有我僅是一個民間古筷收藏者而已。雖說是生平第一次在國外演講,有點老草根登上國際大論壇之感,更何況這是臨時決定,事先沒有準備講稿??晌也⒉痪o張,收藏探討箸文化30載,也可算是自學成才了。
雖然沒講稿也不能信口開河,經(jīng)過一番思考,決定從1972年美國總統(tǒng)說起,他事先練了幾個月的筷子功才敢坐在人民大會堂國宴中和共同品嘗中國美食。妙的是尼克松餐畢剛放下筷子,即被加拿大記者搶走。等他到了美國,眾多的歐美收藏家紛紛求購這雙人民大會堂的冬青木筷,高價出到2000美金,可記者先生依然不愿割愛。我由此受到啟發(fā),于1978年開始勇往直前投入古筷收藏之路。而尼克松回國后,也常常帶著全家吃中餐,從此放不下手中的筷子。接著我說到,筷子不僅屬于中國,箸不僅屬于日本,筷箸已隨中餐館和日韓料理走出亞洲,走向歐美,筷箸是屬于全世界的美妙餐具。我話音未落,立即迎來一陣熱烈的掌聲。
我的第二部分講題是《中國古筷的發(fā)展與鑒賞》。當我簡單扼要地說了古筷的起源、發(fā)展、典故后,因時間關(guān)系,話題一轉(zhuǎn)即出示了我從上海帶去的唐代鎏金銀箸、宋代綠松石箸、明代鑲銀象牙箸及清代蒙族、滿族和藏族珊瑚七星刀筷等五六件。說著說著臺下的日本聽眾和各國代表坐不住了,三五成群先后離開座位,紛紛擁到我的講臺邊,有的拍照,有的不客氣把我的藏品拿在手上仔細欣賞,還有的向我提出各種筷箸問題。
關(guān)鍵詞:非言語交際 中日對比 體態(tài)語 客體語 環(huán)境語
非言語的Nonverbal一詞,是指在交際過程中,為更好地達到交際目的而伴隨言語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使用的不屬于有聲語言和文字語言范疇的方法和手段。 又被稱為“不是語言的語言”。非語言交際指不需要使用言語就能發(fā)出和接收信息的行為,這種行為的表現(xiàn)形式有很多種,不像語言只分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非言語交際(Nonverbal communication)這一概念屬于社會心理學,指人在傳達訊息時,會使用如肢體語言、面部表情或音調(diào)等語言、文字以外的媒介來輔助說明。非語言交際就是交流的雙方利用身體的特征或者自然環(huán)境給交流對方傳遞特定的意思,表示言語之外的情感。在交流中言語表達終有不足,所以我們會額外在意對方的非言語表達,這有助我們更準確地理解對方的情緒、態(tài)度、個人特質(zhì)等,甚至是內(nèi)心真正的意圖。
對于非語言的分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類方式。例如美國的瑪嬌麗?F?瓦格斯把非語言分為9類,分別是人體(身體特征、皮膚、體形等)、動作(手勢、姿勢等)、眼睛(視線、眼神等)、副語言(聲音的高低強弱等特點)、沉默、體觸行為(接吻、擁抱、握手等)、對人空間、時間、色彩等。顯然,瑪嬌麗?F?瓦格斯的這種分類歸納并不能完全涵蓋非語言的范圍。納普(M?knapp)將非語言分為7類,分別是人體的傳遞行為(例如表情、視線、手勢、體勢等)、身體特征(體形、膚色、毛發(fā)等)、 觸摸行為(握手、擁抱等)、副語言(如聲音的特征、咳嗽、哭聲、發(fā)話間隔等)、空間因素(如體距)、個人物品因素(如服飾,化妝,隨身物品等)、環(huán)境因素(如家具、燈光、溫度等)等。美國的K.W.back將非言語交際分為兩大類,分別是靜態(tài)無聲的非言語交際、動態(tài)無聲的非言語交際以及有聲的非言語交際等。畢繼萬將其分為4大類,將姿勢、身勢、面部和手部動作、體觸行為等歸類為體態(tài)語;將沉默、話輪轉(zhuǎn)接、非言語聲音等歸類為副語言;將化妝、衣著、膚色、個人用品的交際作用等歸類為客體語;將空間,時間、距離、燈光、顏色、標志等歸類為環(huán)境語。
非言語交際的方式有很多,人們的面部表情、身體動作、衣著服飾、聲音暗示等都能表達一定的意思,都是非言語交際的有效手段。例如人們高興時會眉飛色舞,憂傷時會愁眉苦臉、悲痛時會嚎啕大哭等等,這些情緒都是通過非言語手段表達出來的。又例如我們在說話時往往同時會借助身體動作來表情達意,有時這種動作會起到強化言語信息的作用,有時則起到弱化言語信息的效果。例如你送給小孩禮物時,他若真的不想要,就會說不要,同時也會伴有搖頭、扭身、眼神漠視等行為;而若他很想要卻礙于大人的說教,雖然嘴上說不要,但是眼睛會一直盯著看,并使勁扳著手,這就是弱化了他的言語內(nèi)容。所以非言語交際在交際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它可以使言語信息更加鮮明突出,也可以弱化或補充言語信息的內(nèi)容,還可以代替言語手段來表達信息。西方學者早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對非言語交際的重要性做了研究,伯德惠斯特爾認為:文化背景相同的兩個人在交談時,言語手段傳達的信息僅占35%,非言語手段傳達的信息占65%。梅拉比安也認為,兩人在交談時,非言語占93%,語言本身僅占7%。由此可見,在交際中,僅靠語言文字來傳遞信息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也往往需要非語言手段來增強語言效果,正確地理解和運用這些非語言手段,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與他人交流,減少交流障礙,促進交流順利進行。
非言語交際一詞來源于英語中的“nonverbal communication”,對非言語交際的正式研究普遍認為始于達爾文,他在《人類和動物的表情》(1872年)一書中,對人類與動物的情感表達方式和各種心理活動進行了系統(tǒng)詳細的研究。此后,逐漸出現(xiàn)了大量研究非言語交際的作品。例如伯德惠斯特爾的《身動學入門》(Introduction to Kinesics)、霍爾的《無聲的語言》(The Silent language)、戴斯蒙?莫里斯的《人類行為觀察》(Man Watching)、洛蕾塔?A.馬蘭德羅和拉里?巴克的《非言語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和朱利葉斯?法斯特的《人體語言》(Body Language)等。而關(guān)于跨文化非言語交際的研究,可謂始于美國的萊克?布羅斯納安著的《中國和英語國家非言語交際對比》,它第一次直接對中英國家的非言語交際進行了系統(tǒng)全面的對比研究。
在中日非言語交際的對比研究方面,代表作為李慶祥主編的《中日非語言交際研究》(2008),它是研究中日非言語交際的前沿叢書,其中收錄了25篇論文,內(nèi)容分為概論篇、分論篇、音聲語篇和教學篇等。關(guān)于中日非言語交際對比方面,概論篇中有盧濤的《日本非語言交際研究概述》、毋育新的《中日非語言交際行為的比較研究》和吳宏的《日本人的非語言交際行為與日本文化――兼談中日非語言交際行為之差異》等論文;分論篇中主要關(guān)于手勢、表情、副語言等方面的論文,其中關(guān)于中日對比的有倪秀梅和姜峰的《中日手勢文化比較――以手指動作為主》;教學篇中有趙春利的《對非言語行為的調(diào)查研究》和樊軍的《日本文化中的非言語交際與日語跨文化教學》等論文,主要是關(guān)于日語語言教育中非言語交際的重要性。另外,有王秀文著的《日本語言 文化與交際》(2007),主要論述了中日文化差異與體態(tài)語的表達方式、副語言及交際功能等。鐵軍編的《中日色彩的文化解讀》中,以五種基本色為中心進行了中日對比。
另外,關(guān)于體態(tài)語對比研究,期刊論文方面有孫鵬的《從體態(tài)語看中日兩國文化差異》(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5(4));有桂玉植和倪秀梅的《跨文化交際中的中日體態(tài)語對照研究》(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15(3));王連娣的《跨文化非語言交際視角下的中日手勢語》(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5)); 林燕燕的《體態(tài)語語言表現(xiàn)之中日比較――以“喜”的面部表情為中心》(華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3(2));趙平的《從災難中的笑容看中日非語言交際》(日語知識,2012(09));張曉梅的 《論中日手語中表情與口形的作用》,(才智 ,2011(19));張淑婧的《關(guān)于中日談話節(jié)目中附和表現(xiàn)的使用實態(tài)》(2010);王冠華的《關(guān)于面部表情描寫的中日對比研究――基于語料庫所進行的調(diào)查》(日語學習與研究,2007(4)); 程放明、劉旭寶的《體態(tài)語的中日語言表述異同》(日語學習與研究,2005(4)); 碩士論文方面有李江冰的《“肢體語言”的中日對比》(2009)、向金枝的《中日體態(tài)語對比研究與對日漢語教學》(2016)等。
在服飾色彩方面,有馬興國的《中日服飾習俗交流初探》(日本研究,1986(3));張祝平的《中國國服喪失原因淺探――從近代中日服飾變化比較說明》(歷史教學,2002(11));錢國英的碩士論文《從文化的角度看中日顏色詞的異同》(2005);劉容的《中日跨文化交際中色彩使用的差異――以服飾、禮品為例》(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6(4));李的《日本服飾搭配中日對照》(1-8),(日語知識,2008(10-12)、2009(1-4));杜君林的《中日空間概念中“內(nèi)”與“外”的對比分析》(科技風2010(6));魏娜、蔣翔云的《淺析中日兩國的傳統(tǒng)服飾文化間的差異――以旗袍和和服為例》(學理論 2012(21));白玉蘭的《中日時間觀念的差異及其對文化交流的影響》(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12));苗M的碩士論文《中日服飾文化對比研究》(2014);陳穎超的《中日兩國“白色”異同研究》(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1));谷秋實、呂園園、王芳的《小議中日服飾色彩禁忌》 (萍鄉(xiāng)學院學報,2015(2));張歡的碩士論文《中日英における空gを表す方法の照研究D「在、「で、「onを中心にD》(2015)等。
綜上所述,我可以看出,關(guān)于中日非言語交際的比較研究在我國已初具規(guī)模,研究的時間分布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無論是期刊還是碩士論文數(shù)目都不算多,相關(guān)的著作更是少之又少,并且各年份的論文分布相對分散,規(guī)模較小。從研究的內(nèi)容來看,中日非言語交際的對比研究的重點在體態(tài)語對于和服飾色彩的對比,主要是關(guān)于姿勢、身勢、面部表情和手勢動作的對比研究,還有關(guān)于中日服飾色彩方面的比較研究。少數(shù)文章關(guān)于副語言的比較研究,但是論文數(shù)量非常少。其他方面的中日非言語交際的對比研究基本是空白的??傊?,關(guān)于中日非言語交際的對比研究還有很多需要發(fā)掘的內(nèi)容,研究對象和范圍也需要進一步擴展,研究方法和理論框架也亟需進一步構(gòu)建,中日非言語交際的對比研究的發(fā)展和完善還需要學者們今后長期的努力。
參考文獻:
1.陳原.《社會語言學》[J].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
2.楊全良.非言語交際簡述[J].外語研究,1990年版。
3.楊平.非語言交際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版。
昨天,與友忽然議論,說起近年來國學傳揚,許多地方的年青人想穿漢服。前不久,到書店查閱書籍,也讀到一本介紹漢服的書,上面考查了漢服的歷史,并著重介紹了漢人的禮儀,還以時尚的眼光介紹了漢服。這些漢服看起來非常漂亮。春秋戰(zhàn)國至漢魏,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不僅是因為出現(xiàn)廢除奴隸制以來的學術(shù)繁榮,百家爭鳴時代產(chǎn)生許許多多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還由于漢代的強大對于中華民族禮儀與文化的發(fā)達,對文人墨客的精神世界與風骨的塑造,帶有濃重的時代色彩的衣飾與穿著,也形成某種永恒的文化氣質(zhì),對后代影響深遠。
在當今物質(zhì)極大豐富的時代,人們感受到壓力巨大,讓人總在尋求精神上的放松和解脫。除了遠離以些人類的不良習氣,我們還能做什么呢?我想,讀書接受以些有藝術(shù)修養(yǎng)的東西,算是以種陶冶吧!那可不可以在服裝文化上體現(xiàn)呢!興許有人認為,這是以種堂吉訶德式的情結(jié),會有嘲笑與食古不化的批評。竊以為恰恰相反,在當今多元化的價值體系中,中國人太欠缺傳統(tǒng)文化的修養(yǎng)了。讀古書、講禮儀、讀經(jīng)誦典、吟詩誦詞、恭良謙讓、有何不好?君不見西方商業(yè)文化對青少年的可怕影響嗎?為什么我們不可以象曾經(jīng)受到儒家文化熏染的韓國人學學家庭倫理,向日本人學學禮儀,向臺灣同胞學學保持中華文明的傳承!
其實我的觀點并不新穎?,F(xiàn)實社會里,很多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人,身著漢服,談經(jīng)論道,弘揚儒家文化。我很欽佩,由衷地贊成。說到自己,在很早以前,就有這樣一種情結(jié)。大學時代的老師穿對襟衣,老師們不僅用學識打動我,對自己學習傳統(tǒng)文化很有幫助,我的畢業(yè)論文便是老子思想的一種研究。老師的聲容身貌,更是難忘。大學剛畢業(yè)那陣我特別喜歡中山裝,一副白圍巾在冬季更有別樣的風格,那時搭配著穿了很長的時間。當時就曾有突想,如果能穿上長衫在課堂上,有會怎么樣?事過境遷,那時的塵影隨著青年時代的度過已經(jīng)往事成風,而今,國學被越來越多的世人所推崇,服裝情結(jié)由然升起。漢服,即中國漢族的傳統(tǒng)民族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不能與“唐裝”、“和服”“中山裝”等相混合,當然還會更多地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