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國志通俗演義》目前所知最早的本子刊刻于明嘉靖壬午年間,最接近羅貫中原作。其基本主旨是“尊劉貶曹”,但在具體人物的刻畫上情況又很復(fù)雜。他筆下的曹操是反面角色,但同時又肯定其深謀遠略、賞識人才,有霸主之志等品質(zhì)。對關(guān)羽忠義神勇一面的描寫令人叫絕,但對其剛愎自負的人格缺陷也不隱諱。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極盡渲染之能事,也使其富有傳奇色彩,但有時客觀上又予人陰猾的印象。然到毛宗崗《三國演義》評點本時,毛氏從蜀漢為正統(tǒng)、曹魏為僭國的先見出發(fā),將劉、曹兩個陣營作為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的典型代表,將原作中作者對曹操的復(fù)雜情感簡單化,使之成為奸詐的典型,將原本中于關(guān)羽、諸葛亮或主觀上或客觀上不利的細節(jié)進行刪改。這些改動使作者的本意在某種程度發(fā)生變化。由于毛本最為流行,使得有些小說史、文學(xué)史在論述《三國演義》主題內(nèi)涵時以毛本為依托,置嘉靖本不顧,或以為兩個本子無甚差別,這不僅有誤且有害。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