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柴北緣團魚山地區(qū)中侏羅統(tǒng)石門溝組含煤段砂體分布廣、厚度大,有可能成為良好的油氣儲層。通過巖心觀察、粒度及測井曲線分析,并利用頻率曲線、概率累計曲線、C-M圖分析、散點圖分析等對各微相沉積粒度特征及水動力環(huán)境進行精細研究。結果表明:石門溝組主要為三角洲相沉積,進一步可劃分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緣、前三角洲3種亞相和水上分流河道、水上分流河道間、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間、河口壩及席狀砂6種沉積微相;C-M圖表現(xiàn)為典型的牽引流沉積特征,席狀砂、分流河道間、河口壩主要集中在QR段,搬運方式以遞變懸浮為主,水下分流河道集中于QP-PO段,以跳躍搬運方式為主,三角洲平原水上分流河道集中于PO-ON段,滾動組分較多,以跳躍搬運方式為主;砂巖總體向上變粗,呈逆粒序特征;席狀砂、河口壩、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概率累計曲線均為2段式,以跳躍組分為主,三者曲線斜率依次變小,沉積顆粒分選變差,水動力增強;水上分流河道微相水動力最強,概率累計曲線為3段式,以跳躍組分為主,存在滾動組分,曲線斜率最小,分選最差。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