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4 16:24:52
序論:在您撰寫管理心理學基礎知識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自2009年,教育部鼓勵各高校通過建設實驗班積極探索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本文簡要介紹了南京理工大學理學院基礎學科實驗班,討論了自建立兩年以來,實驗班管理模式在培養(yǎng)方案、專業(yè)導師機制、教學資源等方面有待改進的問題并討論了可能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
實驗班;管理制度;人才培養(yǎng)
早在2009年,教育部就實施了“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試驗計劃”。這場“計劃”,首先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重要基礎學科開始試驗,其目的就是使受該計劃支持的學生成長為相關基礎科學領域的領軍人物。根據國家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要求,圍繞我院建設“國內一流的復合型數理力人才培養(yǎng)基地和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學院”的奮斗目標,學院確立了“分類指導,分類發(fā)展,夯實基礎,提升水平”的人才培養(yǎng)指導思想,自2013年學院開始組建了理科實驗班,致力培養(yǎng)數理基礎理論水平高、有較好科學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能夠進入學校優(yōu)勢學科領域進一步深造的高端后備人才。在實驗班的教學管理過程中,學院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因材施教,實行全程導師制(前兩年為學習導師,后兩年為專業(yè)導師),注重個性化培養(yǎng),經過了兩年的探索,基礎學科實驗班教學管理模式日臻成熟,但其不足之初也逐步顯現,實驗班管理模式仍然有值得反思和完善的地方。
1規(guī)范個人培養(yǎng)方案及優(yōu)化課程大綱
培養(yǎng)方案是人才培養(yǎng)理念和目標的核心體現,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依據。以成立較早的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為例,該學院對于實驗班的培養(yǎng)計劃較于普通班級有較大的調整,專為培養(yǎng)拔尖學生而量身而作,總體上通識教育、大類培養(yǎng)、擴大選修和分流培養(yǎng)的理念在其實驗班的課程結構上得到比較充分的體現。依據我院人才培養(yǎng)目標,雖然學院為實驗班前兩年制定了專門的培養(yǎng)計劃,但大部分課程沿用與普通班的課程教學大綱及教材,無法滿足底子扎實、求知欲強、思想活躍的理科實驗班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外,我院的實驗班制度規(guī)定由專業(yè)導師與學生共同商議確定學生后兩年的個性化培養(yǎng)方案,該制度自實施以來通過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以及大程度地滿足學生自主性,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由于學生過分參與個人培養(yǎng)方案的制定,個人對特定課程的好惡,通常表現為只選自己喜歡的課程而不去考慮課程系統(tǒng)的完整性,不可避免地影響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而如果專業(yè)導師缺少全面統(tǒng)籌的意識和能力,這種弊端將更突出。因此,明確基礎學科實驗班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功能定位和修訂針對性、固定性的培養(yǎng)目標成為首要任務,據此,為學生提供一個合理選課范圍并通過學分權重分配來表達人才培養(yǎng)的側重,不光可以充分地尊重學生權限,還可以保證他們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另外,較于普通班,目前我院實驗班學生的必修學分數更多、學習任務更繁重,導致了學生無暇主動進行課外探究性學習。因此,合理整合課程內容,甚至為實驗班量身定制學時緊湊、難度合理、綜合性要求高的針對性課程,將有助于更深入地推進人才培養(yǎng)改革。
2建立專業(yè)導師考核機制,充分發(fā)揮導師作用
我院基礎學科實驗班實行“一生一導師”的管理模式。專業(yè)導師除了要進行教學工作,還有一定的科研任務,這兩者均進行定量考核?,F有教學激勵與科研激勵機制相比,在評價導向上仍存在著重科研輕教學、重教書輕育人等問題現象。并且,擔任專業(yè)導師雖然有一定的酬勞,但這項工作往往需要占據大量時間,尤其是業(yè)余時間,且缺乏評價考核標準,難以進行量化考核。同時,專業(yè)導師的部分學生管理工作往往與輔導員工作重疊,易造成責任推諉,從而出現管理漏洞。針對這一問題,首先需要明確教學質量保障責任主體,如學院領導、專業(yè)導師、班導師、課程負責人、輔導員等,在教學質量保障中的責任。其次,整合相關教學管理規(guī)章制度,增強其系統(tǒng)性,保證涵蓋教學所有環(huán)節(jié)。學生、督導對專業(yè)導師評教機制有待建立,針對不同指導環(huán)節(jié),建立評價標準、管理方法、評價指標、咨詢指導等一系列質量保障流程文件。最后,可以通過提高專業(yè)導師工作津貼來保證專業(yè)導師隊伍相對穩(wěn)定,激發(fā)導師隊伍創(chuàng)新活力。
3整合全院資源,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
學院應建立推進實驗班教學質量持續(xù)提高的經費投入長效機制,在課程改革與建設、國際交流、學生創(chuàng)新基地、科研訓練、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加強專項投入,把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落實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積極探索教學組織形式、多樣化考核方法、信息化教學模式,力求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元化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提升高職稱特別是教授給實驗班上課的比例;進一步積極引導實驗班學生參加學院開設的新生研討課、核心課程以及國省級精品課程。除此之外,聘請外教組織英語學習、開辟英語角、開設適量英文課程,可以有效提高實驗班學生的英語水平;充分利用國家級、省級、校級、院級的留學項目,為實驗班學生提供可選擇、學術背景豐富的正規(guī)交流機會;與國內外一流大學建立本科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機制,通過短期訪學、學術交流、學分互認等機動模式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水平和國際化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雄鷹.我國重點大學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實驗班的實踐與反思.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3).
關鍵詞:學生自治;年級管理;過程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中圖分類號:B8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15-0184-02
一、學生自治的起源與發(fā)展
1.學生自治的起源
中世紀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是學生管理校園事務、教師服從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學生大學”的鼻祖。在博洛尼亞大學,由學生進行管理,自十分廣泛。16世紀以后,由于永久性校園的建立,教授成為公務人員和當地青年成為大學的主要生源,大學教授逐漸掌握了學校的管理權,學生掌權史便宣告結束。學生治校以“學生社團”的組織形式保留了下來。
我國大學由清末的學監(jiān)制發(fā)展為民初管理和訓練自治相結合的模式,現代意義的學生自治在我國的正式開端是五四時期。倡導者陶行知先生,批判地吸收了西方先進的教育理論,并結合我國國情,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他認為,學生自治從內涵上講應包含三層意思:“學生”是指全體學生;“自治”是指自己管理自己;“學生自治”是一種學習自治的過程。
(二)學生自治的發(fā)展
當代大學生自治管理,是學生在學校的指導下根據教育目的和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運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控制的過程,是學生自我認識提高、自尊心形成、自覺行為習慣品質養(yǎng)成和自我奮發(fā)精神培養(yǎng)的過程。提高學生的自治能力不僅能使學生在校期間恪守規(guī)范,有效地學習知識文化,培養(yǎng)專門技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是學生未來走出校門能否立足于社會,稱職于社會工作崗位的必備能力。因此,充分認識大學生進行自治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其自治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治水平,是高校學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我國現有學生年級管理模式的不足
(一)管理觀念相對滯后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學生工作的服務性質一直被忽略,覺得學生工作就是管理,不是服務,管理在內容上重外在行為規(guī)范,手段上仍停留在制度、處罰等層面。學生工作者沒有走出防御型、被動式的工作誤區(qū),呆板僵化,缺乏“以人為本、學生第一”的服務理念。教育管理者在日常管理與教育中,習慣于運用一些灌輸的方式,沒有認識到學生工作是輔導、指導、引導和開導。在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方面,通常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學生置于教育和管理的對象,把自己放在強勢地位對學生進行教育。
(二)影響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
長期以來,輔導員是管理者,學生是被管理者,所以學校或者年級的學生工作主要是按照輔導員的要求,雖然有些要求是以學校制度為依據的,但學生沒有任何參與意見和發(fā)言權。高校的年級思政管理中,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信息的地位,而沒有對自身所處環(huán)境、所接受的教育、所遇到問題的一個交流反饋過程。學生對于已有的管理模式或有不滿,但缺乏反饋途徑,導致對已有制度表現出消極情緒,比如不執(zhí)行或執(zhí)行不力,敷衍了事等等,這種心理嚴重阻礙了學生的成長。
(三)信息的上傳下達效率低下
信息的上傳下達包括同學意見提案的收集上報和年級信息的兩個方面。以往年級提案是由校學代會組織收集的,其弊病有二:一是工作周期太長。每學期只收集1次~2次提案,兩次提案征集之間的時間空隙過長。另外其操作為各班學生代表征集提案,層層上報,每次征集提案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于提案層層的整理與匯報,導致單次征集提案工作的周期也很長。因此提案征集不足,征集到的提案也不能及時解決。二是校學代會是校級組織,對學院的實際情況了解不夠清楚,也不利于問題的解決。
(四)不利于學生中不良現象的反映和解決
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問題后,學生認為自有班干部負責,班干部則認為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是輔導員的任務,縱然看見同學中有不良現象,也保持中立,不會指出。年級各班干部只是完成上傳下達任務,而對于班級內部出現的問題和總結出的經驗缺乏交流,造成班級之間出現良莠不齊的狀況。由于長期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縛,學生已經習慣于做一個在家服從家長,在校聽從老師的乖學生,但隨著競爭的不斷加劇,人才需求模式的轉變,按傳統(tǒng)教育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大學生已遠不能適應當今時展的要求。
三、年級管理的新模式的探索
為了避免傳統(tǒng)年級管理模式線條單一、學生自主性不強等缺點,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探索了年級管理的新模式。在學生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各年級輔導員具體指導,由班長、團支書和學生代表組成年級事務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管委會”)。旨在以管委會為平臺,以管委會的四項日常工作(制定實施年級管理條例、處理獎貸助補免等日常事務、年級信息的上傳下達、各班班委考核)為主要形式,在過程教育中鍛煉學生的能力,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三自”目標(如圖1所示)。
(一)年級事務管理委員會的工作舉措
1.制定并施行年級管理條例
新生入學伊始,管委會就分別組織各班同學共同商議《年級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針對每個年級的實際情況對《條例》進行修改,最后由管委會對《條例》修改意見進行匯總并最終產生適合本年級實際情況的《條例(草案)》,再由各班級對其進行表決?!稐l例》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規(guī)定,針對學生所處的不同年級階段和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有所增減。例如,《條例》中的《德育分評定細則》,在每次新的德育分評定之前都要根據本學期的實際情況與上一學期中評議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重新修訂。
2.以管委會例會取代班團例會
成立了管委會后,管委會例會取代以往的班團例會,日常事務工作具體的實施環(huán)節(jié)由管委會商議制定,使工作的施行更加符合年級實際情況。各班將工作的成果向管委會匯報,由管委會評議各班工作進程,商討出下一步工作計劃。所有工作均向管委會輪值主任匯總,由輪值主任向輔導員匯報工作。管委會例會的另一項內容是交流班級管理經驗,共議班級工作中出現問題的解決辦法,及時優(yōu)化年級與班級管理。
3.年級信息的上傳下達
管委會自行收集提案,創(chuàng)建了年級提案公共郵箱,同學只要有問題需要解決就能發(fā)郵件到公共郵箱。管委會每周匯總提案,年級和學院能解決的問題及時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由輔導員向學校反映情況,由學校統(tǒng)一解決。管委會成立以后,在保留原有模式的基礎上,依托網絡平臺年級信息,創(chuàng)建了生工學院各年級博客和微博,及時發(fā)表年級最新信息,同學們只需上網查看年級博客,也能第一時間收到微博的及時訊息。
4.年級班委考核工作
管委會結合以往的經驗自行進行班委考核,兩月一次??己诵问讲灰詡鹘y(tǒng)的細化打分為主,簡化考核步驟,只要學生給每個班委打出心目中的一個分數,并提出意見即可。管委會成員在考核會上也應該對各班委作出客觀評價,寫出綜合考核結果。并及時將結果通知各個班委,以督促他們的工作,對于不想繼續(xù)工作與不負責任的班委及時更換以免耽誤年級工作的運行。
(二)年級事務管理委員會的主要優(yōu)勢
1.分享經驗提高年級事務運行質量
管委會定期召開例會,交流近期年級存在的問題,分享各班先進治班方法,做到了問題及時解決,經驗及時分享。對于今后年級的工作,也是由管委會成員共同商議,貫徹年級的精神,制定年級下一步的工作綱要,并針對各班不同情況制訂各班具體的計劃,分別付諸實施,并定期向管委會匯報實施情況。年級事務由管委會負責,管委會成員分工負責年級事務,每個人都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更有針對性的事務中,年級的管理將會比傳統(tǒng)模式更加順利和完善。
2.聽取意見廣泛代表學生意愿
以往學生事務主要由輔導員負責,在聽取同學意見的基礎上貫徹實行。年級事務由管委會負責,管委會成員將會更多地聽取同學們的意見,更了解同學的意愿,能夠以更易于同學接受的方式實行年級的各項工作。無論從年級工作的內容方面還是執(zhí)行上來說,都比傳統(tǒng)方式更順應學生的意愿。
3.過程教育幫助學生更快成長
通過管委會各種平臺、全體學生、和學校情境的交互作用,激起學生的自我存在意識,不斷產生出自治的目標。自治充分重視學生的自我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不能再被當做管理的旁觀者,而是自然地內在于管理之中,有利于學生主體精神的張揚和求異思維的培養(yǎng),發(fā)現生活的樂趣。學生自治就是為學生提供適合于自己發(fā)展的平臺,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體驗過程及結果,以求得體驗的共享。在管委會的整個運作過程中起到教育學生成長成才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管理水平、團隊合作、信息共享等方面起到積極教育的作用。
(三)年級事務管理委員會進一步發(fā)展的思考
在年級管理的進一步發(fā)展中,管委會將尋求與學院學生組織之間進行更加密切的合作,諸如長期固定的志愿服務、穩(wěn)定的班級(團日)活動和其他有利于學生積極向上健康成長的團學活動等,幫助學生在思想道德、專業(yè)能力和社會交往等方面大幅提升,豐富校園生活。隨著管委會成員的變化和流動,管委會成員常任制的研究將成為新的課題,如何選拔能夠代表學生利益的同學進入管委會,使管委會的工作更加公開、公正和透明,讓學生真正能體會到自我管理的感覺。為了更好地規(guī)范和監(jiān)督管委會的工作,年級輔導員、管委會自身和全年級學生三個層面上對管委會進行考核、監(jiān)督,這需要有切實可行的機制和統(tǒng)一的量化標準作為保障。
參考文獻:
[1]馬超.西方大學學生自治的嬗變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6,27,(8):20-24.
[2]周湘林.學生自治研究述評[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7,(6):40-44.
[3]彭玉丹,朱愛虹.學生自我管理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實踐[J].中國環(huán)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16,(1):115-117.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從2005年5月至2007年7月,本科行心臟直視手術后帶氣管插管回ICU患者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齡5~74歲,體重15~68 kg。心功能(NYHA)Ⅱ級15例,Ⅲ級11例,Ⅳ級8例。其中行VSD 9例,行 ASD 6例,行MVR 11例,行 CABG 2例,行TVR 2例,行PDA 2例。均在全麻中低溫體外循環(huán)下行心內直視術,術后回ICU機械通氣4~72 h,平均(12±2.4)h,達到同樣的拔管指征及時給與拔管。
1.2 拔氣管插管指征及方法 34例患者均采用同樣的拔管前后干預措施和傳統(tǒng)的方法拔氣管導管,即當循環(huán)功能穩(wěn)定,自主呼吸有力、平穩(wěn),血氧分壓與吸入氧濃度比值250~300時,逐步撤機;在停用呼吸機改用普通吸氧半小時后,抽查血氣分析結果達到拔管指征時給與拔管。拔管方法是在患者呼氣期,一邊進行吸痰,一邊將氣管導管拔出。拔管前后持續(xù)嚴密觀察患者的心率、心律、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壓、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節(jié)律、同時抽查動脈血氣分析;拔出后及時給與口腔護理和霧化吸入含有激素的霧化液,以防氣道粘膜應激反應而致呼吸道梗阻,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的呼吸情況,聽診兩肺呼吸音,持續(xù)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加強胸部物理治療。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以(x±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拔管前后患者的心率、血流動力學和動脈SpO2變化見表1。
表1
拔管期間患者的心率、血流動力學和動SpO2變化(x±s,1 mm Hg=0.133 kPa)
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
HR(次/min)72.3±10.5103.6±12.7**92.1±7.2**85.5±6.6*79.2±7.0
SBP(mm Hg)123.2±11.4148.7±5.9**143.6±14.8**137.5±15.7*127.8±14.9
DBP(mm Hg)74.8±5.995.2±5.7**85.8±11.1*78.5±10.8*77.9±10.1
SpO2(%)98.88±1.2194.58±1.33*90.89±1.97**92.65±1.53*96.85±1.77
注:與拔管前相比**P
表2
拔管期間患者不適反應的發(fā)生率(n=34)
惡心疼痛嘔吐呼吸道梗阻心電圖ST段的改變
例數24271385
不適反應發(fā)生率(%)7081392314
由表可以看出,心率與拔管前相比,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 min分別上升29%、20%(P0.05);收縮壓與拔管前相比,拔管即刻、拔管后1 min分別上升16%、13%(P0.05);舒張壓與拔管前相比,拔管即刻上升21%(P
DOI:10.3760/cma.j.issn 1673 8799.2010.02.118
3 護理體會
3.1 與非心臟手術患者相比,心臟直視術患者有更嚴格的拔氣管插管(拔管)指征和拔管禁忌證。
心臟直視術均采用氣管插管內全麻,術畢帶管回ICU。馮靖王永武等研究表明[1],心臟術后低心排死亡患者中大多發(fā)生于術后在2~6 h,為此,心臟術后常常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6 h以上,病情嚴重者適當延長輔助呼吸時間。一般根據臨床表現和血氣分析結果,決定是否拔管,如患者神志清,對簡單指令有反應,自主呼吸平順有力,雙肺呼吸音對稱無異常,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生命體征平穩(wěn),沒有難以控制的心率失常,T>36.5℃,無高熱,心包或胸腔引流出血量
3.1.1 小兒心臟直視術后的拔管特點 “快車道”心臟手術在20世紀90年代備受關注,維持拔管后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是手術成功的關鍵[2]。方才研究[3]嬰兒體外循環(huán)(CBP)心臟手術后早期拔管對減少或避免留置氣管所引起的損傷和并發(fā)癥及減輕患兒的不適有重要意義。但本研究發(fā)現,應嚴格掌握早期拔管的禁忌證,如患兒術前已有明顯的肺部疾患或已發(fā)生嚴重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心臟畸形復雜;CBP時間過長或中發(fā)生意外情況,出現低心排綜合征;術后疑有滲血或出血需觀察和大量輸血者;出現嚴重心律失常者等。
3.1.2 術后肺動脈高壓者的拔管特點 本組患者中40%的患者出現術后肺動脈高壓,為防止肺動脈高壓危象的發(fā)生,筆者延長呼吸機輔助呼吸到48~72 h,逐步減少輔助呼吸次數,平穩(wěn)過渡;同時注意吸痰要正確,盡量減少刺激,輔助呼吸超過72 h者行氣管切開輔助呼吸。
3.1.3 在冠狀A搭橋術后拔管的特點 早期拔管是否增加術后心臟缺血的危險性,加重心臟負擔是臨床關注的熱點之一,國外學者研究和本研究表示[4]:在冠狀A搭橋術后,早期拔管與常規(guī)拔管在術后心肌缺血的發(fā)生率和血流動力學參數上差異無顯著性。
3.2 與非心臟手術全麻拔管相比,心臟手術后拔管對心血管反應的影響更大。
未控制的高血壓患者在拔氣管時出現心動過速及血壓上升超過正常人,有人認為與兒茶酚胺的釋放有關[5]。心臟術后患者因血中兒茶酚胺類水平較高,肺動脈處于高應激狀態(tài),對缺氧、吸痰和拔管的刺激敏感性高,在拔管時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力增強和外周阻力增大,肺動脈阻力增高,嚴重者出現肺動脈高壓,因而使拔管的心血管不良反應更加強烈。同時,在拔除心臟手術患者氣管導管時,一部分患者的心電圖ST段也發(fā)生改變,改變程度也較非心臟手術患者嚴重。心臟手術患者拔管時的這些不良反應,除以上因素外,還與多種因素有關:①疼痛的刺激可引起患者焦慮、煩躁,甚至躁動使肌體氧耗量增加;②手術對組織的損傷能使外周痛覺感受敏感化,甚至超敏感化,一旦有輕微的刺激即會引起明顯的疼痛反應;③焦慮、緊張情緒、麻醉過淺、吸痰肌力恢復、導管刺激和拔管操作的刺激均可導致交感神經興奮,血漿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濃度升高,從而導致心血管的不良反應;④拔管方法不同致氣道反應不同。全麻術后拔管是采用邊導管內負壓吸引邊拔出導管的傳統(tǒng)拔管法[6],其目的是盡量吸盡氣管及口腔內殘留的分泌物,保證拔管后呼吸通暢。事實上,心臟術后患者因肺動脈處于高應激狀態(tài),對缺氧和吸痰的刺激敏感性高,因而用此法拔管時更易造成分泌物堵塞或和舌后墜引起呼吸道梗阻,發(fā)生SpO2下降和低氧血癥等不良現象。
3.3 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
3.3.1 做好心理輔導,解除焦慮、緊張情緒 通過心理疏導,降低患者術后止痛藥的需求及使用,必要時適當使用抗焦慮藥,以減輕疼痛的發(fā)生。
3.3.2 正確使用鎮(zhèn)痛藥,控制疼痛,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 術后疼痛不僅給患者造成痛苦,還可影響其康復。臨床證明,心外科所有患者均不可避免運動和咳嗽痛,且疼痛的強度更強,時間更持久。拔管時有81%患者有疼痛,其中9.5%有嚴重疼痛。因此鎮(zhèn)痛是預防拔管不良反應的重要問題之一。于文剛等研究證明[2],PCA不僅可以明顯減輕疼痛,而且可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維持心功能,不失為一種可常規(guī)應用的好方法。我們經過實踐證明,手術結束前30 min開始,直至術后48 h,靜脈使用自控鎮(zhèn)痛泵治療,能有效控制傷害性刺激的浸入,阻斷生理疼痛轉為病理性疼痛,抑制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tǒng)的過度興奮,防止血壓升高心率失常心肌缺血的發(fā)生,對維持全麻術后氣管拔管期間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另外,小劑量的芬太必可有效地減弱拔管的心血管反應,使用安全方便,鎮(zhèn)痛效果確切。
3.3.3 高血壓患者拔管時對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應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余樹春等研究發(fā)現[7],酚妥拉明和利多卡因聯(lián)合應用可發(fā)揮各自的作用特點,有效預防高血壓患者拔管引起的不良反應。對肺高壓者,可選用選擇性作用肺A且對心肌抑制的藥。也有人在拔管前經鼻滴入0.02%Ni有效預防拔管時的不良反應。
3.3.4 改進拔管的方法 全麻術后通常采用的傳統(tǒng)拔管法易造成分泌物堵塞或和舌后墜引起呼吸道梗阻。因此,葉青山等采用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法為非心臟手術患者拔管[8],因為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拔管后肺臟仍處于正壓擴張狀態(tài),通過肺的赫氏反應,患者拔管后的第一個動作是呼氣動作,利于舌的活動,且由于拔管過程中的正壓氣體沿氣管壁與氣管導管之間的間隙快速沖入口腔,將殘留于上述間隙及口腔內的殘留分泌物一并吹離氣管及咽部,拔管后給麻醉者提供充分的時間進行殘留分泌物吸引,患者也有充分的余地調整舌的活動,不易發(fā)生呼吸道的堵塞。臨床結果也表明,此法能降低拔管后發(fā)生氣道不暢,SpO2下降和吸O2的發(fā)生率。心臟術后患者因血中兒茶酚胺類水平較高,肺動脈處于高應激狀態(tài),對缺氧和吸痰的刺激敏感性高。因此,筆者認為此方法對心臟術后患者也可試行,但有待于進一步臨床驗證。
參考文獻
[1] 馮靖,王永武,蔡建志,孫益峰.小劑量米力農對重癥辨膜病患影響.鐵道醫(yī)療,2001,29(1):14.
[2] 于文剛,孫曉燕,尹燕偉.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1,37(2):143 144.
[3] 方才,楊氨.心臟手術后選擇性早期拔管臨床經驗.中華麻醉學雜志,1997,17:174.
[4] 汪祖巾,陰澤民,張文頡,等.快通道心臟麻醉與術后早期拔管及術中知曉.山西醫(yī)藥雜志,2003.32(3):197 198.
[5] 穆玉英,楊小東.自控鎮(zhèn)痛對全麻術后拔管期心血管反應的影響.陜西醫(yī)學雜志,2003,32(8):680.
[6] 段世明,鄭斯集.理學.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1998:56.
關鍵詞:高職;物流倉儲管理;信息化;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F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18004302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在綜合把握現代教學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信息資源,科學安排教學實施過程中的諸多環(huán)節(jié)和各種教學要素,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和高效性的研究過程。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是教育現代化實施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有效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高職院校的專業(yè)課程設置具有內容多、范圍廣、實用性強的特點,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勢在必行。以高職物流管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物流倉儲管理》中的《倉儲入庫作業(yè)》這一教學單元進行教學設計和實踐研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1 課程現狀分析
1.1 課程內容分析
《物流倉儲管理》是針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yè)二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理實一體化專業(yè)課程。課程內容根據專業(yè)教學標準和教學建議,選用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結合企業(yè)調研報告,將教材按照項目教學法優(yōu)化重新整合為7個教學項目,共計60學時。其中項目三由五個任務組成,本單元就選自任務二當中的內容。
本單元課程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接收入庫申請、編制入庫作業(yè)計劃、入庫準備等前導內容,為本單元內容做了鋪墊和準備;后續(xù)還將學習入庫作業(yè)完成后的在庫作業(yè)管理、商品養(yǎng)護作業(yè)、出庫操作實務等內容,本單元內容處于承上啟下的地位。此外,本單元所要求的操作技能是未來倉管員崗位必備的,也是三年級職業(yè)鑒定和技能大賽的考試范疇。
1.2 學生學情分析
此時,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物流理論知識,對倉儲業(yè)務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對倉儲作業(yè)的具體環(huán)節(jié)和操作要點還缺乏系統(tǒng)的認知;同時,學生排斥傳統(tǒng)課堂的知識灌輸,渴望學習與工作崗位契合度較高的學習內容。因此,教師需要想辦法突破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模式,推動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此外,高職二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計算機基礎》等課程,對本節(jié)課所需要操作界面和操作環(huán)境比較熟悉。
1.3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和崗位任務要求本單元課程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掌握托盤碼放的方法、了解入庫作業(yè)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掌握入庫作業(yè)的基本流程。(2)過程與方法:熟練繪制托盤碼放示意圖、運用所學知識合理堆碼并安排貨位、獨立完成入庫作業(yè)操作。(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的學習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增強學生具備倉儲管理員的基本職業(yè)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愛崗敬業(yè)精神。
基于以上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教學重點為托盤碼放的方法,而難點為入庫作業(yè)的基本流程。
2 教學策略分析
為了更好地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根據以上教學分析,經過反復推敲并最終確定本單元教學方法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法和小組合作探究法,教師提供物流方案設計軟件和倉儲管理軟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充分利用圖片、視頻、動畫、微信、郵箱、課程云盤、微課錄像、仿真軟件等多維度信息化技術手段解決教學重點問題,體現了“做中學、做中練”的教學思路,推動學生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提升。
3 教學活動設計
3.1 課前準備
在上一節(jié)課結束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分組查詢有關倉儲入庫作業(yè)的視頻材料,學生可以參考微信課程資源完成任務,并將其作品上傳至微信群;另外要求學生在課程云盤中觀看教師上傳的微課錄像,并思考在倉庫中如何擺放貨物?
3.2 導入階段
教師將課前準備中點贊率最高的兩個視頻進行展示,學生作品延伸出倉儲入庫作業(yè)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從而導入本節(jié)課的內容,使新課的開始引發(fā)學生興趣。
3.3 任務實施
(1)課內第一個子任務采取的是:教師提供榜樣,通過物流方案設計軟件輔助引導學生繪制托盤示意圖,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以“做中教”來突出教學重點,具體的時間分配如表1。
首先,教師回顧課前的微課內容,展示正確的托盤示意圖畫法,解釋任務的主要內容并交代相關的入庫作業(yè)準備材料,比如入庫通知單,商品物動量表,貨架存儲信息等基本背景資料。其次,教師提出問題,質疑激思:如果入庫商品的包裝箱尺寸變化了,托盤示意圖該如何調整?通過播放動畫內容加深學生對組托方法的理解。然后,通過物流方案設計軟件,師生共同探討不同包裝箱尺寸的奇數層和偶數層的托盤示意圖,強調壓縫堆垛的重要性,師生共同完成托盤示意圖的繪制任務。最后,各組同學將作品上傳至課程云盤,學生交流互評,評選出較為優(yōu)秀的兩個作品進行展示,并將錯誤的畫法進行修正。
在子任務一結束后,學生基本掌握了托盤碼放的方法,能夠熟練繪制托盤示意圖,從物流操作流程上考慮,下一步應該進行入庫操作流程的學習,于是進行子任務二的實施。
(2)子任務二的實施采取的是:學生通過倉儲管理系統(tǒng)WMS完成入庫操作流程,教師點評總結的方式,以“做中學”突破教學難點。
首先,教師利用系統(tǒng)后臺紅蜘蛛軟件將學生電腦鎖屏,給學生邊操作演示邊講解具體的入庫流程,3D仿真的操作流程界面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較為真實的教學情境。其次,教師在軟件后臺發(fā)放實驗任務,解釋實驗任務的實施要點,同時教師播放動畫材料,幫助學生理解難點,并對細節(jié)問題加以強化。然后,各小組學生分角色扮演入庫作業(yè)中的不同崗位,并分析教師提供的背景資料模擬入庫作業(yè)操作流程,合理安排貨位;軟件中的關鍵信息都是通過手動錄入的,需要小組協(xié)作認真完成,培養(yǎng)了學生在實際崗位中的責任心。最后,每組通過系統(tǒng)提交實驗報告,教師可以在系統(tǒng)中對學生操作的全過程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并進行評分。
3.4 測試評價
任務結束后,通過學生登錄職業(yè)技能測評軟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以分組的形式考核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每組組長提交討論后的答案,通過各組之間的評定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單一作答時遇到無法解決的題目,使教學進程停滯不前,造成學習的消極情緒,而采用分組討論答題,可以通過“以優(yōu)帶差”的模式,使學生共同成長,最后教師再對提交的錯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
3.5 拓展提升
當學生都扎實掌握了倉儲入庫作業(y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后,進入拓展提升階段。讓學生觀看物流企業(yè)真實的操作視頻與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兩個視頻,讓學生從工作環(huán)境、工具使用方法、操作流程等多維度觀察并“找相同”,力求將所學知識與企業(yè)崗位無縫對接,彌補了學生無法進入一線崗位進行學習的缺陷,以便零距離應對后續(xù)的頂崗實習。
3.6 課堂小結
首先,教師再次強調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內容,然后向學生推介課程資源APP中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學生課后可以利用“貨物連連看”闖關游戲鞏固本節(jié)課的知識;然后,布置分組查閱理貨員的基本職責,制作PPT的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完成后發(fā)送至教師郵箱,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最后教師提出一個問題:理貨的作用和功能是什么?以此為下節(jié)課留下懸念。
4 教學效果反思
4.1 “雙線并行”體現執(zhí)教理念
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以“學生的學”為主線、明線,形成了“識――學――繪――練”的學習思路,以“教師的教”為輔線、暗線,形成了“導――講――跟――評”的教學思路,體現了職業(yè)教育“學做一體,教學合一”的基本理念。
4.2 運用多維度信息化手段、解決教學難點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搭配多種教學方法,整合了多種教學資源,優(yōu)化了教學思路,有效解決教學重點難點,提高了教學效率。
4.3 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教學反饋良好
本課程的教學過程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操作動手能力。學生在職業(yè)鑒定和技能大賽中的優(yōu)秀率提升了,在頂崗實習乃至畢業(yè)實習中受到了企業(yè)越來越多的認可,在畢業(yè)生調查中獲得了學生對本課程滿意度提升的反饋。
說“加快發(fā)展職業(yè)教育,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那么將信息化技術手段融入職業(yè)教育的教學,是讓學生實現出彩人生的有效捷徑。
參考文獻
[1]霍小芳.高職院?!把葜v與口才”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5):173177.
[2]黃燕青.翻轉課堂中微課程教學設計模式研究[J].軟件導刊,2013,(6):145146.
[3]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8):111112.
患者,男性,76歲,退休干部,因急起神志改變、言語障礙1小時于2009年2月20日住入當地醫(yī)院。明確診斷:左丘腦出血、腦積水。經行腦室穿刺引流,術后V-P分流術。住院中經神內、神外、ICU多個病房搶救診治:先后突發(fā)兩次室顫、心臟驟停,均經心肺復蘇、電除顫搶救成功。于同年4月30日病情稍穩(wěn)定出院。診斷為:冠心病、心律失常、低鉀血癥。接著5月3日住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經系統(tǒng)檢查明確診斷為:致心侓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心臟擴大、右室壁瘤形成、心律失常、心功能2級;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腦出血恢復期。經積極對癥治療病情好轉,但拒絕安裝心臟除顫儀于同年6月2日出院。轉入我院??啤H朐后w查:T36.5℃、P60bpm、R20bpm、BP130/80mmHg,發(fā)育營養(yǎng)良好,嘴角歪斜、語言不清、行走不穩(wěn),偏癱步態(tài);瞳孔等大、等圓,雙肺無特殊;心界擴大、心率不齊、頻發(fā)早搏;右上、下肢肌力下降5/6級。入院檢查:胸片示:心影增大,心胸比0.6,主動脈結突出。心電圖示:竇律68次/分,偶發(fā)室早,ST-T改變,V1-4可見Epsilon波。Holter示:平均心律68次/分、最小57次/分、最大92次/分、頻發(fā)多源室早(部分呈二、三聯(lián)律)伴短陣室速,不完全右束支阻滯,V1-4見Epsilon波,T波改變心率變異性中度降低,見圖1,圖2。血生化、甲狀腺功能、血脂均正常范圍,血鉀3.2mmol/L低。
圖1 右室心肌病動態(tài)心電圖
圖2 右室心肌病心電圖
心彩超示:RVD55mm(右室增大)、AO31mm(主動脈增寬)、RAS35mm、右室心尖部局部向外膨出38×28mm(右室壁瘤)、LAS33mm、LVD38mm。EF76%、FS44%。提示:右室增大,主動脈硬化,右室室壁瘤形成,見圖3。臨床資料均支持湘雅附二院診斷。對此治療予:抗栓-阿司匹林+波利維、擴血管-硝酸鹽類、降壓-拜心同+纈沙坦+比索洛爾、護心-曲美他嗪、調脂-阿托伐他丁及補鉀、鎂,靜脈給中、西藥疏通循環(huán)等對癥治療。未用抗心律失常藥。積極康復訓練:康復技師肢體按摩、語言訓練、肢體鍛煉等。
圖3 右室心肌病入院時心臟 轉貼于
患者經以上診治后主動多次來我院求治,先后于2009年6月、2009年8月、2009年9月、2010年5月共5次住我院。診斷、治療基本同前,治療已達1年半,病情不斷好轉,自覺心疼、心悸減輕,能站立行走、飲食正常,無心前不適、生活質量提高。對比第一次入院到第五次住院心臟彩超其變化:如AO31mm24mm、RAS35mm31mm、RVD55mm63mm、EF由84%80%,FS無變化,右室壁瘤由38×28mm24×20mm。見圖4:Holter基本同前。胸片示:心影向雙側擴大,心胸比值0.59。心電圖基本同前,病情平穩(wěn)好轉,治療有效,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圖4 右室心肌病治療后心臟
2 討論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也即致心律失常型右室發(fā)育不良(arrhythmogenic righ ventricular dysplasis,ARVD)。由Fontaine在1977年首先提出并描述,是一種臨床少見疾病,以右室來源的心律失常和右室的特異病理改變?yōu)樘卣?。病理迄今不明。臨床散發(fā)為多見,有些患者有家族史,提示遺傳因素的作用。本病的病理改變主要集中在心外膜和心室肌,而心內膜結構正常,右室明顯擴大。部分左室累及。病理生理兩大特征:心電圖異常和右心室形態(tài)異常。右室源性室性心動過速反復發(fā)作,可引起一系列右心衰臨床表現。二維超聲在診斷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典型病例示:1)右室彌漫擴大,局部膨出,以心尖部多見;2)右室收縮力降低;3)無其他引起右室擴大原因;4)左室心臟一般無異常。治療包括β阻滯劑或CCB以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導管消融或手術切除右室病灶是本病可選方法;置入胸腔內除顫器或心臟移植可提高長期生存率[1-3]。本病例是走過一段彎路才明確診斷。是一典型病例,因拒絕介入手術預后不佳,但我們不放棄、積極治療,中西醫(yī)藥、康復、心理、家庭、社會多方綜合治療已收到一定效果。
參 考 文 獻
[1]陳灝珠,戴自英等.實用內科學(第11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487-1489.
【關鍵詞】 心血管介入;低血壓;相關因素;護理對策
近年來心血管介入術已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診斷和治療方法,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低血壓是提示病情變化的危險信號,及早發(fā)現、及時果斷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回顧性分析我科在心血管介入治療過程中出現低血壓的原因及護理對策,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10月,我科共開展心血管介入手術492例,男356例,女136例,年齡32~81歲,4例發(fā)生血管迷走反射出現低血壓,其中1例出現在血管穿刺時,3例出現在拔鞘管后壓迫止血時。3例發(fā)生血管夾層出現心原性休克引起低血壓,68例在手術過程中出現低血壓。
2 結果
經過積級對癥處理,除1例出現血管夾層的患者死亡外,其余全部心率、血壓恢復正常,生命體征平穩(wěn),手術順利完成,未出現其他并發(fā)癥及后遺癥。
3 相關因素
3.1 血壓降低與血管迷走反射有關。精神緊張,局部疼痛,導管刺激,饑餓等均可引起血管迷走反射[1]。臨床表現為迅速出現心率減慢,血壓下降,胸悶,惡心,嘔吐,全身大汗[2]。本組發(fā)生4例。
3.2 血壓降低與冠狀動脈病變部位有關。右冠狀動脈近端或前降支近端閉塞,多支血管病變,左主干病變,行干預手術時容易出現低血壓。本組發(fā)生16例。
3.3 血壓降低與再灌注。梗死相關血管開通時可出現血壓降低。本組發(fā)生19例。
3.4 血壓降低與手術操作有關。我們注意到有一部分患者在冠狀動脈造影時,尤其是多支血管病變,在造影非相關血管時,可出現一過性血壓下降。另外在導管插入過深或冠脈開口有病變,也可引起一過性血壓下降。本組發(fā)生29例。
3.5 血壓降低與藥物。術中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可引起血壓下降。本組發(fā)生3例。
3.6 血壓降低與血容量不足。術前禁食時間過長,術中失血及出汗過多等,未及時補充液體引起血容量不足而出現血壓下降。本組出現4例。
4 護理對策
4.1 術前護理
4.1.1 心理護理 加強健康教育,做好心理護理,介紹手術醫(yī)生,講解手術簡要過程,術中應注意的事項,如何進行配合,強調一旦有不適癥狀及時通知醫(yī)務人員。對患者提出的問題和要求,要盡量給與解答和滿足,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和精神壓力。
4.1.2 飲食護理 術前根據患者情況酌情進食,一般情況下術前禁食4 h,如因故推遲手術時間,應讓患者適當進食流質飲食,補充營養(yǎng),保證能量的供給,保持患者的體力和維持正常的體液平衡,減少術中低血壓發(fā)生的可能性。
4.1.3 物品準備 備齊術中所需物品,將除顫儀、臨時起搏器、起博電極、急救藥品、物品放在固定的地方,并使之處于緊急備用狀態(tài)。
4.2 術中護理
4.2.1 術中應注意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及傾聽患者的主訴,對患者提出的問題,及時給于解決及幫助,如發(fā)現患者精神過度緊張,除常規(guī)給予鎮(zhèn)靜劑、氧氣吸入外,應派一位護理人員站在患者手術床旁,用交談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給于情感支持。如本組有2例患者躺在手術臺上緊握雙拳,表情緊張,在行右冠造影時,突然出現心率減慢,血壓下降,患者主訴胸悶,及時報告術者,停止手術操作,鼓勵患者大聲咳嗽,安慰患者,穩(wěn)定其情緒,同時靜脈給予阿托品、多巴胺,10 min后心率、血壓逐漸恢復正常,手術順利完成。
4.2.2 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神志、面色的變化,迅速準確提供術者所需物品,及時準確執(zhí)行醫(yī)囑,并做好搶救準備,如發(fā)現患者出汗較多,出血較多應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及時提醒大夫,同時加快輸液速度,補充液體,維持有效的循環(huán)血量。防止出現低血壓。
4.2.3 密切觀察心電監(jiān)護及壓力波形的變化,特別是在導管到位、球囊擴張及梗死血管開通的瞬間,最容易出現血壓下降、心律失常,此時應密切觀察心率、血壓的變化,并及時報告術者,出現異常及時配合大夫進行搶救。本組出現的血壓下降大多在這些階段發(fā)生,護士及時發(fā)現,提醒術者暫停手術操作,并根據病情采取積極有效的搶救措施,使患者轉危為安,手術順利進行。
4.3 拔管時的護理 為防止血管迷走反射的發(fā)生,拔管前應先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說明拔管的方法,解除其思想顧慮,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護士要準備好搶救物品、藥品,如阿托品、多巴胺、除顫儀等。維持靜脈通道,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拔管時,應密切觀察患者的面色、表情、心率、血壓的變化,并與患者交談,詢問有無不適感,以分散其注意力,按壓止血部位要準確,按壓力度以觸到足背動脈搏動為準,局部完全止血后,用繃帶加壓8字包扎,在其上面放1 kg沙袋,給穿刺點固定的壓力,穿刺側肢體制動24 h。拔管后30 min內應密切觀察患者,以防出現低血壓反應,如患者出現心率減慢、血壓下降、胸悶等異常情況,立即配合大夫進行搶救。
總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時,出現低血壓將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對此導管室護士必須提高認識,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嚴密觀察血壓,心率的變化,針對患者出現的情況,立即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從而使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療,以保證手術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 于艷青,楊捷,柏穎.冠脈介入治療后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及護理對策.現代護理,2006,12:4.
關鍵詞:初級任職教育;軍隊基層管理教學模式
伴隨著我軍編制體制調整改革的不斷深入,院校教學改革也在不斷探索、發(fā)展和深化。以士官培養(yǎng)層次為主的院校教學任務在近幾年的初級任職教育轉型中,得到了不斷發(fā)展,特別是在士官初級任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軍隊基層對士官人才培養(yǎng)質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軍隊基層管理能力的要求,更加迫切、更加現實。因此,對于士官初級任職教育領域人才培養(yǎng)教學模式的研究,還有較大的發(fā)展空間。必須深入探索傳統(tǒng)職業(yè)教育模式與現代初級任職教育教學模式之間的關系,尋求適合士官職業(yè)教育發(fā)展需求的教學模式,達到人才培養(yǎng)的較高目標,讓其更適應軍隊基層需要。針對士官軍隊基層管理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院校應著力在軍隊基層管理課程的內容、方法、評價模式上進行研究,真正為軍隊基層士官人才培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士官初級任職教育要求軍隊基層管理課程在教學內容上要更加具有針對性
在魍持耙到逃中,由于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確定上既要考慮學員的第一任職需要,又要考慮其長遠發(fā)展,加上要完成相應專業(yè)基礎課程的學習,在課程設置上兼顧的方面較多,存在著“大而全、粗且淺”的現象。體現在軍隊基層管理課程教學上,就是既要注重打牢學員的理論基礎,又要針對其第一任職崗位進行相對應的實踐鍛煉。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課時及教學環(huán)境等條件的限制,該門課程大都以理論講解為主,再通過結合學員隊的日常管理、畢業(yè)實習等活動去鍛煉學員將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構成了傳統(tǒng)職業(yè)教育中軍隊基層管理課程教學主體。然而,士官初級任職教育與傳統(tǒng)職業(yè)教育在培養(yǎng)目標上有所區(qū)別。其崗位針對性強的特點決定了其教學內容主要應該圍繞培訓對象現實工作崗位和擬調工作崗位的素質需求為核心進行設計。就是要求培訓對象現在或即將要從事的工作崗位對其有什么樣的知識、技能需求,士官院校就應該有針對性地開設與之相配套的課程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使教與學兩個方面都能緊貼崗位實際需求,從而真正達到初級任職教育的目標。
對軍隊基層管理課程而言,從教學內容與重點上來看,傳統(tǒng)職業(yè)教育主要突出理論與實踐的全面性,而在士官初級任職教育中則更應該突出其重點性。士官初級任職教育的對象,其崗位更加明確,在實際工作中對軍隊基層管理方面也有所側重。如有的崗位偏重于對人員的管理,有的崗位則偏重于對訓練的管理,有的崗位偏重于對后勤方面的管理,也有的崗位偏重于對裝備方面的管理等等。士官初級任職教育目標的這種具體性特點,對軍隊基層管理教學的內容設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學準備上只有更加充分,才能確保在課程設置上緊貼軍隊基層任職崗位的需求,最終達到教與學都能更加具有針對性的目的。
這就要求,在軍隊基層管理的教學準備階段,包括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設置、課程標準的制定等,都要進行針對性的調研,廣泛聽取軍隊基層的意見和建議,切實掌握軍隊基層的各個具體工作崗位對士官人才在軍隊基層管理方面的素質需求,而后進行綜合的分析、歸納與整理,從而制訂出符合士官人才培養(yǎng)的軍隊基層管理課程標準。
二、士官初級任職教育要求軍隊基層管理課程在教學方法上要更加具有靈活性
一是突出因人施教的方法。士官初級任職教育,由于培訓對象基本都是參加全軍統(tǒng)考的士兵學員選的,這樣就會造成同一批某個層次、某個工作崗位的培訓對象,其起點很可能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如有的任職過班長、副班長,有的當過技師,有的是文書、軍械員,有的是機關業(yè)務員,而有的只是普通一兵等。這樣就造成軍隊基層對人才需要與士官初級院校培養(yǎng)的目標不相一致。如此一來,當他們要同時參加某個工作崗位的任職培訓時,勢必在各教學班次中存在起點不同的客觀事實。這就要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一特點而進行教學設計,對起點不同的培訓對象采取不同的培訓方法,以避免某些學員“吃不飽”而某些學員又“消化不了”的現象,從而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因人施教。
二是突出理論實際相結合的方法。對于有基層管理任職經歷的學員,我們可以參照傳統(tǒng)職業(yè)教育中的課程標準進行,在軍隊基層管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重點打牢其理論基礎。這部分學員有一定基層管理經驗,但欠缺對宏觀管理理論的把握,工作中“經驗式”管理體現明顯。為此,教學中必須注重提高教員的靈活授課的意識和能力,使他們能夠充分認識到士官初級任職教育與傳統(tǒng)職業(yè)教育的存在的這種差別,選用更為合適的教學方法。對于沒有基層管理任職經歷的學員,要把握住兩點:一是通過教學加深其對軍隊基層管理理論的理解;二是增加這部分學員實踐鍛煉的環(huán)節(jié)。重點突出其實踐應用的能力。由于士官學員普遍對軍隊基層管理理論缺乏深入的理解,容易導致管理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現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這一現實,盡可能多地讓他們對軍隊基層現實管理深入的了解??梢酝ㄟ^廣泛開展基層生活觀摩、請軍隊基層優(yōu)秀士官進行講座、與軍隊基層官兵座談等活動來進行彌補。在教學過程中,以理論講授為輔,以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為主。
注重將理論與基層實際結合起來,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是突出導學式的方法。因此,在軍隊基層管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主要采取導學式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學雙方注重發(fā)揮圖書館、校園網等資源的作用,充分發(fā)揚士官初級任職教育學員主觀能動性、對知識與技能需求明確的優(yōu)勢,緊緊圍繞具體崗位對學員軍隊基層管理方面的具體要求,并結合同一批學員起點不同的特點,在教員的指導下,以學員自我認識素質差距、自我選擇學習內容、自我控制學習進度為主所開展教學活動。這一方法要求教員必須要針對各班次學員的特點進行充分的準備,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員查找與認識自身所存在的差距,為學員選擇學習內容提供意見、建議,解答學員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惑與問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