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26:47
序論:在您撰寫羌文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1.1缺乏長期保存機制
每一年科研管理部門需要統計科研工作者的科研量化情況,在對上交的紙質的科研成果審閱后返還給個人,而沒有統一分類保存。另一方面,對于以前的學術成果,或者由于沒有數字化而很難找到,或者由于存儲媒體的老化而難以恢復。這就需要構建機構知識庫作為集中存取的平臺。可以做到學術成果的長效保存。
1.2獲取困難
以藏族祥巴為例,它為木亥0版畫,是當代畫家在藏族傳統文化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新的藏族版畫.以獨立、獨特、獨創(chuàng)的藝術語言實現了對藏族傳統版畫的創(chuàng)新研究,推動著當代中國版畫的多元化發(fā)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它是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在中國美術學上的創(chuàng)新研究,也填補該領域空白。藏族祥巴作品豐富,藝術成就較高,作品已人藏中國美術館并多次在中國美術館、臺灣展出并遠赴國外展出。這些反映民族文化的版畫、歌舞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和鮮明的藝術特點。由于其存在形式很難直接獲取。其傳播的影響力受限。除對這些做過簡要的新聞報道外,以數字化形式介紹很少,要想獲取很困難以上3個方面的問題阻礙了學校藏羌民族文化研究的全面展現和廣泛交流,不僅校內人員難以了解學術產出和獲取資源。更缺乏長期保存機制。在網絡信息環(huán)境下建設一,學術交流平臺——機構知識庫,對藏羌民族文化研究學術成果有效整合、組織和管理,及時并保存,對促進學術成果的傳播和交流,進一步提高學校學術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有重要意義。
2基于DSPCE藏羌民族文化研究專題庫構建
2.1機構知識庫
機構知識庫就是以搜集、組織、利用和存儲大學、科研院所等學術機構的相關數字知識資源為主要任務,并將其中絕大部分資源對所有網絡用戶免費開放的數字資源庫[21。機構知識庫是基于開放理念而建立的,通過學術機構知識資源保存,可以進一步豐富圖書館館藏,促進學術資源的共享和交流,提高學術機構知名度和影響力。目前機構知識庫的軟件技術比較成熟,如Eprints、DSpace、Fedora等,使用較多的是DSPACE.當然這些應用軟件系統各具特色,應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使用?;贒SPACE藏羌民族文化研究專題庫建設選定DSpace為軟件平臺。
2.2DSpACE簡介
DSpace(數字空間)系統于2002年10月開始使用.它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和美國惠普公司實驗室合作開發(fā)的。遵循BSD協議,主要用于內容管理的開放源代碼數字存儲系統,可以收集、存儲、索引、保存和重新任何數字格式、層次結構的永久標識符研究數據。DSpace對存儲的所有數字資源分為若干個級別不同的數字類型:Community(組織)、Collection(館藏集合)、Item(信息對象)、Bundle(數據包)、Bitstream(位流數據),其中Community是范圍最大的集合,它由Collection組成。而每個Collection又由多個Item集合而成,每個Item中包含多個Bundle,Bundle由多個Bitstream組成,每個Bitstream中包含相關聯的格式。
2.3系統實施
2.3.1建庫原則在確立系統技術框架之前,一定要把握藏羌民族特色文化研究專題庫的建庫原則(1)科學性原則。尊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充分了解建庫的現實性,反對憑借主觀意識盲目的貪大求全,保證項目實施的合理化、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2)實用性原則。充分了解學校的資源基礎,考慮特色數據庫存在的現實性,要做到能夠很好地服務讀者確保對學校的教學科研、學科建設有用,積極促進對民族地區(qū)發(fā)展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要過于追求數據容量大,實用才是關鍵。(3)標準化原則。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將直接影響數據庫的可使用性、可擴展性和可共享性,應以通用的軟件平臺.采用符合國際、行業(yè)的數據標準和協議,建立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專題數據庫。
2.3.2項目實施
安排項目實施過程中應嚴格控制質量,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需要明確建立該系統的目的及其服務內容問。(1)明確服務的目的。建立藏羌民族文化研究專題庫的目的就是羅列學校的研究成果,存儲研究過程中生產的數據資料,豐富圖書館館藏,提高學科研究的知名度。(2)確定可接受的數據內容和格式??山邮艿膬热萦校河∷尜Y料,預印文獻,科研資料,會議記錄,演示文稿等;可接愛的格式包括常見文檔,音頻,視頻格式。(3)確立主要用戶。向所有用戶提供開放的瀏覽功能,對于部分資料提供下載服務,而對于學校內部的讀者提供_L傳和下載服務。(4)明確其它一些重要影響要素,主要涉及著作權問題。(5)評價反饋。在使用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讀者需求,積極采納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同時要深人挖掘數據訪問有關的日志,分析讀者的偏好,作為數據建設和系統修改的依據。(6)調整完善。系統的完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要充分吸收讀者的反饋意見,對數據和系統不斷修正、更新、充實與完善,同時應重視內容的多樣化、數據格式的規(guī)范化,做到內容詳實生動。
2.3.3內容架構
藏羌民族文化研究專題庫在內容的選擇上,要彰顯學??茖W研究和教學特色,發(fā)揮學術影響力。根據實際情況,如圖2分為4部分內容。(1)最新動態(tài)。及時有關藏羌民族文化有關的學術活動、畫展、獲獎、劇場演出等相關信息,目的是向讀者提供最新的新聞資訊。(2)成果介紹。在學術研究的眾多成果中,選取重要的、有影響力的成果進行展示,重點呈現學術特點突出、學術價值高和學術影響力廣泛的科研成果。(3)學術研究。包含所有有關藏羌民族文化的研究成果,是成果展現的中心庫。(4)課程建設。選取藏語方向有關優(yōu)秀課程展示,內容包括教案、演示文稿、試卷、課程作業(yè)等。本系統采用WindowsServer2003作為操作系統,Dspace3.1作為機構倉庫平臺,Postgresql作為后端數據庫,Tomcat為服務器。安裝完成后在瀏覽器中輸人localhost:8080/jspui進人Dspace。圖3為藏羌民族文化研究專題庫下集合“學術研究”的資源展示。
2.3.4用戶管理與權限設置
個人用戶需使用電子郵件進行注冊,收到系統包含認證鏈接的郵件后填寫基本信息,完成注冊,根據注冊賬號和密碼登陸系統進行相應的操作。系統管理員對注冊用戶進行審核,并根據需要授予不同的權限。注冊用戶在登錄后.可根據題名、作者名、摘要或時間等多種檢索途徑進行簡單檢索或高級檢索,并依據其角色類型的權限查看詳細信息或者下載。非注冊用戶只能對平臺資源進行簡單的瀏覽和檢索,對未公開的內容需要有更高的權限才能瀏覽。系統管理員一般負責對系統內資源的公開程度、范圍及用戶權限進行管理.也可對文獻資源的排放格式等進行相應修改岡。
3展望
強化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人的行為和受到的刺激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人受到的刺激對他有利,人的行為就會重復出現,如果人受到的刺激對他不利,則相應的行為就會逐漸減少。強化理論中的“強化”就是指根據人的心理,對人的行為進行引導,并加以修正、規(guī)范、改變,強化可以分為正強化、負強化、自然消退三種情況,其中正強化主要用于加強個人行為的期望,負強化和自然消退主要用于消除和減少個人的不期望行為。在電力企業(yè)安全生產過程中,采用強化理論進行安全行為指導,對保障電力安全生產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強化理論對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性
在進行電力生產時,安全管理者要時刻樹立“安全生產、居安思?!钡墓芾硭枷?,由于在不同環(huán)境、不同時間段,工作人員的精神面貌及工作狀態(tài)不同,因此,其安全管理的重點也不盡相同。例如在高溫、雷雨季節(jié),工作人員的工作環(huán)境比較差,電力設備也容易發(fā)生故障,這是安全管理人員就需要將安全管理的重點放在員工操作行為及電力設備上。安全生產對電力企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沒有安全,那么企業(yè)的市場就會被其他企業(yè)代替,因此,電力企業(yè)要做好安全生產管理,合理的將強化理論應用在電力安全生產中,為安全生產環(huán)境提供保障,不斷提高安全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從而真正的做好安全生產。
3強化理論在電力安全生產管理中的應用
3.1完善安全生產制度。要想將強化理論完全應用在電力安全生產中,就必須將強化理論的相關思想滲透到安全生產制度中,通過嚴格的制度來對工作人員的行為進行約束。因此,電力企業(yè)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強化理論,制定完善安全生產制度,從而保證安全強化方式的有效執(zhí)行。安全管理是衡量企業(yè)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電力企業(yè)只有充分認識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性,在強化理論下,編制精細化、規(guī)范化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才能為電力企業(yè)的安全生產提供保障,電力企業(yè)要將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具體的班組及個人身上,從而保證安全生產制度的有效執(zhí)行。
3.2建立完善的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機制。為確保電力生產的安全,其強化方式必須采用動態(tài)的安全防范措施,因此,電力企業(yè)要建立完善的、長期的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機制,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管理理念。電力企業(yè)要全面落實人身安全防范的各項措施,確保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同時電力企業(yè)要堅持統一調度,嚴格的按照相關規(guī)定進行調度管理,從而保證電網的運行安全。電力企業(yè)要建立專門的安全監(jiān)督小組,對工作人員的行為進行監(jiān)督管理,發(fā)現工作人員有違規(guī)操作的現象后,要及時進行糾正,對于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要根據相關規(guī)定對相關人員進行嚴肅的處理,只有這樣才能為電力安全生產提供保障。
3.3完善安全工作評價體系。安全工作評價是一種新型的現代管理方法,安全工作評價對提供電力企業(yè)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電力企業(yè)要不斷完善安全工作評價體系。強化理論認為企業(yè)開展安全工作評價是一項重要的隱患管理工作,要將這項工作當成是企業(yè)的日常工作進行,安全工作評價的內容和評價指標必須根據電力企業(yè)日常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防止出現安全工作評價內容和實際工作不符合的現象。由于不同的強化方式,其評價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電力企業(yè)要根據實際情況對評價結果進行合理的安排。
3.4構建良好的安全生產氛圍。強化理論認為對工作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構建良好的安全生產氛圍,會使得工作人員形成一種良好的安全習慣,在生產過程中關注生產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因此,電力企業(yè)要為電力生產的工作人員構建一個良好的安全生產氛圍。建立科學的獎罰制度是強化理論在電力企業(yè)安全生產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強化方式,通過獎罰制度能有效地激發(fā)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企業(yè)安全生產氛圍的構建,同時還能對工作人員產生提醒作用,這樣能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安全生產意識??茖W、合理的考核標注是強化理論在安全生產管理中的具體體現,電力企業(yè)在制定考核標準時,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對于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的事件,要適當的降低標準,對于不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的事件,可以適當的提高標準,這樣既可以滿足電力安全生產的需求,又能提高工作人員的競爭能力。
一、全面掌握基礎知識,構筑化學知識網絡
<--NEWSZW_HZH_BEGIN--><--ctw測試,勿撤--><--AdforwardBegin:--><--AdforwardEnd-->
<--NEWSZW_HZH_END-->
中學化學基礎知識的各部分有著緊密的聯系,彼此間形成了一個較為嚴密的知識網絡體系,明確各個概念和理論模塊在整個網絡中的位置及其作用,懂得它本身揭示了什么,它與其上、下位概念或理論之間是通過哪種“內核”聯結的,是衡量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標志。
比如,元素原子的結構特征,既決定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決定了它的成鍵特征和所形成化合物的結構特征,進而預示了它們在化學變化中的可能表現。這種關聯的“內核”就是原子的外層電子結構。所以高度關注原子的外層電子結構及其變化規(guī)律,就顯得尤為重要。2003年高考理科綜合新課程卷第15題和第31、32題(題略)均是針對這個基礎模塊命制的,它反映了綜合卷突出學科內綜合的命題思路,昭示了高考化學復習的方向。
要應對上述命題特點,建議復習過程中做到:
1.不孤立記憶和認識各個知識點,而要將其放到相應的體系結構中,在比較、辨析的過程中尋求其內在聯系,達到理解層次。應對下列主干內容之間的關系達到理解或掌握水平: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聯系,酸、堿、鹽、氧化物之間的聯系,物質的量與微粒數目、氣體體積之間的關系,原子內各微粒、序數等之間的關系,同一周期內、同一主族內元素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化學平衡與反應速率之間的內在聯系。如2001、2002、2003年高考試題分別從不同角度考查了關于化學平衡與反應速率之間的內在聯系:
(2001年)將4molA氣體和2molB氣體在2L的密閉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如下反應
2A(氣)+B(氣)=2C(氣)
若經2s(秒)后測得C的濃度為0.6mol·L-1,現有下列幾種說法:
①用物質A表示的反應的平均速率為0.3mol·L-1·s-1
②用物質B表示的反應的平均速率為0.6mol·L-1·s-1
③2s時物質A的轉化率為70%④2s時物質B的濃度為0.7mol·L-1
其中正確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002年)對已達化學平衡的下列反應2X(g)+Y(g)2Z(g)減小壓強時,對反應產生的影響是
A.逆反應速率增大,正反應速率減小,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B.逆反應速率減小,正反應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C.正、逆反應速率都減小,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D.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2003年)某溫度下,在一定容積可變的容器中,反應2A(g)+B(g)2C(g)達到平衡時,A、B和C的物質的量分別為4mol、2mol和4mol。保持溫度和壓強不變,對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質的量做如下調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減半B.均加倍C.均增加1molD.均減少1mol
所以,加強基礎知識的復習,重在自己總結歸納。
2.精心選做基礎訓練題目,做到不偏、不漏、不怪,即不偏離教材內容和考試說明的范圍和要求,不遺漏教材和考試說明規(guī)定的基礎知識,不選做那些有孤僻怪誕特點、內容和思路的題目。目前流通的復習資料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充斥著大量超越新教材要求的內容和題目,考生應在教師指導下慎重選擇。歷年的高考化學試題是極好的復習資源,要按照新教材以及考試說明的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要嚴格控制選題和做題難度,做到不憑個人喜好選題,不脫離自身學習狀況選題,不超越教學基本內容選題,不大量選做難度較大的題目。
二、認真落實基本技能,準確表述化學問題
化學用語等基本技能在教材和高考試題中都占有極重要的位置。例如熱化學方程式的考查在近幾年理科綜合新課程卷中屢屢出現:
(2000年)今有如下3個熱化學方程式:
H2(g)+1/2O2(g)==H2O(g)ΔH=akJ·mol-1
H2(g)+1/2O2(g)==H2O(l)ΔH=bkJ·mol-1
2H2(g)+O2g)==2H2O(l)ΔH=ckJ·mol-1
關于它們的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它們都是吸熱反應B.a、b和c均為正值C.a=bD.2b=c(2003年)已知在1×105Pa,298K條件下,2mol氫氣燃燒生成水蒸氣放出484kJ熱量,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A.H2O(g)==H2(g)+1/2O2(g)ΔH=+242kJ·mol-1
B.2H2(g)+O2(g)==2H2O(l)ΔH=-484kJ·mol-1
C.H2(g)+1/2O2(g)==H2O(g)ΔH=+242kJ·mol-1
D.2H2(g)+O2(g)==2H2O(g)ΔH=+484kJ·mol-1
分析上述熱化學方程式考題的演變,會使我們認識高考對化學用語以及其他基本技能的考查思路與基本方式,比如是否吃準每個符號及其組合后的含義,是否明確符號內有關數值間的對應關系,是否能把該符號或操作牽連的相關背景知識(像以上熱化學方程式試題觸及的化學計算基礎)整合起來等。此外,化學用語作為學科工具語言,常常設定為綜合類題目推斷結果的顯現方式,對考生提出明確的答題要求??荚囍?,過程分析正確,但由于表達失誤,造成令人痛惜的結果的現象屢見不鮮<--NEWSZW_HZH_BEGIN--><--ctw測試,勿撤--><--AdforwardBegin:--><--AdforwardEnd-->
<--NEWSZW_HZH_END-->。
構成新課程化學教材知識體系的幾條主線與對應的基本技能要求如下表所示。(見下圖)
新教材的知識結構主線
對應的基本技能
(1)物質(原子、分子、晶體)結構與其化學變化中性質表現的關系元素符號、電子式、化學式
(2)元素周期律及其在認識、理解元素與化合物性質變化規(guī)律中的指導作用元素位置表示法、化學方程式
(3)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規(guī)律電子轉移表示法、電極反應式、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熱化學方程式
(4)分散系與溶液中的化學反應規(guī)律電離方程式、離子反應方程式
(5)可逆反應特點及反應方向調控規(guī)律可逆反應式
(6)官能團性質及有機合成反應規(guī)律有機物結構式和結構簡式、有機反應方程式
(7)化學反應的實現途徑—化學實驗的設計原理與操作實驗儀器的操作、實驗裝置組合
(8)化學反應中物質的量的變化關系化學計量符號、化學反應的物料衡算
由上述聯系可以看出,化學基本技能是化學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03年理科綜合化學試題的答題要求看,化學用語(化學式、結構簡式、化學方程式)的規(guī)范要求以及計算的精確性要求,都較以前有所加強。因此,在化學復習過程中應強化有關訓練,避免或減少基礎性失誤。
1.在平時的練習中,要規(guī)范化學用語,訓練科學表述,做到讀得懂(試題題目)、寫得準(化學用語)、說得明(對象或問題的“然”及其“所以然”)。
2.熟練、準確書寫化學用語的前提是多動手、勤檢查。平時練習中的“眼高手低”現象是造成考場書寫失誤的重要原因之一。
3.化學實驗的儀器名稱、操作術語,元素名稱的書寫,常常也是造成高考丟分的原因。如2003年考卷中由于不能正確書寫鈹的元素名稱而造成了很多失分現象。
三、努力擴展思維視角,提升綜合分析能力
根據高考“以能力立意命題,以考查學習能力為重”的命題指導思想,高考化學復習要高度重視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荚囌f明針對理科綜合提出的五項能力要求,與化學教學大綱提出的化學學科培養(yǎng)的四種學習能力是一致的。能力與技能不同,各有其一般形成規(guī)律。它不能通過傳授形成,而要在過程的體驗、在反思與感悟中獲得提升。
例如(2003年理科綜合新課程卷33題):用下面兩種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與用不含O2的蒸餾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應制備。
(1)用硫酸亞鐵晶體配制上述FeSO4溶液時還需加入__。
(2)除去蒸餾水中溶解的O2常用__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長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擠出NaOH溶液,這樣操作的理由是__。
方法二:在如圖裝置中,用NaOH溶液、鐵屑、稀H2SO4等試劑制備。
(1)在試管Ⅰ里加入的試劑是__。
(2)在試管Ⅱ里加入的試劑是__。
(3)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試管Ⅰ和Ⅱ中加入試劑,打開止水夾,塞緊塞子后的實驗步驟是__。
(4)這樣生成的Fe(OH)2沉淀能較長時間保持白色,其理由是__。
這是一個典型的綜合能力考查題目,從本題的命題特點,可以獲得許多復習啟示:
1.立足教材基本實驗內容,從Fe(OH)2的“個性特征”作為發(fā)散點,考查Fe2+的還原性、Fe2+的水解與抑制原理、影響氣體溶解性的因素、創(chuàng)新實驗的觀察與解讀能力等,具有高度學科內綜合的特點。
2.試題各問的梯度和考查指向明顯,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可以對方法一做出圓滿解答,具有較強的化學實驗能力與觀察思維能力才能對方法二做出合理判斷。
3.既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且能用簡練的化學術語進行描述。
再如(2003年理科綜合新課程卷14題):某溫度下向100g澄清的飽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應后恢復到原來的溫度。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沉淀物的質量為5.6g
B.沉淀物的質量為7.4g
C.飽和石灰水的質量大于98.2g
D.飽和石灰水的質量小于98.2g
這是一道融合化學反應、反應熱、溶解度為一體的綜合能力考查題目,它巧妙地利用了生石灰轉化為熟石灰過程中伴隨的放熱效應,對考生的綜合思維水平進行了有效的檢驗。
要使自己在高考中能夠從容應對此類綜合性題目,就必須采取相應的有效的復習方法。為此,建議從下面幾方面入手:
1.復習過程中要做到定期回歸教材,對教材中的重點內容達到既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的程度,對重要概念、原理及重要反應的特征達到嫻熟的程度。堅決克服那種復習過程中“重題不重書”的舍“本”逐末現象。
2.要善于采用“以點帶面”的復習方法,盡可能做到由此及彼、由少及多。如以典型化合物Na2CO3、NaHCO3為“點”進行發(fā)散,綜合正鹽、酸式鹽以及其他相關物質的關系、水解原理應用、溶解度、計算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等;以乙醇或乙酸乙酯為例,對有機官能團的轉化,烴及其衍生物、糖類間的聯系,同分異構現象等進行綜合分析,都有助于綜合思維和綜合應用能力的提升。
3.精選類似題目進行專題練習,提高對主干內容的認識和理解水平,如運用比較、甄別的方法明辨相關概念或知識點間的聯系與區(qū)別,通過對目的、條件、途徑及影響因素幾個層面的遞進分析,建立實驗問題及推斷類試題的解決模型,利用特征聯想、性質溝通等方法實現知識模塊的整合,針對實例進行共性與個性、規(guī)律與特例、結論與前提、定量與定<--NEWSZW_HZH_BEGIN--><--ctw測試,勿撤--><--AdforwardBegin:--><--AdforwardEnd-->
<--NEWSZW_HZH_END-->性等方面的辯證思維訓練,都會使自己的綜合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復習效果。
四、研究把握審題要領,實現最佳應試心態(tài)
高考既是對考生基礎和能力的挑戰(zhàn),也是對考生心理狀態(tài)的檢驗,其中審題缺失和心理動蕩常常是影響考場發(fā)揮的兩大因素。因此,復習階段有意識地訓練以下幾種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試題信息解讀能力。試題信息解讀能力是自學能力的表現。不會閱讀,就不會審題。從歷年化學綜合試題的卷面反映看,讀不準題目、審不清題意,即試題解讀能力差是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如2003年理科綜合新課程卷30題(有機推斷題,題略),不少考生由于審題時把握不好“足量”條件的提示而造成失誤。因此,應加強審題訓練。建議以《考試說明》中的“題型示例”作為審題和解題思路練習模板,通過揣摩命題意圖、確定或驗證自己的解題策略,逐步熟悉或提高高考常見題型的審題和解題能力。
2.做題心態(tài)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不要出現對某種題型的畏懼;遇到熟悉題目不要產生興奮現象;不要出現因急趕做題而發(fā)生慌亂的現象;不要產生遇到難題不能逾越的局面。
3.抗干擾能力。包括陌生題型的出現、個別難題的阻礙、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等。
設計過程具體包括:設計環(huán)境調查、交互內容構建、設計概念圖化、設計產品實施。1)設計環(huán)境調查。通過對設計環(huán)境的調查與研究,建立起相關聯的場景,在設定的原生文化對象中找到關鍵的文化因素,并且設置滿足不同行為或心理層次的場景?;谠幕蛩?,設計環(huán)境應當考慮到對象被使用的整體環(huán)境,包括社會文化、經濟影響、科技實施等。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設計師需要篩選符合使用對象的文化因素,并據此決定產品可代表的關鍵文化因素。2)交互內容構建。這里需要描述的是“可能的用戶行為”,同時定義“系統如何配合與響應”這些用戶行為[5]。講述文化產品設計所依賴的用戶群體故事時,通過用戶自身可能性的觀察來探索社會和文化環(huán)境,以定義具有文化意義和從原生文化對象中提取出的產品風格。因而,這一環(huán)節(jié)需構建出文化與技術之間的交互,設計師與用戶之間的交互,用戶需求與文化環(huán)境的交互等,并通過以用戶為中心的故事性描述,來闡釋用戶的需求以及產品應當具有的功能,展示、引申出原生文化的外延或內涵語意。3)設計概念圖化。這是概念發(fā)展和設計實現的重要階段,是在情景故事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具體化的概念文字(重在厘清體現設計的邏輯關系,常用樹狀圖、框架圖等表達)和概念圖形(以線式或二維、三維效果圖體現),以滿足將文化意義轉換為有邏輯的、符合用戶需求的文化產品為目的。它提供了消費者需要文化產品的理由以及設計文化產品的具體方法。4)設計產品實施。這需要繼續(xù)關注已定義的文化因素以及文化產品的關聯環(huán)境。此外,設計師需要評估產品的功能、寓意和延展度,基于評估結果對原型設計做出反復修改,也可能設計多層級評估原型。
2羌族文化特征
2.1羌族文化研究現狀
中國的歷史發(fā)展和民族發(fā)展與古代羌族有著廣泛的聯系,并深受其影響。羌族民俗藝術與羌族造物文化是羌族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著民族文化發(fā)展的方向與文化價值觀。20世紀初,羌族研究開始以近代科學體系進行,近20年來,羌族研究領域逐漸拓寬,并顯示出多元化的發(fā)展勢頭。汶川地震后,羌族文化的保護與研究更成為學者、專家的關注焦點,也形成了較多的研究成果,其核心內容主要體現在羌族微觀民族志研究、羌族史研究、羌語研究、民族問題研究、民族造物文化研究、民族文化傳承保護研究等。在眾多研究中,關注較多的是羌族傳統文化、禮儀、社會生活態(tài)勢的梳理,如何保護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生態(tài)存在形式、社會價值和藝術魅力,民俗藝術物化內容的單體式研究等。然而,對于羌族造物文化的多樣性以及如何形成產業(yè)化等的相關內容還沒有較全面的研究。
2.2羌族文化的表象特征及內涵寓意
羌族從物質化的生產、生活到精神化的娛樂、信仰、藝術等,都體現出羌族民俗、造物與社會發(fā)展同生共融的辯證關系,也體現了在不斷的造物活動中產生的藝術性特征和美學價值[6]。羌族民俗及其造物文化見圖1(圖片摘自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和??兔袼拙W)。人類造物活動的目的是滿足人類的需要[7]。造物文化一直是世界各民族精神的物化形式,而各民族的造物藝術也直接或間接地表現在生活中,普通民眾也在物化的載體中感受到“民族夢想與民族精神”。羌族造物的發(fā)展改變著羌族文化,其社會化、生活化的延續(xù)也影響著文化特征的演變。多角度展示和剖析羌族民俗和與之伴生的造物形式、精神理念,并以文化產品的形式展呈,傳承了民族文化精神,在傳統中發(fā)展、構建了符合民族文化并反映當代文化的核心思想。
3基于羌族文化的產品設計研究
羌族造物文化的社會服務性是羌族文化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的切入點。在具體設計時應強調利用原始的質地和形態(tài)來使設計回歸到原點[8],應重點梳理羌族民俗藝術與造物文化的辯證關系,以文化產品的形式讓羌族文化立足當下,“活態(tài)”發(fā)展,在設計中凝聚文化傳統的同時又貫穿時代的文化風貌,形成一種融合型文化潮流[9],這同時也是令文化產品設計具有獨特性與本土性的關鍵。
3.1羌族文化產品的概念模型設計
羌族碉樓、羌笛、白石、羌繡等是羌族“活態(tài)”的物質載體、標志性符號,其歷史演變記載了羌族文化發(fā)展的歷程,其特別的地域風情、人文特征、生活內涵展現了羌族人民的習俗和文化觀,也決定了它與現實生活中各環(huán)節(jié)、各因素、各群體之間的特別關系。在進行設計概念提取時,應充分尊重羌族碉樓、羌笛、白石、羌繡等造物文化的非物質屬性、符號化特征;立足羌族文化的傳統性,在尊重羌人特有的生活、環(huán)境的同時,緊跟時代脈搏,從創(chuàng)新思維出發(fā),利用語意研究等方法將羌族文化詮釋出新的概念模型,讓其在現代生活語境中找尋與民族傳統文化相契合的設計點,如將羌笛、羌繡進行創(chuàng)新思考和符號解碼后產生的概念模型,見圖2、3。
3.2羌族文化產品的研究方法
在文化識別上,以羌繡為例,可概括出其圖騰崇拜、尊重禮儀、關注自然等文化屬性,其實用價值與保存價值等體現了生活文化特征,這同時也彰顯出對羌族文化的認識與研究需要尊重羌人特有的生活環(huán)境。研究中可找尋各種可能性因素加以概念、形及意的提取與評估。在文化詮釋上,意在借羌笛、羌繡等文化產品的開發(fā)來思考羌族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進而深入到文化與產品設計的最佳融合與發(fā)展的方式。在設計思路實施上,可從羌繡等文化的外延及內涵語意的角度來進行描述,從中選取“自然、民族”等語意再加以具體設計擴展,以期體現當代消費者追求時尚、簡約的產品訴求。
3.3羌族文化產品的設計過程
設計性思考的核心概念包含了科技、商業(yè)和人[10]。羌族文化產品的設計流程為設計環(huán)境調查、交互內容架構、設計概念圖化、設計產品實施4個階段,見圖4,以羌繡為例研究時,查閱和了解了羌族人的服飾特征及羌繡的藝術形式,并據此設定出羌族文化產品適合的人物角色為熱愛傳統文化、追求時尚的年青人,使用情景為家居環(huán)境等。設計出交互內容架構后,用線式草圖將設計構想快速地表現出來,并通過反復討論及評估挑選出適合的構思加以效果圖制作,并與主題反復比較。這里展示的只是羌族文化產品設計過程中的部分內容,要完整實現從概念模型到產品實體,還需經歷反復的市場評估與試生產等。不過,這也從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文化產品設計過程中的共性思路和方法。
4結語
河南省根據自身發(fā)展實際,適時提出大力發(fā)展社會先進文化,實現從文化大省到文化強省跨越的歷史性目標,充分表達了河南省力爭走向中西部地區(qū)前列的決心和愿望。其次,文化強省是一個發(fā)展概念。這一概念是動態(tài)的、變化的,是不斷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所有成為文化強省的地區(qū)都是一步步從文化大省發(fā)展而來的,同時只有繼續(xù)保持發(fā)展進步,才能保證擁有的比較優(yōu)勢不會喪失。發(fā)展的實質就是競爭,有競爭才有發(fā)展,發(fā)展都是在競爭中實現的。河南省在文化建設過程中,將發(fā)展作為硬道理和第一要務,同時強調科學發(fā)展觀,便體現了這一點。
二、河南省書籍設計現狀分析
書籍設計由西方辭典中廣泛應用的“BookDesign”發(fā)展而來,主要包括書籍裝訂或封面裝幀、排版設計、編輯創(chuàng)意設計三個內容。當前河南省的書籍設計的基本特點為: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河南省書籍設計開始重視改變銷售方式、利用新工藝和新材料等,更多關注書籍整體的審美感受,利用科技、藝術等手段加強書籍設計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使其產生標新立異的宣傳效果,如河南省對電子手、立體書等的開發(fā),就很好地將創(chuàng)意與高新技術結合起來。在書籍設計的表現形式上,河南省也作出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入采用不同裝幀形式的書籍樣式,包括活頁裝、散裝、精裝、半裝等;此外,在書籍設計新觀念的支撐下,對于不同主題內容的書籍實行不同風格的樣式,如科普類書籍常通過色彩漸變和虛化的手法營造虛幻的視覺感受,以凸顯科技內涵等。同時,河南省書籍設計更注重通過文本信息的采集、調控、接受等環(huán)節(jié)來實現對文本信息的高效傳播。在書籍整體設計上追求形態(tài)美、意境美、材質美、體量美和細節(jié)美等,強調在書籍設計中融入現下流行的時尚元素,并準確把握時代特征。但是,也應該看到,當前河南省書籍設計在本土化、綜合化及市場化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對文化市場帶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
三、河南省書籍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當前河南省書籍設計雖有著良好的發(fā)展勢頭,但仍不能忽視書籍設計過程中因部分因素的不成熟和有待發(fā)展,而導致河南省書籍設計面臨眾多問題和不足。1、設計者方面。部分書籍設計者對我國漢字設計的內涵關注不夠,漢字的設計水平滯后,這必然會對河南省書籍設計的整體審美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時,設計者不能及時對讀者群體細化的反應做出靈活應對,如河南省是一個農業(yè)大省,今年來,農民讀者群日益形成和發(fā)展起來,但并沒有專門針對農民群體設計的書籍形態(tài)。另外,部分設計師的綜合表現技巧和對設計的責任感程度較低,也是影響河南省書籍設計的一個重要因素。2、在更深層次上。首先,受經濟市場中一些僅重視經濟利益的出版商及盜版者的影響,書籍自身的文化屬性越來越單薄,市場上粗制濫造的書籍不管在印刷、裝訂還是內容上,都毫無價值可言,這種文化與市場的矛盾嚴重影響到書籍的文化內涵。其次,隨著河南省書籍設計對本土化的知識文化體系的深入挖掘,一些投機設計者為了依附這一趨勢,來獲得相應的利益,而在書籍設計中大肆砌傳統符號,造出喧囂粗糙的書籍作品。另外,河南省一些書籍設計者受日本、韓國和西方設計界的影響,設計風格完全外化,絲毫不能體現出本民族的特點,造成本土與國際的沖突。
四、“文化強省”背景下完善河南省書籍設計的對策與建議
針對上述河南省書籍設計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全面建設“文化強省”的背景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革新:第一、提升漢字的設計內涵。要求設計師深入挖掘漢字所蘊藏的傳統文化精神,從中收集設計元素和靈魂,用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形式表現河南本土文化特色,實現漢字的再設計。第二、強化書籍設計個性特征。當今時代以“和諧”為生活主題,以“創(chuàng)新”為發(fā)展理念,在此基礎上,書籍設計也應該緊扣時代讀者群細化現狀體現個性特征。第三、全面提升書籍設計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要求設計師具有一定的內在文化涵養(yǎng)及創(chuàng)意水準,能準確把握時代脈搏,運用高新技術加強設計創(chuàng)新,實現藝術與技術的共同發(fā)展。第四、提升書籍設計師的公益責任意識。要求不斷強化設計師對讀者的責任意識,為書籍選擇恰當的市場定位,另外還要求出版者、讀者和其他相關單位不斷加強節(jié)能環(huán)保意識,實現書籍使用的可持續(xù)性。第五、全面協調文化與市場的矛盾。積極調和書卷氣和商品性,用書籍文化支撐書籍的銷售環(huán)節(jié)。
五、結語
(一)民居建筑
羌族建筑一般有碉樓和莊房。羌族的碉樓一般設置在依山靠水的交通要道、山頂上或村寨的中央和四角。碉樓高達10余丈,內有六七層,最高的達到十三四層,樓體形狀為四角、六角或八角,上細下粗,房頂的四周砌有1尺多高的矮墻。莊房上面基本上都有壁飾,其圖案簡單又樸素。還有圓形圖案,中心是用小白石塊鑲嵌而成,光芒狀石片砌成,在房背矮墻上常見石刻犬、羊等家畜圖案,用來裝飾驅魔所用。
(二)民族信仰
羌族最具代表的自然崇拜為白石崇拜,白石既是天神和祖先神的象征,也是一切神靈的象征。羌族人崇尚白色厭惡黑色,這種民族心理也充分體現在其自然崇拜中。歷史上羌族曾以猴、羊、狗和白馬等為圖騰,近代羌族中仍然流傳的傳說和習俗,都有著圖騰崇拜的痕跡。另外,釋比文化是羌族的又一個代表性傳統信仰文化。遠古時,面對復雜的風雨雷電、冰雹水火和人的生老病死等各種無法解釋的現象,人們認為有一種超自然的力量主宰著這一切,只有用虔誠的祭祀祈禱的方式才能消除災難,為了適應這種祭祀的需要就產生了釋比。
(三)民族服飾羌族的傳統服飾
為麻布長衫、羊皮坎肩、包頭帕、束腰帶、裹綁腿等裝束和配飾。羌族女性的衫長到腳踝、領口上鑲嵌著梅花形銀飾,襟邊、袖口、領邊都繡有花邊,腰束繡花圍裙與飄帶,腰帶上也繡著花紋圖案。腳上穿著有鼻子的“云云鞋”,鞋尖微微上翹,鞋身繡云彩圖案和波紋。羌族服飾的特色一般用羌繡表現出來,羌繡種類較多,有挑繡、納花繡、纖花繡和平繡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挑繡,挑花制品由粗布、棉線制成,大多是黑底白紋,色彩對比強烈,裝飾性很強。
(四)民間藝術羌族的民間樂器
有羌笛、嗩吶、腳盆鼓和羊皮鼓、鑼,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羌笛,據說這種樂器是秦漢時游牧在西北高原的古羌人發(fā)明的一種吹奏樂器,故名“羌笛”。羌族舞蹈是羌族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節(jié)日、祭祀、豐收、迎賓、集會、葬禮等等都要跳舞,不管男女老少都會跳舞。
二、羌族各民族文化精髓及其發(fā)展
羌族文化精髓部分以其古樸自然之美得以傳承和發(fā)展。不論是神秘的和圖騰崇拜,還是獨具民族特色的建筑,美麗的民族服飾,刺繡,器具,雕塑等等,這些都是和人類的智慧和勞動與神奇的大自然的結合產生的,他們具有一種別樣的氣質,文化藝術價值極高。
(一)羌族建筑文化精髓羌族的民間建筑代表羌碉被譽為“世界建筑明珠”和“東方金字塔”。那么羌族的羌寨、羌碉作為羌族文化的一個代表,我們要通過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來發(fā)揚它,傳承它。無論碉樓還是民居建筑都是用石片和木料筑成的,有一種古樸美和無矯飾之美,黑色的建筑與綠色的山川、白石裝飾的白色交相輝映,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令人向往。那么這樣的感覺必然會迎來眾多游客的向往和拜訪,因此在旅游區(qū)的供人居住和體驗欣賞的建筑就可以把當地民居建筑的元素提取進來,用石塊、木料還有其造型特點顏色取代現代索然無味的鋼筋混凝土建筑,當然也要結合現代設計元素例如窗戶可以加大,布局可以擴展等等。為了讓人們能夠更加記住羌族建筑我們還可以做一些工藝品、裝飾品、印刷品,例如把碉樓的造型加以夸張變形,印在襯衫上,建筑頂部的剖面圖四角、八角等形狀都可以運用在工藝品和旅游紀念品上。我們從傳統的羌族民居建筑身上可以汲取很多靈感和創(chuàng)造。另外,淺雕十字形房號具有獨特精湛的特色,僅僅靠工匠們的一雙手就打造出圖案完整對稱性、大小一致性裝飾性很強的藝術效果,它的這種美是獨一無二的不同于西方的華麗和現代的莊重,它是一種古樸真實的自然美,這種具有很大代表性和裝飾性的符號可以讓我們通過對其形狀元素的提取制作出富有羌族特色的工藝品,獨特而又令人喜歡。
(二)羌族信仰文化精髓羌族圖騰崇拜最具代表的白石崇拜和羊圖騰崇拜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記住羌族傳統的民族文化,神秘的圖騰崇拜讓我們不得不去探究其秘密,白石崇拜是羌族人民為了供奉天地、樹林、火神,這是為了崇拜大自然,認為大自然中有一種神靈掌管著一切,可以保佑他們,這是一個民族所處地理位置、自然影響、民族心理和思維習慣的產物。羊圖騰在羌族人心中非常重要,羌族人將羊圖騰繡在他們的民族服飾上,以羊為主題的雕刻,壁畫,裝飾紋樣隨處可見,這些紋樣用來寄托羌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古羌族對羊的崇拜啟發(fā)我們對神秘的羊圖騰進行研究和加以運用可以促進我們對羌族傳統文化的認識,并促進文化的傳播。這是值得我們去發(fā)掘和傳揚的古老的文化,中國沒落的傳統文化是否值得我們去反思,激發(fā)我們要通過經濟產品帶動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揚,白石崇拜可以讓我們思考運用自然中的東西植物動物賦予在我們的生活物品上,再加上羌族特色,我們可以制作一系列的羊圖騰產品激起新一代的年輕人對古老神秘圖騰的探索。
(三)羌族服飾文化精髓羌族服飾構圖、題材和用色方面變化豐富,其中表現形式就是羌繡,羌繡色彩簡單明了,以紅、黑、藍為主,頭帕顏色多樣,羌族羌繡的圖案與內容多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圖案一種是幾何圖案,用以表現日月山川,另一種是以生動的動物植物形象出現,這種表現形式使羌繡內容更為豐富。這些圖案和色彩可以有效運用到旅游產品中,讓人耳目一新。羌繡是羌文化的又一個精髓,我們可以在包包、衣服、服飾、腰帶、發(fā)飾等生活用品上進行刺繡,甚至可以通過印染的方法制作產品包裝,或者直接進行刺繡包裝。羌繡、羌笛等精湛的民族工藝可以融入現代美學元素,可以開發(fā)為工藝美術作品,以馳名的羌碉,精美的繡花鞋作模型可以制作微縮仿制紀念品。羌族刺繡中各種圖案如吉祥如意、金玉滿堂、百鳥朝鳳等,不同的圖案有其不同的內涵,寓意深刻,這樣被賦予了美好意蘊和祝愿的精美刺繡能夠更好的運用到旅游產品中。設計師可以通過對羌繡和民族服飾中的某個圖案元素進行提取和對細節(jié)進行放大,把傳統的民族元素和現代時尚進行結合,讓傳統的羌繡融入到旅游工藝品、服飾、首飾等中以實現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四)羌族民間藝術文化精髓羌族民間藝術多種多樣,那么最為精髓的部分要數羌族舞蹈和音樂。羌族舞蹈早在新石器時代的陶瓷紋樣圖案中,就可以看出羌族人民獨特的舞姿是多么的優(yōu)美動人,羌族舞蹈的舞風自然樸實,動作強勁有力,節(jié)奏明快,神秘宗教色彩非常濃重,其中羊皮鼓舞是羌族民族文化中的又一獨特的文化遺產,其中羊皮鼓造型獨特,其造型為圓形,單面繃上羊皮,沒有繃上羊皮的一面有一根能讓釋比用來扶手的小橫木,其紋飾多樣,有羊角紋、火紋等等,側面紋樣比較單純樸實,運用二方連續(xù)的黑白黃三種色彩包裹,鼓側下端運用黃、紅、綠等一些純色布條用以裝飾。那么羊皮鼓本身就可以作為旅游紀念品進行購買和收藏,羊皮鼓的藝術形式也可以運用到其他旅游紀念品當中去,比如精小的飾品上畫上羊皮鼓的部分圖案和顏色,具有獨特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羌族舞蹈的獨特性啟發(fā)我們可以通過對其舞蹈形象的摘取,比如其關鍵性動作和步伐可以描繪到我們的紀念品上,可以加強對羌族舞蹈的發(fā)揚和傳承,通過開設羌族傳統舞蹈學習體驗班來宣傳羌族文化,讓更多的游客和后代傳承它。羌族人民通常會通過羌笛和口弦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在羌族地區(qū),無論白天黑夜,在山村田野,河流大山上都能聽見羌族人民的優(yōu)美笛聲,羌族人民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用羌笛表達的淋漓盡致。那么羌笛和口弦在羌族文化中是一個重要的部分,發(fā)展羌族文化就需要我們要把羌笛和口弦的制作方法一代一代流傳下去,運用到旅游業(yè)中去。
結語
從專業(yè)角度出發(fā),羌族音樂文化保護應在傳承保護原羌族音樂文化基礎上結合學校教育特色和優(yōu)勢。羌區(qū)的學校積極將優(yōu)秀羌族音樂文化作為講義課程,編寫濃郁羌族特色的地方教材。從幼教、小學、中學到羌族聚居區(qū)的各級學校均應傳承羌族民俗。傳承羌族民俗在羌族歷史文化教育上有著很高的價值,也是羌族勞動技能培養(yǎng)的重要場所。將其通過一系列活動扎根于羌族文化本身中,以實現教化作用。羌族音樂文化要想得到傳承,還要在教育的基礎上擴大宣傳。要讓學生知道羌族文化為何珍貴,使他們以學習的心態(tài),積極主動地傳承羌族文化,發(fā)展羌族文化。
二、高校應成為羌族音樂文化保護的中堅力量
高校是高級人才集聚的地方,也為地方發(fā)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高校是羌族音樂文化保護方面的中堅力量。地震發(fā)生后,各高等院校都投入到了對北川羌族文化的研究中,紛紛研討保護措施。在眾多學者的實地考察和研究下,編著了《羌去何處———緊急保護羌族文化遺產專家建言錄》《羌族口頭遺產集成》(四卷本)等一系列科研項目,這些豐碩的研究成果,對保護、傳承和弘揚羌文化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四川大學災后重建與管理學院加強與汶川縣的合作交流,除了在專業(yè)知識上給予無私指導外,還建立長效機制合作共建,將該院的部分學術研討會、專家會議等放到汶川縣映秀召開,提高映秀震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并希望根據汶川地震經驗,由汶川縣和四川大學聯合策劃,組織專家及汶川相關部門人員到雅安蘆山對口援建,充分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大愛精神。汶川縣與西南民族大學簽訂了戰(zhàn)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經濟發(fā)展、旅游規(guī)劃、科技成果轉化及民族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方面開展交流合作。將西南民大校方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汶川發(fā)展的生產力,讓校方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在汶川開花結果,希望校方利用自身學科優(yōu)勢,將汶川建成西南民族大學的教學基地、科研基地、實習基地,把汶川與西南民大建成縣校合作的典范。四川音樂學院在汶川縣水磨鎮(zhèn)成立汶川羌藏文化研究院,實施完成了如《四川川北羌族與平武白馬藏族民俗藝術的綜合開發(fā)利用》等文化部課題,在音樂藝術文化的保護方面都起到了一定保護作用。阿壩師范??茖W校也搬到了汶川縣的水磨鎮(zhèn),并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加大了對羌族音樂文化的保護力度。四川音樂學院綿陽藝術學院利用其地理優(yōu)勢,對北川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了更為細微的研究,得以成功收獲。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羌族音樂文化,學院開設了羌藏文化保護與開發(fā)文化產業(yè)經濟、羌藏歌舞表演等專業(yè)(方向)。中國民協主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正式在學院成立后,就開辦了災后第一家羌族文化民俗展覽館,并與北川縣政府共同成立了“羌文化保護與發(fā)展研究中心”。專家的有力投入,這些都為羌族文化遺產的研究錦上添花。各專業(yè)高校持續(xù)對羌族音樂文化保護的學術研究和傳承弘揚,將對羌族音樂文化保護起到重要作用。
三、羌族民眾是保護民族古老音樂文化的主體
教育和引導災區(qū)人民,提高他們保護民族音樂文化的自覺性,使災后音樂文化重建成為災區(qū)人民的自主行為;音樂文化發(fā)展中所獲利益要心系人民,以讓人們自己去有意識保護羌族音樂文化;而對音樂文化保護更要重視積極建言獻策,讓所有人置身其中,參與其中。統一規(guī)劃、建設“羌族音樂文化旅游區(qū)”,在汶川等羌族聚集地建設鍋莊廣場等公益音樂文化活動場所,讓羌族民眾每天都有專門的地方跳舞、唱歌。合理利用“地震資源”,從利于民眾生活和長期發(fā)展出發(fā),讓民眾自己明確目標,傳承民族音樂文化。除此之外,災后重建應該蔓延到各級地區(qū),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積累起文化特色。震前,民族文化是羌族地區(qū)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資源。長遠來看,民族文化旅游資源也是該地區(qū)的經濟源泉。在旅游項目重建上應該加以扶持,共同開拓資源,發(fā)揮優(yōu)勢,共同取得重建突破,要挖掘各自的地方音樂、習俗特色,共同利用好大禹文化、羌族音樂文化等獨特優(yōu)勢旅游資源,由震前各自為政的分裂局面改為合作互補局勢,建設“羌族音樂文化旅游區(qū)”,優(yōu)選一批區(qū)位條件、可進入條件等旅游開發(fā)配套比較好的特色景區(qū)和村寨,吸引更多游客。要由內而外地提升災區(qū)的綜合競爭力和加大重建力度。抓住羌族聚居區(qū)得天獨厚的音樂文化資源的傳承保護并發(fā)展利用,使民眾得到實惠,羌族民眾自然就會更主動地保護、傳承羌族音樂文化和傳統習俗,羌族音樂文化便不會被外來文化所侵蝕。
四、充分發(fā)揮大眾傳媒在羌族音樂文化宣傳保護中的積極作用
大眾傳媒要積極擔負起保護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任。一方面,通過媒介的報道宣傳,向民眾介紹羌族音樂文化的內容和重要性,喚起公眾對它的關注。另一方面,借助媒介的批評性報道、評論等監(jiān)督手段,引起政府職能部門對音樂文化保護中存在問題的重視,以強有力地行政手段保護羌族音樂文化。此外,大眾傳媒對羌族音樂文化的傳播,將促進圍繞傳統羌族戲劇、舞蹈、民歌的文化旅游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客觀上起到保護傳承的積極作用。大眾傳媒所傳播的新技術、觀念等,會被非物質文化潛移默化的吸收,這為羌族音樂文化在新語境中的技藝創(chuàng)新和文化積累提供了養(yǎng)料。一種文化要獲得發(fā)展,就必須將文化傳承和積累相結合。通過大眾傳播媒介,羌族音樂文化在內容上得到大力傳承,在藝術上有所創(chuàng)新,在觀念上受到重視,在文化積累上,獲得合理吸收。為羌族音樂文化的發(fā)展提供更豐富的內容和更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積極通過大眾傳媒、文藝演出和展覽等途徑宣揚羌族音樂文化。聚焦重點羌族文化形成產業(yè)鏈發(fā)展,在向國外傳播,吸引外資的前提下也能增強我國的民族自信感,更好地激發(fā)羌族音樂發(fā)展的潛能,積極通過大眾傳媒,擴大羌族文化的影響力。四川音樂學院已針對羌族音樂的保護,出版發(fā)行了《古城戀歌》《一路感動一路歌———阿壩、甘孜采風實錄》和即將撰寫《羌族民族民間歌曲典藏》,通過對羌族音樂的收集、整理與發(fā)行等為羌族音樂的傳承盡綿薄之力。
五、對羌族音樂人才加大培養(yǎng)力度
相關政府應成立專門的音樂管理部門。部門管理人員可以采用遠程教育系統和定期調派專家教師上門指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時也可以避免學習培訓走樣。根據調查采訪得知,羌族雖有很多音樂文化人才但卻缺少管理和其他方面的精英。這反映出了人才缺失和就業(yè)專業(yè)不對口的弊端。建議對羌族音樂文化人才進行規(guī)范選拔,也要有針對性和公正性的根據需要再分配人員,這樣才能減緩教育和資源的浪費,才能對羌族文化遺產進行充分保護。保護羌族音樂文化遺產,不僅要借鑒其他國家經驗,還要從羌族本土出發(fā)充分開發(fā)和利用羌族本民族的資源。依據文化規(guī)律,對羌族文化遺產進行保護,不能膚淺應對,要由表及里深入研究。通過對社會結構的評估,通過跨領域和跨學科的分析,提高羌族人民自身保護文化遺產的積極性,以更好地保護羌族傳統音樂。對此,四川音樂學院已和汶川縣達成共識,著力在培養(yǎng)羌族音樂文化專業(yè)人才上下功夫,已對汶川的“羊角花藝術團”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制定了相應的機制和措施。
六、羌民族語言的傳承對羌族音樂文化的保護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